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5573A - 使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发送功率同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发送功率同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5573A CN1325573A CN 99812792 CN99812792A CN1325573A CN 1325573 A CN1325573 A CN 1325573A CN 99812792 CN99812792 CN 99812792 CN 99812792 A CN99812792 A CN 99812792A CN 1325573 A CN1325573 A CN 13255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channel
- rate
- transmission channel
- transmission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56 bina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为了使数据传输速率与已有的传输信道相匹配,根据本发明,如此来选择发送功率和/或编码方法,以便根据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来采用最大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或最小的发送功率。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发送功率同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方法。
对数字传输系统的需求在近十年内飞速地增长。数字传输系统通常可以划分成图1所示的功能单元。由信息源1产生信息,该信息由发射机经传输信道4向接收机传输。需传输的信息的特性取决于信息源。需传输的信息譬如可以是音频信号或者视频信号。其中模拟传输系统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是应用常规的模拟调制方法直接通过传输信道从模拟信息源产生的。这样的调制方法譬如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或者相位调制。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把需传输的信息转换成一系列的二进制数码。为了尽量好地利用信道的容量,应当用必要少的二进制数码来表示需传输的信息。为此目的,采用了一种源编码器,其任务是把需传输的信息转换成一系列的信号值并进行编码,使之可以由信道传输。在此,源编码器力图把需传输的信息尽可能高效地转换成二进制数码。
源编码器产生的二进制数码序列由信道传向接收机。这样的实际信道譬如可以由线路连接、同轴电缆、光导体(LWL)、无线电连接、卫星信道或这些传输介质的组合构成。这样的信道不可能直接传输发射机的二进制数码序列。为此必须把数字信息序列转换成与信道的特性相对应的信号值。这种装置称为数字调制器。这种调制器是信道编码器3的一部分,所述编码器还包括分立的信道编码器,以便使需传输的信息得到与信道相匹配的防错保护。
不指望传输信道4无错地工作,而是假定在传输时干扰源5以一定的几率改变传输信号。
这样的干扰譬如可以是相邻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串扰。该干扰还可能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中使用的电子电路,譬如放大器和滤波器所产生的热噪音引起。在线路连接的情况下,干扰也可能由切换造成,而在无线电或卫星连接情况下这可能由气候影响,譬如雷雨、冰雹或下雪造成。这样的影响会改变传输信号,并且造成接收的数字信号序列中出错。
尽管如此,为了保证相对可靠的传输,信道编码器提高了需传输的(二进制)序列的冗余。借助于由发射机添加的冗余,接收机在解码时支持加载有信息的信号序列。为此,譬如由信道编码器把一定数目的信号组合成块,然后添加一定数目的控制信号(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是奇偶校验位)。以此方式,总是同时编码k个信息比特,其中每个k比特序列被分配给一个单值的n比特序列、即所谓的代码字。这样添加的冗余可以用n/k比说明。与此对应,也应当相应地提高信道带宽,以便传输用添加冗余扩展了的信息序列。
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发送功率达到提高抗信道干扰的可靠性。但是,因为提高发送功率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通常是在可利用的带宽中通过提高所要求的信道带宽来得到该可靠性。
在总是以R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一个比特时,调制器把一个信号特性或者说一个信号值(下文只称信号值)s1(t)分配给二进制数码0,把一个信号值s2(t)分配给二进制数码1。这种每个单独的比特通过信道编码器的传输被称为二进制调制。另外,调制器可以用M=2k个不同的的信号值si(t)(i=1、2、…M)来同时传输k个信息比特,其中2k个可能的k比特序列中的每一个均被分配了一个信号值。
在数字传输系统的接收机方面,数字解调器对在信道中(有时是变化地)传输的信号值进行处理,并且为每个信号值分配一个表示传输数据符号(譬如二进制数)估测的单个数字。
在接收机中接收了信号后,解调器必须判定发送的是M个可能信号值中的哪些。这种判定用判定器(限制器)来实现,其中判定必须采取最低的出错几率。这种判定器把一个(大多为处理过的)接收值分配给M个可能符号值中的一个。
譬如,使用二进制调制时,解调器在处理每个接收的信号时都要判定传输比特是0还是1。在该情况下,解调器进行的是二进制判定。另外解调器还可以进行三进制判定,其中,解调器依据接收信号的质量来判定是“0”、“1”还是“无判定”。
解调器的判定过程可以看成是量化,其中,二进制和三进制判定是用Q电平量化的解调的特定情况,其中Q≥2。通常地,数字通信系统采用高值的解调,其中m=0、1…M-1表示M个可能的传输符号。
