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8975U -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88975U CN219988975U CN202321517559.2U CN202321517559U CN219988975U CN 219988975 U CN219988975 U CN 219988975U CN 202321517559 U CN202321517559 U CN 202321517559U CN 219988975 U CN219988975 U CN 2199889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on isolator
- motor
- subframe
- isolator
- vib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68 amelior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悬置结构以及车辆。电机悬置结构包括副车架、第一隔振垫以及一对隔振垫总成,所述第一隔振垫安装至所述副车架的前部,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安装至所述副车架的后部,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之间连接有加强件;所述隔振垫总成包括第二隔振垫,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振垫以及所述第二隔振垫固定连接。通过多组隔振垫,从前部以及后部两个位置吸收电机的振动,电机悬置结构具有较好隔振效果。一对隔振垫总成通过加强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电机悬置结构的动刚度,进一步增强了隔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机悬置结构是车辆隔振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连接在电机和副车架或车身之间。电机悬置结构能够支撑电机的重量、限制电机在前机舱内的运动,此外,还能隔离电机和路面的振动,防止振动通过副车架或车身传递到车辆内部。随着车辆对整车加速与续航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机的功率和扭矩也逐渐增大,电机的振动激励逐渐增大。目前,电机悬置结构的动刚度较低,对电机的隔振效果较差,电机会产生啸叫等噪声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刚度高、隔振效果好的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悬置结构,包括副车架、第一隔振垫以及一对隔振垫总成,所述第一隔振垫安装至所述副车架的前部,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安装至所述副车架的后部,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之间连接有加强件;所述隔振垫总成包括第二隔振垫,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振垫以及所述第二隔振垫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垫总成还包括骨架以及悬置支架,所述骨架组装至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二隔振垫安装于所述骨架,所述悬置支架包括隔振垫连接部,所述隔振垫连接部组装至所述第二隔振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振垫与所述第二隔振垫设置为衬套形式,所述第一隔振垫与所述第二隔振垫的轴线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垫连接部向后延伸形成加强件安装部,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组装至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的所述加强件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垫连接部向前延伸形成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电机连接部;所述第一隔振垫设置有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连接至所述电机安装孔以及所述电机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电机连接部靠近所述隔振垫连接部设置,两个所述电机连接部远离所述隔振垫连接部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连接前横梁与后横梁的一对纵梁,所述隔振垫总成设置有隔振垫安装部;所述第一隔振垫组装至所述前横梁内,所述第二隔振垫组装至所述隔振垫安装部内。
进一步地,自所述隔振垫安装部的底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副车架连接部,自隔振垫安装部的底部向后延伸形成第二副车架连接部,所述第一副车架连接部组装至所述纵梁,所述第二副车架连接部组装至所述后横梁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隔振垫总成的所述第二副车架连接部相向延伸形成第三副车架连接部,所述第三副车架连接部组装至所述后横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悬置结构。
本申请的电机悬置结构包括安装至副车架前部的第一隔振垫以及安装至副车架后部的一对隔振垫总成,隔振垫总成包括第二隔振垫。通过多组隔振垫,从前部以及后部两个位置吸收电机的振动,电机悬置结构具有较好隔振效果。一对隔振垫总成通过加强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电机悬置结构的动刚度,进一步增强了隔振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机悬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隔振垫总成以及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悬置支架与加强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副车架、10;电机安装空间、100;前横梁、11;隔振垫安装孔、111;后横梁、12;纵梁、13;第一隔振垫、20;电机安装孔、21;隔振垫总成、30;骨架、31;隔振垫安装部、311;第一副车架连接部、312;第二副车架连接部、313;第三副车架连接部、314;第二隔振垫、32;悬置支架、33;隔振垫连接部、331;加强件安装部、332;电机安装板、333;电机连接部、334;加强筋、335;质量块安装部、336;加强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电机悬置结构包括副车架10、第一隔振垫20以及一对隔振垫总成30。第一隔振垫20安装至副车架10的前部。一对隔振垫总成30安装至副车架10的后部。一对隔振垫总成30之间连接有加强件40。隔振垫总成30包括第二隔振垫32。电机分别与第一隔振垫20以及第二隔振垫32固定连接。
通过将第一隔振垫20组装在副车架10的前部,将设置有第二隔振垫32的隔振垫总成30组装在副车架10的后部,能够从多个位置吸收来自电机及路面的振动,使得电机悬置结构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一对隔振垫总成30通过加强件40连接,使得一对隔振垫总成30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动刚度,进一步增强了隔振效果。
