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7582C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7582C CN1287582C CNB038004313A CN03800431A CN1287582C CN 1287582 C CN1287582 C CN 1287582C CN B038004313 A CNB038004313 A CN B038004313A CN 03800431 A CN03800431 A CN 03800431A CN 1287582 C CN1287582 C CN 128758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device
- drive motor
- print unit
- print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AXDJCCTWPBKUKL-UHFFFAOYSA-N 4-[(4-aminophenyl)-(4-imino-3-methylcyclohexa-2,5-dien-1-ylidene)methyl]aniline;hydron;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N)C(C)=CC1=C(C=1C=CC(N)=CC=1)C1=CC=C(N)C=C1 AXDJCCTWPBKUK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 B41J2/16547—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the wipers and caps or spittoons being on the same movable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多功能设备中的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扫描仪,它读取文件图像;一条纸张输送通道,沿着它输送记录纸张;具有打印头的打印单元,其中打印头将墨喷到记录纸张上;排出部分,记录纸张从该部分排出;和墨盒,它储存将要提供给打印头的墨。纸张输送通道和排出部分放置在扫描仪的下面,并且墨盒放置在排出部分的下面。排列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件,诸如墨盒、控制打印机操作的主板和废墨吸收器等,使得它们在喷墨打印机的俯视平面中不相互重叠。具有这种结构的喷墨打印机和多功能设备变的既薄又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得既薄又紧凑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多功能设备通常包括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其中打印功能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扫描功能用来读取文件并且产生图像数据,传真功能用来通过通信线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例如,传统的多功能设备在上面有平板式扫描仪,在下面有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在底部的多功能设备,馈纸马达所驱动的馈送器将记录介质输送到打印机中,打印头将墨喷到记录介质上,然后记录介质从排出部分排出到多功能设备的外部。通常在排出部分设有输出盘以引导记录介质。其上安装有打印头和墨盒的托架往复运动实现打印。当墨盒中的墨用尽后需要更换墨盒。为了更换墨盒或解决卡纸故障,需要在停止多功能设备的同时相对于打印机转动扫描仪。
喷墨打印机还设有维护机构以保持打印质量,维护机构包括擦拭器、罩和驱动马达,其中擦拭器用来擦拭打印头的头部表面,罩用来密封打印头的喷嘴阵列,而驱动马达用来驱动擦拭器和罩。在墨从打印头向下喷墨的打印机中,包括驱动马达的维护机构安装在打印头的下面,罩随着设在维护机构内的托架和凸轮的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在顶部的扫描仪设有玻璃平板、文件阅读器和驱动机构,玻璃平板上放置文件,文件阅读器从玻璃平板的下侧读取文件,而驱动机构则驱动文件阅读器。
发明内容
随着多功能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需要一种既紧凑又薄的多功能设备。但是,安装在托架上的打印头和墨盒使得减小多功能设备的高度(厚度)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扫描仪、墨盒和打印头不可避免地要叠放在高度方向上。减小打印机的尺寸也受到传统维护机构结构的限制。罩在垂直方向上被相互重叠的各个部件所移动,这些部件包括诸如支撑罩的罩组件,支撑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并且和托架配合的罩组件的支撑组件,以及支撑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支撑组件的基底。如果维护机构的驱动马达与馈纸马达分开提供,那么在各个部件中还有加入驱动马达,因此使得打印机较厚。
多功能设备不能只通过减小在底部的喷墨打印机各个部件的尺寸而被制造得很紧凑。多功能设备的尺寸依赖于平板式扫描仪的尺寸。平板式扫描仪的最小尺寸由下列因素所确定,即所阅读文件的尺寸、文件阅读器的尺寸、文件阅读器的行程和驱动机构的尺寸。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通过在总体上以节省空间的形式布置其各个部件使得打印设备被制造得既薄又紧凑。
根据本发明作为示范的一个方面,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一个扫描仪,它读取文件图像;一条纸张输送通道,沿着它输送记录纸张;具有打印头的打印单元,其中打印头将墨喷到记录纸张上;排出部分,记录纸张从该部分排出;和至少一个墨盒,它储存将要提供给打印头的墨。纸张输送通道和排出部分放置在扫描仪的下面,并且至少一个墨盒放置在排出部分的下面。
根据本发明作为示范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一个平板式扫描仪,它读取放置在玻璃平板上的文件图像;一条纸张输送通道,沿着它输送记录纸张;具有打印头的打印单元,其中打印头将墨喷到记录纸张上;和排出部分,记录纸张从该部分排出。扫描仪具有文件阅读传感器和驱动文件阅读传感器的传感器驱动马达。纸张输送通道和排出部分放置在扫描仪的下面。传感器驱动马达放置在排出部分的一侧,并且在打印设备的侧视平面中传感器驱动马达和打印单元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放置,使得在垂直方向上传感器驱动马达和打印单元部分地重叠。
根据本发明作为示范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一个托架,打印头安装在托架上;引导机构,它引导并且支撑在扫描方向上可以移动的托架;一个托架马达,它在扫描方向上移动托架;一个支架,引导机构和托架马达安装在它上面。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维护机构,它具有擦拭器、罩和驱动马达,其中擦拭器用来擦拭打印头表面,罩用来密封打印头的喷嘴,而驱动马达则用来驱动擦拭器和罩。维护机构的驱动马达放置在支架的外面,在打印设备的俯视平面中,驱动马达的轴指向垂直方向并且驱动马达不延伸出支架的上端和下端。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记类似的元件,附图包括: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带有墨盒的打印单元的平面图,其中移去了盖;
图3是打印单元和支架的前视图;
图4是打印单元和支架的后视图;
图5是打印单元和支架的左视图;
图6是打印单元和支架的右视图;
图7是打印单元支架的透视图;
图8是沿线VIII-VIII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打印单元和支架的平面图;
图10是移去了盖的打印单元的平面图;
图11是维护机构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14是喷墨打印机的平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平面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在基底上主要部件的布局;
图16是喷墨打印机基底的透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透视图;
图19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20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侧视图;
图21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侧视图;
图22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主要部件布局的示意性平面图;和
