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5170U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Google Patents
椎体撑开支撑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75170U CN218075170U CN202221587735.5U CN202221587735U CN218075170U CN 218075170 U CN218075170 U CN 218075170U CN 202221587735 U CN202221587735 U CN 202221587735U CN 218075170 U CN218075170 U CN 2180751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il
- inner core
- barrel
- cap
- outer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41000587161 Gomphocarp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8035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46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8180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1600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体撑开支撑钉,其包括钉本体和钉帽,钉本体包括内芯、外套筒和撑开球,内芯螺纹连接于外套筒内,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延伸至外套筒外,内芯的下端设有锥形钉头,锥形钉头与外套筒下端之间的内芯上套装有撑开球,钉帽包括上钉帽和加压帽,上钉帽为筒状结构,上钉帽的筒腔下端连接于外套筒的上端,内芯的上端延伸至上钉帽的筒腔上端,内芯的上端卡合滑动连接有加压帽,加压帽与上钉帽之间为卡合滑动连接。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椎体撑开支撑钉,其能够从骨折椎体的内部撑开塌陷骨块,使骨折椎体良好复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椎体撑开支撑钉。
背景技术
对于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复位机理是通过间接牵拉对骨折椎体进行复位,骨折椎体四周受椎间盘纤维环牵拉能够有效的复位,但前中柱中央骨块无法受到牵拉而复位,形成中央部塌陷缺损,造成复位不足,同时复位后椎体内会形成空腔,致使前方支撑不足,远期椎体高度会进一步丢失甚至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加重,残留腰背痛,甚至内固定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体撑开支撑钉,其能够从骨折椎体的内部撑开塌陷骨块,使骨折椎体良好复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包括钉本体和钉帽,所述钉本体包括内芯、外套筒和撑开球,所述内芯螺纹连接于外套筒内,所述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延伸至外套筒外,所述内芯的下端设有锥形钉头,所述锥形钉头与外套筒下端之间的内芯上套装有撑开球,所述钉帽包括上钉帽和加压帽,所述上钉帽为筒状结构,所述上钉帽的筒腔下端连接于外套筒的上端,所述内芯的上端延伸至上钉帽的筒腔上端,所述内芯的上端卡合滑动连接有加压帽,所述加压帽与上钉帽之间为卡合滑动连接,所述加压帽能够沿着内芯和上钉帽的轴向滑动,当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与上钉帽解除卡合滑动连接时,所述加压帽仍然与内芯保持卡合滑动连接,当所述锥形钉头靠近外套筒的下端运动时,所述撑开球撑开,所述撑开球、内芯和外套筒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或钽金属。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撑开球包括上套环和下套环,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均套装在锥形钉头与外套筒下端之间的内芯上,所述上套环与外套筒的下端相抵,所述下套环与锥形钉头的上端相抵,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撑开片,多个所述撑开片沿内芯的周向环绕布置,当所述锥形钉头靠近外套筒的下端运动时,所述撑开片能够向远离内芯的方向凸起变形。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上钉帽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耳,所述加压帽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耳。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上钉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的内筒径,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为中空棱柱结构,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为与外套筒的上端相匹配的棱柱形,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的上端,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台相抵,所述内芯的上端穿过下筒体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的筒腔内。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上钉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的内筒径,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滑块,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设有轴向布置的滑槽,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的上端,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台相抵,所述内芯的上端穿过下筒体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的筒腔内。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上钉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的内筒径,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滑槽,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设有滑块,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的上端,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台相抵,所述内芯的上端穿过下筒体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的筒腔内。