TW201505393A - 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05393A TW201505393A TW102125372A TW102125372A TW201505393A TW 201505393 A TW201505393 A TW 201505393A TW 102125372 A TW102125372 A TW 102125372A TW 102125372 A TW102125372 A TW 102125372A TW 201505393 A TW201505393 A TW 20150539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iving device
- power
- power receiving
- power supply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45—Details regarding the feeding of energy to the node from the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為一種受電裝置、供電系統,以及應用於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選擇方法。供電系統包括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受電裝置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供電設備。受電裝置包含:一感測模組,其係透過該網路線而接收該供電設備傳送之一網路信號,並根據該網路信號而輸出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與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選擇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網路線供電之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選擇方法。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協議(Internet Protocol,簡稱為IP)終端裝置如:IP電話機、無線網路基地台(Access Point)、網路錄影機等,也越來越普及。
每個IP終端裝置都需要透過電源驅動,但是,若每個IP終端裝置都需要使用電源線時,使用者必須進一步考量電源線的配線與連接位置。
當IP終端裝置的數量增加時,此種因為電源使用需求而產生配線不便的情形也越日益嚴重。為此,習用技術目前發展了乙太網路的供電系統(Power Over Ethernet,簡稱為POE)。
簡言之,乙太網路供電系統的目的是,透過既有的乙太網路之布線架構,讓數據信號傳輸至IP終端裝置的同時,同時提供IP終端裝置所需之直流電源。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乙太網路的供電系統之示意圖。
乙太網路的供電系統10包含:供電設備(Power sourcing equipment,簡稱為PSE)11與受電裝置(Powered Device,簡稱為PD)13。其中,受電裝置13相當於一般的IP終端裝置,而供電設備11用於提供直流電源予受電裝置13。
依照供電功率的高低,現今的供電設備11可分為兩類,分別是供電功率為12.95W的IEEE 802.3af-2003(AF類型),以及,供電功率達25.5W的IEEE 802.3at-2009(AT類型)。
相對應的,受電裝置13也可區分為:操作於較低功率的AF類型受電裝置,以及,操作於較高功率的AT類型受電裝置。
請參見第2圖,其係不同類型之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搭配使用之示意圖。此圖式的各列代表供電設備的類型。此圖式的各欄代表受電裝置的類型。由於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各自包含兩種類型,彼此搭配使用時,可能產生以下四種情形。
其一為,受電裝置為AF類型,並且,搭配AF類型的供電設備使用。此時,供電設備提供的功率與受電裝置所需的功率相當,受電裝置可正常運作。
其二為,受電裝置為AF類型,卻搭配AT類型的供電設備使用。此時,供電設備提供的功率高於受電裝置所需的功率。此時,受電裝置仍可正常的運作。
其三為,受電裝置為AT類型,卻搭配AF類型的供電設備使用。此時,供電設備提供的功率低於受電裝置所需的功率。連帶的,AT類型的受電裝置會因為供電功率不夠的緣故,而無法正常的開機、反覆的開關機,或在使用中發生斷電等異常的情形。
其四為,受電裝置為AT類型,並且,搭配AT類型的供電設備使用。此時,供電設備提供的功率與受電裝置所需的功率相當,受電裝置可正常運作。
承上,在乙太網路的供電系統中,若供電設備提供的功率小於受電裝置所需的功率時,受電裝置將無法正常的運作。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受電裝置,透過