如图1所示,副车架10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以及连接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的一对纵梁13。前横梁11上开设有两个隔振垫安装孔111。隔振垫安装孔111的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第一隔振垫20通过隔振垫安装孔111压装进前横梁11内。第一隔振垫20在隔振垫安装孔111内通过形变吸收振动。
第一隔振垫20设置为衬套形式,其轴线沿前后方向水平。第一隔振垫20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21,与电机之间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振垫20的数量为两个,与两个第二隔振垫32形成四点悬置。来自路面以及电机的振动分散至四个点,在保证隔振性能的同时,兼顾了使用耐久以及制造成本。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隔振垫20的数量可为一个,降低制造成本。也可为两个以上,获得更好的隔振性能以及使用耐久。
如图2所示,一对隔振垫总成30布置在副车架10后部的左右两侧。隔振垫总成30包括骨架31、第二隔振垫32以及悬置支架33。骨架31组装至副车架10。隔振垫总成30设置有隔振垫安装部311,第二隔振垫32安装进隔振垫安装部311内。第二隔振垫32在隔振垫安装部311内发生形变,吸收振动。
第二隔振垫32设置为衬套形式,其轴向方向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第一隔振垫20与第二隔振垫32的轴线相垂直。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对电机进行限位。与此同时,可以吸收两个方向上的振动,增强了电机悬置结构的隔振效果。
第一隔振垫20与隔振垫总成30之间设置有电机安装空间100。电机组装至电机安装空间100内。电机可直接固定至第二隔振垫32,也可通过悬置支架33间接固定至第二隔振垫32。
以电机通过第一隔振垫20以及悬置支架33固定为例,具体的:隔振垫安装部311设置于骨架31,第二隔振垫32安装于骨架31。电机通过悬置支架33间接固定至第二隔振垫3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振垫安装部311也可设置于悬置支架33,电机直接固定至第二隔振垫32。在此实施例中,悬置支架33可组装至骨架31,也可二者一体成型。
通过设置悬置支架33,根据不同电机的安装尺寸要求,改变悬置支架33的尺寸即可,其余零部件的结构不变。使得电机悬置结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降低了零部件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针对尺寸较大的电机,也可不设置悬置支架33,电机与第二隔振垫32直接固定连接。
隔振垫安装部311的底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副车架连接部312。隔振垫安装部311的底部向后延伸形成第二副车架连接部313。第一副车架连接部312组装至纵梁13。第二副车架连接部313组装至后横梁12与纵梁13的连接处,能够提高隔振垫总成30的安装强度,减小振动,提高隔振能力。
一对隔振垫总成30的第二副车架连接部313相向延伸形成第三副车架连接部314。第三副车架连接部314组装至后横梁12。进一步提高了隔振垫总成30的安装强度,增强隔振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副车架连接部312、第二副车架连接部313以及第三副车架连接部314通过螺栓组装至副车架10。安装简单并且拆卸方便,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副车架连接部312、第二副车架连接部313以及第三副车架连接部314与副车架10的连接方式还可为焊接、铆接等。
如图3所示,悬置支架33设置有隔振垫连接部331。隔振垫连接部331通过螺栓组装至第二隔振垫3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隔振垫连接部331与第二隔振垫32的组装方式可为卡扣连接等。
隔振垫连接部331向后延伸形成加强件安装部332。隔振垫连接部331向前延伸形成电机安装板333。加强件40的两端分别组装至一对隔振垫总成30的加强件安装部332,能够提高悬置支架33的动刚度以及固有频率,减少振动,提高隔振能力,优化电机高频段的噪音。尤其能够提高侧向的动刚度,减小左右方向上的振动。
本实施例中,加强件安装部332呈圆柱形,其中心开设有孔。加强件40设置为杆并通过螺栓固定至加强件安装部33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件40的两端压扁,便于螺栓安装。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加强件40也可为中空的梁或是复杂的支架类结构。加强件40可安装至隔振垫总成30上的任意位置,将一对隔振垫总成30连接即可。加强件40与隔振垫总成30的连接方式可为焊接、铆接、卡接等。加强件40的材料可以是钢或铝或塑料等。钢的强度高,塑料的重量轻,铝具有一定的强度与较轻的重量。可根据具体的强度要求以及重量要求选择加强件40的材料。
电机安装板333上设置有若干电机连接部334。电机连接至电机安装孔21以及电机连接部334。由于电机安装板333向前延伸形成,减小了电机连接部334与电机安装孔21的距离,能够适应小尺寸电机的安装。安装的电机可为同轴电机,具有尺寸小、功率高、转矩大的优点。
电机连接部33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机连接部334的排布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例如,电机连接部334的数量为三个,构成一个三角形,安装结构稳定,能够提高电机的安装强度,减小电机振动。其中,一个电机连接部334可靠近隔振垫连接部331设置,两个电机连接部334可远离隔振垫连接部331设置并分别位于电机安装板333的上下两侧,电机通过螺栓组装至电机连接部33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机连接部334的数量及排布方式不限,满足电机安装强度要求即可。
电机安装板333上还设置有加强筋335。加强筋335连接在若干电机连接部334之间,能够提高电机安装板333自身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隔振垫连接部331的下方可以设置有质量块安装部336,以通过安装质量块提高悬置支架33的固有频率,避开工作频率,防止共振。在与加强件40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显著改善电机的高频啸叫问题。在满足动刚度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不安装质量块,降低重量并节省成本。
