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5473U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85473U CN220785473U CN202321996634.8U CN202321996634U CN220785473U CN 220785473 U CN220785473 U CN 220785473U CN 202321996634 U CN202321996634 U CN 202321996634U CN 220785473 U CN220785473 U CN 2207854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target
- power factor
- factor correction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6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DNTFEAHNXKUSKQ-RFZPGFLSSA-N (1r,2r)-2-aminocyclopentane-1-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C@@H]1CCC[C@H]1S(O)(=O)=O DNTFEAHNXKUSKQ-RFZPGFLS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和第一DC‑AC电路,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DC‑AC电路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交流充电电路和第一DC‑AC电路复用部分器件,节约了成本,同时集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放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充放电控制技术和控制驱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流充电电路可以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高压交流电之后输出至外部设备,或者将外部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后向电池进行充电。DC-AC电路可以将电池的直流电输出给交流电机,或者,将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给电池充电。但是,交流充电电路和DC-AC电路相互独立,难以集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充电控制系统,以将交流充电电路和DC-AC电路集成为一个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和第一DC-AC电路,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DC-AC电路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电池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系统;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和第一DC-AC电路,第一DC-AC电路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被交流充电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复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交流充电电路和第一DC-AC电路复用部分器件,节约了成本,同时集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本实用新型充电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在车辆中。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1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1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充电控制系统1000;第一DC-AC电路310;第二DC-AC电路410;
第一电机320;第二电机420;
交流充电电路100;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
电压调整电路500;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第三目标桥臂3;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见图1所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交流充电控制系统1000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充电控制系统1000,包括,交流充电电路100和第一DC-AC电路310,交流充电电路10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一DC-AC电路310与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该系统1000的电池端口用于与电池连接,交流充电端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在该系统1000应用于车辆中时,电池端口与车辆的动力电池连接,在该系统1000应用于车辆中时,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的外部设备可能是系统1000外部的电源或者用电设备,例如可以是充电桩、车载交流用电设备或者其他车辆。
在外部设备作为电源的情况下,交流充电电路100用于将外部设备输出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后向动力电池充电。在动力电池作为电源情况下,交流充电电路100用于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后向外部设备放电。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可以包括带有电气隔离功能的DCDC电路,例如,中间设置有变压器的隔离DCDC电路。或者不带有电气隔离的DCDC电路,例如,常见的升压电路或者降压电路等。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器件且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还包括第二目标桥臂2,第一目标桥臂1和第二目标桥臂2并联;第一目标桥臂1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或者,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第一目标桥臂1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是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或与发电机连接的发电机控制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桥臂,如图2所示,例如,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图中未示出)。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其中有两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两个桥臂的中点分别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的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还设置有第二目标桥臂2,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二目标桥臂2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在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充电时,外部交流电可以通过第一目标桥臂1、与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器件、和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电容等器件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以及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后续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同理,系统1000进行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可以通过与交流充电相反的方向,输入到交流充电端口。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一DC-AC电路310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电池对电机进行驱动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可以从电池端口直接输入到电动机驱动电路中,对电机进行驱动。或者,在第一DC-AC电路310为发动机控制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发动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发电动机驱动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输入到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电感器件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的数量,以及对应的电感器件的数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桥臂,如图3所示,例如,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图中未示出)。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其中有两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两个桥臂的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还设置有第二目标桥臂2,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二目标桥臂2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此外,系统1000进行交流充放电、驱动电机、通过发电机对电池充电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且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这里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电感器件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的数量,以及对应的电感器件的数量。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将第一DC-AC电路中的开关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节省了开关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包括与第一DC-AC电路连接的第一电机320的电感器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第一电机320中的一相电感、两相电感或者三相电感。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DC-AC电路310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第一电机320中的与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一目标电感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还包括第二目标桥臂2,第一目标桥臂1和第二目标桥臂2并联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或者,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是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或与发电机连接的发电机控制电路。对应的,与第一DC-AC电路310连接的第一电机可以是电动机或者发电机。