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一供電設備,該受電裝置係包含:一感測模組,其係透過該網路線而接收該供電設備傳送之一網路信號,並根據該網路信號而輸出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與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供電系統,包含:一供電設備;以及,一受電裝置,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該供電設備,該受電裝置係包含:一感測模組,其係透過該網路線而接收該供電設備傳送之一網路信號,並根據該網路信號而輸出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與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方面,提出一種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應用於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一供電設備的受電裝置,該選擇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接收一網路信號;根據該網路信號而判斷該供電設備的類型;以及,於該供電設備為一低功率類型時,選擇性改變該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方面,提出一種受電裝置,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一供電設備,該受電裝置係包含:一切換模組,根據一操作行為而產生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電連接於該切換模組,其中該控制模組係根據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且該受電裝置在該操作模式所需的功率係由該供電設備透過該網路線而提供。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供電系統
11‧‧‧供電設備
13、43、23‧‧‧受電裝置
231‧‧‧感測模組
232‧‧‧切換模組
233‧‧‧警示模組
435、235‧‧‧控制模組
235a‧‧‧切換開關
235b‧‧‧耦合元件
第1圖,其繪示乙太網路的供電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其係不同類型之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搭配使用之示意圖。
第3A圖,其係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之受電裝置內部功能方塊
之示意圖。
第3B圖,其係本發明另一種實施例之受電裝置內部功能方塊之示意圖。
第4圖,其係輸入信號不含兩事件分級信號信號時,切換模組內部狀態之示意圖。
第5圖,其係輸入信號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時,切換模組內部狀態之示意圖。
第6圖,其係受電裝置根據網路信號判斷供電設備之類型的流程圖。
第7圖,其係於判斷供電設備為AF類型後,受電裝置選擇性調整操作模式之流程圖。
本發明的供電系統,包含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透過乙太網路連線而彼此電連接。其中,乙太網路具有資料傳輸與電能傳輸的功能。本發明之供電系統的外觀大致同第1圖所示。但是,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可動態改變操作模式的受電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對受電裝置的功能進行改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受電裝置具有感測供電設備屬於何種類型的功能。更進一步的,受電裝置還提供可因應供電設備的功率不同,而切換以不同操作模式運作的功能。例如:可同時支援高效能的操作模式,以及省電的操作模式。其中,受電裝置在高效能模式時的消耗功率,高於在省電模式時的消耗功率。
當受電裝置感測並判斷供電設備屬於AT類型時,受電裝置將被設定為高效能模式。連帶的,受電裝置以符合AT類型的標準規範運作。
假設受電裝置為一無線網路基地台。則,當無線網路基地台判斷供電設備為AT類型時,無線網路基地台就使用較
高的無線RF輸出功率(或較大的無線功率輸出、無線距離較遠、提供較完整的功能)。
反之,當受電裝置感測並判斷供電設備屬於AF類型時,受電裝置將被設定為省電模式。連帶的,受電裝置改以符合AF類型的標準規範運作。
同樣假設受電裝置為無線網路基地台。則,當網路基地台判斷供電設備為AF類型時,無線網路基地台就使用較低的無線RF輸出功率(或較低的無線功率輸出、電流耗較小)。例如,將無線網路基地台由原本提供的3個發射點,減少至僅提供1個發射點。
請參見第3A圖,其係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之受電裝置內部功能方塊之示意圖。受電裝置43透過網路線(未繪式)而電連接於供電設備(未繪式)。供電設備可透過網路線而提供功率至受電裝置43。其中,受電裝置43可因應供電裝置的功率類型,搭配使用者對切換模組的控制,選擇性運作於高效能模式或省電模式。受電裝置在高效能模式時的消耗功率,高於在省電模式時的消耗功率。
此實施例的受電裝置43包含:切換模組432、控制模組435。
假設受電裝置43被預設為運作高效能模式,但是實際透過網路線而連接的供電裝置卻是AF類型時,使用者可以透過操作行為而調整切換模組432的設定。
接著,切換模組432將因應此操作行為,產生切換信號Vsw至控制模組435。之後,控制模組435將控制受電裝置43內的相關功能模組(未繪式),由預設的高效能模式轉換至省電模式。
承上,若受電裝置被預設為需要使用較高功率的高效能模式,但是供電設備卻為AF類型時,使用者可透硬體切換操作行為、軟體設定操作行為等方式,改變切換模組432的設定,
進而使受電裝置43轉換為以省電模式操作。
