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4652U -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44652U CN218344652U CN202222413777.3U CN202222413777U CN218344652U CN 218344652 U CN218344652 U CN 218344652U CN 202222413777 U CN202222413777 U CN 202222413777U CN 218344652 U CN218344652 U CN 2183446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driving
- material frame
- driving mechanism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52254 Catostom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属于眼镜片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机架(1),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3),上料轨道(2)包括固定架一(4),固定架一(4)上依次设置有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和料框待下料工位(7),固定架一(4)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8),下料轨道(3)包括固定架二(9),固定架二(9)上设置有输送带一(10),固定架二(9)的一端设置有接料装置(11),固定架二(9)的另一端设置有料框回收装置(12),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将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输送至合模机内进行合模工序,确保料框在上料过程中输送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镜片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用于将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输送至合模机内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2021103299.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学镜片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上的料盘输送带,料盘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料盘堆叠工位、料盘上料工位和料盘收集工位,料盘堆叠工位堆叠有料盘,料盘堆叠工位和料盘收集工位均设置有理料盘装置,理料盘装置包括竖直伸缩气缸,限位平板,水平伸缩气缸和抬料盘平板。料盘堆叠工位的理料盘装置的工作过程为:竖直伸缩气缸初始状态控制抬料盘平板高度与下方第二个料盘对应,水平伸缩气缸控制抬料盘平板插入下方第二个料盘底部,之后竖直伸缩气缸控制抬料盘平板抬起堆叠的料盘,将料盘堆叠工位的堆叠料盘分离并将单一料盘放置在料盘输送带上被运送;料盘收集工位的理料盘装置工作过程为:竖直伸缩气缸初始状态控制抬料盘平板高度与最下方料盘对应,水平伸缩气缸控制抬料盘平板插入最下方料盘底部,之后竖直伸缩气缸控制抬料盘平板抬起堆叠的料盘,当新的空料盘到达料盘收集工位时,竖直伸缩气缸首先将堆叠料盘放置在新的空料盘上,之后重复初始状态动作即可完成料盘收集工位的料盘收集。
该光学镜片自动上料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点的弊端,首先,由于料盘输送带上对料盘无定位或限位,因此无法确保料盘在料盘输送带上的精确位置,进而无法确保料盘在料盘上料工位处的上料到位,这会影响后续对镜片模具的抓取;其次,该上料装置需要控制料盘输送带的传送速度与理料盘装置之间保持高度的配合,以保证料盘上料和下料的稳定性,否则料盘堆叠工位处上料的料盘会与料盘上料工位处正在被取料的料盘产生冲突碰撞,一方面造成料盘在料盘上料工位处的偏移,影响后续取料,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对眼镜模具的损坏,料盘上料工位处的下料空料盘则会直接从料盘输送带上掉落,造成对料盘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装有镜片模具的料盘在上料过程中输送不稳定,料盘之间容易产生碰撞,造成料盘位置的偏移,影响后续对镜片模具的抓取等技术问题,提供可自动将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输送至合模机内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有效确保装有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的料框在上料过程中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一,所述固定架一上依次设置有料框待上料工位、镜片模具取料工位和料框待下料工位,所述固定架一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料框在料框待上料工位、镜片模具取料工位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之间传送的输送装置,所述下料轨道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二,所述固定架二上设置有输送带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一传动的驱动机构一,所述固定架二与所述料框待下料工位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接料装置,所述固定架二远离所述料框待下料工位的一端设置有料框回收装置,所述上料轨道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镜片模具取料工位相对应的镜片模具送料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输送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料板一、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一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一沿固定架一的轴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三,所述顶料板一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限位组件一,每组限位组件一均包括3~5个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料框待上料工位、镜片模具取料工位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上均设置有限位组件二,每组限位组件二均包括3~5个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二,所述限位靠山二依次分布于所述固定架一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镜片模具取料工位上还设置有与料框相对应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一上的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有与料框外端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一朝料框方向做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一,所述限位板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料框侧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