当传输的信息没有冗余时,解调器必须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判定传输的是M个信号值中的哪些。反之,如果传输的信息有冗余,解调器则根据信道编码器采用的代码和接收数据的冗余来重构原来的信息序列。按照应用所确定的要求,由信道编码器产生信号块,使得信道解码器要么可以只确定是否出现了某些干扰(出错识别编码),要么甚至自动地纠正(纠错编码)由干扰造成的出错(直到每信号块的某一最大数目)。
从发射机向接收机传输信息的可靠性尺度用出错率表示。出错率给出了在解码器的输出端以多大平均几率出现一个比特错误。比特出错率给出了每单位时间在接收机处出现的出错比特除以总的接收比特数。比特出错率(当判定的是符号出错频度时也称符号出错率)是数字传输系统最重要的质量标准。通常地,出错几率取决于代码特性、经信道传输信息时所采用的信号值的种类、发送功率、信道的特性(即噪音的强度、干扰的类型等)以及调制和解码方法等。数字传输系统的比特出错率的意义与模拟传输系统的信噪比(SNR)相当。
在解调器的输出处出现的符号或在解码器输出处出现的比特的出错率取决于传输介质的特性(即传输信道的特性)、所选的调制及编码方案和发送信号的平均功率。为了使数据传输速率同传输信道相匹配,通常是通过传输一个接收机已知的比特或符号序列来确定传输信道的传输特性。通过理论与实际比较可以在接收机中测出信道的出错率。以此可以确定当前数据传输的品质。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测出发送功率、编码和调制方法的一个可能的组合测度。为了不必对每个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及发送功率进行各自的测量,通常采用迭代方法来查出最佳的数据传输速率及发送功率。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使数据传输速率或/和发送功率与传输信道相匹配的改进方法或改进装置。
此任务在装置方面通过权利要求1和9的技术方案解决,在方法方面通过权利要求10和17的技术方案解决。
本发明的优选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按照测定的传输信道的信噪比来调节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发送功率。通过测定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特别是信噪比,可以知道最大可能的数据通过量,并相应地确定数据传输速率或者按照采用的数据传输速率把发送功率最小化。
以此方式,可以不依赖于所选的编码方法而“在线”地(即在数据传输时)测量从调制器至传输信道再至解调器而得到的传输序列,并且按照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发送功率和/或编码方法,以便保证预定的字节或符号出错率。为了把编码方法确定得能够找出最大可能的数据通过量的最高允许出错率,并且为了给确定的传输速率把最小的发送功率确定得不超过最大的允许出错率,前提条件是对信噪比进行测量。特别有利的是,只要进行一次测量便可以为当前的传输信道和采用的调制方法找出一种能够得到最大可能传输速率的编码方法,相反,常规方法必须要测量发送功率、编码和调制方法的每种可能的组合。因此,只要保持所采用的调制方案不变就可以不中断地切换数据传输速率(“软切换”)。
另外,可以使发射机的功率与所要求的传输质量相匹配,其方法为,根据测量的信噪比和要求的信噪比之间的差来升高或者降低发送功率。以此方式,可以在测量信噪比的基础上优化发送功率,即在保证质量要求和保持所要求的传输速率的同时,用尽可能低的发送功率匹配所选出的传输方法和现有的传输信道,也就是使发送功率最小化。从而把干扰辐射减少至最小,并同时提高同频带工作的相邻系统的传输容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中:
图1是信息传输系统的通常构造,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通过接收方的信噪比测量把数据速率和调制方法同传输介质相匹配的传输系统的构造,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通过接收方的信噪比测量把数据传输速率、调制方法和发送功率同传输介质相匹配的传输系统的构造,以及
图4是用于按测定和采用的传输质量来调节发送功率的“功率控制”图解。
在数字信息传输中,经传输介质在信息源(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传输信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这种装置通常称为信道。
为了进行传输,把需传输的数据转换成同信息信道的传输特性相匹配的代码字,以保证需传输的数据等不会发生传输出错。
在传输时,在发射机中借助于一种可逆的单值函数分配而给一个比特序列分配一个符号,此符号通常称为信号空间符号或者信道符号。然后把此符号映射到此符号所属的信号特性(下文称信号值)上。发射机中一或多个符号至一个比特序列的函数分配称为编码或者映射,把一或多个这样的符号映射到信号值上称为调制。
该映射序列的逆变换在接收机中进行。由于失真和信道的迭加干扰,通常不可能无错地进行解调,即把接收信号分配成符号,但是解码、也即把检测到的符号转换成相应的比特序列还是不成问题的。
图2中示出了一种传输系统的构造,它按照传输信道的质量来调节所希望的数据传输速率。数字信息、特别是比特序列13由发射机10经传输信道11向接收机12传输,该接收机输出接收的数字信息,特别是比特序列25。发射机10的信道编码器14包含有数字信道编码器50、比特/符号转换器15和调制器17。数字信道编码器50向输入的比特流13添加冗余。这样构成的编码比特流51在比特/符号转换器15中转换成符号序列16,该符号序列又通过调制器17可逆且单值地映射到信号特性或信号值18上。通过传输信道11把信号值18传输到接收机12。
把接收到的信号值19转换成数字信息25的接收机12的信道解码器20的主要部件有:解调器55、符号/比特转换器24和数字信道解码器52。在解调器中,首先由模拟和可供选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譬如包含接收放大器、A/D转换器和均衡器的单元整理所接收的信号值。接着把如此整理的信号值21馈入判定器或限制器22,它为每个接收的信号值21分配一个符号23。