骨架31与悬置支架33通过铝压铸成型,进行轻量化,并平衡固有频率、动刚度以及重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骨架31与悬置支架33的材料可为钢、合金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悬置结构。由于上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本实施例车辆具有较好的NVH性能以及驾驶性。车辆的振动较小,驾驶平稳。车内噪声较小,乘坐体验好。本实施例的车辆可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通过电机提供动力源的车辆。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第一隔振垫以及一对隔振垫总成,所述第一隔振垫安装至所述副车架的前部,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安装至所述副车架的后部,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之间连接有加强件;所述隔振垫总成包括第二隔振垫,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振垫以及所述第二隔振垫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垫总成还包括骨架以及悬置支架,所述骨架组装至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二隔振垫安装于所述骨架,所述悬置支架包括隔振垫连接部,所述隔振垫连接部组装至所述第二隔振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垫与所述第二隔振垫设置为衬套形式,所述第一隔振垫与所述第二隔振垫的轴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垫连接部向后延伸形成加强件安装部,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组装至所述一对隔振垫总成的所述加强件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垫连接部向前延伸形成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电机连接部;所述第一隔振垫设置有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连接至所述电机安装孔以及所述电机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电机连接部靠近所述隔振垫连接部设置,两个所述电机连接部远离所述隔振垫连接部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上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连接前横梁与后横梁的一对纵梁,所述隔振垫总成设置有隔振垫安装部;所述第一隔振垫组装至所述前横梁内,所述第二隔振垫组装至所述隔振垫安装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隔振垫安装部的底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副车架连接部,自隔振垫安装部的底部向后延伸形成第二副车架连接部,所述第一副车架连接部组装至所述纵梁,所述第二副车架连接部组装至所述后横梁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隔振垫总成的所述第二副车架连接部相向延伸形成第三副车架连接部,所述第三副车架连接部组装至所述后横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悬置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17559.2U CN219988975U (zh) | 2023-06-14 | 2023-06-14 |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17559.2U CN219988975U (zh) | 2023-06-14 | 2023-06-14 |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88975U true CN219988975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18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17559.2U Active CN219988975U (zh) | 2023-06-14 | 2023-06-14 |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88975U (zh) |
-
2023
- 2023-06-14 CN CN202321517559.2U patent/CN2199889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45170B2 (en) | Rear-wheel drive,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 | |
CN108382470B (zh) |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7259667B2 (ja) |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車両搭載構造及び車両搭載方法 | |
KR102322265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프레임 | |
CN103786788B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 |
CN109835158B (zh) | 用于安装车辆的动力系的副防倾转杆装置 | |
CN219988975U (zh) | 电机悬置结构及车辆 | |
JP5469898B2 (ja) | 車体構造 | |
CN113492923B (zh) | 车辆 | |
CN110588798A (zh) | 后缓震座及汽车 | |
JP2758628B2 (ja) | ミッドシップ車両 | |
JP2000085579A (ja) |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 | |
EP4397577A1 (en) | Mounting beam for vehicle, front cabin assembly, vehicle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mounting beam | |
CN219927805U (zh) | 前轮罩结构及车辆 | |
CN220842684U (zh) |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6034651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9134326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1995892U (zh) |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悬置支架 | |
CN217435500U (zh) | 车辆的动力组件和车辆 | |
CN216184307U (zh) |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 |
JP7550902B1 (ja) | 電動車両 | |
CN220390960U (zh) | 一种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6468097U (zh) | 车辆的前舱结构以及车辆 | |
KR102359713B1 (ko) |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 |
CN216611360U (zh) | 副车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