二,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二朝料框方向做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二,所述限位板一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料框上表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三,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三朝料框方向做纵向运动的驱动件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接料装置包括顶料板二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二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四,所述顶料板二上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有顶杆,且所述顶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二的外侧,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顶料板二上,所述顶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料板,所述驱动机构四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二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料框回收装置包括集料架,所述集料架内设置有供料框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堆叠的储料空间,所述集料架的下端设置有挡料组件,所述挡料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内通过销轴铰接有挡料块,所述挡料块可绕销轴向上翻转,所述挡料块上设置有与料框顶部相对应的倾斜面,以及与料框的底部相对应的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集料架的下方设置有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三,所述固定架三与所述固定架二相平行且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架三上设置有输送带二,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二传送的驱动机构五,所述输送带二朝向输送带一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输送带一朝向输送带二的一端端部相对接,所述固定架三之间设置有与储料空间相对应的顶料板三,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三沿纵向方向运动至储料空间内的驱动机构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与合模机相连通的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上支架上的上输送带和用于驱动所述上输送带同步传动的驱动机构七,以及两根平行设置于下支架上的下输送带和用于驱动所述下输送带同步传动的驱动机构八,所述下输送带之间设置有间隙一,所述间隙一远离合模机的一端沿所述下输送带的传动方向依次设置有2~5个顶块,相邻两个顶块之间设置有空隙一,所述机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所述顶块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九,所述驱动机构九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二,所述顶块的下端部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二上,所述下支架远离所述合模机的一端内开设有与所述间隙一相对应的通孔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下支架通过固定板一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支架通过固定板二安装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上输送带设置于所述下输送带的上方,且所述上输送带的传动方向和所述下输送带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上输送带的一端以及所述下输送带的一端均延伸至合模机的进料口内,所述上输送带另一端与合模机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下输送带与合模机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镜片模具送料装置包括模具抓取器,所述机架上通过支架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抓取器在所述输送轨道与所述上料轨道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十,所述驱动机构十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三,所述安装板三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抓取器沿下输送带传动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一,所述驱动机构十一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四,所述安装板四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抓取器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模具抓取器包括1~4个依次设置于安装板五上的吸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五转动的驱动机构十三,所述安装板五上依次设置有1~4个用于固定吸盘的连接杆,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与顶块相对应的空隙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顶料板对位于料框待上料工位处、镜片模具取料工位处的料框进行同步顶升和水平移动,即可将料框待上料工位处装有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的料框移送至镜片模具取料工位处,完成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的上料,以便于镜片模具送料装置对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进行拾取,并移送至合模机内进行合模工序,镜片模具取料工位处的空料盘则可移送至料框待下料工位处进行回收整理,因此只需要通过人工或机器吊装,持续地将装满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的料框放置于料框待上料工位处,即可实现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持续、稳定地输送;2、本实用新型在顶料板上依次设置有与料框底部相对应的限位靠山一,在料框待上料工位处、镜片模具取料工位处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处依次设置有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二,准确划分了料框在顶料板上,以及在固定架一上的位置,保证料框的上料到位,避免了料框由于输送错误或开关失灵,造成料框或镜片模具之间的的冲突碰撞;3、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料轨道两端接料装置和料框回收装置之间的配合,可有效完成对空料框的回收整理,避免了空