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1189378B -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9378B
CN101189378B CN2006800195944A CN200680019594A CN101189378B CN 101189378 B CN101189378 B CN 101189378B CN 2006800195944 A CN2006800195944 A CN 2006800195944A CN 200680019594 A CN200680019594 A CN 200680019594A CN 101189378 B CN101189378 B CN 101189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sheet
cylindrical portion
sleeve
bar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9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9378A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9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9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3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43/00Other methods, machines or appliances
    • A41H43/04Joining garment parts or blanks by gluing or welding ; Gluing pr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4Vests, jerseys, sweater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43/00Other methods, machines or applian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自由地设计开襟部的重叠状态,并使开口部的形状成为期望形状地编织在身片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进行包含以下a)至f)的步骤的编织。a)身片筒状部(身片),使左右的前身片的针织物在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对接,使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位于保持后身片的线圈的针床上,将开襟部作为返回位置而将该前后针织物返回编织至接合开始位置;b)以使身片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旋转身片;c)在身片的一方的边界部以及左右一方的袖筒状部(袖子)的边界部上,接合身片和袖子形成一个筒状部;d)以使身片的另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使步骤c的筒状部旋转;e)在身片的另一方的边界部以及另一方的袖子的边界部上,接合身片和袖筒状部形成一个筒状部;和f)将开襟部作为返回位置返回编织步骤e的筒状部。

Description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利用横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的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以无缝制方式接合而形成的、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例如可以例举开襟绒线衫,进而可以例举在连衣裙的下摆上形成的衩口等。例如利用横机编织开襟绒线衫时,将前身片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在这些左右的前身片上形成开襟部。并且,在使右前身片的开襟部和左前身片的开襟部重叠的部分对接的状态下,与编织针织套衫的情况同样地编织。具体而言,身片从下摆部分开始起针,袖子从袖口部分开始起针,将身片在前身片中央编织成不连续的筒状,并将袖子编织成连续的筒状。然后在袖笼部分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
但是,在开襟绒线衫的情况下,上述开襟部通常由纽扣闭合,因而前身片以开襟部的闭合部分重叠的方式编织。在前身片上,由于需要该重叠部分,因而使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在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下的前身片整体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后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中,前身片的针织物整体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的一方较长。
因此,在以往,如对比文献1所示,身片筒状部,以使保持在前针床上的线圈的数量与保持在后针床上的线圈的数量大致为相同数量的方式编织至腋下位置。而且,为了使保持在前后针床上的线圈为大致相同数量,在使形成前身片的腋侧的线圈的适当数量的线圈转绕入保持有后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的针床上的状态下、即通过所谓C形编织方式进行返回编织而编织成筒状。即,在使前身片的针织物和后身片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位于保持有后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的后针床上的状态下,通过C形编织将前后身片编织成筒状。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编织方法中,在进行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之前,对前身片的针织物进行减少线圈的编织,以使身片的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具体而言,进行通过减少前身片的线圈来将在开襟部形成的开口部扩展成V领状的编织。与此同时,利用线圈的收针所形成的空针,使绕入后身片侧的前身片的边界部侧的线圈返回前针床。通过这样进行编织,在腋下也即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成为前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全部保持在前针床上,后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全部保持在后针床上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下,使袖筒状部和身片筒状部成为一体以筒状返回编织朝向肩部编织。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减少前身片的线圈而接合的编织方法,提出如下的两个方法。一个方法为,对于右前身片,使前身片和后身片的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使左前身片的前后的边界部绕入保持有后身片的针织物的后针床上。并且,对于左右的前身片减少开襟部侧端部的线圈之后,使绕入后针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上、以使左前身片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后,开始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
