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2294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22942U CN221222942U CN202322951516.1U CN202322951516U CN221222942U CN 221222942 U CN221222942 U CN 221222942U CN 202322951516 U CN202322951516 U CN 202322951516U CN 221222942 U CN221222942 U CN 221222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cavity
- volute
- air outlet
- electrical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换热器、风机组件和电器盒,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和安装部件,安装部件设置有贯通口,安装部件形成有固定安装区和蜗腔,电机设置在固定安装区中,风扇设置在蜗腔中,蜗腔与贯通口连通;其中,电器盒中设置有安装基板和多个电路板,安装基板上设置有预装部和锁紧部,电路板设置在安装基板上;电器盒上设置有预装配合部和锁紧配合部,预装部设置在预装配合部上,锁紧配合部设置在锁紧配合部上。实现提供空调室内机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空调分为壁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其中,空调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安装其安装方式不同,分为立式室内机、壁挂式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因其占用室内有效空间较小,被广泛的推广使用。常规技术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通常称之为风管机),一般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风机、换热器、接水盘和排水泵等部件。中国专利公告号CN 112747373 A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及风管机组装方法,壳体中需要装换热系统、风机系统和电控盒等部件,其中,电控盒安装有电路板并通过盒盖进行遮挡关闭。但是,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电路板通常采用螺钉的方式紧固在电控盒中,而根据电路板的功能不同,一般需要再电控盒中装配多个电路板,而电控盒内的空间较小,现场组装时因受空间限制拧螺钉的效率较低,导致组装效率较低。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提高组装效率的空调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实现提供空调室内机的组装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和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所述贯通口,所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固定安装区和蜗腔,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安装区中,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蜗腔中,所述蜗腔与所述贯通口连通;电器盒;所述安装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腔体,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体,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进风腔体或所述出风腔体中;其中,所述电器盒中设置有安装基板和至少一个电路板,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预装部和锁紧部,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电器盒上设置有预装配合部和锁紧配合部,所述预装部设置在所述预装配合部上,锁紧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锁紧配合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独立的安装基板来统一安装固定多个电路板,这样,在组装过程中,则可以将多个电路板在电器盒的外部先统一装配到同一个安装基板上,然后,通过安装基板将多个电路板一同装配到电器盒中,操作人员能够在电器盒外将多个电路板先预装到安装基板上,仅需要安装基板装入到电器盒中以实现装配,无需单独将各个电路板装配到电器盒中,可以降低组装难度以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图3中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3中第一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图3中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图9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图9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图11中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1中第一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中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1中减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0为图18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为图9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2为图20中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23为图1中第二安装件与电器盒的组装图;
图24为图2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为图10中第二安装件与电器盒的组装图;
图26为图2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为图25中防火部件与电器盒的组装图;
图28为图27中电器盒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换热器2、风机组件3和电器盒4。所述外壳1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换热器2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电机31、风扇32、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所述第一安装件3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蜗壳部331和至少一第一安装部332,所述第一安装部33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蜗壳部331之间。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口341,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蜗壳部342和至少一第二安装部344。所述第一安装件3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述第一安装部33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形成固定安装区,所述电机31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区中;所述第一蜗壳部33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蜗壳部342之间形成蜗腔,所述蜗腔连通对应的所述贯通口341,所述风扇3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蜗腔中,所述电机31被配置成驱动所述风扇32在所述蜗腔中转动。电器盒4设置有电路板41,所述电路板41上连接有若干线缆(未图示)。