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98000U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98000U CN203698000U CN201320778003.9U CN201320778003U CN203698000U CN 203698000 U CN203698000 U CN 203698000U CN 201320778003 U CN201320778003 U CN 201320778003U CN 203698000 U CN203698000 U CN 2036980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stool
- seat cushion
- connecting rod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44 post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3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 B64D11/064—Adjustable inclination or position of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3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 B64D11/0643—Adjustable foot or leg 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在座垫的前方具备搁脚凳,包括:连动机构,使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连动,在座椅靠背(16)处于适合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时,使搁脚凳(14)收纳于座垫(18)前方下部的收纳位置,若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倾斜,则使搁脚凳(14)从所述收纳位置向座垫(18)前方的展开位置移动而从下方支承乘员的脚部;以及连动禁止机构,若使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座垫(18)的相对角度减小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使与该倾斜动作相应的由所述连动机构实现的搁脚凳(14)的连动功能无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用的座椅,特别涉及到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并在座垫的前方具备搁脚凳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下述技术已被开发出来:使在由一部分汽车代表的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前方设置的搁脚凳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连动而使其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参照日本实开平3-45748)。所述车辆用座椅构成为,在为了采取舒适姿势而使座椅靠背从适于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放倒时,搁脚凳借助连杆机构而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在该情况下,在收纳位置,搁脚凳被收纳在座垫前方下部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在展开位置,搁脚凳在座垫前方的预定位置从下方支承就座乘员的脚部而使乘员容易采取舒适姿势。另外,在车辆用座椅中,有的具备为了座椅后方的人的移动或座椅后方的车厢内空间扩大而进行将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大幅放倒的动作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使具备上述那样的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座椅具备大幅放倒功能的话,可能产生下述的问题。即,由于搁脚凳构成为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连动地动作,因此使座椅靠背进行大幅放倒动作的话,会使得搁脚凳与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连动地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移动。然而,由于在搁脚凳的收纳位置的内侧(展开位置相反侧)存在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上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因此无法使搁脚凳从收纳位置向内侧移动。因此,使得座椅靠背无法进行大幅放倒动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对于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座椅靠背的向前放倒动作,通过使座椅靠背与搁脚凳的连动功能无效,而使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在座垫的前方具备搁脚凳,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连动机构,使座椅靠背与搁脚凳连动,在座椅靠背处于适合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时,使搁脚凳收纳于座垫前方下部的收纳位置,若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倾斜,则使搁脚凳从所述收纳位置向座垫前方的展开位置移动而从下方支承乘员的脚部;以及连动禁止机构,若使座椅靠背以相对于座垫的相对角度减小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使与该倾斜动作相应的由所述连动机构实现的搁脚凳的连动功能无效。根据上述方式,若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与该倾斜动作对应地,连动禁止机构使由连动机构实现的搁脚凳的连动功能无效。因此,在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座椅中,即使进行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也能够避免因搁脚凳与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上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干涉而使搁脚凳无法移动的情况,使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连动机构是如下的连杆机构:其将座椅靠背与搁脚凳连接起来,在座椅靠背处于适合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时,使搁脚凳位于座垫前方下部的收纳位置,若座椅靠背以使相对于座垫的相对角度增大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倾斜,则使搁脚凳从所述收纳位置向座垫前方的展开位置移动而从下方支承乘员的脚部,所述连动禁止机构是如下的吸收机构:若使座椅靠背以相对于座垫的相对角度减小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在包括所述连杆机构的从座椅靠背直到搁脚凳为止的力的传递路径中,吸收座椅靠背的动作以使该动作不再传递。根据上述结构,若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吸收机构吸收座椅靠背的动作。因此,在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座椅中,即使进行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也能够避免因搁脚凳与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上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干涉而使搁脚凳无法移动的情况,使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