而且,另一方法为,对于左右的前身片,使前后的边界部绕入保持有后身片的针织物的后针床。然后,在对于左右的前身片减少开襟部侧端部的线圈后,使绕入后针床上的线圈向前针床转移、以使左右的前身片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后,开始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2/070800号小册子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编织方法中,由于同时接合身片筒状部和左右的袖筒状部,因而在开始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的时刻,需要在各筒状部上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接合。这样,为了同时接合身片筒状部和左右的袖筒状部,必须在作为开始接合位置的腋下处,使绕入后身片侧的前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返回前针床。因此,开襟部的重叠部分总是在腋下、也就是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下方位置形成。
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编织方法中,在利用横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开襟绒线衫的情况下,没有对越过腋下的位置、也就是在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位置处形成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情况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确立用于形成较浅的V领型的开口部或者圆领型的开口部的编织方法。
本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即使在以无缝制方式编织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的情况下,也能自由设计开襟部的重叠状态,将针织服装的开口部的形状编织成期望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编织针织服装,所述横机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可以左右转移,可以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所述针织服装接合有形成身片的筒状部(以下称为身片筒状部)和形成袖子的筒状部(以下称为袖筒状部),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
a)身片筒状部,使前后身片中分为右身片和左身片而具有开襟部的前身片的针织物或者后身片的针织物,成为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使身片的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位于保持不具有开襟部一侧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的针床上,将上述开襟部作为返回位置而通过返回编织将该前后针织物直至接合开始位置而编织成筒状的步骤;
b)以使身片筒状部的左右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旋转身片筒状部;
c)在使身片筒状部的一方的上述边界部以及左右一方的袖筒状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对的状态下,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形成一个筒状部的步骤;
d)以使身片筒状部的另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使在步骤c形成的筒状部旋转的步骤;
e)在使身片筒状部的另一方的上述边界部以及另一方的袖筒状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对的状态下,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形成一个筒状部的步骤;和
f)将上述开襟部作为返回位置朝向肩部对在步骤e中形成的筒状部进行返回编织。
在本发明中,由于身片筒状部具有开襟部,因而不是完全的筒状,但是在穿着针织服装时,由于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关闭,因而在关闭开襟部的状态下成为筒状。因此,在本发明中,身片筒状部在横机的编织中,将开襟部的中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定义为筒状,在针织服装完成后,将关闭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状态定义为筒状。
身片筒状部的边界部,根据设计的开襟部的重叠状态,在进行与袖筒状部的接合之前,假想地设定即将接合之前边界部在针床上的位置而定位。
身片筒状部的边界部的设定与是否形成拼条无关,在完成筒状部的接合时,设定成使前身片和后身片中具有开襟部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长于另一方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
例如,在接合身片筒状部和一方的袖筒状部时,存在不形成拼条而接合的情况、以拼条长度在前后针织物上为相同长度的方式形成拼条而接合的情况、和以拼条长度在前后针织物上不同的方式形成拼条而接合的情况。在所有的情况下,对于除了接合部分之外的针织物部分,都以具有开襟部的前后一方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于另一方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的方式设定边界部。
此外,袖筒状部还优选将与前后的针织物的身片筒状部接合一侧的边界部设定成在即将接合之前位于一方的针床上,该袖筒状部的边界部也对于进行接合之前的袖筒状部假想地设定在即将接合之前边界部在针床上位置。并且,袖筒状部在上述边界部即将接合之前位于一方的针床上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b和步骤d中,使袖筒状部也以上述袖筒状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旋转。这种情况下,在开始接合前的状态下,即使使前后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为相同长度时,也可以从使边界部的一方位于前针床上、另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后针床上的状态开始,以使边界部位于针床间的方式旋转袖筒状部。而且,在接合开始前的状态下,在袖筒状部的前后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使位于一方针床上的袖筒状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以位于前后针床间的方式旋转袖筒状部。
上述边界部的设定,对于身片筒状部、袖筒状部的任何一方来说,都既可以在筒状部开始编织的阶段设定边界部,也可以在到达接合开始位置的途中的编织阶段设定边界部,也可以在即将开始接合之前设定边界部,以在即将开始接合之前处于规定位置。所谓开始编织筒状部的阶段是指,例如在罗纹编织编成的袖口或者下摆的编织开始的时刻,或者罗纹编织的袖口或者下摆的编织完成,开始编织在其之后形成的针织物部分的时刻。
在接合身片筒状部和一方的袖筒状部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c以及步骤e的编织中,可以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形成重叠线圈而进行接合。该重叠线圈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增多重叠线圈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在接合部分形成拼条。
在接合身片筒状部和一方的袖筒状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隔着边界部形成重叠线圈而进行压圈处理,来进行具有拼条的接合。
在接合部分上形成拼条的情况下,可以使拼条的大小在前后的针织物上不同。此时使进行压圈处理的线圈数量在前后的针织物上不同。
