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6003U - 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96003U CN203796003U CN201290000650.0U CN201290000650U CN203796003U CN 203796003 U CN203796003 U CN 203796003U CN 201290000650 U CN201290000650 U CN 201290000650U CN 203796003 U CN203796003 U CN 2037960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door
- door opening
- vehicle
- rod unit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具备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联动机构、以及车门敞开防止机构,车门敞开防止机构具备杆部件和对其朝置位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杆部件在连结销的上方组装于连结杆,能在置位位置和比其靠车外方向的退避位置间移动,在未朝车外方向作用规定的惯性力的状态下被保持于置位位置而使得能传递伴随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从连结杆朝连结销的经杆部件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当作用上述惯性力的状态下在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前从置位位置移至退避位置,使得不能传递伴随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从连结杆朝连结销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尤其是涉及如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该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具备: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固定于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该外侧把手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在车辆内外方向摆动,且能够在车门关闭位置和相比该车门关闭位置靠车外方向的车门打开位置之间动作;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能够将上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从车门关闭位置朝车门打开位置的动作)作为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进行传递;以及车门敞开防止机构,该车门敞开防止机构防止车辆碰撞时因朝上述车门的车外方向(在各构成部件(包括上述外侧把手))发挥作用的规定的惯性力而导致车门敞开。
另外,在未设置上述的车门敞开防止机构的情况下,当车辆碰撞时,若在外侧把手作用有朝向车门的车外方向的规定的惯性力,则存在因该惯性力而外侧把手进行车门打开动作,导致门锁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情况。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是使处于锁止状态的门锁机构成为解锁状态的动作,在门锁机构的锁止状态下,车辆的原本关闭的车门不会因朝向车外方向的力而敞开,但在门锁机构的解锁状态下,车辆的原本关闭的车门有可能因朝向车外方向的力而敞开。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上述车门敞开防止机构具备:惯性止挡部件,该惯性止挡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基座部件,且能够从置位旋转位置(初始位置)朝车外方向的锁止旋转位置旋转;以及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上述惯性止挡部件朝置位旋转位置施力。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中,当车辆碰撞时的惯性力(朝向车外方向的力)作用于惯性止挡部件、惯性止挡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从置位旋转位置朝车外方向的锁止旋转位置旋转动作时,惯性止挡部件的一部分在上述联 动机构的一个构成部件(设置于连结杆的结合夹持件)的车门打开方向移动轨迹内移动,上述联动机构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被惯性止挡部件限制。因此,车门敞开防止机构限制当车辆碰撞时因朝向车门的车外方向发挥作用的规定的惯性力而导致的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防止车门敞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3101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中,当惯性止挡部件借助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置位旋转位置时(通常时),惯性止挡部件处于上述构成部件的车门打开方向移动轨迹之外,容许上述联动机构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因此,通常时,能够利用联动机构将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作为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进行传递,能够通过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而敞开车辆的车门。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中,当车辆碰撞时,进行上述的动作,利用车门敞开防止机构防止车门敞开。但是,当车辆碰撞时,当车门变形而使得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联动机构等在车宽方向上接近门锁机构并朝下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因该车门变形而导致的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联动机构等的移动,有可能在联动机构产生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从而因朝向车外方向的力而车门敞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具备: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固定于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该外侧把手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在车辆内外方向摆动,且能够在车门关闭位置和相比上述车门关闭位置靠车外方向的车门打开位置之间动作;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能够将上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作为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进行传递;以及车门敞开防止机构,该车门敞开防止机构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车辆碰撞时因朝上述车门的车外方向发挥作用的规定的惯性力而导致的上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上述联动机构中的传递部件(一个构成部件)相对于被传递部件(其他构成部件)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从而防止上述车门敞开,上述车门敞开防止机构具备:杆 