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9512C - 具有调整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调整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9512C CN1249512C CNB031330789A CN03133078A CN1249512C CN 1249512 C CN1249512 C CN 1249512C CN B031330789 A CNB031330789 A CN B031330789A CN 03133078 A CN03133078 A CN 03133078A CN 1249512 C CN1249512 C CN 124951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xposure
- luminous quantity
- unit
- lumino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94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2—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具有由作为用于被摄体(44)的基于照相机(9)的摄影的辅助光源按所决定的发光量发光的LED(15~17)组成的频闪仪(10)。在摄影模式中,发光量根据基于前次决定的发光量的照相机(9)输出的图像信号(34)的曝光累计值31与发光OFF的曝光累计值31之差,在曝光累计值31符合最佳曝光值(141)之前重复进行调整。因此,在摄影模式中,用于为使曝光累计值(31)符合最佳曝光累计值的发光量决定的参照值成为2个,可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其结果,可高精度地获得最佳的曝光位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利用辅助光源来调整被摄体亮度(以下称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当利用照相机对被摄体摄影时,如实开昭58-83864号公报所示曝光位级被调整。在该公报中展示了一种为控制曝光位级,调整用于摄影的辅助光源的发光量的调光装置。调光装置接受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按照从基于受光信号的图像信号检测出的曝光位级达到适当的原则对光源的发光量进行调整。
在特开平6-222429号公报中,展示了一种对闪光放电管进行自动调光的频闪仪(美国频闪仪研究公司的商品名)。具体地说,根据摄影时的可变光阑值来设定表示与适当的曝光量对应的频闪仪光量的数据,被设定的数据输入到比较器的一侧。在比较器的另一侧,输入对与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位级对应的电流积分了的结果数据。当比较器的两个输入数据达到相等时,停止来自闪光放电管的发光。
在特开2000-267151公报中,展示了一种控制频闪仪发光量的照相机。在该公报中,在基于用于摄影的频闪仪的正常发光之前,进行基于用于调整曝光量的频闪仪的先行发光,根据对来自基于先行发光的被摄体的反射光位级评估的结果,来决定频闪仪的正常发光的位级。
在特开2001-230970公报中,展示了一种基于对应于被摄体位置的摄影条件来对被摄体摄影的装置。具体地说,在摄影时利用测距传感器等来测定至被摄体的距离,基于所测定的距离来决定包含频闪仪的发光量的各种摄影条件。
由于上述的实开昭58-83864号公报中所展示的调光装置与为对来访者进行摄影而在门口固定设置的电视摄像机关联固定设置,因而其发光量在调光装置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及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化的状态下,只按照补充曝光的不足部分的原则被调整。因而不能边线性跟踪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变动边调整发光量。
在特开2000-122128号公报中,在摄像元件的前方配置ND滤光镜,控制入射到摄像元件的光量。这样,即使被摄体与摄像元件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也可达到实际上与变更了该距离同样的状态,进行频闪仪发光量的调整。
在特开昭60-6930号公报中,展示了一种照相机的曝光控制方法。具体地说,利用被看作是胶卷的适当曝光的范围数据、胶卷敏感度数据、来自被摄体的光强度数据,来控制照相机的曝光。
这样,由于特开2000-122128号公报、特开昭60-6930号公报及特开昭58-83864号公报的任意一个中所展示的技术均不能边线性跟踪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变动边调整发光量,因而不能边线性跟踪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变动边按最佳曝光位级进行摄影。
在特开平6-222429号公报中,按照达到对应于摄影时的可变光阑值的最佳曝光量的原则来决定频闪仪的发光量。因而在照相机移动等被摄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动的场合下,在对应于可变光阑值而设定的最佳曝光量下,将发生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在特开2000-267151公报中,存在着在从预发光至正常发光的期间,如果照相机移动,被摄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动,则在刚才决定的频闪仪的正常发光量位级下,不再能获得最佳曝光位级的可能。
在特开2001-230970公报中,由于基于由测距传感器检测出的至被摄体的距离来决定包含发光量的摄影条件,因而传感器的设置将使装置结构变得复杂,而且加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达到适当的曝光位级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式,具有对被摄体摄影并输出图像信息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还具有对被摄体发光的光源;控制部,其在摄影模式,基于发光量来控制基于光源的发光;曝光检测部,其基于图像信息来检测曝光位级。
控制部包含决定发光量的发光量决定部;比较部,基于由发光量决定部决定的发光量,将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进行比较。发光量决定部基于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来决定发光量。
因此,发光量每次都基于在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比较结果,即参照2个曝光位级被决定。
这样,用于决定发光量的参照值达到2个,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此外由于2个参照值是所谓分别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及非发光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相对(处于对立关系)值,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可高精度获得曝光位级。
最好在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中,比较部基于由发光量决定部决定的发光量,将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进行比较,对其差进行检测。发光量决定部基于由比较部检测出的差,来决定用于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发光量。
因此,发光量每次都基于在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比较结果,即参照2个曝光位级被决定。
这样,用于决定发光量的参照值达到2个,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用于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发光量。其结果是,可高精度地获得最佳曝光位级。此外由于2个参照值是所谓分别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及非发光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相对(处于对立关系)值,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可高精度地获得最佳曝光位级。
上述的最佳位级最好是关于图像信息作为目标的曝光位级。因而在摄影模式中可高精度地得到作为目标的曝光位级。
最好在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中,基于由发光量决定部决定的发光量光源,在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与在紧接其后的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不符合最佳位级的期间,比较部及发光量决定部反复被激活。
