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3088B -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13088B CN1813088B CN200480003131XA CN200480003131A CN1813088B CN 1813088 B CN1813088 B CN 1813088B CN 200480003131X A CN200480003131X A CN 200480003131XA CN 200480003131 A CN200480003131 A CN 200480003131A CN 1813088 B CN1813088 B CN 18130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body sheet
- sheet
- parallax
- wo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4—Vests, jerseys, sweater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10—Sleeves; Armho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以及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本发明的针织物具有身片和袖子,前身片具有袖笼部和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肩线部,后身片具有从领口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的倾斜线部。前后身片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袖子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袖子无缝制地接合到前后身片的袖笼部、肩线部以及倾斜线部上,并在袖子的一部分上形成领口。对于将袖子接合到身片的袖笼部时的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于前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对于将袖子接合到身片的肩线部时的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前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袖子的针织物以及具有袖子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特别是,本发明提供具有目前为止没有的无抬肩形状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针织物的设置袖子的形状,例如特公平4-15301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特开平11-616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示,大致分为所谓的装袖和套袖。
如专利文献1的图1或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装袖,使前后身片具有下摆部、腋部、从腋部的上端部形成的袖笼部以及穿着针织物时沿着肩线的肩线部而编织。袖笼部具有在与腋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从该直线部分的上端部朝向领口形成有肩线部。并且,沿着前后身片的袖笼部接合袖子后,接合前后身片各自的肩线部。
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图4或专利文献2的图11所示,套袖,具有下摆部、腋部、从腋部的上端部朝向领口以直线形倾斜形成的倾斜线部而编织前后身片。袖子编织成穿着针织物时能够覆盖臂和肩,与身片的倾斜线部接合的同时,在袖子的上端部上形成领口的一部分。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一方的身片的形状编织成装袖、而将另一方的身片的形状编织成套袖的款式。作为没有这种款式针织物的理由列举如下。
装袖时,袖笼部上具有在与腋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相对该直线部分接合袖子时,相对直线部分直角地接合袖子(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
此外,套袖时,对于身片和袖子之间的接合,在身片的倾斜线部上接合袖子。由此,袖子相对倾斜线部倾斜地接合(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1)。
根据上述各自情况,比较袖子与身片之间的接合部分的针织物长度的话,套袖的倾斜线部的长度比装袖的袖笼部的长度长。因而,接合在套袖侧的袖子的接合部分的长度也比接合在装袖侧的袖子的接合部分的长度长。
如上所述,装袖和套袖时,身片和袖子的接合部分的长度不同。由此,将前身片和后身片以相同的线圈横列数一起编织的同时,将一方的身片的形状编织成装袖,另一方的身片的形状编织成套袖的话,由于接合部分的长度不同,存在不能良好地接合套袖侧的身片和袖子的问题。
并且,装袖时,身片和袖子接合时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比,通常多以2比1来进行编织。并且,套袖时,身片和袖子接合时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比,通常多以1比1来进行编织。
并且,将一方的身片的形状编织成装袖,另一方的身片的形状编织成套袖时,在前后身片,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以2比1进行编织时,套袖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上会产生肥大。
并且,使前身片(装袖)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为2比1,使后身片(套袖)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为1比1进行编织时,决定在肩部上接合装袖的肩部分和套袖的袖子部分所需要的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且也决定与袖子以1比1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比进行编织的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如上所述,与前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无关地决定了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由此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前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因而在后身片产生肥大。
由于以上的理由,没有将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针织物进行产品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及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中的针织物是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本发明中的针织物具有身片和袖子,前身片或后身片中的任意一方具有袖笼部和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肩线部,另一方的身片具有从领口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的倾斜线部。
