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0919A - 供液方法、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供液方法、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0919A CN1280919A CN00122587A CN00122587A CN1280919A CN 1280919 A CN1280919 A CN 1280919A CN 00122587 A CN00122587 A CN 00122587A CN 00122587 A CN00122587 A CN 00122587A CN 1280919 A CN1280919 A CN 12809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gative pressure
- ink
- container
- producing unit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pro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介绍一种供液方法,阻止气泡在相通部分滞留或积聚。连接管的上表面从负压控制腔容器向油墨容器倾斜,连接管用于连接负压控制腔容器和油墨容器。由于连接管的上表面倾斜,在气-液转化期间,气泡流进油墨容器,而不会在连接管的上表面滞留或积聚。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液方法、一种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液体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液体容器内的供液方法,在所述液体容器内,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供液容器彼此可以连接/不连接。
通过诸如点线系统(wire dot)、热敏系统、热转换系统和喷墨系统的各种类型的系统记录头可以被安装在普通的记录设备中,所述普通记录设备在记录媒介(下文被称作记录纸)上进行记录,所述记录媒介可以是纸、布、塑料纸和OHP纸。
在记录设备中,作为一种低噪音无冲击记录系统,被装配有喷墨记录系统的记录头的记录设备(下文被称作喷墨记录设备)可以实现一个高密度、高速记录操作,所述喷墨记录系统的记录头用于从一个喷墨口(喷嘴)喷出油墨,在记录纸上记录,所述喷墨口被配置在记录元件上。
喷墨记录设备构成本身适于所用设备的固有功能、使用形式和系统其它要求,普通的喷墨记录设备设有一个盒,一个喷墨头盒被安装在所述盒上,所述喷墨头盒包括记录头、油墨罐和支架;以及用于传递记录纸的传送装置和用于控制上述部件的控制装置。
同时,记录头在一个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线性扫描,所述方向垂直于记录纸的运动方向(辅助扫描方向),所述记录头从多个喷墨口喷出油墨,在不记录期间,记录纸周期性地运动(步距送进)一个等于记录宽度的距离。通过使用这样的记录头,即多个用于喷墨的喷嘴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直线平行于辅助扫描方向,当记录头在记录纸上扫描时,在与喷嘴数量相应的宽度上进行记录。
更进一步地说,对于喷墨记录设备来讲,运行成本低,设备可以被微型化,使用多种彩色油墨,易于记录彩色图象。除此之外,在一个行型记录设备,即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多个喷墨口被配置在行型记录头上,记录可以进一步加速。
由于上述原因,喷墨记录设备被当作信息加工系统输出部件而使用和买卖,例如被用作复印机、传真机、电子打印机、文字处理器或工作站的输出终端的打印机,或被安装在个人电脑、主机、光盘设备和视频设备上的便携式或可移动的打印机。
在另一方面,比如用于产生能量以便从记录头上的喷墨口排出油墨的能量生成部件,包括压电元件或使用机电转换器的别的元件,一种发出激光或电磁波的元件和一种产生热量使用热能而喷墨的元件,一种具有用于加热液体和类似物品的加热电阻器的电热转换元件。
首先是,对于使用热能而排出油墨的喷墨记录系统中的喷墨头,由于可以高密度地配置喷墨口,所以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记录。同时,由于便于实行小型化,使用电热转换元件作为能量生成元件的记录头是优异的,IC技术或微型处理技术的优点可以被充分地使用,便于高密度安装,降低制造成本,在目前的半导体领域,所述微型处理技术非常先进和可靠。
上述记录头的各例中包括一种与油墨罐制成一体的芯片型记录头,和一种油墨罐相对于油墨罐支架可连接/拆卸的记录头,所述油墨罐支架与记录头是一体制成的。
此外,申请号为EP0580433的欧洲专利申请介绍了一种油墨罐,所述油墨罐包括一个容纳油墨部分,相对于用于容纳油墨吸收器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和别的负压生成元件。所述容纳油墨部分基本上密封。当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与大气相通时,油墨罐被使用。同时,申请号为EP0581531的欧洲专利申请介绍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油墨罐,在所述油墨罐中,容纳油墨腔是可更换的。对于可更换容纳油墨腔的油墨罐,当油墨罐可拆卸地连接在油墨罐支架上时,油墨罐和支架有彼此啮合在一起的结合部分。同时,当油墨罐被安装在支架上时,结合部分彼此啮合,将油墨罐固定在支架上。
然而,对于如上所述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油墨腔上的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当容纳油墨腔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分离时,在容纳油墨腔上的联通部分,油墨可能会泄漏,为了阻止上述的泄漏,需要安装一种阀机构。在另一方面,为了将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连接到容纳油墨腔上,需要开启阀。为了获得这个目标,当联通部分与阀相通时,联通部分需要一定的行程长度用以开启阀,所述联通部分用于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的联通部分相联系。具体地说,联通部分需要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在气-液互换期间,气泡被保留和积聚在所述联通部分内的上壁表面上,所述联通部分插入联通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液方法、一种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和液体容器,所述方法用于稳定地供液,在联通部分没有气泡被保留或积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不同的、新研制出的、相关的发明,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例如,气泡保持和积聚问题,例如,用于确保气泡运动自由度的问题,并提供一种结构,用于促进油墨从容纳油墨腔到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的运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液容器的供液方法,所述供液容器包括一个液体容纳部件,用于在密封空间内容纳液体;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供液容器上,具有一个负压生成部件,所述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液体供给部分,向外部提供液体。对于所述供液方法,在趋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分方向上,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负压生成部件容器的联通部分的流动阻力减少。
对于所述供液方法,由于在趋向液体容纳部分方向上,联通部分的流动阻力被减少,液体流动性被增强。这也增强了气泡的流动性,在气-液互换期间,气泡可以流进供液容器,而不会被保留或积聚在联通部分,液体可以被稳定地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供液容器的供液方法,所述容器包括一个液体容纳部件,用于在密封空间内容纳液体;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供液容器上,具有一个能够保持液体的负压生成部件;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液体供给部分,向外部提供液体,对于所述供液方法,在联通部分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小于联通部分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所述联通部分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在上述供液方法中,由于在联通部分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小于联通部分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气泡可以轻易地从联通部分被排到供液容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气-液互换操作,液体能够稳定地被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在所述供液容器中,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在朝向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供液管的流动阻力减少。
对于所述供液容器,由于在朝向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供液管的流动阻力减少。液体流动性被增强。这也增强了气泡的流动性,在气-液互换期间,气泡可以轻易地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流进供液容器,而不会被保留或积聚在供液管内,液体可以被稳定地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在所述供液容器内,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供液管上表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小于供液管下表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
在所述供液容器内,由于供液管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小于供液管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气泡可以轻易地从供液管被排到供液容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气-液互换操作,液体能够稳定地被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在所述供液容器内,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所述供液管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供液管的断面面积增加。
由于供液容器是这样的构造,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供液管的断面面积增加。具体地说,上述形状使供液管管壁表面对处于气泡流动方向上的液体的影响减至最低,流动通道的阻力减少,增强了液体的流动性。也增强了气泡的流动性,在气-液互换期间,气泡可以轻易地传送,而不会被保留或积聚在供液管内,液体可以被稳定地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在所述供液容器内,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相对于供液管其它表面供液管的上表面经受憎水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表面部分的憎水效应,与上表面接触的液体很容易流动,在气-液互换期间,气泡可以轻易地流进供液容器,而不会被保留或积聚在供液管内,液体可以被稳定地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供液容器上,所述供液容器包括一个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并能变形以产生一个负压,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供给接收管,液体从所述供液容器被送向所述供给接收管,供给接收管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比供给接收管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短。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供液容器上,所述供液容器包括一个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并能变形以产生负压,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供给接收管,液体从所述供液容器被送向所述供给接收管,所述供给接收管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趋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供给接收管的断面面积增加。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包括一个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的供液部分和一个用于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在内部保持液体;一个液体容纳腔,除了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相通的部分之外,它形成了一个密封空间,它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分在液体容器内,联通部分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小于联通部分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所述联通部分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包括一个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的供液部分和一个用于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在内部保持液体;一个液体容纳腔,除了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相通的部分之外,它形成了一个密封空间,它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分,在液体容器内:所述联通部分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趋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联通部分的断面面积增加,所述联通部分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图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一个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头盒;
图2是一个断面图,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头盒;
图3是放大的侧剖视图,示出图1所示喷墨头盒中连接管附近的区域;
图4A和图4B是透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油墨罐组合体;
图5A、5B、5C和5D是断面图,示出在支架上安装油墨罐组合体的操作,图2所示的负压控制腔组合体被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图6A、6B、6C、6D和6E是断面图,示出被用于本发明的阀机构的开启/关闭操作;
图7是一个断面图,示出图2所示的喷墨头盒的供墨操作;
图8A和8B是图表,示出在图7所示的消耗油墨的操作中油墨的状态;
图9A和9B是图表,示出在图7所示的消耗油墨的操作中,通过内袋变形抑制内压波动的效果;
图10A、10B、10C和10D示出阀机构中阀架和阀体之间的关系,所述阀机构可以被用于本发明;
图1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在开启/关闭阀机构的操作期间,用于结合的连接管端部的形状,所述阀机构可以用于本发明;
图12是图表示出一个可与用于本发明的阀机构相比较的例子;
图13显示图12所示阀机构处于扭曲状态;
图14显示图12所示阀机构处于密封状态;
图15显示了一个用于本发明中的阀机构;
图16显示图15所示阀机构处于扭曲状态;
图17显示图15所示阀机构处于密封状态;
图18A、18B、18C和18D是解释性视图,显示图15所示的阀机构中,阀体和连接管的结合关系;
图19是解释性视图,显示本发明处于油墨罐组合体的连接位置上的构成零件的尺寸;
图20A、20B和20C是解释性视图,示出本发明制造油墨罐组合体的方法;
图21是一个断面图,示出图2所示的油墨罐的内部结构;
图22是一个解释性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负压控制腔容器内的吸收器;
图23A和23B是解释性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负压控制腔容器内的吸收器;
图24是一个解释性视图,示出通过转动图2所示的油墨罐组合体而进行的连接/拆卸操作;
图25是一个解释性简略视图表,示出使用可用在本发明中的油墨罐组合体的喷墨头盒;
图26是一个放大的侧视断面图,示出符合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腔容器的连接管;
图27A和27B分别是一个放大的平面断面图,一个放大的侧视断面图和一个前视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腔容器的连接管;
图28A和28B是放大的侧视断面图,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负压控制腔容器的连接管;
图29A和29B分别是一个放大的侧视断面图,示出连接管的邻近区域。和一个解释性视图,当负压控制腔容器被结合到一个符合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油墨容器上时,示出气泡在连接管的邻近区域的行为;
图30A和30B分别是一个油墨容器连接口的邻近区域的放大侧视断面图和一个接连口的平面断面图,所述连接口符合本发明第六实施例;
图31A和31B分别是一个油墨容器连接口的邻近区域的放大侧视断面图和一个接连口的平面断面图,所述连接口符合本发明第七实施例;
图32A和32B分别是一个放大的侧视断面图,示出油墨容器连接管的邻近区域,和一个解释性视图,示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气泡在连接管的邻近区域的行为;
图33是一个记录设备的简略视图,符合本发明的喷墨头盒可以被用于该记录设备。
下文,将结合附图,详尽地介绍本发明所推荐的实施例。
同时,在本发明中,毛细力生成零件的“硬度”是指毛细力生成零件被包含在一个供液容器内的“硬度”,它由排斥力与毛细力生成零件的变形数量的比值(单位:kgf/mm)所确定。对于两个毛细力生成零件的“硬度”规格,排斥力与毛细力生成零件的变形数量的比值大的毛细力生成零件被认为是“硬的毛细力生成零件”。
(第一实施例)
(整体结构)
图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头盒,图2是一个断面图,图3是一个放大的侧断面图,示出连接管180附近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将介绍构成喷墨头盒的元件和这些元件之间的关系。由于在研制本发明阶段所研制出的不同的创造性技术被应用在本发明中,通过描述结构,介绍整个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包括一个喷墨头组合体160、一个支架150、一个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一个油墨腔200和类似部分。负压控制腔容器110被安装在支架150的内部,通过支架,喷墨头组合体160被固定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下面,如下文所介绍的那样,通过螺栓连接或接合,将支架150固定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将支架150固定在喷墨头组合体160上,所以,可以轻易地拆卸,在结构变化时,例如,型式变化时,喷墨头盒可以被有效地循环使用,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各自元件的寿命不同,因此,仅需更换一个需要被更换的元件,因此,为了更换的方便,最好使各个元件容易拆卸。然而,根据条件,也可使用焊接、热嵌缝和类似的方式,可能出现完全固定形式的喷墨头盒。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由负压控制腔容器110、负压控制腔盖120和两个吸收器130、140组成,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上表面,具有一个开口,负压控制腔盖120被附着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上表面,吸收器130、140被安装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内部,用于吸收和保持油墨。吸收器130、140分上下层堆垛,彼此邻接、在使用喷墨头盒期间,充满负压控制腔容器的内部。由于下吸收器140产生的毛细作用力大于上吸收器130所产生的毛细作用力,下吸收器140具有高的油墨抑制力。通过供墨管165,将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部的油墨供给喷墨头组合体160。
在供墨管165邻近吸收器140的端部,具有一个供给口131,一个过滤器161被安装在供给口131上,过滤器161压吸收器140。相对于支架150,油墨罐组合体200可以拆卸/连接。