因此,在摄影模式中被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之前,重复进行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再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的动作。
这样,在摄影模式中,即使被摄体与摄影部或便携设备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动,或者即使被摄体与摄影部之间的亮度发生了变动,也可跟踪该变动来决定发光量,因而可持续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最好上述控制部还包含开始状态设定部,其在摄影模式开始时将光源设定到非发光状态;开始位级判定部,其判定在由开始状态设定部设定的非发光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是否符合最佳位级。这样,当由开始位级判定部判定出不符合时,发光量决定部与比较部被激活。
因此,在重复进行按上述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前,将光源设定到非发光状态,判定曝光位级是否符合最佳位级,当判定出不符合时,发光量决定部与比较部被激活,重复实行该一系列的动作。
这样,当被摄体与摄影部之间有足够的亮度,即使不发光其曝光位级也符合最佳位级时,可省略上述一系列动作的重复。其结果是,可避免与发光有关的无效电耗。
最好在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中,当由开始位级判定部判定出不符合时,发光量决定部将发光量决定到光源可发光的最大量。
因此,在重复进行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动作的最初阶段,光源按最大量进行发光。这样,在暗处摄影时可迅速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最好还具有用于存储基于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当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时,图像数据被存储到存储部。
因此,在摄影模式中,从摄影部输出的图像信息中,基于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时所输出的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存储部,因而可将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图像数据在存储部予以存储及保存。
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最好还具有快门键,其为指示将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而被从外部操作,当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时,判定有无快门键的操作。
因此,即使快门键被误操作,由于快门键操作的有无只在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时被判定,因而可以可靠地避免不符合最佳位级的曝光位级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存储部。
最好在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中,摄影模式包含可切换的特写模式和非特写模式。
因此,在摄影模式中被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之前,重复进行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再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的动作,因而在摄影模式中,即使在特写模式与非特写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被摄体与摄影部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动,也可跟踪该变动来决定发光量,其结果是,可持续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最好还具备显示基于图像信息的图像的显示部。
这样,用户通过监视在摄影模式下在显示部显示的图像,可迅速确认曝光位级是否符合最佳位级。此外可在通过监视图像确认出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时操作快门键。此外由于可通过监视图像在曝光位级是最佳位级的图像中简单地确认有无聚焦偏差,因而可以可靠地进行特写模式与非特写模式的切换操作。
最好在具有上述摄影部的便携设备中,发光量决定部包含与多种差分别对应登录了发光量的表格,基于由比较部检测出的差来检索表格,读出对应的发光量。
因此发光量决定部通过检索表格,读出对应的发光量来决定发光量。这样,可简单而且迅速地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形式,曝光调整装置具备曝光检测部,其基于由被摄体的摄影而获得的图像信息来检测曝光位级;发光量决定部,其在摄影模式,决定为对被摄体发光而预设的光源的发光量;比较部,基于由发光量决定部决定的发光量,将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进行比较。这样,发光量决定部根据基于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来决定发光量。
因此,发光量每次都基于在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比较结果,即参照2个曝光位级被决定。
这样,用于决定发光量的参照值达到2个,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用于使曝光位级达到适当的发光量。此外由于2个参照值是所谓分别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及非发光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相对的(处于对立关系)值,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可高精度地获得曝光位级。
最好在上述的曝光调整装置中,比较部基于由发光量决定部决定的发光量,将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进行比较,对其差进行检测。发光量决定部基于由比较部检测出的差,来决定用于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发光量。
因此,发光量每次都基于在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比较结果,即参照2个曝光位级被决定。
这样,用于决定发光量的参照值达到2个,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用于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发光量。其结果是,可高精度地得到最佳的曝光位级。此外由于2个参照值是所谓分别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及非发光状态下的曝光位级的相对的(处于对立关系)值,因而可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可高精度地获得最佳曝光位级。
上述最佳位级最好是关于图像信息作为目标的曝光位级。因此,可高精度地得到在摄影模式中作为目标的曝光位级。
最好在上述曝光调整装置中,基于由发光量决定部决定的发光量,在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和在紧接其后的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不符合最佳位级的期间,比较部及发光量决定部反复被激活。
因此,在摄影模式中被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之前,重复进行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再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的动作。
这样,在摄影模式中,即使与被摄体的距离发生了变动,或者即使与被摄体之间的空间亮度发生了变动,也可跟踪该变动来决定发光量,因而可持续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上述曝光调整装置最好还具备开始状态设定部,其在摄影模式开始时将光源设定到非发光状态;开始位级判定部,其判定在由开始状态设定部设定的非发光状态下,由曝光检测部检测出的曝光位级是否符合最佳位级。这样,当由开始位级判定部判定出不符合时,发光量决定部和比较部被激活。
因此,在重复进行按上述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前,将光源设定到非发光状态,判定曝光位级是否符合最佳位级,当判定出不符合时,发光量决定部与比较部被激活,重复实行该一系列的动作。
这样,当与被摄体之间的空间有足够的亮度,即使不发光其曝光位级也符合最佳位级时,可省略上述一系列动作的重复。其结果是,可避免与发光有关的无效电耗。