图23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主要部件布局的示意性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例子描述包含本发明的多功能设备,它具有喷墨打印、扫描和传真等功能。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前面指相对于多功能设备的喷墨打印机中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而后面指它的上游侧。右边指当从前面观察时多功能设备的右侧,而左边指当从前面观察时多功能设备的左侧。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的透视图。在喷墨打印机3的后面设有馈纸机构4,打印单元14设在馈纸机构4下部的前面。输出盘17设在打印单元14的前面。在喷墨打印机3的上面设有扫描仪5,并且在扫描仪5的上面靠前的位置设有操作板6。控制多功能设备1操作的控制单元(未示出)设在喷墨打印机3的下面,并且在喷墨打印机3和扫描仪5的左侧设有一个电话听筒(未示出)。
现在将描述喷墨打印机3的结构。如图2到图6所示,喷墨打印机3包括打印头10,安放打印头10的托架11,引导并且支撑托架使之能够在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也就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引导机构1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托架的托架移动机构13,馈送记录纸张的馈纸机构4,传送记录纸张使得在其上可进行打印的纸张传送机构15,以及打印头10的维护机构16。
打印单元14包括打印头10,托架11,引导机构12,托架移动机构13,纸张传送机构15,和打印单元支架18,这个支架的形状象一个扁平盒,它在左右方向上稍长,在垂直方向上稍短。装置10-13以及15位于支架18内。馈纸机构4位于打印单元14的后面,并且维护机构16位于打印单元14的底部右侧。
如图2-10所示,打印单元支架18具有一个金属支架20,它有一个上部开口20a和一个固定在支架20上的金属盖30以覆盖住开口20a。引导机构12,托架移动机构13,和纸张传送机构15安放在支架20上,并且支架20内的打印头10执行打印。盖30上形成有开口35以允许接触支架20内的纸张。
支架20具有主支架21,一对侧支架22、23,和前支架24,其中主支架由底板21a和后板21b构成。利用螺丝等将主支架、侧支架和前支架21-24连接起来。侧支架22、23下部的水平部分22a、23a利用一对螺29分别固定在多功能设备1的支架安装部分1a上。
盖30具有其上形成有开口35的顶板30a和门状前板30b。盖30的顶板30a利用螺丝31至少固定在主支架21的后板21b的上端。盖30前板30b的一对夹件30c从前侧接触前支架24并且利用一对螺丝32固定在其上。
比A4尺寸纸张略宽的纸张引导狭槽25形成在主支架21的后板21b上,比A4尺寸纸张略宽的纸张排出狭槽26形成在前支架24上,比纸张排出狭槽26略宽的纸张通过狭槽27形成在盖30的前板30b上,它在纸张排出狭槽26的前面。
馈纸机构4所馈送的纸张从纸张引导狭槽25被引导进入支架20,具有输送辊74的纸张输送机构15将纸张向前输送,并且从纸张排出狭槽26和纸张通过狭槽27排出到输出盘17。被传送的纸张穿过支架20内的打印头10下面,打印头10将墨向下喷到纸张上以执行打印。
如图2,9和10所示,引导机构12具有沿左右方向放置的引导轴40,并且在其左端和右端与侧支架22、23连接,同时另外一个导轨41放置在支架20前面的左右方向上。导轨41由水平部分24b的前端形成,该水平部分从前支架24的顶部向后折叠。托架11的后端可滑动地安装到引导轴40上,安放在托架11上的打印头10的前端可滑动地配合到导轨41中。
四个喷嘴阵列10a-10d向下设在打印头10中,在彩色打印时四种颜色的墨(黑、青、黄和洋红)向下喷到纸张上。如图2所示,墨盒底座42设在打印单元14外部的输出盘17下面,四种颜色的墨从安放在墨盒底座42上的墨盒43a-43d经过四个墨软管44a-44d提供给打印头10。
如图2和图10所示,从左侧两个墨盒43a、43B伸出的两个墨管44a、44b从支架20的左侧被引入支架20,并且固定在锁紧装置45上,该锁紧装置位于前支架24水平部分24b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处。墨管44a、44b从锁紧装置45以向左凸起弯曲的形式延伸到打印头10上。
与墨管44a、44b对称,两个墨管44c、44d从右侧两个墨盒43c、43d伸出,从支架20的右侧被引入支架20,并且固定在锁紧装置47上,该装置位于前支架24水平部分24b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处。墨管44c、44d从锁紧装置47以向右凸起弯曲的形式延伸到打印头10上。
如图2和10所示,两个FPC(柔性印刷电路)50、5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打印头10上。左侧FPC50的中间固定到锁紧装置46中,该锁紧装置设在锁紧装置45附近;随后左侧FPC50从锁紧装置46以向左凸起弯曲的形式沿着两个墨管44a、44b延伸到打印头10。
右侧FPC51的中间固定到锁紧装置48中,该锁紧装置设在锁紧装置47附近;随后右侧FPC51从锁紧装置48以向右凸起弯曲的形式沿着两个墨管44c、44d 伸到打印头10。这些FPC50、51从放置在打印单元支架18下面的控制单元(未示出)延伸出来并且被引入打印单元支架18。FPC50、51具有控制信号线,这些线将控制单元与打印头10电连接起来。
如图2、10所示,多个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固定件52可拆卸地连接着FPC50、51的几个部分。两个墨管44a、44b或44c、44d中的一个利用管固定件52固定在另外一个上。两个墨管44a、44b或44c、44d分别与FPC50或51束在一起从锁紧装置46或48延伸到打印头10。
如图2、4和6所示,托架移动机构13包括托架马达60,由托架马达所转动的驱动滑轮61,可旋转地支撑在后板21b的左端的从动滑轮62,和连接着滑轮61、62并且固定在托架11上的皮带63。托架马达60安装在后板21b的右端,它的轴指向前方并且马达限定在支架20的上端和下端范围之内。
如图2、4和5所示,纸张传送机构15包括馈纸马达70,馈纸马达70所转动的驱动滑轮71,放置在侧支架22左侧的从动滑轮72,连接着滑轮71、72的皮带73,和可操作与从动滑轮72连接的进给辊74。馈纸马达70连接着侧支架22的右后侧,它的轴指向左侧并且马达限定在支架20的上端和下端范围之内。进给辊74沿左右方向放置在支架20内的引导轴40下面并且由侧支架22、23可旋转地支撑。解码盘75固定在从动滑轮72上,光断续器76连着侧支架22以将解码盘75夹在中间。
如图7-9所示,开口35的边36包括前边36a,后边36b,左边36c,和右边36d,并且在后边36b的左部形成有后边凹进36e。开口35的右边和左边为曲线,它们大致沿着靠近开口35的边36的墨管44a、44b、44c、44d所限制的形状。
如图10所示,当打印头10和托架11移动到左界限或右界限时,墨管44a、44b和FPC50或墨管44c、44d和FPC51从左支架或右支架22、23中突出出来。为了允许这样的突出,如图5和6所示,侧支架22、23呈台阶状以在侧支架22、23和盖30之间形成开口22b、23b。
如图7和9所示,导向装置37设在盖30的开口35的边36上以向下引导管44a-44d和FPC50、51,并且当托架3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防止它们从开口35中向上突出出来。
如图8所示,导向装置37具有倾斜部分37a和水平的升高部分37b,其中倾斜部分向上倾斜到盖30的开口35,水平升高部分37b从倾斜部分延伸到开口35。导向装置37沿着边36的周边形成,在向上的方向逐渐变细。因此,导向装置37具有上面描述的导向功能,并且具有加强盖30并最终加强打印单元支架18的功能。开口35的前边36a在左右方向的中心处向后略微延伸,这个延伸部分定位于墨管44a-44d的锁紧装置45、47和FPC50、51的锁紧装置46、48上面。
如图2、4、6、9和11所示,维护机构16包括用来擦拭打印头10的表面的擦拭器80,两个罩81(每个罩密封四个喷嘴阵列10a-10d中的两个),驱动擦拭器80和罩81的驱动马达82,和其上安装有擦拭器80、罩81和驱动马达82的安装板84。擦拭器80和两个罩81并排放置在靠近支架20底部的左右方向上,并且以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的形式安装在安装板84上。驱动马达82放置在支架20后侧的外部,它的轴在垂直方向上并且马达限定在支架20的上端和下端范围之内。
如图9和10所示,开口21c形成在支架20的底板21a(在右侧)上,其位置对应于维护机构16。当安装板84固定在底板21a上时,安装板84盖住开口21c和擦拭器80,并且安装在安装板84上的罩81从开口21c伸出到支架20底部的附近。
如图2、5、6所示,宽度比支架20小的馈纸机构4放置在支架20的后侧。纸张传送机构15的馈纸马达70放置在馈纸机构4的左侧,而托架移动机构13的托架马达60放置在馈纸机构4的右侧。馈纸马达70和托架马达60安装到支架20的后部。维护机构16的驱动马达82放置在靠近托架马达60的附近,所以如图4所示,它们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
如图11所示,维护机构16包括与擦拭器80和罩81连接的凸轮90,抽墨的抽墨泵91,从擦拭器80、罩81和墨接受器(未示出)通过抽墨管92e延伸到抽墨泵91的抽墨管92a-92d,可有选择地将抽墨管92a-92d中的一个与抽墨管92e连接的抽墨转换机构93,具有齿轮94a-941的、可以将驱动力从驱动马达82传递给凸轮90的凸轮驱动系统,具有齿轮94a-94g、940的、可以将驱动力从驱动马达82传递给抽墨泵91的泵驱动系统,和具有齿轮94a-94n、可以将驱动力从驱动马达82传递给抽墨转换机构93的抽墨转换驱动系统。擦拭器80、罩81和驱动马达82与凸轮90、抽墨泵91、抽墨管92a-92e、抽墨转换机构93和齿轮94a-94o一起安装在安装板84上,它们以单元的形式形成了维护机构16。