信道解码器20的符号/比特转换器24按照所选的映射方法为每个检测出的符号或者每个检测出的符号序列23分配编码的数字信息或编码的比特序列53,借助数字信道解码器52按照所选的编码方法从该序列中导出数字信息或比特流25。
判定器(限制器)22是每个解调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判定器为通常被整理过的接收值分配一个或多个最可能已被发送出的符号。由于传输信道的干扰或失真通常会使判定器的大量输入值与发射机的“有效”信号值不一致,即不对应于分配给需发送符号的信号值,所以可从判定器的输入信号21和输出信号23测出判定器输入处的信噪比28,且与所采用的编码和映射算法无关。为此,本发明的接收机具有一个用于测量经传输信道11传输的信息的信噪比(信号噪音比SNR)的装置27。
在本发明用于测量信噪比的装置的可能实施方案中,在接收机方的解调器中为每个检测出的符号重新分配一个信号值60,该值是指与所述检测出的符号相对应的信号特性或信号值被无误地传输时、在解调器的判定器输入端应当接收的信号值。利用该方式生成不含具有信道失真和干扰的信号值的、与检测出的符号值相对应的假想输入信号。因此,只要判定器没有检测出差错符号,这种参考信号就对应于发射机方的原信号。通过从被整理过的接收机信号21中减去所述的参考信号便可得到干扰信号。
这样构成的参考信号的平均功率与接收的未受干扰的信号部分的功率相对应。判定器输入处的信号平均功率对应于接收的干扰部分和信号部分的总功率。由此借助于先前计算的无干扰的信号部分来计算干扰功率。从无干扰的信号部分的平均功率与干扰部分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得到信噪比(SNR),并将其作为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的量度。
以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象其它常规方法所需要的那样必须把一定的发送序列通知给接收机。同时还可以在分析传输符号时并行地检测出错率,也就是“在线”地检测出错率。因此对于连续地测量传输质量,不再需要周期性地在需传输的数据流中加杂测试序列。以此方式可避免降低传输信道的净数据传输速率。
为了保证大的统计可靠性,采用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已知的测试序列的常规方法必须获得大量的出错,通常是几百个。对于普遍要求的非常低的比特出错率,譬如10-9的出错率,该常规方法需要很长的测量时间才能检测出相应的出错数。相反,本发明的方法基于的是在进行传输的同时分析测出的信噪比。因为与可比较的、符号或比特流的分析相比,分析平均功率只需要相当短的测量时间,故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地确定传输质量。
按照所选择的编码和映射方法,在信噪比28(也称信噪比)和符号出错率或比特出错率之间总有一个单值的函数关系。因此,不依赖于所选出的编码或映射方法,便可由信噪比鉴定信道和当前选择的调制及解调方法的传输特性。因此,通过测量传输信道11的信噪比28可以确定当前调制/解调方法的编码及映射方法,使得可以调节为在刚好还允许的出错率下所希望的数据通过量。为此把测出的信噪比28馈入装置29以得出最高的数据传输速率30及编码和映射方法。按照已知的关系,根据优选地用分贝(db)数测出的信噪比28,由装置29确定当前调制和解调方法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0,该传输速率可以在现有的信噪比28条件下达到最大的数据通过量。可以用最大允许出错率61和调制方法62作为装置29的转换特性曲线的参数。根据测量出的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28,以及根据当前调制/解调方法62和根据传输数字信息61时的最高允许出错率,可以按此方式选择出编码方案(编码1、编码2…编码6)和映射方案(映射1…映射6),使当前具有预定可靠性的调制/解调方法就实际情况达到最大的数据通过量。
装置29可以安排在接收机12中,也可以安排在发射机10中。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测量出的信噪比28或把测量出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或选择出的编码和映射方法30经数据连接31传送到发射机。
可用来使当前调制/解调方法达到最大数据传输速率30的编码和映射方法的有关信息被馈送到发射机中的控制装置33。所述的控制装置根据最大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为传输数字信息13而分别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32来选择实际使用的数据速率34,该数据速率34通过需确定的编码、映射及调制方案来实现。这种信息数据速率和/或编码、映射及调制方法既被馈送到发射机10的信道编码器14的相应部件,如编码器50、比特/符号转换器15和调制器17,而且还通过数据连接35被馈送到接收机12的信道解码器20的相应部件,如解调器55、符号/比特转换器24和解码器52等等。
下面来讲述在相应传输系统的系统启动时本发明装置的运行。有意义的是,以最低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对于相应的调制方法)和最高可能的发送功率来实现传输系统的测量。以此方式保证低的符号出错率,这是高质量地在接收机方测量信噪比的前提条件。在此情况下,普遍采用的用于信号处理的自适应方法还具有最短的过渡状态持续时间,并且相对于最大的允许出错率可达到尽可能大的系统传输距离。这样,在确定使传输信道(和当时采用的调制方法)具有最大可能数据传输速率的编码和映射方法时,只需要一次性测量即可。
如果需要通过不同的调制方法来达到所希望的数据输送率,就要对每个可能的调制方案实施一个测量过程。
下面说明在系统运行期间本发明传输系统的工作。优选地,基于传输的数据流“在线”地实现传输信道测量。因此不需要为实现有效数据之外的传输信道测量而降低净数据传输速率。对实际采用的数据传输速率的信噪比进行测量还足以用来评定使用其它编码及映射规则所实现的数据传输传输速率的传输质量。从而,根据利用当前数据传输速率所进行的信噪比测量,系统还可以评定其它数据传输速率的传输特性。只要不改变调制方法,就不需要对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进行多次迭代测量。