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外套筒的外筒壁上设有第二卡台,所述下筒体的下端与第二卡台相抵。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内芯的上端为棱柱结构,所述加压帽为筒状结构,所述加压帽的筒腔为与内芯的上端相匹配的棱柱形,所述加压帽套装在内芯的上端,所述加压帽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沿着卡槽滑动,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时,所述加压帽仍然套装在内芯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内芯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加压帽的筒腔内设有轴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加压帽套装在内芯的上端,所述凸块位于凹槽内,所述凸块能够沿凹槽滑动,所述加压帽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沿着卡槽滑动,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时,所述加压帽仍然套装在内芯的上端并且凸块位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其中所述内芯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加压帽的筒腔内设有轴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加压帽套装在内芯的上端,所述凸块位于凹槽内,所述凸块能够沿凹槽滑动,所述加压帽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沿着卡槽滑动,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时,所述加压帽仍然套装在内芯的上端并且凸块位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锥形钉头对准骨折椎体,之后转动上钉帽将钉本体的下端旋入骨折椎体内,在此过程中,钉本体和钉帽作为整体进行转动,即钉本体与钉帽之间、钉本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钉帽的各个部件之间并无相对转动,之后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加压帽,使加压帽与上钉帽之间解除卡合滑动连接,此时加压帽仍然与内芯保持卡合滑动连接,接着保持上钉帽和外套筒不动,而转动加压帽,加压帽带动内芯转动,由于内芯与外套筒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内芯能够相对于外套筒向上运动,进而导致锥形钉头向上靠近外套筒的下端运动,使撑开球撑开,这样处于撑开状态的撑开球就将骨折椎体的塌陷骨块撑起,接着剪断骨折椎体外侧的外套筒和内芯即可。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从骨折椎体的内部撑开塌陷骨块,使骨折椎体良好复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芯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筒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筒的主视剖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球的主视图(撑开球处于收缩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球的主视图(撑开球处于撑开状态);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球的主视剖视图(撑开球处于撑开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钉帽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钉帽的主视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钉帽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钉帽的仰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主视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左视图(同时也是右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俯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仰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芯的又一主视图;
图22为图21的俯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又一主视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帽的又一俯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筒的又一主视图;
图26为图25的俯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钉帽的又一主视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钉帽的又一仰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31为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的俯视图;
图32为图30所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32所示,本实用新型椎体撑开支撑钉,包括钉本体和钉帽,所述钉本体包括内芯13、外套筒6和撑开球10,所述内芯13螺纹连接于外套筒6内,所述内芯13的上端14和下端均延伸至外套筒6外,所述内芯13的下端设有锥形钉头11,所述锥形钉头11与外套筒6下端之间的内芯13上套装有撑开球10,所述钉帽包括上钉帽4和加压帽12,所述上钉帽4为筒状结构,所述上钉帽4的筒腔下端连接于外套筒6的上端16,所述内芯13的上端14延伸至上钉帽4的筒腔上端,所述内芯13的上端14卡合滑动连接有加压帽12,所述加压帽12与上钉帽4之间为卡合滑动连接,所述加压帽12能够沿着内芯13和上钉帽4的轴向滑动,当所述加压帽12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与上钉帽4解除卡合滑动连接时,所述加压帽12仍然与内芯13保持卡合滑动连接,当所述锥形钉头11靠近外套筒6的下端运动时,所述撑开球10撑开。
