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996609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6090U
CN209966090U CN201920570788.8U CN201920570788U CN209966090U CN 209966090 U CN209966090 U CN 209966090U CN 201920570788 U CN201920570788 U CN 201920570788U CN 209966090 U CN209966090 U CN 209966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iddle plate
contact edge
cover
concav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07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07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66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6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6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可开合地盖设在煲体组件上,其中,上盖组件包括:面盖;内衬,内衬位于面盖的下方,内衬朝向煲体组件的中板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具有凹形区域,以使凹形区域处的表面与中板间隔设置,凹形区域的外周形成有位于第一配合面的外周缘处的接触棱边,上盖组件盖合后,接触棱边与中板接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内衬存在易翘曲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电压力锅上盖组件内部都设有内衬,合盖后内衬配合面抵接在煲体组件的中板上,而现有的配合面是一个大平面(完整的平面结构),这样使得配合面与中板接触时的接触面积大、反复开盒盖后会使得配合面的边缘处于存在翘曲变形的情况。
由于内衬变形后会影响上盖与煲体的扣合,且上盖与煲体配合间隔不均匀,会造成烹饪器具的使用效果变差。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内衬存在易翘曲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内衬存在易翘曲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可开合地盖设在煲体组件上,其中,上盖组件包括:面盖;内衬,内衬位于面盖的下方,内衬朝向煲体组件的中板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具有凹形区域,以使凹形区域处的表面与中板间隔设置,凹形区域的外周形成有位于第一配合面的外周缘处的接触棱边,上盖组件盖合后,接触棱边与中板接触。
通过在内衬上设置接触棱边和凹形区域,可以减小因第一配合面是单一的片状外形带来的强度弱,易翘曲变形的问题。内衬上的第一配合面与煲体组件上的中板接触配合,而第一配合面又具有凹形区域,且凹形区域与内衬不接触,以使得第一配合面与中板接触的部分形成接触棱边,接触棱边与中板接触的面积小,进而与中板的相互作用力小,且接触棱边具有一定的高度,进而增加了第一配合面与中板接触的部分的强度,使得接触棱边不易翘曲变形,进而增加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接触棱边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和/或凹形区域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接触棱边的宽度可以使得在保证上盖组件可以稳定地盖设在煲体组件的基础上,使得接触棱边与中板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小,进而减小中板对内衬的作用,减小内衬的变形,凹形区域的深度可以保证接触棱边的强度,且使得接触棱边不易折断和翘曲变形。
进一步地,内衬远离煲体组件的一侧表面对应凹形区域的部分向面盖一侧隆起,以形成隆起部。隆起部的设置加强了凹形区域的强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凹形区域强度差而导致内衬断裂的问题。
进一步地,内衬具有与面盖配合的卡勾,卡勾由隆起部处伸出。以使得内衬与面盖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面盖的周向侧壁朝向中板一侧的表面与第一配合面平齐。内衬不会裸露出来,增加了烹饪器具整体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内衬还具有装饰凸筋,装饰凸筋设置在第一配合面上且相对于接触棱边靠近内衬的中心,且接触棱边与装饰凸筋围成凹形区域。使得上盖组件与煲体组件不盖合时,上盖组件朝向煲体组件一侧的表面美观。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盖和外锅盖,外锅盖位于内衬与内锅盖之间,且外锅盖朝向中板一侧的第一端面和/或内锅盖朝向中板一侧的第二端面与装饰凸筋远离第一配合面的端面平齐。当打开上盖组件时,看到的装饰凸筋、外锅盖和内锅盖均是平齐的,增加了上盖组件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中板具有与接触棱边配合的第二配合面,中板还具有集水槽,集水槽相对于第二配合面靠近煲体组件的中心,装饰凸筋伸入集水槽内且与集水槽的槽壁间隔设置。避免积水对烹饪器具的内部器件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第二配合面与集水槽之间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以使第二配合面处的积水流入集水槽内,且导流面对应凹形区域设置。使得积水可以快速地流入到集水槽中而不会在第二配合面处长时间停留,避免积水进入到烹饪器具的内部,影响烹饪器具内部器具的性能,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