并且,前身片和后身片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袖子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袖子无缝制地接合到身片的袖笼部和肩线部以及倾斜线部上,并在袖子的一部分上形成领口。对于将袖子接合到身片的袖笼部时的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于肩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并且,对于将袖子接合到身片的肩线部时的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肩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此时,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与肩线部接合时不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而接合。另外,使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之间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时在袖子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之间的接合部分上不发生下垂的比率,而进行袖子和身片接合。另外,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将穿用针织物的状态的穿用者作为基准。
具有袖笼部和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肩线部的身片成为所谓的装袖用的身片。
装袖侧的身片编织成具有下摆部、腋部、从腋部的上端部形成的袖笼部以及穿着针织物时沿着肩线的肩线部。袖笼部具有在与腋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从该直线部分的上端部朝向领口形成肩线部。
肩线部可以与身片的下摆部平行并与袖笼部的直线部分垂直而形成,也可以相对下摆部倾斜地形成,使得能够形成落肩。
并且,具有从领口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的倾斜线部的身片,成为所谓的套袖用的身片。
套袖侧的身片编织成具有下摆部、腋部以及从腋部的上端部向领口大致直线形地倾斜而形成的倾斜线部。
此外,优选的是,将袖子的与身片接合的部分的编织部编织成具有:袖笼部接合部,与袖笼部相接合;肩线部接合部,连接在该袖笼部接合部上,并且与肩线部相接合;倾斜线部接合部,与倾斜线部相接合;领口形成部,形成在倾斜线部接合部的上端部和肩线部接合部的上端部之间。
具体说明的话,一方的身片形成为使肩线部的位置位于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下方。
并且,在将袖子分为前身片侧和后身片侧的一半时,袖子的与身片接合部分的编织部形成如下。与肩线部接合的一侧的袖子的编织部具有:梯形编织部,具有上述袖笼部接合部;矩形编织部,在上述梯形编织部的上方连续地形成,并具有上述肩线部接合部。此时,矩形编织部,在与肩线部的接合结束后,其上端部成为领口的一部分。
并且,与倾斜线部接合的一侧的袖子的编织部具有与倾斜线部接合的三角形编织部。另外,梯形编织部和矩形编织部与三角形编织部连续地编织。
通过如上所述编织袖子,使得穿着针织物时,袖子的一部分能够覆盖肩。
并且,对于将袖子接合在身片的袖笼部时的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将袖子接合在身片的肩线部时的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当接合到袖笼部时,使肩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当接合到肩线部时,使肩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
并且,将袖子接合到肩线部时,以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接合到肩线部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而接合。另外,使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之间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时在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上不发生下垂的比率,而进行袖子和身片的接合。
具体说明的话,将袖子接合到肩线部时,对应肩线的尺寸而求出袖子接合到肩线部上所必要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且,前后身片的从袖子和身片接合开始至接合结束时的全编织线圈横列数,也可通过前后身片的形状来求出。
此外,对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通过从该全编织线圈横列数减去后述的第3步骤中编织至该步骤的线圈横列数,计算出后述的第4步骤中需要编织的剩余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当接合到肩线部时,根据该计算出的身片的剩余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决定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比率,使得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并且使得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不下垂。
由于如上所述进行编织,因而本发明的针织物是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并且在一方的身片上不会产生肥大。
并且,为了不进行缝制作业也能够编织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带袖针织物,因而本发明提供如下所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是具有使用横机形成的袖子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并且,为了使在前身片或后身片中的任意一方上,形成袖笼部和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肩线部,并在另一方的身片上形成具有从领口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的倾斜线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第1步骤,直至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从下摆部开始筒状地编织前身片和后身片,袖子也从袖口开始筒状地编织。
2)第2步骤,从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部至袖笼部的中部,以相同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对前后身片和袖子进行编织,而将袖子接合到袖笼部和倾斜线部上。
3)第3步骤,从第2步骤之后的袖笼部至肩线部开始位置,编织成使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在编织袖子的同时将袖子接合到袖笼部和倾斜线部上。
