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1364A -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61364A CN113661364A CN201980095347.XA CN201980095347A CN113661364A CN 113661364 A CN113661364 A CN 113661364A CN 201980095347 A CN201980095347 A CN 201980095347A CN 113661364 A CN113661364 A CN 113661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air
- control device
- heat medium
- flow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267 b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sodium;chlor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a+].[Cl-]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压缩机(11)、第一热交换器(13)、第二热交换器(22)、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流量调整阀(33、43、53)、以及泵(23)。控制装置(100)在制热模式下,打开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关闭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打开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该一部分热交换器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剩余的热交换器相比,设定的优先顺位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利用热泵等热源机生成冷热水并通过送水泵及配管向室内机输送来进行室内的制冷制热的间接式的空气调节装置。
这样的间接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使用水或盐水作为利用侧热介质,因此,近年来,为了削减使用制冷剂量而受到关注。
在日本特开2009-41860号公报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生成冷热水的水热交换器有可能冻结的情况下,打开旁通回路,关闭膨胀阀,从而使除霜时的低温的制冷剂不流入水热交换器而旁通,防止水热交换器的冻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18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日本特开2009-41860号公报那样通过旁通回路而不使制冷剂流过在除霜时作为蒸发器工作的水热交换器的结构中,由于不进行水热交换器中的从水向制冷剂的吸热,因此除霜时间变长,结果,制热中断的时间变长,因此室温降低,结果,有可能导致舒适性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在使用水或盐水等热介质的间接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防止热介质的冻结的同时确保从热介质的吸热,削减除霜运转所需的时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涉及对在包括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的动作模式下工作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压缩机,其对第一热介质进行压缩;第一热交换器,其进行第一热介质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其在第一热介质与第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多个第三热交换器,其进行第二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多个流量调整阀,其分别调整在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中流通的第二热介质的流量;以及泵,其使第二热介质在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控制装置在制热模式下,打开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中的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关闭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中的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比第一判定温度低的情况下,打开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该一部分热交换器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剩余的热交换器相比,设定的优先顺位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控制装置,空气调节装置的除霜时间缩短,因此空气调节时的舒适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制热运转中的第一热介质、第二热介质的流动的图。
图3是表示制热除霜运转(状态A)中的第一热介质、第二热介质的流动的图。
图4是表示制热除霜运转(状态B)中的第一热介质、第二热介质的流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制热除霜运转的控制的一例的波形图。
图6是表示进行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的控制装置和对控制装置进行远程控制的遥控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基于使用频度的优先顺位的决定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5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6中在优先顺位设定模式下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6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装置1F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7中在除霜运转时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7中执行的制热除霜运转的控制的一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从申请最初开始预定将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适当组合。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参照图1,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热源机2、室内空调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100。热源机2包括室外机10和中继机20。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第一热介质能够例示制冷剂,作为第二热介质能够例示水或盐水。
室外机10包括作为相对于第一热介质的热源或冷源工作的制冷循环的一部分。室外机10包括压缩机11、四通阀12以及第一热交换器13。在图1中,示出了四通阀12进行制冷或除霜的情况,热源机2作为冷源发挥作用。若切换四通阀12而使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则成为进行制热的情况,热源机2作为热源发挥作用。
