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9555221U -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5221U
CN219555221U CN202223358241.2U CN202223358241U CN219555221U CN 219555221 U CN219555221 U CN 219555221U CN 202223358241 U CN202223358241 U CN 202223358241U CN 219555221 U CN219555221 U CN 219555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roup
plasma
current limiting
metal sheet
grounding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82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啸龙
刘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an Fuliy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an Fuliy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an Fuliy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an Fuliy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82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5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5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5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电气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及接地金属片;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关于接地金属片镜像布设;第一电极组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放电端,第一接线端用于与电源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朝向接地金属片设置;第二电极组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放电端,第二接线端用于与电源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朝向接地金属片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通过使用电源将电压施加在第一电极组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和第二电极组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并在之间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会互相重叠融合,产生大面积、大体积弥散均匀稳定的空气低温等离子体瀑布流。

Description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杀菌、消毒、空气净化、表面处理等很多应用都要产生大面积或大体积的稳定弥散空气低温等离子。但是,在大气压空气中放电很容易由汤逊放电转化为流注放电,形成火花击穿通道。
因此,产生大面积或大体积的稳定弥散空气低温等离子的产生存在几个难点:(1)当面积或者体积越大,等离子体的稳定、弥散性就越差;(2)当采用电极阵列并联来实现空间增大的时候,电极并联间距太大会影响整体等离子的弥散均匀性;电极并联间距太小又会因为电极之间电场互相影响,使得整体电极阵列总体电场更为均匀,减弱等离子的产生。
如何通过对等离子体产生电路与电极并联结构进行优化,以产生大面积或大体积的稳定弥散空气低温等离子体,是本领域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稳定性和弥散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及接地金属片;
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关于所述接地金属片镜像布设;
所述第一电极组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放电端,所述第一接线端用于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端朝向所述接地金属片设置;
所述第二电极组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放电端,所述第二接线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端朝向所述接地金属片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均由多个金属针尖均匀排布组成,呈针簇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均由耐烧蚀导电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布设。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电极呈“品”字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
多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布设、且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关于所述接地金属片镜像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排和第二限流电阻排;
所述第一限流电阻排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电源之间;
所述第二限流电阻排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与所述电源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流电阻排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多个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限流电阻排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多个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均为高阻值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供所述第一电极组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极组;
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供所述第二电极组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及接地金属片,电源将电压施加在第一电极组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和第二电极组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并在之间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任一电极组中的电极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的放电是独立的,因此,等离子体会互相重叠融合,产生大面积、大体积、弥散均匀稳定的空气低温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瀑布流能够很好的用于空气净化、杀菌消毒等开放性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组的排布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电极组;11、第一电极;12、第一放电端;13、第一接线端;2、第二电极组;21、第二电极;3、接地金属片;4、第一限流电阻排;41、第一限流电阻;5、第二限流电阻排;51、第二限流电阻;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组1、第二电极组2及接地金属片3。
第一电极组1和第二电极组2关于接地金属片3镜像布设。
第一电极组1具有第一接线端13和第一放电端12,第一接线端13用于与电源8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12朝向接地金属片3设置。
第二电极组2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放电端,第二接线端用于与电源8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朝向接地金属片3设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组1设置在接地金属片3的上方,且其放电端与接地金属片3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根据电源8施加的电压进行适应性调整,电源8的电压越高,第一电极组1的允许外径越大,第一放电端12与接地金属片3的距离也越大。
对应的,第二电极组2与所述第一电极组1关于接地金属片3镜像设置,其组成电极和排列固定方式均与第一电极组1完全相同。第二电极组2设置在接地金属片3的下方,也与接地金属片3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其中,接地金属片3为接地金属导体,表面光滑,优选为薄铜皮,可以由绝缘电极支座平行居中固定在第一电极组1和第二电极组2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极组1、第二电极组2及接地金属片3,电源8将电压施加在第一电极组1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和第二电极组2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并在之间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任一电极组中的电极与接地金属薄片之间的放电是独立的,因此,等离子体会互相重叠融合,产生大面积、大体积弥散均匀稳定的空气低温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瀑布流能够很好的用于空气净化、杀菌消毒等开放性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放电端12和第二放电端均由多个金属针尖均匀排布组成,呈针簇状。
其中,第一放电端12和第二放电端均由耐烧蚀导电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放电端的多个金属针尖的端部齐平、圆周均匀、密集分布,单个金属针尖端的曲率半径尽可能小,以促进等离子体的产生。