在一个例子中,电机中的电感器件可以是电机中的线圈绕组。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第一电机320可以包括三个电感器件。在本例中,三个桥臂都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三个桥臂的中点连接的第一电机310中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这些电感器件的一端分别和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另一端可以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还设置有第二目标桥臂2,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二目标桥臂2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在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充电时,外部交流电可以通过第一目标桥臂1、第一目标电感、和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电容等器件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以及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后续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同理,系统1000进行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可以通过与交流充电相反的方向,输入到交流充电端口。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一DC-AC电路310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电池对电机进行驱动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可以从电池端口直接输入到电动机驱动电路中,对第一电机320进行驱动。或者,在第一DC-AC电路310为发动机控制电路,第一电机320为发电机时,系统1000在通过第一电机310发电,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发电动机驱动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输入到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的数量,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的数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第一电机320可以包括三个电感器件。在本例中,三个桥臂都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三个桥臂的中点连接的第一电机310中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这些电感器件的一端分别和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另一端可以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还设置有第二目标桥臂2,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二目标桥臂2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与前述实施例相比,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和N相端口都通过电感器件与桥臂连接,增加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续流能力。
此外,系统1000进行交流充放电、驱动电机、通过发电机对电池充电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且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这里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的数量,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的数量。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开关器件和第一电机320中的电感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节省了开关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示例中,系统1000还包括第四目标电感;第一电机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通过第四目标电感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第四目标电感;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一个被复用的电感器件通过第四目标电感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第四目标电感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中的被复用的电感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或N相端口进行连接时,还可以通过第四目标电感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具体的,可以是交流充电端口、第四目标电感以及被复用的电感,依次进行串接。
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如图10所示,第一电机的被复用的电感第二端,与第四目标电感的一端连接,第四目标电感的另一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电机的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和/或N相端口连接的方案中,都可以在电机的被复用的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中间设置第四目标电感。例如,系统1000在包含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时,第一电机的被复用的电感器件可以通过一个第四目标电感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并且,第二电机的被复用的电感器件也可以通过另一个第四目标电感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中的电感器件的感量较小的情况下,交流充电电路复用其进行充放电时,会出现纹波电流较大、铁损较大的情况,导致充放电效率不满足要求,因此,可以在电机中的被复用的电感与充放电端口之间设置第四目标电感来降低纹波电流,使铁损减小,增加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还包括第二DC-AC电路410;第二DC-AC电路410与电池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和第二DC-AC电路410分别与电池端口连接;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器件且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器件且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DC-AC电路4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一目标桥臂1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第三目标桥臂3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三目标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第一目标桥臂1和第三目标桥臂3并联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DC-AC电路410可以是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或与发电机连接的发电机控制电路。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所示,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图中未示出)。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其中有两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两个桥臂的中点分别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的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第二DC-AC电路4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图中未示出)。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其中有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该桥臂的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三目标桥臂3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在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充电时,外部交流电可以通过第一目标桥臂1、与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器件、和第三目标桥臂3以及电容等器件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以及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后续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同理,系统1000进行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可以通过与交流充电相反的方向,输入到交流充电端口。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一DC-AC电路310和第二DC-AC电路410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电池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可以从电池端口直接输入到电动机驱动电路中,对电机进行驱动。或者,在第一DC-AC电路310或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其中一个为发动机控制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发动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发电动机驱动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输入到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三目标桥臂3以及电感器件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三目标桥臂3的数量,以及对应的电感器件的数量。