连接管180被连接到负压控制腔容器110靠油墨罐组合体200一侧的表面上,并被插入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接口230内,其内侧上壁表面122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向上向油墨容器201倾斜。因此,当通过连接管180,进行气-液变换时,一个与上壁表面122接触的气泡受到部分气泡浮力,所述气泡浮力平行于上壁表面122,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指向油墨容器201,所述指向油墨容器201的部分力驱使气泡流向油墨容器201,故没有气泡被保留在或积聚在连接管180的上壁表面122。因此,如图1、图2所示,上壁表面122直线倾斜,但不局限于此,上壁表面122也可以弧形倾斜,只要气泡不保留或积聚在上壁表面上。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和油墨罐组合体200被构成。所以,通过连接管180与接头口230的连接部分,油墨罐组合体200中的油墨被供给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将ID部件170安置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部分表面上,所述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部分表面在连接管180的上方并靠近油墨罐组合体200,所述ID部件从所述部分表面向外突起,以防止不正确的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
负压控制腔盖120有一个空气接口115,使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内部与外界大气相通,更具体地说,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的吸收器130与外界空气相通,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靠空气接口115附近,有一个由筋组成的空间和一个缓冲空间116,所述筋吸收器130一侧上的负压控制腔的盖120的表面突起,所述缓冲空间116是指在吸收器内没有油墨(液体)出现的地方。
在接头口230上配置一个阀机构,所述阀机构包括第一阀架260a和第二阀架260b、阀体261、阀盖262和推动零件263。阀体261被滑动地支撑在第二阀架260b上,在推动零件263的作用下,压向第一阀架260a。当连接管180未插入接头口230时,在推动零件263的作用下,阀体261邻近第一阀架260a的边缘部分被压向第一阀架260a,使油墨罐组合体200保持密封性质。
当连接管180被插入接头口230,在连接管180的作用下,阀体261离开第一阀架260a,通过第二阀架260b侧表面上的开口,连接管180的内部与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内部相通。这使油墨罐组合件200的空气密封失效,通过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油墨罐组合体200内的油墨被送进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内部。具体地说,当接头口230上的阀打开时,通过开口,油墨罐组合体200中密封的容纳油墨部分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喷墨头组合体160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固定到支架150上时,最好使用一种容易拆卸的方法,例如使用螺栓连接,将喷墨头组合体160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固定到支架150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寿命,更换部件。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喷墨头盒中,通常在油墨罐上,安置用于阻止不正确地安装的零件,以阻止装有不同类型油墨的油墨罐被错误地安装在负压控制腔上。然而,当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的ID零件被损坏时,或当用户打算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安装不同类型的油墨罐时,在安装之后,仅仅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可以马上被更换。而且,当支架150坠落和被损坏时,可以只更换支架150。
因此,为了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支架150和喷墨头组合体160,最好确定固定零件的位置,以阻止油墨泄漏。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支架150上的油墨罐连接零件155,将油墨罐组合体200连接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可阻止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只从别的固定零件上拆下。具体地说,除非至少将油墨罐组合体200从支架150上移开,否则,组合体100不能轻易从支架150上拆除。用此方式,在将油墨罐组合体200从支架150上拆除之前,不能将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从支架150上拆除。因此,不可能出现不适当地将油墨罐组合体200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分离而引起的油墨从连接部分泄漏。
而且,过滤器161被安置在喷墨头组合体160上的供墨管165的端部。即使当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被拆除时,油墨也不可能从喷墨头组合体160泄漏。此外,由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具有缓冲空间116(吸收器130、140上没有油墨的区域),用于阻止油墨从油墨罐泄漏,在使用期间,在姿态上应使有不同的毛细作用力的、两个吸收器130、140的交界表面113c高于连接管180(最好在本发明中,包括交界表面113c的邻近层区域的毛细作用力,高于吸收器130、140的毛细作用力),即使姿态发生变化,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和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整体结构也没有可能泄漏油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喷墨头组合体160的下表面,包括支架150的终端连接,配置有固定零件,即使当油墨罐组合体200被连接在支架150上,分离也是很容易的。
因此,根据支架150的形状,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或喷墨头组合体160可以分别与支架150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形成整体结构的方法,结构可以整体模塑,或单独制成再通过热嵌缝形成一个整体,或使用别的类似方法形成整体结构。
如图2、图4A和图4B所示,油墨罐组合体200由油墨容器201、阀机构和一个ID零件250组成,所述阀机构包括第一阀架260a和第二阀架260b。在装配油墨罐组合体200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期间,ID零件250可阻止不正确的安装。
阀机构控制油墨在接头口230内的流动,并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连接管180结合,执行接通/关闭操作。在连接/拆除期间,使用下文所介绍的阀结构,可阻止接通/关闭阀扭弯,下文所述阀结构是指,ID零件170和ID凹槽252调整罐的操作范围和类似结构。
(油墨罐组合体)
图4A和图4B是图2所示的油墨罐组合体200的透视图,图4A是一个油墨罐组合体200的透视图,图4B是一个油墨罐组合体200的透视图,显示部件处于分解状态。
在ID零件250的前面,邻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侧面,供给孔253上方的零件形成斜面251。斜面251从ID零件250邻近供给孔253的前端表面向油墨容器201倾斜,也就是向后倾斜。这个倾斜的表面251具有多个(在图4和图4B中有3个)ID凹槽252,以防不正确地插入油墨罐组合体200。在本实施例中,ID零件250安置在油墨容器201的前表面(具有供给孔的表面),即油墨容器201邻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表面。
油墨容器201是一个具有负压生成功能的中空多边形容器。油墨容器201包括一个外壳210和内料袋220,外壳210和内料袋220(图2)是可剥离的。内料袋220具有柔韧性,当将所容纳的油墨排出时,可以变形。而且,内料袋220具有一个压箍部分(焊接部分)221,内料袋220被支撑在压箍部分221处,并与外壳210结合。而且,在邻近压箍部分221的区域。设置一个外部空气通口222,通过所述空气通口222,空气可以被导入内料袋220和外壳210之间。
如图21所示,内料袋220由三层组成,分别是抗油墨的液体接触层220c、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和一个气体阻碍层220a,所述气体障碍层220a比内侧具有更好的气体障碍性质,所述各层被彼此结合在一起,具有可分离的功能。对于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在油墨容器201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的弹性模数基本上保持不变。具体地说,在油墨容器201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在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的作用下,内料袋220的弹性模数基本上保持不变。在内料袋220中,中间层可以被外层替换,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可以被用做最外层,气体障碍层220a可以被用做中间层。
由于用上述方式构成内料袋,使用小数量的层,内料袋可以充分完成各个层的功能,也就是,抗油墨层、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和气体障碍层220a,可减少温度变化对内料袋220的弹性模数的影响。而且,在内料袋220中,在操作温度范围内,由于用于控制油墨容器201内负压的弹性模数是可靠的,相对于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下文将详尽地描述),内料袋220具有一个缓冲功能,所述缓冲功能将在下文中被描述。因此,由于可以减少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上方的缓冲腔,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可以被小型化,具有高效的喷墨头盒70可以被实现,所述负压控制腔容器110上方的缓冲腔就是没有油墨吸收器的部分和油墨吸收器130、140中没有油墨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聚丙烯可以被用于制造最内层的液体接触层220c,所述液体接触层220c构成了内料袋220,环形的烯胫共聚物可以被用于制造中间的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乙酸共聚物(EVA)的皂化材料(EVOH)被用于制造最外层的气体障碍层220a。当弹性模数控制层220b包括一种粘连性树脂材料时,就没有必要在各层之间专门设置粘连性层,可以减少内料袋220的厚度。
与内料袋220的最内层相同,使用聚丙烯制造外壳210。聚丙烯也可以用于制造第一阀架260a。
ID零件250包括多个ID凹槽252,所述凹槽252与多个ID零件170相对,用于阻止在两侧不正确地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ID零件250固定在油墨容器201上。
为了ID零件170和ID凹槽252具有错误安装阻止功能,通过在ID零件250上形成ID凹槽252,将多个ID零件170安置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一侧,与ID凹槽252相对,形成了一种阻止错误安装机构,通过改变凹槽252和ID零件170的形状和位置,不同类型的ID功能可以实现。
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不连接方向的前面,ID凹槽252的接头口230和ID零件250的第一阀架260a位于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前表面上,由两个零件组成,也就是ID零件250和第一阀架260a。
而且,通过吹塑形成油墨容器201,可以将阀零件和ID凹槽252精确地模塑成,通过喷射模塑法,形成ID零件250和第一阀架260a,使用三个部件,构成油墨罐组合体200。
当将ID凹槽252直接成形在油墨容器201上时,此时,油墨容器201被用作受料罐,通过吹塑而制成,作为油墨容器201的内层的内料袋220的脱模被影响。具体地说,由于油墨罐的内部形状是复杂的,有时,影响在油墨罐组合体内200产生负压。然而,对于本实施例的油墨罐组合体200结构,通过形成ID零件,也就是ID零件250作为一个可与油墨容器201分离的零件,上述的连接在油墨容器201上的ID零件250对油墨容器201的影响消除,在油墨容器201内,负压可以稳定地产生和控制。
第一阀架260a与外壳210和内料袋220结合。通过将一个内料袋220的内袋暴露部分221a焊接到接头口230的相反的表面上,第一阀架260a与内料袋220结合,所述暴露部分221a被用做油墨容器201的导入油墨部分。因此,由于外壳210与内料袋220的最内层都是由聚丙烯制成,第一阀架260a可以焊接到外壳上,甚至焊接在接头口230的周边上。
通过焊接,增强了位置精度,油墨容器201的供给部分完全被密封,在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从第一阀架260a和油墨容器201的密封部分的油墨泄漏被阻止。在本实施例的油墨罐组合体200中,在通过焊接而结合期间,为了增强密封效果,作为内料袋220的结合表面的层材料最好与第一阀架260a的材料相同。
而且,在将外壳210和ID零件250相结合时,当第一阀架260a的表面与ID零件250底部上形成的棘爪部分250a相结合时,所述表面与密封的表面102相反,所述表面102是指被结合到油墨容器201的表面,外壳210的侧面上的啮合部分210a与ID零件250侧面上棘爪部分250a结合,ID零件被连接/固定到油墨容器201上。
对于所述的连接/固定结构,结构最好具有容易拆卸的性质,例如,通过凹槽和凸起,嵌套结构和类似的结构。由于用此方式,将ID零件250和油墨容器201结合在一起,两者都可以稍微运动,所以,在连接/拆卸期间,由于ID零件170和ID凹槽252接触所形成的力可以被吸收,可以避免油墨罐组合体200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破损。
而且,由于用此方式将ID零件250部分地连接/固定在油墨容器201上,油墨罐组合体200可以轻易地被拆卸,从重复使用角度上看,非常有效。更进一步地说,由于外壳210的侧面具有凹槽形式的啮合部分210a,在使用吹塑形成油墨容器201期间,结构被简化,在模塑时,模件也被简化,可容易地控制薄膜厚度。
更进一步地说,在将第一阀架260结合到外壳210上的同时,外壳210与ID零件250结合,第一阀架260a被保持在接头口230的周边上,棘爪部分250a连接到啮合部分210a,所以,在连接/拆卸期间,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强度,特别是结合部分的强度可以增强。
同时,由于油墨容器201被ID零件250所覆盖的部分具有凹槽形状,供给部分是突起的,通过将ID零件250固定在油墨容器201上,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前表面上不形成凸起。
同时,外壳210的啮合部分210a和ID零件250的相反的棘爪部分250a之间的凹槽/凸起关系可以颠倒。
更进一步地说,在垂直/横向方向上,油墨容器201和ID零件250的位置可以被调节。将油墨容器201结合在ID零件250上的方法不局限于上述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别的设施实现其啮合位置和固定方法。
如图2和24所示,在一个向上升起的方向上,油墨容器201的底面倾斜,油墨容器201与接头口230相对的底部与支架150上的油墨罐结合部分155接合。当从支架150上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时,油墨容器201与油墨罐结合部分155相接合的部分被向上升起,在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油墨罐组合体20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的中心对应于供给口(接头口230)。严格地讲,如下文所述,所述转动中心变化。在通过转动而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操作期间,对于转动支撑点到油墨罐组合体200角部的距离和转动支撑点到油墨罐结合部分155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所述角部是指油墨罐组合体200邻近结合部分155一侧的角部,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在油墨罐结合部分155和油墨罐组合体200之间产生扭曲,在某些情况下,在安装操作中,产生不必要的力,油墨罐组合体200和支架150相互挤压部分变形,也会产生别的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油墨容器201的底面是倾斜的,油墨容器201邻近结合部分155的下端被升起,在油墨罐组合体200和支架150相结合部分,可以防止油墨罐组合体200在转动时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扭曲,所以,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可以被令人满意地进行。
在本实施例所述喷墨头盒中,在油墨容器201邻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一个侧面上的下部,形成接头口230,油墨容器201与接头口230相反的别的侧面的下部,也就是后端下部与结合部分155相啮合。同时,结合部分155的上部从支架150的底部向上延伸,到达与接头口230的中心高度603相同的高度。因此,接头口230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被结合部分155准确地调整,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的连接状态可以被令人满意地保持。在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为了可靠地保持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的连接状态,结合部分155的上端部基本上与接头口230的上部处于同一高度。同时,通过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操作,油墨罐组合体200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150上,所述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位于接头口230前表面上的一部分。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中,油墨罐组合体200邻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部分对应于油墨罐组合体200转动中心。在喷墨头盒中,如上所述,由于油墨容器201后段的下部是倾斜的,从转动中心600到结合零件的上端601的距离和从转动中心600到结合部分155的下端602的距离之间的差可以减少,所以,在油墨罐组合体200转动中,在油墨罐组合体200和支架150相结合的位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扭曲,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可以被令人满意地进行。
由于油墨容器201和支架150以上述形状构成,甚至当高速的油墨供应使连接口230的大小扩充时,在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操作时,油墨容器201的后下部和油墨罐结合部分155之间的扭曲区域可减小,因此,在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到支架150上的期间,固定物是可靠的,在安装油墨组合体200期间,可以避免同油墨罐结合部分155之间的不必要的扭曲。
参考图24,将进行更详尽的描述,在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时,当从转动中心600到油墨罐结合部分下端602的距离不必大于从转动中心600到油墨罐结合部分上端601的距离时,连接/拆卸操作时所需要的力非常大,油墨罐结合部分的上端601被切断,有时,油墨容器201变形。因此,从油墨罐组合体200转动中心600到油墨罐组合体200的结合部分下端602的距离和从转动中心600到结合部分上端601的距离之间的差应该尽可能地小,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即施加一个合适的固定力,即可提供良好的连接/拆卸性能。
同时,当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600低于接头口230的中心时,从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600到油墨罐结合部分上端601的距离大于从转动中心600到结合部分下端602的距离,在接头口230的中心高度,油墨容器201不能准确地或容易地被压低。因此,为了在高度方向上准确地固定接头口230的中心,在高度方向上,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600最好高于接头口230的中心。
