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1333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41333U CN210441333U CN201921251171.6U CN201921251171U CN210441333U CN 210441333 U CN210441333 U CN 210441333U CN 201921251171 U CN201921251171 U CN 201921251171U CN 210441333 U CN210441333 U CN 2104413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outlet assembly
- fan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组件,第一出风组件设于壳体,第一出风组件具有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设于第一出风组件内;其中,第一出风组件可绕一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用户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特性,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且对特定区域局部送风,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常具有一个风道,该风道内设有一个贯流风轮,产生的风通过一个出风口流出,因而在制冷或制热过程中,吹风形式较为单一,吹风距离短,用户的舒适性体验较差;此外,由于贯流风轮吹风距离较近,还导致室内温度不够均匀,用户体验差,因而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可改变,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内;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可绕一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使其可以向上或向下倾斜送风,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特性,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且对特定区域局部送风,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连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部和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其中,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传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设有内凹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具有外凸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配合。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为齿轮齿条组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齿条组件中的齿轮连接,所述齿轮齿条组件中的齿条形成弧形且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齿轮齿条组件的齿轮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安装部具有轴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轴孔。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形成杆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水平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竖直方向向前倾斜,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竖直方向向后倾斜。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底部具有第一球面,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与所述第二球面的球心重合,且所述球心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包括:顶壳,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顶壳;第一风道部件,所述第一风道部件设于所述顶壳内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内,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可绕所述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且带动所述顶壳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风道部件、室内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部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底部具有第三球面,所述第二风道部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三球面配合的第四球面,所述第三球面的球心与所述第四球面的球心重合,且所述球心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使第一出风口可以向上或向下倾斜送风,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特性,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且对特定区域局部送风,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出风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出风组件与壳体的组装结构图;
图5是图4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出风组件与壳体的组装结构图;
图7是图6中B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出风组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出风组件处于第二位置。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0,进风口11,安装部12,开口1201,安装孔121,轴孔122,第二球面13,第二出风口14,第二风道部件15,室内换热器16,第二风机17,第四球面18,支架19,
第一出风组件20,转轴201,水平轴线202,顶壳21,顶壁211,侧壁212,第一风道部件22,第一风机23,第一出风口24,第一球面25,第三球面26,固定部27,
驱动装置30,驱动电机31,传动件32,齿轮321,齿条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第一出风组件20和第一风机23。
壳体10设有进风口11,第一出风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一出风组件20具有与进风口1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24,第一风机23设置在第一出风组件20内,其中,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绕一转轴20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该转轴201沿水平方向延伸,即转轴201具有水平轴线202,通过第一出风组件20的转动,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同时带动第一风机23一起转动,以避免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量减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使其可以向上或向下倾斜送风,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特性,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且对特定区域局部送风,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户可以手动调节第一出风组件20的转动角度,即在需要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的条件下,用户推动第一出风组件20沿其转轴201转动,在第一出风口24转动到合适的方向时,用户停止推动第一出风组件20,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维持或锁定在当前位置,通过用户的手动控制,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灵活,便于用户掌握。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设置在壳体10内,且驱动装置30与第一出风组件20连接,从而可以驱动第一出风组件20转动,通过驱动装置30驱动第一出风组件20转动,使得空调室内机100更加自动、智能,用户可以远程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通过驱动装置30驱动以及用户手动操作两种方式控制其转动,提高该空调室内机100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内设有安装部12,驱动装置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部12上,且驱动装置30与安装部12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安装部12上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1201,开口1201的边沿设有内凹的安装孔121,第一出风组件20的外凸的转轴201设在安装孔121处且贯穿安装孔121,由此实现第一出风组件20与安装部12的固定连接。