凸轮90、抽墨泵91、抽墨管92a-92e、抽墨转换机构93和齿轮94a-94o的摆放形式使得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小尺寸,并且当安装板84固定到支架20上时,它们大多放置在支架20的底部。齿轮94e-94g形成了行星齿轮系,摆齿轮94g与齿轮94f或94o啮合以促动凸轮90、抽墨转换机构93、或促动抽墨泵91。
当打印头10停在其原始位置时(右边的界限),在驱动驱动马达82时,罩81上升并且从下面密封喷嘴阵列10a-10d以防止墨干燥。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喷嘴10a-10d抽吸变硬的墨和微小的异物来清洁打印头10。随后,擦拭器80升起并且打印头10移动从而擦拭器80擦拭打印头的表面以在清洁过程中将沉积在打印头上的墨去掉。
在喷墨打印机3中,喷嘴阵列10a-10d以面向下的形式放置,并且打印头10将墨向下喷到纸张上。擦拭器80和罩81放置在支架20的下部,在打印单元14的平面视图中,驱动马达82放置在支架20后部的外面,并且被限制在支架2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可以有效地利用支架20后面的空间来安装驱动马达82,从而可以减小支架20和维护机构16的垂直尺寸。
另外,由于放置驱动马达82使得它的轴在垂直方向上,包括多个齿轮94a-94d的、用来将驱动马达82的驱动力传递给擦拭器80和罩81的动力传递机构在垂直方向上制造得较薄。另外,给打印头10提供墨得墨盒43a-43d安装在打印单元14的外面。这样,就减小了支架20和维护机构16的垂直尺寸,并且打印机3在垂直方向上制造得尽可能紧凑。
开口21c形成在支架20的底板21a上,其位置对应于维护机构16。维护机构16具有固定在底板21a的下表面上的安装板84,并且驱动马达82安装在安装板84的部分84a上,这部分从支架20向后伸出。驱动马达82可以很容易并可靠地安装在支架20后部外面的伸出部分上,在打印单元14的平面视图中,马达的轴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开口20e,擦拭器80的位置使得它可以擦拭打印头10的表面并且罩81的位置可以密封喷嘴阵列10a-10d。
擦拭器80、罩81、驱动马达82、凸轮90、吸墨泵91、吸墨管92a-92e、吸墨转换机构93、和齿轮94a-94o安装在安装板84上形成了作为一个单元的维护机构16。维护机构16制造得很紧凑从而通过将安装板84固定在底板21a上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其装配到打印单元14上。由于在设计擦拭器80和罩81时它们可以从开口21c伸出到支架20底部附近,因此可以相对于支架20中的打印头10对它们进行正确定位。
宽度比支架20小的馈纸机构4放置在支架20的后面。纸张传送机构15的馈纸马达70放置在馈纸机构4的左侧,托架移动机构13的托架马达60放置在馈纸机构4的右侧。馈纸马达70和托架马达60安装在支架20的后面。如图4所示,维护机构16的驱动马达82放置在靠近托架马达60的地方从而在高度方向上它们彼此部分重叠。通过对支架20后面馈纸机构4两侧的空间进行有效地利用,打印机3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象在水平方向上一样制造得很紧凑。
维护机构16的驱动马达82可以不放置在靠近支架20的外部,而是放置在支架20前面或右侧的外部,同时使它的轴在垂直方向上并且马达不从支架20的上端和下端延伸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安装板84使得它从支架20向前或向右延伸以允许驱动马达82安装在延伸部分。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1的透视图。如图12所示,多功能设备101呈盒状并且包括平板式扫描仪500和放置在扫描仪500正下方的喷墨打印机300,其中扫描仪500具有平板式阅读器350。更具体地说,图12中的多功能设备101呈盒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比在前后方向上长,在垂直方向上比在左右方向上短。馈纸盘400用来将纸张(未示出)馈送到喷墨打印机300内,它向上敞开,放置在多功能设备101的后面。
位于多功能设备101顶部的扫描仪500在平面图中是长方形并且具有平板式阅读器350。在平板式阅读器350后面的下部设有轴承(未示出),该轴承装配到盖200上的铰链220中。平板式阅读器350绕着装配到铰链220中的轴承相对于喷墨打印机300转动。
喷墨打印机300放置在扫描仪500的正下方,它包括基底100和盖20,在基底100上安装着各种板和打印单元140,而盖20则把各种板和打印单元140盖住。打印单元140具有和第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单元14几乎同样的结构。基底100具有墨盒底座420,在多功能设备101的前面四个储存墨的墨盒430安装在墨盒底座420上。四个墨盒430从多功能设备101的前面插入到它的后面,并且每个墨盒430都呈薄盒状,在插入方向上较长。黄、洋红、青和黑色墨存储在四个墨盒430中。这些墨盒430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放置并且大致相互平齐,可以将它们从多功能设备101的前面移走。如图17所示,与管440(图15)连接的墨针(未示出)插入到每个墨盒430的后表面中,墨通过管440提供给打印头(未示出)。
现在参考图13到图16描述喷墨打印机300的结构。图13是多功能设备101的透视图,其中已经移走了扫描仪500,图14是它的平面图。图15是示出了基底100上打印机300主要部件布局的平面图。图16是基底的透视图,基底上安装着打印机300的部件。如图13和14所示,当从多功能设备101中移走扫描仪500后,就暴露出排出部分270和四个墨盒430,其中送入打印机3中的纸从排出部分排出,而墨盒则放置在排出部分270下面。打印机300具有墨盒底座420,基底100和盖20,在基底100上安装着打印机300的部件,而盖200则放置在基底100上以将各个部件盖住。
馈送纸张的馈纸盒400设在打印机3的后面。馈纸盒400具有向上敞开的开口400a以在某个角度支撑纸张。馈纸盒400具有馈纸辊650以将纸张送入打印机300。尽管在排出部分270附近没有提供输出盘,在墨盒430的上表面形成的肋250起到输出盘的作用。肋250从墨盒430的上表面430a向上伸出到排出部分270。肋250的形状象在墨盒430插入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板。在每个墨盒430的边上形成一对肋250,它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上正对。肋250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部分被制成部分倾斜式样从而可以在肋250上平稳地引导纸张并且支撑纸张。
盖200具有切掉部分210,其形状类似于有角的C形,并且具有切掉部分210外围所限定的三个壁。对着打印机3后面的壁由纸张从中排出的排出部分210形成。在切掉部分210的左边和右边上所限定的左壁210a和右壁(在图上看不到)持续到左壁420a和右壁(在图上看不到),左壁420a和右壁从墨盒底座420的左边和右边直立向上。在盖200的后边设有一对铰链220,铰链与扫描仪500的轴承(未示出)配合。
如图16所示,基底100呈盒状并且在平面图中大致为正方形,它具有墨盒底座420,墨盒底座420比周围低,位于打印机3的前面。墨盒底座420为长方形,在前后方向上它占据了基底100的三分之一,在左右方向上它跨过整个基底100。左壁420a和右壁(在图上看不到)从墨盒底座420的左边和右边直立向上。
在墨盒底座420后边的基底100上形成有打印单元底座170和吸墨器底座180。控制多功能设备101操作的主板110安装在打印单元底座170下面的内部,打印单元140安装在打印单元底座170上。从墨盒430供给打印头的墨会产生一些废墨,这些废墨由废墨吸收器150(图15)所吸收,废墨吸收器安装在吸墨器底座180上。这里的废墨是指在清洗时从打印头所吸取的墨和冲洗时打印头所排出的墨。分离壁160将墨盒底座420与主板110和吸墨器底座180分开,以防止废墨吸收器150所吸收的墨进入主板110和墨盒底座180。分离壁160还防止墨盒430泄露的墨进入主板110。
更具体地说,在分离壁160后面,打印单元底座170位于分离壁450的左侧,而吸墨器底座180位于分离壁450的右侧。分离壁450介于打印单元底座170和吸墨器底座180之间,并且从分离壁160大致中间的部位以垂直于分离壁160的形式向打印机300后面延伸。打印单元底座170和吸墨器底座180共享分离壁450。打印单元底座170由基底100的顶面形成,分离壁450延续到基底100的顶面。打印单元底座170在基底100的下侧凹进。吸墨器底座180由基底100的底面和分离壁450形成,分离壁450延续到基底100的底面。吸墨器底座180在基底100的上侧凹进。
换言之,打印单元底座170和吸墨器底座180相对于位于其间的分离壁450在相反方向上垂直地凹进。墨盒底座420和打印单元底座170形成为台阶状。墨盒底座420和吸墨器底座180由介于其间的分离壁160分开,墨盒底座420大致与吸墨器底座180的底面平齐。打印单元140安装在打印单元底座170上,废墨吸收器150安装在吸墨器底座180上,而主板11安装在打印单元底座170的下面。
如图15所示,在喷墨打印机3中的基底100上安装着墨盒130,控制多功能设备101操作的主板110,控制传真(未示出)和电话线之间连接的网络控制单元板(今后称之为“NCU板”),电源板130,打印单元140,吸收打印单元140中废墨的废墨吸收器150。除了打印单元140以外的组件430、110、120、130、150都安装在基底上,所以从图15的平面图看,或在高度方向上它们彼此不重叠。
