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6439U -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06439U CN220906439U CN202322609223.5U CN202322609223U CN220906439U CN 220906439 U CN220906439 U CN 220906439U CN 202322609223 U CN202322609223 U CN 202322609223U CN 220906439 U CN220906439 U CN 2209064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linear
- lifting
- assembly
-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对产品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的传输线路之间呈垂直状;抓取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所述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产品抓取至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举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的内侧,所述举升组件包括举升座,所述举升座可将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产品挡停后向上移动举升至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脱离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准度,更便于抓取组件抓取,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PCB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但是PCB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加工设备之间进行转移,因此需要通过多条传输线将不同加工设备之间连接。而接驳装置则是一种将PCB电路板从一台加工设备运送到另一台加工设备的中间过渡用的运送设备。
目前,需要接驳的两条传输线通常为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及呈直角状分布。而对于两条传输线呈直角分布时,PCB板产商通常使用的接驳装置,包括定位部件和抓取部件,将装有PCB板的载具放置在前置传输线传输,通过定位部件将前置传输线的载具挡停,将载具定位在指定位置,通过抓取部件将定位好的载具抓取至后置传输线上,从而完成接驳。但是,通过直接挡停载具,前置传输线仍在运作,存在容易对放置载具底部摩擦造成磨损的问题;并且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部分产商将定位部件替换为控制部件,可控制前置传输线间歇性停止运作来对载具进行定位,但是,前置传输线停止时,载具存在容易发生偏移,导致抓取部件不易抓取的问题,定位精度较低,影响传输效率。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来解决上述接驳装置在抓取载具时存在定位精度较低导致抓取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包括:
机架;
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对产品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的传输线路之间呈垂直状;
抓取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所述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产品抓取至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
举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的内侧,所述举升组件包括举升座,所述举升座可将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产品挡停后向上移动举升至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脱离接触。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举升座靠近所述抓取组件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用于挡停产品的凸体,所述举升座远离凸体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抵挡部。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感应器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抓取组件及所述举升组件均电信号连接,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凸体上,所述凸体开有容纳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的通孔,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通过透过所述通孔感应所述举升座上的产品。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举升组件包括固定座、滑筒、滑杆和举升器,所述滑筒具有至少一个,设置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滑杆在所述滑筒内竖直滑动,所述滑杆末端用于连接所述举升座,所述举升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举升座底部连接,驱动其升降运动。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第二移动部件、安装座、升降气缸和抓取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横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升降气缸的安装座,且可驱动所述安装座纵向移动,所述升降气缸上设置有转动器,抓取器设置在所述转动器上。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一传输轮,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传输轮之间绕设有第一传输带,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传输轮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驱动器与其中一侧的第一传输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其转动。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传输带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供相应所述第一传输带穿过的卡槽。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包括调节部件和传输件,所述传输件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件上,且与所述调节部件配合,所述调节部件可驱动所述传输件纵向移动。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导轨、移动座、直线驱动件,导轨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平行分布,所述移动座与两侧的导轨滑动式连接,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移动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导轨上纵向移动。