切換模組23包含:切換開關與耦合元件。其中切換開關因應操作行為而處於第一導通狀態或第二導通狀態;耦合元件根據切換開關的導通狀態而選擇性電連接於切換開關,進而根據與該切換開關的電連接狀態而選擇性產生耦合電流。耦合元件的導通與否,將連帶影響切換信號的電壓位準。
例如,於切換開關處於第二導通狀態時,耦合元件產生耦合電流,並據此而使切換信號的電壓為高位準,反之亦然。關於切換模組232運作時的進一步細節,請容後說明。
請參見第3B圖,其係本發明另一種實施例之受電裝置內部功能方塊之示意圖。此實施例的受電裝置23包含:感測模組231、切換模組232、控制模組235與警示模組233。
其中,感測模組231透過乙太網路連線而電連接至供電設備(未繪式)。此外,感測模組231電連接於切換模組232與警示模組233。切換模組232還電連接於控制模組235。
受電裝置23透過感測模組231接收由供電設備傳送的網路信號。透過感測模組231,受電裝置23將自動偵測供電設備的運作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感測模組231可以根據網路信號是否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two-event classification,簡稱為2EC),判斷供電設備的類型。
若網路信號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受電裝置23將據此而判斷供電設備屬於AT類型。反之,若網路信號不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受電裝置23將判斷供電設備屬於AF類型。
當感測模組231判斷供電設備的類型後,可透過警示模組(233)而提示使用者關於供電設備、受電裝置23間的相容情形。警示模組233可能透過燈號、聲響、文字訊息等方式,提示。
以燈號為例:當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23屬於第2
圖中的正常運作情形時,警示模組233可顯示綠色燈號;當供電設備與受電裝置23屬於第2圖之異常情形時,則警示模組顯示紅燈燈號。如此一來,使用者可以根據紅燈燈號而清楚判斷,目前連接的供電設備,不足以提供受電裝置23正常運作所需的電能。
同理,警示模組233也可以透過文字訊息、急促的聲響等方式,提示使用者受電裝置23可能產生異常操作的情形。
其後,使用者可以透過切換模組232,透過軟體設定操作行為或硬體切換操作行為等方式,改變切換模組232產生的切換信號Vsw。切換模組232產生切換信號Vsw至控制模組235後,控制模組235再控制受電裝置23內的相關功能模組(未繪式),運作於相對應的操作模式。
當控制模組235改變了操作模式,進而使受電裝置23不再處於異常狀態後,警示模組233便停止產生警示訊息。
如前所述,受電裝置可能是IP電話機、無線網路基地台、網路錄影機等。因此,隨著受電裝置23的類型不同,控制模組235也會對應控制相關的功能模組,提供相對應之高效能模式、省電模式的操作功能。
以下,利用第4、5圖說明切換模組232的用途。其中,第4圖說明當供電設備為AF類型時,切換模組232如何產生切換信號至控制模組。第5圖說明當供電設備為AT類型時,切換模組232如何產生切換信號至控制模組。
當然,切換模組232的實現方式並不以此圖式為限。再者,關於切換模組232產生之切換信號的位準,與供電設備為AF類型、AT類型之對應關係,也不以此處的定義方式為限。
請參見第4圖,其係輸入信號不含兩事件分級信號時,切換模組232內部狀態之示意圖。在此圖式中,切換模組232包含切換開關235a、耦合元件235b與複數個電阻R1、R2、R3、R4、R5、R6。
在此實施例中,切換開關235a的切換可能產生兩種導通狀態,第一種導通狀態為,切換開關235a的第一接腳與第二接腳相連,且第四接腳與第五接腳;第二種導通狀態為,切換開關235a的第二接腳與第三接腳相連,且第五接腳與第六接腳相連。
切換開關235a的第一接腳透過第一電阻R1而電連接至48v、第三接腳透過第二電阻R2而電連接於網路信號Vin所提供的48V。切換開關235a的第二接腳電連接於輸入模組(未繪式),用以輸入供電信號Vpd。其中,供電信號Vpd的產生方式並不需要被限定。例如:供電信號Vpd可能是透過輸入模組,對網路信號Vin進行轉換而得出。輸入模組的設置位置也不需要被限定。
例如,輸入模組可設置於切換模組內,則,將網路信號轉換為供電信號Vpd後,再根據供電信號Vpd而輸出切換信號Vsw的過程均可於切換模組進行。此種做法可應用於第3A圖的實施例。
又如,輸入模組可設置於感測模組內,此時,受電裝置透過感測模組,先將網路信號轉換為供電信號Vpd。其後,再由切換模組232根據供電信號Vpd而輸出切換信號Vsw。此種做法可應用於第3B圖的實施例。為便於說明,以下均假設切換模組為第3B圖的配置情形。
切換開關235a的第四接腳為斷路、第五接腳為接地。切換開關235a的第六接腳與耦合元件235b、第三電阻R3共同電連接於第一節點S1。
耦合元件235b可為光耦合元件(optical coupler)。耦合元件235b的左側為輸入端、右側為輸出端。耦合元件235b具有良好的隔離功能,用以隔離左側接收到的電壓,以及右側之晶片內部的工作電壓。因此,耦合元件235b的左側工作於相對高位準的環境(例如:48V)、右側則工作於相對低位準的環境(例如:
3.3V)。
耦合元件235b的左側電連接於第三電阻R3與接地電壓(0伏特)、耦合元件235b的右側電連接於第四電阻R4與接地電壓。
第三電阻R3電連接於48V與第一節點S1間、第四電阻R4電連接於3.3V與第二節點S2間。第五電阻R5電連接於第二節點S2與控制節點Sctrl間。第六電阻R6電連接於控制節點Sctrl與接地電壓間。
當供電信號Vpd為AF類型時,切換開關235a處於第一種導通狀態。