同时,当从接头口230的中心高度603向上升起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600时,油墨罐组合体200邻近油墨罐结合部分155的部分变厚,邻近油墨罐结合部分155的部分增加,油墨罐组合体200和支架150破裂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从油墨罐组合体200连接/拆卸性能的角度出发,在高度方向上,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600最好靠近接头口230的中心。同时,最好根据油墨罐组合体200连接/拆卸性能,决定油墨罐结合部分155的高度。然而,当结合部分155高于转动中心600时,油墨罐组合体200与支架相结合部分的接触距离加长,连接/拆卸操作中,摩擦部分增加。因此,在考虑油墨罐组合体200和支架150的磨损时,高度最好低于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转动中心600。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中,通过用于推动阀体261的推动零件263或通过橡胶接合部分280(看图5A~5D)的弹力,形成了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油墨容器201的推动力,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结合部分可以被安置在油墨容器201的后端,或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油墨容器201的推动零件可以被安置在油墨罐结合部分155的表面上,所述表面邻近油墨容器201一侧,或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因此,当橡胶结合部分280与油墨容器201相连时,所述部分被负压控制腔和油墨罐的表面压入或插入,连接部分(结合管周边部分)的密封性能被保证(取代完全密封性能,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可以被减少),因此,通过下文将要描述的密封凸起,橡胶结合部分可以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
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内部结构将在下文被描述。
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包括两级结构的负压生成部件,吸收器130作为上级结构,吸收器140作为下级机构。因此,吸收器130与空气通口115相通,吸收器140上表面邻接吸收器130,吸收器140的下表面邻接过滤器161。吸收器130和140的交界面113c位于连接管180上端的上方,在使用时,连接管180被用作联通部分。
当喷墨头盒70配置在打印机上时,吸收器130和140由纤维材料制成,在制造吸收器时,材料的纤维方向基本上对齐,主纤维方向相对于垂直方向是倾斜的(最好,在本实施例中基本上处于水平方向)。用此方式,将吸收器安装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
对齐纤维方向制造吸收器130、140,例如,通过使用热塑树脂的、短的、起皱褶的纤维作为纤维(长度为60mm左右,由聚丙烯、聚乙烯和类似纤维的混合物构成),使用一台毛织机器,安排短纤维决的纤维方向,加热所述块(加热温度最好高于聚乙烯的融化点,低于聚丙烯的融化点),将所述块切成所期望的长度,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纤维元件,与中间层相比,表面层的纤维方向要更好地安排,所产生的毛细力也大于中间部分所产生的毛细力,但是表面并不是镜状的,表面具有轻微的不规则部分,主要在成薄片束期间,形成所述不规则的部分,即使在表面层,也以三维方式配置融化相交点。因此,当具有不规则部分的表面彼此接触时,吸收器130、140的交界面113c上的纤维方向与吸收器130、140邻近交界面区域表面层上的纤维方向均被对齐,在水平方向上,油墨具有相应的流动性。具体地说,交界面113c上的油墨流动性显著地优于周边面积上的油墨流动性,因此,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和吸收器130、140之间,以及交界面113c上,不能形成油墨通道。因此,在使用期间,通过将吸收器130、140的交界面113c配置在连接管18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最好将交界面113c安置在连接管180的上方的邻近区域。在气-液互换操作期间,吸收器130、140上的油墨和空气交界面可以当作交界面113c,因此,在供给油墨期间,可以稳定喷墨头内的静态负压力。
同时,当考虑纤维零件的方向特性时,如图22所示,使用毛织机,沿纵向F1连续地配置各自的纤维,使用热模塑,通过熔化纤维中的一些交叉点,在方向F2上,纤维被相互连接,所述方向F2垂直于所述纵向F1。因此,即使沿图22所示方向F1拉吸收器,吸收器130、140也不会轻易地坍垮。当沿图22所示方向F2拉吸收器时,纤维之间相连接部分被破坏,与方向F1相比,更容易进行分离。
在由纤维制成的吸收器130、140中,出现上述主纤维方向F1,在主纤维方向F1上的油墨流动性与保持固定状态的方法与纤维方向F2上的不同,方向F2垂直于方向F1。
下文将进一步介绍吸收器130、140的内部结构。当纤维被对齐到一定程度时,图23A所示的短的、皱卷的纤维被加热,获得图23B所示的状态。在图23A中,在区域α,多个短纤维在纤维方向上彼此重叠,具有高的可能性,即如图23B所示,交叉点被熔化,因此,在纤维方向上,形成连续的纤维,在图22A所示方向F1上,所述连续纤维不容易被切断。同时,当使用短的、皱卷的纤维时,在端部区域,(图23A所示的β、γ),用图23B所示的三维状态,短纤维与别的短纤维(β)熔化,或留作端部(γ)。此外,由于所有纤维在同一方向上没有被完全对齐,在加热之后,初始倾斜的并与其它纤维接触的短纤维(ε,图23A所示)被熔化(图23B所示)。用此方式,甚至在方向F2上,与在一个方向上的纤维束相比,上述纤维的强度高。
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吸收器130、140被如此配置,所以主纤维方向F1基本上是水平的,并基本上平行于从联通部分到供墨口的方向。因此,如图7所示,当连接油墨容器201时,在吸收器140内,气-液交界面L(油墨-空气交界面)平行于主纤维方向F1,基本上是水平的。即使当由于环境变化导致出现波动时,气-液交界面保持它的基本上水平方向。因此,当环境波动被解决时,气-液交界面返回气-液交界面L的初始位置,可阻止相对于重力方向气-液交界面的漂移随环境变化的周期数而增加。
因此,当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被用光时,更换一个新的油墨罐组合体200,气-液交界面基本上保持它的水平方向。因此,即使当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更换频率增加时,缓冲空间116也不减少。
在气-液互换操作期间,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为了稳定气-液交界面L的位置,在作为连接部分的联通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是指连接管180)的上端区域。最好在包括所述上端上方空间的区域内,包含主纤维配置元件的层可以大体上安置在水平方向。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该层可以被安置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即用于将供给口131连接到所述联通部分上端的区域。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气-液互换期间,所述区域可以被安置在气-液交界面上。当考虑后者的作用时,在通过气液互换进行供墨操作中,按方向配置的纤维层对准吸收器140内的气-液交界面,随着液体离开油墨容器201,在垂直方向上,调整吸收器140的变化。
当吸收器140包含这层时,在这个区域,相对于引力方向,气-液交界面L可以降低漂移。在此情况下,在吸收器140水平方向上的剖面上,当主纤维配置元件基本上平行于纵长方向时,纤维的纵长方向可以有效地利用。
因此,当纤维配置方向稍微倾斜于垂直方向时,在理论上,也能产生一点上述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仅在与水平方向保持±30°角的范围内,能够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基本上”水平方向包括上述倾角。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联通部分上端下方的区域。按照相同的方式,主纤维方向配置的元件构成同样的吸收器140。因此,在图7所示的气-液互换操作中,由于气-液交界面L不能在联通部分上端下方的区域不注意地漂移,不会出现供墨短缺的缺陷。
具体地说,在气-液互换操作时,当到达气-液交界面L时,从空气入口115进入的空气沿主纤维方向分散。因此,在气-液互换操作期间,可以稳定交界面基本保持在水平方向上。因此,在保持稳定的负压时,油墨可以可靠地供给。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气-液互换操作,由于主纤维方向基本上对应于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上,油墨被均匀地耗用。因此,对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来讲,可以提供不产生残余油墨的供墨系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系统中,用于直接容纳油墨的油墨罐组合体200是可更换的。在吸收器130、140内,可以有效地产生无油墨区域,有效地增加了缓冲区域,提供能够有效地对抗环境变化的供墨系统。
同时,当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安置在一个被称作串联类型的打印机上时,喷墨头盒被安置在一个往复扫描的机架上。在此情况下,随着所述机架的往复运动,一个沿机架运动方向的力作用于喷墨头盒内的油墨上。为了减少所述力对供墨性能的不利影响,所述供墨是指从油墨罐组合体200到喷墨头组合体160,吸收器130、140的纤维方向和油墨罐组合体200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配置方向最好指向供墨口131,即从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接头口230到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供墨口131的方向。
(安装油墨罐)
结合图5A~5D,下文将介绍如何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和支架150的整体结构上。
图5A~5D是断面图,示出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在支架150上的操作,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被连接到支架150上。沿箭头F和G所示方向,转动油墨罐组合体200并安装在支架150的底部151、导向部分121和支架150后部的油墨罐结合部分155上,所述G是指宽度方向(图中未示),所述导向部分121位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负压控制腔盖120上。
首先,在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时,将油墨罐组合体200移动到图5A所示的位置,在此位置,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倾斜表面251接触ID零件170,所述ID零件170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以防止不正确地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在此时,接头口230没有接触连接管180。在此时,如果不正确的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倾斜表面251与ID零件170互相干涉,将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安装操作。由于按此方式组成喷墨头盒70,如上所述,接头口230不接触连接管180,在不正确地安装或油墨滞留(根据油墨的成分(也就是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反应),吸收器130、140内发生所述滞留,在有些情况下,变得不可能使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期间,通过在接头部分的油墨颜色混合,在可更换油墨罐类型的设备中,能够预先阻止油墨罐和头的不必要的更换。同时,当如上所述,ID零件250的ID部分具有一个倾斜表面时,通过将多个ID零件170基本上同时插入与ID零件170相对的ID凹槽内,ID零件170可以被确定,可以获得可靠防止不正确地安装的功能。
随后,如图5B所示,ID零件170被插入ID凹槽252,油墨罐组合体200被移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所以,连接管180被插入接头口230。同时,由于已安装在预定位置的油墨罐组合体200被安置在图5C所示的位置,也就是ID零件170面对ID凹槽252,油墨罐组合体200被进一步地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一侧移动。更进一步地说,当油墨罐组合体200沿箭头G所示方向转动时,连接管180邻近阀体261的端部被压入阀体261。因此,阀机构开启,以便将油墨罐组合体200连接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油墨罐组合体200内的油墨300被供给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阀机构的开启/关闭将在下文被描述。
此后,沿箭头G所示方向,进一步地转动油墨罐组合体200,将它压到图2所示的位置。因此,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后下端部分与支架150的结合部分155接合,油墨罐组合体200被固定到支架150上所希望的位置上。在此情况下,ID零件170可以从ID凹槽252向外稍微移动。油墨罐组合体200中的推动部件263和密封零件给出一个用于固定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向后的推动力(在结合部分155一侧),所述密封零件被安置在橡胶连接部分280的周边。
在通过上述的转动操作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中,由于ID凹槽252形成在倾斜表面251上,油墨罐组合体200的下表面是倾斜的,可在最小的空间内,不出现任何不正确安装或任何油墨混合颜色地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
当用此方式,连接油墨罐组合体200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时,油墨运动,直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的压力等于油墨容器201内的压力为止。如图5D所示,连接管180和接头口230内的压力变成负的和平衡的(这种状态在下文中被称作开始使用阶段)。下文将介绍为了获得平衡状态,油墨所进行的运动。
当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油墨容器201的接头口230内的阀机构处于开启状态时,除了接头口230,容纳油墨部分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流入接头口230和由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的吸收器140所形成的油墨通道内。当油墨通道形成时,从油墨容器201到吸收器140的油墨运动被吸收器140的毛细作用力所启动,因此,吸收器140内的油墨界面被提高。同时,内料袋220从具有最大面积的中部表面开始变形,在内料袋体积减少的方向上开始变形。
由于外壳210的作用是阻止内料袋220角部的位移,耗用油墨而引起的变形力和返回安装前状态(本实施例中图5A~5C所示的初始状态)之形状的复原力作用在内料袋220上,根据变形的程度,无任何快速改变地形成负压。由于通过外部空气联通口222,外壳210和内料袋220之间的间隙与外部空气相通,与上述变形相符合,空气流入外壳210和内料袋220之间的间隙。
因此,即使当空气进入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时,油墨容器201中的油墨接触吸收器140,形成油墨通道,随着油墨引入,内料袋220变形,空气可以轻易地进入内料袋220。
油墨运动,直到油墨容器201中接头口230内的静态负压等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连接管180内的静态负压为止。
如上所述,在将油墨容器201连接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的过程中,在没有任何空气通过吸收器130、140进入油墨容器201的情况下,油墨从油墨容器201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运动。在平衡状态下,根据所连接的液体排放记录设备的类型,各自腔室的静态负压可以被设定为一个适当值,所以,液体排放记录设备不泄漏油墨,例如,连接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的喷墨头组合体160。
同时,由于在连接之前,即使在平衡状态,吸收器130保持一定数量的油墨分散,吸收器140内一部分区域没有油墨,该区域可以被用做缓冲区域。
相反,存在这样的可能,受分散量的影响,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内的压力变成正压力,通过安置在液体排放记录设备主体上的抽吸回收设施,进行抽吸回收,排出一定量的油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操作,将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外底面安置在油墨罐结合部分155上,而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在支架150上,斜插油墨罐组合体200,直到油墨罐组合体200跨在结合部分155上,推油墨罐组合体200到支架下表面。同时,通过相反的操作,可将油墨罐组合体200从支架150上拆卸。更进一步地说,随着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安置在油墨罐组合体200上的阀机构可实现开启/关闭操作。
(阀机构的开启/关闭操作)
下文结合图6A~6E,介绍阀机构的开启/关闭操作,图6A显示,油墨罐组合体200被斜插入支架150,在连接管180被插入接头口230之前,接头口230向下斜对着连接管180。
在连接管180的整个外周边表面上,具有与连接管180为一体的密封凸起180a,在连接管180的末梢,一个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安置在连接管180的端部。当连接管180被插入接头口230并处于斜配置时,密封凸起180a邻近接头口230的连接密封表面260,所以,从连接管180的末梢到上端的距离大于从连接管180的末梢到下端的距离。
由于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期间密封凸起180a相对于接头口的密封表面260滑动,下文将介绍所述滑动,在密封表面260,最好使用具有良好的滑动和结合性质的材料。同时,用于推动阀体261趋向第一阀架260a的推动零件263的形式没有被严格地限制,弹簧零件,例如盘簧和板簧,具有收缩和扩张性质的材料,例如橡胶和类似产品可以使用。同时,考虑重复使用的性能,最好使用由树脂制成的弹性元件。
在图6A所示状态,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没有抵靠在阀体261上,借助于推动零件263的推动力,第一阀架260a的密封部分被形成在阀体261端部外周边上的密封部分挤压,所述端部邻近连接管180一侧。这保证了油墨罐组合体200内部的密封性。
当油墨罐组合体200被进一步地插入支架150,接头口230的密封表面260被密封凸起180a密封。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密封凸起180a是倾斜配置的,首先,如图6B所示,密封凸起180a的下部分邻接密封表面260,随着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插入,密封凸起180a相对于密封表面260滑动,靠接程度被逐渐拓宽,趋向于密封凸起180a的上部分,密封凸起180a的上部分最终如图6C所示那样靠接密封表面260。因此,密封凸起180a的整个周边靠接密封表面260,接头口230被密封凸起180a所密封。
然而,在图6C所示状态,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没有邻接阀体260,阀机构没有被开启。因此,由于在开启阀机构之前,接头口230被密封,在连接/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不会从接头口230泄漏油墨。
更进一步地说,如上所述,从密封表面260的下侧,接头口230被逐渐地密封。因此,接头口230内的空气从密封凸起180a和密封表面260之间的间隙被排出,直到接头口230被密封凸起180a完全密封。通过此方式,从接头口230中排出空气,在接头口230处于密封状态时,残余空气量被减到最少。通过将连接管180插入接头口230而引起的接头口230内空气的过量压缩,也就是说,接头口230内出现过高压力的可能性被阻止。因此,在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完全安装在支架150上之前,油墨不能流入接头口230,不会出现由于过高的压力而引起无意开启阀机构的现象。
当进一步插入油墨罐组合体200时,如图6D所示,接头口230被密封凸起180a进一步地密封,逆着推动零件263的推动力,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推动阀体261。因此,第二阀架260b上的一个开口260c与接头口230相通,通过开口260c,接头口230内的空气进入油墨罐组合体200,通过开口260c和连接管180,油墨罐组合体200内的油墨被供给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看图2)。
用此方式,将接头口230内的空气送入油墨罐组合体200。因此,例如,当在使用过程中的油墨罐组合体200被再次安装时,内料袋220(图2)内的负压被调整。因此,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和内料袋220的负压平衡改善,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10重新供给油墨的性能不会变坏。
当上述操作后,油墨罐组合体200被推进支架150的底表面。如图6E所示,通过在支架150上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接头口230与连接管180被完全连接在一起,能够可靠地进行上述的气-液互换。