进一步地,接触棱边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和/或凹形区域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内衬远离煲体组件的一侧表面对应凹形区域的部分向面盖一侧隆起,以形成隆起部,内衬具有与面盖配合的卡勾,卡勾由隆起部处伸出,面盖的周向侧壁朝向中板一侧的表面与第一配合面平齐,内衬还具有装饰凸筋,装饰凸筋设置在第一配合面上且相对于接触棱边靠近内衬的中心,且接触棱边与装饰凸筋围成凹形区域,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盖和外锅盖,外锅盖位于内衬与内锅盖之间,且外锅盖朝向中板一侧的第一端面和/或内锅盖朝向中板一侧的第二端面与装饰凸筋远离第一配合面的端面平齐,中板具有与接触棱边配合的第二配合面,中板还具有集水槽,集水槽相对于第二配合面靠近煲体组件的中心,装饰凸筋伸入集水槽内且与集水槽的槽壁间隔设置,第二配合面与集水槽之间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以使第二配合面处的积水流入集水槽内,且导流面对应凹形区域设置,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上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2中内衬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内衬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A向视图;
图6示出图1中烹饪器具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B-B向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P处的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6中C-C向视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Q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盖组件;20、煲体组件;21、中板;211、第二配合面;212、集水槽;213、导流面;30、面盖;31、定位柱;40、内衬;41、凹形区域;42、接触棱边;43、隆起部;44、装饰凸筋;441、端面;45、卡勾;46、凹槽;50、内锅盖;51、第二端面;60、外锅盖;61、第一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内衬存在易翘曲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0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20,上盖组件10可开合地盖设在煲体组件20上,其中,上盖组件10包括面盖30和内衬40,其中,内衬40位于面盖30的下方,内衬40朝向煲体组件20的中板21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具有凹形区域41,以使凹形区域41处的表面与中板21间隔设置,凹形区域41的外周形成有位于第一配合面的外周缘处的接触棱边42,上盖组件10盖合后,接触棱边42与中板21接触。
通过在内衬40上设置接触棱边42和凹形区域41,可以减小因第一配合面是单一的片状外形带来的强度弱,易翘曲变形的问题。内衬40上的第一配合面与煲体组件20上的中板21接触配合,而第一配合面又具有凹形区域41,且凹形区域41与内衬40不接触,以使得第一配合面与中板21接触的部分形成接触棱边42,接触棱边42与中板21接触的面积小,进而与中板21的相互作用力小,且接触棱边42具有一定的高度,进而增加了第一配合面与中板21接触的部分的强度,使得接触棱边42不易翘曲变形,进而增加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具体的,接触棱边42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和/或凹形区域41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接触棱边42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可以保证接触棱边42与中板21的接触面积,使得上盖组件10可以稳定地盖设在煲体组件20上。而接触棱边42的宽度小于等于10毫米,可以使得在保证上盖组件10可以稳定地盖设在煲体组件20的基础上,使得接触棱边42与中板21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小,进而减小中板21对内衬40的作用力,减小内衬40的变形。由于凹形区域41的表面与中板21间隔设置,而凹形区域41的外周形成有位于第一配合面的外周缘处的接触棱边42,接触棱边42与中板21接触。换句话说,凹形区域41和接触棱边42是由一个平面向内挖了一部分形成凹形区域41,而没有动平面的边缘以使得平面的边缘形成接触棱边42。所以凹形区域41的深度也相当于接触棱边42相对于凹形区域41表面的高度。凹形区域41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可以保证接触棱边42的强度,且使得接触棱边42不易折断和翘曲变形。
如图7至图10所示,内衬40远离煲体组件20的一侧表面对应凹形区域41的部分向面盖30一侧隆起,以形成隆起部43。隆起部43的设置加强了凹形区域41的强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凹形区域41强度差而导致内衬40断裂的问题。
如图7和图8所示,内衬40具有与面盖30配合的卡勾45,卡勾45由隆起部43处伸出。卡勾45与面盖30卡接,以使得内衬40与面盖30稳定连接。内衬40与面盖30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使得内衬40与面盖30不易脱离,进而增加了内衬40与面盖30连接的紧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面盖30的周向侧壁朝向内衬40的一侧定位柱31,定位柱31伸入到卡勾45与接触棱边42之间的凹槽46内,而卡勾45与定位柱31止挡配合,以使得内衬40与面盖30紧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凹形区域41、隆起部43和接触棱边42形成多褶皱结构,在塑胶件产品中,这种多褶皱结构可以增加产品的强度,进而使得内衬40不易翘曲变形,增加了内衬40的使用寿命,且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7至图10所示,面盖30的周向侧壁朝向中板21一侧的表面与第一配合面平齐。这样面盖30的周向侧壁会将内衬40包住以使上盖组件10与煲体组件20盖合到位后,内衬40不会裸露出来,增加了烹饪器具整体的美观性。