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并将所述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出风腔体,所述换热器2位于所述出风腔体中。由于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中均布置有电器部件,例如:进风腔体中设置有风机等电器部件,而出风腔体中设置有传感器等电器部件,电器部件与电路板41对应的线缆连接。而对于与电器盒分布在第二安装件不同侧的电器部件所连接的线缆则需要穿过第二安装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线缆因故障着火而导致第二安装件跟随起火。则可以在第二安装件上配置有防火部件40,所述防火部件40上设置有走线部401,所述电器盒4设置在所述防火部件40上,部分所述线缆经由所述走线部401布置在所述进风腔体和所述出风腔体中。具体的,对于要贯穿第二安装件的线缆而言,线缆从电器盒4中引出后将经由走线部401贯穿第二安装件。线缆将通过防火部件40支撑进行安装,以减少线缆对第二安装件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当线缆因故障着火时,由于线缆被防火部件40支撑住,使得线缆不会对第二安装件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在设置防火部件40来对电器盒4安装到第二安装件上的部位进行防火处理,并且,电器盒4引出的贯穿第二安装件的线缆经由防火部件40上所形成的走线部401进行安装走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线缆因故障发生着火时,由于线缆被防火部件40所形成的走线部401支撑安装,以减少出现着火的电缆将第二安装件引燃,同时,对于电器盒4内发生着火时,因电器盒4通过防火部件40安装在第二安装件上,利用防火部件40以起到防火的作用,实现提供空调室内机的防火性能以提高使用安全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火部件40上设置有第一缺口结构,所述第一缺口结构形成所述走线部401;所述第一缺口结构被配置成供线缆从所述第一缺口结构的缺口位置装入到所述第一缺口结构中。具体的,为了在组装过程中,方便操作人员现场将线束贯穿第二安装件进行内部布线,则对于防火部件40上所配置的走线部401采用设计成缺口的方式,即在防火部件4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缺口结构以形成走线部401。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组装时,对于需要贯穿第二安装件的线缆而言,便可以将线缆之间拉入到第一缺口结构中,以完成布线操作,而无需采用穿孔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组装效率。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线缆贯穿第二安装件的布线要求,同时匹配第一缺口结构进行快速的装配,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第二缺口结构3401,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和所述第一缺口并排布置;所述第一缺口结构中的所述线缆还贯穿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
具体的,第二安装件上所设置的第二缺口结构3401与防火部件40上所设置的第一缺口结构并排布置,以确保在线缆拉入到第一缺口结构中后,线缆同时位于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进而实现线缆贯穿第二安装件。
某个实施例中,在线缆贯穿第二安装件完成装配后,为了避免线缆从第一缺口结构中脱离出,可以对线缆进行限位阻挡。具体方式如下:如图23-图24所示,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还设置有防脱部3402,所述防脱部3402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的所述线缆从所述第一缺口结构中脱离出。
具体的,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设置有防脱部3402来阻挡线缆从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脱离出。防脱部3402的表现实体可以为设置在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的弹性限位片或倒钩等结构,防脱部3402能够在线缆组装时引导线缆装入到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而在线缆装配到位后,通过防脱部3402来限制线缆从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脱离出以同时限制线缆从第一缺口结构中脱离出。
或者,如图25-图26所示,所述第一缺口结构的外形为葫芦形开口结构。具体的,第一缺口结构的开口为葫芦形开口结构,线缆装入时的第一缺口结构的开口小以限制装入到第一缺口结构中的线缆从第一缺口结构中脱离出。
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5-图26所示,为了更有效的减少线缆引燃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的缺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缺口结构的缺口面积;贯穿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的所述线缆不与所述第二缺口结构3401的内表面接触。
具体的,第一缺口结构其用于支撑安装线缆,而第二缺口结构3401用于避让开线缆,这样,使得线缆能够悬空布置在第二缺口结构3401中,进而确保线缆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与第二安装件直接发生接触,即便在线缆着火后也不会引燃第二安装件。
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对第二安装件进行更有效的防火处理,尤其是电器盒4内部着火时通过防火部件40对第二安装件起到保护的作用,则可以在防火部件4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402,所述第一翻边402遮盖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的顶部。
具体的,防火部件4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402,第一翻边402能够对第二安装件的顶部区域进行保护,进而在电器盒4内部着火时,上升的火势被第一翻边402阻挡以避免火势对第二安装件产生影响。
而为了对第二安装件的侧部进行防火处理,所述防火部件40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翻边403,所述第二翻边403遮盖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的端部。
具体的,防火部件40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翻边403,第二翻边403能够对第二安装件的侧部区域进行保护,进而在电器盒4内部着火时,减少火焰经由第一缺口结构对对第二安装件的侧部产生影响。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电器盒4中所设置电路板41,在实际设计时,会根据空调室内机的具体功能会配置有多个电路板41,为了方便电路板41装入到电器盒4中,针对电器盒4与电路板41的装配方式进行如何结构改进。
如图27和图28所示,电器盒4还包括安装基板44,所述安装基板44上设置有预装部441和锁紧部442,所述电路板41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44上;所述电器盒4通常包括盒体42和盒盖43,盒体42上设置有预装配合部421和锁紧配合部422,所述预装部441设置在所述预装配合部421上,锁紧部442设置在所述锁紧配合部422上。
具体的,安装基板44用于集中安装所需要装配的电路板41,电路板41在电器盒4的外部预先装配到安装基板44上,然后,再单独将安装基板44装入到电器盒4中。这样,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由于电路板41和安装基板44的装配时不受电器盒4内部空间的限制,所以方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将电路板41装配到安装基板44中,仅需要在电器盒4中单独装配安装基板44即可完成多块电路板41装入到电器盒4中,以降低组装难度并提高组装效率。
