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459B - 针织物及服装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及服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53459B CN113853459B CN202080035226.9A CN202080035226A CN113853459B CN 113853459 B CN113853459 B CN 113853459B CN 202080035226 A CN202080035226 A CN 202080035226A CN 113853459 B CN113853459 B CN 1138534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itted fabric
- knitting
- friction coefficient
- knitted
- end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20—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 D10B2201/22—Cellulose-derived artificial fibres made from cellulose solu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2—Underwear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无论针织物的表面和背面都容易印刷、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良好的单层针织物。本发明涉及针织物、及包含该针织物的服装,所述针织物特征在于,其为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平针组织的单层针织物,该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500以下,该针织物的针编弧面和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均为0.13以下,并且,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70~1.0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及服装。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服饰赋予设计性的方法,有对针织物通过印刷赋予设计纹样的方法。另外,为了减轻在缝制针织物而制成服饰时的线迹接触,也有用压接胶带将针织物与针织物粘贴的方法。但是,现有的单层针织物尽管容易获得又轻又薄的针织物且通用性高,然而仅仅适于在针织物的一个方向的表面(针编弧面)上进行印刷,而且,压接胶带会将针织物的表面与背面(针编弧面与沉降弧面)进行粘贴,但沉降弧面的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存在一些困难。另外,通过印刷赋予设计性主要是在服饰的外部空气侧进行,但是,由于会在针织物的相对平滑的针编弧面进行印刷,因此必须将平滑性比针编弧面差的沉降弧面配置于服饰的皮肤侧,有时会感到对皮肤的刺激。
虽然也提出了:为了减轻对皮肤的刺激而将针织物的针编弧面配置于服饰的皮肤侧的方法(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1)、在服饰的皮肤侧配置针织物的针编弧面且将皮肤触感好的纤维素纤维配置于针编弧面的具有层结构的针织物(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2),然而,这些技术都是服饰的外部空气侧成为沉降弧面,印刷的附着变差,得不到良好品质的设计纹样,而且没有改善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
另外,以下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针织物,其中,为了制成凹凸感等不良触感导致的不适感得以降低的皮肤触感好的针织物,控制了在针织物背面出现的线圈间的位置关系。但是,专利文献3没有给出针对正反两面的印刷的附着容易度及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的解决手段。
如此,尚未提供能够表现基于印刷的设计纹样而不拘泥于单层针织物的表面和背面、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良好的适用于衣服的针织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3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180801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218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无论针织物的表面和背面都容易印刷、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良好的单层针织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深入研究并反复实验,结果意外地发现能够制造表面和背面的摩擦特性的差异小的单层针织物,从而完成了本申请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为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平针组织的单层针织物,该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500以下,该针织物的针编弧面和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均为0.13以下,并且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70~1.00。
[2]根据前述[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为0.500以下,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为0.200以下。
[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针织物,其中,针编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为0.025以下。
[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与沉降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之比为1.00~1.10。
[5]根据前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与沉降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之比为1.00~1.30。
[6]根据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线圈横列数为70~150个/英寸且线圈纵行数为50~80个/英寸,并且密度指数为4000~12000。
[7]根据前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针织物内所含的非弹性纤维之中,最长的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为160~240mm/100W。
[8]一种服装,其包含前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
[9]根据前述[8]所述的服装,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配置于皮肤侧。