4)第4步骤,使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的线圈横列数多于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的线圈横列数而进行编织,对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接合于肩线部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而接合的同时,使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之间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时在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之间的接合部分上不发生下垂的比率,而边编织袖子边将袖子接合于肩线部和倾斜线部。
上述第1步骤中,前身片和后身片的筒状编织和袖子的筒状编织同时进行。
上述第2步骤中,前后身片和袖子,边对线圈进行收针边进行编织,接合身片和袖子。
上述第3步骤中,在具有肩线部的身片中,形成袖笼部的部分的线圈(纵行)以相同的状态进行编织。与该袖笼部接合的一侧袖子编织部(上述梯形编织部),线圈边收针边进行编织,将袖子接合到袖笼部上。
相同地,在第3步骤中,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对与袖子接合的一侧的线圈按照每个规定线圈横列进行收针而进行编织。与袖子的倾斜线部接合的一侧的袖子编织部(上述三角形编织部),以次数多于倾斜线部侧的收针次数对线圈进行收针。
并且,在第3步骤中,优选使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例如为2比1而进行编织。但是,根据身片的形状不同,上述线圈横列数的比也可以交替重复不同的比率和相同的比率(例如2比1和1比1)而进行编织。
并且,在第3步骤中,优选使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为4比3比2而进行编织。
通过第3步骤,由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比袖笼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因而即使身片和袖子接合,在一方的身片上不会产生肥大。
在上述第4步骤中,在具有肩线部的身片上形成落肩时,在对与袖子接合的一侧的线圈进行收针的同时形成肩线部,而编织身片,并且,不形成落肩时,不进行编织而预先将线圈置于织针上。与袖子的肩线部接合的一侧的编织部(上述矩形编织部)以线圈(纵行)相同的状态编织成矩形,并与肩线部相接合。
相同地,在第4步骤中,与第3步骤相同地,在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上,对与袖子接合的一侧的线圈按照每个规定线圈横列进行收针而进行编织。与袖子的倾斜线部接合的一侧的袖子编织部(上述三角形编织部),以次数多于倾斜线部侧的收针次数对线圈进行收针。
并且,在第4步骤中,优选使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例如为1比2而进行编织。但是,根据身片的形状不同,也可以使上述线圈横列数的比交替重复不同的比率和相同的比率(例如1比2和1比1)而进行编织。
并且,不形成落肩时,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为零,并且只进行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在第4步骤中,进行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的同时,也进行袖子的编织。
此外,在第4步骤中,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与肩线部接合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数进行编织而接合。另外,使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时在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上不发生下垂的比率,而进行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接合。
在第4步骤中,编织前,求出对应肩线的尺寸而将袖子接合到肩线部上所需要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且,前后身片的从袖子和身片接合开始至接合结束时的全编织线圈横列数,也可通过前后身片的形状来求出。
此外,对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通过从该全编织线圈横列数减去第3步骤中编织至该步骤的线圈横列数,可以计算出第4步骤中需要编织的剩余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在第4步骤中,根据该计算出的身片的剩余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决定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比率。该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并且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不下垂的比率。并且以该比率接合袖子和身片。
在第3步骤中,由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于肩线部侧的身片,因而在第4步骤中,将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得较多,由此可以消除前后身片的线圈数的差。
并且,袖子接合到前后身片结束后,从上述矩形编织部的上端部形成领口的一部分。该矩形编织部的领口部和形成在前后身片上的领口部连续接合后形成领口。
在本发明的针织物中,可以编织成在前身片形成装袖,在后身片形成套袖;也可以编织成在前身片形成套袖,在后身片形成装袖。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以提供在一方的身片上不会产生肥大,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
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通过第3步骤,由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比袖笼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因而即使身片和袖子接合,在一方的身片上也不会产生肥大。
并且,在第3步骤中,由于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相比肩线部侧的身片少,因而在第4步骤中,通过将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得较多,可以消除前后身片的线圈个数的差。
此外,在第4步骤中,对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接合于肩线部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而接合,并且,使袖子和身片接合时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时在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上不发生下垂的比率,而边编织袖子边将袖子接合于肩线部和倾斜线部,因此,即使接合身片和袖子,在一方的身片上也不会产生肥大,在另一方上也不会产生抽丝。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能够使一方的身片上不产生肥大地编织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实施方式中,从前身片侧看针织套衫的主视图(a)和从后身片侧看的后视图(b)。
图2表示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实施方式中,在横机上编织构成针织套衫的各部分的状态。