料框的堆积或掉落;4、在本实用新型中,吸盘对上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并将上镜片模具水平放置于上输送带上,使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向上输送带,避免了吸盘与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相接触造成污染;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下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一内设置了可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顶块,且设置了相邻顶块之间有可供吸盘放入的空隙一,因此,吸盘在对下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后,只需在驱动机构十三的驱动下,即可实现吸盘带动下镜片模具的翻转,使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上,与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相对应,而下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则与顶块相接触,进而被放置于下输送带上,这样设置可保证吸盘和下输送带均不与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相接触造成污染,可有效保证下镜片模具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料框依次排列于上料轨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轨道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轨道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轨道的放大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轨道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料轨道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料轨道的放大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料框回收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的I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送料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送料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模具送料装置的放大左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机架,2-上料轨道,3-下料轨道,4-固定架一,5-料框待上料工位,6-镜片模具取料工位,7-料框待下料工位,8-输送装置,9-固定架二,10-输送带一,11-接料装置,12-料框回收装置,13-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4-顶料板一,15-驱动机构二,16-驱动机构三,17-限位靠山一,18-限位靠山二,19-安装板一,20-限位板一,21-驱动件一,22-限位板二,23-驱动件二,24-限位板三,25-驱动件三,26-顶料板二,27-驱动机构四,28-顶杆,29-料板,30-集料架,31-储料空间,32-挡料组件,33-固定座,34-通孔一,35-销轴,36-挡料块,37-倾斜面,38-平面,39-传输轨道,40-固定架三,41-输送带二,42-顶料板三,43-驱动机构六,44-合模机,45-输送轨道,46-上支架,47-上输送带,48-驱动机构七,49-下支架,50-下输送带,51-驱动机构八,52-间隙一,53-顶块,54-空隙一,55-驱动机构九,57-固定板一,58-固定板二,59-模具抓取器,60-驱动机构十,61-安装板三,62-驱动机构十一,63-安装板四,64-驱动机构十二,65-安装板五,66-吸盘,67-驱动机构十三,68-连接杆,69-空隙二,70-支架,71-连接板,72-导向杆,73-导向套,74-旋转气缸一,75-旋转气缸二,76-间隙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图4、图6所示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3。上料轨道2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一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一4的数量设置为2根,且平行设置。固定架一4上依次设置有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和料框待下料工位7,固定架一4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料框在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7之间传送的输送装置8。
将待合模的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依次摆放于料框内,通过人工或机器吊装,持续地将装满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的料框放置于料框待上料工位5处,并通过输送装置8将位于料框待上料工位5处的料框移送至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处;上料轨道2的上方设置有与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相对应的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可对料框内的镜片模具进行拾取,并将拾取后的镜片模具输送至合模机44内进行合模工序;当料框内的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被拾取完后,输送装置8将空料框从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处移送至料框待下料工位7处进行回收整理,同时料框待上料工位5处的料框在输送装置8的输送作用下,被移送至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处以实现上料,依次循环,实现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持续、稳定地输送。
如图4至图7所示,输送装置8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料板一14、用于驱动顶料板一14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15以及用于驱动顶料板一14沿固定架一4的轴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三16,驱动机构二15和驱动机构三16均可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三16固定于机架1上,其输出端连接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连接板71,且连接板71设置于顶料板一14的下方;驱动机构二15设置于连接板71的上表面,以实现驱动机构二15的安装固定,驱动机构二15的输出端与顶料板一14的下表面相连接。