最好在上述曝光调整装置中,当由开始位级判定部判定出不符合时,发光量决定部将发光量决定到光源可发光的最大量。
因此,在重复进行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动作的最初阶段,光源按最大量进行发光。这样,在暗处摄影时可迅速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最好在上述曝光调整装置中,摄影模式包含可切换的特写模式和非特写模式。
因此,在摄影方式中被检测出的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之前,重复进行按前次决定的发光量进行发光,随后进入非发光状态,然后决定发光量这一系列的动作,因而在摄影模式中,即使在特写模式与非特写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被摄体与摄影部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动,也可跟踪该变动来决定发光量,其结果是,可持续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上述的发光量决定部最好包含与多种差分别对应登录了发光量的表格,基于由比较单元检测出的差来检索表格,读出对应的发光量。
因此发光量决定部通过检索表格,读出对应的发光量来决定发光量。这样,可简单而且迅速地决定发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形式,曝光调整方法具备曝光检测步骤,其基于由被摄体的摄影而获得的图像信息来检测曝光位级;发光量决定步骤,其在摄影模式,决定为对被摄体发光而预设的光源的发光量;差检测步骤,其对在基于由发光量决定步骤决定的发光量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步骤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与在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曝光检测步骤检测出的曝光位级之差进行检测。在发光量决定步骤,基于由差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差,来决定用于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发光量。
本发明其它形式所涉及的具有对被摄体摄影并输出图像信息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还具有对被摄体发光的光源;存储基于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快门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在设定了摄影模式时,响应快门键的操作,使基于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而且与快门键的操作无关,响应基于图像信息的曝光位级,使光源的发光开始。
因此,在被摄体与摄影部之间的亮度不足够的场合下,也可无需基于用户的特殊操作,边监视被摄体边进行摄影。
最好,控制单元在光源的发光开始了的状态下,与快门键的操作无关,响应基于图像信息的曝光位级,使光源处于非发光状态。
这样,在摄影模式中,即使在被摄体与摄影部或与便携设备的距离发生了变动,或者被摄体与摄影部之间的亮度发生了变动的场合下,也可持续地使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
最好,还具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控制单元在设定了摄影模式时,使基于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因此,用户可边利用照相机对被摄体摄影,边在显示部监视图像。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形式及长处根据与附图关联理解的有关本发明的以下详细说明可予以明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模式时的曝光位级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2A与图2B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外观图。
图3是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与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照相机9和频闪仪10相关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表示存储器14的内容示例的附图。
图6是表示频闪仪10发光时从照相机9至被摄体44的距离D与被摄体44的照度的关系的附图。
图7是表示在频闪仪10发光(ON)的场合及频闪仪10熄灭(OFF)的场合下曝光累计值31与从照相机9至被摄体44的距离D的关系的附图。
图8是以表格形式表示针对照相机9与被摄体44之间的空间亮度的曝光累计值31的范围的附图。
图9是表示表格TB的内容示例的附图。
图10是表示图1流程下的频闪仪10的ON/OFF控制序列的附图。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模式时的曝光位级控制过程。
图2A与图2B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外观。参照图2A,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在前面具备用于通话的扩音器1、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2、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LCD(LiquidCrystal Display)3以及配置了由用户操作的各种键的操作键部4。此外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在背面如图2B所示具备用于对被摄体摄影的照相机9及作为摄影时的辅助光源而起作用的频闪仪10,在侧面还具备由用户操作的模式切换杆11。
基于照相机9的摄影采用特写模式与非特写模式(以下称标准模式)的任意一种。模式切换杆11为切换到标准模式与特写模式的任意一方而被操作。标准模式适于对通常的被摄体44摄影,特写模式是一种为接近条形码等进行摄影,从其图像数据正确读取信息而使照相机9(后述的镜头91)接近被摄体44来摄影的模式。切换为特写模式后,镜头91与后述CCD电路92的CCD阵列的距离按照被摄体44的图像在CCD阵列中适当成像的原则被变更。
在操作键部4中,包含为对频闪仪10的发光进行ON/OFF控制而被操作的ON/OFF键5、为激活照相机9的快门动作而被ON(按下)操作的快门键6及为对频闪仪10进行发光指示而被按下的频闪仪键7。
图3表示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概略方框结构。如图3所示,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具备控制部29、与控制部29连接的上述扩音器1、扬声器2、LCD3、操作键部4及照相机9。此外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具备收发电波的天线21、根据控制部29的指示来控制通过天线21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部22、根据控制部29的指示来控制频闪仪10的发光动作的频闪仪控制电路13、以及存储包含后述的图像数据34的信息的存储部27。由于快门键6为指示将图像数据34存储到存储部27而被从外部操作,因而图像数据34被存储到存储部27的定时与快门键6被ON操作之时相一致。
图4表示与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照相机9及频闪仪10相关的电路结构。参照图4,照相机9具备镜头91、由通过镜头91从被摄体44接收反射光,输出作为对应于受光位级的电信号的图像信号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阵列组成的CCD电路92、从CCD电路92输入图像信号,对所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处理,输出图像数据34及曝光累计值31的图像电路93。图像电路93具有对所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白度平衡、γ校正、色信号处理及光度信号处理等,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34并输出的图像处理部94及输出针对所输入的图像信号的曝光累计值31的曝光控制部95。
控制部29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5及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器14。CPU15在输入了图像数据34后,实行包含将图像显示到LCD3的处理的各种处理。因此,用户可以边用照相机9对被摄体44摄影,边在LCD3的画面上对图像进行监视。在存储器14中,如图5所示预先寄存最佳曝光值141、表示频闪仪10可输出发光量的最大位级的MAX值142及表格TB,同时还设有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区域TE。最佳曝光值141表示用于由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照相机9进行摄影的最佳曝光值。换言之,表示被摄体44的图像信号中的光度信号位级的目标值。MAX值142表示使频闪仪10点亮(ON)的场合下的最大发光量。