如图7至图10所示,内衬40还具有装饰凸筋44,装饰凸筋44设置在第一配合面上且相对于接触棱边42靠近内衬40的中心,且接触棱边42与装饰凸筋44围成凹形区域41。也就是说凹形区域41在接触棱边42与装饰凸筋44之间,装饰凸筋44用来装饰上盖组件10,以使得上盖组件10与煲体组件20不盖合时,上盖组件10朝向煲体组件20一侧的表面更加的美观,增加了烹饪器具的美观性。
如图7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盖50和外锅盖60,外锅盖60位于内衬40与内锅盖50之间,且外锅盖60朝向中板21一侧的第一端面61和内锅盖50朝向中板21一侧的第二端面51与装饰凸筋44远离第一配合面的端面441平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61与第二端面51是平齐的,所以装饰凸筋44的端面441与上盖组件10朝向煲体组件2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端面61和第二端面51是平齐的。这样当打开上盖组件10时,看到的装饰凸筋44、外锅盖60和内锅盖50均是平齐的,增加了上盖组件10的美观性。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面61和第二端面51不是平齐的,因此装饰凸筋44远离第一配合面的端面441可以与第一端面61平齐或第二端面51平齐这样可以减少装饰凸筋44、外锅盖60和内锅盖50之间的层次感,增加上盖组件10的美观性。
如图7和图8所示,中板21具有与接触棱边42配合的第二配合面211,中板21还具有集水槽212,集水槽212相对于第二配合面211靠近煲体组件20的中心,装饰凸筋44伸入集水槽212内且与集水槽212的槽壁间隔设置。集水槽212的设置可以收集上盖组件10与煲体组件20接触部分的积水,然后将积水排出到煲体组件20的外部,以避免积水对烹饪器具的内部器件造成影响。而装饰凸筋44伸入到集水槽212内可以避免积水在流入集水槽212内时积水飞溅到煲体组件的内部,避免对内部器件造成影响。装饰凸筋44与集水槽212的槽壁间隔设置不会对积水流入到集水槽212中造成阻挡,使得积水可以顺利地流入到集水槽212中。
如图8所示,第二配合面211与集水槽212之间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213,以使第二配合面211处的积水流入集水槽212内,且导流面213对应凹形区域41设置。导流面213可以将第二配合面211处的积水引流到集水槽212内,以使得积水可以快速地流入到集水槽212中而不会在第二配合面211处长时间停留,避免积水进入到烹饪器具的内部,影响烹饪器具内部器具的性能,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
可选地,上述的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是其他用于烹饪食材的电器产品,比如电饭煲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减小因第一配合面是单一的片状外形带来的强度弱,易翘曲变形的问题。
2、多褶皱结构增加了内衬的强度。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20),所述上盖组件(10)可开合地盖设在所述煲体组件(20)上,其中,所述上盖组件(10)包括:
面盖(30);
内衬(40),所述内衬(40)位于所述面盖(30)的下方,所述内衬(40)朝向所述煲体组件(20)的中板(21)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具有凹形区域(41),以使所述凹形区域(41)处的表面与所述中板(21)间隔设置,所述凹形区域(41)的外周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周缘处的接触棱边(42),所述上盖组件(10)盖合后,所述接触棱边(42)与所述中板(2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棱边(42)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和/或
所述凹形区域(41)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40)远离所述煲体组件(20)的一侧表面对应所述凹形区域(41)的部分向所述面盖(30)一侧隆起,以形成隆起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40)具有与所述面盖(30)配合的卡勾(45),所述卡勾(45)由所述隆起部(43)处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30)的周向侧壁朝向中板(21)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40)还具有装饰凸筋(44),所述装饰凸筋(44)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上且相对于所述接触棱边(42)靠近所述内衬(40)的中心,且所述接触棱边(42)与所述装饰凸筋(44)围成所述凹形区域(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盖(50)和外锅盖(60),所述外锅盖(60)位于所述内衬(40)与所述内锅盖(50)之间,且所述外锅盖(60)朝向所述中板(21)一侧的第一端面(61)和/或所述内锅盖(50)朝向所述中板(21)一侧的第二端面(51)与所述装饰凸筋(44)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端面(441)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21)具有与所述接触棱边(42)配合的第二配合面(211),所述中板(21)还具有集水槽(212),所述集水槽(212)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面(211)靠近所述煲体组件(20)的中心,所述装饰凸筋(44)伸入所述集水槽(212)内且与所述集水槽(212