其中,对于预装部441和预装配合部421的表现实体有多种结构。例如:所述预装部441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44上的插舌,所述预装配合部421为设置在所述电器盒4上的定位插孔,所述插舌插在所述定位插孔中。同样的,锁紧部442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44上的卡爪,锁紧配合部422为设置在所述电器盒4上的卡槽,所述卡爪卡在所述卡槽中。
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奖电路板41装配到安装基板44上以减少螺钉的使用量。所述安装基板44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槽443,所述安装槽443的边缘设置有卡装定位件444,所述电路板41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443中,所述卡装定位件444卡在所述电路板41上并被配置成将所述电路板41定位固定在所述安装槽443中。
具体的,安装基板44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电路板41的安装槽443,操作人员在装配时,将电路板41放入到安装槽443中并通过卡装定位件444对装入到安装槽443中的电路板41进行定位固定,以实现电路板41的固定减少螺钉使用量甚至无需螺钉固定。
其中,所述卡装定位件444的表现实体可以为弹性卡爪,其包括弹性部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布置在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部,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44上,所述定位凸起压在所述电路板41上。
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电路板41装配在电器盒4中,电路板41上的线缆需要从电器盒4中引出以与相关部件连接。所述电器盒4上设置有第一穿线部423和第二穿线部424,所述第一穿线部423被配置成供所述线缆从所述电器盒4中引出并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穿线部424被配置成供布置在所述线缆从所述电器盒4中引出并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所述安装基板44上设置有防护部445,所述防护部445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穿线部423相对布置。
具体的,电器盒4中电路板41的线缆有的是外壳的内部与相关电器件进行连接,有的则需要伸出至外壳的外部进行电连接。对于第一穿线部423则需要满足内部线缆的安装要求,而第二穿线部424则需要满足线缆伸出至外壳外部的安装要求。对于第二穿线部424而言,通常采用圆孔的方式并配置密封圈来满足线缆密封穿出的要求。而对于第一穿线部423而言,线缆在外壳的内部布线,可以采用缺口的方式方便穿线,并且,安装基板44上所配置的防护部445能够在电器盒4的内部利用自身形成的走线通道引导线缆从电器盒4中输出,同时,防护部445由于在电器盒4内从第一穿线部423向电器盒4内部延长,可以防止维修人员误将手指经由第一穿线部423伸入到电器盒4内而发生触电,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安装件34采用注塑等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有第二蜗壳部342和第二安装部344。为了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部343,所述支撑部343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部34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部34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44;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45,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布置;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进风腔体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出风腔体中。
具体而言,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2和风机组件3,在使用过程中,风机组件3将驱动气流在外壳1内部流动,进而使得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外壳1中的进风腔体,并经过风扇32驱动从贯通口341进入到出风腔体中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最终,换热后的气体从出风口12输出至外部。
其中,对于风机组件3而言,其需要满足安装电机31和风扇32的要求。对于安装风扇32,第一安装件33上设置的第一蜗壳部331与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的第二蜗壳部342配合形成蜗腔,以风扇32则位于第一蜗壳部331和第二蜗壳部342之间,风扇32在蜗腔中转动使得蜗腔外部的空气吸入到蜗腔内并从贯通口341输出。对于安装电机31,由于电机31整体重量较重,需要满足运输和运输时对电机31有效安装支撑要求。为此,对于第二安装件34而言,其安装固定电机31的部位形成有支撑部343,并且,支撑部343突出于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这样,使得第二安装件34具有支撑部343的部位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增加。
而支撑部343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44,第二安装部344用于安装固定电机31。具体为,电机31在与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进行组装过程中,电机31先放置在第二安装件34上的第二安装部344上,然后,将第一安装件33装配到第二安装件34上。此时,电机31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部332和第二安装部344之间。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机31通过第一安装部332固定悬挂在第二安装部344上,第二安装部344需要承载电机31以风扇32的重量,而支撑部343将对第二安装部344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以确保结构上满足使用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第二安装件34而言,风机组件3则通过第二安装件34固定安装在外壳1中,第二安装件34需要满足承载电机31、风扇32和第一安装件33的安装要求,因此,对第二安装件34自己的整体结构强度要求较高。
为此,则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一加强筋345。第一加强筋345分布在第二蜗壳部342、支撑部343和第二安装部344的另一侧,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加强筋345来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以满足安装至外壳1上的要求,另一方面第一加强筋345布置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可以有效的简化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的结构。
对于支撑部343的外表面,因其外表面没有形成加强筋,这样,使得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的结构在满足安装结构功能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第一表面上的结构复杂程度,以降低第二安装件34的加工难度。
通过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设置蜗壳部和支撑部343等功能结构,以满足风扇32和电机31的安装要求,并且,突出于第一表面的支撑部343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机31的承载支撑能力,以满足电机31安装和运行时的第二安装部344对结构支撑强度的要求,而对于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增强则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一加强筋345,利用第一加强筋345来增强第二安装件34整体的结构强度,这样,便可以有效的简化第二安装件34第一表面上相关结构的复杂程度,在满足第二安装件34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以降低了第二安装件34的加工难度。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43的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431;所述支撑部343上还形成有开口3432,所述第二加强筋3431在所述支撑部343的中空结构中由内至外朝向所述开口3432方向延伸。
