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9141463U -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1463U
CN219141463U CN202223217990.3U CN202223217990U CN219141463U CN 219141463 U CN219141463 U CN 219141463U CN 202223217990 U CN202223217990 U CN 202223217990U CN 219141463 U CN219141463 U CN 219141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cible
conveying pipe
cylinder
axial direc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79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g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g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g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g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79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1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1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1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坩埚包括筒体,输送管,支撑件以及第一滑动件。筒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筒体还具有进料孔和出料孔,进料孔和出料孔分别与第一腔体连通。输送管包括的第一输送管穿入并连通进料孔,第二输送管穿入并连通出料孔。支撑件包括的第一支撑件连接并支撑第一输送管,第二支撑件连接并支撑第二输送管。第一滑动件连接并支撑第一支撑件,第一滑动件能够使第一支撑件沿平行于第一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反应炉包括上述坩埚。本实用新型的反应炉及其坩埚中的支撑件能够在坩埚受热膨胀时滑动,防止坩埚挤压支撑件造成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反应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背景技术
制成负极材料的粉末产品在坩埚内加温脱胶、反应、包覆、预锂化、预镁化时,坩埚内部一般为密封状态。筒体在加热过程中会膨胀变形,卧式坩埚一般会沿筒体的轴向设置支撑件使筒体悬空,坩埚沿径向发生的膨胀由于无其它部件的阻碍对坩埚整体的影响较小,而坩埚沿轴向的膨胀由于支撑件的阻碍,筒体在受热膨胀时会与支撑件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发生挤压,造成坩埚损坏并且容易发生故障,影响坩埚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坩埚其支撑件能够在筒体受热膨胀时滑动,防止坩埚受到挤压发生故障,保证坩埚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坩埚的反应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坩埚,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筒体具有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筒体沿轴向的一端,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筒体沿轴向的另一端,所述进料孔和所述出料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穿入并连通所述进料孔,所述第二输送管穿入并连通所述出料孔,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轴线重合;
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二输送管;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二支撑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输送管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管绕垂直于轴线的方向转动,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内螺旋叶片,所述内螺旋叶片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壁,所述内螺旋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螺旋叶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输送管部分穿入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穿入部分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沿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翻料板,所述翻料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靠近所述出料孔的周壁,所述翻料板具有落料端,所述落料端为所述翻料板沿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方向上靠近所述轴线的一端,所述落料端至所述筒体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半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水冷环,所述水冷环设置于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水冷环环绕连接于所述输送管的周