进而,不仅使前后的拼条的大小不同,如果还在筒状部的接合结束的时刻,使前后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长度也不同,则可以将针织服装的形状编织成符合人体形状的形状。作为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拼条的长度不同的情况,还包括在一方的针织物上不形成拼条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可以例举开襟绒线衫、夹克衫、前开襟的连衣裙、后开襟的连衣裙等。例如在编织前开襟的针织服装的情况下,将前身片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以在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上形成开襟部的方式,将前后身片的针织物编织成筒状,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
在编织前开襟的针织服装的情况下,根据前身片的开襟部的形状、开襟部的重叠量等已设计的前开襟的针织服装的形状,以使前身片整体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于后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的方式设定前身片的针织物和后身片的针织物的边界部。
进而,在编织前开襟的针织服装的情况下,可以从下摆开始至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形成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方式编织身片筒状部。通过这样形成开襟部,在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也可以由开襟部形成开口部。所谓开口部,是指由形成在开襟部的重叠部分上方的左右的开襟部不重叠的部分所形成的与领口连续的部分。作为开口部的形状,可以例举V领状、U领状、圆领状等。进而,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可以形成在身片的中央部分,也可以形成在从该中央部分向左右偏移的位置上。
上述筒状部的旋转,是指使筒状部的编织宽度两端部的线圈中、位于保持在针床上的筒状部的对角线上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织针上转移,同时旋转针织物整体的动作。
而且,在本发明中,使用将安装有多个织针的针床前后相对设置的横机通过上述编织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前开襟的针织服装,将前身片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在这些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上形成开襟部,以使这些开襟部的重叠部分从下摆部开始形成至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的方式编织身片筒状部,并以无缝制方式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而成。
发明效果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在前身片和后身片中、具有开襟部的身片的针织物整体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于另一方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在本方法的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的编织方法中,首先,即使前后身片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不同,以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旋转身片筒状部后,使该身片筒状部在接合侧边界部与一方的袖筒状部接合而形成一个筒状部。然后,以使身片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使该一体化的筒状部旋转后,与另一方的袖筒状部接合。通过该编织方法,可以使身片筒状部在边界部与左右的袖筒状部接合。
这样,由于接合身片筒状部和左右的袖筒状部,因而可以与开襟部的形状、开襟部的重叠量无关地进行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
其结果,可以编织以往不能编织的具有圆领型、U领型、较浅的V领型的开口部的开襟绒线衫。
进而,由于考虑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大小决定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位置,因而即使在穿着针织服装时使开襟部重叠,也可以使袖子的位置位于自然的位置,因而可以得到美观的外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表示开襟绒线衫的零件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表示开襟绒线衫的零件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工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表示开襟绒线衫的零件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工序图。
标号说明
101针织服装
2身片
201a右前身片
202a左前身片
2b后身片
81下摆部
82腋部
83袖笼部
84领口部
3左袖
3a前侧针织物
3b后侧针织物
30袖口部分
4右袖
4a前侧针织物
4b后侧针织物
40袖口部分
X、Y、Z边界部
S1、S2开襟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在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利用横机制造圆领型的开襟绒线衫,所述横机是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可以左右转移,可以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所谓双针床横机。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仅对圆领型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编织U领型、较浅的V领型的开襟绒线衫。进而,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形成位置处于身片的宽度方向中心,但是开襟部的重叠部分也可以相对身片的中心处于左右摆动的位置。
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双针床的和编织筒状的针织物的情况下,在前后的各针床上分别使用隔一根的针进行编织。例如,主要将前针床的奇数号的针用作编织身片筒状部的前身片的针织物(以下称为前侧针织物。)或者袖筒状部的前侧针织物,主要将后针床的偶数号的针用作编织身片筒状部的后身片的针织物(以下称为后侧针织物。)或者袖筒状部的后侧针织物。
进而,在双针床的横机中,在前针床上编织前侧针织物时,与前针床上保持有线圈的针相对的后针床的针成为空针,而且,在后针床上编织后侧针织物时,与后针床上保持有线圈的针相对的前针床的针成为空针。其结果,双针床的横机可以始终确保前后的针织物分别向相对的针床上移圈用的空针。
在双针床的横机中,通过使用空针,可以编织凹凸花纹、双反面组织花纹、罗纹等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的组织花纹,可以使前后的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移动而相互接合。
此外,在使用双针床的横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者双方的上部位置设置成列设有移圈底脚片的移圈针床来编织针织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双针床的横机编织开襟绒线衫。但是,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由上部前针床、下部前针床、上部后针床以及下部后针床构成的四针床的横机编织。