由第4圖可以看出,切換開關235的第六接腳相當於空接狀態(斷路),此時第三電阻R3上方的48V電壓,將透過第三電阻R3與耦合元件235b的左側而導通至接地電壓。因此,耦合元件235b的左側,將因為透過發光二極體與接地電壓相連的緣故,產生約1.2V的電壓於第一節點S1。
耦合元件235b左側的發光二極體產生順向偏壓時,二極體發出的光線,將照射在耦合元件235b右側光電晶體的基極接面上,進而產生集極電流Ic。此時,耦合元件235b右側的光電晶體可視為導通。
由於耦合元件235b右側的光電晶體導通的緣故,第四電阻R4上方的3.3V電壓,將經過第四電阻R4而產生電流至接地端。此時,在第五電阻R5與第六電阻R6間的切換信號Vsw,將因而處於低位準狀態。
換言之,當切換開關235a處於第一導通狀態時,耦合元件235b將產生耦合電流。藉由耦合電流的產生,耦合元件235b與串接的第四電阻R4,將使切換信號Vsw的電壓處於低位準狀態。
請參見第5圖,其係輸入信號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時,切換模組232內部狀態之示意圖。
當輸入信號為AT類型時,切換開關235a的第三接腳與第二接腳彼此導通,且,第六接腳與第五接腳彼此導通。
由第5圖可以看出,切換開關235a的第六接腳將透過第五接腳而接地,此時48V的電壓將透過第三電阻R3、第六接腳、第五接腳導通至接地電壓。因此,此時第一節點S1的電壓相當於接地電壓(0V)。
此時,耦合元件235b左側的發光二極體並不會導通。因此,耦合元件235b右側的光電晶體也為斷路。
由於耦合元件235b右側的光電晶體斷路的緣故,3.3V經過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而產生電流至接地端。此時,在第五電阻R5與第六電阻R6間的切換信號Vsw,將因而處於高位準狀態。
換言之,當切換開關235a處於第一導通狀態時,耦合元件235b與接地電壓間,並不會產生耦合電流。此時,切換信號Vsw的電壓,會根據串接於3.3V與接地電壓間的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的分壓而決定。連帶的,切換信號Vsw的電壓將為高位準狀態。
根據第4、5圖的說明可以得知,切換開關235a會因應供電設備的類型,產生高位準或低位準於第一節點S1。並且,耦合元件235b的右側也將對應改變切換信號Vsw的位準。
其中,耦合元件235b可被視為:把左側的高位準或低位準的狀態,傳達給右側的切換信號Vsw。假設控制模組235為一CPU時,則控制節點Sctrl可電連接於CPU的通用型輸出/入接腳(General Purpose I/O,簡稱為GPIO)。當CPU判斷此通用型輸出/入接腳的輸入為低位準時,自動切換其運作模式至省電模式;以及,當CPU判斷此通用型輸出/入接腳的輸入為高位準時,自動切換其運作模式為高效能模式。
換言之,當控制模組235接收到切換信號Vsw後,就可以根據切換信號Vsw為高電壓位準或低電壓位準,判斷供電
設備提供的最大功率為12.95W或25.5W。更進一步的,控制模組235可依照供電設備的供電特性,調整受電裝置23的產品負載特性至最佳化。
供電設備透過乙太網路連線發出網路信號至感測模組231後,感測模組231將判斷網路信號是否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此外,感測模組231也會對應產生供電信號Vpd至切換模組232。接著,再由切換模組232輸出切換信號Vsw至控制模組235。根據切換信號Vsw的位準,控制模組235將調整受電裝置23的操作模式。
當切換信號Vsw為低位準時,控制模組235控制受電裝置23運作在功率消耗較低的模式,例如:AF模式。此時,受電裝置23判斷供電設備提供至受電裝置的最大功率為12.95W。因此,自動調節功率消耗為較低的RF輸出功率。
當切換信號Vsw為高位準時,控制模組235控制受電裝置23運作在功率消耗較高的模式(高效能模式),例如:AT模式。此時,受電裝置23判斷供電設備提供至受電裝置23的最大功率為25.5W。因此,自動調節成為功率消耗為較高的RF輸出功率。
控制模組235根據切換信號Vsw的位準,判斷應啟用之操作模式的做法,可根據應用與定義的不同而改變。例如:切換信號Vsw改成以高位準代表AF模式、以低位準代表AT模式,或是,切換信號Vsw以特定的高低位準變化分別代表AF模式與AT模式等。
附帶一提的是,切換模組232可能如第4、5圖所示為一實體開關,或者,切換模組232也可能是透過軟體設定的方式存在。關於切換模組232的實作方式,屬於本案之應用範疇,此處不予贅述。
請參見第6圖,其係受電裝置根據網路信號判斷供電設備之類型的流程圖。受電裝置首先利用感測模組接收網路信
號(步驟S11);感測模組判斷網路信號是否包含兩事件分級信號(步驟S13)。
若是,受電裝置據以判斷供電設備為AT類型(步驟S15)。當供電設備屬於AT類型時,無論受電裝置為AT類型或AF類型,均可以正常運作。此時,受電裝置不需要進行操作模式的切換。
若否,受電裝置據以判斷供電設備為AF類型(步驟S17);並且,受電裝置將選擇性改變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步驟S19)。
關於步驟S19的進一步說明,可進一步參見第7圖。
請參見第7圖,其係於判斷供電設備為AF類型後,受電裝置選擇性調整操作模式之流程圖。
首先,判斷受電裝置本身的操作模式是否為AT模式(步驟S191)。若否,受電裝置維持使用AF模式(步驟S195)。
若是,受電裝置需要進行操作模式的切換,由AT模式轉換為AF模式(步驟S193)。接著,受電裝置改以AF模式運作(步驟S195)。
承上,採用本發明構想的受電裝置,具有感測供電設備之功率類型的功能。並且,在供電設備提供的功率低於受電裝置所需的功率時,發出警示訊息。藉由警示訊息的提供,使用者再透過操作行為,改變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