在上述结构中,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座垫和座椅靠背经由底座部件固定于车辆地板,座椅靠背以能够调整角度的方式与所述底座部件结合,座垫与伴随着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而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部件结合,并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所述搁脚凳利用在座垫前端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而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且在收纳位置被阻止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的转动,所述连杆机构具备:第一连杆部件,连接在搁脚凳的第一旋转轴的径向外侧部与所述底座部件上的第二旋转轴之间,驱动搁脚凳;以及第二连杆部件,从座垫向所述第一连杆部件延伸,与座垫成为一体,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结合,若进行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而使座垫在所述底座部件上滑动,则驱动所述第一连杆部件,所述第二旋转轴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所述滑动部件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底座部件上,所述吸收机构具备:结合体,平时以阻止所述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的前后滑动的方式将两个部件之间结合起来;以及结合解除部件,接受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的动作,将所述结合体对两个部件之间的结合断开。根据上述结构,在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若座椅靠背向前放倒,则会经由各连杆部件使搁脚凳转动,不过由于搁脚凳不会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转动,因此第二旋转轴受到从第二连杆部件向第一连杆部件传递的力而借助吸收机构移动,搁脚凳与座垫一起伴随着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移动。此时,在吸收机构中,滑动部件相对于底座部件的结合被断开,滑动部件相对于底座部件向后方滑动。因此,搁脚凳的旋转外周侧部与搁脚凳转动的情况相比移动量减少,能够避免与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干涉。因而,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座椅中的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而且,由于搁脚凳如此从收纳位置起平行移动,因此其相对于底座部件的相对角度没有变化,搁脚凳不会在收纳位置相对于底座部件倾斜,能够抑制外观变差。
在上述结构中,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座垫和座椅靠背经由底座部件固定于车辆地板,座椅靠背以能够调整角度的方式与所述底座部件结合,座垫与伴随着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而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部件结合,并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所述搁脚凳利用在座垫前端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而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且在收纳位置被阻止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的转动,所述连杆机构具备:第一连杆部件,连接在搁脚凳的第一旋转轴的径向外侧部和所述底座部件上的第二旋转轴之间,驱动搁脚凳;以及第二连杆部件,从座垫向所述第一连杆部件延伸,与座垫成为一体,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结合,若进行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而使座垫在所述底座部件上滑动,则驱动所述第一连杆部件,所述吸收机构构成为:在经由所述第一连杆部件利用所述第二连杆部件使搁脚凳从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侧转动时,所述第二旋转轴并不在所受的力的作用下移动,而若所述第二旋转轴受到超过该力的力,则能够使所述第二旋转轴向所述第二连杆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根据上述结构,在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当座椅靠背向前放倒时,会经由各连杆部件使搁脚凳转动,不过由于搁脚凳不会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转动,因此第二旋转轴受到从第二连杆部件向第一连杆部件传递的力而借助吸收机构移动,搁脚凳与座垫一起伴随着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移动。此时,第二旋转轴经由第一连杆部件从第二连杆部件受到的力比搁脚凳从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转动时受到的力大,因此第二旋转轴向第二连杆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因此,搁脚凳的旋转外周侧部与搁脚凳转动的情况相比移动量减少,能够避免与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干涉。因而,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座椅中的座椅靠背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而且,由于搁脚凳如此从收纳位置起平行移动,因此其相对于底座部件的相对角度没有变化,搁脚凳不会在收纳位置相对于底座部件倾斜,能够抑制外观变差。
附图说明
在以下附图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特征,其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部件。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与搁脚凳的连动动作机构的示意图,是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3是与图2同样的示意图,是搁脚凳处于展开位置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示意图中的前端部,是示出利用连杆连接结构调整搁脚凳的展开位置时的动作变化的说明图。
图5与图4同样地示出了图2的示意图中的前端部,是搁脚凳的收纳位置状态中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与搁脚凳的连动机构中的搁脚凳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连动机构的连动功能无效的作为连动禁止机构的吸收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与图7同样的吸收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与图7同样的吸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说明与图7同样的吸收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使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动机构的连动功能无效的作为连动禁止机构的吸收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与图11同样的吸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其示出滑动底座部分。
图13是示出使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动机构的连动功能无效的作为连动禁止机构的吸收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使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连动机构的连动功能无效的作为连动禁止机构的吸收机构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0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车辆用座椅10为配置在具备三排座椅的车辆的第二排的所谓单人用的贵宾座椅的结构,其具备作为就座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16和作为就座部的座垫18。在上述座垫18的前部配置有能够供就座乘员作为搁脚部使用的搁脚凳1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了特别否定的情况之外,关于前后方向,以将座椅靠背16作为靠背而就座于座垫18的乘员所朝向的正面方向为前方,以其相反方向为后方,以该乘员的左右方向为左右方向,同样以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在图1中,以实线和假想线示出了位置变化状态。实线位置状态示出了通常的就座状态的通常使用位置状态,假想线位置状态示出了舒适姿势位置状态。
在以实线所示的座椅靠背16处于作为靠背使用的立起了的通常使用位置状态时,该搁脚凳14处于折叠到座垫18的前下部的收纳位置状态。通过如假想线所示地使座椅靠背16从上述通常使用位置倒伏到作为舒适姿势的后倾位置,上述搁脚凳14与该动作连动地切换至能够作为搁脚部使用的向上立起了的展开位置状态。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以假想线所示的位置状态下,能够进行使搁脚凳14的仅展开状态的位置变化到任意的位置的调整。并且,在位置调整过的搁脚凳14的任意展开位置状态下,均能够与使座椅靠背16从上述后倾位置向通常的立起位置抬起的动作连动地进行使搁脚凳14回到收纳位置状态的动作。在使搁脚凳14从回到该收纳位置的状态起再次利用与座椅靠背16的连动动作而成为展开位置状态时,搁脚凳14达到与返回前相同的展开位置,即所谓记忆功能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中,能够与座椅靠背16的动作连动地使搁脚凳14进行收纳展开动作,并且能够将连动地成为展开状态的搁脚凳14的该位置状态调整至任意的位置。并且,能够在该调整后的位置状态下与座椅靠背16连动地回到收纳位置状态而动作。并且,能够实现下述等搁脚凳14的使用便利性的改善:所谓记忆功能发挥作用,搁脚凳再次连动地动作到展开位置时,达到与返回前的位置相同的展开位置。