在使用四针床的情况下,例如主要在下部前针床上编织前侧针织物,主要在下部后针床上编织后侧针织物。并且,将上部后针床作为编织前侧针织物时的空针用于前侧针织物的移圈、反面线圈的形成等,将上部前针床作为编织后侧针织物时的空针用于后侧针织物的移圈、反面线圈的形成等。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针织服装从前身片侧看的身片和袖子的零件的平面图。图2用于以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编织上述开襟绒线衫101的编织工序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编织的开襟绒线衫101,是具有圆领的领口的长袖型开襟绒线衫,具有身片2,左袖3、右袖4。进而,身片2由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后身片2b构成。
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后身片2b如图1所示,具有下摆部81、腋部82、袖笼部83、领口部84。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身片由于形成前开襟的形状,因而分为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在右前身片201a上形成开襟部S1,在左前身片202a上形成开襟部S2。通过使这些开襟部S1、S2的一部分(除了作为领口部84的一部分的开口部的部分)重叠,可以成为闭合前身片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身片形成为前开襟,使除了开口部外的开襟部S1、S2重叠。因此,形成使右前身片201a和左前身片202a在开襟部S1、S2的重叠部分上对接的状态时,右前身片201a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加上左前身片202a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后的前身片整体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于后身片2b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而且,左袖3、右袖4上,前侧针织物3a、4a的宽度尺寸与后侧针织物3b、4b的宽度尺寸为相同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身片,以使右前身片201a和左前身片202a的开襟部S1、S2成为返回位置的方式,使右前身片201a、后身片2b、左前身片202a连续地返回编织成筒状。而且,将左右的袖子3、4环绕编织成筒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身片、袖子的左右的用语,例如左袖3、右袖4等的右和左,以穿着开襟绒线衫101的状态下的使用者为基准。
身片2,虽然在前身片上具有开襟部,但是在接合身片2和袖子3、4之前,以使右前身片201a和左前身片202a的开襟部S1、S2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编织成筒状,因而身片形成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将身片筒状部称为身片2,左右的袖筒状部称为右袖4、左袖3。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101的编织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身片2b、左袖3和右袖4的后侧针织物3b、4b主要使用后针床上的偶数号的针进行编织。右前身片201a的针织物、左前身片202a的针织物、左袖3和右袖4的前侧针织物3a、4a主要使用前针床上的奇数号的针进行编织。
开襟绒线衫101上的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后身片2b、袖子3、4的编织组织,为了方便说明,设为平针的素织物,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后身片2b的下摆部81、袖子3、4的袖口部分30、40为罗纹编织组织。但是,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后身片2b、右袖4、左袖3也可以为提花或者罗纹等的组织花纹。
首先,预备身片编织用和左右袖子编织用的3个喂纱口,从个喂纱口向针床的针上供给针织纱,编织右袖、身片、左袖这3个筒状体。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右前身片201a、左前身片202a、后身片2b从下摆至与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A、a、C、c),在使右前身片201a和左前身片202a的开襟部S1、S2对接的状态下进行返回编织(C编织)而编织成筒状。左袖3和右袖4从袖口至与身片的接合开始位置(E、e、G、g)环绕编织成筒状。
身片2和左袖3在左前身片202a的点A和左袖3的点E、点G和后身片2b的点C开始接合。而且,身片2和右袖4,在右前身片201a的点a和右袖4的点e、点g和后身片2b的点c开始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身片和袖子的接合之前的期间,身片2和左袖3和右袖4分别作为独立的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织。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点A和点C,成为将身片2编织成筒状时的左前身片202a和后身片2b的边界部Z,上述点a与点c,成为将身片2编织成筒状时的右前身片201a和后身片2b的边界部Z。进而,如图2所示,上述点E和点G,成为将左袖3编织成连续的筒状时的前侧针织物3a和后侧针织物3b的接合侧边界部Y,上述点e和点g成为将右袖4编织成筒状时的前侧针织物4a和后侧针织物4b的接合侧边界部X。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前身片202a的A-B、右前身片201a的a-b、后身片2b的C-D、c-d、左袖3的前侧针织物3a的E-F、左袖3的后侧针织物3b的G-H、右袖4的前侧针织物4a的e-f、右袖4的后侧针织物4b的g-h成为拼条。左前身片202a的A-B与左袖3的前侧针织物3a的E-F接合,右前身片201a的a-b与右袖4的前侧针织物4a的e-f接合。进而,后身片2b的C-D与左袖3的后侧针织物3b的G-H接合,后身片2b的c-d与右袖4的后侧针织物4b的g-h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针织物的拼条的长度与后侧针织物的拼条的长度为相同的长度。在完成拼条部分的接合后,统合身片和袖子成为一个筒状部。
在开始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的接合后,对于接合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而成为一体的筒状部,边在开襟部S1、S2进行返回编织边朝向肩部减少线圈以形成左右的袖子3、4接合在身片的袖笼部83上的状态,从而进行编织。在完成身片2和袖子3、4的接合之后,编织身片剩余的肩部分,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以完成开襟绒线衫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身片2和袖子3、4上,前侧针织物的拼条部分(纵行数)和后侧针织物的拼条部分(纵行数)为相同大小,而且,对于身片2的前后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纵行数),前侧针织物(前身片整体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于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图2所示的编织工序图所示的编织方法接合身片和袖子。
具体地,根据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101的编织以及接合的方法。在图2的编织工序图中,表示从即将开始身片2和袖子3、4的接合之前,至拼条形成完成而接合肩部之前的编织方法。在图2中,左侧的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步骤,由各步骤表示的四边形状表示筒状针织物的状态。该四边形状的下部的线表示保持在前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上部的线表示保持在后针床上的针织物。进而,四边形状的线上标记的X、Y、Z表示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边界部。在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编织工序图也是同样。