部件,该杆部件在上述被传递部件的上方组装于上述传递部件,且能够在置位位置和相比置位位置靠车外方向的退避位置间移动;以及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上述杆部件朝上述置位位置施力,当未作用有上述惯性力的状态下,上述杆部件被保持于上述置位位置,使得能够传递伴随着上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上述传递部件相对于上述被传递部件的经由上述杆部件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当作用有上述惯性力的状态下,上述杆部件在上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从上述置位位置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从而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上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上述传递部件相对于上述被传递部件的经由上述杆部件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
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中,通常时(即处于未作用有上述惯性力的状态时),车门敞开防止机构的杆部件被保持于置位位置,使得能够传递伴随着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联动机构的传递部件相对于被传递部件的经由杆部件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因此,能够利用联动机构将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作为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进行传递,能够通过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敞开车辆的车门。
然而,当车辆碰撞时(即作用有上述惯性力的状态),在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杆部件借助惯性力而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从置位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上述传递部件相对于上述被传递部件的经由杆部件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因此,当车辆碰撞时,即便因上述惯性力而外侧把手欲进行车门打开动作,也不会利用联动机构进行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防止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从车门关闭的状态(锁止状态)转变为能够打开车门的状态(解锁状态)的动作)。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中,当车辆碰撞时,在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在上述被传递部件的上方组装于上述传递部件的杆部件借助惯性力而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从置位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因此,在被传递部件的上方形成有被传递部件的避让空间(用于使得传递部件能够相对于被传递部件朝下方自由移动的空间)。因此, 在车门变形而导致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联动机构等在车宽方向上接近门锁机构并朝下方移动的情况下,被传递部件能够在避让空间内自由地相对移动(被传递部件停留于初始位置),不会由于因车门变形所导致的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联动机构等的移动而在联动机构获得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车门不会敞开。
当实施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时,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传递部件是连结杆,该连结杆在上述车门内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车宽方向偏转,且朝下方的移动被设定为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杆部件和上述施力部件使用收纳上述杆部件和上述施力部件壳体组装于上述连结杆。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杆部件和施力部件预先组装于壳体而组件化,能够使杆部件、施力部件等相对于连结杆的组装性良好。
并且,当实施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时,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杆部件的车内侧、且是被传递部件侧的角部,设置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当上述杆部件位于上述置位位置时,利用上述第一切口和上述传递部件形成上述被传递部件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将上述传递部件相对于上述被传递部件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沿与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正交的方向传递至上述被传递部件,当上述杆部件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而利用上述第二切口和上述传递部件形成上述被传递部件的避让空间时,利用上述第二切口避免上述杆部件与上述被传递部件卡合(干涉)。在该情况下,在位于上述置位位置的杆部件中,能够利用第一切口确保所期望的传递功能,在从上述置位位置朝上述退避位置移动的杆部件中,能够利用第二切口避免杆部件与被传递部件卡合(干涉),能够确保良好的退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的外侧观察具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的车辆用车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置位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从车门内侧观察图2所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以及图3所示的状态(置位状态)下的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联动机构等的关系的纵剖主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联动机构的连结杆和组装于该连结杆的车门敞开防止机构(杆部件位于置位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的联动机构的连结杆和组装于该连结杆的车门敞开防止机构(杆部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对车门敞开防止机构的杆部件位于置位位置时的联动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8是用于对车门敞开防止机构的杆部件位于退避位置时的联动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9是用于对当车辆碰撞时车门变形而使得基座部件、外侧把手、连结杆等在车宽方向上接近车门锁止装置(包括门锁机构)并朝下方移动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9示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的车辆用车门的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中,如图1所示,在装配于车辆的后方右侧的车门100固定有基座部件10。