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8635U - 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28635U CN214228635U CN202120102383.9U CN202120102383U CN214228635U CN 214228635 U CN214228635 U CN 214228635U CN 202120102383 U CN202120102383 U CN 202120102383U CN 214228635 U CN214228635 U CN 2142286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box
- sliding groove
- power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所述电源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且包括底板和盒侧壁,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开口至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容纳于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电源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配合;以及AC输入线和DC输出线,所述AC输入线和DC输出线分别电连接在所述电源板上,并伸出所述容置空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盒能够在提高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同时,简化电源盒的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燃气灶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的供电设备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安装电池供电,一种是通过将AC(交流电)转DC(直流电)实现点火供电。
AC转换成DC需要通过电源板实现,现有的电源板中,一部分直接裸露安装在燃气灶具的特定位置,虽然安装便捷,但是由于电源板不受保护,在厨房高温度、高湿度的工作环境下,会加剧电源板的老化,可能会造成短路等危险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以能够在提高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同时,简化电源盒的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所述电源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并且包括底板和盒侧壁,所述盒体内设有沿所述开口至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彼此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开口至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电源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配合;以及AC输入线和DC输出线,所述AC输入线和所述DC输出线分别电连接在所述电源板上,并且伸出所述容置空间。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镂空部,所述AC输入线包括输入线缆及安装板,所述输入线缆伸入所述镂空部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且所述输入线缆贯穿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封闭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AC输入线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输入线缆两端的输入端插头及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板上电连接有输入端接口,所述输入端插头与所述输入端接口拔插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DC输出线包括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的输出线缆以及连接于所述输出线缆一端的输出端插头,所述输出端插头用于与所述燃气灶拔插连接;所述盒侧壁在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走线开口,所述盖体包括盖合于所述开口上的顶板,以及由所述顶板的至少一侧边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部分遮挡所述第一走线开口,并且所述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走线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走线开口,所述输出线缆从所述容置空间内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开口、第二走线开口伸出所述盒体外部,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盖合时,所述第一走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走线开口相互配合使得所述输出线缆的外边缘被夹紧密封。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走线开口及所述第二走线开口的宽度均由其开口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及与所述顶板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盖侧壁,所述盖侧壁贴合于所述盒侧壁的外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盒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所述盖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使得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盒体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盒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盖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至少部分贴合并且贴合处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所述盒体及所述盖体。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框体,所述定位框体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用于固定所述盒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具,包括上述的电源盒,以及灶具本体,
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设有定位框体,所述定位框体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所述灶具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框体的外轮廓适配的固定口,所述定位框体伸入所述固定口,并且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固定口外边缘的所述灶具本体卡接;和/或
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及与所述顶板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盖侧壁,所述盖侧壁贴合于所述盒侧壁的外部,所述盒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盖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至少部分贴合并且贴合处设有固定孔,所述灶具本体上对应设有螺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孔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盒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装配的便捷性,具体为通过盒体、盖体及电源板的模块化设计,以及盒体内设置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电源板只需轻松滑入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预固定,再将AC输入线及DC输出线伸出盒体,最后盖合盖体对电源板进行保护及固定,即完成电源盒的装配,再通过将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沿盒体的开口至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在装配过程中,随着电源板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内滑入深度的增加,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施加给电源板的压力及摩擦力逐渐增大,从而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可对电源板进行预紧作用,有利于增强电源板与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之间配合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开口处的位置较大,因此可在装配时