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开关器件和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开关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节省了开关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第二DC-AC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包括与第一DC-AC电路310连接的第一电机320的电感器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第一电机320中的与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第二DC-AC电路4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一目标电感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且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第三目标桥臂3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三目标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第一目标桥臂1和第三目标桥臂3并联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机320连接。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第一电机320可以包括三个电感器件。在本例中,三个桥臂都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三个桥臂的中点连接的第一电机310中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这些电感器件的一端分别和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另一端可以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第二DC-AC电路4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图中未示出)。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其中,有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该桥臂的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三目标桥臂3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在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充电时,外部交流电可以通过第一目标桥臂1、第一目标电感、和第三目标桥臂3以及电容等器件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以及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后续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同理,系统1000进行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可以通过与交流充电相反的方向,输入到交流充电端口。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一DC-AC电路310和第二DC-AC电路410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电池对电机进行驱动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可以从电池端口直接输入到电动机驱动电路中,对电机进行驱动。或者,在第一DC-AC电路310或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其中一个为发动机控制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发动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发电动机驱动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输入到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三目标桥臂3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三目标桥臂3的数量,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的数量。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电感器件和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开关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节省了开关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第一电机320、第二DC-AC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包括与第一DC-AC电路310连接的第一电机320的电感器件和与第二DC-AC电路410连接的第二电机420的电感器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二电机4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第一电机320中的与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第二DC-AC电路4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二电机4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第二电机4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第二电机420中的与第三目标桥臂3连接的电感为第三目标电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一目标电感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且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第二电机4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第三目标桥臂3中的开关管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第三目标电感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且第三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第一目标桥臂1和第三目标桥臂3并联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8所示,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机320连接。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第一电机320可以包括三个电感器件。在本例中,三个桥臂都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三个桥臂的中点连接的第一电机320中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这些电感器件的一端分别和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另一端可以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第二DC-AC电路4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第二电机420连接。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第二电机420可以包括三个电感器件。在本例中,三个桥臂都为第一目标桥臂1,这三个桥臂的中点连接的第二电机420中的电感为第三目标电感。这些电感器件的一端分别和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另一端可以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同时,第三目标桥臂3与第一目标桥臂1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并联连接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在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充电时,外部交流电可以通过第一目标桥臂1、第一目标电感、第三目标桥臂3、第三目标电感以及电容等器件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以及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后续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同理,系统1000进行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可以通过与交流充电相反的方向,输入到交流充电端口。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一DC-AC电路310和第二DC-AC电路410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电池对电机进行驱动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可以从电池端口直接输入到电动机驱动电路中,对电机进行驱动。或者,在第一DC-AC电路310或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其中一个为发动机控制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发动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发电动机驱动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输入到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充电。与前述实施例相比,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和N相端口都通过电感器件与桥臂连接,增加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续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三目标桥臂3、第一目标电感以及第三目标电感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目标桥臂1、第三目标桥臂3的数量,第一目标电感以及第三目标电感的数量。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开关器件、第一电机320中的电感器件、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开关器件和第二电机320中的电感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节省了开关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第一电机320、第二DC-AC电路410以及第二电机420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100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连接;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1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同时,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还与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依次传输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中,以向电池进行充电,相反的,在电池进行放电时,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可以接收电池输入的电流,并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对系统1000外部的负载进行放电。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整体形成隔离DC-DC转换电路,用于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和交直流转换功能。此外,隔离转换电路120用于进行电气隔离,使得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或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的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另一边的器件。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100还用于: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接收外部交流电的输入,并将外部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到电池;或者,将高压副边电路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对外部设备供电。
