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9787U -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09787U CN210409787U CN201920772175.2U CN201920772175U CN210409787U CN 210409787 U CN210409787 U CN 210409787U CN 201920772175 U CN201920772175 U CN 201920772175U CN 210409787 U CN210409787 U CN 210409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ing tank
- liquid
- clear liquid
- clear
- axial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收集槽,第一收集槽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其中,第一进液管与连续熔硫釜连接,第一出液管与清液冷却器连接,清液冷却器另一端通过溢流口与第二收集槽连接,第二收集槽通过第三出液管与板框过滤机连接;所述第一收集槽、清液冷却器内分别设有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清液至上而下与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产生的风逆向接触进行二次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可快速将熔硫清液进行冷却,避免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硫清液降温装置,尤其是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原煤质量下降,高硫煤在合成氨装置中逐步使用,导致半水煤气中硫化氢含量不断升高,硫泡沫增多,熔硫清液量增加,原有的清液冷却系统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要求,严重影响过滤机使用周期及清液因温度高引起脱硫副反应增加,同时增加脱硫工艺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能够对熔硫后的清液进行多次降温,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因清液温度过高而使脱硫副反应增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收集槽,第一收集槽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其中,第一进液管与连续熔硫釜连接,第一出液管与清液冷却器连接,清液冷却器另一端通过溢流口与第二收集槽连接,第二收集槽通过第三出液管与板框过滤机连接;所述第一收集槽、清液冷却器内分别设有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清液至上而下与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产生的风逆向接触进行二次降温。
所述清液冷却器内由上而下依次为除雾段、填料段及沉降段;其中,除雾段设有旋流填料;填料段由上往下设有喷头、注塑填料及第二轴流风机,喷头与第一出液管连接;沉降段设有折型排污管。
所述第一收集槽上端设有多个收集槽进液管,多个收集槽进液管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收集槽进液管下方固定有格栅填料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连续熔硫后的清液(85-95℃)通过第一轴流风机一次降温再经过第一清液泵加压至清液冷却器至上而下与第二轴流风机加压自然风逆向接触进行二次降温后回第二收集槽,降温后的清液(≤45℃)经第二清液泵进板框过滤机过滤后回脱硫系统。本装置占地面积小、投资小、节能,有效解决了因硫泡沫增多,熔硫清液量增加而导致清液冷却不及时给系统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收集槽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收集槽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格栅填料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液冷却器的主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液冷却器的A处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收集槽的主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收集槽的俯视图。
图9为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泡沫槽1,泡沫泵2,连续熔硫釜3,第一收集槽4,第一轴流风机5, 第一清液泵6, 清液冷却器7,第二收集槽8,第二清液泵9,板框过滤机10,间歇式熔硫釜11,第二轴流风机12,第一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14,溢流口15,第三出液管16,旋流填料17,喷头18,注塑填料19,折型排污管20,冷却器进液口21,冷却器出液口22,液位计口23,收集槽进液管24,支架25,格栅填料组件26,收集槽出液管27,第一检修支路28,常开支路29,第二检修支路3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包括泡沫槽1,泡沫槽1通第一支路1-1、泡沫泵2与连续熔硫釜3的进液口连接,连续熔硫釜3通过第一进液管13与第一收集槽4顶端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收集槽4底端通过第一出液管14、第一清液泵6与清液冷却器7连接,清液冷却器7的出液口通过溢流口15与第二收集槽8连通。第二收集槽8底端设有常开支路29(常开支路29上设有常开阀),常开支路29与第三出液管16连接。所述第三出液管16上安装有第二清液泵9,通过第二清液泵9可将清液送入到板框过滤机10中过滤后流出。
另外,在清液冷却器7下方设有第一检修支路28,在第一收集槽4下方设有第二检修支路30,第一检修支路28、第二检修支路30均在检修时开启对应的闸阀,用于排污。
这里硫泡沫在泡沫槽1中通过泡沫泵2加压进入连续熔硫釜3,连续熔硫釜3的清液进入第一收集槽4,经第一收集槽4一次降温再经过第一清液泵6送至清液冷却器7,经清液冷却器7进行二次降温后溢流回到第二收集槽8,降温后的清液经第二清液泵9送进板框过滤机10过滤后回到脱硫系统。
