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6418A - 金属、尤其是钢的带材连铸工艺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金属、尤其是钢的带材连铸工艺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5106418A CN85106418A CN85106418.3A CN85106418A CN85106418A CN 85106418 A CN85106418 A CN 85106418A CN 85106418 A CN85106418 A CN 85106418A CN 85106418 A CN85106418 A CN 851064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ten metal
- metal
- equipment
- storage container
- crystall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金属带连铸工艺方法为金属熔液(1)由存贮器有控制地浇入结晶器(4)并有控制地拉出的连铸带材,其连续铸坯(5)厚度为10—40毫米。
为了在连铸薄坯时,金属熔液能浇入相当窄小的连铸金属模内,并能在薄坯横截面上迅速而又尽可能均匀地凝固,浇入存贮器的金属溶液(1)具有3—10℃的过热温度,待过热能量从存贮容器中导出后,再将金属溶液(1)浇入结晶器(4),此时金属溶液和晶体两相区的总粘度值为小于300厘泊。
Description
根据物理学有关原理,人们有可能满足热轧带材材料性能要求的同时,把铸坯压缩比降至最小(大于3),结果是使生产连铸带材的新工艺在此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连铸板坯(厚度约200-300毫米)和连铸带材的传统生产线由粗轧机列、中间机列和精轧机列组成,它的压缩比大于30。所有其它生产线,为型材,无缝管以及厚板生产线的压缩比却已经达到3-10。为了把压缩比从大于30降至大于3,生产线中取消了粗轧机列和中间机列,也取消了部分精轧机列。这样就产生了连铸新工艺,它大大地缩短了生产线,减少了从连铸带材转变成热轧带材的生产成本。
连铸的现有技术可分成下面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均有其独立含义。在垂直连铸和水平连铸中,有时使用振动模,有时则设法使铸坯和水平连铸模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当使用移动式金属模时,在金属模下面应装有若干对皮带机、轧辊、链条以及类似的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连铸薄坯时,如果薄坯所用的连铸金属模相当窄小那么在浇注后也要使金属熔液在薄坯横截面上既迅速而又尽可能均匀地凝固。
所述任务将按本发明下列措施来完成。金属熔液倒入存贮容器时其过热温度范围为3-10℃。待过热能量从存贮金属熔体的容器中导出后,再把金属熔液
入结晶器,金属熔液和晶体两相区的粘度值此时小于300厘泊。这样的粘度能使厚度为10-40毫米薄坯的横截面冷却迅速且冷却均匀,以前常用的高达数米的熔化池也可因此而省去。根据这种做法,浇注速度提高了,相应地凝固铸坯的生产率也显著提高。关于如何设法把浇入存贮器中金属熔液的过热能量导出,以及保证金属熔液
入结晶器前或在浇注时使其中已包含一定数量晶体,这种设想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实施例。
本发明设想,可以通过金属熔液的强制对流有控制地导出存贮容器中的过热能量。这里所说的强制对流例如,可以通过搅拌金属熔液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设想是,应逐步地(在时间和/或空间上)导出过热能量。
因此,在导出热量的某个阶段,可以对金属熔液重新加热一段时间和/或保温一个阶段,亦即使温度规范化。
此时应考虑金属熔液的粘滞性,因为存贮容器中的金属熔液,或介于存贮容器和结晶器之间的金属熔液已被冷却,金属熔液和晶体两相区的粘度值已达1-5厘泊。
存贮器中的金属熔液受到某种压力的作用,这对存贮器内金属熔液的结晶有好处。金属熔液的粘滞性也因此比纯粹金属的粘滞性要大,它被强制地浇入结晶器。
导出过热能量的另一种方法是在金属熔液存贮器中不断地加入冷的金属废料或金属粉末。
采用本发明方法的设备之构成如下:结晶器前装有一个集料室或一个中间分流罐,此外,在集料室的前面或者在中间分流罐的外围,装有搅拌器和/或冷却设备。
为了避免金属熔液浇入结晶器前结晶度过高,最好附加一个供热装置。
此外,为了排出过热能量,也可考虑使中间分流罐中集料室的面积大于金属熔液存贮器的面积。
另一种本发明设备实施例是,搅拌装置由电磁线圈构成。
还有一种本发明设备实施例:加热装置由感应电磁线圈构成。
也可以将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组合起来。
本发明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并详述如下:
图1,第一个实施例,带材连铸设备的垂直剖面。
图2,第二个实施例,垂直剖面如图1。
图3,第三个实施例(左半图)和第四个实施例(右半图),垂直剖面如图1和图2。
图4,第五个实施例,垂直剖面如图1至图3。
金属熔液1(例如钢水)来自一个存贮金属熔液的容器(图中未另注)。存贮金属熔液的容器可以由浇注桶或中间包构成,其底部装有浇口2,金属熔液可由存贮容器流入一个辅助的中间分流罐3,也可以直接浇入结晶器4。所谓结晶器4,即连续铸锭的钢锭模,它使金属熔液取铸坯横截面的形状。那种由单板(它构成铸坯横截面)构成的连铸金属模的定义,将在下面专门给出。