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管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部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接有多个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设置的外螺旋叶片,多个外螺旋叶片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旋转轴能够带动多个所述外螺旋叶片绕垂直于所述输送管轴向的方向进行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环绕所述筒体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管穿过所述壳体连通所述进料孔,所述第二输送管穿过所述壳体连通所述出料孔,所述筒体的周壁与所述壳体共同形成环绕所述筒体外周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部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或沿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周向设置有加热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反应炉,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坩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坩埚,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坩埚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在筒体被加热的过程中,筒体受热会沿轴向进行膨胀,因此筒体会沿轴向挤压支撑件。而第一滑动件能够带动第一支撑件朝远离筒体的一侧滑动,使得筒体与支撑件之间不存在沿筒体轴向的挤压力,能够防止坩埚受压造成损坏并发生故障,保护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坩埚工作的稳定,延长坩埚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坩埚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坩埚一侧转动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坩埚沿垂直于轴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筒体100;第一腔体110;进料孔120;出料孔130;轴线140;内螺旋叶片150;翻料板160;落料端161;
第一输送管210;第二输送管220;开口221;水冷环230;第二腔体240;旋转轴241;外螺旋叶片242;封盖250;驱动电机260;第一驱动齿轮270;第二驱动齿轮280;导轨290;
第一支撑件310;轴承座311;第二支撑件320;
第一滑动件410;第二滑动件420;
壳体500;第三腔体510;加热丝520;端壁530;开孔531;
粉末产品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制成负极材料的粉末产品在坩埚内加温脱胶、反应、包覆时,坩埚内部一般为密封状态。筒体在加热过程中会膨胀变形,卧式坩埚一般会沿筒体的轴向设置支撑件使筒体悬空,坩埚沿径向发生的膨胀由于无其它部件的阻碍对坩埚整体的影响较小,而坩埚沿轴向的膨胀由于支撑件的阻碍,筒体在受热膨胀时会与支撑件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发生挤压,造成坩埚损坏并且容易发生故障,影响坩埚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参照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坩埚包括筒体100,输送管,支撑件以及第一滑动件410。筒体100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110,筒体100具有进料孔120和出料孔130,进料孔120设置于筒体100沿轴向的一端,出料孔130设置于筒体100沿轴向的另一端。进料孔120和出料孔130分别与第一腔体110连通。输送管包括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第一输送管210穿入并连通进料孔120,第二输送管220穿入并连通出料孔130,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的轴线140重合。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310和第二支撑件320,第一支撑件310连接并支撑第一输送管210,第二支撑件320连接并支撑第二输送管220。第一滑动件410连接并支撑第一支撑件310,第一滑动件410能够使第一支撑件310沿平行于第一输送管210的轴线140方向进行滑动。
可以理解,筒体100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筒体100的形状不应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为圆柱体时,轴向指沿圆柱体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需要说明,筒体100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立体,此时轴向一般指沿筒体100的最大尺寸的方向。轴向的描述同样不应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支撑件可以是轴承座311和支架等。选择轴承座311可以环绕于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设置,支架可以直接支撑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支撑件的具体结构在此不设限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能够实现支撑输送管的功能即可。可以理解,支撑件除能够支撑输送管之外还要起到支撑筒体100的功能。可以理解,第一滑动件410下部可以连接导轨290,从而第一滑动件410可以带动第一支撑件310在导轨290上滑动,第一滑动件410下部还可以连接其它滑动装置,只要能够实现目标的滑动功能即可。