具体的,对于第二安装件34而言,其一般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而成,为了方便脱模以降低加工难度,并进一步的增加支撑部343自身的结构强度,则可以在支撑部343所形成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431,以利用第二加强筋3431来提高支撑部343的结构强度。
同时,在脱模过程中,可以利用支撑部343所形成的开口3432进行顺利的脱模,并且,第二加强筋3431内至外朝向开口3432方向延伸,也方便第二安装件34的顺利脱模,进而实现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加工难度。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43沿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宽度方向竖向延伸布置,所述开口3432布置在所述支撑部343背离所述第一安装件33的端部。
具体的,对于支撑部343而言,其延伸方向是在第二安装件34的宽度方向延伸布置,进而在使用状态下,使得支撑部343呈竖立布置的状态,以在宽度方向上有效的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结构强度。
相对应的,为了降低加工难度以方便脱模,开口3432布置在支撑部343背离所述第一安装件33的端部,第二加强筋3431也呈竖立状态以方便模具的脱模处理。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蜗壳部342而言,在使用时,第二蜗壳部342布置在第一蜗壳部331的顶部,第二蜗壳部342从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弧面,为了提高第二蜗壳部342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蜗壳部342背离所述第一蜗壳部331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3421,所述第三加强筋3421沿所述第二蜗壳部342的弧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三加强筋3421竖立布置。
具体的,对于第二蜗壳部34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三加强筋3421,可以提高第二蜗壳部342的结构强度。同样的,由于第三加强筋3421布置在第二蜗壳部342的外表面上,并且,在使用状态下,第三加强筋3421也是呈竖立方向布置。这样,在模具脱模时,方便脱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难度。
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安装件34自身一体形成有第二安装部344和第二蜗壳部342,为了提高第二安装部344和第二蜗壳部34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则可以在第二安装部344与比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蜗壳部34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346,所述连接部346背离所述第一蜗壳部331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加强筋3461,所述第四加强筋3461竖立布置。
具体的,第二安装部344和第二蜗壳部342均是朝向远离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布置,第二安装部344的一端部和第二蜗壳部342的一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二安装件34上,而第二安装部344的另一端部和第二蜗壳部342的另一端部则可以通过连接部346实现连接以达到结构上的加强。
并且,对于连接部346,其背离第一安装件33的表面上也设置有第四加强筋3461来提升自身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在使用状态下,第四加强筋3461也是呈竖立方向布置。这样,在模具脱模时,方便脱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难度。
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344背离所述第一安装件33的表面设置有第五加强筋3441,所述第五加强筋3441竖立布置。具体的,第二安装部344由于需要承载电机31,对自身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为了增强第二安装部344的结构强度,则可以在第二安装部344上设置有第五加强筋3441。
同样的,为了方便脱模以降低加工难度,第五加强筋3441设置在第二安装部344的背离第一安装件33的表面;并且,在使用状态下,第五加强筋3441也是呈竖立方向布置。这样,在模具脱模时,方便脱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难度。
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远离所述第一蜗壳部331的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347,所述翻边结构347背离所述第一蜗壳部331的表面设置有第六加强筋3471,所述第六加强筋3471竖立布置。
具体的,对于第二安装件34而言,其连接在外壳1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其中,第二安装件34与顶板连接时,则通过翻边结构347来增大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面积。而具体的连接方式,则可以通过螺钉将翻边结构347固定在外壳1的顶板上。
而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翻边结构347的结构强度,其在外表面上设置有第六加强筋3471。同样的,在使用状态下,第六加强筋3471也是呈竖立方向布置。这样,在模具脱模时,方便脱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难度。
由上可知,对于第二安装件34上所配置的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在空调室内机吊挂安装使用状态下,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均是呈竖立布置的状态,以满足在第二安装件34向外侧延伸的功能结构部上对结构强度加强设计的要求。
并且,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竖立布置在第二安装件34上,在整体脱模时,可以满足顺畅脱模的要求,简化模具的结构以降低加工难度。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装配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3上设置有卡接部333和定位部334;
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348和定位配合部349,所述卡接部333与所述卡接配合部348卡装在一起,所述定位部334与所述定位配合部349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为了减少螺钉的使用量,以简化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的组装过程,则可以通过卡装的方式将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预装配在一起。
其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卡接部333和卡接配合部348的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结构配合形式,如卡爪与卡槽配合,或采用卡扣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电机31通过第一安装部332和第二安装部344进行安装固定的具体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来实现。