为提高顶料板一14纵向运动的精准度,顶料板一14内依次开设有供导向杆72穿过的导向孔,导向孔内设置有与导向杆72滑动配合的导向套73。在驱动机构二15的驱动下,顶料板一14向上顶起,带动料框离开固定架一4,再在驱动机构三16的驱动下,顶料板一14带动料框待上料工位5处的料框平移至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处,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处的料框平移至料框待下料工位7处,进行料框上料和下料的输送。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为确保每个料框在移送以及放置时位置的准确性,首先,在顶料板一14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限位组件一,每组限位组件一均包括4个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一17,且限位靠山一17两两相对设置,同组限位组件一内位于顶料板一14同一侧的两个限位靠山一17之间的距离与料框的宽度相适配,当顶料板一14向上顶起时,限位靠山一17分别与料框底部的四个角相接触,进行定位。
其次,在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7上均设置有限位组件二,每组限位组件二均包括4个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二18,且限位靠山二18两两相对分布于固定架一4上,同组限位组件二内位于同一根固定架一4上的两个限位靠山二18之间的距离与料框的宽度相适配,当料框放置于固定架一4上时,限位靠山二18分别与料框底部的四个角相接触,进行定位。通过对程序的控制,使驱动机构三16每次水平移动的距离与两组相邻的限位组件二之间的距离相同,从而确保平移后各位置的限位靠山一17分别与限位靠山二18一一相对应,便于料框的放置和抬起。
如图1、图4至图7所示,为便于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的准确取料,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上还设置有与料框相对应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固定架一4上的安装板一19,安装板一19上设置有与料框外端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一20,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板一20朝料框方向做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一21,驱动件一21设置为气缸。在驱动件一21的驱动下,限位板一20分别对料框的两端部进行夹紧限位;限位板一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料框侧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二22,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板二22朝料框方向做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二23,限位板二22与限位板一20相垂直,驱动件二23设置为气缸。在驱动件二23的驱动下,限位板二22分别对料框的两侧进行夹紧;限位板一20的上方设置有与料框上表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三24,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板三24朝料框方向做纵向运动的驱动件三25,限位板三24与限位板一20相垂直,驱动件三25设置为气缸。在驱动件三25的驱动下,限位板三24对料框的纵向位置进行确定。通过限位板一20、限位板二22以及限位板三24的共同作用,对料框进行全方位的夹紧定位,防止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在对镜片模具的取料过程中,对料框造成拉扯,致使料框在固定架一4上出现位移,影响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的取料。
如图1、图5、图9和图10所示,下料轨道3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二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二9的数量设置为2根,且平行设置,为实现空间的合理部件,固定架二9与固定架一4之间垂直设置。固定架二9上设置有输送带一10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一10传动的驱动机构一。驱动机构一设置为电机,其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一,固定架二9之间设置有与输送带一10相对应的辊轴一,辊轴一上套设有与皮带轮一相对应的皮带轮二,皮带轮一与皮带轮二之间设置有皮带一,通过皮带一实现驱动机构一的动力传输,完成输送带一10的传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固定架二9与料框待下料工位7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接料装置11,接料装置11包括顶料板二26以及用于驱动顶料板二26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四27,驱动机构四27设置为伺服电机。顶料板二26上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有4根顶杆28,且顶杆28两两相对,分别设置于固定架二9的外侧,顶杆28的下端固定于顶料板二26上,顶杆28的上端设置有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料板29,驱动机构四27设置于固定架二9之间,且固定于机架1上。
如图1、图4、图9和图10所示,被移送至料框待下料工位7处的空料框位于下料轨道3的上方,在驱动机构四27的驱动下,顶料板二26带动顶杆28向上移动,4根顶杆28之间设有供顶料板一14插入的空间,料板29与料框底部的四个角相接触,对料框起到支撑作用;在顶料板一14复位后,驱动机构四27驱动顶料板二26带动顶杆28向下移动,将料框放置于输送带一10上进行传送。
如图1、图2、图9和图11所示,固定架二9远离料框待下料工位7的一端设置有料框回收装置12,料框回收装置12包括集料架30,集料架30内设置有供料框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堆叠的储料空间31。集料架30的下方设置有传输轨道39,传输轨道39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三40,固定架三40与固定架二9相平行且高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三40的数量设置为2根,且平行设置。固定架三40上设置有输送带二41,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二41传送的驱动机构五。驱动机构五设置为电机,其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三,固定架三40之间设置有输送带二41相对应的辊轴二,辊轴二上套设有与皮带轮三相对应的皮带轮四,皮带轮三与皮带轮轮四之间设置有皮带二,通过皮带二实现驱动机构五的动力传输,完成输送带二41的传动。
如图9和图11所示,输送带二41朝向输送带一10的一端端部与输送带一10朝向输送带二41的一端端部相对接,即可将空料框从输送带一10处传送至输送带二41处。固定架三40之间设置有与储料空间31相对应的顶料板三42,以及用于驱动顶料板三42沿纵向方向运动至储料空间31内的驱动机构六43,驱动机构六43设置为伺服电机。在驱动机构机构六43的驱动下,顶料板三42将位于输送带二41处的空料框上顶至储料空间31内,进行收集整理。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实现空料框的有序排列,防止空料框的掉落,集料架30的下端设置有挡料组件32,挡料组件32包括固定座33,固定座33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一34,通孔一34内通过销轴35铰接有挡料块36,挡料块36设置为梯形体,挡料块36上设置有与料框顶部相对应的倾斜面37,以及与料框的底部相对应的平面38。在本实施例中,挡料组件32的数量设置为4组,分别与料框的四个角相对应。