如图4-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电机31和传动件32,驱动电机31设置在壳体10内,传动件32分别与驱动电机31和第一出风组件20连接,即通过驱动电机31驱动传动件32活动,以带动第一出风组件20沿转轴201转动,传动件32可以为齿轮齿条组件,曲柄连杆组件等,传动件32可以起到传动以及减速的作用。
如图2-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内设有安装部12和设于安装部12上的支架19,驱动电机31安装在支架121上,其中,传动件32与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且传动件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部12与支架19之间,以实现传动件32的固定。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传动件32包括齿轮321和齿条322,驱动电机31与齿轮321连接,齿条322形成弧形结构,第一出风组件20上具有固定部27,固定部27形成弧形,齿条322与固定部27紧固连接,由此实现齿条322与第一出风组件20固定连接,且在齿轮321与齿条322配合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出风组件20沿齿条322的转动中心转动,即齿条322的转动中心位于水平轴线202上。
在一些示例中,齿条322沿齿轮321的中心转动,即齿轮322的转动中心可以位于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线上,由此使得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位于第一出风组件20的水平轴线202上,简化了结构,便于第一出风组件20与驱动装置30的组装。
如图2-图5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齿轮321位于安装部12与支架19之间,安装部12具有轴孔122,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穿设轴孔122,由此实现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的固定,避免其发生倾斜、晃动等,同时保证了齿轮321的稳定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电机31安装在支架19上,传动件32形成杆状,传动件3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1连接,传动件32可以为曲柄,曲柄的杆位于安装部12的上方且位于支架19与第一出风组件20之间,第一出风组件20上具有带有固定孔的固定部27,传动件32的另一端适于穿过固定孔,以与第一出风组件20的固定部27可转动连接,其中,传动件32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一出风组件20的水平轴线202上,即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位于水平轴线202上,由此,驱动电机31驱动传动件32转动,带动第一出风组件20沿转轴201转动,进而实现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装置30包括两个,水平轴线202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驱动装置30同样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驱动装置30可以与第一出风组件20的外侧连接,方便连接和拆卸,通过设置两个驱动装置30,还可以确保第一出风组件20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一出风组件20还具有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时,第一出风组件20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这里的第一出风组件20的中心线即为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
在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第一出风组件20的中心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倾斜,即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从下向上逐渐向前倾斜延伸;在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第一出风组件20的中心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倾斜,即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从下向上逐渐向后倾斜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倾斜,由此使得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整体向下倾斜,在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倾斜,由此使得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整体向上倾斜,在空调室内机10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调节第一出风组件20,使其位于第二位置,冷风向上方吹,由此提高室内冷空气的均匀性,提高制冷效果;在空调室内机10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调节第一出风组件20,使其位于第一位置,热风向下方吹,由此提高室内热空气的均匀性,提高制热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倾斜向前,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为10°-30°,即第一出风组件20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由此实现均匀出风。优选地,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如图9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倾斜向后,第一风机23的转动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为10°-30°,即第一出风组件20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由此实现均匀出风。优选地,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出风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上方,第一出风组件20与壳体10通过球面铰接,其中,在本申请中,球面为球体外表面的一部分,或球冠、球台的外表面,而不限定于球体的整个外表面。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风组件20的底部具有第一球面25,壳体10的顶部具有第二球面13,第二球面13与第一球面25配合,第一球面25可以位于第二球面13内,由此使得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安装在壳体10的顶部且相对于壳体10的顶部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球面25与第二球面13之间设置有圆形硅胶密封圈,由此可以实现第一出风组件20和壳体10之间的密封,第一球面25的球心与第二球面13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水平轴线202上,由此保证在第一出风组件20沿转轴201转动过程中,第一球面25可以实现相对于第二球面13的转动,两者不会发生干涉,且转动顺畅。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球面13包括两个,一个第二球面13位于前侧,另一个第二球面13位于后侧,两者共同围成球面的一部分,以便于壳体结构的组装,第一球面25也包括两个,一个位于前侧,另一个位于后侧,由此便于第一出风组件20的组装,同时便于第一出风组件20与壳体10的装配。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出风组件20包括:顶壳21和第一风道部件22,第一出风口24设置在顶壳21上,第一风道部件22设在顶壳21内,且第一风道部件22分别与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24连通,第一风机23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22内,其中,转轴201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22的外侧壁,第一风道部件22可以绕转轴20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使第一风道部件22沿水平轴线202转动,同时带动顶壳21同步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顶壳21包括顶壁211和侧壁212,第一出风口24设置在侧壁212上,且第一球面25形成在侧壁212的底部,顶壁211和侧壁212为一体成型件,第一风道部件22与顶壁211和侧壁21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使第一风道部件22与顶壳21可以同步转动。
