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80649U - 光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80649U CN203880649U CN201420310671.3U CN201420310671U CN203880649U CN 203880649 U CN203880649 U CN 203880649U CN 201420310671 U CN201420310671 U CN 201420310671U CN 203880649 U CN203880649 U CN 2038806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source
- circuit board
- conductive layer
- emitting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35 t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1 non-condu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发光元件。电路板包括基材以及依序配置于基材的表面上的导电层与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暴露部分导电层。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板并用以发出光束,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部以及发光本体部,其中电连接部与位于镂空区域的部分导电层电连接,发光本体部位于所述保护层的第一部分上方,且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的厚度,光束的一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的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BLM)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重要零组件之一。由于TFT-LCD为非自发光的显示器,必须通过背光源投射光线,穿透TFT-LCD面板中的偏光板、液晶层、彩色滤光片等相关零组件,最后进入人的眼睛成像,实现显示的功能。
一般而言,背光模块依其规模的要求,以光源设置的位置做分类,可分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背光模块以及直下型(Bottom Lighting)背光模块。以侧光式背光模块为例,通常侧光式背光模块较常采用发光二极管光条(LED Light Bar)做为光源。而发光二极管光条为多颗发光二极管通过表面贴合技术(SMT)贴附于电路板之上制作而成的组件,然后将此发光二极管光条固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旁。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的光轴与导光板入光面的法线所夹的锐角定义为光束入射角,光束入射角对于背光模块的整体发光效率而言会有很大的影响,换言之,也就是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进入导光板时,倘若光束入射角的角度越大,则反射比例也越大,入光效率也就越差。
具体而言,发光二极管贴附于电路板后是否有歪斜的情况产生,将直接影响到侧光式背光模块组装完成后的光束入射角角度大小。从发光二极管光条的制程来看,在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进行表面贴合处理的过程中,会先于电路板上设置固态的电连接材质(例如是焊锡、包含锡、镍、金等材质),再将发光二极管放置在固态的电连接材质上,此时,会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尺寸,通过调整固态的电连接材质的厚度,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调整成组装完成后的光束入射角角度接近为零,但表面贴合处理的过程中会经过温度较高的回焊制程,使固态的电连接材质转为融熔状态,以焊接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通过融熔的电连接材质产生电连接,再降温使电连接材质恢复为固态以使电连接保持稳固。其中,在固态的电连接材质转为融熔状态时,发光二极管因电连接材质的塌陷而容易产生位移,并受到电路板结构的干扰,使得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因为降温后,发光二极管已产生歪斜且被固定,导致组装完成后的光束入射角角度将大幅增加,进而降低背光模块的整体发光效率。
因此,如何确保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不因回焊制程而改变,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束入射角接近为零,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整体出光效率,实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2208515A号揭露一LED封装体和LED封装安装结构体,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1031971A1号揭露背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定位结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1227919A1号揭露一发光模块,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1336122A1号揭露发光二极管灯条及其制造方法,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39004号揭露光源模块及背光模块,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45444号揭露一发光装置,美国专利公告第US7909480B2号揭露光源模块,具有所述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及光源模块的制造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通过结构上的改良而有效确保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不因回焊制程而改变,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束入射角接近为零,进而提高光源模块的整体发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发光元件。电路板包括基材以及依序配置于基材的表面上的导电层与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暴露部分导电层。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板并用以发出光束,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部以及发光本体部,其中电连接部与位于镂空区域的部分导电层电连接,发光本体部位于所述保护层的第一部分上方,且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的厚度,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对出光面的底面及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入光面,其中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入光面的法线且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内,并经由出光面射出导光板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位于保护层的第二部分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电接垫,配置于发光元件的电连接部与电路板的导电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接垫的材质包括金及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导电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第一粘着层,保护层通过第一粘着层胶合于导电层,且镂空区域暴露部分第一粘着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基材与导电层之间的第二粘着层,导电层通过第二粘着层胶合于基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材与保护层的材质为非导电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层的材质包括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发光元件。电路板包括基材以及依序配置于基材的表面上的导电层与保护层。保护层包括实体层以及镂空区域。镂空区域暴露部分导电层,且镂空区域包括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板并用以发出光束。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部以及发光本体部。电连接部与位于第一区段的部分导电层电连接,发光本体部位于第二区段的部分导电层的上方,且发光本体部与保护层彼此不接触,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模块,还包括导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对出光面的底面及连接出光面与底面的入光面,其中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入光面的法线且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内,并经由出光面射出导光板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位于保护层的实体层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模块,还包括导电接垫,配置于发光元件的电连接部与电路板的导电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接垫的材质包括金及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导电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第一粘着层,保护层通过第一粘着层胶合于导电层,且镂空区域暴露部分第一粘着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粘着层延伸至镂空区域的第二区段,且发光元件接触部分第一粘着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基材与导电层之间的第二粘着层,导电层通过第二粘着层胶合于基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材与保护层的材质为非导电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层的材质包括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本体部接触部分导电层。
根据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电路板的保护层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的厚度,具体而言,发光元件的发光本体部配置于厚度较薄的第一部分上方,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能够使得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法线,使组装完成后的光束入射角角度接近为零。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的保护层具有实体层与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包括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具体而言,发光元件的发光本体部接触于从第二区段露出的部分导电层,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同样能使得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的表面以及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法线,使组装完成后的光束入射角角度接近为零。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尺寸,选择发光元件的发光本体部配置方式,而不需调整固态的电连接材质的厚度,进而降低回焊制程中,固态的电连接材质转为融熔状态时,发光二极管因电连接材质的塌陷而产生位移的发生率,用以确保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不因回焊制程而改变,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束入射角接近为零,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整体出光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为沿图1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1、1a、1b:光源模块