当顶料板三42带动空料框上顶时,料框顶部的四个角分别与倾斜面37的一端相接触,并带动挡料块36绕销轴35向上翻转,使得料框可自下而上进入储料空间31内,并将已经位于储料空间31内的空料框向上托起,当料框持续向上移动至不与倾斜面37接触后,挡料块36转动复位,驱动机构六43驱动顶料板三42带动料框向下移动,直至料框底部的四个角与平面38的一端相接触,完成料框的放置,此时平面38的另一端与通孔一34的内壁一相贴合,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挡料块36绕销轴35向下翻转。倾斜面37的另一端与通孔一34的内壁二之间设置有空隙三,以便于挡块块36的翻转。
如图1、图3、图13和图15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与合模机44相连通的输送轨道45,输送轨道45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上支架46上的上输送带47和用于驱动上输送带47同步传动的驱动机构七48,以及两根平行设置于下支架49上的下输送带50和用于驱动下输送带50同步传动的驱动机构八51,驱动机构七48和驱动机构八51均设置为伺服电机。
下支架49通过固定板一57安装于机架1上,下支架49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辊轴一,驱动机构八51设置于下支架49的侧边,以驱动辊轴一转动,进而实现下输送带50的传动,辊轴一上分别套设有与下输送带50相对应的滚筒一;上支架46通过固定板二58安装于下支架49上,使得上输送带47设置于下输送带50的上方,上支架46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辊轴二,驱动机构七48设置于上支架46的侧边,以驱动辊轴二转动,进而实现上输送带47的传动,辊轴二上分别套设有与上输送带47相对应的滚筒二。
如图13至图15所示,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包括模具抓取器59,机架1上通过支架70设置有用于驱动模具抓取器59在输送轨道45与上料轨道2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十60,驱动机构十60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三61,安装板三6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模具抓取器59沿下输送带50传动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一62,驱动机构十一62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四63,安装板四6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模具抓取器59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二64。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70上沿驱动机构十60的驱动方向设置有滑轨一,滑轨一上设置有滑块一,驱动机构十60可以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无杆气缸,其输出端与滑块一相连接,使得滑块一在滑轨一上进行滑动;安装板三61上沿驱动机构十一62的驱动方向设置有滑轨二,滑轨二上设置有滑块二,且滑块二与滑块一之间通过连接块相连接,驱动机构十一62可以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无杆气缸,其输出端与滑块二相连接,使得滑轨二相对于滑块二进行滑动;安装板四63固定于安装板三61上,且安装板四63上沿驱动机构十二64的驱动方向设置有滑轨三,滑轨三上设置有滑块三,驱动机构十二64可以设置为伺服电机或无杆气缸,其输出端与滑块三相连接,使得滑块三在滑轨三上进行滑动。滑块三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模具抓取器59的安装板六。
如图4、图13至图15所示,模具抓取器59包括依次设置于安装板五65上的吸盘66,以及用于驱动安装板五65转动的驱动机构十三67,机架1上设置有与吸盘66相连接的气泵。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十三67包括沿水平方向固定于安装板六上的旋转气缸一74,以及与旋转气缸一74输出端相连接的旋转气缸二75,旋转气缸二75的输出端与安装板五65相连接。吸盘66经驱动后位移至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处,并对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进行吸附;实现对上镜片模具的抓取后,旋转气缸一74驱动旋转气缸二75带动吸盘66进行转动,将上镜片模具移动至上输送带47的上方,且与上输送带47相平行后,将上镜片模具水平放置于上输送带47上,且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向上输送带47。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输送带47之间设置有间隙二76,滚筒二可分别沿辊轴二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根据不同尺寸、直径的上镜片模具调整间隙二76的大小,从而保证上镜片模具成型面的外缘部分始终被放置于上输送带47上,上镜片模具成型面的内圆部分则与上输送带47之间的间隙二76相对应,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上镜片模具的污染,保证上镜片模具的洁净度。
如图13至图15所示,由于上镜片模具和下镜片模具需要一一相对应,且在本实施例中,上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下被输送至合模机44内,因此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需要朝上被输送至合模机44内,为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吸盘66对下镜片模具成型面进行接触造成污染,下输送带50之间设置有间隙一52,间隙一52远离合模机44的一端设置有顶块53,顶块53沿下输送带50的传动方向依次分布,且相邻两个顶块53之间设置有空隙一54。机架1上设置用于驱动顶块53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九55,驱动机构九55设置为伺服电机,其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二,顶块53的下端部依次设置于安装板二上,下支架49远离合模机44的一端内开设有与间隙一52相对应的通孔二,可供驱动机构九55的输出端穿过。
吸盘66对下镜片模具的非成型面进行吸附,实现对下镜片模具的抓取后,旋转气缸一74驱动旋转气缸二75带动吸盘66进行转动,将下镜片模具转移至下输送带50的上方,且与下输送带50相平行,此时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朝向下输送带50;再通过旋转气缸二75驱动吸盘66转动180°,使得下镜片模具的成型面向上翻转,而非成型面朝向下输送带50;驱动机构九55驱动顶块53向上顶出,吸盘66插入空隙一54内,下镜片模具被水平放置于两个顶块53之间;吸盘66松开下镜片模具,驱动机构九55驱动顶块53复位,下镜片模具被放置于下输送带50上,且下镜片模具非成型面的外缘部分即与下输送带50相接触,其内圆部分与下输送带50之间的间隙一52相对应。这样设置可有效避免对下镜片模具的污染,保证下镜片模具的洁净度。在本实施例中,滚筒一可分别沿辊轴一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根据不同尺寸、直径的上镜片模具调整间隙一52的大小。由于同一组的上镜片模具与下镜片模具的尺寸相同,因此间隙一52的宽度与间隙二76的宽度始终保持相同。
如图13至图15所示,上输送带47的一端以及下输送带50的一端均延伸至合模机44的进料口内,且上输送带47的传动方向和下输送带50的传动方向相同,均是沿直线水平将上镜片模具、下镜片模具输送至合模机44内;上输送带47另一端与合模机44之间的距离短于下输送带50与合模机44之间的距离,以留出供模具抓取器59通过的空间。