在一个例子中,隔离转换电路120中可以包括变压器。该变压器可以是一个三绕组的磁集成变压器。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可以和磁集成变压器原边绕组连接,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可以和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在另一个例子中,隔离转换电路120还可以设置有原边谐振电路和副边谐振电路,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通过原边谐振电路与原边绕组连接,同理,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通过副边谐振电路与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用于接收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或者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输入的电流,以对低压负载进行供电。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低压放电电路包括低压原边转换电路、低压隔离转换电路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低压原边转换电路、低压隔离转换电路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依次连接。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低压负载端口连接。其中,低压放电电路用于调整直流电的电压并输出到低压负载端口。当低压放电电路在车辆中时,低压负载端口可以连接低压蓄电池,或者其他负载设备,对整车的低压进行供电。同时,低压隔离转换电路用于将低压端与高压端进行电气隔离,使得高压端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低压端的负载设备或者器件。
在本实施例的系统1000中,可以只将低压放电电路中的低压副边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100中的隔离转换电路120耦合,不需要低压发电电路中的其他电路。具体的,可以将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隔离转换电路120中的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用于接收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10或者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的输出,并输入至低压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例如,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向电池进行充电时,与交流充电端口连接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30、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工作。将外部交流电转为直流电后输出到电池端口,给电池充电。此时,如果低压负载也需要进行供电时,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可以通过隔离转换电路120向低压副边电路进行输出,对低压负载供电。
在另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向外部高压负载供电、或者系统1000只需要对低压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时。电池可以将直流电输入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通过隔离转换电路120向低压副边电路进行输出,对低压负载供电。
在本例中,交流充电电路100中的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或者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低压放电电路中的低压原边转换电路。通过这种方式,将低压放电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100进行集成,减少了系统1000中的器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系统1000的实际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于不同类型的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其与第二副边绕组的连接方式可能不同。例如,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是全波整流电路,可以将变压器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和中心引出3个抽头与该全波整流电路连接。如果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是倍流整流电路,则可以只将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引出2个抽头与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包括:全波整流电路、倍流整流电路和全桥整流电路的其中一个;全波整流电路、倍流整流电路或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输出端与低压负载端口连接。
在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为全波整流电路或者倍流整流电路或者全桥整流电路的情况下,由于全波整流电路、倍流整流电路和全桥整流电路对电压的调节能力较差,并且电路器件的选型较为固定,系统还可以设置有电压调整电路500。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系统还包括电压调整电路500,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电压调整电路500和低压负载端口依次连接;电压调整电路500用于:将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的输入的直流电的电压降低,并输入至低压负载端口。
在本例中,将交流充电电路100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通过交流充电电路100中的隔离转换电路120耦合到一起,提高系统的集成性,节省了系统的器件。这种方式还能解决交流充电电路100与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通过磁集成变压器耦合集成后,交流充电电路100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其中一路的电压出现误差的问题。只需要在交流充电电路100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30工作时,隔离转换电路120优先保证交流充电电路100输出的工作电压,而低压副边转换电路100的工作电压则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电压调整电路500进行调整。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和第二DC-AC电路410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与电池端口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与电池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与电池端口的负极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S3,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S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DC-AC电路310和/或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桥臂是并联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的,所以第一DC-AC电路310、第二DC-AC电路410与电池端口连接,可以是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与电池端口进行连接。
在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此时外部交流电经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转换为直流电后,通过高压原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输入到电池中进行充电。同理,在系统1000通过交流充电端口进行放电时,也可以将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
在系统1000想要驱动第一电机320或第二电机330时,可以将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断开。此时,电池可以将电流直接输入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中。由于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都是断开的,所以,该电路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电路,只会输入到第一DC-AC电路或者第二DC-AC电路之中,以驱动第一电机320或第二电机420。同理,系统想要通过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时,也可以将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断开。
在本例中,集成的充电控制系统中设置了第一开关S1至第四开关S4,使系统1000只需用控制这些开关就可以实现该系统不同功能、模式的改变。提升系统的适用性,此外,在该系统进行不同功能、模式的工作时,通过断开其中的某些开关,也可以隔离该系统1000中不需要使用的电路,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至少之一: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交流充电模式,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逆变放电模式,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电机驱动模式;对应于电机驱动模式,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断开;发电机发电模式;对应于发电机发电模式,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四开关S4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可以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系统1000中的各个电路和各个开关进行工作,例如:控制电路向交流充电电路100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得交流充电电路100的开关器件工作。其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控制芯片,此处不做特殊限定。相应地,系统1000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交流充电模式、逆变放电模式、电机驱动模式。