以下,对上述车辆用座椅10的各部分的结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0如上所述具有由座椅靠背16和座垫18构成的座椅主体12,并且在座垫18的前下部配置搁脚凳14。搁脚凳14以相对于座垫18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而配置,以能够取得实线所示的收纳位置和假想线所示的展开位置。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移动的方式配置有支承就座乘员的头部的头枕20。在座椅主体12的左右两侧部配置有从地板上呈立壁状地立起的侧壁22,座椅主体12与在所述侧壁22内设置的后述的座垫框架24的基底框架24A连接并被支承。该基底框架24A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部件的示例。另外,在车辆的地板上设置的车辆用座椅10经由图示省略了的滑动装置设置在地板上,并形成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滑动装置能够采用日本特开2010-221935等文献中公开的公知的结构。另外,上述的两侧的各侧壁22的上表面部被设定为能够供就座乘员作为肘靠使用的扶手22A。
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8从实线位置向假想线位置的后倾动作是利用设于座垫18与座椅靠背16的连接部的图示省略了的靠背倾角调节装置进行的。另外,靠背倾角调节装置的基本结构能够采用日本特开2011-116303等文献中公开的结构,省略其具体的说明。靠背倾角调节装置平时被施加使座椅靠背16向前方转动的弹力,其向前方的转动被锁定机构锁定,从而保持座椅靠背16的设定位置。靠背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机构由在侧壁22等的侧面部位设置的未图示的解除杆的抬起操作解除。该解除杆平时被向使锁定机构成为锁定状态的方向施加弹力,因此通过将解除杆的抬起操作解除而将锁定机构锁定,将座椅靠背16保持在设定好的位置状态。
接着,基于图2~图5说明座椅靠背16和搁脚凳14的连动动作结构。所述各图的图示状态示意性地示出侧面观察车辆用座椅10的情况的结构。图2和图5示出了座椅靠背16处于通常的立起的位置状态时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状态的连动位置关系。图3示出了座椅靠背16处于后倾的舒适姿势位置状态时搁脚凳14处于展开位置状态的连动位置关系。图4示出了在图3的预定的连动位置状态下仅调整搁脚凳14的展开位置状态时的动作状态。首先,基于图2进行说明。配置于座垫18的座垫框架24由基底框架24A和滑动框架24B构成。该基底框架24A和滑动框架24B沿就座方向配置,且平行地排列。在图2中看到,滑动框架24B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基底框架24A沿前后方向移动。由此,在底座框架24A沿前后方向形成长孔形状的引导孔50,在滑动框架24B一体地设有滑动销52,通过滑动销52与引导孔50卡合并滑动从而限制并引导滑动框架24B的前后移动。滑动框架24B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后移动部件的示例。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图2看到的右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形成销结合48。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与基底框架24A的后方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突设部位24Aa形成轴支承结合46,座椅靠背16以该轴支承结合46部位为中心向前后方向倾动。因此,当座椅靠背16的相比轴支承结合46部位的上方部向舒适姿势状态的后方倾动时,其动作通过销结合48传递至滑动框架24B而成为向前方的滑动移动。相反地,座椅靠背16从舒适姿势状态的后方倾动位置向前方倾动的动作传递至滑动框架24B而成为向后方的滑动移动。另外,能够利用锁定机构固定座椅靠背16的倾动位置的带锁定机构的靠背倾角调节装置(未图示)装配在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于座垫18的基底框架24A的突设部位24Aa的部位。滑动框架24B的前端部(图2看到的左端部)与搁脚凳14的支承框架部件14A的一端形成轴支承结合44,搁脚凳14处于在能够以该轴支承结合44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下配置在座垫18的前下部位置的状态。因此,搁脚凳14也伴随所述滑动框架24B的前后移动而一起前后移动。另外,搁脚凳14的图2所示的向下方垂下的位置状态为收纳位置状态,是被收纳在座垫18的前下部的状态。展开状态是图3所示的状态,是搁脚凳14的另一端部向上方转动的位置状态。基底框架24A被设置成能够经由图示省略了的滑动装置相对于地板滑动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整体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地板前后移动。另外,构成座垫18的座部的垫部件相对于滑动框架24B载置。因此,座垫18的上表面的就座面成为与滑动框架24B一体的状态,其伴随滑动框架24B的移动而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伴随着座椅靠背16向后方的倾动,滑动框架24B向前方移动,座垫18的就座面也向前方移动。
基底框架24A的前端部(图2看到的左端部)位置与搁脚凳14之间由第一连杆部件26连接起来。第一连杆部件26为两根细长板状的连杆部件A28、连杆部件B30通过销结合34连接而成的。连杆部件A28的一端与基底框架24A的前端部通过销结合32而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连杆部件A28的另一端与连杆部件B30的一端同样地通过销结合34而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图2中看到,连杆部件B30的另一端与搁脚凳14的支承框架部件14A的大致中央位置通过销结合36而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销结合3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旋转轴的示例。在图2中看到,在滑动框架24B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一体地延伸设置形成的滑动部位24Ba,第一连杆部件26的连杆部件A28在面贴合位置状态重复的位置状态下配置在该滑动部位24Ba。在以该重复的位置状态配置的滑动部位24Ba和连杆部件A28分别以直线形状形成有长孔形状的引导孔38、40。并且,以在搁脚凳14处于图2所示的收纳位置状态时各个引导孔38、40的配置关系为各个引导孔38、40的轴线X1、X2一致的配置关系的方式,配置并连接各部件。另外,在引导部位24Ba形成的引导孔40的轴线为X1,在第一连杆部件26形成的引导孔38的轴线为X2。滑动部位24B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杆部件的示例。共通的连接销部件42与上述各引导孔38、40连通并卡合。该连接销部件42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各个引导孔38、40滑动移动,通过改变该连接销部件42的引导孔38、40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改变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另外,在连接销部件42与滑动部位24Ba之间设有将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引导孔40的卡合位置状态固定的锁定机构(未图示)。
接下来,基于图2~图5说明上述的座椅靠背16和搁脚凳14的连动动作结构中的连动动作。图2的状态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处于实线所示的通常的就座姿势的通常使用位置状态的情况,是座椅靠背16处于立起的状态,而搁脚凳14处于收纳于座垫18的前下部的收纳位置状态的情况。在该状态下,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在与基底框架24A的突设部位24Aa形成轴支承结合46的状态下处于立起状态,使在侧框架16A的下端形成销结合48的滑动框架24B相对于基底框架24A相对地位于后方位置。在所述两者24A、24B的位置状态下,设于滑动框架24B的滑动销52与设于基底框架24A的引导孔50的卡合关系为滑动销52与引导孔50的在图2看到的后方部卡合的状态。滑动框架24B的上述动作位置状态传递至在其前端形成轴支承结合44的搁脚凳14。搁脚凳14的位置控制由在搁脚凳14与基底框架24A的前端部之间构成的第一连杆部件26控制而进行。第一连杆部件26的连杆部件A28与基底框架24A的前端部形成为销结合32而能够转动。并且,由于通过锁定机构(未图示)固定于滑动框架24B的滑动部位24Ba的连接销部件42与设于连杆部件A28的引导孔38以能够沿其轴线X2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卡合,因此所述转动伴随着滑动部位24B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由于滑动部位24Ba即滑动框架24B位于最后方位置,因此连杆部件A28的另一端的下端也位于最后方位置。该位置状态经由形成了销结合34的连杆部件B30传递至形成了销结合36的搁脚凳14的支承框架部件14A,使搁脚凳14成为收纳位置状态。