[10]一种前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前述非弹性纤维,含有: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以及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将该2种纱线沿线圈纵行方向交替配置,在坯布中使该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的纱线长度比该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的纱线长度长5mm~20mm。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单层针织物提高了沉降弧面的平滑性,沉降弧面与针编弧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小,因此无论针织物的表面和背面都容易附着印刷,从而提高了针织物的便利性,并且还提高了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平针组织的针编弧面与沉降弧面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其为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平针(天竺)组织的单层针织物,该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500以下,该针织物的针编弧面和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均为0.13以下,并且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70~1.00。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由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形成。
使用的非弹性纤维可以为长丝纱或纺成纱中的任意者。
具体而言,作为长丝纱,优选由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腈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及纤维素系纤维等再生纤维之类的化学纤维形成的长丝纱。长丝纱的形态可以为原纱(未加工纱)、假捻加工纱、染色纱等中的任意者,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复合纱。进而,长丝纱的截面形状可以为〇、△、十字、W型、M型、C型、I型、狗骨型、中空纱等,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纺成纱,可以为由棉、羊毛、麻等天然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腈系纤维、聚丙烯系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及纤维素系纤维等再生纤维之类的化学纤维形成的纺成纱,也可以是它们单独或混纺而成的纺成纱等中的任意者。即,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即可。例如,作为服饰,需要能减轻服装内的闷热的原材料的情况下,纤维素系纤维为宜,进而,为了赋予接触冷感性、速干性,优选将由纤维素系纤维形成的长丝纱(后文也称为“纤维素系长丝纱”)与聚酯系长纤维、或者纤维素系长丝纱与聚酰胺系长纤维制成复合假捻加工纱来使用。另外,可以将2种上述纤维(例如,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与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沿线圈纵行方向以1:1、1:2、2:2等交替配置,也可以并丝而制成具有层结构的针织物。
作为前述非弹性纤维,由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和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这两种形成、且这两种纱线沿线圈纵行方向交替配置的情况下,优选将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的纱线长度设定得比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的纱线长度长5mm~20mm来制造坯布。纤维素系长丝的热收缩、卷缩表现小,因此仅由纤维素系长丝形成的纱线、复合纱等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的纱线的热收缩、卷缩表现也变小。另一方面,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与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的纱线相比,热收缩大,在制成假捻加工纱时卷缩表现也大。因此,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与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沿线圈纵行方向交替配置而成的针织物的制造中,为了减少精整面料的凹凸并提高平滑性,优选在坯布制作阶段将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的纱线长度设定得较长。使合成纤维的纱线长度比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长5mm以上且20mm以下时,在精整后的面料的表面不易形成凹凸,特别是容易减小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故而优选。
作为使用的弹性纤维,可以为聚氨酯弹性纱、聚醚酯弹性纱、聚酰胺弹性纱、聚烯烃弹性纱、或者在它们上覆盖非弹性纤维制成包覆状态而得到的弹性纤维。进而,也可以使用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半合成橡胶形成的纱线状的所谓橡胶纱等,但适宜的是伸缩性优异、通常广泛利用的聚氨酯弹性纱。其中优选聚氨酯弹性纱,更优选为由如下制造的聚氨酯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纱:对于由聚1,4-丁二醇与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形成的预聚物,使用乙二胺作为扩链剂来进行扩链反应,从而制造。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其为由平针组织形成的单层针织物。
由平针组织形成的单层针织物为最简单的编织组织,生产效率也良好,厚度可以较薄,从而为轻量,因此适宜作为服饰。对于非平针组织的单层针织物,针编弧面与沉降弧面的形状显著不同,有时变得难以使其形状整齐并使平滑性均等。作为非平针组织的单层针织物,有镶嵌组织、珠地网眼组织等。非单层针织物的双面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与单层针织物相比,生产效率低,有时难以减小厚度使其为轻量。平针组织中,为了进一步赋予针织物的性能,可以为由2种非弹性纤维和1种弹性纤维形成的通常所说的3层平针针织物。通过设为3层平针针织物,能够比通常的平针针织物多使用1种非弹性纤维,因此能够对针织物赋予该追加的非弹性纤维的特性。此时的非弹性纤维任意使用具有想要赋予的特性的纤维即可。例如,若想要对针织物赋予吸湿排湿性,则使用纤维素纤维即可。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500以下、优选为0.400以下、更优选为0.300以下。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超过0.500时,针织物表面的平滑性差,有时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印刷的附着变差、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中,针织物内的非弹性纤维能够容易抽出的一方成为编织结束,其相反方向成为编织起始。另外,“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是指,从编织起始的方向朝向编织结束的方向地、沿线圈纵行方向(经向)进行摩擦。