在交流充电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交流充电电路100被配置为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向电池充电。具体的,外部交流电从交流充电端口输入后,可以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交流充电电路中的高压原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输入到电池中。
在逆变放电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断开。交流充电电路被配置为将电池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向外部设备供电,电池输出的电流可以依次通过交流充电电路中的高压副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原边转换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换为交流电后从交流充电端口输出。
在电机驱动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断开。电池的直流电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40的母线,输入到DC-AC电路的电机驱动电路中,以驱动电机。
在发电机发电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断开。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DC-AC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入到电池端口,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0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如果系统1000配置了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系统1000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包括低压放电模式,在低压放电模式下,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被配置为将电池通过交流充电电路100的输出,输入到低压负载端口,以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或者将外部交流电通过交流充电电路100的输出,输入到低压负载端口,以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
在另一个例子中,低压放电模式可以和交流充电模式或者逆变放电模式、电机驱动模式或者发电机发电模式同时进行。
此外,在一个例子中,电池端口的正极与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S5。
在系统1000还可以配置有第五开关S5,其可以在系统不需要进行交流充放电和低压放电时闭合。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之间设置有第六开关S6。
在一个例子中,第六开关S6的开闭条件与第四开关S4的开闭条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交流充电端口的N向端口处设置一个开关,使系统在第四开关S4故障的情况下,可以断开第六开关S6来保证交流充电端口的安全,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包括第三组桥臂和第四组桥臂,桥臂包括开关管;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三组桥臂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四组桥臂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第三组桥臂中的各个桥臂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第四组桥臂中的各个桥臂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桥臂,例如,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图中未示出电机)。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在本例中,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两个桥臂为第三组桥臂,这两个桥臂的中点分别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中的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另一个桥臂为第四组桥臂,该桥臂的桥臂中点与N相端口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000在通过交流充电端口对电池充电时,外部交流电可以通过第三组桥臂连接的电感器件、和第四组桥臂以及电容等器件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以及交流充电电路中的后续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同理,系统1000进行通过交流充电端口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可以通过与交流充电相反的方向,输入到交流充电端口。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第一DC-AC电路310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电池对电机进行驱动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可以从电池端口直接输入到电动机驱动电路中,对电机进行驱动。或者,在第一DC-AC电路310为发动机控制电路,系统1000在通过发动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发电动机驱动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输入到电池中,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三组桥臂和第四组桥臂以及电感器件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将第一DC-AC电路中的两组桥臂的开关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使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不需要额外设置桥臂,节省了开关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电机的第一端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三组桥臂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四组桥臂复用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第三组桥臂中的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第四组桥臂中的桥臂为第二目标桥臂2,第一电机320中的与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第一电机320中的与第二目标桥臂2连接的电感为第二目标电感;第二目标桥臂的桥臂中点与第二目标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包括:第二目标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目标桥臂的桥臂中点与第七开关S7的第二端连接;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电机的第一端点连接,或者,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交流放电端口的N相端口与第七开关S7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DC-AC电路310可以包括并联的三个桥臂,每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可以分别与电机连接。并且每个桥臂上都连接有两个开关管。第一电机320可以包括三个电感器件,这三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三个桥臂的桥臂中点连接。三个电感的第二端彼此连接形成第一端点。此外,电路中设置有第七开关S7,第七开关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目标电感和第二目标桥臂连接,其中,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与第二目标电感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目标桥臂连接。在本例中,有两个桥臂为第三组桥臂,还有一个桥臂为第四组桥臂,其中第三组桥臂和第四组桥臂分别作为第一目标电感1和第二目标电感2。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9所示,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2所示,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第一端点连接,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第一目标桥臂1、第二目标桥臂2以及第一目标电感、第二目标电感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将第一DC-AC电路中的两组桥臂的开关器件,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复用,使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不需要额外设置桥臂,节省了开关器件,同时,还将电机中的电感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复用,节省了电感器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将第一DC-AC电路与交流充电电路进行了集成,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在一个示例中,针对于图9的充电控制系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第一DC-AC电路与电池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第一DC-AC电路与电池端口的负极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S3,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第二目标电感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S4,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与第一端点之间设置有第六开关S6。
系统1000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至少之一: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交流充电模式,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闭合,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断开;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逆变放电模式,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闭合,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断开;电机驱动模式;对应于电机驱动模式,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闭合,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断开;发电机发电模式;对应于发电机发电模式,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闭合,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可以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系统1000中的各个电路和各个开关进行工作,例如:控制电路向交流充电电路100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得交流充电电路100的开关器件工作。其中,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控制芯片,此处不做特殊限定。相应地,系统1000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交流充电模式、逆变放电模式、电机驱动模式和发电机发电模式。