此外,针簇的粗细、尺寸由电源的放电电压决定,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组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1,多个第一电极11阵列布设。
其中,任意相邻的三个第一电极11呈“品”字形设置。
由于第二电极组2与第一电极组1镜像布设,对应的,第二电极组2包括多个第二电极21;多个第二电极21阵列布设、且与多个第一电极11关于接地金属片3镜像设置。即第二电极21的数量、排布方式均与第一电极11相同。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21的数量均为9个,以第一电极11的排布为例进行说明,9个第一电极11分布两排,第一排为4个,第二排为5个,第一排与第二排错位布设,两排电极中任意三个相邻的电极呈“品”字形设置,也可理解为任意三个相邻电极相互成等边三角形布置,使得第一电极11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只需且必须满足第一电极11之间绝缘即可,边长越小越利于每个第一电极11放电、等离子体的融合。此处仅为举例,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按照上述排布方式设置其他数量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21,此处的举例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限制。
第一电极组1和第二电极组2按照上述排列方式进行排列和组合,能够优化调整整体等离子发生的面积、体积大小,使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具备灵活可调整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排4和第二限流电阻排5。
第一限流电阻排4连接于第一电极组1与电源8之间;第二限流电阻排5连接于第二电极组2与电源8之间。
其中,第一限流电阻排4包括多个第一限流电阻41,多个第一限流电阻41和多个第一电极11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限流电阻排5包括多个第二限流电阻51,多个第二限流电阻51和多个第二电极21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限流电阻41和第二限流电阻51均为高阻值电阻,具体耐压大小取决于电源电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为50MΩ/5W电阻。
具体地,限流电阻的数量等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21的数量之和,任一电极均有一个限流电阻与其相连接。即第一电极11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源8之间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41,第二电极21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源8之间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51。即,限流电阻的一端等电位、且与电源8高压电极相连,另一端彼此绝缘、并与每一电极电气连接,使得每个电极通过限流电阻与电源8电气连接,且每个针簇电极之间电气隔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流电阻41和第二限流电阻51相同,此处的第一和第二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在工作时,高压电源8通过限流电阻排中的每个限流电阻,将电压施加在每个电极与接地金属片3之间,并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由于限流电阻具有限流隔离作用,每个电极与接地金属片3之间的放电是独立的,因而等离子体会根据空间尺寸的大小互相重叠融合,产生大面积、大体积弥散均匀稳定的空气低温等离子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
其中,第一支架6设有供第一电极组1穿设的第一通孔,第一支架6用于支撑第一电极组1。
第二支架7设有供第二电极组2穿设的第二通孔,第二支架7用于支撑第二电极组2。
具体地,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21的连接端均为一定长度的金属螺杆,金属螺杆能够穿设并固定在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上,以增强电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均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整体呈“口”形结构,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分别为上下支架,用于固定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21,接地金属片3居中水平安装于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及接地金属片;
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关于所述接地金属片镜像布设;
所述第一电极组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一放电端,所述第一接线端用于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端朝向所述接地金属片设置;
所述第二电极组具有第二接线端和第二放电端,所述第二接线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端朝向所述接地金属片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均由多个金属针尖均匀排布组成,呈针簇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端和所述第二放电端均由耐烧蚀导电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电极呈“品”字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
多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布设、且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关于所述接地金属片镜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排和第二限流电阻排;
所述第一限流电阻排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电源之间;
所述第二限流电阻排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与所述电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排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多个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限流电阻排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多个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均为高阻值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供所述第一电极组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电极组;
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供所述第二电极组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组。
CN202223358241.2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Active CN219555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241.2U CN219555221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241.2U CN219555221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5221U true CN219555221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8241.2U Active CN219555221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5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2393B2 (en) Air ionization module and method
US20060232908A1 (en) Ion generator
CN101465259B (zh) 场发射电子器件
CN104755842A (zh) 使用限流电气元件的电动燃烧控制
US4216096A (en) Ozone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de
JP3987855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10311661B (zh) 基于陶瓷电容的单级脉冲功率驱动结构、装置和驱动源
CN219555221U (zh) 一种等离子体瀑布流产生装置
CN109921401A (zh) 一种多间隙型电涌保护装置
EP2626869A2 (en) Corona resistant high voltage bushing assembly
KR20110018996A (ko) 플라즈마 발생 장치
CN209844549U (zh) 一种多间隙型电涌保护装置
CN115275786A (zh) 一种带有先导触发电极的多间隙防雷器
CN102665370A (zh) 场致发射型x射线产生装置
CN218550253U (zh) 大气压空气中等离子体产生器
CN208337987U (zh) 一种多点式等离子发生器
CN108923230A (zh) 一种介质阻挡火花预电离放电电极
KR102689054B1 (ko) 고전압 구동 장치
US20230128736A1 (en) Method for testing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a plasma generating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7458441B2 (ja) 高電圧駆動装置
JP6818958B1 (ja) マルチユニット式オゾン発生器
US20220320833A1 (en) Ionic Air Flow Generator, With Emitter And Collector Stripes
CN107484319B (zh) 一种可拓展的等离子发生装置
CN114314519A (zh) 放电体以及电场装置和臭氧发生器
JPH10189282A (ja) 除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