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针织物的针编弧面和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均为0.13以下、优选为0.12以下、更优选为0.11以下。针织物的针编弧面和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超过0.13时,特别是沉降弧面的平滑性差,有时沉降弧面的印刷的附着差,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降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针织物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70~1.00、优选为0.80~1.00、更优选为0.90~1.00。针织物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不足0.70时,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平滑性差,因此有时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印刷的附着差,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降低。在线圈的构成上,针织物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织物的沉降弧的摩擦不会优于针织物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摩擦,因此针织物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基本不会超过1.00。
从印刷的附着与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500以下、更优选为0.4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0以下、特别优选为0.200以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在针织物的沉降弧面,从印刷的附着和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优选为0.20以下、更优选为0.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在针织物的针编弧面,从印刷的附着和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优选为0.025以下、更优选为0.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7以下。
通常由平针组织形成的单层针织物在针织物的表面和背面上结构不同,具有针编弧面和沉降弧面。如图1所例示,在针编弧面排列呈V型连续的针迹,因此针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摩擦少,另一方面,在沉降弧面排列半圆形的针迹,因此尤其是针织物的纵向的摩擦变高。进而,在针编弧面与沉降弧面,针织物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的摩擦大于针织物的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的摩擦,具有方向性,平滑性不均匀,特别是沉降弧面的摩擦根据方向而其差异大。这是因为,通过编织而在纱线的重叠方式上出现方向性。因此,使沉降弧面的摩擦均匀对于印刷的附着容易度、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有较大影响。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表现平滑性的摩擦特性使用Trinity-Lab inc.制的静/动摩擦测定机Tribo Master Type:TL201Ts来测定。测定时的条件为以摩擦件:无图案型/接触面11mm×15mm、测定载荷:3.75g、摩擦速度30mm/秒、摩擦距离100mm往复3次。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开始摩擦,摩擦100mm后,摩擦方向反转,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将该动作重复3次,算出每次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的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以及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的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使用计算3次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与沉降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之比优选为1.00~1.10、更优选为1.00~1.08、进一步优选为1.00~1.06、更进一步优选为1.00~1.04。若针织物表面平滑,则针织物表面所吸收的水分容易在针织物表面铺展,因此可以认为水扩散面积是表示平滑性的功能之一。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之比(针编弧面/沉降弧面)超过1.10时,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水扩散性劣于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性,平滑性差,因此有时沉降弧面的印刷的附着差,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降低。在线圈的构成上,针织物的沉降弧面不会优于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平滑性,因此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水扩散性也不会优于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性,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之比基本不会低于1.00。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之比优选为1.00~1.30、更优选为1.00~1.25、进一步优选为1.00~1.20。若针织物表面平滑,则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冷感性变高,因此可以认为接触冷感值是表示平滑性的功能之一。关于针织物的平滑性,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之比超过1.30时,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平滑性变差,因此有时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印刷的附着差,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降低。在线圈的构成上,针织物的沉降弧面不会比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平滑性更好,因此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也不会优于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接触冷感值,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与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之比基本不会低于1.00。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优选的是,线圈横列数为70~150个/英寸(2.54cm)且线圈纵行数为50~80个/英寸,并且密度指数为4000~12000。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更优选为80~130个/英寸、进一步优选为90~110个/英寸。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更优选为55~70个/英寸、进一步优选为55~65个/英寸。密度指数更优选为4200~10000、进一步优选为4400~8000、特别优选为4600~6000。密度指数由下述式(1)算出,是成为致密感的指标的数值。