所述第一安装部332包括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3上的第一架体3321,两个所述第一架体3321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架体3321呈弧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架体3321之间还设置有结构加强部3322,所述结构加强部3322沿所述电机31的转轴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安装部344包括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的第二架体3442,两个所述第二架体3442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442上与所述第一架体3321相对的表面形成有安装凹槽(未标记);
其中,所述第一架体3321和所述第二架体344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31的端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架体3321和所述第二架体3442之间。
具体的,电机31安装在第一安装部332和第二安装部344之间,第一安装部332所形成的第一架体3321与第二安装部344所形成的第二架体3442将夹持住电机31的对应端部,以使得电机31紧固在第一安装部332和第二安装部344上。
由于电机31的重量较重,为了提高第一架体3321和第二架体344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在卡装在一起后,第一架体3321和第二架体3442则可以进一步的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以提高电机31安装部位的连接可靠性。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7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风机组件3,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电机31、风扇32、第一安装件33、第二安装件34和固定支架35,所述第一安装件3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蜗壳部331;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口341,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蜗壳部342和至少一支撑部343,所述支撑部343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部34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部34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44;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45,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布置;所述第一安装件3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述固定支架35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形成固定安装区,所述电机31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区中,所述固定支架35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蜗壳部331之间;所述第一蜗壳部33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蜗壳部342之间形成蜗腔,所述蜗腔连通对应的所述贯通口341,所述风扇3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蜗腔中,所述电机31被配置成驱动所述风扇32在所述蜗腔中转动;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并将所述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出风腔体,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进风腔体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出风腔体中,所述换热器2位于所述出风腔体中。
具体的,第一安装件33上形成的第一蜗壳部331与第二安装件34上形成的第二蜗壳部342配合用于安装风扇32,而对于电机31的安装固定,则通过独立配置的固定支架35来与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安装部344配合完成电机31的安装固定。而对于第二安装件34而言,其配置的支撑部343突出于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支撑部343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44,第二安装部344用于安装固定电机31,这样,使得第二安装件34具有支撑部343的部位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增加。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一加强筋345以通过第一加强筋345来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以满足安装至外壳1上的要求,第一加强筋345布置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以简化第一表面上的结构设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35呈框架式结构,所述固定支架35具有第一固定部351、第二固定部352和两个卡箍部353,所述卡箍部353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5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52之间;所述第二安装部344包括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的第二架体3442,两个所述第二架体3442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442上与所述第一架体3321相对的表面形成有卡箍槽(未标记);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5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5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述电机31的端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卡箍部353和所述第二架体3442之间。
具体的,在电机31进行装配过程中,电机31安装在固定支架35和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固定支架35形成的卡箍部353与第二安装部344所形成的第二架体3442将夹持住电机31的对应端部,以使得电机31紧固在固定支架35和第二安装部344上。由于电机31的重量较重,为了提高卡箍部353和第二架体344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固定支架35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安装件34上,以提高电机31安装部位的连接可靠性。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节省螺钉的使用量,所述第一固定部351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插接部354,所述支撑部343上设置有插接配合部3433;
所述插接部354与所述插接配合部3433插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部35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