曝光控制部95对从CCD电路92依次输入的图像信号计算出曝光累计值31,输出到控制部29。具体地说,在对频闪仪10进行ON操作(点亮),将频闪仪10作为辅助光源使用进行摄影的场合下,对从CCD电路92输入的每1帧图像信号求出光度信号电平的总和,累计出对多帧的该总和。将作为该结果所得到的值称为曝光累计值31,按照基于曝光累计值31使频闪仪10的发光量成为最佳曝光值的原则来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对频闪仪10进行OFF操作(熄灭)来摄影的场合下,曝光控制部95同样求出上述的曝光累计值,输入由CPU15从存储器14读出的最佳曝光值141。曝光控制部95对CCD电路92提供用于曝光校正的控制信号,以使曝光累计值31达到最佳曝光值141。
图4的频闪仪控制电路13具有从电池BAT提供用于驱动频闪仪10电压的升压电路131。
控制部29的CPU15将存储于存储器14的最佳曝光值141与从曝光控制部95输入的曝光累计值31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将升压控制信号32及ON/OFF信号33输出到频闪仪控制电路13,通过频闪仪控制电路13来控制频闪仪10的发光动作。
图4中,频闪仪10包含输出红色光的LED(Light EmittingDiode)15、输出绿色光的LED16、输出蓝色光的LED17及与LED15~17分别对应的转换用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18~20。升压电路131基于从CPU15提供的升压控制信号32将从电池BAT供给的电压升压至用于驱动LED15~17的电平。升压电路131具有按照其输出达到基于升压控制信号32的稳定的电流电平的原则,来控制恒流电路及其电流的功能。LED15~17与升压电路131的输出串联连接,转换用FET18~20分别与LED15~17对应并联连接,ON/OFF控制信号33被从CPU15供应到FET18~20各自的栅极。由于通过ON/OFF控制信号33,FET18~20各自的栅极被个别ON/OFF控制,因而对应FET的栅极被ON操作了的LED因为两端被短路,所以不被供给来自升压电路131的电流,只有对应FET的栅极被OFF操作了的LED被顺向供给来自升压电路131的电流并发光。因此,在通过ON/OFF控制信号33,FET18~20均被OFF操作时,LED15~17被同时顺向供给电流并发光,照射出白色的照明光。
此外可以边由ON/OFF控制信号33分别对FET18~20施加脉冲状电压,边通过变更其脉冲宽度来调整LED15~17的发光量。
虽然这里假设LED15~17这3个被串联连接,但也可以并联连接而构成。
图6表示一种假设被摄体44是白色的,基于频闪仪10发光以外的自然光的照明位级在被摄体44不变化,频闪仪10发光时从照相机9至被摄体44的距离D(单位:×10cm)与被摄体44的照度(单位:1x)的关系。如图所示,距离D缩小时,被摄体44的照度很高,但随着距离D的增大,被摄体44的照度便降低。
在图7中,假设被摄体44是白色的,基于频闪仪10发光以外的自然光的照明位级在被摄体44不变化,曝光累计值31与从照相机9至被摄体44的距离D的关系在频闪仪10发光(ON)的场合下以实线L1来表示,在频闪仪10熄灭(OFF)的场合下以虚线L2来表示。图7的实线L1与虚线L2的关系在摄影为特写模式与标准模式的任意一种中均同样。
图7中,当频闪仪10发光,距离D较小时,曝光累计值31很大,但距离D越大,曝光累计值31便越小。另一方面,在频闪仪10熄灭的场合下,不论距离D如何,曝光累计值31均不变化。因此由实线L1与虚线L2表示的曝光累计值31之差与距离D具有对应关系。
图8以表格形式表示针对照相机9与被摄体44之间的空间亮度的曝光累计值31的范围。如图8所示,当照相机9与被摄体44之间的亮度是用于照相机9摄影的最佳亮度(作为目标的亮度)时,对于由照相机9摄影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曝光累计值31表示为19~21。当不是最佳亮度时,曝光累计值31采用19~21以下或以上的值。因此,这里作为最佳曝光值141设定为19~21。
图9表示上述表格TB的内容示例。在图9所示的表格TB中,登录了多个差DF及与差DF分别对应的发光量LM。差DF表示作为频闪仪100N时的曝光累计值31的曝光累计值B与作为频闪仪100FF时的曝光累计值31的曝光累计值C的差异。发光量LM表示在检测出了对应的差DF时,为使曝光累计值31达到最佳曝光值141的位级而应从频闪仪10输出的发光量。
根据图9的表格TB的内容,差DF越小,即如图7所示照相机9与被摄体44之间的距离D越大,越增大频闪仪10的发光量LM,以避免曝光不足,反之差DF越大,即如图7所示照相机9与被摄体44之间的距离D越小(照相机9越接近被摄体44),越减小频闪仪10的发光量,以避免过度曝光。因此在图9中,当差DF为最小(0~10)时,发光量LM被设定到MAX142,当差DF为最大(66~70)时,发光量LM被设定到最小量。
图10按时间T的经过来表示图1顺序下频闪仪10的ON/OFF控制序列。接下来,参照图10的次序,按图1的流程对动作作以说明。
首先,操作模式切换杆11,设定到标准模式及特写模式的任意一个摄影模式(步骤S(以下简略为S)1)。
接下来,由于用户按下发光ON/OFF键5(S 2),因而CPU15在根据图10的次序对频闪仪10进行ON/OFF控制的同时开始曝光调整。具体地说,首先,输出升压控制信号32及ON/OFF信号33,在图10的定时T1将频闪仪10设定为OFF,以使其不发光(S2)。在该状态下,由于被摄体44被照相机9摄影,因而CPU15输入图像数据34与曝光累计值31(S3,S4)。此时将所输入的曝光累计值31设为曝光累计值A。
CPU15从存储器14读出最佳曝光值141,将所读出的最佳曝光值141与曝光累计值A进行比较(S5)。如果比较的结果是曝光累计值A≥最佳曝光值141,由于即使频闪仪10不发光,也能得到足够的曝光值,因而CPU15判断出图像数据34是可存储到存储部27的数据,并判定用户是否对快门键6进行了ON操作(S18)。CPU15在判定出快门键6已被ON操作后,将此时所输入的图像数据34寄存到存储部27(S19)。此后,判定摄影模式是否已中止(S20)。如果判定出已中止(在S20为YES(是)),结束一系列的处理(EXIT),否则(在S20为NO(否))返回S 3的处理,输入下一图像数据34,同样重复以后的处理。
这样,在摄影模式下,首先检测能否不使频闪仪10发光来得到足够的摄影时的曝光值,如果是足够的,则可不使频闪仪10发光来进行摄影,因而可避免有关电池BAT的无效电耗。
另一方面,当CPU15判定出曝光累计值A<最佳曝光值141,即判定出曝光量不足时,转入(激活)用于基于在频闪仪10发光的状态下计算出的曝光累计值31与在不发光的状态下计算出的曝光累计值31之差来决定发光量的S6以后的处理。
首先,将频闪仪10的发光量设定到MAX值142(S6)。具体地说,从存储器14读出MAX值142,生成所读出的MAX值142下的升压控制信号32及ON/OFF信号33,并输出到频闪仪控制电路13。这样在图10的定时T2,频闪仪10通过频闪仪控制电路13,根据ON/OFF信号33,以MAX值142下的电位来发光(S 7)。
CPU15输入此时的图像数据34、有关该图像数据34的曝光累计值31(S8,S9)。这里将所输入的曝光累计值31设为曝光累计值B。
CPU15将曝光累计值B与从存储器14读出的最佳曝光值141进行比较(S10)。如果比较的结果是判定出曝光累计值B≤最佳曝光值141,判定快门键6是否已被ON操作(S21)。CPU15在判定出快门键6已被ON操作后,将所输入的图像数据34寄存到存储部27(S22),判定摄影模式是否已中止(S23)。如果判定出摄影模式已中止(在S23为YES(是)),结束一系列的处理(EXI T),否则(在S23为NO(否)),输入下一图像数据34(S8),同样重复以后的处理。
因此,由于频闪仪10在OFF之后的ON时,按MAX值142发光,因而比如在暗处的摄影中,可迅速得到适宜的亮度,即适宜的曝光位级。
另一方面,当CPU15判定出曝光累计值B>最佳曝光值141,即判定出如果使频闪仪10按MAX值142下的位级发光,将曝光过度,呈现不适宜的摄影状态,则按照消除该曝光过度状态,达到适当的曝光值的原则来进行以下处理。
即,CPU15将曝光累计值B寄存到存储器14的临时存储区TE(S11),按照在图10的定时T3,根据升压控制信号32及ON/OFF信号33对频闪仪10的发光进行OFF操作(熄灭)的原则来进行控制(S12),其后,输入图像数据34、有关图像数据34的曝光累计值31(S13,S14)。将该输入的曝光累计值31设为曝光累计值C。
CPU15将曝光累计值C与从存储器14读出的最佳曝光值141进行比较(S15),作为比较结果,如果判定出曝光累计值C≥最佳曝光值141,返回S3的处理,同样重复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根据比较结果,如果判定出曝光累计值C<最佳曝光值141,则判断为当对频闪仪10的发光进行OFF操作后,将不能得到足够的曝光值,曝光不足,决定对应于基于频闪仪10不发光的曝光值的频闪仪10的发光量,通过升压控制信号32及ON/OFF信号33来控制频闪仪10的发光。具体地说,CPU15计算出作为在MAX值142下对频闪仪10进行了ON操作时的曝光量的从临时存储区TE读出的曝光累计值B与表示对频闪仪10进行了OFF操作时的曝光量的曝光累计值C之差,基于该差来检索表格TB,决定对应的频闪仪发光量LM并读出(S17)。因此,频闪仪发光量LM的决定是一种只检索表格TB的简单处理,因而可迅速而且简单地进行决定。
按照频闪仪10按所读出的频闪仪发光量LM进行发光的原则,根据频闪仪发光量LM来生成升压控制信号32及升压ON/OFF信号33并输出。因此,在图10的定时T4,频闪仪10按与差DF对应的发光量LM的位级来发光(S7)。以下同样重复处理。