密度指数=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个/英寸)×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个/英寸)(1)
若密度指数高,则致密感高。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为70个/英寸以上、线圈纵行数为50个/英寸以上、密度指数为4000以上时,平滑性所需的致密性优异,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容易提高。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为150个/英寸以下、线圈纵行数为80个/英寸以下、密度指数为12000以下时,不需要使用高针距的针织机或使用细纤度的纱线,所得的针织物不会过薄,破裂强度充分高,作为服饰的耐久性不会成为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所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优选为15~200dtex的范围、更优选为20~170dtex、进一步优选为30~120dtex、特别优选为40~100dtex。非弹性纤维的纤度低于15dtex时,制成针织物时的破裂强度变得过低,作为服饰的耐久性有时成为问题。另一方面,非弹性纤维的纤度超过200dtex时,必须使用低针距的针织机,得不到适宜的密度指数,得不到期望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所使用的弹性纤维的纤度优选为15~80dtex的范围、更优选为20~60dtex、进一步优选为30~50dtex。弹性纤维的纤度低于15dtex时,有时得不到必要的伸长性和恢复性。另一方面,弹性纤维的纤度超过80dtex时,单位面积重量变大,作为服饰有时变得过重。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优选单位面积重量为50~300g/m2的范围、更优选为80~200g/m2、进一步优选为100~170g/m2。单位面积重量低于50g/m2时,有时清透感或破裂强度等变差。另一方面,单位面积重量超过300g/m2时,作为服饰穿着时过重,有时妨碍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所使用的非弹性纤维之中最长的纱线长度优选为160~240mm/100W(线圈纵行)、更优选为170~220mm/100W、进一步优选为190~210mm/100W。需要说明的是,每100W的纱线长度如下求出。将沿针织物横向(线圈横列方向)连续100个针织线圈部分的两端进行标记,将该标记的位置的纱线从针织物抽出,施加纤度×0.1g的载荷,测定其长度。
使用的非弹性纤维之中最长的纱线长度为160mm/100W以上时,针织物的拉伸性变得充分,质地柔软,容易变得足以作为服饰。另一方面,使用的非弹性纤维之中最长的纱线长度为240mm/100W以下时,不会在针织物的表面露出非弹性纤维,平滑性容易变得优异。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针织物致密并将纱线长度设为前述范围,需要在染色加工等后加工中大幅收缩,来调整密度和纱线长度。
为了不妨碍弹性纤维的伸缩性、且制成具有柔软质地的服饰,非弹性纤维的单纱纤度优选为0.3~3.0dtex、更优选为0.5~25dtex、进一步优选为0.8~2.3dtex。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弹性纤维的牵伸比,只要针织物具有适度的拉伸性、在编织时不发生断线,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常用2.5~3.5倍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可以用针织横机、单面圆型针织机来编织,只要得到与目的相符的单位面积重量、组织感,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对于针织机的针距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根据用途、使用的纤维的粗细来任意选择18~50针距的针织机、更优选为24~40针距、进一步优选为28~36针距。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可以在编织后投入预定型、染色、最终定型之类的染色工序。加工方法根据通常的弹性纤维混针织物的加工方法进行即可,但是,为了实现所需的平滑性,优选适时调整预定型时的温度、拉幅率、经向的压入率。作为染色阶段中的副加工,可以根据最终所需的特性而适当施加防污加工、抗菌加工、除臭加工、防臭加工、吸水加工、吸湿加工、紫外线吸收加工、失重加工等,进而,作为后加工,可以根据最终所需的特性而适当施加轧光加工、压花加工、褶皱加工、起毛加工、乳白(opal)加工、使用硅系柔软剂等的柔软加工等。特别是吸水加工对于作为服饰穿着时的粘性降低是有效的。
对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进行的印刷加工中,对其方式、方法没有限定,可以采用手工印染方式、辊印染方式、丝网印染方式、凹版印染方式、转印印染方式、喷墨印刷方式等中的任意方式,此外,优选根据目标的图案花纹、印刷的原材料等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另外,作为着色成分,可以使用有机系或无机系(也包括金属粉)的颜料,此外,也可以根据印刷的原材料而单独或组合使用分散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反应染料、直接染料、荧光染料等。
将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制成服饰时,能够用压接胶带将针织物与针织物粘贴而不进行缝制。使用的压接胶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宜使用与使用目的相符的压接胶带。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例如可以用于合身的内衣、运动服、外衣、泳衣等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物例如在将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用于服装的外部空气侧的情况下,针编弧面成为皮肤侧,与通常将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用于皮肤侧的服装相比,摩擦系数更低、接触冷感值更高,因此变得容易感受到平滑性、冷感。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比较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比较例中的各评价如下进行。
(1)动摩擦系数和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
使用Trinity-Lab inc.制的静/动摩擦测定机Tribo Master Type:TL201Ts来测定。测定时的条件为以摩擦件:无图案型/接触面11mm×15mm、测定载荷:3.75g、摩擦速度30mm/秒、摩擦距离100mm往复3次。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开始摩擦,摩擦100mm后,摩擦方向反转,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进行摩擦。将该动作重复3次,算出每次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的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以及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的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使用算出3次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