具体的,在电机31组装过程中,电机31先放置在第二安装件34的两个第二架体3442之间,然后,将固定支架35的插接部354插入到支撑部343所形成的插接配合部3433中,然后,翻转固定支架35使得第二固定部352贴靠在连接部346上,然后,将第二固定部352与连接部346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采用固定支架35来固定安装电机31的方案中,为了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二安装件34上也在对应的结构上配置的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在空调室内机吊挂安装使用状态下,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均是呈竖立布置的状态,以满足在第二安装件34向外侧延伸的功能结构部上对结构强度加强设计的要求。
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图22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风机组件3,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电机31、风扇32、多个第一安装件33、一第二安装件34和固定支架35,所述第一安装件33上设置有第一蜗壳部331;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口341,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蜗壳部342和至少一支撑部343,所述支撑部343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部34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部34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44;所述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45,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布置;所述第一安装件3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述固定支架35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形成固定安装区,所述电机31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区中,所述固定支架35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33之间;所述第一蜗壳部33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蜗壳部342之间形成蜗腔,所述蜗腔连通对应的所述贯通口341,所述风扇3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蜗腔中,所述电机31被配置成驱动所述风扇32在所述蜗腔中转动;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并将所述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出风腔体,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进风腔体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出风腔体中,所述换热器2位于所述出风腔体中。
具体的,在第二安装件34上形成有多个一体结构的第二蜗壳部342,为了满足与第二蜗壳部342配合,则配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件33,每个第一安装件33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一蜗壳部331。在组装时,将电机31和风扇32放置到第二安装件34上后,再将各个第一安装件33装配到第二安装件34上。第一安装件33上所设置的第一蜗壳部331将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蜗壳部342配合形成蜗腔以满足风扇32的安装要求。并且,对于电机31的安装固定,则通过独立配置的固定支架35来与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安装部344配合完成电机31的安装固定。固定支架35则布置在两个第一安装件33之间;或者,对于同一第一安装件33上配置有多个第一蜗壳部331的情况,也可以将固定支架35布置在该第一安装件33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蜗壳部331之间。而对于第二安装件34而言,其配置的支撑部343突出于第二安装件34的第一表面,支撑部343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44,第二安装部344用于安装固定电机31,这样,使得第二安装件34具有支撑部343的部位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增加。
所述固定支架35呈框架式结构,所述固定支架35具有第一固定部351、第二固定部352和两个卡箍部353,所述卡箍部353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5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52之间;所述第二安装部344包括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的第二架体3442,两个所述第二架体3442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442上与所述第一架体3321相对的表面形成有卡箍槽(未标记);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5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5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述电机31的端部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卡箍部353和所述第二架体3442之间。
具体的,在电机31进行装配过程中,电机31安装在固定支架35和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固定支架35形成的卡箍部353与第二安装部344所形成的第二架体3442将夹持住电机31的对应端部,以使得电机31紧固在固定支架35和第二安装部344上。由于电机31的重量较重,为了提高卡箍部353和第二架体344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固定支架35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安装件34上,以提高电机31安装部位的连接可靠性。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节省螺钉的使用量,所述第一固定部351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插接部354,所述支撑部343上设置有插接配合部3433;所述插接部354与所述插接配合部3433插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部35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
具体的,在电机31组装过程中,电机31先放置在第二安装件34的两个第二架体3442之间,然后,将固定支架35的插接部354插入到支撑部343所形成的插接配合部3433中,然后,翻转固定支架35使得第二固定部352贴靠在连接部346上,然后,将第二固定部352与连接部346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