只要仅依据新的编码规则及映射规则、而不依据变化的调制方法来改变数据传输速率,则在解调器中采用的自适应方法仍保留在过渡后的状态。从而可以无间断地变换数据传输速率(“软切换”)。然而,如果通过改变调制方案来匹配数据传输速率,就必须重新对系统进行测量,且不能进行“软切换”。
图2讲述了一个实施方案,其中通过在接收机方测定信噪比来确定最大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将其传递到发送方,发送方基于希望的和最大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来确定实际使用的数据传输速率,然后将其转送到发射机和接收机中的相应部件中。与之不同的是,在图3中说明了一个附加地进行发射机功率输出调节的实施例。以下把发送功率同信道和所需传输方法的匹配称作“功率控制”。只要图3有图2所示的相同装置,就采用相同的标号。在此实施方案中,在发射机方对接收机方测量的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28进行分析。为此发射机具有装置41,它象图2中的装置29那样测定编码方案及传输信道11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除了由接收机12测量的、经数据连接40传递到发射机的传输质量28之外,还向装置41馈送为传输数字信息13所需要的数据速率32。根据传输各个数字信息13需要的相应最高允许出错率选出具有实际数据传输速率34的编码或映射及调制方法。如用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一样,把这个选出的数据传输速率34转送到信道编码器14和信道解码器20中。
由调制器14产生的信号值44还要在发射机10中转送到装置43以控制发送功率。接着经传输信道11传输由装置43产生的信号45。此外,装置41还测定传输所需的最低发送功率。测出的发送功率通过发送功率信号42馈送到传输信号放大器43中。
按照测出的、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46与同所选择的编码或映射及调制方法(具有数据传输速率34和某一最大允许出错率)相对应的传输质量47之间的差,对传输信号放大器43的发送功率进行匹配。换言之,如果测定的传输信道46的传输信号质量高于所需的传输质量47,则相应地减少发送功率。如果要求的传输质量47高于发射机的传输质量,则必须提高发送功率。
于是,在此第二实施方案中,测出的信噪比46与为实现某一数据传输速率所需要的信噪比47之间的差便成为了提高还是降低当前发送信号功率的一个量度。如果发送模块达不到为实现某一数据传输速率所需要的发送功率,则传输系统至多可以把当前最高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实现为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的这种使传输系统同所采用的传输信道相匹配的系统特别适合于与“不对称的数字用户线路”技术一起使用。这种所谓的ADSL技术与其它的XDSL技术一样,可以使常规的铜芯电话线适合作为用于高数据密度应用的高速线路。同时在同一线路上保留寻常的语音电话业务。在已有的电缆敷设基础上,这种技术可提供超出譬如ISDN许多倍的数据速率。以此消除了现有公共信息网络迄今只能传输语音、文本和低分辨率图象的局限。用这种技术可以把常规的铜电缆电话网改造成向所有家庭传输多媒体内容的强大系统。
然而,运用常规的电话线要容忍较高的噪音成分,跨接的距离越长,这种噪音成分就越高。这种技术跨接的距离平均在500米到6公里之间。
但是,噪音成分不仅随着长度增加而增加,且还由于相邻线路的串音而增加。借助于本发明的自适应性测量和匹配,传输系统可以在这样的方法中自动地与现有传输线路的质量相匹配。
Claims (17)
1.使数据传输速率与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装置,具有
一个质量测量器(27),用以测定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28),和
一个确定装置(29),用以根据所述测定的传输质量(28)来确定传输信道(11)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29)根据某一最大允许的出错率来测定所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2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用于测定所述最高数据传输速率(28)的确定装置(29)来确定相应的编码方法或映射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含一个选择装置(33),用于根据由确定装置(29)测定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0)和根据某一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32)来选择数据传输速率(3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用以选择所述数据传输速率(34)的所述选择装置(33)以某一最大允许出错率来选择编码方法和映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分别为不同调制方法测定传输质量(28)的质量测量器(27),
为每个不同调制方法确定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0)的确定装置(29),和
附加地选择所采用的调制方法的选择装置(3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用以经传输信道(11)传输数字信息(13)的发射机(10)含有:
一个用于编码数字信息的数字信道编码装置(50),一个用于以符号(16)形式表示数字信息(13)的比特/符号转换器(15)和
一个把符号(16)映射到信号值(18)以便经传输信道(11)进行传输的调制器(17),
而且,所述接收机(12)含有:
一个用于把接收到的信号值(19)转换成检测符号(23)的解调器(55)和
一个把接收的符号流(23)转换成编码比特流(53)的符号/比特转换器(24)以及