10、10a、10b:电路板
11:发光元件
12:导光板
13:导电接垫
100:表面
101:基材
102:导电层
103、103a:保护层
104、104b:第一粘着层
105:第二粘着层
111:电连接部
112:发光本体部
121:出光面
122:底面
123:入光面
B:实体层
L:光轴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O、O1:镂空区域
N:法线
R1:第一区段
R2:第二区段
T1、T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1所示的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包括电路板10以及发光元件11。电路板10包括基材101以及依序配置于基材101的表面100上的导电层102与保护层103。保护层103包括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镂空区域O。镂空区域O暴露出部分导电层102。发光元件11配置于电路板10并用以发出光束。发光元件11具有电连接部111以及发光本体部112。发光元件11的电连接部111与位于镂空区域O的部分导电层102电连接。发光元件11的发光本体部112位于保护层103的第一部分P1上方,且保护层103的第一部分P1的厚度T1小于第二部分P2的厚度T2。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束的光轴L大致平行于基材101的表面100。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元件11例如是侧发光式LED(Side View LED),即LED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LED电连接的电路板的基材表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元件11的发光本体部112例如是直接接触于电路板10的保护层103的第一部分P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例如是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简称FPC),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的基材101与保护层103的材质例如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酯树脂(Polyester,PET)或其它非导电材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的导电层102的材质例如是铜,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还包括导光板12。导光板12具有出光面121、相对出光面121的底面122以及连接出光面121与底面122的入光面123。发光元件11配置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3旁。具体而言,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3的法线N,且大部分光束经由入光面123进入导光板12内,再经由出光面121射出导光板12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例如是配置在保护层103的第二部分P2上方,换言之,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延伸至导光板12的下方,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例如是具有反射片以及散热结构等构件,但上述这些构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是故在图2中将这些构件省略。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光板12例如是直接接触于保护层103的第二部分P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还包括导电接垫13。导电接垫13配置于发光元件11的电连接部111与电路板10的导电层102之间。具体而言,导电接垫13直接接触于发光元件11的电连接部111与电路板10的导电层102,以使得发光元件11与电路板10固定于彼此且完成电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导电接垫13例如是焊锡,材质例如是锡、金或镍,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还包括配置于导电层102与保护层103之间的第一粘着层104以及配置于基材101与导电层102之间的第二粘着层105,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电路板10的保护层103通过第一粘着层104胶合于导电层102,且镂空区域O暴露部分第一粘着层104。电路板10的导电层102通过第二粘合层105胶合于基材101。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粘着层104及第二粘着层105的材质例如是环氧树脂(Epoxy)、聚酯树脂(Polyester)或压克力树脂(Acrylic),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经由上述可知,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的保护层103已根据发光元件11的尺寸调整其第一部分P1的厚度T1小于第二部分P2的厚度T2,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当导电接垫13经过回焊制程而熔解塌陷时,由于发光元件11的发光本体部112承靠于保护层103厚度较小的第一部分P1,发光元件11不会受到保护层103的第二部分P2干扰而有歪斜的情形产生。进一步确保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束的光轴L大致平行于基材101的表面100,也就是发光元件11所发出的光束的光轴L大致平行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3的法线N。
请参照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a类似于图1与图2所示的光源模块1,不同点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a的电路板10a包括基材101以及依序配置于基材101的表面100的导电层102与保护层103a。保护层103a包括实体层B以及镂空区域O1。镂空区域O1暴露出部分导电层102,且镂空区域O1包括第一区段R1与第二区段R2。发光元件11的电连接部111与位于第一区段R1的部分导电层102电连接。发光元件11的发光本体部112接触位于第二区段R2的部分导电层102。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同样能使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101的表面100。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a的导光板12例如是配置于电路板10a的保护层103a的实体层B上方,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a延伸至导光板12的下方,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a例如是具有反射片以及散热结构等构件,但上述这些构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因此在图3中将这些构件省略。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光板12例如是直接接触于保护层103a的实体层B,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a具有的导电接垫13以及电路板10a具有的第一粘着层104与第二粘着层105的结构描述已揭示如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1b类似于图3所示的光源模块1a,不同点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0b包括配置于导电层102与保护层103a之间的第一粘着层104b以及配置于基材101与导电层102之间的第二粘着层105,其中第一粘着层104b延伸至保护层103a的镂空区域O1的第二区段R2,且发光元件11的发光本体部112直接接触于延伸至镂空区域O1的第二区段R2的第一粘着层104b。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元件11除了通过导电接垫13固定于电路板10b外,进一步通过第一粘着层104b更加稳定的固定于电路板10b上。此外,本实施例的其余的构件与图3所示的光源模块1a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电路板的保护层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的厚度,具体而言,保护层已根据发光元件的尺寸调整其第一部分的厚度及第二部分的厚度,且发光元件的发光本体部配置于厚度较小的第一部分上方,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能够使得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的表面,也就是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法线。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的保护层具有实体层与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包括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具体而言,电路板已根据发光元件的尺寸使发光元件的发光本体部直接接触于从第二区段露出的部分导电层,或是让发光本体部直接接触于延伸至镂空区域的第二区段的第一粘着层。也就是说,发光元件除了通过导电接垫固定于电路板外,进一步通过第一粘着层更加稳定的固定于电路板上,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同样能使得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平行于基材的表面以及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法线,确保发光元件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不因回焊制程而改变,使入射至导光板的光束入射角接近为零,进而提高光源模块的整体发光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命名组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并非用来限制组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22)
1.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发光元件,
所述电路板包括一基材以及依序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表面上的一导电层与一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以及一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