接着,如下所述地进行从图1所示的实线所示的座椅靠背16的立起位置状态向假想线所示的座椅靠背16向后方倾动而搁脚凳14向上方展开的状态的舒适姿势状态的移动动作。图3示出舒适姿势状态的动作状态。伴随着座椅靠背16向后方的倾动,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以轴支承结合46为转动轴而顺时针转动,使与该侧框架16A的下端形成了销结合48的滑动框架24B向前方滑动移动。即,滑动框架24B相对于基底框架24A相对地向前方滑动移动。在所述两者24A、24B的位置状态下,设于滑动框架24B的滑动销52与设于基底框架24A的引导孔50的卡合关系为滑动销52与引导孔50的在图3看到的前端卡合的状态。伴随着图3所示的滑动框架24B向前方的移动,与其一体形成的滑动部位24Ba也向前方移动。与此相伴地,固定于滑动部位24Ba的连接销部件42使连杆部件A28以图3中与基底框架24A的前端形成了销结合32的部位作为转动轴而顺时针转动,使连杆部件A28的另一端的下端向前方移动。该连杆部件A28的下端的动作经由形成了销结合34、36的连杆部件B30传递至搁脚凳14的支承框架部件14A,使搁脚凳14以与滑动框架24B形成了轴支承结合44的部位为转动轴而顺时针转动,成为向上方展开的状态。此时,由于搁脚凳14的轴支承结合44部位也向前方移动,因此搁脚凳14自身也向前方移动并进行搁脚凳14的展开动作。该搁脚凳14在展开转动时以连杆部件A28的销结合32为转动轴的转动是伴随着连接销部件42的前方移动而连接销部件42在连杆部件A28的引导孔38内向连杆部件A28的下端方向滑动移动而进行的。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的连动动作,进行从图2所示的通常的姿势状态向图3所示的舒适姿势状态的动作。另外,从图3所示的舒适姿势状态向图2所示的通常的姿势状态的动作是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进行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伴随着图3所示的座椅靠背16向后方的倾动而搁脚凳14通过连动动作展开转动而成的舒适姿势状态下,能够不使座椅靠背16的姿势状态变化而仅将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状态调整成与就座者的喜好相应的任意的角度。即,能够在使座椅靠背与搁脚凳连动动作的同时,调整该连动动作中的座椅靠背与搁脚凳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该动作利用图4在以下说明。设搁脚凳14的图4的实线所示的展开角度位置为预先通过与座椅靠背16的连动动作而展开转动后的位置Y1。解除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由锁定机构(未图示)实现的固定,连接销部件42在形成于滑动部位24Ba的引导孔40内滑动移动,从而能够对该位置Y1进行位置调整而转动变化至虚线所示的Y2、Y3。当前,在使搁脚凳14调整至Y2的转动位置时,将连接销部件42解除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固定并使其从t1位置滑动移动到t2位置并再次固定于滑动部位24Ba。而且,在调整至Y3的转动位置时,同样地通过使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固定位置从引导孔40的t1位置向t3位置移动而进行。此时,伴随着搁脚凳14的转动位置的变化,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连杆部件A28的引导孔38的卡合位置状态也滑动变化。
接着,对用于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无法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其原因是,对应于座椅靠背16的前倾,滑动部位24Ba与滑动框架24B一起向后方移动,连杆部件A28以销结合32为中心而逆时针转动。因此,会使得搁脚凳14经由连杆部件B30转动。然而,此时与搁脚凳14一体的支承框架部件14A的背面与连杆部件A28在销结合32附近干涉,阻止了搁脚凳14的转动。这样阻止了搁脚凳14的转动的话,座椅靠背16也无法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在图2~5的示意图中,可看出未发生这样的支承框架部件14A的背面与连杆部件A28的干涉。然而,强制地以引起所述干涉的方式设计支承框架部件14A与连杆部件A28的大小,则能如上所述地阻止搁脚凳14的转动。
如图6~9所示,在左右一对连杆部件A28之间,设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机构的示例的滑动部件72、滑动底座74等。对于由滑动部件72、滑动底座74等构成的吸收机构70,基于图6~图9进行说明。滑动部件72和滑动底座74的主体部分由成形为门形的冲压品构成,并且以滑动部件72在上、滑动底座74在下的方式彼此重叠配置。在滑动部件72从其两侧部向前方延伸设置臂部72C,两侧的臂部72C在中间夹持中空的杆82,并且两侧的臂部72C被夹持在一对连杆部件A28之间。而且,在滑动底座74的后方侧也以与上述臂部72C对应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托架部74C,该托架部74C与一体固定于座垫18的底座框架24A的固定部件80形成螺栓结合(未图示)。在滑动底座74的主体部分的中央部形成有左右并列且前后方向形成得较长的一对引导孔74B。另一方面,在引导部件72的主体部分的中央部与引导孔74B对应地贯穿设置有一对贯通孔72D。在一对贯通孔72D分别贯通配置带肩螺栓72A,利用所述带肩螺栓72A将滑动底座74夹在中间从而将滑动部件72与连接部件76结合在一起。此时,带肩螺栓72A贯通滑动底座74的引导孔74B,滑动部件72被带肩螺栓72A限制而成为沿引导孔74B在前后方向滑动自如。
在滑动底座74的各引导孔74B的前方分别贯穿设置有贯通孔74D,在这些贯通孔74D如图7、8所示地分别贯通固定有螺栓74A。在与各螺栓74A对应的滑动部件72的主体部分形成缺口部72E,使得各螺栓74A不与滑动部件72的主体部分干涉。作为拉伸弹簧的弹簧部件78的一端与各螺栓74A的下端结合,弹簧部件78的另一端与连接部件76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结合。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弹簧部件78和螺栓74A的图示。由于如此构成,因此滑动部件72在平时由弹簧部件78相对于滑动底座74向前方侧施力。在滑动部件72的主体部分的后端部向下设有止动件72F,该止动件72F与缺口部74E卡合,从而实现滑动部件72的定位,所述缺口部74E在滑动底座74的主体部分的后端部与止动件72F对应地形成。因此,滑动部件72平时位于止动件72F与缺口部74E卡合的位置,当相对于滑动部件72向后施加克服弹簧部件78的作用力的外力时,滑动部件72相对于滑动底座74滑动并向后方移动。另外,在图6中,标号84是将左右的滑动部位24Ba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
如上所述,作为连杆部件A28的转动中心的销结合32经由由滑动部件72、滑动底座74等构成的吸收机构70被支承在基底框架24A。因此,当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相应地滑动框架24B向后方滑动,与搁脚凳14一体的支承框架部件14A向后方移动时,支承框架部件14A的背面与连杆部件A28在销结合32附近干涉,将连杆部件A28的销结合32附近向后方按压。因此,滑动部件72克服弹簧部件78的作用力而与连接部件76一起相对于滑动底座74滑动,如图9的空心箭头所示地向后方移动,连杆部件A28与滑动部件72一起向后方移动,座椅靠背16的前倾动作成为可能。图10示出了搁脚凳14按压滑动部件72并向后方移动的状态。在图10中,省略了连杆部件A28的图示,不过示出了连杆部件A28的引导孔38的轴线X1。在该图中,示出轴线X1如空心箭头所示地与滑动部件72一起从前方向后方位移(移动)的情况。当座椅靠背16的前倾动作结束,座椅靠背16返回通常使用位置时,滑动框架24B也与座椅靠背16一起向前方移动而返回,与此相伴地,搁脚凳14对连杆部件A28的按压力也消失,因此滑动部件72借助弹簧部件78返回至止动件72F与滑动底座74的缺口部74E卡合的位置。
当座椅靠背16从位于舒适姿势位置的状态向通常使用位置立起时,如上所述,滑动框架24B、滑动部位24Ba、第一连杆部件26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图2所示的状态移动。此时,对销结合32向后作用连杆部件A28以销结合3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中心保持力。该力也作用于滑动部件72。然而,此时的中心保持力比弹簧部件78的作用力小,因此避免了滑动部件72由中心保持力向后方推压而移动的情况。即,以达到该状态的方式设定弹簧部件78的作用力。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当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时,与其倾斜动作相应地,通过由滑动部件72、滑动底座74等构成的吸收机构70,吸收与座椅靠背16的向前放倒相伴的滑动框架24B向后方的移动,禁止搁脚凳14从收纳位置进一步向后方的转动。因此,在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14的座椅中,即使进行座椅靠背16的大幅放倒动作,也能够避免因搁脚凳14与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干涉而使搁脚凳14无法移动的情况,使座椅靠背16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而且,由于如上所述搁脚凳14从收纳位置起向后方平行移动,因此其相对于座椅主体12的侧部的侧壁22的相对角度没有变化,搁脚凳14不会在收纳位置相对于侧壁22倾斜,能够抑制外观变差。