一个把所述检测的符号(23)表示为检测的数字信息(25)的解码装置(2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10)还包含:
一个可调节的传输信号放大器(43)和
一个控制装置(41),它用于按照由质量测量器(27)测定的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46)与所采用的具有某一最大允许出错率的数据传输速率所要求的传输质量(47)之间的差别来提高或降低传输信号放大器(43)的发送功率。
9.用于匹配经传输信道(11)传输数字信息(13)的发送功率的装置,有一个质量测量器(27),它用于测量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28),和
一个控制装置(41),它用于按照由质量测量器(27)测定的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46)与为传输数字信息(13)所采用的具有某一最大允许出错率的数据传输速率(34)所需要的传输质量(47)之间的差别来提高或者降低发送功率。
10.使经传输信道(11)传输数字信息(13)的数据传输速率与传输信道(11)的质量相匹配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测定所述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28),并且
根据所述测定的传输质量和所采用的调制方法(28)来确定传输信道(11)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根据某一最大允许出错率(61)来确定所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2)。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之一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根据所述确定装置(29)测定的传输信道(11)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0)和根据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32)及最高允许出错率(61)来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速率(34)、映射算法和相应的编码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之一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分别为不同的调制方法测定所述的传输质量(28),
为各个调制方法确定所述传输信道(11)的最高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30),并且
根据为各个调制方法测定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30)来选择需采用的调制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之一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根据测定的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46)与被调节且具有某一最大允许出错率的数据传输速率所需要的传输质量(47)之间的差别来提高或者降低经传输信道(11)传输数字信息(13)的发送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之一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为传输所述的数字信息(13)执行以下的步骤:
以符号(16)的形式表示该数字信息(13),
把所述符号(16)映射到在信号值(18)上,
经传输信道(11)传输该信号值(18),
接收传输的信号值(21),
检测接收到的信号值(21)和
把该检测的信号值映射到检测符号(23)上,并且把该检测的符号(23)转换成检测的数字信息(25)。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之一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把信噪比确定为传输质量(28)的量度。
17.使经传输信道(11)传输数字信息(13)的发送功率与该传输信道(11)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测定所述传输信道(11)的信噪比(46),
根据所述测定的传输信道(11)的信噪比(46)与为传输数字信息(13)所采用的数据传输速率(34)的信噪比(47)之间的差别来提高或者降低所述的发送功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839306 | 1998-08-28 | ||
DE19839306.7 | 1998-08-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5573A true CN1325573A (zh) | 2001-12-05 |
Family
ID=787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9812792 Pending CN1325573A (zh) | 1998-08-28 | 1999-08-27 | 使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发送功率同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108305A1 (zh) |
CN (1) | CN1325573A (zh) |