图1所示结晶器4至少由一个贴在铸坯5宽边的薄膜6构成,薄膜6的形状为带状6a。它可由不同材料制成,薄膜可取材金属,则可考虑用铝带或钢带制成薄膜。但薄膜6也可以是陶瓷材料,例如厚度为0.1毫米且具有高导热性能的陶瓷材料。此外还可考虑用玻璃纤维膜碳纤维和碳单晶的须晶膜来制成薄膜6,显然,薄膜6也可把上述材料混合而制成。上述材料均能耐温度变化并且有较高的导热性。此外还可考虑将薄膜6与支撑薄膜6的金属带一起使用,金属带不直接接触液状的金属熔液1和外表已凝固的铸坯5。在这种情况下,薄膜6能防止已冷却了的金属带和热铸坯5之间的粘合。
原则上,使用薄膜6能省掉结晶器4的振动。如果金属熔液(钢水)温度约1500℃,而铸坯厚度约10-40毫米,那末,如何将金属熔液浇入窄小的金属模这样一个问题,将按本发明下述方法来解决:中间分流罐3(或浇注桶,中间包等等)面积较大,金属熔液1在中间分流罐3中排出过热能量后再流到浇注截面7处完全冷却。图1的实施例表示了这种连铸方法:将金属熔液1浇入由薄膜带6a构成的漏斗状入口8,在入口8处会出现一个准稳态凸面(由图中半径箭头所示)。中间分流罐3在这儿沿金属带宽度分配金属熔液。分流罐出口10的作用是用来产生准稳态凸面9,它的宽度最好小于铸锭厚度11。凸面9和漏斗状入口8处的金属熔液和晶体的混合物,将迅速地流到浇注截面7(即铸锭厚度11)处,其间温度损失可以忽略不计;金属熔液和晶体的混合物在浇注截面7处被充分冷却,形成凝固层5a和5b。由于渣层的保护,金属熔液1a一般不会再氧化。
图1所示连铸方法中,可用薄膜6(左半图所示),也可不用薄膜6(右半图所示)。过热能量根据金属熔液1数量不同,可用冷却装置50或搅拌装置54导出。熔池液面51也具有过热能量,它的过热能量在液相线52上释放;接着在固相线53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晶体,即铸锭5迅速地变成凝固状态。冷却装置50和搅拌装置(用电磁线圈来搅拌)54,也可按图中标记的其它顺序使用。此外,如果需要的话,也可将电磁线圈54作为加热装置使用,此时要用到电子学的有关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图2),金属熔液1可通过分流罐出口10直接浇入结晶器4。此例中分流罐出口10直接处在浇口2的位置上,金属熔体1在压力△p作用下流入漏斗8,随后冷却(冷却方式如前述)。此例中没有用中间分流罐3,只是将浇口2的位置提高了。若金属熔液1是垂直浇注的,那么只要在所要求的冷却条件下,能产生上面所提到的准稳态凸面9,则可认为浇口2的位置已经提高了。
前面已经说过,由至少一个金属带6a构成的结晶器4,并不产生振动。在结晶器4或板状金属模的上方,安装了某个装置12。装置12具有出口10,可以由浇口2、也可以由中间分流罐3构成。
出口10对准中心轴线13,薄膜6位于结晶器4之上,或位于板状金属模模板之上。此例中的结晶器4,除了由金属带6a之外,还由一对柱状辊14和15构成。柱状辊的长度与所浇铸的带材宽度相对应。薄膜6或金属带6a紧贴在柱状对辊14或15的辊子上,且与辊子之间没有间隙。对辊14或15中的每个辊子在水平方向可调整的方向如图中箭头16所示、因收缩率和铸坯厚度11的不同,常需对辊子进行调整。为了使入口8呈漏斗形状,薄膜6下面的导辊17应该有许多个;辅助导向辊18、19和20能使薄膜6顺利通过一个冷却器21。
过热能量将在浇口2处通过冷却装置50或搅拌装置54导出。图中所示熔池液面51,液相线52和固相线53,与前述情况一样。左半图的压差△p比右半图的大。
图3左半图中,薄膜6在出口10,即中间分流罐2的侧壁3b之间的狭缝22中穿行。右半图中薄膜6也在相同的狭缝22中穿行。另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薄膜经过侧壁3b和浇注横截面7时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导致了金属熔液1和晶体的混合物在该处突然与薄膜6(已被冷却过了的)接触。对辊14和15之间的薄膜6由冷却设备冷却(图中两个水平箭头所示)。
金属带6a只在铸坯经过的部分路径23上与铸坯5保持接触,部分路径23由辊子直径或由辊子之间的距离决定。
然而也可以将薄膜6装在其它的结晶器4上,使结晶器4支持铸坯5的时间、以及铸坯被冷却的时间延长。中间分流罐3可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构成缝隙22。
对辊14和15之间辊子的转速应与浇铸速度Vg相适应,以保证薄膜6的运动速度也是Vg。此外,图中冷却情况所用标记同于前述标记。如冷却装置50,搅拌装置54,熔池液面51(过热能量),液相线52和固相线53。
图4中,侧壁3b可以比浇注横截面7更宽。用侧壁3b可防止散热过多,以免在液相线52和固相线53之间,在金属熔液1中出现较多的不符合要求的晶体数目。如图中所示,显然也可以用电磁线圈54重新供热。
Claims (12)
1、金属,尤其是钢的带材连铸工艺方法,使用此方法时,金属熔液由存贮容器中有控制地浇入结晶器,并有控制地拉出连铸带材,其厚度为10-40毫米,它的特征在于:
浇入存贮容器的金属熔液(1)具有3-10℃的过热温度,待过热能量从存贮器中导出后,再将金属熔液(1)浇入结晶器(4),此时金属熔液和晶体两相区的总粘度值为小于/300厘泊。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贮器内的过热能量通过金属熔液(1)的强制对流而有控制地导出。
3、按权利要求1和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热能量是逐步地(在时间和/或空间上)被导出的。