按照以下的编织工序编织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相对身片2依次接合左右的袖子3、4。
如图2所示的步骤1,表示对于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在即将开始身片2和袖子3、4的接合之前分别独立编织成筒状的状态。中央为身片2,在其两侧编织左右的袖子3、4。在图2中,以Z表示身片的右前身片201a和后身片2b的边界部、左前身片202a和后身片2b的边界部。对于左袖3,以Y、Y表示前侧针织物3a和后侧针织物3b的边界部,对于右袖4,以X、X表示前侧针织物4a和后侧针织物4b的边界部。进而,身片2将左前身片202a和右前身片201a的分割线圈作为开襟部S1、S2。在步骤1中,形成右前身片201a的开襟部S1和左前身片202a的开襟部S2对接的状态。
在步骤1中,身片2的边界部Z,在后针床上相对针织物的编织宽度中心左右对称。左袖3的边界部Y、右袖4的边界部X,相对于编织宽度中心成左右对称,使与身片2的接合侧的边界部位于前针床,另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后针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身片2的边界部Z,以使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小于前侧针织物整体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设定左袖3的边界部Y,右袖4的边界部X,以使前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向的线圈数为相同数量。
身片2的针织物,在使左前身片202a和右前身片201a的开襟部S1、S2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下,顺时针旋转,以使与左袖3接合一侧的边界部Z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左袖3以使接合侧边界部Y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一边顺时针旋转一边靠近身片2,使身片2和左袖3相邻(步骤2)。通过该步骤2的动作,成为身片2的边界部Z和左袖3的边界部Y在前后的针床之间相对的状态。
从步骤2的状态开始,从边界部Z、Y开始接合身片2和左袖3。具体而言,对于身片2和左袖3,从边界部Z、Y开始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形成叠圈后进行压圈处理而进行接合。拼条的形成,对于身片2,前侧针织物(左前身片202a的针织物)从点A进行至点B,后侧针织物(后身片2b的针织物)从点C进行至点D,对于左袖3,前侧针织物3a从点E进行至点F,后侧针织物3b从点G进行至点H(步骤3)。在压圈处理的接合结束的时刻成为步骤4的状态。在步骤4的状态下,身片2和左袖3接合成为一个筒状部。
在身片2和左袖3接合完成拼条的形成后,使右袖4靠近身片2。此时右袖4,以使接合侧边界部X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边逆时针旋转边靠近身片2而与身片2相邻。此外,身片2和左袖3一体化而成的筒状部逆时针旋转,以使与右袖4接合一侧的边界部Z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步骤5)。通过该步骤5的动作,成为身片2的边界部Z与右袖4的边界部X在前后的针床之间相对的状态。
从步骤5的状态开始,从边界部Z、X开始接合身片2和右袖4。具体而言,对于身片2和右袖4,从边界部Z、边界部X开始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形成叠圈后进行压圈处理而进行接合。拼条的形成,对于身片2,前侧针织物(右前身片201a的针织物)从点a进行至点b,后侧针织物(后身片2b的针织物)从点c进行至点d,对于右袖4,前侧针织物4a从点e进行至点f,后侧针织物4b从点g进行至点h(步骤6)。在压圈处理的接合结束的时刻成为步骤7的状态。通过步骤7,在身片2上接合左袖3和右袖4成为一个筒状部。
接着,顺时针旋转筒状部而成为步骤8的状态,以使未接合的右袖侧的边界部X、左袖侧的边界部Y、左右的接合部X、Z以及Y、Z以开襟部S1、S2为中心左右对称。从该状态开始,以将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接合至肩部的方式连续编织成筒状。
在接合肩部而完成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时,在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处的截面成为步骤9的状态。在步骤9中,成为右前身片201a的开襟部S1和左前身片202a的开襟部S2重叠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图1所示的开襟部的重叠部分达到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因而可以以形成圆领的开口部的方式编织开襟绒线衫。
但是,通常旋转筒状部时,从一方的针床向另一方的针床转移的线圈会产生扭转。对于边界部距离保持在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位置而言,在即将开始接合之前的位置和形成拼条后的位置而不同的情况下,在扭转的线圈残留在针床上的状态下,与该扭转的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边界部X、Y的位置,以对于左右的袖子3、4的非接合侧边界部距离保持在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位置而言,即将开始接合之前的位置与形成拼条后的步骤8的状态时的位置为相同位置。这样,通过设定边界部,在筒状部的接合前后,使边界部距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位置为相同位置。在接合后,不形成扭转的线圈,而在形成拼条后可以直接进行编织。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3的零件图、图4的编织工序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也表示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拼条的大小在前后的针织物上不同,前侧针织物的拼条的长度大于后侧针织物的拼条的长度。进而,如图4的步骤1所示,左右袖子的边界部X、Y位置的设定,都设定成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步骤2中,不旋转左袖3而靠近身片2、在步骤5中,不旋转右袖4而靠近身片2、以及编织成使用于形成拼条的叠圈和压圈的数量在前侧针织物一方较多的情况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其他编织以及接合方法,从图4的步骤1至步骤9,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进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前侧针织物的拼条的大小大于后侧针织物的拼条的大小,因而可以将前身片的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编织至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从而编织适合人体形状的开襟绒线衫。
在本发明中,如步骤5所示,为了将接合身片和一方的袖子而形成的筒状部与另一方的袖子接合而使其旋转。因此,使将身片和一方的袖子一体化后的筒状部旋转时,接合部分(Z、Y)向离开的方向拉伸(步骤5)。
因此,为了将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形成得较大,需要即使该接合部分被拉伸也不会使纱线切断,但是通过形成拼条可以消除该问题。