如图29、30、31、3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锥形钉头11对准骨折椎体22,之后转动上钉帽4将钉本体的下端旋入骨折椎体22内,在此过程中,钉本体和钉帽作为整体进行转动,即钉本体与钉帽之间、钉本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钉帽的各个部件之间并无相对转动,之后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向上滑动加压帽12,使加压帽12与上钉帽4之间解除卡合滑动连接,此时加压帽12仍然与内芯13保持卡合滑动连接,接着保持上钉帽4和外套筒6不动,而转动加压帽12,加压帽12带动内芯13转动,由于内芯13与外套筒6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内芯13能够相对于外套筒6向上运动,进而导致锥形钉头11向上靠近外套筒6的下端运动,使撑开球10撑开,这样处于撑开状态的撑开球10就将骨折椎体22的塌陷骨块撑起,接着剪断骨折椎体22外侧的外套筒6和内芯13即可。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从骨折椎体22的内部撑开塌陷骨块,使骨折椎体22良好复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如图8-11所示,结合图29-32所示,撑开球10包括上套环7和下套环9,所述上套环7和下套环9均套装在锥形钉头11与外套筒6下端之间的内芯13上,所述上套环7与外套筒6的下端相抵,所述下套环9与锥形钉头11的上端相抵,所述上套环7和下套环9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撑开片8,多个所述撑开片8沿内芯13的周向环绕布置,当所述锥形钉头11靠近外套筒6的下端运动时,所述撑开片8能够向远离内芯13的方向凸起变形,即撑开。
如图1、2、29-32所示,并结合图12-20所示,上钉帽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耳5,加压帽1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耳1。两个第一支耳5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钉帽4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支耳1分别固定连接在加压帽12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支耳,能够方便地转动上钉帽4和加压帽12。
如图2、29-32所示,并结合图12-15所示,上钉帽4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2和下筒体3,所述上筒体2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3的内筒径,并且上筒体2的外筒径也大于下筒体3的外筒径。两个第一支耳5分别固定连接在下筒体3的相对两侧。结合图5、6、7所示,外套筒6的上端16为中空棱柱结构,所述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为与外套筒6的上端16相匹配的棱柱形,所述下筒体3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20,所述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6的上端16,所述外套筒6的上端16与所述第一卡台20相抵,所述内芯13的上端14穿过下筒体3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2的筒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筒6的上端16为中空三棱柱结构,与之相匹配,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也为三棱柱形。至于第一卡台20,其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下筒体3的筒腔上部为圆柱形,并且该圆柱形筒腔的孔径小于下方三棱柱形筒腔的孔径,这样在下筒体3的筒腔上下部之间形成第一卡台20,也即上述的在下筒体3的筒腔上部形成第一卡台20。
除了上述的下筒体3与外套筒6的连接方式外,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连接:如图25所示,并结合图26-28所示,外套筒6的上端16外侧壁上设有滑块51,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设有轴向布置的滑槽52,当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6的上端16后,滑块51位于滑槽52内。当然,也可以将滑块51和滑槽52的位置进行对调,即外套筒6的上端16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滑槽52,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设有滑块51,当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6的上端16后,滑块51位于滑槽52内。
在下筒体3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6的上端16后,下筒体3与外套筒6的上端16之间既可以为过盈配合,也可以为间隙配合,因为这两种配合方式均能保证上钉帽4与外套筒6一起转动或者不转动,即在转动上钉帽4时,上钉帽4能够带动外套筒6作同步转动,而上钉帽4在不转动时,外套筒6也不会发生转动。
如图2、29-32所示,并结合图5、6、7所示,外套筒6的外筒壁上设有第二卡台17,下筒体3的下端与第二卡台17相抵,以使下筒体3与外套筒6的配合更加紧密。第二卡台17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不管外套筒6的上端16是如何与下筒体3进行连接的,只要外套筒6的上端16外径有小于下端外径的部分即可在上下端之间形成第二卡台17,以图5、6、7所示为例,外套筒6上端的中空三棱柱结构的三个侧面处的外径均小于外套筒6下端的外径,这样在外套筒6的上下端之间即形成第二卡台17。
如图2、29-32所示,并结合图3、4、13、14,16-20所示,内芯13的上端14为棱柱结构,所述加压帽12为筒状结构,所述加压帽12的筒腔为与内芯13的上端14相匹配的棱柱形,所述加压帽12套装在内芯13的上端14,所述加压帽12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21,所述上筒体2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19,所述卡块21位于卡槽19内,所述卡块21能够沿着卡槽19滑动,所述加压帽12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21脱离卡槽19时,所述加压帽12仍然套装在内芯13的上端14。
在本实施例中,内芯13的上端14为三棱柱结构,与之相匹配,加压帽12的筒腔为三棱柱形,这样加压帽12在套装到内芯13的上端14后,两者之间就实现了卡合滑动连接,即加压帽12能够沿着内芯13的轴向进行上下滑动,但是加压帽12不能相对于内芯13进行周向转动,而只能是当加压帽12转动时,其带动内芯13一起作同步转动,当加压帽12不转动时,内芯13也不发生转动。