(2)水扩散面积
使用微量移液器,在20℃、65%RH下的环境中,将水或使住友科学株式会社制的反应染料“Sumifix Brilliant Blue”0.05g溶解于水100g而得到的染色液0.1cc以圆点状放置在亚克力板上。在其上,将从在相同环境下调湿24小时的布帛采集的10cm×10cm的试样以测定面朝下的方式轻轻放置在染色液上,测定5分钟后的染色液扩散而成的面积。扩散面积如下求出:假设以椭圆状扩散,由纵向的扩散长度和横向的扩散长度,作为(π/4)×(纵向长度×横向长度)而求出。
(3)接触冷感值
对于在20℃×65%环境下调湿的切成8cm×8cm的针织物,用KATO TECH CO.,LTD.制KES-F7-II,将冷却底座设定为20℃±0.5℃的范围,在冷却底座上以针织物的皮肤面朝上的方式放置针织物。然后,测定将加温至冷却底座的温度+10℃的该装置的热板放置于针织物的皮肤面时的最大热移动量(W/cm2)。
(4)印刷的附着状况
在制作的针织物的沉降弧面设置点图案的印刷,对于实施依据JIS-L-1096-G法的洗涤处理100次时的印刷图案的状态,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目视判定。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是下述基准中的3以上:
5:完全没有印刷的龟裂或剥脱。
4:整体的超过0%且为20%以下发生了印刷的龟裂或剥脱。
3:整体的超过20%且为40%以下发生了印刷的龟裂或剥脱。
2:整体的超过40%且为60%以下发生了印刷的龟裂或剥脱。
1:整体的超过60%发生了印刷的龟裂或剥脱。
(5)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
从制作的针织物采集宽度50mm×长度150mm的试样2张,在采集的1张试样的沉降弧面与另一张试样的针编弧面的自试样端部起10mm的位置粘贴宽度10mm的压接胶带。对该试样实施依据JIS-L-1096-G法的洗涤处理100次,以握持试样的整个宽度的方式安装于拉伸试验机,施加14.7N的载荷,测定保持1分钟后的剥离量。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是下述基准中的3以上:
5:剥离量为0mm。
4:剥离量超过0mm且为2mm以下。
3:剥离量超过2mm且为4mm以下。
2:剥离量超过4mm且为6mm以下。
1:剥离量超过6mm。
[实施例1]
使用36针单面圆型针织机,弹性纤维使用由使用聚1,4-丁二醇而得到的预聚物制造的聚氨酯弹性纤维22dtex(A),非弹性纤维使用尼龙长丝22dtex20f与铜氨长丝56dtex45f复合假捻混纺而成的80dtex65f的混纺纱(B)和尼龙长丝假捻加工纱78dtex68f(C),沿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以1:1的比例交替配置由前述弹性纤维(A)与前述非弹性纤维(B)并丝而构成的针织线圈以及由前述弹性纤维(A)与前述非弹性纤维(C)并丝而构成的针织线圈,得到假捻加工纱(C)的纱线长度相对于混纺纱(B)长10mm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进行染色精整加工时的预定型条件、染色条件、精整条件与通常的聚氨酯弹性纤维混的针织物的加工条件同样地进行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30g/m2、厚度0.43mm、线圈横列81个/英寸、线圈纵行56个/英寸的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的针织物是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良好的针织物。
[实施例2]
除了变更实施例1的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圆型针织机、弹性纤维、非弹性纤维,得到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配置也相同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28g/m2、厚度0.41mm、线圈横列90个/英寸、线圈纵行54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的针织物是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良好的针织物。
[实施例3]
除了使用使实施例1的非弹性纤维的混纺纱(B)与假捻加工纱(C)的纱线长度相同的坯布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圆型针织机、弹性纤维、非弹性纤维,得到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配置也相同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32g/m2、厚度0.46mm、线圈横列75个/英寸、线圈纵行55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的针织物是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良好的针织物。
[实施例4]
除了变更实施例1的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圆型针织机、弹性纤维、非弹性纤维,得到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配置也相同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65g/m2、厚度0.53mm、线圈横列96个/英寸、线圈纵行56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的针织物是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良好的针织物。
[实施例5]
实施例1的非弹性纤维使用尼龙长丝22dtex20f与铜氨长丝44dtex45f复合假捻混纺而成的67dtex65f的混纺纱(B)以及尼龙长丝假捻加工纱56dtex48f(C),并变更各自的纱线长度,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圆型针织机、弹性纤维,得到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配置也相同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05g/m 2、厚度0.48mm、线圈横列85个/英寸、线圈纵行50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的针织物是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良好的针织物。
[实施例6]
仅使用实施例5中使用的非弹性纤维的混纺纱(B)和弹性纤维(A),得到前述弹性纤维(A)与混纺纱(B)并丝而编织的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20g/m2、厚度0.42mm、线圈横列92个/英寸、线圈纵行57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的针织物是印刷的附着良好、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也良好的针织物。
[比较例1]
除了变更实施例1中使用的圆型针织机、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弹性纤维、非弹性纤维,得到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配置也相同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34g/m 2、厚度0.49mm、线圈横列91个/英寸、线圈纵行45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得到的针织物是沉降弧面的平滑性不充分、印刷的附着和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在实用范围上成为问题的针织物。