作为所述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传输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导杆,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两侧均滑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两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两端均可转动设置有第二传输轮,位于同一横向直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均绕设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固定板至少一侧所述第二传输轮和相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输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第一丝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的调节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与相邻的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配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分别与呈直角分布的两条传输线对齐配合,抓取组件则将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放置载具抓取至第二直线传输组件上,进而向右侧传输线传输,达到对呈直角分布的两条传输线接驳的目的;举升座将放置载具在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传输至指定位置后挡停,且将放置载具举升至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脱离接触,使得被传输的放置载具始终能够在指定位置停止,以供抓取组件抓取,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第一直线传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第一直线传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举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举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抓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第一移动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抓取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抓取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调节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调节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传输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的传输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机架,2-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1-第一安装板,22-第二安装板,23-卡槽,24-第一传输轮,25-第一传输带,26-第一驱动器,27-第一连接轴,3-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1-调节部件,311-导轨,312-移动座,313-直线驱动件,32-传输件,321-第一固定板,322-导杆,323-第二固定板,324-第二传输轮,325-第二传输带,326-第二连接轴,327-第二驱动器,328-调节电机,329-第一丝杆,4-抓取组件,41-第一移动部件,411-第一安装架,412-第二丝杆,413-滑动座,414-第一电机,42-第二移动部件,421-第二安装架,422-第三丝杆,423-第二电机,424-皮带轮,425-传动带,43-安装座,44-升降气缸,45-转动器,46-抓取器,47-抓取杆,5-举升组件,51-举升座,511-凸体,512-通孔,513-抵挡部,52-感应器,53-控制板,54-固定座,55-滑筒,56-滑杆,57-举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抓取组件4和举升组件5,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均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对产品进行传输,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的传输线路之间呈垂直状;抓取组件4设置在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抓取组件4用于将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上的产品抓取至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举升组件5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的内侧,举升组件5包括举升座51,举升座51可将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上的产品挡停后向上移动举升至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脱离接触。
具体的,产品为装有PCB板的放置载具,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纵向设置在机架1顶部,用于带动放置载具纵向直线传输;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横向设置在机架1顶部,位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的右侧,用于带动放置载具横向直线传输,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的传输线路垂直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的传输线路;举升座51位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的内侧;抓取组件4设置在机架1顶部前侧,沿机架1顶部前侧边缘设置。当需要对呈直角分布的两条传输线接驳时,将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的后端部以及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的右端部分别与两条传输线对齐配合;随后启动本传输装置,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运作,位于后侧传输线上的放置载具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接触后,被传输至举升座51上方,并被举升座51挡停,随后举升组件5运作驱动举升座51向上移动对放置载具举升,使得放置载具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脱离接触;随后抓取组件4运作将举升座51上的放置载具抓取移动至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上,通过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运作带动放置载具传输至位于右侧的传输线上,进而达到将呈直角分布的两条传输线接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分别与呈直角分布的两条传输线对齐配合,抓取组件4则将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上的放置载具抓取至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