如图13和图15所示,安装板五65上依次设置有用于固定吸盘66的连接杆68,为提高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将吸盘66的数量设置为3个,这样可同时抓取3个上镜片模具或下镜片模具进行运输,连接杆68的数量设置为与吸盘66相对应的3个,顶块53的数量则设置为4个,从而保证空隙一54的数量设置为与连接杆68相对应的3个。相邻两个连接杆68之间设置有与顶块53相对应的空隙二69,将下镜片模具放置于顶块53上时,连接杆68位于空隙一54内,顶块53位于空隙二69内,依次交叉配合。
可将多个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进行组合,以实现镜片的同步合模,提高生产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3),所述上料轨道(2)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一(4),所述固定架一(4)上依次设置有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和料框待下料工位(7),所述固定架一(4)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料框在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7)之间传送的输送装置(8),所述下料轨道(3)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二(9),所述固定架二(9)上设置有输送带一(1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一(10)传动的驱动机构一,所述固定架二(9)与所述料框待下料工位(7)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接料装置(11),所述固定架二(9)远离所述料框待下料工位(7)的一端设置有料框回收装置(12),所述上料轨道(2)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相对应的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8)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顶料板一(14)、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一(14)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二(15)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一(14)沿固定架一(4)的轴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三(16),所述顶料板一(14)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限位组件一,每组限位组件一均包括3~5个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一(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待上料工位(5)、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以及料框待下料工位(7)上均设置有限位组件二,每组限位组件二均包括3~5个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限位靠山二(18),所述限位靠山二(18)依次分布于所述固定架一(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具取料工位(6)上还设置有与料框相对应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一(4)上的安装板一(19),所述安装板一(19)上设置有与料框外端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一(2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一(20)朝料框方向做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一(21),所述限位板一(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料框侧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二(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二(22)朝料框方向做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二(23),所述限位板一(20)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料框上表面相对应的限位板三(2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三(24)朝料框方向做纵向运动的驱动件三(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11)包括顶料板二(2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二(26)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四(27),所述顶料板二(26)上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有顶杆(28),且所述顶杆(28)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二(9)的外侧,所述顶杆(28)的下端固定于所述顶料板二(26)上,所述顶杆(28)的上端设置有与料框底部相接触的料板(29),所述驱动机构四(27)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二(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回收装置(12)包括集料架(30),所述集料架(30)内设置有供料框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堆叠的储料空间(31),所述集料架(30)的下端设置有挡料组件(32),所述挡料组件(32)包括固定座(33),所述固定座(33)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一(34),所述通孔一(34)内通过销轴(35)铰接有挡料块(36),所述挡料块(36)可绕销轴(35)向上翻转,所述挡料块(36)上设置有与料框顶部相对应的倾斜面(37),以及与料框的底部相对应的平面(3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架(30)的下方设置有传输轨道(39),所述传输轨道(39)包括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架三(40),所述固定架三(40)与所述固定架二(9)相平行且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架三(40)上设置有输送带二(4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二(41)传送的驱动机构五,所述输送带二(41)朝向输送带一(10)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输送带一(10)朝向输送带二(41)的一端端部相对接,所述固定架三(40)之间设置有与储料空间(31)相对应的顶料板三(4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料板三(42)沿纵向方向运动至储料空间(31)内的驱动机构六(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与合模机(44)相连通的输送轨道(45),所述输送轨道(45)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上支架(46)上的上输送带(47)和用于驱动所述上输送带(47)同步传动的驱动机构七(48),以及两根平行设置于下支架(49)上的下输送带(50)和用于驱动所述下输送带(50)同步传动的驱动机构八(51),所述下输送带(50)之间设置有间隙一(52),所述间隙一(52)远离合模机(44