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5475564U -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 Google Patents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5564U
CN215475564U CN202121303095.6U CN202121303095U CN215475564U CN 215475564 U CN215475564 U CN 215475564U CN 202121303095 U CN202121303095 U CN 202121303095U CN 215475564 U CN215475564 U CN 215475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shock absorber
rocker arm
brake caliper
camber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30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anzhou Animation Cultu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zhou Yunxianyi Audi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zhou Yunxianyi Audi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zhou Yunxianyi Audi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30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5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5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5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包括方向柱,方向柱的底端固定有前叉支架,前叉支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叉弯梁,前叉弯梁的前侧铰接有减震器,前叉弯梁的底端与减震器的底端之间铰接有前叉摇臂,前叉摇臂上设有前轮轴安装孔,前轮轴安装孔位于前叉弯梁与减震器的之间,前叉摇臂上还延伸设有刹车卡钳安装座,刹车卡钳安装座位于前叉弯梁与减震器的外侧,刹车卡钳安装座上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刚性更佳、设计合理等优点,可实现良好的减震效果,并且通过在前叉摇臂上增设刹车卡钳安装座,可在前轮安装前轮碟刹,且此种前轮碟刹的刹车效果稳定、可靠、安全,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三轮机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骑跨机动车前叉结构普遍使用左右侧减震前叉和极少数载重三轮使用的摇臂前叉。
其中左右侧减震前叉采用竖轴紧固前叉和控制转向,两条避震直接作为两条支撑竖梁支撑前车身的结构,避震同时起到紧固前轮连接前车身和控制前轮左右摇动转向的作用。因避震的可选择性局限在少数几种结构,同时骑行时,前轮压到的石头或路坑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前后破坏力会直接传递作用到前轮竖轴处,不断前后拉扯前叉竖轴与车身的竖轴套,降低整车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现有前叉及固定结构局限性导致左右减震前叉的受力极限低,无法有效提高前车身耐糟性,缩短了整车寿命,缩短了用户换车周期,造成了资源浪费。
另外一种摇臂前叉,此类前叉虽然较上述减震前叉结构改变为独立的弯梁和支撑避震,但是安装轮毂的摇杆结构仅仅是打了三个孔的弯折长条结构,只能紧固避震、弯梁、前轮轴,因无法安装前刹车,只能作为载重三轮的前从动轮,而无法普及应用到其他跨骑类机动车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包括方向柱,所述方向柱的底端固定有前叉支架,所述前叉支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叉弯梁,所述前叉弯梁的前侧铰接有减震器,所述前叉弯梁的底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底端之间铰接有前叉摇臂,所述前叉摇臂上设有前轮轴安装孔,所述前轮轴安装孔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之间,所述前叉摇臂上还延伸设有刹车卡钳安装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的外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上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沿所述前叉摇臂向后延伸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与所述前叉摇臂“L”型或“T”型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总成、液压减震器总成、氮气减震器总成或气囊减震器总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叉弯梁的切面形状、切面面积、是否中空、弯折角度、弯折弧度等技术参数将根据实际需要做必要的适配性调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叉摇臂作为一个整体部件将分别铰接减震器与前叉弯梁,并紧固车辆的前轮轴,安装刹车卡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叉摇臂将根据车轮的大小、刹车盘的大小、力学分析结果等合理适配摇臂上几个安装位置之间的具体间距和大小,故摇臂的具体形态和参数会根据实际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包括方向柱,所述方向柱的底端固定有前叉支架,所述前叉支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叉弯梁,所述前叉弯梁的前侧铰接有减震器,所述前叉弯梁的底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底端之间铰接有前叉摇臂,所述前叉摇臂上设有前轮轴安装孔,所述前轮轴安装孔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之间,所述前叉摇臂上还延伸设有刹车卡钳安装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的外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上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刚性更佳、设计合理等优点,通过前叉弯梁、减震器与前叉摇臂的配合,可实现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在前叉摇臂上增设与刹车盘配合的刹车卡钳,实现了在传统摇臂前叉无刹车功能的前从动轮基础上,进化为可在前轮安装前轮碟刹,且此种前轮碟刹的刹车效果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并且前叉结构总体通过前叉弯梁、减震器和前叉摇臂的配合安装,较现有大量普及的传统减震一体前叉,结构刚度、稳定性均更好,根据车辆车轮设定做出合理调整后,几乎可适配市面绝大多数机动、非机动跨骑类车辆。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简易案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前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前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刹车卡钳安装孔与前轮轴安装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车架;2-方向柱;3-操作手把;4-前叉支架;5-前叉弯梁;6-减震器;7-前叉摇臂;8-刹车盘;9-刹车卡钳;10-刹车卡钳安装座;11-刹车卡钳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附图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典型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包括方向柱2,方向柱2转动安装在车架1的前端,为方便描述,本方案将机动车车身的行驶方向定义为前侧,行驶方向的反方向定义为后侧,方向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操作手把3,所述方向柱2为圆柱形,也称为前叉竖轴,圆柱外部安装有轴承,上部可安装在车架1的紧固套内,用于支撑前车身与转向,方向柱2与车身结合部安装的轴承和紧固套不做具体描述和限制。