上,进而向右侧传输线传输,达到对呈直角分布的两条传输线接驳的目的;举升座51将放置载具在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上传输至指定位置后挡停,且将放置载具举升至与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脱离接触,使得被传输的放置载具始终能够在指定位置停止,以供抓取组件4抓取,提高了定位的精准性,防止通过控制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间歇性停止运作来对放置载具进行定位,放置载具容易发生偏移的问题,定位精度较低;以及通过直接挡停放置载具,但是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仍在运作,容易对放置载具底部摩擦造成磨损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举升座51靠近抓取组件4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用于挡停产品的凸体511,举升座51远离凸体511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抵挡部513。
具体的,凸体511位于举升座51的顶部前侧,抵挡部513位于举升座51的底部后侧,抵挡部513的后侧面与举升座51的后侧面平齐,当放置载具在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上向前侧传输至与凸体511抵接后,举升组件5驱动举升座51向上移动举升,传输中的放置载具均为间隔放置,保证一定的间距,使得前侧放置载具举升过程中不会影响后面放置载具的传输。为了防止个别放置载具放置过于紧密,在举升座51举升过程中,抵挡部513随之向上移动,始终抵挡着后侧的放置载具,防止后侧的放置载具在举升座51向上移动后继续向前侧传输,提高放置载具定位精准的同时,也避免了后续传输中的放置载具不受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感应器52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控制板53,控制板53与抓取组件4及举升组件5均电信号连接,感应器52设置在凸体511上,凸体511开有容纳感应器52的感应端的通孔512,感应器52的感应端通过透过通孔512感应举升座51上的产品。
具体的,感应器52为距离传感器,设置感应器52的被触发值,当放置载具被凸体511挡停后,放置载具与感应器52的距离达到感应器52的被触发值,感应器52被触发后向控制板53发出信号,控制板53接收信号后,显示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为待抓取状态,先控制举升组件5运作带动举升座51向上移动将放置载具举升,随后控制抓取组件4将举升后的放置载具抓取至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上,最后控制举升组件5运作带动举升座51向下移动复位,达到对放置载具举升以及抓取的自动化运作,提高放置载具传输的效率,以及有效的节省了人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组件5包括固定座54、滑筒55、滑杆56和举升器57,滑筒55具有至少一个,设置与固定座54上,滑杆56在滑筒55内竖直滑动,滑杆56末端用于连接举升座51,举升器57设置于固定座54上,且与举升座51底部连接,驱动其升降运动。具体的,滑筒55具有四个,分别设置于固定座54顶部的四角位置,呈矩形分布,滑筒55内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56,举升座51底部四角位置分别与四侧的滑杆56连接,举升器57为气缸或者电动推杆,设置在固定座54上,举升器57的输出杆与举升座51底部中间位置连接,当感应器52感应至放置载具被凸体511挡停后,控制器收到感应器52所发送的信号,则控制举升器57启动,带动举升座51向上移动将上方的放置载具举升,滑筒55和滑杆56对举升座51的上下移动起导向作用,使得举升座51的举升运动更加稳定以及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抓取组件4包括第一移动部件41、第二移动部件42、安装座43、升降气缸44和抓取器46,第一移动部件41与第二移动部件42连接,并可驱动第二移动部件42横向移动,第二移动部件4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升降气缸44的安装座43,且可驱动安装座43纵向移动,升降气缸44上设置有转动器45,抓取器46设置在转动器4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抓取器46包括至少两个抓取杆47,通过驱动两个抓取杆47相互靠近,分别与举升座51上放置载具的前后两侧抵接,进而将该放置载具夹持,完成抓取;需要对放置载具解除夹持时,驱动两个抓取杆47移动相互远离,与放置载具脱离接触,即完成对放置载具夹持的解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抓取器46也可设置为吸盘结构,通过吸盘对放置载具进行抓取。
具体的,第一移动部件41设置在机架1顶部前侧,第二移动部件42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移动部件41,第一移动部件41驱动第二移动部件42左右滑动,安装座43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移动部件42上,第二移动部件42可驱动安装座43前后滑动,升降气缸44设置在安装座43底部,转动器45连接在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位于升降气缸44的下方,升降气缸44驱动转动器45上下移动,抓取器46设置在转动器45的输出端,位于转动器45的下方,转动器45驱动抓取器46转动。当需要抓取举升座51上的放置载具时,第一移动部件41和第二移动部件42运作,带动抓取器46移动至举升座51的正上方,随后升降气缸44带动抓取器46下降至相应位置,抓起器运作与放置载具前后两侧的端面抵接后夹持,完成对放置载具的抓取动作,升降气缸44运作带动抓取器46上升复位,第二移动部件42运作带动安装座43纵向移动至与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的传输线路对齐,第一移动部件41运作带动第二移动部件42向右侧移动,直至抓取器46位于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的正上方,转动器45则带动抓取器46转动90度,用于更换放置载具在更换传输线路后的放置角度;升降气缸44运作带动抓取器46向下移动至指定位置(即放置载具与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存在的间距为单个放置载具的厚度时),抓取器46运作松开放置载具,放置载具则掉落至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上,被传输至右侧的传输线上,进而完成对放置载具的抓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件41包括第一安装架411、第二丝杆412、滑动座413和第一电机414,第二丝杆412通过设置轴承的方式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架411上,且沿第一安装架41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动座413可沿第一安装架411的长度方向滑动,且与第二丝杆412螺纹连接,第一电机414设置在第一安装架411右侧,与第二丝杆412传动连接。具体的,当需要驱动抓取器46左右移动时,第一电机414启动,第一电机414驱动第二丝杆412转动,第二丝杆412转动带动滑动座413在第一安装架411上左右滑动,进而达到驱动抓取器46左右移动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件42包括第二安装架421、第三丝杆422、第二电机423、皮带轮424和传动带425,第二安装架421设置在滑动座413上,第三丝杆422通过设置轴承的方式转动式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21上,且沿第二安装架421的长度方向设置,安装座43可在第二安装架421上前后滑动,且与第三丝杆422螺纹连接,第二电机423设置在第二安装架421左侧,第二电机423的输出轴和第三丝杆422均设置有皮带轮424,传动带425绕设在两个皮带轮424上。具体的,当需要驱动抓取器46前后移动时,第二电机423启动,第二电机423运作通过皮带轮424和传动带425驱动第三丝杆422转动,第三丝杆422转动带动安装座43在第二安装架421上前后移动,进而达到驱动抓取器46前后移动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和第一驱动器26,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平行设置,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一传输轮24,同侧的两个第一传输轮24之间绕设有第一传输带25,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传输轮24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27连接,第一驱动器26与其中一侧的第一传输轮24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其转动。