这样,在对频闪仪10进行ON操作使其发光后,因曝光过度而进行OFF操作,仅在自然光下曝光不足的场合下,基于ON时的曝光累计值B与OFF时的曝光累计值C之差,按照使曝光累计值31符合最佳曝光值141的原则来决定频闪仪10的发光量LM。由于该决定参照ON时的曝光累计值B与OFF时的曝光累计值C这2个值来进行,因而与参照1个值进行决定的场合相比,可更正确地决定成为最佳曝光值141的发光量LM。此外由于这2个曝光累计值B与C是所谓频闪仪10发光状态及非发光状态各自的曝光累计值的相对(处于对立关系)值,因而与比如采用在频闪仪10的发光状态下获得的2个曝光累计值或在频闪仪10的非发光状态下获得的2个曝光累计值的场合相比,可更高精度地决定发光量。
如图7所示,由于ON时的曝光累计值B与OFF时的曝光累计值C之差对应于照相机9与被摄体44的距离D而变化,因而通过基于该差来决定频闪仪10的发光量LM可以进行成为最佳曝光值141的发光量LM对应于距离D的决定。
当利用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照相机9对被摄体44摄影时,边用手移动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边在LCD3上确认监视图像,同时对被摄体44摄影。因此,即使在摄影时从特写模式切换为标准模式进行摄影的场合,或者在相反的场合,被摄体44与照相机9的距离始终变化,也可以如上所述边跟踪距离D的变动,边按照使频闪仪10的发光量达到最佳曝光值的原则来进行调整。
这样由于在摄影模式中调整发光量,持续处于最佳曝光状态,因而可通过LCD3的监视图像来知晓快门键6的操作定时。还可迅速判断焦点是否产生偏差,用户可适当地进行标准模式与特写模式之间的模式切换。
这里,对特定模式下的摄影作以记述。图3的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具有由通过无线部22及天线21的通信与未图示的因特网连接的功能。为与因特网连接,需要获取有关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下,通过由CPU15对作为按特写模式摄影的被摄体44的条形码的图像数据34进行解析可获得该URL信息。
在特写模式下对条形码摄影的场合下,虽然照相机9(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接近条形码本身,条形码与照相机9之间的空间变暗,但可以按照达到最佳曝光值的原则来决定频闪仪10的发光量LM。这样,对焦点偏差也可迅速修正。其结果是,可从条形码的图像数据34正确地读出URL信息。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最佳曝光值141作为固定值,但也可以任意变更。比如,用户可能有希望不按最佳的曝光位级,而是按成为更明亮的图像的位级或成为更暗的图像的位级对被摄体44摄影的需求,因而为与这种需求对应,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最佳曝光值141进行可变设定。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频闪仪10采用了LED,但也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光源。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频闪仪10同时发出红色、绿色、蓝色这3色,作为所谓白色发光,但发光色可以为任意色。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形状为图2所示,但并非限定于这种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采用了频闪仪的曝光量调整功能搭载到了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机PH的示例作了说明,但作为被搭载的便携设备并非限定于此,比如也可以是采用了频闪仪的数字照相机、带有采用了频闪仪的照相机的便携型信息终端等。
应认识到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各方面只是一种例示,并非构成限制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过的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其中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虽然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展示,但这只用于例示,不构成限定,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只由附件的权利要求范围限定,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
Claims (22)
1.一种具有摄影部(9)的便携设备(PH),其摄影部(9)对被摄体(44)摄影并输出图像信息(34),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对上述被摄体(44)发光的光源(10);
控制单元(29,13),其在摄影模式中,基于发光量来控制基于上述光源的上述发光;
曝光检测单元,其基于上述图像信息(34)来检测曝光位级,
上述控制单元(29,13)包含
决定上述发光量的发光量决定单元(S17);
比较单元(S10,S15),基于由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发光量,将在上述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与在上述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进行比较,
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基于上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来决定上述发光量。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比较单元基于由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发光量将在上述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与在上述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进行比较,对其差(DF)进行检测,
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基于由上述比较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差,来决定用于使上述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上述发光量。
3.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最佳位级是关于上述图像信息(34)作为目标的上述曝光位级。
4.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基于由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发光量,在上述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和在紧接其后的上述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不符合上述最佳位级的期间,上述比较单元及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反复被激活。
5.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存储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部(27),
当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符合上述最佳位级时,上述图像数据被存储到上述存储部(27)。
6.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快门键(6),其为指示将上述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存储部(27)而被从外部操作,
当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符合上述最佳位级时,判定有无上述快门键(6)的操作。
7.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
包含与多种上述差分别对应,登录了上述发光量的表格(TB),
基于由上述比较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差(DF)来检索上述表格(TB),读出对应的上述发光量(LM)。
8.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
还包含
开始状态设定单元(S2),其在上述摄影模式开始时将上述光源设定到非发光状态;
开始位级判定单元(S5),其判定在由上述开始状态设定单元设定的上述非发光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是否符合上述最佳位级,