但是,即使没有拼条的情况下,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大小被限制,但是可以编织成直至身片2和袖子3、4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而具有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仅在接合身片2和袖子3、4的部分使用弹性纱或者具有伸缩性的纱线,即使在使身片2和袖子3、4旋转时接合部分被拉伸,接合部分的纱线也延伸,可以将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增大一些。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5的零件图和图6的编织工序图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表示没有拼条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也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合身片2和袖子3、4时,仅使用弹性纱接合接合部分。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没有拼条的状态下接合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进而,如图6的步骤1所示,左右袖子的边界部X、Y的位置都设定为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方法,在左前身片202a与右前身片201a的开襟部S1、S2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下,以使与左袖3接合一侧的边界部Z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使身片2的针织物顺时针旋转,使左袖3靠近身片2,使身片2和左袖3相邻(步骤2)。此时,在身片2和左袖3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空针的状态下,身片2的边界部Z与左袖3的边界部Y形成在前后的针床之间相对的状态。
从该状态开始,使用弹性纱与左前身片202a的端部的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接着将纱线挂在设置于身片2和左袖3的后侧针织物之间的空针上,与左袖3的前侧针织物3a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进而,返回而与左袖3的后侧针织物3b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接着将纱线挂在身片2和左袖3的前侧针织物之间设置的空针上,与后身片2b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这样,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线圈的同时,通过在空针上形成挂圈,将身片2和左袖3接合,形成一个筒状部(步骤2)。
在接合身片2和左袖3之后,将右袖4靠近身片2而与身片2相邻。此时,使身片2和左袖3一体化形成的筒状部逆时针旋转,同时在身片2和右袖4之间设置一个空针的状态下,身片2和边界部Z和右袖4的边界部Y成为在前后的针床之间相对的状态(步骤3)。
从该状态开始,使用弹性纱,与右前身片201a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接着将纱线挂在身片2和右袖4的后侧针织物之间设置的空针上,与右袖4的前侧针织物4a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进而,返回而与右袖4的后侧针织物4b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接着将纱线挂在身片2和右袖4的前侧针织物之间设置的空针上,与后身片2b的端部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这样,在针织物的端部形成线圈的同时,通过在空针上形成挂圈,将身片2和右袖4接合,形成一个筒状部(步骤4)。
接着,以使未接合的右袖侧的边界部X、左袖侧的边界部Y、左右的接合部X、Z以及Y、Z以开襟部S1、S2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方式,使筒状部顺时针旋转而成为步骤4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以身片2和左右的袖子3、4接合至肩部的方式连续编织成筒状。
在接合肩部完成开襟绒线衫的编织时,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开始位置处的截面成为步骤5的状态。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左右袖子3、4的非接合侧边界部,其距保持在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位置,在即将开始接合之前的位置、以及在身片2上接合左右袖子3、4而成为一个筒状部后的位置不同。其结果,从一方的针床转移到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线圈产生扭转。
因此,优选的是,对于边界部的位置相对步骤1的状态下的边界部的位置和距步骤4的状态下的边界部的位置所偏离的线圈数,预先在即将开始接合之前的编织阶段扭转线圈。
而且,在不具有拼条而接合身片和袖子情况下,也可以使身片和一方的袖子从边界部开始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各形成一个重叠线圈而接合。
进而,在不具有拼条而接合身片和袖子的情况下,可以将身片的腋部分的上端部编织成分割状态(裂缝状)之后,接合身片和袖子。在这种情况下,接合部分通过该割裂的部分确保耐受拉伸的量,可以将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尺寸变得较大。而且,在身片上形成割裂的情况下,在针织服装的编织结束后,缝合连接割裂部分。
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压圈处理形成拼条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弹性纱。而且,在形成拼条的情况下,也可在身片的腋部上端部形成割裂。而且,在形成拼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身片的腋部上端部形成割裂,并且在进行压圈处理时,也可以使用弹性纱。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适用于使用横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的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特别适用于编织开襟绒线衫、夹克衫等前开襟的针织服装的情况。

Claims (7)

1.一种编织方法,使用横机编织针织服装,所述横机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可以左右转移,可以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所述针织服装接合有形成身片的筒状部、以下称为身片筒状部和形成袖子的筒状部、以下称为袖筒状部,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
a)身片筒状部,使前后身片中分为右身片和左身片而具有开襟部的前身片的针织物或者后身片的针织物,成为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使身片的前后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位于保持不具有开襟部一侧的身片的针织物的线圈的针床上,将上述开襟部作为返回位置而通过返回编织将该前后针织物直至接合开始位置而编织成筒状的步骤;
b)以使身片筒状部的左右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旋转身片筒状部;
c)在使身片筒状部的一方的上述边界部以及左右一方的袖筒状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对的状态下,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形成一个筒状部的步骤;
d)以使身片筒状部的另一方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使在步骤c形成的筒状部旋转的步骤;
e)在使身片筒状部的另一方的上述边界部以及另一方的袖筒状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对的状态下,接合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形成一个筒状部的步骤;和