更具体地说,主板110和废墨吸收器150放置在四个墨盒430的正后方(在图15中在四个墨盒430的正上方),这些墨盒从打印机300的前面(图4的下侧)插入。主板110和废墨吸收器分别放置在左侧和右侧。主板110大致为长方形,它几乎延伸到打印机300的后端。废墨吸收器大致为长方形,它向打印机300的后侧延伸,一直延伸到主板100长度的一半处。NCU板120和电源板130放置在废墨吸收器的正后方。NCU板120挨着主板110,相对于主板110而言,电源板130放置在NCU板120的相对一侧。
打印单元140放置在主板110和废墨吸收器150上,它盖住主板110的一部分,把废墨吸收器150完全盖住。连接到每个墨盒430上的每根管440连接打印单元140中的打印头(未示出),从而从墨盒430向打印头供墨。供给打印头的墨从打印头的喷嘴中喷到纸张上。每根管44从相应的针开始延伸,而针穿透相应墨盒430的后侧表面430b。管440以成对的形式束在一起,一对指向右侧,另一对指向左侧,从而不妨碍纸张输送通道750。随后,每对管440向上,然后向内,最后到达打印头中。纸张输送通道750穿过打印单元440,位于纸张输送通道750上面的打印头将墨喷到纸张上以进行打印。
如上所述,墨盒430、主板110和废墨吸收器150安装到同一平面上从而它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另外,设计这些组件使得它们可以有效地使用扫描仪500的范围,并且设计它们使之具有相对大的面积和相对小的厚度。因此,减小了打印机3的厚度,即垂直尺寸。更进一步,设计这些部件使得在将扫描仪500放在打印机300上时,扫描仪500可以覆盖住它们中的大部分。因此,可以将打印单元140的面积减小到平板式扫描仪所需要的最小面积。最终,将多功能设备101制造得很紧凑。
在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将所有部件安装在基底100上后,将盖200放在基底100上,就得到了图13所示的喷墨打印机300。这时,如图17所示,墨盒430的上表面大致与废墨吸收器150的上表面平齐。从而根据墨盒430的尺寸(容量)调节废墨吸收器150的废墨吸收容量。另外,打印单元140的下表面与废墨吸收器的上表面彼此接近,而墨盒430的上表面与废墨吸收器′15的上表面几乎平齐。因此,打印单元140,废墨吸收器150和墨盒430放置成具有最小的闲置空间,同时给打印单元140排出的纸张提供存放空间。存放空间允许已经通过排出辊的纸张从纸张输送通道中落下并且停留在那里而不会被随后排出的纸张推出。
另外,由于墨盒430放置在排出部分270的下面,可以适当调节打印头喷嘴表面和每个墨盒430中墨表面之间的水位差以从喷嘴表面喷出理想量的墨。另外,由于具有较小垂直尺寸的墨盒430并排放置,不论墨已经消耗了多少,它们之间的水位差变化都被最小化。因此,从最初使用墨盒430中的墨一直到墨用完,打印头上始终稳定地施加着负压,从而减轻了剩余墨对打印头喷出性能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1中,存储墨的墨盒430具有较小的尺寸并且放置在纸张排出部分270的下面。因此,喷墨打印机300可以制造得较薄,还减小了喷墨打印机300与厚度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面积。另外,由于墨盒430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放置,不会增加打印机300的厚度,喷墨打印机300可以制造得较薄。更进一步,由于墨盒430是从打印机300的前面可拆除的,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从打印机300上拆除。
在墨盒430的上表面430a上设有肋250,它们向排出部分270伸出,并且从排出部分270排出的纸张在肋250上被引导到外面。由于不需要提供输出盘,喷墨打印机3很紧凑并且结构简单。
另外,将墨盒430与主板110和废墨吸收器150分开的分离壁160在存在来自墨盒430的墨泄露时可以防止这些墨进入主板110。分离壁160还防止废墨流向墨盒430。另一个分离壁450将废墨吸收器150与主板110分开,防止废墨进入主板110。更进一步,由于墨盒430的上表面几乎与废墨吸收器150的上表面平齐,可以根据墨盒430的尺寸(容量)调节废墨吸收器150的废墨吸收容量。
现在参考图18到图2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11。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除了喷墨打印机301设有输出盘271和介质板800、810以外,多功能设备111基本上与第二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1具有相同的结构。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描述过的元件在这里就不重复描述了。这里将详细描述扫描仪500的结构和提供给打印机301的驱动马达的位置关系。
如图19所示,四个墨盒430(图22)安装在多功能设备111基底100的前面,它们被盖260全部盖上。盖260包括第一盖260a和第二盖260b,第一盖260a可移动地放置在四个墨盒430上,第二盖260b可相对于枢轴230(图20)转动,它设在第一盖260a的前沿。
另外,如图20所示,输出盘271放置在输出部分270相对于纸张输送通道750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在图18和图19中略去了输出盘271。如图20所示,输出盘271连接在切掉部分210的外围,同时与左壁210a和右壁(在图中看不到)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输出盘271放置在墨盒430的上面,它的下游端(图20中的左端)向上翘起。
几乎与第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单元40具有完全相同结构的打印单元140放置在馈纸盘400和输出盘271之间,它与用双点化线示出的纸张输送通道750部分重叠。在打印单元140中设有托架马达600以驱动托架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托架马达600从外面连接到打印单元140的后部,它的轴指向前方,并且它不从打印单元140的上端和下端伸出。
如图21和22所示,馈纸马达700设在主板110上面的一个位置并且正在打印单元140的后面,马达700的轴指向左方并且马达不从打印单元140的上端和下端伸出。馈纸马达140将纸送入打印机301,沿着纸张输送通道750传送纸张,并且从排出部分270将纸张排出到输出盘271上。能够以高速进行驱动的低噪音马达用作馈纸马达700。
现在参考图20到图23描述扫描仪500的结构。图20和21分别是多功能设备11的右视图和左视图。图22是示意性平面图,它示出了多功能设备111组件的布局,图23是多功能设备111的前视图。如图20和21所示,扫描仪500具有平板式阅读器350,它可以相对于打印机301转动,并且平板式阅读器350设有文件玻璃360,文件以文字向下的方式放置在文件玻璃360上。文件玻璃360上覆有盖370,盖370可转动地放置在文件玻璃360上,接触图像传感器450放置在文件玻璃360的正下方用来读取文件玻璃360上的文件的文字。扫描仪500设有自动馈纸器(未示出),文件玻璃360包括第一块小玻璃360a和第二块大玻璃260b,这两块玻璃与自动馈纸器馈送来的文件文字表面接触。第一和第二块玻璃360a、360b在垂直于文件输送方向(图22中的垂直方向)的方向并排放置,在它们下侧的导轨365将两块玻璃连接起来,导轨365跨过第一和第二块玻璃360a、360b。
如图20到23所示,接触图像传感器450在图20和21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平面图(图22)中的扫描仪500右侧下方的驱动马达380驱动传感器450沿着在图22左右方向延伸的轴440进行扫描。更具体地说,驱动马达380放置在所产生的多余空间内,该空间位于接触图像传感器450和文件玻璃360的下面、墨盒430的上面。驱动马达380和打印单元140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从而在高度方向上驱动马达380与打印单元140部分重叠。适于图像传感器450位置控制的步进马达或混合马达用作驱动马达380。图像传感器450由正在图像传感器450下面的基底件460支撑,并且图像传感器450可以和基底件460沿着轴440一起移动。与图像传感器450类似,基底件460在图20和图21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靠近基底件460两端的位置设有促动件470。这样,图像传感器450沿着轴440进行扫描,同时它的两端与导轨365接触,导轨连接第一和第二块玻璃360a、360b并且被文件玻璃360等间距分开。
如图21到图23所示,在多功能设备111的前视图(图23)中,打印机301排出部分270的左侧设有具有连接器800a、810a的多个介质板800、810。诸如COMPACTFLASH(Sandisk公司商标)、SMARTMEDIA(Toshiba商标)、MEMORY STICK(Sony商标)等外部存储介质插入到连接器800a、810b中。更具体地说,两个介质板800、810设在排出部分270的与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相对的一侧。具有连接器800a的介质板800上形成有为COMPACTFLASH准备的槽,该槽最宽,设在底部,具有连接器810a的介质板810上形成有为SMARTMEDIA和MEMORY STICK准备的槽,这些槽设在介质板800的上面。沿水平方向放置的介质板800、810在垂直方向上堆叠。