本發明的受電裝置具有自動偵測供電設備之功率類型的功能,並提供人性化的軟體操作介面、硬體切換開關等,讓使用者手動改變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因此,當受電裝置根據本發明構想實現時,可大幅簡化乙太網路供電系統的安裝過程。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
為準。
23‧‧‧受電裝置
231‧‧‧感測模組
232‧‧‧切換模組
233‧‧‧警示模組
235‧‧‧控制模組
Claims (24)
- 一種受電裝置,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一供電設備,該受電裝置係包含:一感測模組,其係透過該網路線而接收該供電設備傳送之一網路信號,並根據該網路信號而輸出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與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操作模式係為一高效能模式與一省電模式之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於該網路信號包含一兩事件分級信號(two-event classification,簡稱為2EC)時,該控制模組選擇該高效能操作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於該網路信號未包含一兩事件分級信號時,該控制模組選擇該省電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受電裝置在該高效能模式時的消耗功率,高於在該省電模式時的消耗功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更包含:一切換模組,電連接於該感測模組與該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該網路信號與一操作行為而產生該切換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更包含:一警示模組,電連接於該感測模組,其係根據該網路信號而產生一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操作行為係由一使用者根據該警示訊息而進行之一硬體切換操作行為、一軟體設定操作行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切換模組係包含:一切換開關,其係因應該操作行為而處於一第一導通狀態或一第二導通狀態;以及, 一耦合元件,其係根據該切換開關的導通狀態而選擇性電連接於該切換開關,進而根據與該切換開關的電連接狀態而選擇性產生一耦合電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耦合元件係於該切換開關處於該第一導通狀態時,產生該耦合電流,並據此而使該切換信號的電壓為一低位準;以及,該耦合元件係於該切換開關處於該第二導通狀態時,產生該耦合電流,並據此而使該切換信號的電壓為一高位準。
- 一種供電系統,包含:一供電設備;以及,一受電裝置,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該供電設備,該受電裝置係包含:一感測模組,其係透過該網路線而接收該供電設備傳送之一網路信號,並根據該網路信號而輸出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與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供電系統,其中該操作模式係為一高效能操作模式與一省電操作模式之一者,且該受電裝置在該高效能模式時的消耗功率,高於在該省電模式時的消耗功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供電系統,其中於該網路信號包含一兩事件分級信號(two-event classification,簡稱為2EC)時,該控制模組選擇該高效能操作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供電系統,其中於該網路信號未包含一兩事件分級信號時,該控制模組選擇該省電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供電系統,其中更包含:一切換模組,電連接於該感測模組與該控制模組,其係根據該網路信號與一操作行為而產生該切換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更包含: 一警示模組,電連接於該感測模組,其係根據該網路信號而產生一警示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供電系統,其中該操作行為係由一使用者根據該警示訊息而進行之一硬體切換操作行為、一軟體設定操作行為。
- 一種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應用於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一供電設備的受電裝置,該選擇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接收一網路信號;根據該網路信號而判斷該供電設備的類型;以及,於該供電設備為一低功率類型時,選擇性改變該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選擇方法,其中於該供電設備為該低功率類型時,選擇性改變該受電裝置的操作模式之步驟係包含以下步驟:判斷該受電裝置之操作模式;以及,於該受電裝置處於一高效能模式時,將該受電裝置切換為一省電模式。