图11、1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成为特征的点为吸收机构70的结构。其他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再次的说明和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的滑动部件71和滑动底座73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的滑动部件72和滑动底座74相同,不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部件71和滑动底座73以能够在必要时彼此断开的方式结合。因此,在滑动底座73的左右的两侧壁73B分别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有滑动孔73A,贯通这些滑动孔73A地设有锁定杆77(本实用新型的结合体的示例)。锁定杆77在其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经由弹簧部件77A与滑动底座73连结,锁定杆77由弹簧部件77A向上方施力。因此,锁定杆77在常态下与滑动孔73A的上端部抵接并固定。另一方面,与该锁定杆77对应地在滑动部件71的左右两侧的后方下部分别形成有接收锁定杆77的缺口71A,在滑动部件71重叠在滑动底座73上的状态下,锁定杆77的两端的从滑动孔73A突出的部分与滑动部件71的缺口71A嵌合。在滑动框架24B的下表面,在与滑动底座73的锁定杆77的两端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锁定解除板75,当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放倒,滑动框架24B向后方移动时,锁定解除板75如凸轮那样借助其外形形状克服弹簧部件77A的作用力而将锁定杆77向下方压下,使锁定杆77从滑动部件71的缺口71A脱出。
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因此在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放倒时以外的时候,锁定杆77与滑动部件71的缺口71A嵌合,使滑动部件71与滑动底座73一体地结合,销结合32的位置经由滑动部件71、滑动底座73固定于基底框架24A而不变化。然而,在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放倒时,如上所述,锁定解除板75将锁定杆77向下方压下,使得滑动部件71能够相对于滑动底座73滑动。因此,如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16处于通常使用位置,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当座椅靠背16向前放倒时,会经由滑动部件24Ba、第一连杆部件26使搁脚凳14的支承框架部件14A转动,不过为了搁脚凳14不会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转动,销结合32受到从滑动部位24Ba向第一连杆部件26传递的力,如上所述地借助吸收机构70移动,搁脚凳14与座垫18一起伴随着轴支承结合44和销结合32平行移动。此时,在吸收机构70中,滑动部件71相对于滑动底座73的结合被断开,滑动部件71相对于滑动底座73向后方滑动。因此,搁脚凳14的旋转外周侧部与搁脚凳14转动的情况相比移动量减少,能够避免与用于将座椅支承在车辆地板的结构部件等结构体干涉。因而,能够使具备座椅靠背连动式的搁脚凳的座椅中的座椅靠背16的大幅放倒动作成为可能。
如图7、8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中,滑动部件72和滑动底座74由弹簧部件78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向前放倒,滑动部件72克服弹簧部件78的作用力而相对于滑动底座74相对移动,从而不使搁脚凳14转动,能够使滑动框架24B向后方移动。相对于此,如基于图11、12在上面所述地,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在座椅靠背16的向前放倒时解除滑动部件71与滑动底座73的结合,使两者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在使座椅靠背16向前放倒时,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得不克服弹簧部件78的作用力地操作,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受弹簧的作用力的影响地操作,具有减轻操作力的效果。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作为特征的点为吸收机构70的结构。其他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再次的说明和图示。第三实施方式为,在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与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的结合部构成吸收机构70,固定在侧框架16A的下端部的滑动销86B能够在形成于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的引导孔24Bb内滑动。弹簧部件86的一端与滑动销86B结合,该弹簧部件86的另一端在滑动框架24B上通过销结合86A固定在引导孔24Bb的前方。
这样,在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与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的结合部设有吸收机构70,因此在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舒适姿势位置移动时,通过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后倾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向前方的移动,经由滑动销86B按压引导孔24Bb的前方端部,滑动框架24B向前方移动,搁脚凳14如上所述地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在使如此成为舒适姿势位置的座椅靠背16相反地回到通常使用位置时,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前倾,侧框架16A的下端部向后方移动。此时,滑动销86B经由弹簧部件86、销结合86A使滑动框架24B向后方移动,使搁脚凳14从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此时,弹簧部件86会被滑动销86B拉伸而伸长,不过设定为在此时受到的拉伸力下弹簧部件86不会伸长。当使位于通常使用位置的座椅靠背16向前方放倒时,与上述同样地,滑动销86B在引导孔24Bb内向后方移动,将弹簧部件86拉伸。此时,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搁脚凳14无法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转动,因此滑动框架24B无法向后方移动,弹簧部件86被伸长,滑动销86B在引导孔24Bb内滑动并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放倒。此时,弹簧部件86的作用力以使座椅靠背16返回到通常使用位置的方式作用。为了使座椅靠背16不会因该作用力而回到通常使用位置,期望能够如上所述地利用设置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轴支承结合46部的靠背倾角调节装置(未图示)在向前方放倒的状态下锁定。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放倒时,利用设于侧框架16A的下端部与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的结合部的吸收机构70吸收座椅靠背16的移动,此时搁脚凳14在收纳位置不动,因此不会进行在没有所述吸收机构70时产生的搁脚凳14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的移动,能够防止外观变差。
图14、1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作为特征的点为吸收机构70的结构。其他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再次的说明和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设于侧框架16A与滑动框架24B的结合部。如图14、15所示,在侧框架16A的下端部,沿以侧框架16A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形成引导孔16Aa,并以在该引导孔16Aa内滑动的方式使固定于滑动框架24B的连接销92嵌入。而且,在左右方向,在侧框架16A与滑动框架24B之间,在侧框架16A上转动自如地固定有凸轮90,凸轮90的转动中心位于引导孔16Aa的前端上部。在从凸轮90的转动中心离开的凸轮90的后端侧转动自如地结合有一端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滑动框架24B的托架24Ab的连杆88的另一端,连杆88的一端相对于托架24Ab的固定位置位于座椅靠背16处于通常使用位置时的凸轮90的上方,连杆88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托架24Ab与凸轮90之间。另外,托架24Ab一体地构成于滑动框架24B。而且,侧框架16A经由公知的靠背倾角调节机构46A转动自如地固定于基底框架24A。