图3表示在本发明的针织物的实施方式中,前后身片和袖子的接合部分上的各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第3步骤的编织工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第4步骤的编织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袖子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所谓的双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该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后针床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双针床的横机在编织筒状的针织物时,在前后的各针床上分别使用一根针来进行编织。例如,以前针床的奇数号的针为主,用于编织前身片或袖子的前部等针织物的前侧部分的针织物;并且以后针床的偶数号的针为主,用于编织后身片或袖子的后部等针织物的后侧部分。
并且,前后的针床中,使与用于一方的针床的编织的针相对的另一方的针床的针成为漏针,该漏针用于进行移圈或罗纹编织等。
通过使用这些漏针,可以编织凹凸、吊袜带、罗纹等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的组织花纹,或者可以使袖子或身片的线圈在线圈横列方向上移动而使之彼此接合。
并且,使用双针床的横机时,可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双方的上侧设置移圈针针床而编织织物,该移圈针针床上排列设置有移圈针。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利用双针床横机来编织针织物,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由上部前针床、下部前针床、上部后针床、下部后针床构成的四针床的横机来进行编织。
使用四针床的横机时,例如,在下部前针床上放置织物的前侧部分,在下部后针床上放置织物的后侧部分。并且,将上部后针床作为编织前侧部分的针织物时的漏针而用于前侧部分的织物的移圈等,将上部前针床作为编织后侧部分的针织物时的漏针而用于后侧部分的针织物的移圈等。
本实施方式,示出利用上述双针床的横机无缝编织的方法及其用该编织方法编织的针织物,通过该方法使构成针织物的身片和袖子成为无缝连接的筒状。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根据图1至图5来进行说明。并且,在图4和图5中,表示编织流程的线上的○,表示进行身片或袖子的收针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编织的针织套衫1是具有V领的领口的长袖型针织套衫。本实施方式中的针织套衫1具有身片2、左袖3、右袖13和领口4。
在图2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在作为袖子接合开始位置的点A、a、G、g的上方的形状不同。
如图2所示,前身片2a具有下摆部21a、腋部22a、袖笼部23和肩线部24。前身片2a为所谓的装袖用的身片。
袖笼部23从腋部22a,22b的上端部(图2的A、a位置)开始形成,具有在与腋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图2B-C,b-c)。从该直线部分的上端部(图2的C、c位置)朝向领口4形成有肩线部24。肩线部24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而形成。前身片2a的肩部分上形成落肩编织部25,由此使得肩线部24从领口4朝向下方倾斜。并且,前身片2a形成为使肩线部24的位置位于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下方。
如图2所示,后身片2b具有下摆部21b、腋部22b、从领口4(图2中的K、k位置)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图2中的G、g位置)的倾斜线部26。后身片2b为所谓的套袖用的身片。
如图2和图3所示,左右的袖子3、13与身片2接合的部分的编织部分,包括:与袖笼部23接合的袖笼部接合部31;与肩线部24接合的肩线部接合部32;与倾斜线部26接合的倾斜线部接合部33;领口形成部34。
肩线部接合部32从袖笼部接合部31开始连续地形成。领口形成部34形成在倾斜线部接合部33的上端部和肩线部接合部32的上端部之间。
并且,如图3所示,左右的袖子3、13中的与身片2接合的部分的编织部分,包括:具有袖笼部接合部31的梯形编织部35;具有肩线部接合部32的矩形编织部36;具有倾斜线部接合部33的三角形编织部37。
矩形编织部36在梯形编织部35的上方连续编织,梯形编织部35和矩形编织部36与三角形编织部在横向上连续编织。矩形编织部36与肩线部24的接合结束后,其上端部成为作为领口一部分的领口形成部34。
本实施方式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袖子3、13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并且,袖子3、13与前身片2a的袖笼部23、肩线部24无缝制地接合,并与后身片2b的倾斜线部26无缝制地接合。
袖子3、13接合到身片2时,对于将袖子3、13接合到前身片2a的袖笼部23时的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于前身片2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对于将袖子3、13接合到前身片2a的肩线部24时的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前身片2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并且,袖子3、13和身片2的接合结束后,在领口形成部34上形成领口4的一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身片或袖子的左右的用语,例如,左袖3或右袖1 3等的右和左,以及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均以穿针织套衫1状态的穿衣者作为基准。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1的编织顺序。本实施方式中,后身片2b、右袖后部13b、左袖后部3b主要利用后针床上的奇数号的针来编织,前身片2a、右袖前部13a、左袖前部3a主要利用前针床上的偶数号的针来编织。
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使针织套衫1的前身片2a、后身片2b和袖子3、13的编织组织为平针组织的素针织物,身片2的下摆部和袖子3、13的袖口为罗纹编织,但是前身片2a、后身片2b和袖子3、13也可以为提花或罗纹等组织花纹的针织物。
首先,从为用于编织身片和袖子而分别准备的喂纱口(未图示)向前身片编织用的各针供给针织纱后,反转喂纱口而重复向后身片编织用的各针供给针织纱的编织,由此编织筒状体的身片和左右的筒状体的袖子。
具体说明的话,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从下摆以筒状编织至与袖子接合的接合开始位置(A、a、G、g)。左袖前部3a和左袖后部3b,从袖口以筒状编织至与身片接合的接合开始位置(K、P)。右袖前部13a和右袖后部13b,从袖口以筒状编织至与身片接合的接合开始位置(k、p)(第1步骤)。另外,身片的下摆和袖口以罗纹编织进行编织。
针织套衫1中,前身片2a的各点A、a与左袖前部3a和右袖前部13a的各点K、k接合;后身片2b的各点G、g与左袖后部3b和右袖后部13b的各点P、p接合。在身片2上开始接合左袖3和右袖13时,身片2和左袖3以及右袖13合并成为一个筒状体。
从身片2和袖子3、13的接合开始部(A-K、a-k、G-P、g-p)至袖笼部23的中部(B、b)和倾斜线部26的中部(H、h),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以及袖子3、13的编织线圈横列数以相同数进行编织的同时,将袖子3、13接合到袖笼部23和倾斜线部26上(第2步骤)。