当然,转轴201也可以设置在顶壳21的内侧壁,驱动装置30可以与第一风道部件22连接,以驱动第一风道部件22转动;驱动装置30也可以与顶壳21连接,以驱动顶壳21转动。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二风道部件15、室内换热器16和第二风机17,第二风道部件15和室内换热器16设置在壳体10内,室内换热器16设置有接水盘(图中未示出),接水盘用于收集和排出冷凝水;进风口11位于壳体10的与室内换热器16对应的位置,第二风道部件15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6的前侧,第一风道部件2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6的前侧的上方,即第一风道部件22设置在第二风道部件15的上方。
第二风机17也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二风机17位于第二风道部件15与室内换热器16之间,壳体10具有第二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4与第二风道部件15对应布置,且第二出风口14与进风口11连通,且第二风道部件15、室内换热器16和第二风机17位于进风口11与第二出风口14之间,由此,气体通过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经过第一风机23和第二风机17后,通过第一出风口24和第二出风口14排出到外界,实现对室内的制冷或制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第一出风口24与第二出风口14的配合,提高送风效率;控制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配合第二出风口14使用,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风组件20的底部具有第三球面26,第二风道部件15的顶部具有第四球面18,第三球面26与第四球面18配合,第三球面26可以位于第四球面18内,由此使得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安装在第二风道部件15的顶部且相对于第二风道部件15的顶部转动。
其次,第四球面18也可以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由此使得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安装在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且相对于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转动。
此外,第四球面18也可以包括两个,一个设置在第二风道部件15的顶部,另一个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由此使得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安装在第二风道部件15和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且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相对于第二风道部件15和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球面26形成在第一风道部件22的底部,第三球面26与第四球面18配合,通过第三球面26的转动,使得第一风道部件22可以相对于第二风道部件15、室内换热器16以及壳体10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三球面26与第四球面18之间设置有圆形硅胶密封圈,由此可以实现第一风道部件22和第二风道部件15以及室内换热器16之间的密封,第三球面26的球心与第四球面18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水平轴线202上,由此保证在第一出风组件20沿转轴201转动过程中,第三球面26可以实现相对于第四球面18的转动,两者不会发生干涉,且转动顺畅。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风机23为斜流风机,第二风机17为贯流风机;或者第一风机23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17为贯流风机;或者第一风机23为斜流风机,第二风机17为离心风机;或者第一风机23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100,使第一出风口24可以向上或向下转动,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特性,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且对特定区域局部送风,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结合图1-图5、以及图8和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第一出风组件20、第一风机23、第二风机17和驱动装置30。
壳体10内具有第二风道部件15和室内换热器16,室内换热器16的后侧具有与其位置对应的进风口11,第二风道部件15前侧具有与其位置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4与进风口11连通,第二风道部件15上设有安装部12和支架19,安装部12上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1201,开口1201的边沿设有内凹的安装孔121,安装部12上还具有轴孔122;第二风机17位于第二风道部件15与室内换热器16之间,其中,第二风机17为贯流风机。
其中,壳体10的顶部形成有第二球面13,第二风道部件15和室内换热器16的顶部分别形成有第四球面18,两个第四球面18配合后形成球面的一部分,第二球面13的球心与第四球面18的球心重合,且第二球面13的半径大于第四球面18的半径。
第一出风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上方,第一出风组件20包括顶壳21和第一风道部件22,顶壳21具有顶壁211和侧壁212,侧壁212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4,顶壁211和侧壁212为一体成型件,第一风道部件22设在顶壳21内,且第一风道部件22与侧壁212或顶壁211固定连接,第一风道部件22将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24连通,第一风机23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22内,且第一风机23为轴流风机。
其中,顶壳21的底部形成有第一球面25,第一风道部件22的底部形成有第三球面26,第一球面25的球心与第三球面26的球心重合;第二球面13的半径略大于第一球面25的半径,第二球面13与第一球面25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第一球面25的半径大于第四球面18的半径,第四球面18的半径略大于第三球面26的半径,第四球面18与第三球面26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
第一风道部件22的外侧壁具有转轴201,且转轴201位于第一风道部件22的左右两侧,转轴201固定在安装孔121处且贯穿安装孔121,从而实现第一风道部件22的固定安装。转轴201沿水平方向延伸,由此使得第一风道部件22可以沿转轴201中心的水平轴线202旋转,其中,第一球面25的球心、第三球面26的球心、第二球面13的球心、第四球面18的球心均重合,且球心位于水平轴线202上。
第一风道部件22的外侧壁还具有固定部27,固定部27位于转轴201的上方,固定部27形成弧形,且弧形的圆心位于水平轴线202上。
驱动装置30包括两个,两个驱动装置30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第一风道部件22的外侧,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电机31和传动件32,传动件32包括齿轮321和齿条322,驱动电机31与齿轮321连接,且驱动电机31固定在支架19上,且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穿设齿轮321并插接在轴孔122内,由此齿轮321固定在安装部12和支架19之间,齿条322形成弧形结构,齿条322与固定部27紧固连接,由此将齿条322与第一风道部件22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1驱动齿轮321转动,齿条322与齿轮321啮合,使得齿轮321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风道部件22向前或向后转动,同时由于顶壳21与第一风道部件22固定连接,因而顶壳21上的第一出风口24可以随之转动,由此使得第一出风组件2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具体地,在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整体倾斜向下,第一风机23的轴线倾斜向前,第一风机2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20°;在第一出风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整体倾斜向上,第一风机23的轴线倾斜向后,第一风机2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为20°。