加压帽12与上钉帽4之间通过卡块21和卡槽19实现卡合滑动连接,即加压帽12能够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进行上下滑动,此时卡块21沿着卡槽19进行上下滑动,但是由于卡块21和卡槽19的限位作用,加压帽12并不能相对于上钉帽4进行周向转动,而只能是两者一起作同步转动,即上钉帽4转动时,其带动加压帽12一起作同步转动。当加压帽12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21脱离卡槽19时,加压帽12与上钉帽4之间解除卡合滑动连接,而此时,加压帽12仍然套装在内芯13的上端14,即两者之间仍然保持卡合滑动连接,这个时候转动加压帽12,加压帽12能够带动内芯13一起相对于上钉帽4转动,为了方便操作,在转动加压帽12时,可以使卡块21贴着上筒体2的上端面滑动(如图30所示)。由于上钉帽4与外套筒6之间保持同步转动或不转动,并且内芯13与外套筒6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在加压帽12带动内芯13相对于上钉帽4转动时,内芯13也相对于外套筒6发生转动,这样内芯13能够相对于外套筒6向上运动,于是内芯13下端的锥形钉头11就靠近外套筒6的下端运动,进而挤压撑开球10的上套环7和下套环9,使两个套环作相互靠近的运动,于是撑开片8向远离内芯13的方向凸起变形,即处于撑开状态,如图30所示。
如图3、6所示,锥形钉头11的外侧壁上设有旋进螺纹,方便锥形钉头11旋入骨折椎体22。内芯13两端之间的芯体外侧壁上还设有外螺纹15,外套筒6的内筒壁上设有内螺纹18,内芯13和外套筒6通过外螺纹15和内螺纹18实现螺纹连接,当相对于外套筒6转动内芯13时,内芯13能够相对于外套筒6向上或向下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锥形钉头11靠近外套筒6的下端运动而让撑开球10处于撑开状态,只能是使内芯13相对于外套筒6向上运动。
当然,加压帽12与内芯13上端之间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卡合滑动连接:如图21所示,并结合图22-24所示,内芯13的上端14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凸块49,所述加压帽12的筒腔内设有轴向布置的凹槽50,当加压帽12套装在内芯13的上端14以后,所述凸块49位于凹槽50内,所述凸块49能够沿凹槽50滑动,所述加压帽12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21脱离卡槽19时,所述加压帽12仍然套装在内芯13的上端14并且凸块49位于凹槽50内。当然,也可以将凸块49和凹槽50的位置进行对调,即内芯13的上端14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凹槽50,所述加压帽12的筒腔内设有轴向布置的凸块49。在凸块49和凹槽50的限位作用下,加压帽12能够沿着内芯13的轴向进行上下滑动,此过程中,凸块49也沿着凹槽50进行上下滑动,但是,加压帽12不能相对于内芯13进行周向转动,当加压帽12转动时,其带动内芯13一起作同步转动,当加压帽12不转动时,内芯13也不会发生转动。
如图29-3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锥形钉头11对准骨折椎体22,之后通过第一支耳5转动上钉帽4,将钉本体的下端旋入骨折椎体22内,在此过程中,钉本体和钉帽作为整体进行转动,即钉本体与钉帽之间、钉本体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钉帽的各个部件之间并无相对转动,之后沿着上钉帽4的轴向向上滑动加压帽12,使加压帽12与上钉帽4之间解除卡合滑动连接(即卡块21脱离卡槽19),此时加压帽12仍然与内芯13保持卡合滑动连接,接着保持上钉帽4和外套筒6不动,而通过第二支耳1转动加压帽12,加压帽12带动内芯13转动,由于内芯13与外套筒6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内芯13能够相对于外套筒6向上运动,进而导致锥形钉头11向上靠近外套筒6的下端运动,使撑开球10撑开,这样处于撑开状态的撑开球10就将骨折椎体22的塌陷骨块撑起,接着剪断骨折椎体22外侧的外套筒6和内芯13即可。在完成复位操作后,撑开球10以及内芯13和外套筒6的各一部分均留在骨折椎体22内,不再取出。由于留在骨折椎体22上的内芯13和外套筒6之间仍保持螺纹连接,因此,骨折椎体22内的撑开球10能够一直保持撑开状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从骨折椎体22的内部撑开塌陷骨块,使骨折椎体22良好复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伤椎置钉后内撑开压缩锥体,使椎体复位更佳,对前路进行了支撑,大大避免了远期的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同时撑开球10、内芯13和外套筒6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或钽金属,与骨的相容性更好,实现了更好的骨愈合与骨长入。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钉本体和钉帽,所述钉本体包括内芯、外套筒和撑开球,所述内芯螺纹连接于外套筒内,所述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延伸至外套筒外,所述内芯的下端设有锥形钉头,所述锥形钉头与外套筒下端之间的内芯上套装有撑开球,所述钉帽包括上钉帽和加压帽,所述上钉帽为筒状结构,所述上钉帽的筒腔下端连接于外套筒的上端,所述内芯的上端延伸至上钉帽的筒腔上端,所述内芯的上端卡合滑动连接有所述加压帽,所述加压帽与上钉帽之间为卡合滑动连接,所述加压帽能够沿着内芯和上钉帽的轴向滑动,当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与上钉帽解除卡合滑动连接时,所述加压帽仍然与内芯保持卡合滑动连接,当所述锥形钉头靠近外套筒的下端运动时,所述撑开球撑开,所述撑开球、内芯和外套筒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或钽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球包括上套环和下套环,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均套装在锥形钉头与外套筒下端之间的内芯上,所述上套环与外套筒的下端相抵,所述下套环与锥形钉头的上端相抵,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撑开片,多个所述撑开片沿内芯的周向环绕布置,当所述锥形钉头靠近外套筒的下端运动时,所述撑开片能够向远离内芯的方向凸起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钉帽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耳,所述加压帽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钉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的内筒径,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为中空棱柱结构,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为与外套筒的上端相匹配的棱柱形,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的上端,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台相抵,所述内芯的上端穿过下筒体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的筒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钉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的内筒径,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