通过将外部存储介质插入连接器800a、810a,扫描仪500读取的图像数据可以储存在外部存储介质中,或者储存在外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可以用打印机301打印在纸张上。从下向上,最宽的COMPACTFLASH,最窄和最长的MEMORY STICK,以及比MEMORYSTICK宽而且是最薄的SMARTMEDIA可以插进连接器800a、810a。换言之,这些外部存储介质从上向下以表面积增加的顺序插入。因此,当从多功能设备111的顶部观察时,可以很容易检查插入的是哪种外部存储介质。另外,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介质板800、810允许用户看到介质的商标表面并且以右侧向上的方式插入介质。因此,外部存储介质可以既容易又可靠地插入介质板800、810中并从其上取下。
如图22所示,在多功能设备111的平面图中,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和主板110放置在基底100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上。由于在多功能设备111中驱动马达380和主板110放置得彼此尽可能远,主板110更不可能受到驱动马达380转动所引起得噪音的影响。另外,移动托架(未示出)的托架马达600、将纸张送入打印机301的馈纸马达700、以及移动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彼此分开放置并且它们的轴指向不同方向。这样,这些相对需要较大空间的马达600、700、380就可以装配在紧凑的多功能设备111的有限空间内。更进一步,相对较重的马达600、700、380彼此分开放置使得多功能设备111具有较好的重量平衡和稳定条件。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11中,移动扫描仪500的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和喷墨打印机301的打印单元140在水平方向上放置,同时图像传感器450与打印单元140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托架马达600和馈纸马达700从外面连接到打印单元140的后面,并且马达不从打印单元140的上端和下端向外伸出。由于打印单元140和马达380、600、700在高度方向上占据了最小空间,打印机301可以制造得既薄又紧凑。另外,墨盒430放置在驱动马达380和排出部分270的下面,并且打印机301的各个部件放置在墨盒430和扫描仪500之间的剩余空间内。这样,多功能设备111可以制造得既薄又紧凑。
另外,相对需要较大空间的托架马达600、馈纸马达700和移动图像阅读器450的驱动马达380彼此分开并且装配到有限的空间内。因此,扫描仪500和打印机301的功能可以在具有紧凑主体的多功能设备111中实现。
另外,由于安装在基底100上的主板110和移动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彼此分开放置在多功能设备111中,主板110更不可能受到驱动马达380转动所引起的噪音的影响。
另外,移动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放置在纸张排出部分270的一侧,而具有连接器使得外部存储介质可以可拆卸地插入的介质板800、810放置在排出部分270的另一侧。在排出部分270两侧的剩余空间得到有效地使用,这使得打印机301既薄又紧凑。
只要不是由于引入其它部件而对位置和结构施加了限制,在多功能设备111的前视图中,介质板800、810可以放置在排出部分270的右侧而移动图像传感器450的驱动马达380可以放置在它的左侧。尽管每个介质板800、810都水平放置,也可以让它们在垂直方向延伸。如果需要,第三个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布局也可以改变。
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本发明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结合起来施加到喷墨打印机中以使得打印机主体尽可能得薄且紧凑。例如,在喷墨打印机中,如第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维护机构连接打印单元的底部,而维护机构的驱动马达连接到打印单元的后部,并且诸如打印单元、主板、废墨吸收器和墨盒等部件象第二个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放置在基底上以使得所浪费的空间最小,而在节省打印机垂直方向上空间的同时将扫描仪的驱动马达、托架马达和打印机的馈纸马达彼此分开放置。通过使喷墨打印机具有本发明的所有这些节省空间的特征,喷墨打印机和包括喷墨打印机在内的多功能设备可以有效地制造得既薄又紧凑。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对实施例的描述只是示意性的,不能将其理解为限制了本发明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无须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就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
Claims (26)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一个扫描仪,它读取文件图像;
一条纸张输送通道,沿着它输送记录纸张;
一个包括打印头的打印单元,其中打印头将墨喷到记录纸张上;
一个排出部分,喷有墨的记录纸张从该排出部分排出;
一个存放空间,它设置在该排出部分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来存放从该排出部分排出的记录纸张;和
至少一个墨盒,它储存将要提供给打印头的墨,
其中扫描仪在该排出部分和存放空间的上方延伸,并且至少一个墨盒放置在该排出部分和存放空间的下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设在纸张输送通道上的引导部分,它位于该排出部分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来引导从排出部分排出的记录纸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放置在纸张输送通道上的输出盘,它位于该排出部分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来接收从排出部分排出的记录纸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废墨吸收器,用来吸收从至少一个墨盒提供给打印头的墨所产生的废墨;和
一个主板,它控制打印设备的操作,其中至少一个墨盒、废墨吸收器和主板的放置形式使得在打印设备的俯视平面中不相互重叠,并且至少一个墨盒的上表面大致与废墨吸收器的上表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扫描仪基本上从上面覆盖所有下列部件:至少一个墨盒,打印单元,废墨吸收器和主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基底,至少一个墨盒、打印单元、废墨吸收器和主板安装在基底上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基底上形成有分离壁,它将至少一个墨盒与主板和废墨吸收器分开,并且形成有另一个分离壁,它将主板与废墨吸收器分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基底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垂直地凹进以在基底的相反两侧容纳主板和废墨吸收器,并且打印单元放置在主板和废墨吸收器的上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至少一个墨盒具有较小的外形并且在与至少一个墨盒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而且它具有相对较小的垂直方向尺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至少一个墨盒可以从打印设备的前面取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至少一个墨盒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放置的墨盒。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扫描仪包括文件阅读传感器和驱动文件阅读传感器的传感器驱动马达,并且传感器驱动马达放置在扫描仪下面、排出部分的在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介质板,它具有一个连接器,外部存储介质可以可分离地插入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介质板放置在扫描仪下面排出部分的另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扫描仪阅读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中,或者将要打印到记录纸张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中。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传感器驱动马达和打印单元在打印设备的侧视平面中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放置,使得在垂直方向上传感器驱动马达和打印单元部分地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至少一个介质板包括多个介质板,并且介质板的连接器都在水平方向上放置,在垂直方向上堆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介质板的连接器以介质板的表面积增加的次序从上向下排列。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主板,它控制打印设备的操作,和