在该实施例中,在油墨罐底部和阀架密封口264的附近,第二阀架260b有一个开口260c。根据开口260c的结构,在开启阀机构期间,也就是当开启/关闭凸起180b压阀体261时,当阀体向阀盖262方向运动后,油墨罐组合体200内的油墨开始被供给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油墨被使用,油墨罐内残余油墨量被减少到最少的程度。
同时,在该实施制中,弹性体被用做笫一阀架260a的连接密封表面260,也就是构成第一阀架之密封部分。通过使用弹性体作为构成材,弹性体的弹力可以保证连接管180的密封性能,即连接管180的密封凸起180a在连接密封表面260上的密封性,也能保证阀体261之密封部分与第一阀架260a之密封部分之间可靠地密封。此外,通过提供具有所需最小弹力的弹性体,保证了第一阀架260a和连接管180之间的密封(也就是增加了弹性体的膜厚),在喷墨头盒连续扫描期间,通过弹性体的偏斜,轴编差和连接管连接位置的扭曲减轻。更进一步地说,用做构成材料的弹性体可以与第一阀架260a制成一体,在不增加零件数量的前提下,可以获得上述效果。同时,使用弹性体做结构材料的部分不局限于上述部位,弹性体可以被用于制造密封凸起180a,也可以用于构成阀体261。
在另一方面,当从支架150上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时,按照与上述步骤相反的顺序,去掉接头口230的密封,操作阀机构。
具体地说,当沿与安装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油墨罐组合体200,从支架150上拉出油墨罐组合体200时,在推动零件263的推动力作用下,阀体261运动,第一阀架260a的密封部分压阀体261的密封部分,接头口230被阀体261封闭。
随后,进一步拉出油墨罐组合体200,密封凸起180a对接头口230的密封被除去。由于在阀机构关闭后,用此方式除去接头口230的密封,可防止接头口230浪费油墨。
更进一步地说,如上所述,由于密封凸起180a倾斜配置,去除接头口230的密封是从密封凸起180a的上部分开始的。在接头口的密封被除去之前,油墨保持在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的内部,但是,密封凸起180a上端部分被首先接通,下端部分仍然被封闭,所以,油墨不能从接头口230泄漏。此外,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当密封凸起180a上端部分接通时,空气进入接头口230,保持在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内的油墨被吸进负压控制腔容器110。
用此方式拆卸接头口230时,密封凸起180a的上端部分被首先接通,保持在接头口230内的油墨被吸进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在此种情况下,当从支架150上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时,可阻止从接头口230泄漏油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中油墨罐组合体200和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连接情况,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阀机构操作之前,接头口230被密封,所以,可阻止无意中泄漏油墨。此外,在连接和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通过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的密封时刻和不密封时刻的时间差,在连接期间,无意地操作阀体261,在拆卸期间,保持在接头口230内的油墨的泄漏都可以被阻止。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阀体261安置在接头口230接通端的内部,通过连接管180末梢的开启/关闭凸起180b,操纵阀体261,可阻止被粘附在阀体261上油墨所造成的污染,不直接接触阀体261。
(连接部分的连接/拆卸操作和ID之间的关系)
下文将结合图5A~5D和图6A~6E介绍连接部分的连接/拆卸操作和ID之间的关系。图5A~5D和图6A~6E示出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在支架150上的过程,图5A~5C和图6A~6C显示相同的时间,图5A~5D示出ID状态,图6A~6E示出连接部分的细节。
首先,为了获得图5A和图6A所示的位置,也就是,安置多个ID零件170的位置接触油墨罐倾斜表面,所述ID零件用于阻止错误地插入油墨罐组合体200,所述ID零件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实现安装操作。此时,接头口230不接触连接管180,此时,如果不正确地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倾斜表面251与ID零件170相互干涉,可阻止进一步地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不正确的安装期间,由于接头口230不能如上所述的那样接触连接管180,在可更换油墨罐类型的设备中,可以事先阻止在连接部分的油墨颜色混合,油墨抑制、不喷墨、图象缺陷、设备故障和不必要的头更换。
同时,被正确地安装的油墨罐组合体200位于图5B、6B所示的位置,也就是这样的位置,即ID零件170对着ID凹槽252,组合体被进一步地向内(靠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一侧)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被安装到这样的位置,连接管180之密封凸起180a的下端靠接接头口230之连接密封表面260。
随后,如上所述,结合部分被连接,油墨罐组合体200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凸起180a与连接管180是一体的,但是,密封凸起180a可以与连接管180分开。在结构中,通过将密封凸起180a连接到连接管180周边上的凸起或凹槽上,密封凸起180a可以围绕连接管180运动。此外,设计密封凸起180a的移动范围,所以,在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在支架150期间,在开启/关闭凸起180b邻接阀体261之前,在可移动范围内的密封凸起180a已经完全靠接密封表面260。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油墨罐组合体200安装在支架150期间,密封凸起180a的下端靠接密封表面260,随着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插入动作而相对于密封表面260滑动,所以,靠接范围逐渐延伸趋向密封凸起180a的上端部分,最后,密封凸起180a的上端部分靠接密封表面260。然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凸起180a的上端部分靠接密封表面260,随着油墨罐组合体200的插入操作,相对于密封表面260滑动,所以,靠接范围逐渐延伸趋向密封凸起180a的下端部分,最后,密封凸起180a的下端部分靠接密封表面260。同时,密封凸起180a的上、下端部分可以同时靠接密封表面260。在此情况下,即使当连接管180和阀体261之间的空气推动阀体261,以开启阀体261时,接头口230被密封凸起180a和密封表面260完全密封,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300不能泄漏到外面。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特点是,在阀机构被开启之前,连接管180和接头口230被完全密封。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安装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油墨罐内的油墨300不能泄漏到外面。进一步被推动的空气进入油墨罐组合体200,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300则被推出接头口230,很快地实现从油墨容器201向吸收器140供给油墨。
(供墨操作)
将结合图7,介绍图2所示喷墨头盒的供墨操作。图7是一个断面图,显示图2所示喷墨头盒所进行的供墨操作。
如上所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的吸收器被分成多个部件,在使用期间,部件的交界面被安置在连接管180的上方。因此,当油墨被保持在图2所示喷墨头盒内的吸收器130、140中时,当使用完上吸收器130内的油墨后,可以使用下吸收器140内的油墨。同时,由于环境变化,当气-液交界面L波动时,首先是吸收器140和吸收器130、140交界面113c的邻近区域充满油墨,然后油墨进入吸收器130。
因此,可以稳定地保证吸收器140的纤维方向和缓冲区,而不是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的缓冲区116。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吸收器140的毛细力强度大于吸收器130内的毛细力,在使用期间,上吸收器130中的油墨被可以可靠地耗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负压控制腔盖120的筋的作用下,吸收器130压向吸收器140,在交界面113c,吸收器130压/接触吸收器140,吸收器130、140在交界面113c附近区域具有高的压缩比率,毛细力的强度也比其它部位大。具体地说,当吸收器140的毛细力是P1时,吸收器130的毛细力是P2,吸收器130、140的交界面113c的毛细力和吸收器130、140在交界面113c附近区域的毛细力为PS,P2<P1<PS。交界层113c的毛细力大,即使考虑毛细力在吸收器130、140内的密度分布彼此叠加,而设定毛细力范围P1、P2,在交界面也能出现满足上述条件的毛细力,可以可靠地产生上述效果。同时,如上所述,将连接管180安置在交界面113c下方,邻近交界面113c的区域,在气-液互换期间,液体表面可以稳定地保持在所述位置。
下文将介绍本实施例中一个用于构成交界面113c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毛细力生成元件,毛细力P1=-110mmAq的烯烃基的树脂纤维(2旦)被用于制造吸收器140,它的硬度是0.69kgf/mm。当直径为15mm的推杆被推进吸收器140时,通过测量被包含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的吸收器130、140的弹性,获得吸收器130、140的硬度。在另一方面,使用相同的烯烃基的树脂纤维制造吸收器130,但是吸收器130的毛细力P2比吸收器140的毛细力小,P2=-80mmAq,纤维材料的纤维直径大(6旦),吸收器130的精度高达1.88kgf/mm。
通过设定吸收器130的毛细力小于吸收器140,硬度大于吸收器140,压和组合吸收器130、140,吸收器140在交界面113附近区域垮塌。毛细力强度关系可以被设定为P2<P1<PS。更进一步地说,P2、PS之间的差值远大于P2、P1之间的差值。
(耗用油墨操作)
结合图7~图9A和9B,简略介绍耗用油墨操作,从油墨罐组合体200被安装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和支架150上,直到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被耗尽为止。图8A和8B是解释性视图,显示了图7所示耗用油墨操作中的油墨状态,图9A和9B是解释性视图,显示在耗用油墨操作中,通过内料袋220的变形,内压波动的抑制效果。
首先,如上所述,将油墨容器201连接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上,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流进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直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的压力等于油墨容器201内的压力,从而获得初始使用状态。随后,当喷墨头组合体160开始耗用油墨时,在一个增加的方向上,内料袋220和吸收器140所产生的静态负压值平衡,保持在内料袋220和吸收器140内的油墨被耗用(第一油墨供应状态;图8A中的区域A)。当吸收器130中保持油墨时,吸收器130内的油墨也被耗用。此外,图8A是解释性视图,显示了在上述情况下,供墨管165内的负压改变比例,在图8A中,横坐标表示从供墨管165流到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外部的油墨数量,纵坐标表示供墨管165内的负压值(静态负压)。
随后,使空气进入内料袋220,获得一种气-液互换状态(第二油墨供给状态:图8A中的区域B),吸收器130、140保持气-液交界面L,并保持基本上恒定的负压,保持在毛细力生成部件容纳腔10内的油墨被耗用(图8A中的区域C)。
在此状态下,由于本实施例中喷墨头盒包括一个在没有将外部空气引进内料袋的情况下使用内料袋220内的油墨的过程,在供墨过程(第一供墨状态),仅需考虑连接期间流入内料袋220中的空气对油墨容器201内体积的限制。因此,即使对油墨容器201的内体积的限制可以被调整,具有这样的优点,可以应付环境变化,例如温度变化。
同时,在图8A中的区域A、B、C任一种状态下,更换油墨容器201,负压可以稳定地产生,可以实现稳定的油墨供给操作。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可以被基本完全耗光。在更换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连接管180或接头口230可能包含空气,可以不考虑所保持的油墨数量而更换油墨容器201。因此,即使不安装残余量检测机构,也可以获得被更换了油墨容器201的喷墨头盒。
下文结合图8B,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上述的油墨耗用过程。
图8B是解释性视图,显示了顺序耗用油墨的操作,在图8B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从油墨容器中流出的油墨数量和进入内料袋220的空气量。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提供给喷墨头盒160的油墨量是恒定的。
从图8B所示油墨流出量和空气流入量的角度出发,介绍顺序耗用油墨的操作。在图8B中,用实线1表示从内料袋220流出的油墨量,用实线2表示空气流入油墨罐的量。从时间t=0到时间t=t1的区域相应于图8A所示气-液互换之前的区域A。在区域A,油墨流出喷墨头,同时,如上所述,从吸收器140和内料袋220流出的油墨是平衡的。
同时,时间t=t1到时间t=t2的区域相应于图8A所示气-液互换区域B。在区域B,根据上述的负压平衡,进行气-液互换,如图8B中的实线1所示,通过使空气选入内料袋220(实线2的部分台阶),油墨从内料袋220中流出。在此情况下,当空气刚进入内料袋时,从内料袋220中流出油墨的数量与流入内料袋220空气的量不相等。当空气进入内料袋220预定时间之后,内料袋220中流出油墨的量与流入内料袋220空气的量最终相等。在操作过程中,如图8B所示,选择时间偏差不同于油墨罐的操作,油墨容器没有变形,所述油墨罐是指没有安装内料袋220的油墨罐。上述操作在上述的气-液互换区域被重复进行。当油墨继续从内料袋220中流出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料袋220中的空气量和油墨量发生逆转。
当时间t=t2逝去时,获得图8A所示的气-液互换后的区域(C)。在区域C,内料袋220中的压力基本上达到大气压。因此,在内料袋220的弹力作用下,操作返回初始状态(在开始使用之前的状态)。然而,由于所谓的弯皱,内料袋220不能完全返回它的初始状态。因此,最终空气进入内料袋220的数量Vc具有如下关系,即V>Vc。在区域C,所有流出内料袋220的油墨被用光。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的结构,气-液互换操作有如下特点,在气-液互换期间,与油墨罐系统中的常规气-液互换相比,压力波动相对较大(图8A中的振幅γ)。
原因是,在油墨罐中,在气-液互换之前,由于油墨从内料袋220中流出,内料袋220向内变形。因此,通过内料袋220的弹力,一个恒定的向外力施加在内料袋220的壁上。在气-液互换期间,为了调节吸收器140内部和内料袋220内部之间的压力差,在多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预定数量的空气或更多的空气被送进内料袋220。因此,从内料袋220送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油墨量也趋向于增加。在另一方面,在具有油墨容器的油墨罐组合体200中,油墨容器的所有腔壁的变形都与内料袋220的墙壁的变形相同,当预定量的空气被送进油墨容器时,油墨立刻流进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
例如,当进行一个100%的duty(实地)印刷时,一次从喷墨头组合体160喷出大量油墨。因此,油墨被快速地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和油墨容器201中排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中,在多种情况下,通过气-液互换,进行油墨传输,所以,不担心油墨短缺,可靠性增强。
同时,根据本实施例中喷墨头盒的构造,由于在内料袋220向内变形的状态下传输油墨,具有更多的优点,相对于外界因素,例如盒震动、环境变化和类似情况,缓冲作用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中,一个轻微的负压波动可被内料袋220缓和。更进一步地说,根据结构,即使在第二供墨阶段,内料袋220包含空气,可以借助与常规方法不同的解决方法,应付环境变化,例如温度变化。
同时,如图3所示,由于连接管180的上壁122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向油墨容器201的方向倾斜,在连接管180上表面122不保留或积聚气泡的情况下,进行气-液互换操作。
下文结合图9A和9B,介绍一种稳定保持油墨的机构,此时,图2所示的喷墨头盒的环境条件改变。在说明书中,吸收器130、140也被当作毛细力生成零件。
当大气压力下降或温度升高时,内料袋220中的空气膨胀,内料袋220的腔壁和内料袋220中的液面受压。因此,当内料袋220的内体积增加时,通过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内料袋220中的一部分油墨流入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由于内料袋220内体积的增加,与油墨容纳部分不能变形的结构相比,流到吸收器140的油墨数量会显著地减少。
当气压快速变化时,通过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流入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油墨量调节内料袋220中的负压,增加内料袋220的内体积。因此,腔壁表面阻力和移动油墨的阻力最初占支配地位,通过调节内料袋220腔壁向内的变形而产生所述腔壁阻力,毛细力生成部件吸收所述油墨。
具体地说,在所提供的结构中,由于毛细力生成部件(吸收器130、140)的流动阻力大于阻止内料袋恢复原状的力,随着空气的膨胀,内料袋220的体积首先增加。同时,当空气膨胀而引起的体积的增加大于增加的上限时,通过接头口230和连接管180,油墨从内料袋220流入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具体地说,相对于环境变化,由于内料袋220的腔壁表面起到缓冲功能,毛细力生成部件中的油墨运动被调节,使供墨管165附近区域的负压特性稳定。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向外流动进入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油墨被毛细力生成部件被保留。在此情况下,由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油墨量的临时增加,升高了气-液交界面,与油墨内压稳定时期相比,获得一个与初始阶段相似的微小的正内压,但是对排放液体记录设备,例如喷墨头组合体160的排放特性的影响被最小化,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同时,当大气压力恢复到压力减少之前的水平时(返回到一个大气压或返回到正常温度),泄漏到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油墨和保留在毛细力生成部件内的油墨返回内料袋220,内料袋220的内体积恢复正常。
下文将介绍气压改变和初始操作后的一个基本操作,以及在变化的气压下,获得一个稳态条件。
这个状态的特点是,为了保持平衡,即流出内料袋220的油墨量和内料袋220之内体积改变所造成的负压波动之间的平衡,改变毛细力生成部件内的油墨交界面。在本发明中,对于毛细力生成部件所吸收的油墨量和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量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压力减少或温度变化期间,从阻止油墨从空气联通口泄漏的角度出发,考虑下列因素,确定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吸收油墨的最大量,所述因素是指,在最坏的条件下,从油墨容器201内流出的油墨量,以及在油墨容器201供给油墨期间,负压控制腔容器110所保持的油墨量,负压控制腔容器110至少具有能够容纳毛细力生成部件的体积。
在图9A中,当内料袋220的内部不随空气的膨胀而变形时,在压力降低之前,横坐标(X)表示内料袋220中的初始空间体积(空气体积),纵坐标(Y)显示在气压降低到P时(0<P<1),油墨流动量,用虚线1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最坏条件下,预计能够从油墨容器201中流出的油墨量,例如,最大气压为0.7个大气压时,当残存在内料袋220中的油墨只有内料袋220体积VB的30%时,从油墨容器201内流出的油墨量达到最大值。假定负压控制腔容器110从内料袋220底部区域吸收油墨,可以认为,内料袋220中所有残存油墨(30%VB)泄出。
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随着空气膨胀,内料袋220内部变形,与膨胀之前相比,膨胀的内料袋220的内体积增大,相对于内料袋220变形所引起的负压波动,为了保持平衡,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的油墨保持水平改变。同时,在稳态条件下,来自内料袋220的油墨保持毛细力生成部件的负压平衡,与气压波动之前相比,所述毛细力生成部件的负压下降。具体地说,由于内料袋220的膨胀,油墨流出量减少。实线2显示了上述结果。从虚线1和实线2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最坏条件下,从内料袋220流出油墨量小于内料袋220一点不因空气膨胀变形时所流出的油墨量,当油墨罐温度发生变化时,出现同样的现象。但是,即使温度升高50度,与气压降低期间相比,油墨流动量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油墨罐,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空气膨胀,不仅可以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而且可以在油墨容器201内,通过油墨容器201体积的增加所带来的缓冲效应,使之达到最大程度,直到内料袋220的外形基本上等于外壳210的形状为止。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即使当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量被极大地增加时,也能应付环境的变化。