对电源板起到导向作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的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示出电源板与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之间配合的具体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中盒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A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中盒体与AC输入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示出输入端插头与输入端接口拔插连接的具体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中盒体、盖体及DC输出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中盒体与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燃气灶具10,电源盒100,盒体110,底板111,盒侧壁112,镂空部113,第一卡扣部114,第一固定结构115,盖体120,顶板121,侧板122,盖侧壁123,第一卡接部124,第二固定结构125,电源板130,AC输入线140,输入线缆141,安装板142,输入端插头143,电源插头144,输入端接口145,DC输出线150,输出线缆151,输出端插头152,第一滑槽160,第二滑槽170,第一走线开口181,第二走线开口182,定位框体190,第二卡扣部191,灶具本体200,固定口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100,其中图1示出了电源盒100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电源盒100的爆炸结构,图3示出了电源盒100中盒体110一侧面的结构,图4示出了电源盒100中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的剖视结构。
电源盒100包括盒体110、盖体120、电源板130、AC输入线140及DC输出线150,盒体110的一端设有开口,并且包括底板111和盒侧壁112,盒体110内设有沿盒体110的开口至底板1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60和第二滑槽170,第一滑槽160与第二滑槽170彼此相向设置,且第一滑槽160与第二滑槽170之间的距离d沿盒体110的开口至底板111的方向逐渐减小;盖体120盖合于盒体110的开口上,并与盒体110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电源板130容纳于容置空间内,且电源板130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配合;AC输入线140和DC输出线150分别电连接在电源板130上,并且伸出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装配的便捷性,具体为通过盒体110、盖体120及电源板130的模块化设计,以及盒体110内设置的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电源板130只需轻松滑入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中预固定,再将AC输入线140及DC输出线150伸出盒体110,最后盖合盖体120对电源板130进行保护及固定,即完成电源盒100的装配。再通过将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之间的距离d设置为沿盒体110的开口至底板111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在装配过程中,随着电源板130在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内滑入深度的增加,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施加给电源板130的压力及摩擦力逐渐增大,从而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可对电源板130进行预紧作用,有利于增强电源板130与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之间配合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之间的距离d在靠近开口处的位置较大,因此可在装配时对电源板130起到导向作用。
在图2及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设于盒侧壁112的内表面上,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的底部均为倾斜设置从而呈“V”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60及第二滑槽17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盒体110与盖体120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并固定于底板111上;第一滑槽160和第二滑槽170也可以仅其中一个的底部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中盒体110与AC输入线140的爆炸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1上可以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镂空部113,AC输入线140可以包括输入线缆141及安装板142,输入线缆141伸入镂空部113与电源板130电连接,且输入线缆141贯穿安装板142并与安装板142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安装板142封闭镂空部113并与底板111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设置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输入线缆141及安装板142,并且安装板142与底板111可拆卸连接并封闭镂空部113,在便于装配AC输入线140的基础上,实现输入线缆141与安装板142之间、安装板142与镂空部113之间的密封,避免空气环境中的水汽以及蟑螂等虫类进入容置空间内对电源板130及其他元器件造成损坏,增加对电源盒100内部的保护,提升电源盒100的使用寿命。
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输入线缆141与安装板142一体成型,安装板142与镂空部113贴合的一面上设有密封胶垫,安装板142与底板111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线缆141与安装板142之间也可以通过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实现密封连接;安装板142也可以在与镂空部113贴合的一面的外边缘设置密封圈实现对镂空部113的封闭;安装板142也可以通过磁吸或卡接的方式与底板111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5及图6,图6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中输入端插头143与输入端接口145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AC输入线140还可以包括分别电连接在输入线缆141两端的输入端插头143和电源插头144,电源板130上可以电连接有输入端接口145,输入端插头143与输入端接口145拔插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中通过输入端插头143与输入端接口145之间的拔插连接,以及结合输入线缆141与安装板142的设计,使得AC输入线140整体与盒体110以及电源板130之间可拆卸,便于AC输入线140的维修及更换,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源盒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7,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中DC输出线150、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之间配合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DC输出线150可以包括与电源板130电连接的输出线缆151以及连接于输出线缆151一端的输出端插头152,输出端插头152用于与燃气灶拔插连接;盒侧壁112在盒体110的开口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走线开口181,盖体120可以包括盖合于盒体110的开口上的顶板121,以及由顶板121的至少一侧边向底板111方向延伸的侧板122,侧板122部分遮挡第一走线开口181,并且侧板122上可以设有与第一走线开口181的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走线开口182,输出线缆151从容置空间内依次穿过第一走线开口181、第二走线开口182伸出盒体110外部,当盖体120与盒体110盖合时,第一走线开口181与第二走线开口182相互配合使得输出线缆151的外边缘被夹紧密封。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设置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使得输出线缆151、盒体110及盖体120三者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输出线缆151初步压入第一走线开口181中,然后将盖体120盖合于盒体110上,在快要完全盖合的过程中,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同时施加给输出线缆151一定的作用力,当盖体120完全盖合时,第一走线开口181与第二走线开口182相互配合将输出线缆151的外边缘夹紧密封,进一步提升容置空间内的密封性,从而保护容置空间内部的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的宽度均可以由其开口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将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的宽度设置为由其开口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一方面,在输出线缆151置于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中时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输出线缆151压入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的过程中,随着输出线缆151在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中压入深度的增加,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的内壁对输出线缆151的作用力逐渐增加,从而有利于提升输出线缆151与第一走线开口181及第二走线开口182之间配合连接的密封性及稳定性。