[比较例2]
使用32针单面圆型针织机,弹性纤维使用由使用聚1,4-丁二醇而得到的预聚物制造的聚氨酯弹性纤维22dtex(A),非弹性纤维使用铜氨长丝纱(B)和聚酯长丝假捻加工纱56dtex72f(C),得到在针织物的针编弧面配置前述非弹性纤维(C)、在针织物的沉降弧面沿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以1:1的比例交替配置前述非弹性纤维(B)与前述非弹性纤维(C)、在针织物的中间层配置弹性纤维(A)的3层结构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35g/m2、厚度0.46mm、线圈横列77个/英寸、线圈纵行50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到的针织物是沉降弧面的平滑性不充分、印刷的附着和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在实用范围上成为问题的针织物。
[比较例3]
除了变更实施例1中使用的圆型针织机、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弹性纤维、非弹性纤维,得到弹性纤维与非弹性纤维的配置也相同的裸平针针织物的坯布。将该坯布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色工序调整为单位面积重量118g/m2、厚度0.43mm、线圈横列87个/英寸、线圈纵行40个/英寸,得到针织物。将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所得到的针织物是沉降弧面的平滑性不充分、印刷的附着和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在实用范围上成为问题的针织物。
[表1]
[表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单层针织物由于提高了沉降弧面的平滑性,沉降弧面与针编弧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之差小,因此无论针织物的表面和背面都容易附着印刷,从而提高针织物的便利性,并且还提高了压接胶带的耐剥离性。因此,本发明的单层针织物能够适宜地用于提高了设计性的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衣服。
Claims (18)
1.一种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为由非弹性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成的平针组织的单层针织物,该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400以下,该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为0.13以下,且该针织物的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动摩擦系数之差为0.13以下,并且,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针编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与沉降弧面的动摩擦系数之比为0.7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所述弹性纤维为聚氨酯弹性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所述弹性纤维为由如下聚氨酯形成的聚氨酯弹性纱,所述聚氨酯是对于由聚1,4-丁二醇与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形成的预聚物,使用乙二胺作为扩链剂来进行扩链反应,从而制造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为0.500以下,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为0.20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为0.200以下,沉降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为0.1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针编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为0.02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针编弧面的从编织起始方向朝编织结束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与从编织结束方向朝编织起始方向摩擦时的摩擦系数的标准偏差之差为0.017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与沉降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之比为1.00~1.10。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与沉降弧面的水扩散面积之比为1.00~1.04。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与沉降弧面的接触冷感值之比为1.00~1.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线圈横列数为70~150个/英寸且线圈纵行数为50~80个/英寸,并且密度指数为4000~120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其中,线圈横列数为90~110个/英寸且线圈纵行数为55~65个/英寸,并且密度指数为4600~600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针织物,其中,密度指数由下述式(1)算出,
密度指数=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1)式(1)中,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的单位为个/英寸,针织物的线圈纵行数的单位为个/英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中,针织物内所含的非弹性纤维之中,最长的非弹性纤维的纱线长度为160~240mm/100W。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单位面积重量为50~300g/m2的范围。
16.一种服装,其包含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服装,其中,前述针织物的针编弧面配置于皮肤侧。
18.一种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前述非弹性纤维,含有: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以及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将该2种纱线沿线圈纵行方向交替配置,在坯布中使该由合成纤维形成的纱线的纱线长度比该包含纤维素系长丝纱的纱线的纱线长度长5mm~20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1306 | 2019-05-14 | ||
JP2019091306 | 2019-05-14 | ||
PCT/JP2020/019318 WO2020230859A1 (ja) | 2019-05-14 | 2020-05-14 | 編地及び衣服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3459A CN113853459A (zh) | 2021-12-28 |