当由上述开始位级判定单元判定出不符合时,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和上述比较单元被激活。
9.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开始位级判定单元判定出不符合时,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将上述发光量决定为上述光源可发光的最大量。
10.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影模式包含可切换的特写模式和非特写模式。
11.一种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曝光检测单元,其基于由被摄体(44)的摄影而获得的图像信息(34)来检测曝光位级;
发光量决定单元(S17),其在摄影模式,决定为对上述被摄体(44)发光而预设的光源(10)的发光量;
比较单元(S10,S15),基于由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发光量,将在上述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与在上述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进行比较,
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基于上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来决定上述发光量。
12.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比较单元基于由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发光量,将在上述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与在上述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进行比较,对其差(DF)进行检测,
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基于由上述比较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差(DF),来决定用于使上述曝光位级符合最佳位级的上述发光量。
13.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最佳位级是关于上述图像信息作为目标的上述曝光位级。
14.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由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决定的上述发光量,在上述光源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和在紧接其后的上述光源非发光的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不符合上述最佳位级的期间,上述比较单元及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反复被激活。
15.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
具有与多种上述差(DF)分别对应登录了上述发光量的表格(TB),
基于由上述比较单元检测出的上述差(DF)来检索上述表格(TB),读出对应的上述发光量。
16.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开始状态设定单元(S2),其在上述摄影模式开始时将上述光源设定到非发光状态;
开始位级判定单元(S5),其判定在由上述开始状态设定单元设定的上述非发光状态下,由上述曝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上述曝光位级是否符合上述最佳位级,
当由上述开始位级判定单元判定出不符合时,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和上述比较单元被激活。
17.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开始位级判定单元判定出不符合时,上述发光量决定单元将上述发光量决定为上述光源可发光的最大量。
18.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曝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影模式包含可切换的特写模式和非特写模式。
19.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
存储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的存储部(27);
快门键(6);
控制单元(29),其在设定了摄影模式时,响应上述快门键(6)的操作,使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存储部(27),而且与上述快门键(6)的操作无关,响应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曝光位级,使上述光源(10)的发光开始。
20.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29)在上述光源(10)的发光开始了的状态下,与上述快门键(6)的操作无关,响应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曝光位级,使上述光源(10)处于非发光状态。
21.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3),
上述控制单元(29)在设定了上述摄影模式时,使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3)。
22.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具有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3),
上述控制单元(29)在设定了上述摄影模式时,使基于上述图像信息的图像数据显示在上述显示部(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5048/2002 | 2002-07-24 | ||
JP2002215048A JP2004056713A (ja) | 2002-07-24 | 2002-07-24 | 撮影部を有した携帯機器および露出調整装置 |
JP215048/02 | 2002-07-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7438A CN1477438A (zh) | 2004-02-25 |
CN1249512C true CN1249512C (zh) | 2006-04-05 |
Family
ID=3011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330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512C (zh) | 2002-07-24 | 2003-07-24 | 具有调整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14666B2 (zh) |
EP (1) | EP1387562A3 (zh) |
JP (1) | JP2004056713A (zh) |
CN (1) | CN1249512C (zh) |
AU (1) | AU2003213470B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6204C (zh) * | 2001-09-21 | 2009-10-28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音频信号编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3902319A0 (en) | 2003-05-14 | 2003-05-29 | Garrett Thermal Systems Limited | Laser video detector |
JP4574185B2 (ja) * | 2004-02-17 | 2010-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閃光装置の制御方法 |
KR100621007B1 (ko) * | 2004-02-19 | 2006-09-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기의 카메라 플래쉬 장치 및 제어방법 |
US8345120B2 (en) * | 2004-04-06 | 2013-01-01 | Nik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amera with self-adjusting flash and image-capture sensitivity |