一个废墨吸收器,用来吸收从至少一个墨盒提供给打印头的墨所产生的废墨,
其中主板和传感器驱动马达在斜穿纸张输送通道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废墨吸收器和至少一个介质板在与主板和传感器驱动马达相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打印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个托架,打印头安装在托架上;
一个托架马达,它在垂直于纸张输送通道的方向上移动托架;和
一个馈纸马达,它将记录纸张馈送到打印单元内,其中馈纸马达、托架马达和传感器驱动马达彼此分开放置,它们的轴指向不同的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馈纸马达和托架马达相对于托架移动方向放置在相对两侧,位于纸张输送通道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维护机构,它包括擦拭器、罩和驱动马达,其中擦拭器用来擦拭打印头表面,罩用来密封打印头的喷嘴,而驱动马达则用来驱动擦拭器和罩,其中维护机构的驱动马达放置在打印单元的外面,驱动马达的轴指向下方,并且驱动马达不延伸出打印单元的上端和下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维护机构还包括一块安装板,擦拭器、罩和驱动马达安装在该安装板上,并且该安装板固定在打印单元的底板上使得安装板的安装了驱动马达的一部分从打印单元向外延伸出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打印单元的底板上形成有一个开口,开口的位置对应于维护机构,并且擦拭器和罩通过开口伸入打印单元。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记录纸张沿着纸张输送通道从排出部分向打印设备的前侧排出。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用来操作打印设备的操作板,该操作板设置在扫描仪的上表面上打印设备的前侧。
2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外部存储介质从打印设备的前侧可分离地插入至少一个介质板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0322/2002 | 2002-03-28 | ||
JP2002090322A JP3818194B2 (ja) | 2002-03-28 | 2002-03-28 | 記録装置 |
JP093476/2002 | 2002-03-29 | ||
JP2002093476A JP3812477B2 (ja) | 2002-03-29 | 2002-03-29 | 記録装置 |
JP217749/2002 | 2002-07-26 | ||
JP2002217749A JP3528178B2 (ja) | 2002-07-26 | 2002-07-26 | プリンタ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62696A Division CN100439104C (zh) | 2002-03-28 | 2003-03-26 | 打印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6953A CN1516953A (zh) | 2004-07-28 |
CN1287582C true CN1287582C (zh) | 2006-11-29 |
Family
ID=28457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04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7582C (zh) | 2002-03-28 | 2003-03-26 | 打印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30184771A1 (zh) |
EP (2) | EP1681846B1 (zh) |
CN (1) | CN1287582C (zh) |
AU (1) | AU2003219553A1 (zh) |
DE (2) | DE60322603D1 (zh) |
HK (2) | HK1092764A1 (zh) |
WO (1) | WO20030842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8209B2 (en) * | 2002-07-03 | 2006-03-07 | Therics, Llc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
TW592174U (en) * | 2003-04-01 | 2004-06-11 |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 Multi-functional office machine |
JP4066900B2 (ja) * | 2003-06-30 | 2008-03-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装置 |
JP4229771B2 (ja) * | 2003-07-04 | 2009-02-25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ポストカード調製機 |
JP4635426B2 (ja) * | 2003-10-22 | 2011-02-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712891B2 (en) * | 2003-12-26 | 2010-05-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forming device |
US7448734B2 (en) | 2004-01-21 | 2008-11-11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with pagewidth printhead |
JP4431961B2 (ja) * | 2004-03-05 | 2010-03-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206938B2 (ja) * | 2004-03-08 | 2009-01-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の供給構造、及びインクの供給構造の製造方法 |
US20060152777A1 (en) * | 2004-12-06 | 2006-07-13 | Takeshi Iwasaki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reading an image using a light diffuser |
KR100636226B1 (ko) * | 2005-03-09 | 2006-10-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독취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KR100694116B1 (ko) * | 2005-05-26 | 2007-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합기 |
JP2008012677A (ja) * | 2006-06-30 | 2008-01-2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952093B2 (ja) * | 2006-06-30 | 2012-06-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114878B2 (ja) * | 2006-06-30 | 2013-01-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935208B2 (ja) * | 2006-07-01 | 2012-05-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893252B2 (ja) * | 2006-11-14 | 2012-03-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053903B2 (ja) * | 2008-03-31 | 2012-10-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5640626B2 (ja) * | 2010-10-08 | 2014-12-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US8634113B2 (en) * | 2010-10-27 | 2014-01-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Recording media path in a multifunction printer |