同时,对于第二安装件34的结构优化设计,则是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一加强筋345以通过第一加强筋345来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以满足安装至外壳1上的要求,第一加强筋345布置在第二安装件34的第二表面,以简化第一表面上的结构设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采用固定支架35来固定安装电机31的方案中,为了提高第二安装件34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二安装件34上也在对应的结构上配置的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在空调室内机吊挂安装使用状态下,第二加强筋3431、第三加强筋3421、第四加强筋3461、第五加强筋3441和第六加强筋3471均是呈竖立布置的状态,以满足在第二安装件34向外侧延伸的功能结构部上对结构强度加强设计的要求。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风扇32而言,风扇32通常设置在支撑轴36上,以通过支撑轴36与电机31的转轴连接实现动力的传输,而对于同一个支撑轴36配置有多个风扇32的情况下,支撑轴36的一端部与电机31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而支撑轴36的另一端部则需要通过轴承37进行支撑。为此,如图9-图17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风机组件3,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电机31、风扇32、第一安装件33和第二安装件34,所述第一安装件3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蜗壳部331和至少一第一安装部332,所述第一安装部33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蜗壳部331之间;至少一所述第一蜗壳部3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335;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口341,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蜗壳部342、至少一第二安装部344和至少一第二安装支架340;所述第二安装部344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蜗壳部342之间;所述第一安装件3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述第一安装部33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形成固定安装区,所述电机31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区中;所述第一蜗壳部33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蜗壳部342之间形成蜗腔,所述蜗腔连通对应的所述贯通口341,所述风扇3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蜗腔中;比邻的两个所述风扇32通过支撑轴36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轴36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1的转轴连接,所述支撑轴36的另一端设置有轴承37,所述轴承37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35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40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并将所述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出风腔体。
具体的,对于两个比邻的风扇32并通过同一根支撑轴36安装支撑的情况下,支撑轴36的另一个端部需要通过轴承37进行支撑,以确保支撑轴36能够带动两个风扇32分别在各自的蜗腔中顺畅的转动。而对于轴承37的安装和固定,则可以通过第一安装件33上配置的第一安装支架335与第二安装件34上配置的第二安装支架340配合来装配固定轴承37。具体为,在组装过程中,将电机31和风扇32放置在第二安装件34的对应位置处,支撑轴36自由端部所配置的轴承37则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340上。然后,将第一安装件33装配到第二安装件34上,以使得轴承37能够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335和第二安装支架340之间。
通过在两个安装件上分别设置用于安装轴承37的安装支架,在实际组装过程中,风扇32通过转轴预装配到第二安装件34上所设置的第二安装支架340上,然后,再将第一安装件33装配到第二安装件34上,此时,第一安装支架335与第二安装支架340连接在一起并将轴承37固定安装在两者之间,这样,便可以无需配置额外部件来单独安装轴承37,实现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并提高组装效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35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40之间还设置有减震部件38,所述减震部件38呈环形结构并套在所述轴承37上。具体的,为了提高轴承37的安装可靠性,并延长轴承37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运行过程中轴承37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则在轴承37的外部套有减震部件38,轴承37通过减震部件38安装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335和第二安装支架340之间。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机31驱动支撑轴36转动,风扇32在送风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经由支撑轴36传递给轴承37,而轴承37的外部被减震部件38包裹并夹在第一安装支架335和第二安装支架340之间,通过减震部件38来缓冲轴承37产生的振动,以达到降低噪音并延长轴承37使用寿命的效果。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组装减震部件38,所述减震部件38上设置有限位部381,所述限位部381朝向所述减震部件38的外部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40上设置有限位槽3401,所述限位部381插在所述限位槽3401中。具体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组装时,减震部件38的限位部381将插入到限位槽3401中,以使得减震部件38预装配到第二安装支架340上,然后,再将第一安装架固定在第二安装件34上后,使得减震部件38能够精确的夹持在第一安装支架335和第二安装支架340之间,以确保轴承37精确的安装到位。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和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贯通口,所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固定安装区和蜗腔,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安装区中,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蜗腔中,所述蜗腔与所述贯通口连通;
电器盒;
所述安装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腔体,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体,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进风腔体或所述出风腔体中;
其中,所述电器盒中设置有安装基板和至少一个电路板,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预装部和锁紧部,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电器盒上设置有预装配合部和锁紧配合部,所述预装部设置在所述预装配合部上,锁紧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锁紧配合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插舌,所述预装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上的定位插孔,所述插舌插在所述定位插孔中;
或者,所述锁紧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卡爪,所述锁紧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电器盒上的卡槽,所述卡爪卡在所述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边缘设置有卡装定位件,所述电路板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卡装定位件卡在所述电路板上并被配置成将所述电路板定位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定位件包括弹性部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布置在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部,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定位凸起压在所述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若干线缆;