)的槽壁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面(211)与所述集水槽(212)之间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213),以使所述第二配合面(211)处的积水流入所述集水槽(212)内,且所述导流面(213)对应所述凹形区域(41)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棱边(42)的宽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和/或所述凹形区域(41)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所述内衬(40)远离所述煲体组件(20)的一侧表面对应所述凹形区域(41)的部分向所述面盖(30)一侧隆起,以形成隆起部(43),所述内衬(40)具有与所述面盖(30)配合的卡勾(45),所述卡勾(45)由所述隆起部(43)处伸出,所述面盖(30)的周向侧壁朝向中板(21)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齐,所述内衬(40)还具有装饰凸筋(44),所述装饰凸筋(44)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上且相对于所述接触棱边(42)靠近所述内衬(40)的中心,且所述接触棱边(42)与所述装饰凸筋(44)围成所述凹形区域(41),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盖(50)和外锅盖(60),所述外锅盖(60)位于所述内衬(40)与所述内锅盖(50)之间,且所述外锅盖(60)朝向所述中板(21)一侧的第一端面(61)和/或所述内锅盖(50)朝向所述中板(21)一侧的第二端面(51)与所述装饰凸筋(44)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端面(441)平齐,所述中板(21)具有与所述接触棱边(42)配合的第二配合面(211),所述中板(21)还具有集水槽(212),所述集水槽(212)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面(211)靠近所述煲体组件(20)的中心,所述装饰凸筋(44)伸入所述集水槽(212)内且与所述集水槽(212)的槽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面(211)与所述集水槽(212)之间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面(213),以使所述第二配合面(211)处的积水流入所述集水槽(212)内,且所述导流面(213)对应所述凹形区域(41)设置,所述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
CN201920570788.8U 2019-04-24 2019-04-24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966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0788.8U CN2099660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0788.8U CN2099660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6090U true CN209966090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0788.8U Active CN2099660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66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9547B (zh) 电压力锅
CN209966090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456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11582687U (zh) 中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846942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966104U (zh) 烹饪器具
CN208553360U (zh) 壳体组件及净水设备
CN211408599U (zh) 锅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79595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6197778U (zh) 开盖按钮组件和电饭煲
CN210158564U (zh) 一种水槽式洗碗机的把手结构
CN219538125U (zh) 锅具
CN210121050U (zh) 烹饪器具
CN218338219U (zh) 烹饪器具
CN210354323U (zh) 烹饪器具
CN214180056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1212801U (zh) 手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390434U (zh) 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1985057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962583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696057U (zh) 一种火锅
CN217365433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838351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108784304A (zh) 器具开盖按键的安装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7408502U (zh) 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