在交流充电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第六开关S6闭合,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断开,交流充电电路100被配置为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向电池充电。具体的,外部交流电从交流充电端口输入后,可以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交流充电电路中的高压原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输入到电池中。
在逆变放电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第六开关S6闭合,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断开。交流充电电路被配置为将电池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向外部设备供电,电池输出的电流可以依次通过交流充电电路中的高压副边转换电路、隔离转换电路和高压原边转换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换为交流电后从交流充电端口输出。
在电机驱动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闭合,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断开。电池的直流电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40的母线,输入到DC-AC电路的电机驱动电路中,以驱动电机。
在电机驱动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七开关S7闭合,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断开。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可以通过DC-AC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入到电池端口,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个例子中,交流充电电路(100)和电机驱动电路(200)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电路板上。
在一个例子中,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在该电路板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电池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系统1000,动力电池与充电控制系统1000的电池端口连接。车辆在配置上述系统1000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车辆内部电路的集成度,从而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低压蓄电池,低压蓄电池与充电控制系统1000的低压负载端口连接。通过设置该系统1000,实现了对车辆配置的低压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该系统1000可以在与充电桩连接后,处于交流充电模式,使得充电桩可以为电池充电。该系统1000可以在与外部设备连接后,处于逆变放电模式,使得电池可以为外部设备充电。其中,外部设备可以是车载空调、其他的车辆等等。在不连接充电桩或者外部设备时,该系统1000也可以进入电机驱动模式。另外,该系统1000也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处于低压放电模式,使得电池或充电桩向低压负载设备供电。其中,低压负载设备可以是车辆的屏幕、音响和摄像头等等。换句话说,车辆在配置该系统1000后,能够提高车辆内部电路的集成度,从而降低成本。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30)
1.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交流充电电路(100)和第一DC-AC电路(310),所述交流充电电路(10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
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所述系统的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还包括第二目标桥臂(2),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和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并联;
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包括第三组桥臂和第四组桥臂,所述桥臂包括开关管;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三组桥臂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四组桥臂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
所述第三组桥臂中的各个桥臂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组桥臂中的各个桥臂的桥臂中点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第一DC-AC电路(310)连接的第一电机(320)的电感器件;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包括: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一相电感、两相电感或者三相电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包括第四目标电感;
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一个被复用的电感器件通过所述第四目标电感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所述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一目标电感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还包括第二目标桥臂(2),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和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并联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所述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所述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电机的第一端点;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三组桥臂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第四组桥臂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桥臂;
所述第三组桥臂中的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所述第四组桥臂中的桥臂为第二目标桥臂(2),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与所述第二目标桥臂(2)连接的电感为第二目标电感;
所述第二目标桥臂的桥臂中点与所述第二目标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包括:所述第二目标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目标桥臂的桥臂中点与所述第七开关(S7)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端点连接,或者,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所述第七开关(S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与所述第七开关(S7)的第二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DC-AC电路(410);
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与电池端口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
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的桥臂中点通过电感器件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和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并联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与第一DC-AC电路(310)连接的第一电机(320)的电感器件;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
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所述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
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一目标电感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且所述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包括: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的桥臂中点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和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并联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与第一DC-AC电路(310)连接的第一电机(320)的电感器件和与第二DC-AC电路(410)连接的第二电机(420)的电感器件;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二电机(4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一电机(3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所述第一电机(3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一目标桥臂(1),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连接的电感为第一目标电感;