)的一端沿所述下输送带(50)的传动方向依次设置有2~5个顶块(53),相邻两个顶块(53)之间设置有空隙一(54),所述机架(1)上设置用于驱动所述顶块(53)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九(55),所述驱动机构九(55)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二,所述顶块(53)的下端部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二上,所述下支架(49)远离所述合模机(44)的一端内开设有与所述间隙一(52)相对应的通孔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49)通过固定板一(57)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上支架(46)通过固定板二(58)安装于所述下支架(49)上,所述上输送带(47)设置于所述下输送带(50)的上方,且所述上输送带(47)的传动方向和所述下输送带(50)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上输送带(47)的一端以及所述下输送带(50)的一端均延伸至合模机(44)的进料口内,所述上输送带(47)另一端与合模机(44)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下输送带(50)与合模机(44)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模具送料装置(13)包括模具抓取器(59),所述机架(1)上通过支架(70)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抓取器(59)在所述输送轨道(45)与所述上料轨道(2)之间运动的驱动机构十(60),所述驱动机构十(60)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三(61),所述安装板三(6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抓取器(59)沿下输送带(50)传动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一(62),所述驱动机构十一(62)的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板四(63),所述安装板四(6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抓取器(59)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十二(6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抓取器(59)包括1~4个依次设置于安装板五(65)上的吸盘(6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五(65)转动的驱动机构十三(67),所述安装板五(65)上依次设置有1~4个用于固定吸盘(66)的连接杆(68),相邻两个连接杆(68)之间设置有与顶块(53)相对应的空隙二(6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13777.3U CN218344652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13777.3U CN218344652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44652U true CN218344652U (zh) | 2023-01-20 |
Family
ID=8491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13777.3U Active CN218344652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446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49266A (zh) * | 2023-07-10 | 2023-10-27 | 滨中元川金属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精密紧固件自动上下料设备 |
-
2022
- 2022-09-09 CN CN202222413777.3U patent/CN2183446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49266A (zh) * | 2023-07-10 | 2023-10-27 | 滨中元川金属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精密紧固件自动上下料设备 |
CN116949266B (zh) * | 2023-07-10 | 2024-02-27 | 滨中元川金属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精密紧固件自动上下料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12341B (zh) | 一种带勺杯盖注塑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5533521B (zh) | 一种小型电机定转子自动化装配装置 | |
CN115924483A (zh) | 一种磁瓦输送翻转收集设备 | |
CN218344652U (zh) |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 |
CN116214160A (zh) | 一种全自动组装系统及组装方法 | |
CN110053815B (zh) | 电动牙刷头包装生产线 | |
CN111152969B (zh) | 一种粽子包装机 | |
CN217070312U (zh) | 一种往复式网片加工设备 | |
CN117799106B (zh) | 一种全自动镶件注塑上下料检测包装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7309567B (zh) | 一种用于实现电池换向焊接的焊接装置 | |
CN212374371U (zh) | 送料装置 | |
CN112850063A (zh) | 一种翻转接驳台 | |
CN217647339U (zh) | 一种多工位伺服滤清器壳体拉伸液压机 | |
CN218472241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维护的软包注液机 | |
CN218230456U (zh) | 全自动镜片模具上料机 | |
CN214326379U (zh) | 一种翻转接驳台 | |
CN216271773U (zh) | 一种胶囊生产装置及胶囊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11030135U (zh) | 一种自动裁切上模并自动摆盘的设备 | |
CN212826400U (zh) | 一种镜片切边机用的上料机 | |
CN114388994A (zh) | 一种便于清洁维护的软包注液机 | |
CN108910156B (zh) | 一种软包装袋封烫系统 | |
US4413820A (en) |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11464439U (zh) | 一种油箱成型自动生产装置 | |
CN112659465A (zh) | 一种用于制备椅子扶手的机械手机构及注塑成型系统 | |
CN216996614U (zh) | 胶辊的自动排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Lens mold making convey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20 Pledgee: Taizhou Linhai sub branch of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LINHAI JINZHENG MACHINE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5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