参照图1和图3,可以理解,第一滑动件410可以连接导轨290,由于第一支撑件310连接于第一滑动件410,因此第一滑动件410可以带动第一支撑件310在导轨290上朝沿平行于第一输送管210的轴线140方向进行滑动。需要说明,第一输送管210的轴线140方向是指成形第一输送管210的旋转轴线,同理,第二输送管220的轴线140是指成形第二输送管220的旋转轴线。
由于坩埚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在筒体100被加热的过程中,筒体100受热会沿轴向进行膨胀,因此筒体100会沿轴向挤压支撑件。第一滑动件410能够带动第一支撑件310朝远离筒体100的一侧滑动,使得筒体100与支撑件之间不存在沿筒体100轴向的挤压力,防止坩埚受压造成损坏并发生故障,保护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坩埚工作的稳定,延长坩埚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的成本。
需要说明,在筒体100受热时,筒体100还会发生沿垂直于筒体100轴向的膨胀,因此支撑件不能直接支撑筒体100,否则筒体100与支撑件同样会发生挤压而受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坩埚上还可以设置第二滑动件420。第二滑动件420连接并支撑第二支撑件320,第二滑动件420能够使第二输送管220沿平行于第二输送管220的轴线140方向进行滑动。即坩埚在受热膨胀时第一滑动件410带动第一支撑件310朝远离筒体100的方向滑动,第二滑动件420带动第二支撑件320朝远离筒体100的方向滑动。可以理解,第一滑动件410和第二滑动件420的滑动方向相反。设置第二滑动件420可以进一步减少坩埚受热膨胀挤压受损的现象,保障坩埚工作的稳定。
目前用于制作负极材料的粉末类产品加温脱胶、反应、包覆、预锂化、预镁化一般均采用固定式、卧式或立式炉,产品装在坩埚内,坩埚组装于炉内为固定式,坩埚在加热过程中无运动。由于很多粉末类产品自身导热性能差,第一腔体内部中外层贴近筒体内部周壁的粉末一般可以及时加热或冷却,然后内层远离筒体内部周壁的粉末只能通过与外层的粉末进行热传导来加热或冷却,所需反应时间久效率低。另一种方式是将粉末在厚度方面摊薄,虽然可以解决热传导慢的问题,但同时坩埚的体积也必须增大,随之加热功率增加,设备的成本也急剧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坩埚还设置有驱动电机260。驱动电机260连接第一驱动齿轮270,第一输送管210连接第二驱动齿轮280,第一驱动齿轮270和第二驱动齿轮280啮合。驱动电机260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轮270沿垂直于第一输送管210轴向的周向转动,第一驱动齿轮270带动第二驱动齿轮280转动,第二驱动齿轮280则带动第一输送管210转动,由于第一输送管210和筒体100连接,因此驱动电机260可以驱动第一输送管210及筒体100绕垂直于轴向的周向进行转动。驱动电机260连接第一滑动件410,即驱动电机260也可以跟随第一滑动件410进行滑动。需要说明,第二驱动齿轮280还可以连接于第二输送管220上,即驱动电机260和第一驱动齿轮270也设置于第二输送管220一侧,使第二输送管220带动筒体100绕垂直于轴线140的方向转动。驱动组件设置的位置不应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驱动电机260能够带动坩埚进行正转和反转。依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转动方式。在粉末产品600需要加热或者冷却时,坩埚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筒体100内部的粉末产品600在能够在筒体100内翻滚与筒体100的内壁充分接触,使粉末产品600能够更均匀的被加热或者冷却,能够缩短反应的时间,提高粉末产品600的品质,提高负极材料的良品率。
需要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坩埚设置能够转动的情况时,第一滑动件410可以带动第一支撑件310进行滑动,但驱动电机260不一定能够滑动,因此驱动电机260与筒体100连接的驱动部件之间容易发生错位和断联等情况,使得驱动电机260的驱动效果不佳从而筒体100无法正常转动,影响粉末产品600的加热效率。本方案一种实施例通过驱动电机260与第一滑动件410连接,使得驱动电机260和第一支撑件310能够跟随第一滑动件410一起在导轨290上滑动,能够保障驱动电机260驱动筒体100转动的稳定,减少驱动失效情况的发生,使得粉末产品600能够被均匀地加热或者冷却,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为了保障坩埚内部良好的密封性,在坩埚的各种进料口、出料孔、封盖等位置还可以设置真空密封元件,提高坩埚内部的密封性,从而坩埚内部能够依据实际工作需要形成负压或真空等环境,扩大坩埚的应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坩埚的筒体100中还可以设置内螺旋叶片150,内螺旋叶片150连接于筒体100的第一腔体110的周壁。内螺旋叶片1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内螺旋叶片150沿所述筒体100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在筒体100正转时,内螺旋叶片150可以将粉末从筒体100沿轴向的一端输送至筒体100的另一端;在筒体100反转时,粉末可以被反向输送。相邻螺旋叶片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均匀间隔,也可以是非均匀间隔,具体依照实际情况而定。内螺旋叶片150的设置能够使粉末产品600更充分地在筒体100内部翻滚,与筒体100充分接触,使粉末产品600更均匀地被加热或者冷却,提高工作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二输送管220部分穿入第一腔体110,第二输送管220的穿入部分设有开口221,开口221朝向沿垂直于筒体100的轴向的一侧。在粉末完成加热或冷却等处理需要输送出筒体100时,坩埚可以只向一个方向旋转,粉末被内螺旋叶片150输送至出料孔端,部分粉末可以被内螺旋叶片150带离至高于输送管的位置,由于重力作用粉末可以从螺旋叶片上滑落至输送管中然后被送出。开口221可以设置为U型开口221,开口221的具体大小可以依据第二输送管220的直径以及预设的粉末输送量而定。需要说明,此处U型开口221是指第二输送管220沿轴向的视角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坩埚的筒体100中还设置有翻料板160。