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包括并联的多个桥臂,所述第二电机(420)包括多个电感器件,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的桥臂中点和所述第二电机(420)的多个电感器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的多个桥臂中的至少一个桥臂为第三目标桥臂(3),所述第二电机(420)中的与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连接的电感为第三目标电感;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机(3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一目标电感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且所述第一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复用所述第二DC-AC电路(410)中的至少部分开关器件,所述第二电机(420)中的至少部分电感器件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器件,包括: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中的开关管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开关管,所述第三目标电感复用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电感且所述第三目标电感的第二端与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目标桥臂(1)和所述第三目标桥臂(3)并联在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7、9-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电路(100)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和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连接;
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DC-AC电路(310)和第二DC-AC电路(410)通过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母线与电池端口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与电池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的母线与电池端口的负极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S3),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S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至少之一:
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所述交流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四开关(S4)闭合,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三开关(S3)断开;
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所述逆变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四开关(S4)闭合,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三开关(S3)断开;
电机驱动模式;对应于所述电机驱动模式,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闭合,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四开关(S4)断开;
发电机发电模式;对应于所述发电机发电模式,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闭合,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四开关(S4)断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端口的正极与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S5)。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之间设置有第六开关(S6)。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电路(100)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和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依次连接;
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与所述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30)与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与电池端口的正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一DC-AC电路(310)与电池端口的负极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关(S3),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L相端口与所述第二目标电感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S4),所述交流充电端口的N相端口与所述第一端点之间设置有第六开关(S6)。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以下工作模式至少之一:
交流充电模式;对应于所述交流充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四开关(S4)和所述第六开关(S6)闭合,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和所述第七开关(S7)断开;
逆变放电模式;对应于所述逆变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四开关(S4)和所述第六开关(S6)闭合,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和所述第七开关(S7)断开;
电机驱动模式;对应于所述电机驱动模式,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和所述第七开关(S7)闭合,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四开关(S4)和所述第六开关(S6)断开;
发电机发电模式;对应于所述发电机发电模式,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三开关(S3)和所述第七开关(S7)闭合,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四开关(S4)和所述第六开关(S6)断开。
22.根据权利要求1-14、20、2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包括还包括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隔离转换电路(120)和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
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包括全波整流电路、倍流整流电路和全桥整流电路的其中一个;
所述全波整流电路、倍流整流电路或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系统的低压负载端口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压调整电路(500),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所述电压调整电路(500)和低压负载端口依次连接;
所述电压调整电路(500)用于:将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降低,并输入至所述低压负载端口。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
所述高压原边转换电路(14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高压副边转换电路(11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一副边绕组连接;
所述低压副边转换电路(230)与所述隔离转换电路(120)的第二副边绕组连接。
3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系统;
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系统的电池端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96634.8U CN220785473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96634.8U CN220785473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85473U true CN220785473U (zh) | 2024-04-16 |
Family
ID=9065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96634.8U Active CN220785473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85473U (zh) |
-
2023
- 2023-07-26 CN CN202321996634.8U patent/CN2207854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4513B (zh) |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与动力系统 | |
US11738653B2 (en) | Integrated charger and motor control system isolated by motor | |
CN113261191A (zh) | 双向多端口功率转换系统及方法 | |
CN101997324A (zh) | 具有电隔离的双向能量输送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224060B (zh) |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与动力系统 | |
CN112224057B (zh) |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与动力系统 | |
CN112224038B (zh) |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 |
CN220785473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JP6953634B2 (ja) | Dc/dcコンバータを備える車両充電器 | |
CN220535425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1487406U (zh) | 充电系统及车辆 | |
CN220314744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785474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785471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220615506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hen et al.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wo-stage boost and full-bridge resonant converter for wide-range APMs | |
CN221487400U (zh) | 控制电路、充放电和驱动一体化系统及车辆 | |
CN114614676B (zh) | 一种转换电路及充电装置 | |
CN221828620U (zh) | 车载电源和车辆 | |
US20240128008A1 (en) | Transformer of an electrical system for dc voltage conversion and for charging of batteries of a vehicle | |
US20240123848A1 (en) | Electrical system for dc voltage conversion and for charging of batteries of a vehicle | |
CN221162273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113183788B (zh) | 一种基于开绕组电机的v2g隔离型充电机集成方法 | |
US20240186908A1 (en) | Power supply apparatus, three-phase transformer circuit, and charging pile | |
CN220785472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