在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顶板121的外边缘均向底板111方向延伸有相互围合的侧板12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板121也可以仅与第一走线开口181对应的一侧边上,或者该侧边上与第一走线开口181对应的一段上设有向底板111方向延伸的侧板122。
请参阅图8,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中盒体110与盖体120的爆炸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20可以包括顶板121及与顶板121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盖侧壁123,盖侧壁123贴合于盒侧壁112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设置贴合于盒侧壁112外部的盖侧壁123,提升盖体120与盒体110配合连接时的密封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侧壁112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114,盖侧壁123上对应设有第一卡接部124,第一卡扣部114与第一卡接部124卡合连接使得盖体120可拆卸连接在盒体110上。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在盒侧壁112上设置第一卡扣部114以及在盖侧壁123上设置第一卡接部124,在提升密封性能的的基础上,实现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装配的便捷性。
在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14对称设于盒侧壁112相对的两侧,第一卡扣部114包括弹片及设于弹片外表面的卡凸,且卡凸的厚度由靠近盖体12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第一卡接部124设于盖侧壁123相对的两侧,第一卡接部124可以为与卡凸相互配合的卡接口。在盖体120与盒体110装配时,先将盖侧壁123定位于盒侧壁112的外侧后,按压顶板121使盖侧壁123上的卡接口与盒侧壁112上的卡凸配合连接即完成装配,拆卸时,先按压第一卡扣部114的弹片使卡凸与卡接口不再配合,此时将盖体120向上抽出即完成拆卸,可见,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拆装方便,有利于节省装配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图中所示仅为范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14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定;且第一卡扣部114也可以不对称分布,分布方式不做限定;卡凸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为半球形;第一卡接部124也可以为卡接槽;并且也可以盒侧壁112上设置为卡接结构,而盖侧壁123上设置为卡扣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侧壁112上可以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15,盖侧壁123上对应设有第二固定结构125,第一固定结构115与第二固定结构125之间至少部分贴合并且贴合处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与螺钉连接以固定盒体110及盖体120。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设置相互之间至少部分贴合的第一固定结构115及第二固定结构125,同时贴合处设置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定位螺钉从而与燃气灶螺纹连接,实现电源盒100与燃气灶之间的稳定连接以及可拆卸。
在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115设置为由底板111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结构125包括盖侧壁123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连接在第二固定板两端与盖侧壁123之间的两个加强筋,且加强筋与第二固定板一体成型,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贴合设置,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螺钉穿过固定孔与燃气灶螺纹连接,以将电源盒100可拆卸地固定在燃气灶上。
可以理解,图中所示仅为范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115也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由第一固定板两端向盖体120所在方向延伸的挡板,当盖体120与盒体110盖合连接时,挡板的内侧与第二固定结构125的加强筋的外侧贴合,在盖合的过程中有利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贴合时的准确定位,从而有利于第一固定板上的固定孔与第二固定板上的固定孔之间对准,提升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9,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中定位框体190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1背离容置空间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框体190,定位框体190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191,第二卡扣部191用于固定盒体110。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通过在底板111底部设置定位框体190并在定位框体190外侧设置第二卡扣部191,实现电源盒100与燃气灶之间拆装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中示出了燃气灶具10的具体结构,图11中示出了燃气灶具10中电源盒100与灶具本体200之间的爆炸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具10,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0以及灶具本体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1背离容置空间的外部可以设有定位框体190,定位框体190外侧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191,灶具本体200上设有与定位框体190的外轮廓适配的固定口210,定位框体190伸入固定口210,并且第二卡扣部191与固定口210外边缘的灶具本体200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具10通过定位框体190与固定口210之间的配合实现电源盒100安装在灶具本体200上时的定位,并且通过定位框体190上的第二卡扣部191进一步实现电源盒100与灶具本体200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实现电源盒100与灶具本体200之间的便捷拆装。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20可以包括顶板121及与顶板121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盖侧壁123,盖侧壁123贴合于盒侧壁112的外部,盒侧壁112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15,盖侧壁123上对应设有第二固定结构125,第一固定结构115与第二固定结构125之间至少部分贴合并且贴合处设有固定孔,灶具本体200上对应设有螺孔,固定孔与螺孔通过螺钉连接起来,以将电源盒100固定在灶具本体200上。
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源盒100倒扣在灶具本体200的底部,第二卡扣部191为对称设于定位框体190相对两侧外部的倒钩状弹片。在装配电源盒100与灶具本体200时,先将定位框体190定位在固定口210后压入,在压入的过程中倒钩状弹片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当完全压入后,倒钩状弹片弹开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倒钩状弹片的端部与固定口210外边缘的灶具本体200卡接使得电源盒100与灶具本体200固定连接,然后将螺钉依次穿过第二固定结构125上的固定孔、第一固定结构115上的固定孔后与灶具本体200上的螺孔连接,即完成电源盒100的安装;在拆卸电源盒100时,先将螺钉拧下,然后按压倒钩状弹片使其与灶具本体200之间不发生卡接,然后抽出电源盒100即完成拆卸。