4、按权利要求1至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贮容器内或介于存贮容器和结晶器(4)之间的金属熔液(1)冷却到金属熔液和晶体两相区粘度值为1-5厘泊。
5、按权利要求1至4中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贮容器内的金属熔液(1)受到压力的作用。
6、按权利要求1至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的金属废料或金属粉末连续不断地投入金属熔液(1)存贮容器中。
7、采用按权利要求1至6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晶器(4)前装有集料室(3a)或中间分流罐(3),此外,在集料室(3a)前面,或者在中间分流罐(3)的外围,装有搅拌和/或冷却装置(54、50)。
8、按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附加一个供热装置(54)。
9、按权利要求7和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中间分流罐3中集料室(3a)的面积大于金属熔液存贮容器的面积。
10、按权利要求7至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搅拌装置由电磁线圈(54)所构成。
11、按权利要求7至10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由感应式电磁线圈(54)所构成。
12、按权利要求7至1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装有组合式的冷却-加热设备(50,5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P3440235.7 | 1984-11-03 | ||
DE3440235A DE3440235C2 (de) | 1984-11-03 | 1984-11-03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andstranggießen von Metallen, insbesondere von Stahl |
DEP34402357 | 1984-11-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5106418A true CN85106418A (zh) | 1986-05-10 |
CN1011867B CN1011867B (zh) | 1991-03-06 |
Family
ID=624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5106418A Expired CN1011867B (zh) | 1984-11-03 | 1985-08-26 | 金属尤其是钢的带材连铸工艺方法及其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S61123449A (zh) |
CN (1) | CN1011867B (zh) |
DE (1) | DE3440235C2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2726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硅电工钢连铸生产方法 |
CN110935852A (zh) * | 2018-09-23 | 2020-03-31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板带制备设备及方法 |
CN114178492A (zh) * | 2021-12-13 | 2022-03-1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将废弃材料放入连铸中间包再利用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LU87722A1 (fr) * | 1990-04-11 | 1990-07-24 | Centre Rech Metallurgique |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pour la coulee continue d'un metal |
DE19828773C2 (de) * | 1998-06-27 | 2000-09-14 | Sms Demag Ag | Bandgießanlage für Metallband |
DE102006057858A1 (de) | 2006-12-08 | 2008-08-21 | Vladimir Volchkov | Verfahren zum Stranggießen (hoch)legierter oder/und hochgekohlter Stähle |
DE102012017682A1 (de) | 2012-08-31 | 2014-03-06 | Vladimir Volchkov | Verfahren zum Stranggießen der NE-Metalle |
DE102012017684A1 (de) | 2012-08-31 | 2014-03-06 | Vladimir Volchkov | Verfahren zum Stranggießen der NE-Metal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2340A (en) * | 1976-06-30 | 1978-01-11 | Nippon Steel Corp | Method of making casting piece having minut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