US8851640B2 (en) * | 2012-02-28 | 2014-10-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EP3069882B1 (en) | 2013-11-15 | 2020-01-1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device |
JP6256048B2 (ja) | 2014-01-27 | 2018-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5199264A (ja) * | 2014-04-08 | 2015-11-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492669B2 (ja) * | 2015-01-09 | 2019-04-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位置調整方法 |
CN105933567A (zh) * | 2016-06-22 | 2016-09-07 | 无锡市东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扫描仪支撑装置 |
CN108237778B (zh) * | 2016-12-27 | 2019-08-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系统以及增设单元 |
JP7125007B2 (ja) * | 2018-09-19 | 2022-08-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10497521B1 (en) * | 2018-10-29 | 2019-12-03 | Xerox Corporation | Roller electric contact |
JP7247746B2 (ja) * | 2019-05-21 | 2023-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N112411255B (zh) * | 2020-11-16 | 2022-08-09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旧书翻新器 |
JP2022157967A (ja) * | 2021-04-01 | 2022-10-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20022A (en) * | 1984-03-15 | 1991-05-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detachable memory |
JPS62115932A (ja) * | 1985-07-24 | 1987-05-27 | Toshiba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502550B2 (ja) * | 1986-12-10 | 1996-05-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EP0271090B1 (en) * | 1986-12-10 | 1994-08-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KR940010881B1 (ko) * | 1988-10-07 | 1994-11-19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기록장치 |
EP0435695B1 (en) * | 1989-12-29 | 1996-05-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891796B2 (ja) * | 1990-04-17 | 1999-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被記録材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
US5162916A (en) * | 1990-07-02 | 1992-11-10 | Xerox Corporation | Compact read/write scanner |
US5161038A (en) * | 1990-09-19 | 1992-11-0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pparatus for reading and recording information of characters, images, or the like. |
JP2962838B2 (ja) * | 1991-01-18 | 1999-10-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5145706A (ja) * | 1991-03-05 | 1993-06-11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 |
US5701146A (en) * | 1991-10-18 | 1997-12-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head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
IT1257545B (it) * | 1992-06-15 | 1996-01-30 | Olivetti & Co Spa | Apparecchiatura facsimile con stampante a getto d'inchiostro. |
US5541630A (en) * | 1992-08-11 | 1996-07-30 | Rohm Co., Ltd. | Inkjet print head and inkjet printer |
JP2849301B2 (ja) * | 1993-03-25 | 1999-01-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撮像装置 |
IL111428A (en) * | 1994-10-27 | 1997-07-13 | Supercom Ltd | Laminated plastic cards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m |
US6042216A (en) * | 1997-03-04 | 2000-03-2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placeable printhead servicing module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wipe/cap/spit/prime) |
US5909227A (en) * | 1995-04-12 | 1999-06-0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hotograph processing and copying system using coincident force drop-on-demand ink jet printing |
JP3200360B2 (ja) * | 1995-05-29 | 2001-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及び当該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EP1193592A3 (en) * | 1995-07-31 | 2002-04-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H0983723A (ja) * | 1995-09-12 | 1997-03-28 | Sharp Corp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駆動装置 |
JP3754737B2 (ja) * | 1996-01-10 | 2006-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068370A (en) * | 1996-08-30 | 2000-05-3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Fluidic delivery system with tubing and manifolding for an off-axis printing system |
US6164740A (en) * | 1996-10-17 | 2000-12-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hangeable recording mean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
JP3335867B2 (ja) * | 1997-03-18 | 2002-10-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
US5997128A (en) * | 1997-05-30 | 1999-12-0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Translational service station for imaging inkjet printheads |