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该基座部件10组装有外侧把手20、联动机构30、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等。基座部件10固定于车门100的外侧面板101的内侧(参照图4),在车辆后方端部11以夹持外侧面板101(在图2中省略)的状态组装有罩50(防止外侧把手20相对于基座部件10脱离的部件)(参照图1及图2)。另外,在图中,关于各个方向,用F表示车辆前方,用R表示车辆后方,用O表示车外方向,用I表示车内方向。
外侧把手20是在大致水平状态下以能够在车辆内外方向(车宽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于基座部件10的手柄型的把手,以夹持外侧面板101的状态(配置于外侧面板101的外侧、且一部分贯通外侧面板101的状态)组装于基座部件10,构成为能够在车门关闭位置(图2的实线 所示的位置)和相比该车门关闭位置靠车外方向的车门打开位置(图2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之间动作(能够操作)。该外侧把手20构成为:在车辆前方端部2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组装于基座部件10,且车辆后方端部22能够从图2的实线位置朝假想线位置沿车外方向移动所需要的量。并且,在外侧把手20的车辆后方端部22形成有与联动机构30的构成部件亦即直角杠杆31卡合的L字状的卡合部22a(参照图3、图4)。另外,当外侧把手20位于车门关闭位置时,外侧把手20的上下端部经由缓冲垫102与外侧面板101卡合(抵接)(参照图4)。
联动机构30能够将外侧把手20朝车外方向的车门打开动作作为图1以及图3中用虚线示出的车门锁止装置60所包含的门锁机构(详细情况省略图示)的解锁动作(从锁止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的动作)进行传递,且具备上述的直角杠杆31,并且具备螺旋弹簧32以及连结杆33。另外,门锁机构是公知的机构,具备固定于车体侧的撞针、以及组装于车门100侧的锁片和棘爪等,在锁止状态下,棘爪限制与撞针卡合的锁片的旋转,使得不能进行车门打开动作(关闭的车门100的敞开动作),在解锁状态下,棘爪容许与撞针卡合的锁片的旋转,使得能够进行车门打开动作。
如图3所示,直角杠杆31在轴部3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基座部件10,具有输入臂部31b和输出臂部31c。如图3以及图4所示,输入臂部31b沿轴部31a的径向朝下方延伸,且在前端31b1与外侧把手20的卡合部22a的车辆外侧面卡合(抵接)(参照图4)。输出臂部31c沿轴部31a的径向朝上方延伸,且经由与连结杆33一体设置的连结轴33a与连结杆33的上端部33b连结。此处,也可以如图3的假想线所示那样在输出臂部31c设置沿轴部31a延伸的配重部(惯性部)31d。另外,输出臂部31c的配重部(惯性部)31d是用于限制当车辆碰撞时因朝向车门100的车外方向发挥作用的惯性力而导致外侧把手20进行打开工作的部件,该限制力由配重部(惯性部)31d的质量和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设定。
螺旋弹簧32是对直角杠杆31和外侧把手20朝图2~图4所示的置位位置(车门关闭位置)施力的复位弹簧(使外侧把手20从车门打开位置朝车门关闭位置自动恢复的恢复机构的构成部件),组装于直角杠 杆31的轴部31a外周,一端与基座部件10卡合、另一端与直角杠杆31卡合,直角杠杆31的输入臂部31b的前端31b1由规定的作用力朝与外侧把手20的卡合部22a卡合的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施力。因此,直角杠杆31的输入臂部31b的前端31b1与外侧把手20的卡合部22a弹性卡合。
连结杆33在车门100内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车宽方向偏转,且朝下方的移动被设定为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如图3所示,连结杆33在上端部33b与直角杠杆31的输出臂部31c连结,在分叉状的下端部33c经由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与组装于与门锁机构的棘爪(省略图示)联动的外侧打开杆61(参照图1以及图3)的连结销34卡合。该连结杆33构成为:当外侧把手20从车门关闭位置朝车门打开位置动作而直角杠杆31克服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进行规定量旋转时,连结杆33从图2以及图3所示的置位位置(初始位置)朝下方移动规定量。并且,在连结杆33的下端部33c组装有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
上述的联动机构30设定为:在车门100关闭的状态下,外侧把手20位于车门关闭位置,当连结杆33位于初始位置时,门锁机构处于锁止状态,当外侧把手20从车门关闭位置朝车门打开位置动作而连结杆33从初始位置朝下方移动了规定量时,门锁机构成为解锁状态。因此,克服了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的直角杠杆31的旋转、以及连结杆33的朝下方的移动是车门打开方向动作。
当发生车门100关闭的状态下的车辆碰撞时,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因朝车门100的车外方向作用于杆部件41的规定的惯性力而导致的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的、联动机构30的连结杆33(传递部件)相对于连结销34(被传递部件)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从而防止车门100敞开。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该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具备:杆部件41,该杆部件41在连结销34的上方使用壳体43组装于连结杆33;以及螺旋弹簧42,该螺旋弹簧42组装在上述杆部件41和壳体43之间。
如图5、图6等所示,杆部件41形成为近似矩形状,与螺旋弹簧42一起预先组装在壳体43内,且组装成能够相对于壳体43在车宽方向滑动。并且,杆部件41在车内侧、且是在下侧(连结销34侧)的角部 具有第一切口41a和第二切口41b,在车外侧具有弹簧收纳凹部41c。
第一切口41a具有横壁和纵壁,当杆部件41位于图3、图5以及图7的置位位置时,利用该第一切口41a与连结杆33的下端部33c形成连结销34的收纳空间R1。并且,如图3所示,当杆部件41位于置位位置时,第一切口41a能够将连结杆33相对于连结销34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朝图示下方的工作)沿与螺旋弹簧42的施力方向(车内方向)正交的方向传递至连结销34。
第二切口41b通过对第一切口41a的横壁的车内侧端部进行倒角形成,当杆部件41从置位位置移动至图6以及图8所示的退避位置而利用该第二切口41b和连结杆33的下端部33c形成连结销34的避让空间R2时,利用第二切口41b避免杆部件41与连结销34卡合(干涉)。弹簧收纳凹部41c形成在杆部件41的车外侧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能够收纳螺旋弹簧42的车内侧端部。