这样,在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与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的结合部设有吸收机构70,因此在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舒适姿势位置移动时,通过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后倾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向前方的移动,侧框架16A的引导孔16Aa的后端缘部将连接销92向前方推压,使滑动框架24B经由连接销92向前方移动,使搁脚凳14如上所述地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在使如此位于舒适姿势位置的座椅靠背16相反地回到通常使用位置时,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前倾,侧框架16A的下端部向后方移动。此时,凸轮90也与侧框架16A一起向后方移动,凸轮90的后端将连接销92向后方按压,使滑动框架24B向后方移动,使搁脚凳14从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此时,凸轮90相对于侧框架16A的角度由连杆88确定,即使与连接销92抵接也不会变化。当使位于通常使用位置的座椅靠背16向前方放倒时,与上述同样地,侧框架16A的下端部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此时凸轮90的相对于侧框架16A的角度如图14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成为无法通过凸轮90将连接销92向后方按压的角度。即,凸轮90从引导孔16Aa和连接销92离开。这是因为,凸轮90与侧框架16A一起向后方移动,因此凸轮90的后端部由连杆88抬起。其结果是,即使侧框架16A向后方移动,连接销92也在引导孔16Aa内移动,滑动框架24B不移动,能够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放倒。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放倒时,利用设于侧框架16A的下端部与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的结合部的吸收机构70吸收座椅靠背16的移动,此时搁脚凳14在收纳位置不动,因此不会进行在没有所述吸收机构70时产生的搁脚凳14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的移动,能够防止外观变差。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将侧框架16A与滑动框架24B经由弹簧部件86结合,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向前放倒,侧框架16A克服弹簧部件86的作用力而相对于滑动框架24B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放倒而不使搁脚凳14转动。相对于此,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机构70在座椅靠背16的向前放倒时解除侧框架16A与滑动底座24的结合,使两者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在使座椅靠背16向前放倒时,相对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不得不克服弹簧部件86的作用力地操作,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受弹簧的作用力的影响地操作,具有减轻操作力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侧框架16A、滑动框架24B、滑动部位24Ba以及第一连杆部件26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的连动机构以及连杆机构的示例,吸收机构70是连动禁止机构的示例。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外观、结构,能够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删除。例如,1.连动机构和连动禁止机构也可以包括电动马达而进行电动动作。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座垫与座椅靠背的动作连动地动作,不过座垫也可以固定于底座部件或者车辆地板,与座椅靠背的动作无关而不动。不过,在该情况下,需要另行设置将座椅靠背的动作传递至搁脚凳的机构。
Claims (4)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在座垫的前方具备搁脚凳,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
连动机构,使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连动,在座椅靠背(16)处于适合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时,使搁脚凳(14)收纳于座垫(18)前方下部的收纳位置,若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倾斜,则使搁脚凳(14)从所述收纳位置向座垫(18)前方的展开位置移动而从下方支承乘员的脚部;以及
连动禁止机构,若使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座垫(18)的相对角度减小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使与该倾斜动作相应的由所述连动机构实现的搁脚凳(14)的连动功能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动机构是如下的连杆机构:其将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连接起来,在座椅靠背(16)处于适合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时,使搁脚凳(14)位于座垫前方下部的收纳位置,若座椅靠背(16)以使相对于座垫(18)的相对角度增大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倾斜,则使搁脚凳(14)从所述收纳位置向座垫(18)前方的展开位置移动而从下方支承乘员的脚部,
所述连动禁止机构是如下的吸收机构(70):若使座椅靠背(16)以相对于座垫(18)的相对角度减小的方式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则在包括所述连杆机构的从座椅靠背(16)直到搁脚凳(14)为止的力的传递路径中,吸收座椅靠背(16)的动作以使该动作不再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座垫(18)和座椅靠背(16)经由底座部件(24A)固定于车辆地板,
座椅靠背(16)以能够调整角度的方式与所述底座部件(24A)结合,
座垫(18)与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而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部件(24B)结合,并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24A),
所述搁脚凳(14)利用在座垫(18)前端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44)而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且在收纳位置被阻止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的转动,
所述连杆机构具备:第一连杆部件(26),连接在搁脚凳的第一旋转轴(44)的径向外侧部与所述底座部件(24A)上的第二旋转轴(32)之间,驱动搁脚凳(14);以及第二连杆部件(24Ba),从座垫(18)向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延伸,与座垫(18)成为一体,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结合,若进行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而使座垫(18)在所述底座部件(24A)上滑动,则驱动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
所述第二旋转轴(32)设置在滑动部件(72)上,所述滑动部件(72)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底座部件(24A)上,
所述吸收机构(70)具备:结合体,平时以阻止所述滑动部件(71、72)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24A)的前后滑动的方式将两个部件之间结合起来;以及结合解除部件,接受座椅靠背(16)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前方倾斜的动作,将所述结合体对两个部件之间的结合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座垫(18)和座椅靠背(16)经由底座部件(24A)固定于车辆地板,
座椅靠背(16)以能够调整角度的方式与所述底座部件(24A)结合,
座垫(18)与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而前后移动的前后移动部件(24B)结合,并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24A),
所述搁脚凳(14)利用在座垫(18)前端部设置的第一旋转轴(44)而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且在收纳位置被阻止向展开位置相反侧的转动,
所述连杆机构具备:第一连杆部件(26),连接在搁脚凳(14)的第一旋转轴(44)的径向外侧部与所述底座部件(24A)上的第二旋转轴(32)之间,驱动搁脚凳(14);以及第二连杆部件(24Ba),从座垫(18)向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延伸,与座垫(18)成为一体,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结合,若进行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而使座垫(18)在所述底座部件(24A)上滑动,则驱动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