所述方向柱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叉支架4,所述前叉支架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叉弯梁5,所述前叉弯梁5与前叉支架4紧固牢固,所述前叉弯梁5的前侧铰接有减震器6,所述减震器6的顶端铰接在所述前叉弯梁5上,所述前叉弯梁5的底端与减震器6的底端之间铰接有前叉摇臂7,所述前叉摇臂7上设有前轮轴安装孔,所述前轮轴安装孔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之间,所述前轮轴安装孔用于安装紧固前轮的轮轴,即所述前轮安装孔的中心与前轮的轮轴C重合,所述前轮轴安装孔处可根据产品需要安装常规从动前轮或轮毂为电机的主动前轮。
所述前叉摇臂7上还延伸设有刹车卡钳安装座10,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位于所述前叉弯梁5与所述减震器6的外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上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孔11。
参见图1进行具体描述,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将选择安装卡钳后不会干涉减震器6和前叉弯梁5活动的位置并向适配刹车盘直径的位置延伸设置,即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可以设置在所述前叉摇臂7前侧、下侧与后侧,避开所述前叉弯梁5与所述减震器6之间的区域内。而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沿所述前叉摇臂向后延伸设置。
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与所述前叉摇臂“L”型或“T”型设置,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上设置有两用于安装刹车盘的刹车卡钳安装孔11,两刹车卡钳安装孔11之间的连线与两刹车卡钳安装孔11的连线中点到所述前轮轴安装孔中心的连线是垂直关系,垂直关系参见图4。
安装时,以轮轴C处为中心,刹车盘8的圆为安装轮廓范围,将前叉摇臂7的一体板材向目标方向延伸并打好与刹车卡钳9相匹配的刹车卡钳安装孔11,从而形成刹车卡钳安装座。刹车卡钳9通过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孔11连接至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上,前轮的轮毂上安装有刹车盘8,刹车卡钳9与刹车盘8配合用于实现前轮刹车效果。所述刹车卡钳9与刹车盘8均为现有技术,属于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前叉摇臂7为向车身后方弯折后又向车身下前方延伸的支架结构,摇臂顶端到底部的形态可设置为带一定弧度过渡的流线型或按一定角度弯折的锐角直条,摇臂的横切面可为圆柱、板材、或空气动力学的梭型等形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板状结构作为范例表述,并且在下文中简称为板式摇臂,所述前叉摇臂7作为用于安装刹车卡钳9的板式摇臂。
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10以及刹车卡钳安装孔11须保证安装完刹车卡钳后不会妨碍到避震6、前叉弯梁5的正常摆动,所以,如图1所示,可安装在如图所示的后侧,当然如生产需要,也可安装设置在A处的前下侧。故具体的设置方位不做具体位置上的限制。
减震安装位可按所需安装的减震器6的上部固定孔结构做必要的适应性调整。
板式摇臂用于减震器6的底端、前叉弯梁5的底端、前轮轴、刹车卡钳9的连接与安装,板式摇臂的具体形状会根据减震器6的长短、前叉弯梁5形状的变化、刹车卡钳9配套刹车盘8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做具体形状的调整,上述各其他部件的安装位会根据实际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由于减震器6与前叉摇臂7之间的连接点位于前轮的中心的前方,在行驶中对前轮形成牵拉作用,有利地减少了凹凸路面对前轮的冲击力。当遇到阻力或凹凸路面时,作用在减震器6上的冲击力和扭力得到分散,进而减震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使颠簸产生的破坏力部分转化为上下作用于方向柱2,减轻了对车身的破坏,并对前轮限位;减震器6可选择更多其他类型已有减震方案,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减震器6与前叉弯梁5的配合安装,即减震器6、前叉弯梁5、前叉摇臂7之间形成了可摆动的三角稳定结构,通过减震器6的伸缩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减震效果,而且此三角稳定结构大大增加了前叉的整体强度,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前轮所产生的冲击力得到了更有效的缓冲和分散,可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当减震器6伸缩用于缓冲对前轮冲击力时,会带动前叉摇臂7绕前叉摇臂7与前叉弯梁5的铰接活结B转动,而又由于刹车卡钳9固定在前叉摇臂7的刹车卡钳安装座10上,且刹车卡钳9、刹车盘8为绕轮轴C处设置的同心圆,因此当前叉摇臂7转动时,此时刹车卡钳9也会跟随前叉摇臂7绕前轮的轮轴C处转动,因此不论行驶中前轮如何上下颠簸摆动,刹车卡钳9、刹车盘8将保持始终精密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前轮,参见图2,为保证附图简洁、清晰、明了,该前轮一侧仅设置有一个刹车盘8,一个刹车卡钳9,而其他的前叉弯梁5、减震器6、前叉摇臂7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在另外一侧设置相对称的相同刹车结构,以增加刹车性能。
所述减震器6的顶端与所述前叉弯梁5之间通过铰接座进行铰接连接,所述减震器6的底端与所述前叉摇臂7之间通过铰接座进行铰接连接,且可随着车辆行驶时前轮的不同受力做出被动的顺逆时针转动以调整形态。
所述前叉弯梁5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前叉支架4上,所述前叉弯梁5的底端与所述前叉摇臂7之间通过铰接座进行铰接连接,且可随着车辆行驶时前轮的不同受力做出被动的顺逆时针转动以调整形态。
所述前叉摇臂7与前叉弯梁5之间的铰接座可按照工艺需要单独定制高强度铰接座,即活节,该活节会随受力不同可顺逆时针转动,活节可直接通过插销紧固连接。
所述前叉摇臂7作为一个整体部件将分别铰接减震器和前叉弯梁,并紧固车辆的前轮轴和刹车卡钳。
所述前叉弯梁5为由顶部向后下方弯曲的弯梁,所述前叉弯梁5的上部连接至所述前叉支架4。所述前叉弯梁5优选中空或实心的各种材质金属经加工、整形、弯折、组合等工艺处理后得到,具体形态可为流线型R弧向下过渡到铰接点B,也可选择有平直工艺角度过渡到铰接点B。前叉弯梁5会根据板式摇臂的大小、刹车盘8的大小、力学分析结果、实际使用场景等因素做形状的调整,前叉弯梁5的下方会设置铰接点,示意图只简单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的前叉摇臂7代替传统的三孔摇杆,从而增加了碟刹功能的安装座,使得只能适配无需前刹车功能的老式载重三轮优化为可适配市场几乎全部通过车把控制方向又需要前刹车功能的各类车辆。