具体的,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间隔设置有两组,第一安装板21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式安装有第一传输轮24,第二安装板22的前后两端也均转动式安装有第一传输轮24,第一安装板21上的两个第一传输轮24之间绕设有第一传输带25,第二安装板22的两个第一传输轮24之间也绕设有第一传输带25,第一安装板21前侧的第一传输轮24和第二安装板22前侧的第一传输轮24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27传动,第一安装板21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器26,第一驱动器26与第一安装板21前侧的第一传输轮24传动连接。当本传输装置启动后,第一驱动器26运作带动第一安装板21上的第一传输轮24以及第一传输带25运作,第二安装板22上的第一传输轮24和第一传输带25通过第一连接轴27也随之运作,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的第一传输带25同时运作,将后侧输送线上的放置载具继续传输至与举升座51抵接定位,达到对放置载具的自动传输。两组第一直线传输组件2用于对齐两条输送线,可同时对两条输送线进行直角式接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带25均位于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内侧,且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供相应第一传输带25穿过的卡槽23。具体的,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的卡槽23均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侧的第一传输带25分别穿过两侧的卡槽23,第一传输带25部分位于卡槽23外支撑放置载具进行传输,部分位于卡槽23内对自身进行支撑,提高第一传输带25在对放置载具传输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第一传输带25发生晃动的幅度,影响传输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包括调节部件31和传输件32,传输件32滑动设置在调节部件31上,且与调节部件31配合,调节部件31可驱动传输件32纵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部件31包括导轨311、移动座312、直线驱动件313,导轨311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平行分布,移动座312与两侧的导轨311滑动式连接,直线驱动件313与移动座312连接,用于驱动移动座312在导轨311上纵向移动。具体的,两个导轨311纵向设置在机架1顶部右侧,移动座312在两侧导轨311上前后滑动,直线驱动件313位于两侧导轨311之间,传输件32安装在移动座312顶部。需要将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与右侧的传输线对齐时,可启动直线驱动件313驱动移动座312前后移动调节,使得第二直线传输组件3与右侧的传输线对齐,提高与输送线对齐的操作简便性。直线驱动件313为通过丝杆与移动座312螺纹连接,电机驱动丝杆的结构,以此来驱动移动座312前后移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件32包括第一固定板321和导杆322,第一固定板321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位于移动座312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侧第一固定板321之间连接设置有导杆322,导杆322两侧均滑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323,第一固定板321两端和第二固定板323两端均可转动设置有第二传输轮324,位于同一横向直线的第二传输轮324之间均绕设有第二传输带325,第一固定板321至少一侧第二传输轮324和相邻第二固定板323的第二传输轮32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26连接,第一固定板321上均设置有与第一传输轮24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器327,第一固定板321上均设置有第一丝杆329以及与第一丝杆329传动连接的调节电机328,第一丝杆329与相邻的第二固定板323螺纹连接配合。
具体的,两个第一固定板321分别设置在移动座312顶部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一固定板321之间连接有四个导杆322,均匀分布于左右两侧,第二固定板323均在四个导杆322上前后滑动,两个第二固定板323前后对称分布,第一固定板32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传输轮324,第二固定板323的左右两端也均设置有第二传输轮324,第一固定板321的两个第二传输轮324之间绕设有第二传输带325,第二固定板323的两个第二传输轮324之间也绕设有第二传输带325,前侧第一固定板321的第二传输带325和前侧第二固定板323的第二传输带325形成一输送通道,后侧第一固定板321的第二传输带325和后侧第二固定板323的第二传输带325也形成一输送通道。位于同一输送通道的右侧第二传输轮32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26传动,第一固定板321上均设置有与右侧第二传输轮324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器327。当举升座51上的放置载具被抓取后,首先第二移动部件42运作带动放置载具与相应的输送通道对齐,随后将放置载具放置在该输送通道上,通过形成该输送通道的两侧第二传输带325进行支撑,随后第二驱动器327运作带动两侧的第二传输带325同时运作,将放置载具向右侧传输,进而输送至右侧的传输线上。并且,可通过调节电机328带动第一丝杆32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板323前后移动,调节第一固定板321与同侧第二固定板323之间的距离,以此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放置载具。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第二直线传输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对产品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的传输线路之间呈垂直状;
抓取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和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所述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产品抓取至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
