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79529U - 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79529U CN202079529U CN2011201599182U CN201120159918U CN202079529U CN 202079529 U CN202079529 U CN 202079529U CN 2011201599182 U CN2011201599182 U CN 2011201599182U CN 201120159918 U CN201120159918 U CN 201120159918U CN 202079529 U CN202079529 U CN 2020795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door
- base band
- flexible base
- velcro
- arrangem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包括:柔性基带,所述柔性基带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尼龙搭扣。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一柔性基带,且在柔性基带上设置至少两副尼龙搭扣,可以采用该柔性基带捆扎车门和车身立柱,且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门固定不牢靠且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固定车门,且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油漆后的车身流转至汽车装配车间,为方便汽车的装配工作,车门需要快速可靠地固定,这是汽车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现有技术的汽车车门固定方法是,将一端粘有双面胶的海绵缓冲块设置在车门框与车门之间,并通过塑料捆扎绳或者线绳等将车门与车身立柱捆扎固定。该方法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塑料捆扎绳或者线绳等强度差,捆扎不牢靠,存在捆扎绳断裂、车门打开的危险;并且,塑料捆扎绳或者线绳为一次性使用,不仅使用时费时费力,且废弃物污染环境,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固定装置,以实现快速、牢靠的固定车门,且防止环境污染、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包括:柔性基带,所述柔性基带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尼龙搭扣。通过使用柔性基带捆扎车身立柱和车门,并且采用尼龙搭扣粘接方式将车门与车身立柱固定,可以更加牢靠的固定车门;并且,该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廉。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尼龙搭扣的数量为至少两副,且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端部区域。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尼龙搭扣包括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所述尼龙钩带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尼龙绒带包括数段,数段所述尼龙绒带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柔性基带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车门框和车门之间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垫。通过设置缓冲垫位于车门框和车门之间的缝隙中,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车门与车门框之间的碰撞,且避免了可能在车身上残留双面胶的问题,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廉。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泡棉,或者与所述柔性基带的材料相同。可以防止对车身油漆产生损伤,且制作方便。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尼龙搭扣和缓冲垫缝制在所述柔性基带上。制作简单,成本低。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尼龙搭扣和缓冲垫采用尼龙线缝制在所述柔性基带上。尼龙线的张紧力较强,可以使得尼龙搭扣、缓冲垫与柔性基带的连接牢固、可靠和耐用。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缓冲垫的长度大于所述车门框的宽度。可以更好的起到缓冲作用。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所述缓冲垫的厚度大于所述车门框和车门之间的间隙。可以更好的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一柔性基带,且在柔性基带上设置至少两副尼龙搭扣,可以采用该柔性基带捆扎车门和车身立柱,且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门固定不牢靠且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固定车门,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柔性基带; 12-尼龙搭扣; 13-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可以包括柔性基带11,该柔性基带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尼龙搭扣12。例如,该尼龙搭扣1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副,且至少设置于上述两个表面的两个端部区域;此外,尼龙搭扣12的数量也可以变更,只要能够实现粘接固定作用即可,并且该尼龙搭扣12也可以设置在柔性基带11的其他区域。
其中,尼龙搭扣通常包括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两部分,一个尼龙钩带和一个尼龙绒带可以组成一副尼龙搭扣;并且,为了起到尼龙搭扣的固定作用,一副尼龙搭扣中的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这两个部分可以分别设置于柔性基带的不同表面,例如,尼龙钩带位于第一表面,尼龙绒带位于第二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尼龙搭扣12所标注的只是上述尼龙搭扣两部分中的其中一个,例如为尼龙钩带或者尼龙绒带,本实施例中只是将尼龙钩带或者尼龙绒带均统称为尼龙搭扣进行标注。