滑块,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设有轴向布置的滑槽,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的上端,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台相抵,所述内芯的上端穿过下筒体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的筒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钉帽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径大于下筒体的内筒径,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滑槽,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设有滑块,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上部设有第一卡台,所述下筒体的筒腔下部套装在外套筒的上端,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卡台相抵,所述内芯的上端穿过下筒体的筒腔后延伸至上筒体的筒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外筒壁上设有第二卡台,所述下筒体的下端与第二卡台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上端为棱柱结构,所述加压帽为筒状结构,所述加压帽的筒腔为与内芯的上端相匹配的棱柱形,所述加压帽套装在内芯的上端,所述加压帽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沿着卡槽滑动,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时,所述加压帽仍然套装在内芯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加压帽的筒腔内设有轴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加压帽套装在内芯的上端,所述凸块位于凹槽内,所述凸块能够沿凹槽滑动,所述加压帽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沿着卡槽滑动,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时,所述加压帽仍然套装在内芯的上端并且凸块位于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体撑开支撑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加压帽的筒腔内设有轴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加压帽套装在内芯的上端,所述凸块位于凹槽内,所述凸块能够沿凹槽滑动,所述加压帽的外筒壁上固定设有卡块,所述上筒体的内筒壁上设有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沿着卡槽滑动,所述加压帽沿着上钉帽的轴向向上滑动而使卡块脱离卡槽时,所述加压帽仍然套装在内芯的上端并且凸块位于凹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87735.5U CN21807517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US17/907,255 US20240293158A1 (en) | 2022-06-23 | 2022-09-06 | Vertebral body distraction staple |
PCT/CN2022/117182 WO2023245877A1 (zh) | 2022-06-23 | 2022-09-06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87735.5U CN21807517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75170U true CN218075170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75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87735.5U Active CN21807517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75170U (zh) |
-
2022
- 2022-06-23 CN CN202221587735.5U patent/CN2180751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63702B2 (en) | Bone fixation assembly | |
US1207025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rod insertion and reduction | |
EP3003228B1 (en) | Modular humeral prosthesis | |
CN101530343B (zh) | 用于稳固椎骨或骨的植入物 | |
CA2733783A1 (en) | Dynamic pedicle screw | |
US9084647B2 (en) | Screw with anchor features | |
ES2563758T3 (es) | Anclaje de hueso | |
CN103717159A (zh) | 包括椎骨对齐特征的微创脊柱固定系统 | |
CN105167829A (zh) | 用于特别用于微创手术的骨锚固器的延伸装置 | |
CN111265348A (zh) | 用于椎间孔镜下融合术的持取器及手术器械组件 | |
CN218075170U (zh)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
CN105250056A (zh) | 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 | |
CN212592583U (zh) | 用于椎间孔镜下融合术的持取器及手术器械组件 | |
CN114948155B (zh) | 横向连接装置及使用其的复位固定系统 | |
CN115054351A (zh) | 椎体撑开支撑钉 | |
CN218338509U (zh) | 横向连接器及使用其的复位固定系统 | |
CN218338508U (zh) | 横向连接装置及使用其的复位固定系统 | |
CN115054349B (zh) | 横向连接器及使用其的复位固定系统 | |
CN205322553U (zh) | 一种微创腰骶椎单向带刺轴向融合内固定系统 | |
US20240293158A1 (en) | Vertebral body distraction staple | |
CN218075169U (zh) | 椎体内撑开复位器 | |
WO2023245870A1 (zh) | 横向连接装置及使用其的复位固定系统 | |
CN115054350B (zh) | 椎体内撑开复位器 | |
DE19514758C2 (de) | Nagel zur Lage- und Formfixierung von gebrochenen Röhrenknochen | |
EP1253864B1 (en) | Expanding bone impla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