所述吸收机构(70)构成为:在经由所述第一连杆部件(26)利用所述第二连杆部件(24Ba)使搁脚凳(14)从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侧转动时,所述第二旋转轴(32)并不在所受的力的作用下移动,而若所述第二旋转轴(32)受到超过该力的力,则能够使所述第二旋转轴(32)向所述第二连杆部件(24Ba)的移动方向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20880 | 2012-05-28 | ||
JP2012-261027 | 2012-11-29 | ||
JP2012261027A JP5998883B2 (ja) | 2012-05-28 | 2012-11-29 | 乗物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98000U true CN203698000U (zh) | 2014-07-09 |
Family
ID=50102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780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98000U (zh) | 2012-05-28 | 2013-11-29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16784B2 (zh) |
JP (1) | JP5998883B2 (zh) |
CN (1) | CN203698000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7353A (zh) * | 2014-12-08 | 2016-06-15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可后倾座椅 |
CN107374139A (zh) * | 2017-07-25 | 2017-11-24 | 苏州君之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座椅上支腿支架的微调机构 |
CN108113326A (zh) * | 2016-11-29 | 2018-06-05 | 雅沙娜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夹住式儿童垫高椅 |
CN109249847A (zh) * | 2017-07-12 | 2019-01-22 |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 搁脚凳及具有搁脚凳的车辆用座椅系统 |
CN110949193A (zh) * | 2019-12-24 | 2020-04-03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和汽车 |
WO2023242555A1 (en) * | 2022-06-13 | 2023-12-21 | Dca Design International Limited | Aircraft seat mechanis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7774A1 (ko) * | 2012-08-17 | 2014-02-20 | Jang Myung Su | 좌식형 샴푸의자 |
JP6065626B2 (ja) * | 2013-02-12 | 2017-01-25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
JP6060826B2 (ja) | 2013-06-21 | 2017-01-1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
KR101592723B1 (ko) * | 2014-07-04 | 2016-02-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
JP5864693B1 (ja) * | 2014-10-09 | 2016-02-17 | 李宛豫 | 折り畳み可能な脚載台 |
KR101827419B1 (ko) * | 2016-10-17 | 2018-02-09 | 현대다이모스(주) | 뒤틀림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레그레스트 |
GB2560996B (en) * | 2017-03-31 | 2021-04-14 | Ipeco Holdings Ltd | Seating apparatus |
JP2018198655A (ja) * | 2017-05-25 | 2018-12-2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A181984S (en) | 2018-01-05 | 2019-04-11 | Ipeco Holdings Ltd | Armrest for a vehicle seat |
CN108323986B (zh) * | 2018-02-10 | 2019-09-17 | 中山市思尚家具有限公司 | 椅子 |
US11111023B2 (en) * | 2018-06-25 | 2021-09-07 | Rami Kayyali | Reclining chair with rear impingement prevention |
USD909782S1 (en) | 2018-06-29 | 2021-02-09 | Ipeco Holdings Limited | Back support for a vehicle seat |
USD927207S1 (en) | 2018-06-29 | 2021-08-10 | Ipeco Holdings Limited | Vehicle seat |
JP7079339B2 (ja) * | 2018-09-28 | 2022-06-01 |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 座席装置および座席システム |
US11214180B1 (en) | 2019-09-23 | 2022-01-04 | Apple Inc. | Vehicle seat with reclining mechanism |
US11485498B2 (en) | 2021-01-29 | 2022-11-01 | B/E Aerospace, Inc. |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leg rest deployment using path and follower mechanism |
US11485266B1 (en) * | 2021-05-13 | 2022-11-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upport assembly |
BE1029688B1 (fr) * | 2021-08-16 | 2023-03-13 | Lseat Eng | Siège passager d'un véhicule de transpor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366645B (zh) * | 1971-12-02 | 1974-05-06 | Landstingens Inkopscentral | |
US4937900A (en) * | 1989-04-13 | 1990-07-03 | Bridges Bobby L | Electric sofa bed |
JPH0345748A (ja) | 1989-07-10 | 1991-02-27 | Murata Mach Ltd | 織機 |
US5141284A (en) * | 1991-02-01 | 1992-08-25 | La-Z-Boy Chair Company | Wall proximity reclining chair mechanism |
US5323526A (en) * | 1991-02-01 | 1994-06-28 | La-Z-Boy Chair Company |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modular wall proximity reclining chair |
US5292170A (en) * | 1991-08-06 | 1994-03-08 | La-Z-Boy Chair Co. | Recliner assist apparatus |
US5498055A (en) * | 1993-11-16 | 1996-03-12 | Goldman; Paul R. | Recli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2643844B2 (ja) | 1994-07-18 | 1997-08-20 | フランスベッドメディカル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リクライニングチェア |
IT1296482B1 (it) * | 1997-11-21 | 1999-06-25 | Compact S R L | Poltrona con poggiapiedi schienale, e seduta motorizzati. |
US6491342B1 (en) * | 1999-10-28 | 2002-12-10 | Nathaniel Smith | Reclining chair |
US6439636B1 (en) * | 2001-02-07 | 2002-08-27 | Ming C. Kuo | Vehicle electric reclining seats |
US6604791B1 (en) * | 2002-04-05 | 2003-08-12 | Hsin Hao Health Materials Co., Ltd. | Reclining leisure chair |
JP2005000300A (ja) * | 2003-06-10 | 2005-01-06 | Delta Kogyo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
JP4502625B2 (ja) * | 2003-10-27 | 2010-07-14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装置 |