翻料板160设置于第一腔体110内部靠近出料孔的周壁。此处的周壁指筒体100的内周壁。翻料板160具有落料端161,落料端161是指翻料板160沿垂直于筒体100轴向的方向上靠近轴线140的一端。落料端161至筒体100的轴线140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输送管220的半径。由于翻料板160与筒体100固定,筒体100在旋转时会带动翻料板160进行旋转,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翻料板160不与输送管干涉从而造成损坏。同时,翻料板160能够将反应完的粉末产品600带离至高于第二出料管的高度,在翻料板160旋转到与沿垂直于筒体100的轴向的竖直方向成一定夹角时,粉末由于重力作用从翻料板160滑下,从开口221落入第二输送管220中,完成粉末产品600从第一腔体110至第二输送管220的输送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考虑到强度和具体的使用场景,组成坩埚的相关构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在加热筒体100的过程中,筒体100和其连接的输送管及支撑件均会传热,支撑筒体100转动的支撑件容易受热变形,导致筒体100无法受到稳定的旋转和支撑。因此,坩埚会设置有水冷环230,水冷环230设置于筒体100和支撑件之间。即水冷环230可以设置为两个,在筒体100与第一支撑件310之间和筒体100与第二支撑件320之间均设置水冷环230。水冷环230也可以仅设置于筒体100与第一支撑件310或者筒体100与第二支撑件320之间,未设置的部位利用其它方式冷却。水冷环230环绕连接于转动件的周壁,可以理解,此处的周壁指输送管的外周壁。
可以理解,水冷环230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穿过其内部的输送管和转动件的热量,即可以有效传导和疏散来自筒体100的热量,防止热量传送至支撑件使其受热变形,使轴承座311能够稳定地支撑和带动筒体100转动,保障坩埚的使用安全。需要说明,水冷环230可以由旋转内环和固定外环组成。旋转内环可以采用螺纹方式紧固于输送管上,能够跟随输送管一起转动,从而起到更好的降温效果。固定外环可以固定连接于轴承座311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输送管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腔体240,第二腔体240内部具有旋转轴241。可以理解,此处的输送管可以同时指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即第二腔体240也具有两个,也可以单独指第一输送管210或者第二输送管220,即第二腔体240只有一个。旋转轴241连接有多个沿筒体100的轴向设置的外螺旋叶片242。多个外螺旋叶片242依次间隔设置,旋转轴241能够带动多个外螺旋叶片242沿垂直于筒体100的轴向的周向方向进行转动。可以理解,相邻外螺旋叶片242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均匀间隔,也可以是非均匀间隔。外螺旋叶片242能够便捷地将输送管中的粉末从一端输送至另一端,提高粉末产品600的输送效率。
需要说明,在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均设置外螺旋叶片242时,即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均设置有旋转轴241,由于两处的旋转轴241互不连接彼此之间独立控制,因此第一输送管210和第二输送管220中的外螺旋叶片242可以以相同方向设置,也可以相对方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坩埚的筒体100上还设置有壳体500,壳体500环绕筒体100设置,第一输送管210穿过壳体500连通进料孔120,第二输送管220穿过壳体500,连通出料孔130,筒体100的周壁与壳体500共同形成环绕筒体100外周的第三腔体510,第三腔体510的内部沿筒体100的轴向或者垂直于筒体100轴向的周向设置有加热丝520。可以理解,加热丝520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加热丝520可以沿筒体100的轴向以均匀间隔设置于筒体100的周壁,多个加热丝520还可以沿垂直于筒体100轴向的轴向环绕筒体100的周壁设置。具体情况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多个加热丝520的设置能够提高加热的效率,多个加热丝520的排列设置能够使加热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壳体500的端壁530设置有开孔531,多个开孔531连通第三腔体510,气流能够通过一部分开孔531进入第三腔体510并从另一部分开孔531流出。可以理解,开孔531可以同时设置于壳体500沿筒体100的轴向的两端壁530,开孔531所处于端壁530的位置可以相同。在粉末需要冷却时,可以外接气泵向壳体500一端的开孔531吹气,气流进入第三腔体510并从壳体500另一端的开孔531流出,由于筒体100为金属材料具有导热性,流动的气流能够带走筒体100周壁的部分热量,持续的流动气流能够使筒体100内完成加热处理的粉末产品600快速冷却下来,提高冷却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应炉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坩埚,此外反应炉还包括炉间输送机以及二次冷却罐。炉间输送机的一端连接坩埚另一端连接二次冷却罐。坩埚内完成一般冷却处理的粉末产品能够通过炉间输送机便捷地输送至二次冷却罐进行二次冷却。二次冷却罐内设有搅拌器,罐体外部通有双层循环冷却水。能够大幅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反应炉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坩埚,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坩埚,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筒体具有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筒体沿轴向的一端,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筒体沿轴向的另一端,所述进料孔和所述出料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穿入并连通所述进料孔,所述第二输送管穿入并连通所述出料孔,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轴线重合;