- 一種受電裝置,透過一網路線而電連接於一供電設備,該受電裝置係包含:一切換模組,根據一操作行為而產生一切換信號;以及,一控制模組,電連接於該切換模組,其中該控制模組係根據該切換信號而選擇一操作模式,且該受電裝置在該操作模式所需的功率係由該供電設備透過該網路線而提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操作模式係為一高效能模式與一省電模式之一者,且該受電裝置在該高效能模式時的消耗功率,高於在該省電模式時的消耗功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操作行為係為一硬體切換操作行為、一軟體設定操作行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切換模組係包含: 一切換開關,其係因應該操作行為而處於一第一導通狀態或一第二導通狀態;以及,一耦合元件,其係根據該切換開關的導通狀態而選擇性電連接於該切換開關,進而根據與該切換開關的電連接狀態而選擇性產生一耦合電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受電裝置,其中,該耦合元件係於該切換開關處於該第一導通狀態時,產生該耦合電流,並據此而使該切換信號的電壓為一低位準;以及,該耦合元件係於該切換開關處於該第二導通狀態時,產生該耦合電流,並據此而使該切換信號的電壓為一高位準。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5372A TWI527402B (zh) | 2013-07-16 | 2013-07-16 | 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 |
US14/300,749 US9401821B2 (en) | 2013-07-16 | 2014-06-10 | Powered devic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operation mode selection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5372A TWI527402B (zh) | 2013-07-16 | 2013-07-16 | 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5393A true TW201505393A (zh) | 2015-02-01 |
TWI527402B TWI527402B (zh) | 2016-03-21 |
Family
ID=5234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5372A TWI527402B (zh) | 2013-07-16 | 2013-07-16 | 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01821B2 (zh) |
TW (1) | TWI52740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5889B (zh) * | 2017-08-11 | 2019-07-11 | 普萊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乙太網路供電管理方法及其乙太網路供電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74930B2 (en) | 2015-09-03 | 2018-01-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lection of power in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89435B2 (en) * | 2006-08-02 | 2009-09-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eporting power requirements of a powered device |
US7698580B2 (en) | 2006-08-25 | 2010-04-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line power policing |
KR101330121B1 (ko) * | 2006-10-30 | 2013-1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컴퓨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7941677B2 (en) * | 2007-01-05 | 2011-05-10 | Avaya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power distribution over Ethernet |
US7996698B2 (en) * | 2007-04-05 | 2011-08-09 | Arub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functionality based on measured power |
US8225124B2 (en) * | 2008-07-30 | 2012-07-17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ower over ethernet class capabilities |