US6042109A (en) * | 1997-08-29 | 2000-03-2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Sheet feeding device with compact media path for paper-based and photographic media |
US6309044B1 (en) * | 1998-04-10 | 2001-10-3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Two stage print cartridge capping technique |
EP0972648B1 (en) * | 1998-07-15 | 2005-09-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4334687B2 (ja) * | 1998-07-15 | 2009-09-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208828B1 (en) * | 1998-12-15 | 2001-03-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pac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595618B1 (en) * | 1999-06-28 | 2003-07-22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and capping an acoustic ink printhead |
US6557989B1 (en) * | 1999-08-24 | 2003-05-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 hea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
JP3962539B2 (ja) * | 1999-10-29 | 2007-08-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227663B1 (en) * | 2000-01-05 | 2001-05-0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jet print cartridge having a low profile |
US6641248B2 (en) * | 2001-03-08 | 2003-11-0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printer and cap device |
JP2003005473A (ja) * | 2001-06-22 | 2003-01-08 | Canon Inc |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48356A (ja) * | 2001-08-06 | 2003-02-1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26900B2 (ja) * | 2001-11-26 | 2008-07-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
JP3705208B2 (ja) * | 2002-01-16 | 2005-10-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03
- 2003-03-26 CN CNB038004313A patent/CN12875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26 WO PCT/JP2003/003768 patent/WO2003084209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3-26 EP EP06004743A patent/EP168184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6 EP EP03715454A patent/EP138647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6 DE DE60322603T patent/DE60322603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6 DE DE60309544T patent/DE6030954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6 AU AU2003219553A patent/AU200321955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3-27 US US10/397,202 patent/US200301847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
- 2005-01-08 HK HK06113576.9A patent/HK1092764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1-08 HK HK05100177A patent/HK106800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3219553A1 (en) | 2003-10-13 |
EP1386478A4 (en) | 2005-01-05 |
WO2003084209A8 (en) | 2004-02-19 |
EP1681846B1 (en) | 2008-07-30 |
US20030184771A1 (en) | 2003-10-02 |
DE60309544D1 (de) | 2006-12-21 |
EP1386478A1 (en) | 2004-02-04 |
DE60309544T2 (de) | 2007-07-26 |
WO2003084209A1 (en) | 2003-10-09 |
HK1092764A1 (en) | 2007-02-16 |
EP1681846A1 (en) | 2006-07-19 |
HK1068001A1 (en) | 2005-04-22 |
EP1386478B1 (en) | 2006-11-08 |
DE60322603D1 (de) | 2008-09-11 |
CN1516953A (zh) | 2004-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7582C (zh) | 打印设备 | |
CN1817649A (zh) | 打印设备 | |
CN2850916Y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45290C (zh) | 记录装置和预备排出控制方法 | |
CN1666880A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CN1915671A (zh) |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其喷嘴单元的方法 | |
CN1939820A (zh) | 包括多个纸盒的供纸器 | |
CN1907713A (zh) |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27195A (zh) | 用于无边图像记录的压板及搭载该压板的图像记录装置 | |
CN1310756C (zh) | 记录装置、记录位置调整值的设定方法及记录方法 | |
CN1442296A (zh) | 喷墨打印头以及具有该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 |
CN1948018A (zh) | 用于调节压板与喷墨头之间距离的喷墨成像装置 | |
US8292423B2 (en) | Platen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872549A (zh) | 以多次传输打印执行高分辨率打印的喷墨成像装置和方法 | |
CN1754698A (zh) | 成像设备 | |
CN1224522C (zh) | 喷墨成像装置 | |
CN1664715A (zh) | 成像设备 | |
CN1765716A (zh) | 记录材料导向装置及记录设备 | |
JP3812477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827377A (zh) | 成像设备 | |
JP4560336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247382C (zh) |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
CN1891462A (zh) |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喷墨成像装置的打印头的方法 | |
JP2006205697A (ja) | 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676343A (zh) | 具有打印介质探测功能的串行打印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0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