例如,在具体实施中,尼龙钩带可以设置在柔性基带11的第一表面上,可以在整个第一表面上均设置尼龙钩带;尼龙绒带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并且该尼龙绒带可以包括数段,数段所述尼龙绒带间隔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再如,第一表面上也可以整个设置尼龙绒带,而将尼龙钩带分成数段间隔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只要能够实现粘接固定作用即可。
其中,上述的两个端部区域即指的图1中所示的第一段、第三段,相当于从柔性基带11整体来看,位于其两端的两个区域。尼龙搭扣12在柔性基带11上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图1所示,可以在柔性基带11的两个表面上均分散间隔设置有尼龙搭扣12。上述尼龙搭扣12的设置方式的原理为:
在第一段上设置的尼龙搭扣12可以用于将柔性基带11首先固定在汽车的车身立柱上,例如,可以将该柔性基带11缠绕在车身立柱上之后,通过一副尼龙搭扣12粘接而将柔性基带11固定在车身立柱上,以便借此端的固定而利于后续进一步固定车门。
在第三段上设置的尼龙搭扣12的作用为,可以用于在车门与车身立柱贴合后,用力拉紧该柔性基带11,再通过第三段上的尼龙搭扣12与第一段中的尼龙搭扣12组成一副粘接,粘接强度大于车门的开启力,而将车门与车身立柱紧紧的固定在一起,从而起到固定车门的作用。
进一步的,考虑到各车型的车身立柱以及车门的尺寸可能不相同,为使得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对于各种车型均具有通用性,可以在柔性基带11上设置至少两副的尼龙搭扣12,即可以在柔性基带11的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上设置多副尼龙搭扣12,以能够适用多种尺寸的车型;该尼龙搭扣12的设置位置要能够起到上述的固定作用即可,并且,尼龙搭扣12的设置位置、间隔等也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具体尺寸测量确定。
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实施中,为使得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对于各种车型均具有通用性,可以综合考虑各车型的车身立柱以及车门的尺寸可能不相同,对本实施例的柔性基带11的长度进行设计,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长度数值范围的限制。此外,柔性基带11可以采用非金属的、柔性耐用的、且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的材料;且由于柔性基带11具有柔性,可以与车身立柱和车门随行,从而防止在固定车门的过程中对油漆车身造成损伤。
通过使用柔性基带11捆扎车身立柱和车门,并且在柔性基带11上设置尼龙搭扣12,采用尼龙搭扣粘接方式将车门与车身立柱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捆扎绳捆扎的方式,可以更加牢靠的固定车门;并且,该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廉。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带11上还可以设置有缓冲垫13,参见图1所示,该缓冲垫13可以设置在柔性基带11上的中部区域,即第二段,位于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中部区域、以及前述的端部区域等,并没有严格的具体范围限制,只是从柔性基带11的整体相对来看,处于中部或者两端的大概位置;而实际的设置位置只需要根据尼龙搭扣12或者缓冲垫13的设置作用来设计即可,例如,尼龙搭扣12的设置位置要保证能够起到通过一副尼龙搭扣粘接固定的作用。缓冲垫13是用于设置车门框和车门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因此,其设置位置要使得在利用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固定车门完成时,该缓冲垫13是位于车门框和车门之间即可。
通过在柔性基带11的中部区域设置缓冲垫13,当该柔性基带11将车门和车门框捆扎在一起时,缓冲垫13可以位于车门框和车门之间的缝隙中,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车门与车门框之间的碰撞。其中,车门框是位于车身立柱上的,在固定车门时,车门框和车门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3,柔性基带11可以通过缠绕将车身立柱和车门捆扎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海绵缓冲块进行缓冲,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缓冲垫,避免了可能在车身上残留双面胶的问题,防止对车身的污染,而且该缓冲垫是固定在柔性基带11上,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廉。
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3的材料为耐用柔软的弹性材料,以免对车身油漆产生损伤,例如可以为泡棉,或者与柔性基带11的材料相同。其中,当缓冲垫13与柔性基带11的材料相同时,可以更便于制作。该缓冲垫13的厚度可以大于车门框和车门之间的间隙,以更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其长度可以大于车门框的宽度,具体可以依据不同车型的车门框尺寸而确定。
本实施例中,尼龙搭扣12和缓冲垫13可以缝制在柔性基带11上,制作简单,成本低;例如,可以采用张紧力较强的尼龙线缝制在柔性基带11上,使得尼龙搭扣12、缓冲垫13与柔性基带11的连接牢固、可靠和耐用。
以下结合图1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首先,将柔性基带11的第一段部分缠绕在车身立柱上,并且通过第一段上设置的一副尼龙搭扣12粘接,而将该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在车身立柱上,以便借此端的固定后续进一步固定车门。接着,将车门安装在相应的位置,车门的侧边与车身立柱相对,具体是与车身立柱上的车门框相对,柔性基带11上的缓冲垫13位于车门和车门框之间,可以起到车门和车门框之间的缓冲连接作用。最后,拉伸柔性基带11,并将车门和车身立柱捆扎在一起,并将柔性基带11第三段区域设置的一个尼龙搭扣与第一段区域设置的一个尼龙搭扣组成一副粘接,从而将车门和车身立柱紧紧固定在一起,完成了车门的快速缓冲固定。