举升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的内侧,所述举升组件包括举升座,所述举升座可将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上的产品挡停后向上移动举升至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脱离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座靠近所述抓取组件的一侧向上凸出形成用于挡停产品的凸体,所述举升座远离凸体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抵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器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抓取组件及所述举升组件均电信号连接,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凸体上,所述凸体开有容纳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的通孔,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通过透过所述通孔感应所述举升座上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组件包括固定座、滑筒、滑杆和举升器,所述滑筒具有至少一个,设置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滑杆在所述滑筒内竖直滑动,所述滑杆末端用于连接所述举升座,所述举升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举升座底部连接,驱动其升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第二移动部件、安装座、升降气缸和抓取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横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升降气缸的安装座,且可驱动所述安装座纵向移动,所述升降气缸上设置有转动器,抓取器设置在所述转动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一传输轮,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传输轮之间绕设有第一传输带,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传输轮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驱动器与其中一侧的第一传输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带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供相应所述第一传输带穿过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传输组件包括调节部件和传输件,所述传输件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件上,且与所述调节部件配合,所述调节部件可驱动所述传输件纵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导轨、移动座、直线驱动件,导轨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平行分布,所述移动座与两侧的导轨滑动式连接,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移动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导轨上纵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导杆,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移动座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两侧均滑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两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两端均可转动设置有第二传输轮,位于同一横向直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均绕设有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固定板至少一侧所述第二传输轮和相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输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第一丝杆以及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的调节电机,所述第一丝杆与相邻的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09223.5U CN220906439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09223.5U CN220906439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06439U true CN220906439U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90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09223.5U Active CN220906439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06439U (zh) |
-
2023
- 2023-09-22 CN CN202322609223.5U patent/CN2209064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82670A (zh) | 一种全自动点胶贴片机 | |
CN209283648U (zh) | 一种全自动点胶贴片机 | |
CN114975206A (zh) | 基板运输模组及固晶机 | |
CN220906439U (zh) |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 |
CN112492762A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输送定位装置和卸载系统 | |
CN215664184U (zh) | 一种瓷砖包装机上的高速对中整形机构 | |
CN212245188U (zh) | 移载装置及输送线 | |
CN113649789A (zh) | 一种自动装机芯装置 | |
CN210793406U (zh) | 一种具有卸货功能的无人搬运车 | |
CN212374326U (zh) | 转角输送装置 | |
CN216234697U (zh) | 一种半导体上料装置结构 | |
CN215699529U (zh) | 一种自动装机芯装置 | |
CN110446419A (zh) | 一列式自动贴装设备、系统和方法 | |
CN215401566U (zh) | 板材热压生产线 | |
CN219536446U (zh) | 一种内层板上料设备 | |
CN102794980A (zh) | 一种用于乒乓球台的全自动丝印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4610166U (zh) | 一种电子模块接料装置的输送机构 | |
CN216661555U (zh) | 一种翻转板矩阵式翻转组件 | |
CN214732150U (zh) | 一种积木式自动化生产线设备 | |
CN215827782U (zh) | 一种流水线升降机 | |
CN219255785U (zh) | 一种在线分板成品出料结构 | |
CN218200903U (zh) | 一种用于生产线的回流输送装置 | |
CN217971605U (zh) | 一种基板上料机 | |
CN221342460U (zh) | 一种用于电路板传送的轨道结构 | |
CN222003523U (zh) | 一种安装座组件以及机械抓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