WO (1) | WO200001336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9402B (zh) * | 2005-08-05 | 2011-06-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在空间相关mimo系统中使用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66133B1 (en) | 1999-12-30 | 2008-04-29 | Aperto Networks, Inc. | Integrated, self-optimizing, multi-parameter/multi-variable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II] |
US6654384B1 (en) | 1999-12-30 | 2003-11-25 | Aperto Networks, Inc. | Integrated self-optimizing multi-parameter and multi-variable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605973B1 (ko) * | 2000-06-27 | 2006-07-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링크적응 방법 및 장치 |
EP1176725B1 (en) * | 2000-07-05 | 2013-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U2001284663A1 (en) * | 2000-07-21 | 2002-02-18 | Aperto Networks, Inc. | Integrated, self-optimizing, multi-parameter/multi-variable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ii) |
US6636488B1 (en) | 2000-10-11 | 2003-10-21 | Aperto Networks, Inc. |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and error recovery for packet oriented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
US8634481B1 (en) * | 2000-11-16 | 2014-01-21 | Alcatel Lucent | Feedback technique for wireless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
EP1160996A1 (de) * | 2001-02-02 | 2001-12-0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s Sendeverhaltens einer ersten Mobilfunk-Einrichtung sowie Mobilfunksystem |
US7023824B2 (en) * | 2001-02-27 | 2006-04-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and bit rate in multi-transmission schem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139251B1 (en) | 2001-05-29 | 2006-11-21 | Aperto Networks, Inc. | Scheduling for links having changing parameters |
US6944460B2 (en) | 2001-06-07 | 2005-09-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116652B2 (en) * | 2001-10-18 | 2006-10-0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ate control technique for layered architectures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
GB0422394D0 (en) | 2004-10-08 | 2004-11-10 | Nokia Corp | Coding selection method |
US7525988B2 (en) | 2005-01-17 | 2009-04-2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te selection algorithm to maximize throughput in closed loop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1565A (en) * | 1991-06-25 | 1993-08-31 | Microcom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data |
US5822318A (en) * | 1994-07-29 | 1998-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variable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R2731574A1 (fr) * | 1995-03-08 | 1996-09-13 | Trt Telecom Radio Electr |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a multidebit |
FI100157B (fi) * | 1995-07-12 | 1997-09-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uuttuvanopeuksiset piirikytketyt siirtopalvelut TDMA-pohjaisissa solu kkojärjestelmissä |
JP2968706B2 (ja) * | 1995-07-26 | 1999-11-02 |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移動無線機 |