减震器6包含市面已存在和未来新开发的设有上下安装位的各种类型结构的弹簧减震器总成、液压减震器总成、氮气器减震总成、气囊减震器总成等一体式减震器总成。
所述前叉摇臂所包含的A、B铰接位和轮轴C处的工艺直径、形态、间距、尺寸、布置方位等具体规格参数可按产品的实际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上述附图仅仅作为说明示例讲解了一种使用场景,不代表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做了限制。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了一侧的支撑结构,此时前轮将只有一侧设置前叉支架4、前叉弯梁5、减震器6、前叉摇臂7、刹车盘8、刹车卡钳9、刹车卡钳安装座1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包括方向柱,所述方向柱的底端固定有前叉支架,所述前叉支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叉弯梁,所述前叉弯梁的前侧铰接有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弯梁的底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底端之间铰接有前叉摇臂,所述前叉摇臂上设有前轮轴安装孔,所述前轮轴安装孔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之间,所述前叉摇臂上还延伸设有刹车卡钳安装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位于所述前叉弯梁与所述减震器的外侧,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上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沿所述前叉摇臂向后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卡钳安装座与所述前叉摇臂呈“L”型或“T”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总成、液压减震器总成、氮气减震器总成或气囊减震器总成。
CN202121303095.6U 2021-06-09 2021-06-09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Active CN215475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3095.6U CN215475564U (zh) 2021-06-09 2021-06-09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3095.6U CN215475564U (zh) 2021-06-09 2021-06-09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5564U true CN215475564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3095.6U Active CN215475564U (zh) 2021-06-09 2021-06-09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5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5982B (zh) 车辆悬挂系统
US8177013B2 (en) Motorcycle rear-wheels transmission and suspension system
JP4138975B2 (ja) 二輪車の前輪懸架装置
US4538831A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JP414958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2008168893A (ja) 2つのステアリング用前輪及び少なくとも1つの駆動後輪を備えたローリング車両
CN107244206B (zh)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CN102582757B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JPH09109974A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CN202481226U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215475564U (zh) 骑行机动车安全减震前叉
CN111186270B (zh) 一种具有四控制臂的电动车轮独立悬架结构
CN105437901B (zh) 车辆独立前悬架装置
US6598893B2 (en) Multi-linking, rockere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JPS58174008A (ja) 車両のスタピライザ取付構造
JPH09109973A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CN112026970A (zh) 一种前单摇臂系统两轮摩托车
CN216994518U (zh) 一种全地形越野车减震车架
CN215752844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悬架
CN213167616U (zh) 一种前悬架骨架
CN215285158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的防链条脱落装置
CN221233414U (zh) 一种上双横摆臂下单长横摆臂联动式长行程独立悬挂
KR102717360B1 (ko) 차량에 구비되는 독립조향 현가장치
CN220010019U (zh) 悬架总成和三轮车
CN219770076U (zh) 一种倒三轮车的偏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2

Address after: No. 106, Group 1, Yangliu Village, Baimiao Town, Yuechi County,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638300

Patentee after: He Guozh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62500 e6-2-502, Shangong yuan, Haidai South Road, Qingzhou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zhou Yunxianyi Audio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22

Address after: Room 201, No. 306 Hedong Road,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self compiled C0216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uanzhou Animation Cultu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06, Group 1, Yangliu Village, Baimiao Town, Yuechi County,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638300

Patentee before: He Guozh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