在第2步骤中,左袖3编织至L-Q,右袖13编织至1-q。并且,在第2步骤中,前身片2a、后身片2b、袖子3、13分别对接合部分的线圈进行收针。
接着,第2步骤以后的袖笼部23(B、b)至肩线部24开始位置(C、c),编织成使前身片2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数,并边编织袖子3、13边将袖子3、13接合到袖笼部23和倾斜线部26上(第3步骤)。
并且,在前身片2a上开始形成领口4后,以前身片2a的左侧、左袖前部3a、左袖后部3b、后身片2b、右袖后部13b、右袖前部13a、前身片2a的右侧的顺序编织身片2和袖子3、13后,再以其相反顺序进行编织。并且,如上所述地进行编织而将前身片2a和左袖前部3a接合,并且在后身片2b上接合左袖后部3b和右袖后部13b,并将前身片2a和右袖前部13a接合起来。
对于第3步骤的编织,根据图4具体说明。在图4中,粗线表示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和右袖后部13b,细线表示前身片2a、左袖前部3a和右袖前部13a。另外,图4表示在前身片2a上开始形成领口4的状态。
第3步骤中,交替地反复进行a的模式的编织和b的模式的编织,或者,反复编织a·b模式的过程中只多次反复编织b模式。
a模式编织如下:以右袖后部13b、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左袖前部3a编织1个线圈横列,将前身片2a的左侧一半以线圈折回编织总共编织4个线圈横列后,将左袖前部3a编织1个线圈横列。接着,将左袖后部3b编织1个线圈横列,将后身片2b以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3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后部13b编织1个线圈横列。然后,将右袖前部13a编织1个线圈横列,将前身片2a的右侧一半以线圈折回编织总共编织4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前部13a编织1个线圈横列而结束a模式编织。
在a模式编织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1,前身片2a的前侧的袖子3a、13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2比1,后身片2b和后侧的袖子3b、3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2比1。
b模式编织如下:以右袖后部13b、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左袖前部3a编织1个线圈横列,将前身片2a的左侧一半以线圈折回编织总共编织4个线圈横列后,将左袖前部3a编织1个线圈横列。接着,以左袖后部3b、后身片2b、左袖后部1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前部13a编织1个线圈横列,将前身片2a的右侧一半以线圈折回编织总共编织4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前部13a编织1个线圈横列而结束b模式编织。
在b模式编织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2比1,前身片2a与前侧的袖子3a、13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2比1,后身片2b和后侧的袖子3b、13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1。
如图3所示,在第3步骤中,在袖子3(13)上编织具有袖笼部接合部31的梯形编织部35和具有倾斜线部接合部33的三角形编织部37的一部分。并且,在第3步骤中,后身片2b、袖子3、13编织如下:对身片和袖子的接合侧的端部的线圈进行收针,并使前身片2a的身片和袖子的接合侧的端部的线圈成为相同的纵行。
通过第3步骤,由于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比前身片2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因而即使前身片2a和前侧的袖子3a、13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2比1,并且后身片2b和后侧的袖子3b、13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3比2,身片2和袖子3、13接合后在后身片2b上也不会产生肥大。
由此,通过第3步骤,将袖子3、13和身片2的接合进行至肩线部24开始位置(C、c)后,接着进入第4步骤。
第4步骤中,编织成使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前身片2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且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接合肩线部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而接合。另外,使相对袖子3、13和后身片2b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3、13和后身片2b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一致时在袖子3、13和后身片2b的接合部分上不会产生下垂的比率,而边编织袖子3、13边将袖子3、13接合到肩线部24和倾斜线部26上。
另外,根据图5具体说明第4步骤的编织。在图5中,粗线表示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和右袖后部13b,细线表示前身片2a、左袖前部3a和右袖前部13a。另外,图5表示在前身片2a上开始形成落肩编织部25的状态。
第4步骤中,交替地反复进行c模式的编织和d模式的编织,或者,在反复编织c·d模式的过程中只多次反复编织d模式。
c模式编织如下:以右袖后部13b、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左袖前部3a以线圈折回编织2个线圈横列,并将左袖后部3b以线圈折回编织2个线圈横列。接着,将左袖前部3a、前身片2a的左侧一半编织1个线圈横列而折回,并将前身片2a的左侧一半、左袖前部3a编织1个线圈横列,然后,以左袖后部3b、后身片2b、右袖后部1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前部13a以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2个线圈横列,并将右袖后部13b以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2个线圈横列。接着,将右袖前部13a、前身片2a的右侧一半编织1个线圈横列而折回,并将前身片2a的右侧一半、右袖前部13a编织1个线圈横列,并由此结束c模式的编织。
在c模式编织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1,前身片2a的前侧的袖子3a、13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2,后身片2b和后侧的袖子3b、13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2。