同时,当初始空气体积为VA1,在压力降低到P时(0<P<1),在t=0时,油墨罐环境被改变,图9B显示,从内料袋220流出的油墨量和内料袋220内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在图9B中,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从内料袋220流出的油墨量和内料袋220内体积,用实线1表示从内料袋220流出的油墨量和时间的关系,用实线2表示内料袋220内体积和时间的关系。
如图9B所示,在最终获得稳态条件之前,允许空气膨胀主要在油墨容器201内,以维持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和油墨容器201之间的负压平衡。因此,与快速变化的气压相反,从油墨容器201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10传送油墨的时间可以被延迟。
因此,即使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可以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在此系统中,通过气-液互换而传入的空气的膨胀的耐受度被增强,可以在稳定的负压条件下,在使用油墨容器201期间,进行供墨。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通过适当地选择毛细力生成部件(吸收器130和140)的材料和内料袋220内部的材料,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和内料袋220的体积比例可以被任意地确定,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比例可以大于1∶2。具体地说,当考虑内料袋220内缓冲效果的重要性时,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与初始使用状态相比,气-液互换状态下的内料袋220的变形程度可以增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即使毛细力生成部件仅占负压控制腔容器110一小部分体积时,其对抗于环境的变化,效果也可以被实现。
在图2所示的喷墨头盒中,连接管180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下部。因此,获得减少油墨在吸收器130和140内分散的效果。下文将详细介绍该种效果。
通过接头口230、吸收器130和140,油墨从油墨罐组合体200被供给喷墨头组合体160,但是从接头口230到供墨管165,有不同的路径。当以最短距离供给油墨时,例如,当如上所述环境发生变化时,吸收器140内的液面上升,油墨流到吸收器140的上部,再被传到供墨管165,路径发生变化。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油墨的分散影响记录。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结构,通过将连接管180定位在吸收器140的上部,油墨路径的分散,也就是不同路径的长度被减少。这可抑制记录的分散。因此,最好将连接管180和接头口230安置得尽可能地高,但是为了保证缓冲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对连接管180和接头口230的位置有一定的限制。根据吸收器130、140、油墨、供墨量、油墨量和别的因素而确定上述位置。
因此,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中,如上所述,通过压和包含吸收器130、140,形成毛细力为PS的交界面113c,吸收器130的毛细力为P2,吸收器140的毛细力为P1。上述毛细力之间的关系为P2<P1<PS,也就是说,交界面113c的毛细力最大,吸收器140下部的毛细力第二大,吸收器130上部的毛细力最小。由于交界面113c的毛细力最大,吸收器130上部的毛细力最小,从接头口230流过交界面113c之上并流入吸收器130上部的油墨被拉向交界面113c,返回交界面113c。由于交界面113c的存在,一个没有用线表示的路径J通过吸收器130和140,因此,接头口230被形成在供给口131的上方,路径K和J之间长度差可以被减少。因此,当油墨流过吸收器140的路径不同时,吸收器140对油墨的影响可以减少。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吸收器由两个部件组成。所述油墨吸收器作为负压生成部件而被包含在负压控制腔容器内。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不同毛细力的吸收器130、140,下吸收器具有较大的毛细力。更进一步地说,通过将连接管180安置在吸收器130和140交界面113下方的附近区域。油墨通道的分散被抑制,可以保证一定的缓冲空间。
同时,供给口131被形成在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底壁的中间部位,但并不局限于此部位,如果需要,可以形成在远离接头口230的部位,也就是图2所示的左侧底壁或左侧壁上。因此,喷墨头组合体160配置在支架150上的位置,和供给管165的位置可以被设置在与供给口相反的位置上,所述供给口被设置在左侧底壁或左侧壁上。
(阀机构)
下文,将结合图10A~10D介绍被安置在油墨罐组合体的接头口230内的阀机构。
图10A是前视图,示出第二阀架260b和阀体261之间的关系;图10B是图10A的侧断面图;图10C是前视图,示出第二阀架260b和转动的阀体261之间的关系;图10D是一个图10C的侧断面图。
如图4A、4B、10A、10B所示,接头口230的开口是细长的,并沿一个方向延伸,以便增强油墨容器201的供墨性能,接头口230的开口面积被增大。然而,当在垂直于接头口230的纵向方向上,即接头口230的横向上加大接头口的开口宽度,油墨容器201所占用的空间增大,这导致设备增大。当油墨罐被安置在与横向(喷墨头盒扫描方向)平行时,对于当前的着色和留声,这种趋向特别有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油墨容器201的供墨口,接头口230具有一个细长孔。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的喷墨头盒中,接头口230起到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提供油墨的作用,起到向油墨容器201提供空气的作用。因此,由于接头口具有细长孔的形状,它的纵向垂直于重力方向,通过主要使用接头口230的下部分作为供墨通道,接头口230的上部分作为空气通道,接头口的功能可以轻易地被分离,可靠的油墨供给和气-液互换可以获得。
如上所述,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的连接管180被插入接头口230。因此,当连接管180末梢的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推动阀体261,开启接头口230的阀机构时,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被供给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即使由于油墨罐组合体200与连接管180的安装姿态,使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的一侧接触阀部件时,由于密封凸起180a末梢的半圆形截面,阀体261的扭曲可以避免。在此情况下,如图10A和10B所示,为了实现阀体261稳定的滑动,在接头口230内的结合密封表面260和阀体261外周边之间,具有间隙266,所述阀体外表面邻近第一阀架260a。
更进一步地说,由于至少连接管180末梢的上部是接通的,连接管180被插入接头口230,没有阻碍在连接管180的上部和接头口230上形成主空气通道,能够进行快速地气-液互换。相反,在拆卸油墨罐组合体200期间,由于将连接管180从接头口230上拆卸,在推动零件263所施加的弹力作用下,阀体261滑向第一阀架260a,如图10D所示,第一阀架260a的阀架密封部分264与阀体261的阀体密封部分265啮合,切断供墨路径。
图1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连接管180的末梢的形状。如图11所示,在连接管180末梢的上部,形成一个上开口181a,在末梢下部,形成下开口181b。下开口181b形成一条油墨通道,上开口181a形成空气通道,但是在有些时候,上开口181a也流过油墨。
同时,设定阀体261对第一阀架260a的推动力的值,所以,即使当环境发生变化,油墨容器201内、外压力不同时,阀体261的推动力的值保持基本上恒定。当在气压仅为0.7个大气压的高位使用油墨罐组合体200时,阀体261被密封,油墨罐组合体200被运送到具有1个大气压的地方,油墨容器201的压力低于气压,沿开启阀体261的方向,一个力被作用在阀体261上。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推动阀体261的力FA用下列公式表示:
FA=1.01×105[N/m2](1.0大气压)
油墨罐内的空气对阀体261的推力为FB,由下列公式表示:
FB=0.709×105[N/m2](0.7大气压)
为了对抗环境变化,在阀体261内稳定地产生推动力,阀体261的推动力FV需要满足下列条件:FV-(FA-FB)>0。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获得下列公式:
FV>1.01×105-0.709×105=0.304×105[N/m2]
当阀体261与第一阀架260a啮合时,获得上述值。当阀体261从第一阀架260a上拆卸时,推动零件263用于产生对阀体261的推动力所需的位移增加,因此很明显,用于推动阀体261趋向第一阀架260a的推动力增加。
在上述的阀机构中,对于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和阀体261的滑动表面,由于保留油墨或类似原因,摩擦系数有时增加。在此情况下,阀体261不能在阀开启/关闭凸起的滑动表面上滑动,害怕发生所谓的扭曲现象,即在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的作用下,在视图中,阀体261被向上推着而移动。
下文结合一个比较例,描述一种考虑了扭曲现象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的阀。
图12示出一个例子,对本发明中的阀机构进行比较,图13、图14示出图12中的阀机构的扭曲和密封状态。在图12中,阀体501和第二阀架500b之间用于滑动的间隙506的大小是恒定的,所述阀体501具有一个细长孔形。阀体501被推动零件503压靠第一阀架500a,一个锥形阀体密封部分501c靠接第一阀架500a的锥形密封部分500c,以密封接头口503,当在此结构中,发生上述扭曲现象时,如图13所示,阀体501与第二阀架500b在接触表面的两个位置510a、510b接触,当两个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是X时,间隙是Y时,扭曲角θ=tan-1(2Y/X)。当间隙保持不变时,对于大的接触距离X,扭曲角θ可以减少。
在相比较的例子中,然而,由于接触表面距离X相对较小(也就是与阀体直径相比),扭曲角θ相当大。换句话说,由于必须进行较大角度的转动操作,以纠正扭曲,因此很清楚,矫正扭曲的可能性小。
当扭曲不能被矫正时,如图14所示,阀体再次靠接第一阀架500a,在靠接半径上,锥形阀体密封部分501c和第一阀架密封部分500c的R彼此不同,靠接部分不能完全彼此靠接,发生油墨泄漏。
同时,使用超声波将第二阀架500b和阀盖502焊接在一起,阀盖具有一个简单的平面,由于超声波震动,可能产生位置偏移,孔的中心位置的准确性可能会出现偏差,阀体501的滑动轴501a插入所述孔。因此,阀盖502上的孔需要被扩大,以阻止阀盖502上的孔与阀体501的滑动轴501a接触。由于推动零件503的最小直径由阀盖502上的孔的直径来确定,很难使推动零件微型化,很难使整个阀机构微型化。
与上述比较例相反,本实施例中的阀机构是这样构成的。图15示出符合本实施例的阀机构,图16和图17示出扭曲和密封状态,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行程方向(趋向图15的右侧)上,在直径(至少一个长直径)减少方向上,阀体261逐渐变小。在一个行程方向上,在内径增加的方向上,第二阀架260b的内周边部分同样出现锥形。在此结构中,当阀体261被扭曲时,为了使阀体261和第二阀架260b在类似于图13所示接触表面511b的位置上彼此接触,需要一个相当大的角度,在获得所述角度之前(看图16),阀体261的滑动轴接触阀盖262。因此,接触表面距离X可以被设定的很长,因而,减少了扭曲角θ。因此,即使不需矫正扭曲时,阀体261邻接第一阀架500a,由于与上述例子相比,扭曲角θ很小,阀体密封部分265与第一阀架260的密封部分264之间的密封是令人满意的。
在此情况下,当接触表面距离是X,阀体261和第二阀架260b之间的间隙是Y1,阀体261的滑动轴和阀盖262的孔之间的间隙为Y2,扭曲角θ=tan-1(Y1+Y2/X)。
同时,阀盖261具有一个台阶形状的阀盖焊接导向262a(阀盖前进数量0.8mm),所述台阶邻接第二阀架260b的端部,阀盖262进入第二阀架260b。对此,使阀盖上孔的直径比所述例子中的孔径要小,阀体261之滑动轴插入所述孔内。具体地说,由于有了阀盖焊接导向部262a,在使用超声波将阀盖262与第二阀架260b焊接在一起期间,由于震动而引起的阀盖262的位置偏移可减少,阀盖262之孔的中心位置的精度提高。因此,阀盖262上孔的直径可减少,推动零件263的最小直径也可减少,阀机构可以小型化。同时,由于阀体261的扭曲,当通过阀体261的滑动轴,向阀盖施加一个力时,通过阀盖焊接导向部262a,阀盖262的刚度被保证。
更进一步地说,在阀盖262之孔的背脊上,设置R部分262b。所述R部分262b仅仅被安置在孔背脊的非焊接表面一侧(图15的右侧)。根据这种结构,在扭曲的阀体261的操作中,阀体261之滑动轴与阀盖262的接触阻力可以减少,特别是在阀关闭期间。
同时,阀体261邻接第一阀架260a的端部形成平面形的阀体密封部分265。在另一方面,第一阀架260a与阀体密封部分265邻接部分形成弹性体267的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所述弹性体267被安置在第一阀架260a的内部。用此方式,阀体261和第一阀架260a的密封部分是平的。因此,当阀体261被扭曲和靠接时,细长的圆形阀体261的R部分的靠接半径与第一阀架260a的相符,形成完全的靠接。更进一步地说,由于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以一个舌形突起,在靠接期间的密封被保证。
同时,在阀机构中,当用于滑动的间隙被配置在阀体261和第二阀架260b之间时,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中,阀体261有时以它的轴为中心,在第二阀架260b内转动,如图10C所示。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当阀体261以它的轴为中心转动时,在第一阀架260a的推动下,具有最大的转角,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通过表面而接触阀体密封部分265,阀机构的密封性能被保证。
更进一步地说,细长孔形状的接头口230和阀机构可以减少阀体261在滑动时的转角,可以增强相应阀的性能,可以保证接头口230的阀机构的密封性能。同时,由于接头口和阀机构具有细长孔形状,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连接/拆卸操作中,连接管180端部的密封凸起180a和阀体261快速地在接头口230内滑动,执行稳定的连接操作。
更进一步地说,在图11中,连接管180与阀体261的抵接端具有两个相对的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它形成了用于气-液互换和供给空气的上、下开口181a、181b。因此,如图18C和18D所示,除了阀体密封部分265紧密地抵接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之外,在阀体261上抵接凸起180b的位置上设置两个抵接凸起310,所述凸起310被设置在凸起180b的对面。然而,在阀开启期间,由于阀体261逆着推动零件263的压力方向而被推回,要求筋部分具有一定的刚度,不能变形。同时,对于抵接筋部分的配置和形状,当相对于两个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连接管180之阀体261之抵接筋部分的位置围绕着滑动轴261的轴线而偏移时,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需要补偿作用在阀体261的两个抵接凸起上的力矩。为了解决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A和18B所示,阀体261具有一个环形筋311,它的形状(宽度0.6mm,高度1.3mm)与连接管180的细长孔形状相似。换句话说,除了紧密地抵接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的阀体密封部分265之外,一个细长孔形状的凹槽311a被设置在阀体261的中部。根据结构,在抵接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期间,阀体261具有强度和可靠性。因此,筋和凹槽的环形增强了阀体261的模塑性能。
同时,在此方面,靠筋基端的凹槽一侧,筋的表面最好是具有微小弧形的表面。
同时,如图2、4A、4B所示,对于油墨罐组合体200,当将阀机构插入油墨容器201的供给口后,通过焊接或结合,装配ID零件250,所述阀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阀架260a、260b。具体地说,内料袋220被安置在油墨容器201之供给口的敞开的边缘表面上,第一阀架的法兰部分268被焊接到内料袋220的暴露部分221a上,ID零件250被焊接到法兰部分268上,并与外壳210的结合部分210a接合。
在装配形式方面,例如,当第一阀架法兰部分508与图12所示的例子相同,是平面时,所述法兰部分508被结合到ID零件250上,非弹性体567存在于ID零件550的供给口的内部,在图6所示的连接管180的连接操作中,担心密封泄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ID零件500上,第一阀架法兰部分508的焊接表面与接头口530的开口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具体地说,当如图2、图15所示,ID零件250被结合到第一阀架法兰部分268上时,第一阀架法兰部分268被置位,所以,ID零件250的外表面对准接头口230的开口表面。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弹性体267确实存在于ID零件250之供给口的内部,阀机构可靠性高,不必担心密封泄漏。同时,由于第一阀架法兰部分268偏离接头口230的开口表面,接头口230的开口表面从第一阀架法兰部分268的法兰表面向外突起。因此,在装配ID零件期间,通过接头口230的开口部分,ID零件250的位置被导向,利于定位。
更进一步地说,根据本实施例,油墨容器201被安装在支架150上,通过油墨容器201之接头口230的阀机构和连接管180,油墨被供给负压控制腔110。用此方式安装有油墨容器201的支架150安置在盒上,并在下文所述的串行扫描类型的记录设备(图29A、29B)上,平行于记录纸而往复运动/运动。在此情况下,从产品可靠性角度出发,最好采用一些防止措施,所以,在喷墨头盒往复运动期间,和油墨容器201出现位置偏差时,由于连接管180的轴线偏移而引起的连接部分的扭曲,不会使接头口230的内表面与连接管180的外表面之间的密封状态恶化。
为此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使图2、图15所示弹性体267的厚度大于所需的最小厚度,所述弹性体位于第一阀架260a的内部,所述最小厚度是指,用于简单地密封第一阀架260a和连接管180之间间隙所必需的厚度,在喷墨头盒往复运动期间,通过弹性体的偏斜,抑制了连接管连接部分的轴偏斜和扭曲,实现了更可靠地密封。同时,另一种方法包括提高阀架的刚度,使它高于连接管180的刚度,连接管180被插入上述阀架,在喷墨头盒往复运动期间,抑制了由连接管连接部分的轴偏斜和扭曲而引起的阀架的变形,提供了更可靠的密封。
下文结合图11、图18A~18D和图19,介绍实现上述阀机构的各个部件的尺寸。
在图19中,阀体261纵向的长度e5是5.7mm,从阀体密封部分265到阀体滑动轴261的长度e3是14.4mm,从第二阀架260b到阀盖262的内表面的长度e1是8.7mm,从第二阀架260b到阀盖262外表面的长度e2是11.0mm,第一阀架260a和第二阀架260b开口之间的长度e4是3.0mm,从密封部分265向外突起的筋的长度e6是1.3mm,阀盖焊接导向262的长度12是0.8mm,密封部分265的纵向长度b1是9.7mm,阀体261靠阀盖262一侧的纵向长度b2是9.6mm,第二阀架260b靠第一阀架260a一侧的纵向长度a1是10.2mm,第二阀架260b靠阀盖262一侧的纵向长度a2是10.4mm,阀体滑动轴261a的轴径c1是1.8mm,阀盖262之孔径c2是2.4mm,阀体滑动轴261a插入阀盖上的孔内,作为推动零件263的弹簧的长度是11.8mm(弹性系数:1.016N/mm),阀盖262之R部分262b的R是0.2mm(整个周边),作为弹性体267一部分的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的长度g1是0.8mm,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之R部分的R是0.4mm,第一阀架密封部分的厚度u1是0.4mm,弹性体267的厚度u2是0.8mm,弹性体267在纵向上的内径g2是8.4mm,第一阀架260a在纵向上的外径g3是10.1mm,连接管180在纵向上的外径g5是8.0mm,连接管180包括密封凸起180a的外径g4是8.7mm,第一阀架法兰部分的回缩量11是1.0mm,连接管180的长度13是9.4mm,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的长度14是2.5mm。
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的长度g1被设定为0.8mm,但是,其数量最好是,即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靠接阀体密封部分265的部分被弯曲,并从阀架突起,可完成密封。因此,第一阀架密封部分264的长度g1最好在下列范围(g3-g2)/2>g1>(b1-g2)/2。