f)将上述开襟部作为返回位置朝向肩部对在步骤e中形成的筒状部进行返回编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袖筒状部,将与前后的针织物的身片筒状部接合一侧的边界部设定成在即将接合之前位于一方的针床上,在权利要求1的步骤b和步骤d中,使袖筒状部也以上述袖筒状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的方式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的步骤c以及步骤e中,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形成重叠线圈而进行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通过在前侧针织物之间、后侧针织物之间隔着边界部形成重叠线圈而进行压圈处理,来进行具有拼条的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拼条的大小在前后的针织物上不同。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身片筒状部,将前身片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而在前身片上形成开襟部,并在使该开襟部的重叠部分对接的状态下将前后身片的针织物返回编织成筒状,并且,以从下摆开始至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形成开襟部的重叠部分的方式编织身片筒状部。
7.一种前开襟的针织服装,使用将安装有多个织针的针床前后相对设置的横机通过无缝制方式边编织边接合身片和袖子,其特征在于,
将前身片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在这些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上形成开襟部,以使这些开襟部的重叠部分从下摆部开始形成至身片筒状部和袖筒状部的接合开始位置的上方的方式编织身片筒状部。
CN2006800195944A 2005-06-01 2006-05-31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9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2038 2005-06-01
JP162038/2005 2005-06-01
PCT/JP2006/310839 WO2006129686A1 (ja) 2005-06-01 2006-05-31 身頃筒状部に開き部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9378A CN101189378A (zh) 2008-05-28
CN101189378B true CN101189378B (zh) 2010-12-08

Family

ID=3748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959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9378B (zh) 2005-06-01 2006-05-31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39886B2 (zh)
EP (1) EP1908867B1 (zh)
JP (1) JP4856635B2 (zh)
KR (1) KR101232701B1 (zh)
CN (1) CN101189378B (zh)
WO (1) WO2006129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3441B2 (ja) * 2010-03-19 2014-09-03 ラッキー工業株式会社 ベビースリング
DE102010012310B4 (de) * 2010-03-23 2013-08-01 H. Stoll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auch-Rund-Fertiggestricks
DE102011012767A1 (de) * 2010-09-18 2012-03-22 H. Stoll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auchgestricks
JP5980098B2 (ja) * 2012-11-07 2016-08-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JP6104080B2 (ja) * 2013-07-10 2017-03-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スリット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US10100445B2 (en) * 2014-04-03 2018-10-16 Nike, Inc.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knit article using flat-knit construction
JP6738788B2 (ja) * 2017-11-27 2020-08-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CN110512343B (zh) * 2019-09-23 2021-03-02 江南大学 一种全成形横向沿背中心分片编织方法及编织织物
CN113279128A (zh) * 2021-05-21 2021-08-20 无锡太平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四针床全成形防护运动连衣帽的侧面旋转编织制作工艺
US20220369729A1 (en) * 2021-05-22 2022-11-24 Juanita Lee Marquez Drop-cut one piece jumpsu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6296A (zh) * 2000-02-29 2003-03-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使用四床纬编机编织筒状编织物的添纱编织方法
CN1494611A (zh) * 2001-03-02 2004-05-05 ��ʽ���絺����������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518616A (zh) * 2001-05-08 2004-08-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带衣领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P1482080A1 (en) * 2002-02-06 2004-12-01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83574A (en) * 1966-06-07 1970-03-11 Courtaulds Ltd Knitting Method
US3640097A (en) * 1968-07-22 1972-02-08 Courtaulds Ltd Knitting method
JPS4738230U (zh) 1971-05-21 1972-12-27
DE19704646B4 (de) * 1997-02-07 2005-02-03 H. Stoll Gmbh &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Ärmeln versehenen Kleidungsstückes auf einer Zweibett-Flachstrickmaschine
JP3164528B2 (ja) * 1997-02-17 2001-05-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編地の接合編成方法
TW446774B (en) * 1998-08-28 2001-07-21 Shima Seiki Mfg Knitwear knitting method
JP2001073212A (ja) 1999-08-27 2001-03-21 Miyanaka Meriyasu Kk 衣類及び衣類の製造方法
DE60045641D1 (de) * 1999-12-27 2011-03-31 Shima Seiki Mfg Strickware mit verzweigtem tei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TW491917B (en) * 2000-01-26 2002-06-2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 design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the method of knitting the neck