具体地,这里的第一收集槽4上端设有多个收集槽进液管24,多个收集槽进液管24固定在支架25上,所述支架25上且位于收集槽进液管24下方固定有格栅填料组件26。在格栅填料组件26下方一侧设有第一轴流风机5,第一轴流风机5的型号:SFG6-4/2.2KW,结构简单,体积小,维护简单 ,这里通过格栅填料组件26可将清液打散,通过轴流风机加压送风,增加风量。通过采用清液自上而下与第一轴流风机5加压冷风逆向接触,完成第一次冷却。
在第一收集槽4底部设有收集槽出液管27,收集槽出液管27横向设置且下部设有多个通孔,清液从底部通孔进入收集槽出液管27后流出第一收集槽4。
所述清液冷却器7内由上而下依次为除雾段7-1、填料段7-2及沉降段7-3。其中,除雾段7-1设有旋流填料17,旋流填料是一种注塑填料,通过改变气体流向实现分离捕雾,除雾效率高,漂水率低可阻挡水雾,保证无飘逸的水雾,满足环保要求。该旋流填料17可选用申请号为“201510133791.X”的专利“一种气体旋流填料”中的具体结构。
所述填料段7-2由上往下设有喷头18、注塑填料19及第二轴流风机12。这里的喷头18分多个与主管28连接,主管28伸出清液冷却器7与第一出液管14连接。当清液从第一出液管14进入到主管28中,并通过多个喷头18喷下,进而分散进入到注塑填料19中。注塑填料具有轻便、表明光滑可将清液分布均匀,增加气液接触时间。而当清液从注塑填料19中流出后,经过轴流风机加压送风,增加风量,可完成二次冷却, 二次冷却后的清液从冷却器出液口22溢流出,并通过溢流口15进入到第二收集槽8中。至第二收集槽8收集,经第二清液泵9送至板框过滤机10过滤
另外,在喷头18下方还设有防壁流圈29,防壁流圈29为带齿的金属内环圈,与塔壁呈30°角焊接。将喷头喷至塔壁的液体向塔中间收集,让液体更充分经过下部填料,提高降温效率。
沉降段7-3设有折型排污管20。通过悬浊液自身重力流出定期排污排出清液冷却沉降后的硫膏,有效减小板框过滤机负荷,延长板框过滤机运行周期。
这里的第二收集槽8即为简单的槽体,在槽体底部设置收集槽出液管27。
Claims (3)
1.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集槽(4),第一收集槽(4)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液管(13)和第一出液管(14),其中,第一进液管(13)与连续熔硫釜(3)连接,第一出液管(14)与清液冷却器(7)连接,清液冷却器(7)另一端通过溢流口(15)与第二收集槽(8)连接,第二收集槽(8)通过第三出液管(16)与板框过滤机(10)连接;所述第一收集槽(4)、清液冷却器(7)内分别设有第一轴流风机(5)、第二轴流风机(12),清液至上而下与第一轴流风机(5)、第二轴流风机(12)产生的风逆向接触进行二次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液冷却器(7)内由上而下依次为除雾段(7-1)、填料段(7-2)及沉降段(7-3);其中,除雾段(7-1)设有旋流填料(17);填料段(7-2)由上往下设有喷头(18)、注塑填料(19)及第二轴流风机(12),喷头(18)与第一出液管(14)连接;沉降段(7-3)设有折型排污管(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槽(4)上端设有多个收集槽进液管(24),多个收集槽进液管(24)固定在支架(25)上,所述支架(25)上且位于收集槽进液管(24)下方固定有格栅填料组件(2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2175.2U CN210409787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2175.2U CN210409787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09787U true CN210409787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72175.2U Active CN210409787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09787U (zh)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20772175.2U patent/CN2104097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7529B (zh) | 沼气生物脱硫装置 | |
CN101254398A (zh) | 双循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 |
CN202638258U (zh) | 脱硫塔 | |
CN210409787U (zh) | 一种连续熔硫清液降温回收装置 | |
CN216998308U (zh) | 一种天然气脱硫酸气的硫磺回收系统 | |
CN102586523B (zh) | 高炉煤气净化装置 | |
CN105885959B (zh) | 立式煤气洗涤脱水一体化系统 | |
CN207056316U (zh) | 一种工业废气过滤装置 | |
CN215757186U (zh) | 一种煤气初级净化冷却系统 | |
CN201070573Y (zh) | 双循环垂直筛板脱硫除尘塔 | |
CN211328444U (zh) | 一种液硫过滤器 | |
CN210752054U (zh) | 一种气体冷却、脱硫和富液再生一体化集成装置 | |
CN209501311U (zh) | 一种能够循环冲洗除雾器的脱硫塔 | |
CN114768504B (zh) | 一种高效熔硫工艺 | |
CN206638051U (zh) | 一种气体冷却塔 | |
CN221588423U (zh) | 一种半水煤气降温除尘用新型洗气塔 | |
CN205133531U (zh) | 一种洗涤塔结构 | |
CN2898035Y (zh) | 一种煤气降温除尘器 | |
CN206359488U (zh) | 煤气湿式催化氧化法脱硫母液的压力溶气再生设备 | |
CN221107027U (zh) | 节能型二硫化碳连续精馏系统 | |
CN205815222U (zh) | 一种脱硫浆液提渣装置 | |
CN220047721U (zh) | 一种焦炉煤气脱硫富液的再生装置 | |
CN221244624U (zh) | 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沉淀箱 | |
CN221319896U (zh) | 一种脱硫塔荒煤气除油除尘装置 | |
CN205550002U (zh) | 一种变换气脱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