对于图11、图18A~18D所示的处于靠接关系的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和阀体261之筋311的尺寸,连接管180和筋311的厚度t为0.75mm,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之间的内间距f3是1.7mm,阀开启/关闭凸起180b之间的外间距f4是3.2mm,在短方向上,细长孔形筋311之间在的外间距f1是2.6mm,内间距f2是1.4mm,筋311的长度为3.6mm。
同时,第一阀架260a之细长孔形的内弹性体267,从精确模塑的角度出发,细长孔形圆周部分的周边厚度u2最好与直线部分的相同。同时在连接管230的垂直方向上,用于密封弹性体267和连接管180最大直径部分(包括凸起180a的位置)之间的间隙的咬入量是g4-g2=0.3mm,这个数量被弹性体267吸收。在此情况下,用于吸收的基本厚度是0.8mm×2=1.6mm,但是咬入量是0.3mm,因此,不需要很大的力使弹性体267变形。在另一方面,在接头口230的横向,密封咬入量是0.3mm,被基本厚度为0.8mm×2=1.6m的弹性体吸收。此时,在垂直方向上,连接管外径g5<纵向方向上弹性体的内径g2,同样在横向方向上,g5<g2。因此,在图19所示状态下,由于弹性体仅仅靠接连接管的密封凸起180a,可以实现连接部分的平稳的插入和可靠的密封。支架150上的油墨容器201在横向的松动在一定范围内最好被弹性体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0.8mm)吸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松动的范围最大为±0.4mm。在本实施例中,当横向上的松动量(从中心位置的偏斜量)大于绝对值的一半时,所述绝对值是指连接管的外径g5和纵向方向上弹性体的内径g2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横向上的松动程度是±0.2mm或更大时),除了密封凸起180之外,连接管之外壁广阔地靠接和压靠弹性体,所以,通过弹性体的弹力,施加一个用于返回中心位置的力。
上述尺寸可以实现产生上述效果的阀机构。
(阀机构配置位置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中,阀盖262和第二阀架260深深地进入内料袋220。
因此,对于耗用油墨而引起的内料袋220的变形来说,当将接头口230附近的内料袋220部分从外壳210中剥离时,通过深深插入内料袋220的阀机构,也就是阀盖262和第二阀架260,接头口230附近的内料袋220的变形被调整。当随着耗用油墨,内料袋220变形时,内料袋220邻接阀机构部分的变形被阀机构调整,气-液互换期间,阀机构周边的油墨通道和用于气泡升起的气泡路径得以保证。因此,在内料袋220变形期间,从内料袋220向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供给油墨,内料袋220内气泡的升起都不受阻碍。
在具有上述内料袋220的油墨罐组合体200中,喷墨头盒上安装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以便内料袋220尽可能地变形,在油墨罐组合体200和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之间进行气-液互换,最好使内料袋220和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的负压平衡,故可增加外壳210内的缓冲空间。同时,对于高速供墨,可以扩大油墨罐组合体200内的接头口230。当然,最好在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的区域,有一个大空间,确保该区域的供墨路径。
当内料袋220的变形增大,以扩大外壳210内的缓冲空间时,随着内料袋220的变形,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的空间通常是狭窄的。当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的空间是狭窄的时候内料袋220内气泡的升起受阻,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的供墨路径减少,不可能进行高速供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喷墨头盒中,当阀机构没有深深进入内料袋220时,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区域的变形不能调整,为了进行高速供墨,内料袋220的变形量被抑制到这样一个程度,即对供墨不能施加大的影响,内料袋220内的负压必须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内的负压平衡。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阀机构深深进入内料袋220,阀机构能够调节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区域的变形。即使当内料袋220的变形扩大时,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的区域,也就是与接头口230相通的供墨路径可以充分地保护。因此,可以实现在外壳210内设立大的缓冲空间和具有高流速的供墨路径。
同时,一个用于探测残余油墨量的电极270被安置在油墨罐组合体200底部的下方,所述电极将在下文中被介绍。电极被固定在印刷架上,所述印刷架被连接在支架上。被连接到阀机构上的接头口230被安置在油墨罐组合体200靠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一侧前端的下方,阀机构被深深地插入内料袋220内,并基本上平行于油墨罐组合体200的下表面。因此,在内料袋220变形期间,内料袋220底部的变形被阀机构调节。更进一步地说,由于油墨容器201底部部分是倾斜的,在内料袋220变形期间,内料袋220底部部分的变形也被调节。除了内料袋220底部部分的变形被油墨容器201倾斜的底部调节之外,当内料袋220底部部分的变形进一步被阀机构调节时,调节内料袋220底部部分相对于电极270的运动,能够更精确地探测残余油墨量。因此,通过上述的阀机构调节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区域的变形,确立了外壳210内大的缓冲空间和高流速的供墨,内料袋220扩大的变形引起外壳210内出现大的缓冲空间,更进一步地说,使用所述供墨方法,能够精确地探测残余油墨量。
在本实施例中,阀机构深深地进入内料袋220,所以,如上所述,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区域的变形被调节,但是,可以插入一个单独的、不是阀结构的部件,对内料袋220的变形进行调节。同时,通过从接头口230向内料袋220内插入一个板状零件或类似零件,板状零件在内料袋220内下表面上延伸,可以阻止内料袋220底部电极270附近区域的变形。因此,在使用电极270探测内料袋220内的残余油墨量期间,能够更精确地探测残余油墨量。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被连接在接头口230内的阀机构中,组成阀机构的元件进入内料袋220,进入的深度超过开口260c,所述260c与接头口230相通,形成油墨路径。因此,构成油墨罐组合体200,所以,在内料袋220内,接头口230附近区域的油墨路径被可靠地保证,
(油墨罐的制造方法)
下文将结合图20A~20C,介绍本实施例的一种制造油墨罐的方法。如图20A所示,所述方法首先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使油墨容器201的暴露部分221a向上,从油墨喷嘴402,将油墨401注入油墨容器201,在本发明的结构中,能够在大气压下,注入油墨。
随后,如图20B所示,在装配了阀体261、阀盖262、推动零件263、第一阀架260a和第二阀架260b之后,阀组合体被放入油墨容器201的供给口内。
在此情况下,油墨容器201之密封表面102的外周边部分被第一阀架260a焊接表面外的台阶形所包围,确定了油墨容器201和第一阀架260a的位置,可以保证位置精度。随后,通过将一个焊接安置在接头口230的外周边部分,通过密封表面102,将第一阀架260a焊接在油墨容器201的内料袋220上,在密封表面102的外周边部分,同时在第一阀架260a和油墨容器201之外壳210之间形成焊接可靠的密封。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超声波焊接和振动焊接。同时,本发明可以使用热焊、粘合剂或类似方法。
随后,如图20C所示,焊有第一阀架260a的油墨容器201被戴上一个ID零件250。在此情况下,当形成在油墨容器201之外壳表面的结合部分210a与ID零件250之棘爪250a啮合时,第一阀架260a被外壳210控制,定位在油墨容器201之密封表面102上,ID零件250下表面上的棘爪250a也啮合(图4A、4B)。
(探测油墨罐内的残余油墨)
下文将介绍探测油墨罐内的残余油墨的数量。
如图2所示,在支架150的下方,安置一个板状电极270,所述电极270的宽度小于油墨容器201的宽度(在图2中的深度方向)。电极270被固定在印刷架上(图中未示),通过电线271连接到印刷机电路控制系统上,所述印刷架连接到支架150上。
在另一方面,喷墨头组合体160具有与供墨管165相通的油墨路径162、具有能量生成部件的多个喷嘴(图中未示)、一个公用油墨腔,所述能量生成部件用于生成喷墨所需的能量,所述公用油墨腔临时保存来自油墨路径162的油墨,并将油墨供给喷嘴。所述能量生成部件与被安置在支架150上的连接终端281相连。当支架150连接到印刷架上时,连接终端281连接到印刷机电路控制系统上。通过连接终端281,将来自印刷机的记录信号传送到能量生成部件上,通过驱动能量生成部件向喷嘴内的油墨施加排放能量,油墨从作为喷嘴开口的排放口被排出。
同时,在公用油墨腔164内,通过连接终端281,一个电极290同样连接到印刷机电路控制系统上,两个电极270、290构成油墨容器201内的残余油墨探测装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残余油墨探测装置探测残余油墨量,油墨罐组合体200之接头口230被安置在油墨容器201的下端表面上,如图2所示,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下端表面具有最大的面积。同时,相对于使用状态下的水平面,油墨容器201的下表面部分是倾斜的。具体地说,油墨罐组合体200内安置着接头口230的一端被称作前端,另一端被称作后端,因此,前端部分附近区域的表面平行于水平面,后端区域包括一个从前端向后端升起的倾斜的表面。结合下文所述的内料袋220的变形,油墨容器201下表面的倾角最好是一个与油墨罐组合体200后端表面形成的外展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展角为95度或更大。
同时,根据油墨容器201的下表面的形状,将电极270安置在油墨容器201的下表面的倾斜区域,并平行于倾斜区域。
下文介绍,使用残余油墨探测装置探测油墨容器201内残余油墨量。
在支架150侧面的电极270和公用油墨腔164内的电极290之间,利用脉冲电压,探测残余油墨量,根据电极270和油墨的相对面积,探测电容量(静电电容)变化。例如,施加一个矩形波脉冲电压,电极270和290之间的电压峰值为5,频率为1KHz,计算/处理一个恒定时间和电路的增量,可以探测到油墨容器201内油墨存在/缺乏。
当由于耗用油墨,油墨容器201内的残余油墨量下降时,油墨容器201内油墨液面下降。更进一步地说,当残余油墨量下降,油墨液面到达油墨容器201之下表面的倾斜区域时,随着油墨的耗用,电极270和油墨的相对区域逐渐减少(电极270和油墨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恒定的),电容开始减少。
最后,在与电极270相对的区域不存在油墨,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或改变脉冲频率,计算时间常数,可以探测到增量下降和油墨电阻增高,进而判定,油墨容器201内的油墨已经非常少了。
上文简要地介绍了残余油墨量的探测,在实践中,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容器201由内料袋220和外壳210构成。随着油墨的耗用,进行气-液互换,通过外部空气入口222,空气进入内料袋220和外壳210之间,以便平衡负压控制腔容器110和油墨容器201之间的负压,沿内体积减少方向,内料袋220向内变形。
在变形期间,如图7所示,内料袋220在油墨容器201的角部调节,并发生变形。在两个具有最大面积的表面之间(所述表面平行于图7所示的截面),内料袋220的变形程度最大,所述变形也就是内料袋220从外壳210上剥离或脱离,其次是在下表面上,所述下表面邻接上述具有最大面积的表面。然而,随着内料袋220的变形,油墨和电极270之间的距离增大,电容下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电极270的主要面积出现在基本上垂直于内料袋220变形方向的表面上。当内料袋220变形时,电极270基本上平行于内料袋220底部附近的区域。因此,用于形成电容的面积被保证,能够进行可靠的探测。同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容器101底面和后端面之间形成的角度构成一个展开角,角度值为95度或更大,与别的类型的角部相比,内料袋220更容易从外壳210上脱离。因此,当内料袋220向接头口230方向变形时,油墨很客易流向接头口230。
上面已经分别介绍了本发明的组成成分,但是,这些组成成分可以被适当地结合,通过结合,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效果。
例如,通过结合细长圆成分和阀成分形成了接头口,在连接/拆卸期间,滑动是稳定的,能够实现可靠的阀开启/关闭操作。同时,对于细长圆形状,油墨供给量可靠地增加。在此情况下,用于转动安装的支撑点向上移动,但是,油墨罐下表面向上倾斜,可在几乎无扭曲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连接/拆卸操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结构不同于通用的结构,结构可以单独使用,用一个合成方式,将不同的结构元件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结构。具体地说,上述结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被组合使用,上文已经介绍了本发明最优异的实施例。
(喷墨头盒)
图25是一个示意性视图,显示了本发明中使用油墨罐组合体的喷墨头盒。
图25所示的喷墨头盒70具有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在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内,喷墨头组合体160能够排出多种类型的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有三种颜色,黄(Y)、品红(M)和青色(C)),整体制成的负压控制腔容器110a、110b、110c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液体,用于容纳不同颜色液体的油墨罐单元200a、200b、200c可拆卸地连接成负压控制腔组合体10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正确地将不同的油墨罐单元200a、200b、200c连接到对应的负压控制腔容器100a、100b、100c,使用支架150覆盖油墨罐组合体200的一部分外表面,具有凹槽的ID零件250被安置在油墨罐组合体200的前表面,所述前表面是指安装方向上的前、后,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10提供突起的ID零件170,所述ID零件170对着ID零件250的凹槽,所以,可阻止不正确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包括液体类型,除了上述Y、M、C三种之外,还可使用其它颜色的液体,液体容器的数量和结合方式也不是唯一的(也就是,黑色(Bk)被包含在单独一个容器内,别的颜色Y、M、C被包含在一体的罐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负压控制腔容器110的连接管180,由于促进了空气由负压控制腔容器110进入油墨容器201,可阻止在连接管180内保留和积聚气泡,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201供给负压控制腔容器110。
(第二实施例)
图26是连接管680附近区域的放大的侧断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中负压控制腔容器610的连接管680。
第二实施例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除了连接管680的上表面是一个憎水的表面680a之外,对表面680a进行憎水处理,所述表面是水平的(在图26中,被安置在负压控制腔容器610的右侧),而不是向上倾斜的,即从负压控制腔容器610向油墨容器方向向上倾斜,下表面680b是水平的,通过施加亲水剂,进行亲水处理,详尽的介绍被省略。
用此方式,由于连接管680的上部被用作空气通道,下部被用作供墨通道,在连接管680中,功能被分开。在气-液互换期间,通过对与气泡接触的表面680a的憎水处理,气泡的流动性被增强,阻止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680内。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连接管680其它表面相比,憎水表面680a具有高憎水性,例如,下表面可以不进行亲水处理。
同时,如图26所示,连接管680上壁表面是水平的,不倾斜,但并不局限于此,上壁表面也可向上倾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负压控制腔容器610的连接管680促进了气泡从负压控制腔容器610流向油墨容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阻止了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内。由于液体流动可以被促进,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610。
(第三实施例)
图27A是连接管780附近区域的放大的断面平面视图,示出第三实施例中负压控制腔容器710的连接管780。图27B是连接管780附近区域的放大的侧断面图和前视图。第三实施例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除了侧壁表面711(在图27A、27B中布置在负压控制腔容器的右侧)是锥形的并从负压控制腔容器710向油墨容器(图中未示)延伸,上壁表面780a是水平表面,没有任何倾斜,将不进行详尽的介绍。
如上所述,连接管780的侧壁711是锥形的,所以,在横向上,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710趋向油墨容器的方向上,油墨流动通道的横截面逐渐扩大,在趋向油墨容器的方向上,侧壁711对油墨的影响下降,增强了油墨流动性。因此,也增强了气泡的流动性,在气-液互换期间,没有气泡被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780内。连接管780内的气泡从负压控制腔容器710流向油墨容器。
因此,在图27A、27B中,仅仅在连接管780的侧壁表面711形成锥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上、下壁表面780a、780b也可以是锥形的,或上壁表面780a是锥形的,从负压控制腔容器710向油墨容器方向,向上倾斜,或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上壁表面780a可以经受憎水处理,与连接管780其它表面相比,增强了憎水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负压控制腔容器710的连接管780促进了气泡从负压控制腔容器710流向油墨容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阻止了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780内。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710。
(第四实施例)
图28A是连接管880附近区域和第一阀架860a的放大的侧断面图,此时根据第四实施例,将负压控制腔容器810与油墨容器901结合在一起,图28B是连接管880附近区域和第一阀架860a的放大的侧断面图,此时,图28A所示的负压控制腔容器810与油墨容器901分离。因此,在图28A、28B中,用于引导阀体861滑动的第二阀架被省略。
连接管880和第一阀架860a彼此啮合。具体地说,与第一~第三实施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880的长度短,第一阀架860a具有一个凹进部分850,所以,连接管880的末梢可以啮合。同时,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810趋向油墨容器901的方向上,连接管880的上壁表面822a向上倾斜,第一阀架860a的上壁表面822b也向上倾斜。由于别的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详尽描述省略。如图28A示,由于连接管880与第一阀架860a结合,形成了上壁表面822,所以连接管880的上壁表面822a与第一阀架860a的上壁表面822b顺畅地连接在一起,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810趋向油墨容器901的方向上,上壁表面822向上倾斜。因此,在气-液互换期间,通过连接管880和第一阀架860a,在与上壁表面822a、822b接触的气泡内,产生局部浮力,所述浮力平行于上壁表面822a和822b,从负压控制腔容器810指向油墨容器901。由于所述浮力驱使气泡向油墨容器901运动,无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880的上壁表面822a或第一阀架860a的上壁表面822b上。同时,由于连接管880的上壁表面822a与第一阀架860a的上壁表面822b相连部分是光滑的,气泡不会保留或积聚在所述相连部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810趋向油墨容器901的方向上,连接管880的上壁表面822a与第一阀架860a的上壁表面822b都向上倾斜,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使第一阀架860a的上壁表面822b向上倾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负压控制腔容器810的连接管880和油墨容器901的第一阀架860a促进了气体从负压控制腔容器810流向油墨容器901,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相同,阻止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880和第一阀架860a内。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901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810。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结构,通过使作为联通部分的连接管具有锥形或使第一阀架在重力方向上向上,确实地推动气泡移向油墨容器,可以有效地遏止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联通部分。对于保留在联通部分的气泡,通过负压生成部件,一个微小气泡从空气通口被送到联通部分,并被积聚在联通部分,也就是气泡运动自由度被限制的区域。