JP5128285B2 (ja) * | 2004-11-12 | 2013-01-23 | ブイエフエス・テクノロジーズ・リミテッド | 粒子検出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20060279652A1 (en) * | 2005-06-13 | 2006-12-14 | Shou-An Yang | Display panel with camera function |
US7885690B2 (en) * | 2005-12-28 | 2011-02-08 |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 Methods for driving devices capable of displaying images and processing audio messages |
US20070260886A1 (en) * | 2006-05-02 | 2007-11-08 | Labcal Technologies Inc. |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device having machine-readable-zone (MRZ) reading functionality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ame |
US7576798B2 (en) * | 2006-06-09 | 2009-08-18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obile terminals including image sensor integrated flash sensing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
US7646971B2 (en) * | 2006-11-07 | 2010-01-12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ssist light illuminance control |
US7697062B2 (en) * | 2006-11-08 | 2010-04-1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Camera and method in a camera |
US9007478B2 (en) * | 2007-01-09 | 2015-04-14 | Capso Vision, Inc. | Methods to compensate manufacturing variations and design imperfections in a capsule camera |
US10499029B2 (en) | 2007-01-09 | 2019-12-03 | Capso Vision Inc | Methods to compensate manufacturing variations and design imperfections in a display device |
JP5325408B2 (ja) * | 2007-10-15 | 2013-10-23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KR101913287B1 (ko) | 2007-11-15 | 2018-10-30 | 엑스트랄리스 테크놀로지 리미티드 | 입자 검출 |
CN101911672B (zh) * | 2008-01-18 | 2016-10-12 | 株式会社尼康 | 摄影用照明装置及相机 |
US8130311B2 (en) * | 2008-02-14 | 2012-03-0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of capturing an image with a mobile device |
JP4883073B2 (ja) * | 2008-10-10 | 2012-02-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動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CN101750848B (zh) * | 2008-12-11 | 2011-03-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及其补光方法 |
KR101695243B1 (ko) * | 2010-02-02 | 2017-01-11 |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 보조광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TWM414771U (en) * | 2011-06-10 | 2011-10-21 | Digilife Technologies Co Ltd | Real-time AV transmission device |
KR101832372B1 (ko) * | 2011-09-02 | 2018-0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8804029B2 (en) * | 2012-06-22 | 2014-08-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Variable flash control for improved image detection |
JP6197412B2 (ja) * | 2013-07-01 | 2017-09-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像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
WO2015069063A1 (en) * | 2013-11-07 | 2015-05-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 camera refocus effect |
CN108604042B (zh) * | 2016-01-20 | 2021-07-23 | 亮锐控股有限公司 | 自适应光源的驱动器 |
US20180084178A1 (en) * | 2016-09-16 | 2018-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rt camera flash system |
CN108989700B (zh) | 2018-08-13 | 2020-05-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83864U (ja) | 1981-12-02 | 1983-06-07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調光光源装置 |
JPS58147722A (ja) * | 1982-02-26 | 1983-09-02 | Canon Inc | カメラ |
JPH0679128B2 (ja) | 1983-06-24 | 1994-10-05 | ミノルタカメラ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露出制御装置 |
US5504584A (en) * | 1991-01-30 | 1996-04-0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Video movie camera capable of still photography using a stroboscopic flash |
JP3286859B2 (ja) | 1993-01-26 | 2002-05-27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自動調光ストロボ |
JP3009561B2 (ja) * | 1993-04-26 | 2000-02-14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スチル・ビデオ・カメラおよびそのストロボ発光量制御データ調整装置 |
JPH0772536A (ja) * | 1993-09-06 | 1995-03-17 | Nikon Corp | 閃光発光装置内蔵型カメラ |
US5860029A (en) * | 1993-10-20 | 1999-01-12 | Minolta Co., Ltd. | Camera system having a flash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high speed synchronized photography |
US6167202A (en) * | 1995-08-21 | 2000-12-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system or flash unit |
JPH0961911A (ja) | 1995-08-21 | 1997-03-07 | Canon Inc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1136554C (zh) | 1996-10-25 | 2004-01-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具有摆动凸区和凹槽的光盘 |
US6069659A (en) | 1997-06-03 | 2000-05-3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Strobe device that prevents the flicker of flashlight and flashing method thereof |