螺旋弹簧42被收纳于壳体43内,在一端(车内侧端部)与杆部件41卡合、在另一端(车外侧端部)与壳体43卡合,以规定的作用力对杆部件41朝车内方向(置位位置)施力。因此,设定成:车辆碰撞时,当在外侧把手20作用有规定的惯性力而外侧把手20欲从车门关闭位置朝车门打开位置移动时,在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杆部件41借助惯性力克服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从置位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壳体43借助杆部件41、螺旋弹簧42等组件化,并组装于连结杆33的下端部33c。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通常时(即,并未在外侧把手20等作用有朝向车门100的车外方向的规定的惯性力的状态),如图3、图5、图7所示,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的杆部件41被保持于置位位置,使得能够传递伴随着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的、联动机构30的连结杆33相对于连结销34的经由杆部件41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因此,能够利用联动机构30将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作为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进行传递(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能够将连结杆33的以箭头X表示的移动量作为连结销34的以箭头Y表示的必要充分的移动量进行传递),能够通过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操作而敞开车辆的车门100。
然而,当车辆碰撞时(即,在外侧把手20等作用有上述惯性力的状态),在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的杆部件41借助惯性力而克服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从置位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参照图6、图8),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的、连结杆33相对于连结销34的经由杆部件41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将连结杆33的以箭头X表示的移动量作为连结销34的以箭头Z表示的移动量进行传递,而不能传递图7的箭头Y和图8的箭头Z的差分的移动量)。因此,当车辆碰撞时,即便因上述惯性力而外侧把手20进行车门打开动作,如图8所示,也不会利用联动机构30传递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防止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从车门关闭的状态(锁止状态)转变为能够打开车门的状态(解锁状态)的动作)。另外,通过适当设定(例如适当增大)杆部件41的大小,能够使上述的连结销34的在图8中示出的以箭头Z表示的移动量为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车辆碰撞时,在外侧把手20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在连结销34的上方组装于连结杆33的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的杆部件41借助惯性力而克服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从置位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因此,在连结销34的上方形成有连结销34的避让空间R2(用于使得连结杆33能够相对于连结销34朝下方自由移动的空间)。因此,在车门100变形而导致基座部件10、外侧把手20、联动机构30等在车宽方向上接近包括门锁机构的车门锁止装置60并朝下方移动的情况(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因接近车门100的B柱的部位处的外侧面板101的变形,基座部件10、外侧把手20、连结杆33等从图9的用实线表示的状态变为图9的用假想线表示的状态的情况)下,连结销34能够在避让空间R2内自由地相对移动(连结销34停留于初始位置),不会由于因车门变形所导致的基座部件10、外侧把手20、联动机构30等的移动而在联动机构30获得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连结销34朝下方的必要充分的移动),车门100不会敞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门敞开防止机构40的杆部件41和螺旋弹簧42使用收纳它们的壳体43组装于连结杆33。因此,能够预先将杆部件41和螺旋弹簧42组装于壳体43而组件化,能够使杆部件41、螺旋弹簧42等相对于连结杆33的组装性良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部件41的车内侧、且是在下侧的角部,设置有第一切口41a和第二切口41b。因此,在位于置位位置(参照图3、图5、图7)的杆部件41,能够借助第一切口41a确保所期望的传递功能,在从置位位置朝退避位置(参照图6、图8)移动的杆部件41中,能够利用第二切口41b避免杆部件41与连结销34卡合(干涉),能够确保良好的退避性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装配于车辆的后方右侧的车门100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来加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当然也可以设置于装配在车辆的后方左侧的车门,也可以同样或者适当变更后设置于装配在车辆的前方右侧或前方左侧的车门来加以实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能够同样或者适当变更后设置于装配在车辆的后侧的车门(后门)来加以实施。
Claims (4)
1.一种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具备:
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固定于车辆的车门;
外侧把手,该外侧把手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在车辆内外方向摆动,且能够在车门关闭位置和相比所述车门关闭位置靠车外方向的车门打开位置之间动作;
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能够将所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作为门锁机构的解锁动作进行传递;以及
车门敞开防止机构,该车门敞开防止机构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车辆碰撞时因朝所述车门的车外方向发挥作用的规定的惯性力而导致的所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所述联动机构中的传递部件相对于被传递部件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从而防止所述车门敞开,
所述车门敞开防止机构具备:
杆部件,该杆部件在所述被传递部件的上方组装于所述传递部件,且能够在置位位置和相比置位位置靠车外方向的退避位置间移动;以及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杆部件朝所述置位位置施力,