本实施例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一柔性基带,且在柔性基带上设置至少两副尼龙搭扣,可以采用该柔性基带捆扎车门和车身立柱,且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门固定不牢靠且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固定车门,且降低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带(11),所述柔性基带(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尼龙搭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搭扣的数量为至少两副,且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端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搭扣包括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所述尼龙钩带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尼龙绒带包括数段,数段所述尼龙绒带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带(11)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车门框和车门之间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垫(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13)的材料为泡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13)的材料与所述柔性基带(11)的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搭扣(12)和缓冲垫(13)缝制在所述柔性基带(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搭扣(12)和缓冲垫(13)采用尼龙线缝制在所述柔性基带(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13)的长度大于所述车门框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13)的厚度大于所述车门框和车门之间的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99182U CN202079529U (zh) | 2011-05-18 | 2011-05-18 | 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99182U CN202079529U (zh) | 2011-05-18 | 2011-05-18 | 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79529U true CN202079529U (zh) | 2011-12-21 |
Family
ID=45340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5991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79529U (zh) | 2011-05-18 | 2011-05-18 | 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79529U (zh) |
-
2011
- 2011-05-18 CN CN2011201599182U patent/CN2020795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NO20071163L (no) | Universalmonteringssystem | |
MX337994B (es) | Metodo para montar una pieza en una moldura perfilada, dispositivo de union intermedio para unir una pieza en una moldura perfilada, hoja de vidrio, y uso de este dispositivo. | |
DE59502504D1 (de) | Verfahren für die herstellung und den einbau einer glasscheibe mit rahmen, insbesondere an einem fahrzeugteil | |
CA2530839A1 (en) | Rail heater clip | |
CN202079529U (zh) | 汽车车门固定装置 | |
CN202651709U (zh) | 一种汽车线束橡胶件 | |
ES453554A1 (es) | Dispositivo de union de un grupo motopropulsor al bastidor oa la caja de un vehiculo. | |
BRPI0907374A2 (pt) | Acoplamento de veículo. | |
CN205944921U (zh) |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 |
CN202863309U (zh) | 卡扣及具有该卡扣的汽车 | |
CN203722153U (zh) | 汽车线束固定装置 | |
CN201646333U (zh) | 折叠车门密封装置及折叠车门 | |
CN205047996U (zh) | 铁路客车转向架金属护套橡胶软管的固定装置 | |
CN202944262U (zh) | 物品防移动装置 | |
CN105291793A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密封胶条 | |
CN202628690U (zh) | 压紧块 | |
CN202363159U (zh) | 电源线的固定结构 | |
CN204354870U (zh) | 一种弹簧平衡杆 | |
CN205278557U (zh) | 带卡座尼龙扎带及车用管线安装结构 | |
CN217374393U (zh) | 一种方便使用的汽车线束扎带 | |
CN201116072Y (zh) | 改进防脱胶条装置 | |
CN206098522U (zh) | 汇流排与线束板固定结构 | |
CN204061506U (zh) | 一种塑料选换挡拉丝护管接头 | |
CN207381889U (zh) |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 |
CN202840390U (zh) | 一种卡扣线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