所述电器盒上设置有第一穿线部和第二穿线部,所述第一穿线部被配置成供所述线缆从所述电器盒中引出并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穿线部被配置成供布置在所述线缆从所述电器盒中引出并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防护部,所述防护部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与所述第一穿线部相对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蜗壳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所述贯通口、第二蜗壳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所述固定安装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区中;所述第一蜗壳部与所述第二蜗壳部之间形成所述蜗腔,所述蜗腔连通所述贯通口,所述风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蜗腔中;
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防火部件,所述防火部件上设置有走线部,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防火部件上,部分所述线缆经由所述走线部布置在所述进风腔体和所述出风腔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缺口结构,所述第一缺口结构形成所述走线部;所述第一缺口结构被配置成供线缆从所述第一缺口结构的缺口位置装入到所述第一缺口结构中;
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第二缺口结构,所述第二缺口结构和所述第一缺口并排布置;所述第一缺口结构中的所述线缆还贯穿所述第二缺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结构的缺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缺口结构的缺口面积;贯穿所述第二缺口结构中的所述线缆不与所述第二缺口结构的内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安装基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上;
所述盒体卡装在所述防火部件上,所述盒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或所述外壳上,所述盒盖的一端插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盒盖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或所述外壳上;
所述盒体、所述盒盖、所述第二安装件以及所述外壳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电器腔体。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被配置成对流经的气流换热形成换热气流;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和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贯通口,所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固定安装区和蜗腔,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安装区中,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蜗腔中,所述蜗腔与所述贯通口连通;
电器盒;
所述安装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隔为进风腔体和出风腔体,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体,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腔体,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体,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进风腔体或所述出风腔体中;
其中,所述电器盒包括安装基板和至少一个电路板,多个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并通过所述安装基板统一装配到所述电器盒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51516.1U CN221222942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51516.1U CN221222942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22942U true CN221222942U (zh) | 2024-06-25 |
Family
ID=91567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51516.1U Active CN221222942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22942U (zh) |
-
2023
- 2023-10-31 CN CN202322951516.1U patent/CN2212229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52963C1 (ru) | Наружный блок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 |
US20080302120A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2122294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100264872B1 (ko) | 에어컨 실외부 구조 | |
CN22150522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52685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30145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76327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19990082438A (ko) | 에어컨의 실내 부분 구조 | |
KR100264871B1 (ko) | 에어컨용 모터 장착부 | |
KR19990082440A (ko) | 에어컨용 팬 및 모터 조립체 | |
KR100264870B1 (ko) | 에어컨용 실내 그릴 장착체 | |
CN21251141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189787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34667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H11325503A (ja) | 天吊形空気調和機 | |
CN221923707U (zh) | 风管机 | |
WO2024229719A1 (zh) | 室外机及暖通设备 | |
CN221592995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1592993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1923705U (zh) | 风管机 | |
CN221593016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0292336U (zh) | 一种电控组件和空调外机 | |
CN221592994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3480400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