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二输送管;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使所述第二支撑件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输送管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管绕垂直于轴线的方向转动,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螺旋叶片,所述内螺旋叶片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壁,所述内螺旋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螺旋叶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部分穿入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穿入部分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沿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料板,所述翻料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靠近所述出料孔的周壁,所述翻料板具有落料端,所述落料端为所述翻料板沿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方向上靠近所述轴线的一端,所述落料端至所述筒体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环,所述水冷环设置于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水冷环环绕连接于所述输送管的周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部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接有多个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设置的外螺旋叶片,多个外螺旋叶片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旋转轴能够带动多个所述外螺旋叶片绕垂直于所述输送管轴向的方向进行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环绕所述筒体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管穿过所述壳体连通所述进料孔,所述第二输送管穿过所述壳体连通所述出料孔,所述筒体的周壁与所述壳体共同形成环绕所述筒体外周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部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或垂直于所述筒体轴向的周向设置有加热丝。
10.一种反应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坩埚。
CN202223217990.3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Active CN219141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7990.3U CN21914146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7990.3U CN21914146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1463U true CN219141463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7990.3U Active CN21914146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1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49081U (zh) 一种用于聚丙烯酸树脂的双螺杆挤出机
CN219141463U (zh) 一种反应炉及其坩埚
CN216996244U (zh) 一种螺旋输送换热装置
CN116280942A (zh) 一种螺旋给料设备
CN111907040A (zh) 一种聚氯乙烯薄膜成型用挤出机
US20230278261A1 (en) Multi-shaft preparation unit for plastic melts
EP4332028A1 (en) Rotary feeder
CN215625038U (zh) 一种高温锁风卸料阀
CN210116924U (zh) 螺旋式冷却输送机
CN212331540U (zh) 一种上料设备用水冷却上料机构和上料设备
CN212024791U (zh) 一种结片机及其转鼓
CN206318376U (zh) 双加热自密闭螺旋输送设备
CN216790890U (zh) 一种用于高温物料的水冷密闭螺旋排料装置
CN214233966U (zh) 一种烘干设备及裂解系统
CN210911107U (zh)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的冷却装置
CN211216685U (zh) 一种聚合反应釜用的快速降温系统
CN210602746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高镍材料连续生产制作的高温回转炉
CN107932936B (zh) 一种塑料薄膜印刷用电晕辊
CN206555122U (zh) 软管泵壳体
CN213922446U (zh) 均匀加热的吨桶
CN113932602B (zh) 一种用于快速热压烧结的自动化连续生产装置
CN215905857U (zh) 一种石墨烯微波法制备装置
CN215176851U (zh) 回转炉末端密封装置和无氧裂解系统
CN214747027U (zh) 一种垂直抽插式镀锡铜线生产用烘干设备
CN213618272U (zh) 一种高效薄膜挤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