US6668593B2 (en) * 2000-02-22 2003-12-30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wear neck part knitting method and knit wear
US6658899B2 (en) * 2000-02-29 2003-12-09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EP1386989B1 (en) * 2001-05-11 2010-09-01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Knitting method usi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program
JP3968079B2 (ja) * 2001-10-05 2007-08-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マチ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マチが形成されてなるニットウエア
CN100362155C (zh) * 2002-05-31 2008-01-1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US7143613B2 (en) * 2003-02-14 2006-12-05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wear garment and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KR101013363B1 (ko) * 2003-04-21 2011-02-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편성포의 접합방법
JP4336155B2 (ja) * 2003-06-30 2009-09-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の編成方法と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
JP4233409B2 (ja) * 2003-08-01 2009-03-0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の編成方法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
JP4374309B2 (ja) * 2004-11-29 2009-12-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6296A (zh) * 2000-02-29 2003-03-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使用四床纬编机编织筒状编织物的添纱编织方法
CN1494611A (zh) * 2001-03-02 2004-05-05 ��ʽ���絺����������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518616A (zh) * 2001-05-08 2004-08-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带衣领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P1482080A1 (en) * 2002-02-06 2004-12-01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73212A 2001.03.21
JP特开2005-54296A 2005.03.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08867A1 (en) 2008-04-09
JPWO2006129686A1 (ja) 2009-01-08
EP1908867B1 (en) 2014-09-24
KR20080012280A (ko) 2008-02-11
US7739886B2 (en) 2010-06-22
US20090308108A1 (en) 2009-12-17
JP4856635B2 (ja) 2012-01-18
KR101232701B1 (ko) 2013-02-13
EP1908867A4 (en) 2013-09-18
WO2006129686A1 (ja) 2006-12-07
CN101189378A (zh)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9378B (zh)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CN10115595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2568135B2 (ja) 筒状編地の切込部分の編成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JP3071147B2 (ja) 衿付衣服の編成方法
CN100537869C (zh)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KR100854959B1 (ko) 횡편기로 편성되는 칼라를 부착한 니트웨어 및 그 편성방법
CN100554551C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08656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JPH0737700B2 (ja) 上端にリブ編みを有するポケット付き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5567565B2 (ja) 袖と身頃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KR101072394B1 (ko) 비대칭으로 접합된 의류의 편성방법과 비대칭으로접합된 의류 및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KR102069233B1 (ko)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WO2006040952A1 (ja)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vネック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6037759B2 (ja) 編地、および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0362155C (zh)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KR101081906B1 (ko) 비대칭으로 접합된 의류의 편성방법과 비대칭으로접합된 의류 및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CN1813088B (zh)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0610750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그 니트웨어
JPH0770885A (ja) ポケットを有する編地の編成方法
JP4856639B2 (ja) 前後非対称な形状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の編成方法
JPH05302247A (ja) 横編ニット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7016340A (ja) 編地および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00199158A (ja)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衣類の編成方法
JP2002013049A (ja) 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