JPS5344428A (en) * | 1976-10-05 | 1978-04-21 | Nippon Steel Corp | Method of continuously casting molten metal |
JPS6011584B2 (ja) * | 1980-12-12 | 1985-03-27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連続鋳造設備 |
-
1984
- 1984-11-03 DE DE3440235A patent/DE3440235C2/de not_active Expired
-
1985
- 1985-08-26 CN CN85106418A patent/CN10118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1985-11-02 JP JP60246725A patent/JPS61123449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2726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硅电工钢连铸生产方法 |
CN110935852A (zh) * | 2018-09-23 | 2020-03-31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板带制备设备及方法 |
CN114178492A (zh) * | 2021-12-13 | 2022-03-1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将废弃材料放入连铸中间包再利用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67B (zh) | 1991-03-06 |
DE3440235C2 (de) | 1986-11-06 |
DE3440235A1 (de) | 1986-05-22 |
JPS61123449A (ja) | 1986-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0150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
US5598885A (en) |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high-carbon steels | |
WO2020030040A1 (en) | Production of twin-roll cast and hot rolled steel strip | |
CN85106418A (zh) | 金属、尤其是钢的带材连铸工艺方法及其设备 | |
CA1296505C (en) | Continuous casting of thin metal strip | |
CN85106424A (zh) | 由金属、特别是钢的带材连铸方法和设备 | |
CN85106442A (zh) | 金属带,特别是钢带的连续浇注装置 | |
JP3526705B2 (ja) | 高炭素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 |
CA1036471A (en) | Method of continuously casting steel | |
CN216828556U (zh) | 一种金属薄带连铸设备 | |
AU630337B2 (en) | Continuous casting on a solid elongated metal strand | |
EP0387006A2 (en) | Dual plate strip caster | |
US4298050A (en) | Proces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of a slightly deoxidized steel slab | |
JPS609553A (ja) | 絞り込み式連続鋳造機 | |
JPS6340628B2 (zh) | ||
JP2960288B2 (ja) | 連続鋳造による複層鋼板の製造方法 | |
JPH03118943A (ja) | 低・中炭素鋼用連鋳鋳型およびその鋳造方法 | |
JPH0390263A (ja) | 連続鋳造方法 | |
KR910008748Y1 (ko) | 소형판재 제조용 수평연속주조장치 | |
JPH06210410A (ja) | 単ベルト式連続鋳造装置 | |
SU1759537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лить лент из цветных металлов и сплавов | |
JP2845706B2 (ja) | 連続鋳造設備のモールド装置 | |
JPH09225598A (ja) | 熱延薄鋼板の製造方法 | |
RU2043832C1 (ru) | Способ непрерывной разливки металла | |
WO1987005545A1 (en) | Wire cast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3 | Decis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