d模式编织如下:以右袖后部13b、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左袖前部3a以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2个线圈横列。接着,以左袖后部3b、后身片2b、右袖后部1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前部13a以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2个线圈横列。然后,以右袖后部13b、后身片2b、左袖后部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接着,将左袖前部3a和前身片2a的左侧一半编织1个线圈横列而折回,并将前身片2a的左侧一半和左袖前部3a编织1个线圈横列。然后,以左袖后部3b、后身片2b、右袖后部13b的顺序将后侧编织1个线圈横列后,将右袖前部13a和前身片2a的右侧一半编织1个线圈横列而折回,并将前身片2a的右侧一半和右袖前部13a编织1个线圈横列,由此结束d模式的编织。
在d模式编织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2,前身片2a和前侧的袖子3a、13a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2,后身片2b和后侧的袖子3b、13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比率为1比1。
另外,在第4步骤中,袖子3(13)上编织有:在梯形编织部35的上方连续编织的矩形编织部36和三角形编织部37。由此,对于袖子3、13,将肩线部接合部32接合到肩线部24上,将倾斜线部接合部33接合到倾斜线部26上。结束这些接合时,在肩线部接合部32和倾斜线部接合部33之间形成领口形成部34。在第4步骤中,对于前身片2a的落肩编织部25、后身片2b、袖子3、13的后部3b、13b,对身片和袖子的接合侧的线圈进行收针。
并且,在第4步骤中,在编织前,求出对应肩线的尺寸而将袖子3、13接合到肩线部24上所必要的编织线圈横列数。例如,肩线部24的纵行数为20线圈时,袖子3、13以其一倍的40线圈横列进行编织。
并且,身片的袖子和身片接合开始至接合结束时的全编织线圈横列数,也可通过身片的形状来求出。例如,在图2中,在从前身片2a的F、f的位置至D、d的线圈横列数(例如64线圈)上加上袖子3、13的T、U或t、u之间的纵行数(例如14线圈)后的线圈数后成为全编织线圈横列数(78线圈)。
此外,对于后身片2b,通过从该全编织线圈横列数(78线圈横列)减去第3步骤中编织至该步骤的线圈横列数(例如48线圈横列),计算出第4步骤中需要编织的剩余的编织线圈横列数(30线圈横列)。
在第4步骤中,根据计算出的身片的剩余编织线圈横列数(30线圈横列)和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40线圈横列),将袖子3、13和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时的比率决定为4比3,使得袖子3、13和后身片2b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一致,并且使袖子3、13和后身片2b的接合部分上不下垂。并且,以该比率接合袖子和身片。
在第4步骤中,由于第3步骤中后身片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相比前身片2a少,因而在第4步骤中,通过将倾斜线部2b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得较多,由此消除与前身片2a的线圈数的差。
身片2和袖子3、13的接合结束后,将后身片2b的领口(图2的K-k)的线圈卡定在后针床上。形成矩形编织部36时,由身片2和袖子3、13形成领口4。另外,不形成矩形编织部而以第3步骤的编织方法将袖子和身片接合至袖子的中央时,图3的D、K、S被接合而由前后身片形成领口。
前身片2a的领口(图2的D-E-F-f-e-d)、左袖前部3a的矩形编织部36的领口形成部34(图2的T-U)、右袖前部13a的矩形编织部36的领口形成部34(图2的t-u)的线圈成卡定在前针床上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编织罗纹编织的领口。
本实施方式中,肩线部24相对下摆部倾斜地形成,以由落肩编织部25形成落肩,但是也可以不形成落肩编织部,而使肩线部与身片的下摆部平行,并与袖笼部的直线部分正交。
本发明,适于利用横机编织在一方的身片上不会产生肥大,并且装袖和套袖混合存在的无缝制的针织物。
Claims (3)
1.一种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具有身片和袖子;
前身片或后身片中的任意一方具有袖笼部和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肩线部;
另一方的身片具有从领口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的倾斜线部;
前身片和后身片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
袖子无缝制地编织成筒状;
袖子无缝制地接合到前后身片的袖笼部、肩线部以及倾斜线部上,并以袖子的一部分形成领口;
对于将袖子接合到身片的袖笼部时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少于肩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
将袖子接合到身片的肩线部上时,对于前后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编织成使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肩线部侧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肩线部的接合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而接合,并使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一致时在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上不产生下垂的比率,而接合袖子和身片。
2.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该针织物具有利用横机形成的袖子,该横机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可以左右转移,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为了在前身片或后身片中的任意一方上形成袖笼部和沿着穿着针织物时的肩线的肩线部,并在另一方的身片上形成从领口倾斜地延伸至身片腋部分的倾斜线部,包括如下步骤:
1)第1步骤,从下摆部开始到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筒状地编织前身片和后身片,袖子也从袖口开始筒状地编织;
2)第2步骤,从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部至袖笼部的中部,以相同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对前后身片和袖子进行编织并将袖子接合到袖笼部和倾斜线部上;
3)第3步骤,从第2步骤之后的袖笼部至肩线部开始位置,编织成使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在编织袖子的同时将袖子接合到袖笼部和倾斜线部上;
4)第4步骤,使具有倾斜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于具有肩线部的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而进行编织,对与肩线部接合的部分的袖子,以肩线部的接合时不会抽丝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进行编织并进行接合,并且使相对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数的接合线圈横列比率为,使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开始位置和接合结束位置相一致时在袖子和倾斜线部侧的身片的接合部分上不产生下垂的比率,而在编织袖子的同时将袖子接合到肩线部和倾斜线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4步骤中,如下编织袖子:在肩线部和肩线部接合部的接合、倾斜线部和倾斜线部接合部的接合结束时,在肩线部接合部和倾斜线部接合部之间形成领口形成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37493/2003 | 2003-02-14 | ||