同时,在供墨期间,在气-液互换操作中,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气泡从负压控制腔组合体到油墨容器的运动。在具有油墨通道的联通部分内,产生气泡,所述油墨通道是指从油墨容器到负压控制腔容器,油墨从油墨容器向负压控制腔容器运动时,也产生气泡。
从新的角度出发,在第五~第八个实施例中介绍主要效果。
(第五实施例)
图29A是连接管1080附近区域的放大的侧断面图,此时根据第五实施例,将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与油墨容器1001结合在一起,图29B是一个解释性视图,示出气泡在图29A所示的连接管1080附近区域的行为。
因此,对第一、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气泡的行为进行追加的描述,将结合图29A和29B,介绍本实施例中气泡的运动。
在第一~第四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中,安置在油墨罐组合体中的阀机构的组成元件,并没有被安置在本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内。由于别的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喷墨头盒基本上相同,详尽的介绍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第三、第四实施例相同,通过使连接管1080的上壁表面1022在重力方向上,也就是气泡移动方向上向上倾斜,确实推动气泡向油墨容器移动,遏止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1080内。当气泡确实向油墨容器1001移动时,因此,油墨可以更平稳地在连接管1080内移动。具体地说,在容器内,随着油墨的运动,油墨容纳部分变形,在将油墨高速地排放到外面期间,如果气泡被保留在连接管1080内,则阻碍油墨流动,因此,在油墨容器1001和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之间出现压力差,积聚在连接管1080上腔壁表面1022上的气泡快速移动。
对于保留在连接管1080内的气泡来讲,通过吸收器1040内的空气通道,微小气泡从空气通口被送到连接管1080内,积聚在连接管1080内,也就是,气泡运动自由度被限制的区域。同时,在供墨期间,随着油墨从油墨容器1001被送到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在油墨容器内1001内,产生这些微小气泡。
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在流向油墨容器1001的流动方向上,连接管的断面面积增大,在流向油墨容器1001的流动方向上,液体流过连接管1080的通道阻力下降。在结构中,如图29B所示,在油墨从油墨容器1001流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的途中,对于在连接管1080中部区域的油墨流速,靠油墨容器1001一侧区域的流速小于靠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一侧区域的流速。具体地说,邻近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在连接管1080腔壁表面附近和连接管1080中部附近之间的油墨流速的区别最大。在另一方面,靠油墨容器1001一侧,上述区别小。具体地说,当连接管1080断面面积增大时,在连接管1080的断面面积上,速率边界层所占的百分比下降,所述速率边界层是指在腔壁表面附近具有一定或更大的流速差的区域。当边界层是薄的,甚至与腔壁表面稍微分离时,一个微气泡1035在流动,并具有一定的流速,因此,微气泡1035不能轻易地附着于连接管1080的腔壁表面上。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微气泡运动的自由度被保证。如第三实施例的图27A、27B所示,当在水平方向上,而不是重力方向上,断面面积增加时,可以获得上述效果。在实践中,按图27A、27B所示结构,在没有憎水表面或亲水表面的条件下,做实验,与上述被比较的例子相比,遏止气泡保留在连接管内的效果被取得,所述相比的例子是指,靠负压控制腔容器710一侧,连接管的断面面积是恒定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080促进了空气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进入油墨容器1001,与第一~第四实施例相同,阻止了气泡保留或积聚在连接管1080内。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1001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010。
(第六实施例)
图30A是连接管1123附近区域的放大的侧断面图,此时根据第六实施例,将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与油墨容器1101结合在一起,图30B是沿箭头A所示方向看到的图30A所示的连接管1123的平面图。
连接管1123的下壁表面1124的长度是β,下壁表面上有一个宽度为d1的凹槽1160,该宽度使气泡1150不能进入凹槽。同时,连接管1123的上表面1122的长度为α,长度比下壁表面1124的长度小于β-α。同时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没有与连接管相吻合的部件,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和油墨容器1101被O型圈1120密封,由于别的方面与第五实施例所示的喷墨头盒基本上相同,省略其详尽介绍。
如图30A所示,当气泡1150长大,堵塞连接管1123时,气泡1150不能进入凹槽1160,凹槽1160被用作油墨通道,沿箭头F所示方向,通过凹槽1160,油墨流入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
同时,连接管1123的上壁表面1122的α小于连接管1123的下壁表面1124的β,所述上壁表面被用作抑制区域,用于遏止微气泡的运动(当在本实施例中,联通部分具有管形,并被安置在水平方向上时,在油墨流动方向的管断面上,上述区域可以被确定为内壁表面之上部分的最低区域),所述下壁表面被用作抑制区域,用于遏止液体的运动(同样,在油墨流动方向的管断面上,上述区域可以被确定为内壁表面之下部分的最高区域)。换句话说,在气-液互换操作中,空气通道比液体通道短,气泡容易沿箭头E所示方向移动,抑制了气体的停留。
因此,当上壁表面的气泡仰制区域α的距离被缩小时,最终获得第一和第三~第五实施例所述的锥形上壁表面。因此,即使在第一和第三~第五实施例中,也与本实施例相同,在气-液互换操作中,空气通道比液体通道短,因而遏止了气泡的保留。
在本实施例中,使连接管1123的上壁表面1122的α小于连接管1123的下壁表面1124的β,但并不局限于此,长度α可以等于长度β,或者象在第一和第三~第五实施例中,长度α可以基本上等于0或等于0。同时,在实施例中仅有一个凹槽1160,但也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多个凹槽。
同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上壁表面1122可以经受憎水处理,下壁表面1124可以接受亲水处理。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例中油墨容器1101的连接管1123,气泡1150的抑制区域α小于液体抑制区域β,如第四实施例所述,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指向油墨容器1101的方向上,连接管1123的断面面积增大。由于促进了气-液互换操作,促进气泡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流入油墨容器1101内,阻止了气泡的滞留或积聚。同时,在高速气-液互换期间,大流量排放油墨时,当气泡1150封闭连接管1123时,凹槽1160被用作油墨通道,因此,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1101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110。
(第七实施例)
图31A是连接管1223附近区域的放大的侧断面图,此时根据第七实施例,将负压控制腔容器1210与油墨容器1201结合在一起,图31B是沿箭头B所示方向看到的图31A所示的连接管1223的平面图。
替代第六实施例中连接管1123上的凹槽1160,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管1223上设置筋1260,所述筋突起,直到连接管1223的中部,使用流动方向作为纵向。由于别的方面与第六实施例所示的喷墨头盒基本上相同,省略其详尽的介绍。
所述筋1260的作用与第六实施例中凹槽1160的作用相同。具体地说,当在连接管1223内,存在用于封闭连接管1223的气泡时,气泡不能封闭筋1260相反两侧位置的油墨通道1261区域。这些油墨通道1261可以被可靠地用作油墨通道。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流动方向上,连接管1223上壁表面的长度可以基本上等于下壁表面的长度,或与第一和第三~第五实施例相同,上壁表面上的抑制区域可以基本上等于0或等于0。在实施例中仅有一个筋1260,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设置多个筋。
同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上壁表面可以经受憎水处理,下壁表面可以接受亲水处理。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例中油墨容器1201的连接管1223,气泡的抑制区域小于液体抑制区域。如第四实施例所述,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210指向油墨容器1201的方向上,连接管1223的断面面积增大。由于促进了气-液互换操作,促进气泡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210流入油墨容器1201内,阻止了气泡的滞留或积聚。同时,在高速气液互换期间,大流量排放油墨时,当气泡封闭连接管1223时,筋1260被用作油墨通道,因此,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1201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210。
因此,第六和第七实施例所述的凹槽和筋可以被形成在符合第一~第四实施例中的连接管和第一阀架上。
(第八实施例)
图32A是连接管1323附近区域的放大的侧断面图,此时根据第八实施例,将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与油墨容器1301结合在一起,图32B是平面图,示出在气-液互换操作期间,图32A所示的连接管1323内气泡和油墨的行为表现。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1323,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指向油墨容器1301的方向上,不仅上壁表面1322扩大,而且下壁表面1324也扩大,形成锥形,所以对应于气泡和液体抑制区域的长度为0。由于别的方面与第六和第七实施例所示的喷墨头盒基本上相同,省略了详尽的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当一个气泡1350基本上封闭连接管1323靠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一侧的开口时,上壁表面1322向上倾斜,所以,气泡1350长大,并沿上壁表面1322向上移动,下壁表面1324向下倾斜,所以,在气泡1350和下壁表面1324之间形成间隙1325,沿箭头G所示方向,通过间隙1325,油墨从油墨容器1301流入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323上壁表面1322的长度基本上等于下壁表面1324的长度,但并不局限于此,长度可以不同,或下壁表面1324上具有一个凹槽或一个筋。同时,上壁表面1322可接受憎水处理,下壁表面1324可以进行亲水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323的上壁表面1322和下壁表面1324具有锥形,因此,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指向油墨容器1301的方向上,上、下壁表面扩大。因此,如第四实施例所述,由于在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指向油墨容器1301的方向上,连接管1323的断面面积增大,所以,促进了气-液互换操作,促进气泡从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流入油墨容器1301内,阻止了气泡的滞留或积聚。同时,在高速气-液互换期间,大流量排放油墨时,当气泡封闭连接管1323时,气泡和下壁表面之间1324形成的间隙1325被用作油墨通道,因此,油墨可以稳定地从油墨容器1301供向负压控制腔容器1310。
因此,具有向下扩展之锥形的管的下壁表面可以适用于第一~第七实施例中的联通部分,所述管被用作负压控制腔容器和油墨容器之间的联通部分。
上文已经分别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一~第八实施例,但是可以用任意方式将这些实施例结合起来。
(记录设备)
最后,结合图33,介绍一种安装有油墨罐组合体和喷墨头盒的记录设备,图33所示记录设备具有盒81,喷墨头盒70和油墨罐组合体200可拆卸地安装在盒81内;头回收装置82,它包括一个头帽和一个吸取腔,所述头帽用于阻止多个喷孔中的油墨干枯,在头操作出现故障期间,所述吸取腔从多个喷孔中吸取油墨;供纸表面83,用于传送作为记录媒介的记录纸。
盒81与回收装置82在一个位置时,该位置作为起始位置,在扫描期间,通过一个电机或类似设施,驱动皮带84,使盒81扫描到图33的左侧,喷墨头向供纸表面(滚筒)83上的记录纸喷墨,进行印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趋向油墨容器的方向上,通过使联通部分的上壁表面向上倾斜,扩大侧壁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趋向油墨容器的方向上,联通部分的断面面积增大,流动阻力降低。同时,通过对联通部分进行憎水处理,通过憎水效果,气泡和液体的流动性被增强。因此,在气-液互换期间,气泡流入油墨容器,而没有滞留或积聚在联通部分,液体被稳定地供给负压控制腔容器。
同时,联通部分具有凹槽或凸起,或联通部分上下壁表面向上倾斜,下壁表面向下倾斜。因此,即使当向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大量供给液体时,生成的气泡封闭联通部分,并存在于在联通部分,凹槽或凸起的相反的侧面被用作液体通道,液体可以稳定地被供给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Claims (19)
1.一种供液容器的供液方法,所述容器包括一个液体容纳部件,用于在密封空间内容纳液体;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供液容器上,具有一个负压生成部件,所述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一个液体供给部分,向外部提供液体,其特征在于:在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分的方向上,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负压生成部件容器的联通部分的流动阻力被减少。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液体部分变形,以产生负压。
3.一种供液容器的供液方法,所述容器包括一个液体容纳部件,用于在密封空间内容纳液体;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供液容器上,具有一个负压生成部件,所述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一个液体供给部分,向外部提供液体,其特征在于:联通部分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小于联通部分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哉,所述联通部分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液体部分变形,以产生负压。
5.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在朝向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供液管的流动阻力被减少。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液体部分变形,以产生负压。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供液管的断面面积增加。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的上表面包括一个倾斜的区域。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的侧面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内,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两个相对侧面之间的距离增加。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的下表面包括一个倾斜的区域。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纳液体容器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相通的方向上,所述供液管的下表面上有一个凹槽。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纳液体容器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相通的方向上,所述供液管的下表面上有一个凸起。
13.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供液管上表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小于供液管下表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
14.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所述供液管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供液管的断面面积增加。
15.一种被可拆卸地连接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上的供液容器,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所述供液容器包括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用于供液的供液管,与供液管其它表面相比,供液管的上表面经受憎水处理。
16.一种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供液容器上,所述供液容器包括一个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供给接收管,液体从所述供液容器被送向所述供给接收管,供给接收管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比供给接收管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短。
17.一种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它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供液容器上,所述供液容器包括一个容纳液体部分,用于在密封的空间内容纳液体,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能够保持液体;一个空气相通部分,用于与空气相通;一个供液部分,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包括一个供给接收管,液体从所述供液容器被送向所述供给接收管,所述供给接收管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供给接收管的断面面积增加。
18.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它包括一个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的供液部分和一个用于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在内部保持液体;一个液体容纳腔,除了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相通的部分之外,它形成了一个密封空间,它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分,其特征在于:联通部分上表面上的抑制气体区域小于联通部分下表面上的抑制液体区域。所述联通部分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19.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一个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包括一个用于向外部提供液体的供液部分和一个用于与空气相通的空气相通部分,在内部保持液体;一个液体容纳腔,除了与负压生成部件容纳腔相通的部分之外,它形成了一个密封空间,它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部分的断面形状包括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在朝向所述容纳液体部分的方向上,所述联通部分的断面面积增加,所述联通部分用于连接所述供液容器和所述负压生成部件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9077/1999 | 1999-06-24 | ||