CN113853459B true CN113853459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73290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35226.9A Active CN113853459B (zh) | 2019-05-14 | 2020-05-14 | 针织物及服装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65258B2 (zh) |
KR (1) | KR20210118913A (zh) |
CN (1) | CN113853459B (zh) |
TW (1) | TWI752497B (zh) |
WO (1) | WO2020230859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5151A (ja) * | 1994-07-22 | 1996-02-06 | Toyobo Co Ltd | 裏毛編地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の製造に使用する生機 |
CN103080395A (zh) * | 2010-08-31 | 2013-05-01 | 郡是株式会社 | 纬编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纬编针织物的衣料 |
JP2016000872A (ja) * | 2014-06-11 | 2016-01-07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清涼性に優れる編地 |
WO2018074285A1 (ja) * | 2016-10-20 | 2018-04-26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弾性丸編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7602A (ja) * | 1994-07-13 | 1996-01-30 | Shiseido Co Ltd | パンティーストッキ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54576B2 (ja) | 2012-04-03 | 2017-06-28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肌着 |
CN103141975B (zh) * | 2013-03-20 | 2015-10-07 | 浙江金三发粘合衬有限公司 | 一种竹纤维双点衬布的生产工艺 |
JP2015218407A (ja) | 2014-05-19 | 2015-12-07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編地 |
JP6227777B2 (ja) * | 2014-12-25 | 2017-11-08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快適性に優れる薄地織物 |
CN105504970B (zh) * | 2015-12-30 | 2018-08-24 | 茂名阪田油墨有限公司 | 一种耐摩擦上光油及其制备方法 |
JP6824612B2 (ja) * | 2016-03-04 | 2021-02-03 | 株式会社ファーストリテイリング | 衣服 |
CN110446806B (zh) * | 2017-03-27 | 2021-09-21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衣料 |
JP2018180801A (ja) | 2017-04-10 | 2018-11-15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情報端末装置 |
CN108951069A (zh) * | 2018-06-28 | 2018-12-07 | 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织物类承印物的表面处理工艺 |
-
2020
- 2020-05-14 CN CN202080035226.9A patent/CN113853459B/zh active Active
- 2020-05-14 WO PCT/JP2020/019318 patent/WO20202308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5-14 KR KR1020217027254A patent/KR20210118913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5-14 JP JP2021519482A patent/JP706525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5-14 TW TW109116040A patent/TWI75249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5151A (ja) * | 1994-07-22 | 1996-02-06 | Toyobo Co Ltd | 裏毛編地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の製造に使用する生機 |
CN103080395A (zh) * | 2010-08-31 | 2013-05-01 | 郡是株式会社 | 纬编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纬编针织物的衣料 |
JP2016000872A (ja) * | 2014-06-11 | 2016-01-07 |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 清涼性に優れる編地 |
WO2018074285A1 (ja) * | 2016-10-20 | 2018-04-26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弾性丸編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52497B (zh) | 2022-01-11 |
WO2020230859A1 (ja) | 2020-11-19 |
JPWO2020230859A1 (ja) | 2021-10-28 |
CN113853459A (zh) | 2021-12-28 |
JP7065258B2 (ja) | 2022-05-11 |
KR20210118913A (ko) | 2021-10-01 |
TW202104699A (zh) | 2021-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26674B (zh) | 多层结构圆形针织物 | |
TWI532894B (zh) | Elastic round braid | |
EP3604650B1 (en) | Garment | |
JP3772423B2 (ja) | 編地および運動用衣服 | |
TW201638413A (zh) | 包含低熔纖維之易於定型的伸縮織物 | |
EP3666951A1 (en) | Anti-pilling clot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JP4584343B1 (ja) | ストレッチ性に優れた起毛編地 | |
JP7050705B2 (ja) | 耐摩耗性に優れる衣料用編地 | |
CN113853459B (zh) | 针织物及服装 | |
JP6235966B2 (ja) | 起毛編地 | |
JP2023003404A (ja) | 仮撚加工糸からなる編地 | |
CN109844200B (zh) | 弹性圆筒形针织物 | |
KR102561648B1 (ko) | 정방교연 장단복합사, 이를 이용한 신축성 및 내세탁성이 우수한 편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2339198A (ja) | 二重丸編地 | |
JP6946559B2 (ja) | 経編地 | |
JPS605016Y2 (ja) | 両面編地 | |
JPH1181109A (ja) | 伸縮性スウェード | |
JP2004115955A (ja) | 三層構造丸編地 | |
KR20040009826A (ko) | 스웨드 효과가 우수한 기모 싱글 환편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6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