US20050140183A1 (en) * | 2003-12-01 | 2005-06-30 | J. Robert Britton & Associates, Inc. | Reclining chair with foot and leg rest |
US6974186B1 (en) * | 2004-07-03 | 2005-12-13 | Horng Jiun Chang | Chair |
US7011362B1 (en) * | 2004-10-26 | 2006-03-14 | Chi-Tzung Huang | Structure of a securing mechanism for a back of an adjustable reclining chair |
JP2006123715A (ja) * | 2004-10-28 | 2006-05-18 | Nhk Spring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 |
EP1683443B1 (en) * | 2005-01-19 | 2012-02-22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Ottoman device |
EP1904332B1 (en) * | 2005-07-19 | 2010-05-05 | Intier Automotive Inc. | Cinch/lock a leg to ensure engagement |
US7543893B2 (en) * | 2006-04-14 | 2009-06-09 | La-Z-Boy Incorporated | Rocking reclining chair |
JP5220319B2 (ja) * | 2007-01-18 | 2013-06-26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GB0708053D0 (en) * | 2007-04-26 | 2007-06-06 | Leuven | Adjustable furniture |
WO2010017278A2 (en) * | 2008-08-05 | 2010-02-11 | Be Aerospace, Inc. | Seat articulation mechanism |
WO2010114814A1 (en) * | 2009-03-30 | 2010-10-07 | Weber Aircraft Llc | Leg-rests for passenger seats |
US8752890B2 (en) * | 2010-11-03 | 2014-06-17 | Ultra-Mek, Inc. |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extendable footrest |
US8517463B2 (en) * | 2010-11-09 | 2013-08-27 | Ultra-Mek, Inc. | Gliding-reclining layflat seating unit with power actuator and manual and automatic locking linkages |
CN105361489B (zh) * | 2011-03-30 | 2019-03-29 | 美国皮革制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 座椅 |
US8714638B2 (en) * | 2012-02-06 | 2014-05-06 | Ultra-Mek, Inc. | High leg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extendable footrest |
JP5949096B2 (ja) * | 2012-04-25 | 2016-07-06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オットマン装置 |
JP5884640B2 (ja) * | 2012-05-28 | 2016-03-15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2014018405A (ja) * | 2012-07-18 | 2014-02-03 | Shiroki Corp | 車両シート用オットマン装置 |
-
2012
- 2012-11-29 JP JP2012261027A patent/JP599888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1-27 US US14/091,729 patent/US9616784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9 CN CN201320778003.9U patent/CN2036980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7353A (zh) * | 2014-12-08 | 2016-06-15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可后倾座椅 |
CN108113326A (zh) * | 2016-11-29 | 2018-06-05 | 雅沙娜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夹住式儿童垫高椅 |
CN108113326B (zh) * | 2016-11-29 | 2022-09-06 | 雅沙娜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夹住式儿童垫高椅 |
CN109249847A (zh) * | 2017-07-12 | 2019-01-22 |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 搁脚凳及具有搁脚凳的车辆用座椅系统 |
CN107374139A (zh) * | 2017-07-25 | 2017-11-24 | 苏州君之宏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座椅上支腿支架的微调机构 |
CN110949193A (zh) * | 2019-12-24 | 2020-04-03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和汽车 |
CN110949193B (zh) * | 2019-12-24 | 2021-04-20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和汽车 |
WO2023242555A1 (en) * | 2022-06-13 | 2023-12-21 | Dca Design International Limited | Aircraft seat mechanis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16784B2 (en) | 2017-04-11 |
US20140145476A1 (en) | 2014-05-29 |
JP2014004325A (ja) | 2014-01-16 |
JP5998883B2 (ja) | 2016-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98000U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
KR101738062B1 (ko) | 레그레스트의 구조 | |
CN202966024U (zh) | 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 | |
US9332845B2 (en) | Vehicle seat and seatback-associated ottoman device | |
CN100393551C (zh) | 具有凸轮驱动自定位头部限制器的车座组件 | |
JP4182984B2 (ja) | シート | |
CA3020679C (en) | Baby car seat allowing position change | |
JP6060826B2 (ja) |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 |
CN102343844A (zh) | 车用儿童座椅 | |
US9145071B2 (en) | Vehicle seat, in particular motor vehicle seat | |
JP6237467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5093683B2 (ja) | 車両座席 | |
JP6378991B2 (ja) | 乳母車 | |
CN112550096A (zh) | 车辆用后座椅 | |
KR100461102B1 (ko) | 차량용 리어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 장치 | |
JPH0233247B2 (zh) | ||
CN106379205B (zh) |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 |
KR101827419B1 (ko) | 뒤틀림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레그레스트 | |
CN203623433U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203805747U (zh) |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 |
KR101072228B1 (ko) |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높이 자동변경 장치 | |
CN209063936U (zh) | 儿童约束系统 | |
CN220800560U (zh) | 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电动座椅 | |
JP2000085424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938071B1 (ja) | 乳母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