US8347136B2 (en) * | 2008-10-23 | 2013-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3107891A (zh) | 2011-11-10 | 2013-05-1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供电装置 |
TW201415830A (zh) * | 2012-01-24 | 2014-04-16 | Microsemi Corp Analog Mixed Si | 配置成偵測可用功率量之電力裝置介面 |
TWI461891B (zh) * | 2012-10-19 | 2014-11-21 | Wistron Corp | 電源管理電路及其方法 |
CN103777726B (zh) * | 2012-10-22 | 2017-03-15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启动方法 |
JP2015011652A (ja) * | 2013-07-02 | 2015-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2013
- 2013-07-16 TW TW102125372A patent/TWI527402B/zh active
-
2014
- 2014-06-10 US US14/300,749 patent/US9401821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5889B (zh) * | 2017-08-11 | 2019-07-11 | 普萊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乙太網路供電管理方法及其乙太網路供電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26496A1 (en) | 2015-01-22 |
TWI527402B (zh) | 2016-03-21 |
US9401821B2 (en) | 2016-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4998B (zh) | 保护电路及以太网用电设备 | |
CN109150551B (zh) | 用于网口的非标准poe供电电路、供电设备及供电方法 | |
RU2564989C2 (ru) |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е мощности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му устройству во время режима гибернации портативного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 |
US7603570B2 (en) | Power delivery over ethernet cables | |
TWI474666B (zh) | 電源管理方法及電源管理裝置 | |
US7849238B2 (en) | Multiple-apparatus connection system and the method thereof | |
TWI666894B (zh) | 用於支援一乙太網路供電的一受電端設備的監測電路 | |
CN103379420B (zh) | 一种确定耳机线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4348631B (zh) | 受电装置、供电系统与操作模式的选择方法 | |
MXPA02002773A (es) | Circuito aislador optico 12c. | |
TWI527402B (zh) | 受電裝置、供電系統與操作模式的選擇方法 | |
CN105322814A (zh) | 一种poe受电控制电路及poe供电系统 | |
CN205160395U (zh) | 一种poe受电控制电路及poe供电系统 | |
CN113379982B (zh) | 智能门铃系统与电铃电路 | |
CN107360005B (zh) | 一种受电端设备及受电方法 | |
CN117472163B (zh) | 一种针对高速附加卡的供电系统 | |
WO2017215672A1 (zh) | Poe系统中的供电方法和供电设备 | |
CN108449189B (zh) | 一种基于rs485的poe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417559B (zh) | 以太网供电设备及检测方法 | |
US8929951B2 (en) | Actuating device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 | |
CN110752935B (zh) | Poe的自适应供电系统、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784240B (zh) | 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及方法 | |
CN210351199U (zh) | Poe的自适应供电装置 | |
TW201119282A (en) | Protection circuit and powered device in Ethernet | |
US11102018B1 (en) | Powe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