JP11179077A JP2001001544A (ja) | 1999-06-24 | 1999-06-24 | 液体供給方法、液体供給容器、負圧発生部材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収納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0919A true CN1280919A (zh) | 2001-01-24 |
Family
ID=1605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122587A Pending CN1280919A (zh) | 1999-06-24 | 2000-06-23 | 供液方法、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液体容器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43886B1 (zh) |
EP (1) | EP1065061A3 (zh) |
JP (1) | JP2001001544A (zh) |
KR (1) | KR100340895B1 (zh) |
CN (1) | CN1280919A (zh) |
AU (1) | AU4263600A (zh) |
CA (1) | CA2312220A1 (zh) |
MX (1) | MXPA00006204A (zh) |
TW (1) | TW510854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7187B (zh) * | 2004-01-09 | 2011-07-06 | 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 将墨盒连接到喷墨打印系统的储墨仓的系统和方法 |
CN106004076A (zh) * | 2015-03-25 | 2016-10-1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装置的制造装置 |
CN106985535A (zh) * | 2015-09-30 | 2017-07-28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CN107284022A (zh) * | 2017-07-18 | 2017-10-24 | 浙江乐佳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刺绣机上且喷嘴角度精确可调的喷绘装置 |
CN109159544A (zh) * | 2014-06-26 | 2019-01-08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容器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67283B2 (ja) | 2002-01-25 | 2005-07-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容器 |
JP4086515B2 (ja) * | 2002-02-15 | 2008-05-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ル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接続構造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
GB2386434A (en) * | 2002-03-13 | 2003-09-17 | Univ Southampton |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re fabricated by extrusion through special extruder die |
JP4250433B2 (ja) | 2002-03-18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容器の包装構造およびその開封方法 |
JP3754954B2 (ja) * | 2002-11-27 | 2006-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ATE369989T1 (de) * | 2003-09-30 | 2007-09-15 | Brother Ind Ltd | Tintenpatrone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
US7210771B2 (en) * | 2004-01-08 | 2007-05-0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 delivery system with print cartridge, container and reservoir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7300138B2 (en) * | 2004-01-08 | 2007-11-2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for inkjet printer |
JP4560401B2 (ja) * | 2004-12-22 | 2010-10-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8313185B2 (en) * | 2006-03-31 | 2012-11-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package |
JP5016849B2 (ja) * | 2006-05-24 | 2012-09-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 |
JP5824945B2 (ja) * | 2011-07-29 | 2015-12-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KR101896816B1 (ko) | 2013-09-18 | 2018-09-07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
KR101951528B1 (ko) | 2013-09-18 | 2019-05-09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
JP6241355B2 (ja) | 2014-04-07 | 2017-12-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用の保護部材 |
JP6415114B2 (ja) | 2014-05-30 | 2018-10-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からの気泡の除去方法 |
CN106154788B (zh) * | 2015-04-20 | 2023-06-06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盒 |
JP6157658B2 (ja) * | 2015-05-13 | 2017-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収納容器を装着する記録装置 |
CN107914471B (zh) | 2015-05-13 | 2019-09-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容器和安装有液容器的记录装置 |
US9987849B2 (en) | 2015-08-21 | 2018-06-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JP6611564B2 (ja) | 2015-10-30 | 2019-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納ボトルおよび液体収納ボトルのパッケージ |
JP6723729B2 (ja) | 2015-11-17 | 2020-07-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
JP6624905B2 (ja) | 2015-11-26 | 2019-1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装置 |
US10391776B2 (en) | 2015-11-30 | 2019-08-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JP6803288B2 (ja) * | 2017-03-31 | 2020-12-23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11110214B2 (en) * | 2017-04-07 | 2021-09-07 |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and heating dialysate |
JP7031182B2 (ja) * | 2017-09-08 | 2022-03-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9093669A (ja) | 2017-11-27 | 2019-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補充容器及び液体補充システム |
JP7073768B2 (ja) * | 2018-02-13 | 2022-05-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9164551A1 (en) * | 2018-02-22 | 2019-08-29 | Trelleborg Sealing Solutions U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condition of a seal |
JP7110038B2 (ja) | 2018-09-06 | 2022-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貯留容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7532055B2 (ja) | 2020-03-24 | 2024-08-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装置 |
CN113441449B (zh) * | 2020-03-27 | 2022-12-09 | 先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喷盘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JP7504641B2 (ja) | 2020-03-27 | 2024-06-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7520574B2 (ja) | 2020-05-22 | 2024-07-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USD971316S1 (en) * | 2022-01-20 | 2022-11-29 | Mark Cuban | Ink cartridge holder |
CN115795315B (zh) * | 2022-11-03 | 2023-05-12 | 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化学供液设备的异常感应方法及系统 |
CN117944372B (zh) * | 2024-03-27 | 2024-06-25 | 亿码(厦门)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墨水循环系统的墨盒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19479A (en) * | 1983-04-22 | 1988-01-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undled-tube filt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
US5233369A (en) | 1990-12-27 | 1993-08-03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ink to an ink jet printer |
US5509140A (en) * | 1992-07-24 | 1996-04-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
US5619238A (en) | 1992-07-24 | 1997-04-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making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
ES2175558T3 (es) * | 1993-05-21 | 2002-11-16 | Canon Kk | Cartucho de tinta. |
JP3168122B2 (ja) * | 1993-09-03 | 2001-05-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768776A (ja) * | 1993-09-03 | 1995-03-14 | Canon Inc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そ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768782A (ja) * | 1993-09-07 | 1995-03-14 | Fuji Xerox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IT1272076B (it) * | 1993-12-16 | 1997-06-11 | Olivetti Canon Ind Spa | Dispositivo di misura del livello di inchiostro di un modulo di stampaa getto di inchiostro |
JP3347559B2 (ja) | 1994-12-28 | 2002-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なら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251845B2 (ja) * | 1995-04-17 | 2002-0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負圧を与える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958015A (ja) * | 1995-08-29 | 1997-03-04 | Brother Ind Ltd | 印字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
JP3450643B2 (ja) * | 1996-04-25 | 2003-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補充方法、該補充方法を用い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液体補充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JPH10315503A (ja) * | 1997-05-22 | 1998-12-02 | Canon Aptecs Kk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484932B2 (ja) * | 1997-06-23 | 2004-0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H1158772A (ja) * | 1997-08-26 | 1999-03-02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 |
US6019459A (en) * | 1998-09-10 | 2000-02-0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Dual capillarity ink accumulator for ink-jet |
-
1999
- 1999-06-24 JP JP11179077A patent/JP2001001544A/ja active Pending
-
2000
- 2000-06-21 US US09/598,202 patent/US654388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6-21 CA CA002312220A patent/CA23122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6-21 EP EP00113246A patent/EP1065061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6-22 MX MXPA00006204A patent/MXPA00006204A/es unknown
- 2000-06-22 TW TW089112316A patent/TW510854B/zh active
- 2000-06-23 CN CN00122587A patent/CN1280919A/zh active Pending
- 2000-06-23 AU AU42636/00A patent/AU42636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6-24 KR KR1020000035034A patent/KR10034089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7187B (zh) * | 2004-01-09 | 2011-07-06 | 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 将墨盒连接到喷墨打印系统的储墨仓的系统和方法 |
CN109159544A (zh) * | 2014-06-26 | 2019-01-08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容器组件 |
CN106004076A (zh) * | 2015-03-25 | 2016-10-1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装置的制造装置 |
CN106985535A (zh) * | 2015-09-30 | 2017-07-28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US10336087B2 (en) | 2015-09-30 | 2019-07-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tainer |
US10836175B2 (en) | 2015-09-30 | 2020-11-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tainer |
CN107284022A (zh) * | 2017-07-18 | 2017-10-24 | 浙江乐佳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刺绣机上且喷嘴角度精确可调的喷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543886B1 (en) | 2003-04-08 |
JP2001001544A (ja) | 2001-01-09 |
AU4263600A (en) | 2001-01-11 |
TW510854B (en) | 2002-11-21 |
EP1065061A2 (en) | 2001-01-03 |
EP1065061A3 (en) | 2001-11-28 |
KR20010007519A (ko) | 2001-01-26 |
MXPA00006204A (es) | 2002-06-04 |
CA2312220A1 (en) | 2000-12-24 |
KR100340895B1 (ko) | 2002-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0919A (zh) | 供液方法、供液容器、负压生成部件容器和液体容器 | |
CN1121949C (zh) |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 |
CN1150090C (zh) |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 |
CN1199801C (zh) | 液体容器及喷墨盒 | |
CN1453133A (zh) | 喷墨记录头 | |
CN1171731C (zh) | 储液容器 | |
CN1694813A (zh) | 液体供应系统、流体连通结构、供墨系统和利用该流体连通结构的喷墨记录头 | |
CN100341959C (zh) | 喷墨记录用油墨组 | |
CN1092109C (zh) | 喷液方法及其设备 | |
CN1288818A (zh) | 墨盒、墨盒座和将墨盒安装到墨盒座上的方法 | |
CN1121947C (zh) | 喷液头和喷液设备以及制造喷液头的方法 | |
CN1078536C (zh) | 液体喷射头 | |
CN1131612A (zh) | 采用具有多个喷墨加热器的喷墨头的喷墨设备 | |
CN1101311C (zh) | 喷液头、喷液设备及其恢复方法 | |
CN1369371A (zh) | 喷墨头、传动装置的检查方法、喷墨头制造方法和喷墨式记录装置 | |
CN1093038C (zh) | 液体喷射方法及所用的喷液头 | |
CN1283461C (zh) |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 |
CN1115248C (zh) | 喷液法、喷液头和使用它们的头盒 | |
CN1081544C (zh) | 喷液头,喷液装置以及液体喷射方法 | |
CN1087228C (zh) | 液体排出方法,液喷头、液喷装置、液体容器和喷头支架 | |
CN1176889A (zh) | 液体容器、头总成、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喷射控制方法 | |
CN1549774A (zh) | 液滴排放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32860A (zh) | 液体喷射设备 | |
CN1165426C (zh) | 一种喷液方法和喷液头,以及喷液头盒,和喷液设备 | |
CN1267281C (zh) | 墨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