JP2003037493 | 2003-02-14 | ||
PCT/JP2004/000968 WO2004072344A1 (ja) | 2003-02-14 | 2004-01-30 | ニ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3088A CN1813088A (zh) | 2006-08-02 |
CN1813088B true CN1813088B (zh) | 2011-12-07 |
Family
ID=3286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0313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3088B (zh) | 2003-02-14 | 2004-01-30 |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43613B2 (zh) |
EP (1) | EP1605083B1 (zh) |
JP (1) | JP4451845B2 (zh) |
KR (1) | KR100992063B1 (zh) |
CN (1) | CN1813088B (zh) |
WO (1) | WO20040723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36298B2 (ja) * | 2004-12-09 | 2009-09-30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編成方法、編地を編成させるための編成プログラム |
WO2006129686A1 (ja) * | 2005-06-01 | 2006-12-07 | Shima Seiki Mfg., Ltd. | 身頃筒状部に開き部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
US10520280B2 (en) | 2007-07-16 | 2019-12-31 | Supreme Corporation | Cut, slash and/or abrasion resistant protective fabric and lightweight shaped knit garment made therefrom |
JP5955009B2 (ja) * | 2012-02-01 | 2016-07-20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ニットウェア |
CN110512343B (zh) * | 2019-09-23 | 2021-03-02 | 江南大学 | 一种全成形横向沿背中心分片编织方法及编织织物 |
CN112376155B (zh) * | 2020-10-26 | 2021-12-24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及其应用 |
KR102447515B1 (ko) * | 2021-03-12 | 2022-09-26 | 주식회사 아이디모드 | 소매의 시작편이 최소화될 수 있는 홀가먼트 편직방법 |
CN113846411B (zh) * | 2021-09-24 | 2023-01-31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全成型马鞍肩袖笼结构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CN114164550B (zh) * | 2022-01-09 | 2023-01-31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全成型夹下双拼角外观效果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74643A (en) * | 1966-06-07 | 1969-10-28 | Courtaulds Ltd | Knitting process |
CN1196414A (zh) * | 1997-02-07 | 1998-10-21 |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双针床的针织横机上带有袖子的服装的制作方法 |
US5987930A (en) * | 1997-02-17 | 1999-11-23 |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 Method of joining fabrics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
EP0533612B1 (en) * | 1991-09-19 | 2001-11-28 |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 Process for knitting a seamless garment on flat knitting machines |
EP1260623A1 (en) * | 2000-02-29 | 2002-11-27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28075A (de) | 1965-09-10 | 1967-01-15 | Daendliker & Hotz Ag Gerberei | 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von Gerberarbeiten |
JPH02229248A (ja) * | 1989-03-03 | 1990-09-12 |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TW446774B (en) * | 1998-08-28 | 2001-07-21 | Shima Seiki Mfg | Knitwear knitting method |
TW491917B (en) * | 2000-01-26 | 2002-06-21 | Shima Seiki Mfg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 design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the method of knitting the neck |
TW538161B (en) | 2000-01-31 | 2003-06-21 | Shima Seiki Mfg | Knit wear knitting method |
US6668593B2 (en) * | 2000-02-22 | 2003-12-30 | Shima Seiki Mfg., Ltd. | Knit wear neck part knitting method and knit wear |
US6658899B2 (en) * | 2000-02-29 | 2003-12-09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TW491918B (en) * | 2000-05-17 | 2002-06-21 | Shima Seiki Mfg | Method of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 |
US6796149B2 (en) * | 2001-02-19 | 2004-09-28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
JP3968079B2 (ja) * | 2001-10-05 | 2007-08-29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マチ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マチが形成されてなるニットウエア |