当未作用有所述惯性力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被保持于所述置位位置,使得能够传递伴随着所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所述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被传递部件的经由所述杆部件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当作用有所述惯性力的状态下,所述杆部件在所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之前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从所述置位位置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从而使得不能传递伴随着所述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动作的、所述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被传递部件的经由所述杆部件进行的必要充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部件是连结杆,该连结杆在所述车门内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车宽方向偏转,且朝下方的移动被设定为车门打开方向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件和所述施力部件使用收纳所述杆部件和所述施力部件壳体组装于所述连结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杆部件的车内侧、且是被传递部件侧的角部,设置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当所述杆部件位于所述置位位置时,利用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传递部件形成所述被传递部件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将所述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被传递部件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沿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正交的方向传递至所述被传递部件,当所述杆部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而利用所述第二切口和所述传递部件形成所述被传递部件的避让空间时,利用所述第二切口避免所述杆部件与所述被传递部件卡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50055A JP5418549B2 (ja) | 2011-07-06 | 2011-07-06 | 車両の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装置 |
JP2011-150055 | 2011-07-06 | ||
PCT/JP2012/064373 WO2013005519A1 (ja) | 2011-07-06 | 2012-06-04 | 車両の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96003U true CN203796003U (zh) | 2014-08-27 |
Family
ID=4743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9000065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6003U (zh) | 2011-07-06 | 2012-06-04 | 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63436B2 (zh) |
EP (1) | EP2730726B1 (zh) |
JP (1) | JP5418549B2 (zh) |
CN (1) | CN203796003U (zh) |
WO (1) | WO201300551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3460A (zh) * | 2017-06-22 | 2019-01-01 |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 机动车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X2013000543A (es) * | 2010-07-15 | 2013-10-28 | Oleg Iliich Epshtein | Un metodo para aumentar el efecto de una forma activa potenciada de un anticuerpo. |
JP5749552B2 (ja) * | 2011-04-22 | 2015-07-15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におけるハンドルベースの仮止め構造 |
CN103306537B (zh) * | 2013-05-29 | 2015-08-05 | 江苏皓月汽车锁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背门锁外开手柄机构 |
JP6066078B2 (ja) * | 2013-06-21 | 2017-01-2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構造 |
CN103527011A (zh) * | 2013-11-08 | 2014-01-22 | 昆山麦格纳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新型汽车门锁外释放机构 |
KR101481349B1 (ko) | 2013-12-17 | 2015-01-2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 |
KR101573627B1 (ko) | 2014-09-03 | 2015-12-0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 도어 손잡이용 레버장치 |
CN104453362B (zh) * | 2014-11-18 | 2017-02-22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把手安装改进结构 |
JP6420703B2 (ja) * | 2015-03-30 | 2018-11-0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JP6458625B2 (ja) * | 2015-04-27 | 2019-01-30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KR101827147B1 (ko) | 2016-09-12 | 2018-02-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 |
CN107747441A (zh) * | 2017-11-30 | 2018-03-02 | 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把手配重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3859C3 (de) * | 1970-05-15 | 1978-10-19 |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 Blocki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
DE3402914C2 (de) * | 1984-01-28 | 1985-12-05 |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 Außenliegender Türgriff, insbesondere für Kraftwagentüren |