在空调室内机10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调节第一出风组件20,使其位于第二位置,由此提高室内冷空气的均匀性,提高制冷效果;在空调室内机10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调节第一出风组件20,使其位于第一位置,由此提高室内热空气的均匀性,提高制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使其可以向上或向下转动,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特性,改变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配合第二出风口14使用,将风量准确的送至某一区域,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体验效果和舒适性;且对特定区域局部送风,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
第一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内;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可绕一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部和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
其中,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所述传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设有内凹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具有外凸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齿轮齿条组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齿条组件中的齿轮连接,所述齿轮齿条组件中的齿条形成弧形且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齿轮齿条组件的齿轮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安装部具有轴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轴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形成杆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水平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其中,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竖直方向向前倾斜,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竖直方向向后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底部具有第一球面,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与所述第二球面的球心重合,且所述球心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包括:
顶壳,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顶壳;
第一风道部件,所述第一风道部件设于所述顶壳内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内,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可绕所述水平轴线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且带动所述顶壳同步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风道部件、室内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部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底部具有第三球面,所述第二风道部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三球面配合的第四球面,所述第三球面的球心与所述第四球面的球心重合,且所述球心位于所述水平轴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1171.6U CN210441333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1171.6U CN210441333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41333U true CN210441333U (zh) | 2020-05-01 |
Family
ID=7040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51171.6U Active CN210441333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413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0655A (zh) * | 2019-08-02 | 2019-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8-02 CN CN201921251171.6U patent/CN2104413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0655A (zh) * | 2019-08-02 | 2019-10-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0360655B (zh) * | 2019-08-02 | 2024-06-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60655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3574770B (zh) |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05088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76329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4697065B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044133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763280U (zh) | 导风板驱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855177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390521U (zh) | 空调器 | |
CN207622232U (zh) | 一种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9689021U (zh) | 空调器 | |
CN20992645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3570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779561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6247497U (zh) | 一种可上下导风的风洞空调 | |
CN216080075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0599156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944536U (zh) | 旋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688677U (zh)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
CN209689034U (zh) | 空调器 | |
CN21117709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920273U (zh) | 空调器 | |
CN220556196U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611433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11435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