可以理解,图中所示仅为范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盒100上可以仅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结构115及第二固定结构125实现与灶具本体200的固定连接;或者电源盒100上也可以仅通过设置定位框体190及第二卡扣部191实现与灶具本体200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卡扣部191的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卡扣部191也可以为弹片与卡凸结合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并且包括底板和盒侧壁,所述盒体内设有沿所述开口至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彼此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开口至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盒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
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电源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配合;以及
AC输入线和DC输出线,所述AC输入线和所述DC输出线分别电连接在所述电源板上,并且伸出所述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镂空部,所述AC输入线包括输入线缆及安装板,所述输入线缆伸入所述镂空部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且所述输入线缆贯穿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板封闭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AC输入线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输入线缆两端的输入端插头及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板上电连接有输入端接口,所述输入端插头与所述输入端接口拔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DC输出线包括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的输出线缆以及连接于所述输出线缆一端的输出端插头,所述输出端插头用于与所述燃气灶拔插连接;
所述盒侧壁在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走线开口,所述盖体包括盖合于所述开口上的顶板,以及由所述顶板的至少一侧边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部分遮挡所述第一走线开口,并且所述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走线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走线开口,所述输出线缆从所述容置空间内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开口、第二走线开口伸出所述盒体外部,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盖合时,所述第一走线开口与所述第二走线开口相互配合使得所述输出线缆的外边缘被夹紧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开口及所述第二走线开口的宽度均由其开口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及与所述顶板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盖侧壁,所述盖侧壁贴合于所述盒侧壁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所述盖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使得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盒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盖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至少部分贴合并且贴合处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所述盒体及所述盖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框体,所述定位框体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用于固定所述盒体。
10.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盒,以及灶具本体,
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设有定位框体,所述定位框体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所述灶具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框体的外轮廓适配的固定口,所述定位框体伸入所述固定口,并且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固定口外边缘的所述灶具本体卡接;和/或
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及与所述顶板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盖侧壁,所述盖侧壁贴合于所述盒侧壁的外部,所述盒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盖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之间至少部分贴合并且贴合处设有固定孔,所述灶具本体上对应设有螺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孔通过螺钉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2383.9U CN214228635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2383.9U CN214228635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28635U true CN214228635U (zh) | 2021-09-17 |
Family
ID=7768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2383.9U Active CN214228635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28635U (zh)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20102383.9U patent/CN2142286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154734U (zh) | 一种空调电控盒 | |
CN108448265B (zh) | 集线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2195522B (zh) | 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 |
CN107635370B (zh) | 电器盒安装结构、电器盒及空气净化设备 | |
CN214228635U (zh) | 一种燃气灶用电源盒及燃气灶具 | |
JP2016157743A (ja) | 屋外設置用電気機器 | |
WO2019113849A1 (zh) | 电池仓及电动车 | |
CN112135465B (zh) | 用于监测站的防水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监测站 | |
CN211152522U (zh) | 新型io模块 | |
CN110493990B (zh) | 空调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210800968U (zh) | 一种卡接式筒灯电源盒 | |
JP6915024B2 (ja) | 電池製品 | |
CN212157361U (zh) | 一种出风效率高的吊顶电器组件及集成吊顶电器 | |
CN218868135U (zh) | 变频器 | |
CN211822834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0463291U (zh) | 风管式空调器 | |
CN215597421U (zh) | 空调内机及其电器箱 | |
CN216490193U (zh) | 一种防护外壳及变频器 | |
CN215500096U (zh) | 一种模块外壳紧固结构 | |
CN216123111U (zh) | 一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结构 | |
CN216953164U (zh) | 用于微波炉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微波炉 | |
CN219514423U (zh) | 一种电源安装结构及柜体 | |
CN107072082B (zh) | 一种led电源 | |
CN214852132U (zh) | 一种电控箱体及空气处理设备 | |
CN219843313U (zh) | 配电盒箱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