US6042159A (en) * | 1997-08-01 | 2000-03-28 | Adac Plastics, Inc. | Door handle assembly |
JP4136835B2 (ja) * | 2003-07-18 | 2008-08-20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自動車の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
JP4397704B2 (ja) | 2004-02-19 | 2010-01-13 |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KR100792931B1 (ko) * | 2006-12-12 | 2008-01-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도어아웃사이드핸들의 측면충돌시 도어열림 방지장치 |
JP4774134B2 (ja) * | 2007-03-30 | 2011-09-14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自動車用ドア |
FR2918693B1 (fr) * | 2007-07-13 | 2009-08-28 | Coutier Moulage Gen Ind |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une poignee exterieure de por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une tringle d'actionnement d'un mecanisme de verrouillage de porte |
JP5165439B2 (ja) | 2008-03-31 | 2013-03-2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構造 |
DE202008012949U1 (de) | 2008-09-29 | 2010-03-04 |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 Crash-Sperre mittels eines elastischen, längenveränderlichen Elements |
JP4990873B2 (ja) | 2008-12-03 | 2012-08-01 |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FR2944547B1 (fr) * | 2009-04-16 | 2011-04-01 | Renault Sas | Dispositif de debrayage de tringle de serrure de porte pour vehicule, serrure de porte de vehicul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s |
IT1397430B1 (it) * | 2009-12-11 | 2013-01-10 | Illinois Tool Works | Gruppo maniglia per una porta di veicolo. |
JP5849460B2 (ja) | 2010-09-28 | 2016-01-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構造 |
-
2011
- 2011-07-06 JP JP2011150055A patent/JP54185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6-04 CN CN201290000650.0U patent/CN2037960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04 EP EP12807793.0A patent/EP273072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6-04 WO PCT/JP2012/064373 patent/WO201300551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04 US US14/126,052 patent/US916343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3460A (zh) * | 2017-06-22 | 2019-01-01 |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 机动车锁 |
CN109113460B (zh) * | 2017-06-22 | 2021-06-11 |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 机动车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38962A1 (en) | 2014-05-22 |
EP2730726A1 (en) | 2014-05-14 |
US9163436B2 (en) | 2015-10-20 |
EP2730726A4 (en) | 2014-06-18 |
JP5418549B2 (ja) | 2014-02-19 |
EP2730726B1 (en) | 2015-10-14 |
WO2013005519A1 (ja) | 2013-01-10 |
JP2013014988A (ja) | 2013-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96003U (zh) | 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装置 | |
CN205445212U (zh) |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 |
JP5039015B2 (ja) |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TWI726129B (zh) | 車輛用門鎖裝置 | |
JP2019077404A (ja) | 両開き収納装置 | |
CN103132825B (zh) | 门锁装置 | |
CN205445213U (zh) | 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构造 | |
JP2007145219A (ja) | 車両用ウォークイン装置 | |
WO2013183284A1 (ja) | 安全装置及び安全装置を使用したリッド付きケース | |
JP5862343B2 (ja) | ドア装置 | |
JP2009107412A (ja) | リア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KR20110122845A (ko) | 회동체의 어시스트기구 | |
KR20230138247A (ko) | 양방향 개폐형 자동차 암레스트 | |
JP4660347B2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JP5044534B2 (ja) | ドア引き込み装置 | |
KR101264180B1 (ko) | 히든락 글로브박스 모듈 | |
JP6015465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6100103B2 (ja) | コンソール用ドア装置 | |
JP5880240B2 (ja) | 両開き収納ボックス | |
JP4651009B2 (ja) | 対震錠止機構 | |
CN109328152A (zh) | 座椅锁定装置 | |
JP5413553B2 (ja) | 錠装置 | |
JP6458625B2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JP4141849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JP4689465B2 (ja) | ロッ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