JP3926897B2 (ja) | 1997-10-09 | 2007-06-0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ストロボ装置 |
JP3873157B2 (ja) * | 1997-11-13 | 2007-01-24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JP2000122128A (ja) | 1998-10-16 | 2000-04-2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カメラにおけるストロボの発光量調整方法 |
JP4000413B2 (ja) * | 1998-11-18 | 2007-10-3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 |
US6272292B1 (en) * | 1998-12-22 | 2001-08-07 | Nik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flash control apparatus |
JP4366740B2 (ja) | 1998-12-22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閃光制御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2000267151A (ja) | 1999-03-12 | 2000-09-2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カメラ |
JP3793982B2 (ja) * | 1999-04-07 | 2006-07-05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電子カメラの指掛かり検出方法及び電子カメラのレベル変換方法 |
GB2354832B (en) * | 1999-07-23 | 2003-05-14 | Hewlett Packard Co | Digital still camera with strobe control |
US7345702B2 (en) * | 2000-02-07 | 2008-03-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llumination device, flash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JP2001230970A (ja) | 2000-02-16 | 2001-08-2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撮像装置 |
US7092029B1 (en) * | 2000-03-24 | 2006-08-15 | Ess Technology, Inc. | Strobe lighting system for digital images |
JP2001343579A (ja) | 2000-06-01 | 2001-12-14 | Canon Inc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3907397B2 (ja) * | 2000-10-11 | 2007-04-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映像監視装置 |
JP4123327B2 (ja) | 2000-11-28 | 2008-07-2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オーディオ再生機能付きカメラ |
US6546203B2 (en) * | 2001-06-21 | 2003-04-0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Camera with adjustable strobe energy |
JP2003174586A (ja) * | 2001-12-07 | 2003-06-20 | Seiko Precision Inc | 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
-
2002
- 2002-07-24 JP JP2002215048A patent/JP2004056713A/ja active Pending
-
2003
- 2003-07-15 AU AU2003213470A patent/AU2003213470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3-07-15 EP EP03016076A patent/EP1387562A3/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3-07-21 US US10/622,697 patent/US7414666B2/en active Active
- 2003-07-24 CN CNB031330789A patent/CN124951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6204C (zh) * | 2001-09-21 | 2009-10-28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音频信号编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387562A3 (en) | 2005-09-28 |
AU2003213470B2 (en) | 2009-02-26 |
EP1387562A2 (en) | 2004-02-04 |
AU2003213470A1 (en) | 2004-02-12 |
US7414666B2 (en) | 2008-08-19 |
CN1477438A (zh) | 2004-02-25 |
JP2004056713A (ja) | 2004-02-19 |
US20040017505A1 (en) | 2004-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9512C (zh) | 具有调整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 |
US7711257B2 (en) | Image quality in cameras using flash | |
CN1324398C (zh) | 照相机的闪光灯装置 | |
US903060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ash | |
US7920205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flash device having an LED array | |
CN1608382A (zh) | 发光器件、具有发光器件的照相机以及图像拾取装置 | |
JP2005215634A (ja) | 発光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 |
CN1604632A (zh) | 投影机及投影机用光源灯的驱动控制 | |
JP4168617B2 (ja) | 撮像装置用閃光装置、閃光装置付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
CN1211683C (zh) | 图像拾取设备 | |
JP2005215635A (ja) | 発光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 |
KR100530750B1 (ko) | 디지털 스틸 카메라의 접사 및 일반 촬영 방법 | |
US7529477B2 (en) | Image-taking apparatus | |
JP5311963B2 (ja) | 撮影用補助光源装置 | |
CN103685964B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265620C (zh) | 数字照相机 | |
JP2003066519A (ja) | カメラ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における発光制御方法 | |
TWI502272B (zh) | 手持式通訊裝置與用於手持式通訊裝置之閃光模組的調整方法 | |
CN1751500A (zh) | 电子照相机 | |
EP3956723A1 (en) | External light source for mobile devices | |
JP2006108970A (ja) | カメラ撮影画像色調補正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 |
TWI279641B (en) | Digit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ith the capability of adjusting exposure time automatically | |
JP2006126814A (ja)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6285274A (ja) | カメラ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における発光制御方法 | |
JP2005062899A (ja) | 撮影機能を有した携帯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