-
1999
- 1999-08-27 EP EP99968275A patent/EP110830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9-08-27 WO PCT/EP1999/006309 patent/WO2000013362A1/de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9-08-27 CN CN 99812792 patent/CN132557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9402B (zh) * | 2005-08-05 | 2011-06-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在空间相关mimo系统中使用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0013362A1 (de) | 2000-03-09 |
EP1108305A1 (de) | 2001-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5573A (zh) | 使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发送功率同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相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A1225712A (en) | Method of signal transmission with selected signal transmission rate | |
KR100403095B1 (ko) | Pcm 전송을 위해 데이터 신호를 프리코딩하는 디바이스및 방법 | |
US2001005533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near end cross talk due to discrete multi-tone transmission in cable binders | |
CN1109408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于语音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JPH09505970A (ja) | 受信した通信信号のエラーを軽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7280809B2 (en) |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rom a transmitter for digital radio signals | |
CN1272271A (zh) | 传送主信号和辅助信号的传输系统 | |
CN1255788A (zh) | 改进无线通信设施上传送的语音信号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6318385B (zh) | 一种相干光模块的信号调制方法及系统 | |
US6301296B1 (en) | Digital impairment learning sequence | |
CN1599988A (zh) | 选择接收路径的方法以及包括多个接收路径的接收设备 | |
CN1613222A (zh) | 确定网络通信连接用的数据传送安全系数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0409650C (zh) | 对网络连接进行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 |
JP3701840B2 (ja) | 電話ネットワーク劣化を検出し補償する方法 | |
CN1830188B (zh) | 使用时频有界基函数传递数字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
CN1527487A (zh) | 无线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和方法 | |
US642138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CM code translations | |
US7751718B2 (en) |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return path data in cable television return path | |
CN1319293A (zh) | 评估数字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7888C (zh) | 调制载波的调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
US6611563B1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ata mode refinement of modem constellation points | |
US6754258B1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veraging learned levels in the presence of digital impairments based on patterns | |
US7725036B2 (en) |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return path data in cable television return path | |
EP112955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operties of a signal transmission chan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