CN100362155C (zh) * | 2002-05-31 | 2008-01-16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
-
2004
- 2004-01-30 US US10/545,030 patent/US714361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1-30 KR KR1020057013116A patent/KR10099206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1-30 JP JP2005504942A patent/JP44518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1-30 WO PCT/JP2004/000968 patent/WO20040723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1-30 CN CN200480003131XA patent/CN18130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1-30 EP EP04706854.9A patent/EP160508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74643A (en) * | 1966-06-07 | 1969-10-28 | Courtaulds Ltd | Knitting process |
EP0533612B1 (en) * | 1991-09-19 | 2001-11-28 |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 Process for knitting a seamless garment on flat knitting machines |
CN1196414A (zh) * | 1997-02-07 | 1998-10-21 |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双针床的针织横机上带有袖子的服装的制作方法 |
US5987930A (en) * | 1997-02-17 | 1999-11-23 |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 Method of joining fabrics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
EP1260623A1 (en) * | 2000-02-29 | 2002-11-27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04072344A1 (ja) | 2006-06-01 |
JP4451845B2 (ja) | 2010-04-14 |
CN1813088A (zh) | 2006-08-02 |
EP1605083A1 (en) | 2005-12-14 |
KR20050098869A (ko) | 2005-10-12 |
US7143613B2 (en) | 2006-12-05 |
WO2004072344A1 (ja) | 2004-08-26 |
US20060107700A1 (en) | 2006-05-25 |
KR100992063B1 (ko) | 2010-11-04 |
EP1605083B1 (en) | 2014-06-25 |
EP1605083A4 (en) | 2006-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63251B (zh) |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 |
US6651462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usi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wear | |
CN101184879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产品 | |
US6889530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gusset and knitwear comprising gusset formed | |
CN1162574C (zh) | 针织衣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1168883B (zh) | 利用添纱针织技术制作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 | |
CN1323206C (zh) | 用横机编织的带衣领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101189378B (zh) |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 |
US6658899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
CN100537869C (zh) |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 |
GB2228750A (en) |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with fashion lines on a flat machine | |
CN100554551C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US6766666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
US5377507A (en) | Method for making joined fabric | |
KR20020065936A (ko) |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칼라의 편성방법 및 칼라의편성방법을 형성시키기 위한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 |
CN1813088B (zh) |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US6655175B1 (en) | Method for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s | |
CN102199835A (zh) |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 |
CN100362155C (zh) |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 |
US7051555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 |
KR101081906B1 (ko) | 비대칭으로 접합된 의류의 편성방법과 비대칭으로접합된 의류 및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 |
KR100610750B1 (ko) |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그 니트웨어 | |
CN100464014C (zh) | 用于连接两个针织部件的方法 | |
JPH05302247A (ja) | 横編ニット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1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