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电路板并用以发出一光束,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一电连接部以及一发光本体部,其中所述电连接部与位于所述镂空区域的部分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发光本体部位于所述保护层的所述第一部分上方,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所述光束的一光轴大致平行于所述基材的所述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相对所述出光面的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的一入光面,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且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所述光束的所述光轴大致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一法线且所述光束经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内,并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导光板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保护层的所述第二部分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导电接垫配置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导电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垫的材质包括金以及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导电层与所述保护层之间的一第一粘着层,所述保护层通过所述第一粘着层胶合于所述导电层,且所述镂空区域暴露部分所述第一粘着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基材与所述导电层之间的一第二粘着层,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层胶合于所述基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与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非导电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11.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发光元件,
所述电路板包括一基材以及依序配置于所述基材的一表面上的一导电层与一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一实体层以及一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暴露部分所述导电层,且所述镂空区域包括一第一区段与一第二区段,
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电路板并用以发出一光束,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一电连接部以及一发光本体部,所述电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第一区段的部分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发光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二区段的部分所述导电层的上方,且所述发光本体部与所述保护层彼此不接触,所述光束的一光轴大致平行于所述基材的所述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导光板有一出光面、相对所述出光面的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的一入光面,其中所述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且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所述光束的所述光轴大致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一法线且所述光束经由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导光板内,并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导光板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保护层的所述实体层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导电接垫配置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导电层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垫的材质包括金以及镍。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导电层与保护层之间的一第一粘着层,所述保护层通过所述第一粘着层胶合于所述导电层,且所述镂空区域暴露部分所述第一粘着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着层延伸至所述镂空区域的所述第二区段,且所述发光元件接触部分所述第一粘着层。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基材与所述导电层之间的一第二粘着层,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层胶合于所述基材。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与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非导电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铜。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软性电路板。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本体部接触部分所述导电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10671.3U CN203880649U (zh) | 2014-06-11 | 2014-06-11 | 光源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10671.3U CN203880649U (zh) | 2014-06-11 | 2014-06-11 | 光源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80649U true CN203880649U (zh) | 2014-10-15 |
Family
ID=51681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1067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80649U (zh) | 2014-06-11 | 2014-06-11 | 光源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8064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0113A (zh) * | 2015-06-01 | 2016-12-07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WO2019041883A1 (zh) * | 2017-08-31 | 2019-03-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结构、电子装置及光源结构制作方法 |
CN109585429A (zh) * | 2017-09-25 | 2019-04-05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模块 |
-
2014
- 2014-06-11 CN CN201420310671.3U patent/CN2038806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0113A (zh) * | 2015-06-01 | 2016-12-07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WO2019041883A1 (zh) * | 2017-08-31 | 2019-03-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结构、电子装置及光源结构制作方法 |
CN109585429A (zh) * | 2017-09-25 | 2019-04-05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55712B1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EP3557619B1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950685B2 (en) | Tile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129281B2 (en) | Flexible circuit fil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10268241B2 (en)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 |
JP6961672B2 (ja) | 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ウィンドウ積層体及びそれ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 |
KR102729349B1 (ko) | 타일형 전자 장치 | |
KR102457907B1 (ko) | 표시 장치 | |
US9661744B2 (en) | Touch panel having a sensing electrode and a printing electrode | |
CN113075808A (zh) | 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10050534A1 (en) | Flexible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200007110A (ko) | 표시 장치 | |
US1101635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n adhesive memb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fiber sheets formed of a metal material coated on a non-conductive polymer fiber sheet | |
CN112820199A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1988663A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CN203880649U (zh) | 光源模块 | |
CN107102477B (zh) | 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2698528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3570966A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拼接屏 | |
CN212084555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09624939U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 |
US20170090108A1 (en) |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 |
KR102175649B1 (ko) | 터치윈도우 | |
KR102036757B1 (ko) |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US9007778B2 (en) | Signal wiring of touch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Address after: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Coretronic Corp. Address before: Xinz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Yangsheng Lighti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