中继机20包括:第二热交换器22;使第二热介质在与室内空调装置3之间循环的泵23;膨胀阀24;对泵23的前后的差压ΔP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25;以及对通过了第二热交换器22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26。第二热交换器22在第一热介质与第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作为第二热交换器22,能够使用板式热交换器。
室外机10和中继机20通过使第一热介质流通的配管4、5连接。由压缩机11、四通阀12、第一热交换器13、膨胀阀24以及第二热交换器22形成利用第一热介质的制冷循环即第一热介质回路。此外,热源机2也可以将室外机10与中继机20设为一体型。在一体型的情况下,配管4、5收容于框体内部。
室内空调装置3和中继机20通过使第二热介质流通的配管6、7连接。室内空调装置3包括室内机30、室内机40以及室内机50。室内机30、40、50相互并联地连接在配管6与配管7之间。
室内机30包括热交换器31、用于将室内空气输送至热交换器31的风扇32、以及调整第二热介质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阀33。热交换器31进行第二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
室内机40包括热交换器41、用于将室内空气输送至热交换器41的风扇42、以及调整第二热介质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阀43。热交换器41进行第二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
室内机50包括热交换器51、用于将室内空气输送至热交换器51的风扇52、以及调整第二热介质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阀53。热交换器51进行第二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
此外,由泵23、第二热交换器22、并联连接的热交换器31、热交换器41、热交换器51形成利用第二热介质的第二热介质回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具有3台室内机的空气调节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室内机的台数也可以是任意台。
分散配置于室外机10、中继机20、室内空调装置3的控制部15、27、36协作而作为控制装置100工作。控制装置100根据压力传感器25、温度传感器26的输出来控制压缩机11、膨胀阀24、泵23、流量调整阀33、43、53以及风扇32、42、52。
此外,也可以是,控制部15、27、36中的任一个成为控制装置,基于其他控制部15、27、36检测到的数据来控制压缩机11、膨胀阀24、泵23、流量调整阀33、43、53以及风扇32、42、52。此外,在室外机10与中继机20为一体型的热源机2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基于控制部36检测到的数据,控制部15、27协作而作为控制装置工作。
在图1的结构中,空气调节装置1通过温度传感器26判断第二热介质是否有可能冻结。在除霜时第二热介质有可能发生冻结的情况下,打开室内机的流量调整阀,使风扇旋转而向第二热介质导入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防止冻结。以下,对该防止冻结动作依次进行说明。
为了简化说明,首先,对室内机40、50为停止状态而仅室内机30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制热运转中的第一热介质、第二热介质的流动的图。在图2中,室内机30被记载为空调ON状态,室内机40、50被记载为空调OFF状态。此外,空调ON状态表示产生对室内机的空气调节的请求的状态,空调OFF状态表示未产生对室内机的空气调节的请求的状态。空调OFF状态除了通过遥控器等关闭室内机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在空调ON状态下通过室内机进行空气调节的结果为室温达到设定温度而暂时停止空气调节的情况。
在制热运转时,四通阀12设定成使第一热介质(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出并依次经由第二热交换器22、膨胀阀24、第一热交换器13而返回压缩机11。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第一热介质通过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与第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第一热介质由膨胀阀24减压,在第一热交换器13中蒸发而成为低温的气体状态并返回压缩机11。
在第二热介质回路中,从泵23送出的第二热介质(水或盐水)通过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后的第二热介质被供给至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30,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30向室内供给暖风。此外,与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30对应的流量调整阀33被控制为打开状态,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40、50对应的流量调整阀43、53被控制为关闭状态。因此,第二热介质在热交换器31中流通,但第二热介质不在热交换器41、51中流通。
图3是表示制热除霜运转(状态A)中的第一热介质、第二热介质的流动的图。制热除霜运转(状态A)是制热除霜运转的标准的状态。参照图3,四通阀12设定成使第一热介质(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出并依次经由第一热交换器13、膨胀阀24、第二热交换器22而返回压缩机11。即,四通阀12被控制为与制冷运转相同的状态。此时,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第一热介质通过在第一热交换器13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第一热介质由膨胀阀24减压,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与第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气体状态并返回压缩机11。
在第二热介质回路中,从泵23送出的第二热介质(水或盐水)通过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第二热介质被供给至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30,但风扇32停止,不会向室内吹出冷风。此外,与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30对应的流量调整阀33被控制为打开状态,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40、50对应的流量调整阀43、53被控制为关闭状态。因此,第二热介质在热交换器31中流通,但第二热介质不在热交换器41、51中流通。
此时,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第二热介质通过与低温的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在此,若第二热交换器22的流入部处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较低,则第二热介质有可能在第二热交换器22的内部冻结。
图4是表示制热除霜运转(状态B)中的第一热介质、第二热介质的流动的图。制热除霜运转(状态B)是在除霜运转中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降低后的状态。在图4中,与图3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制热除霜运转中,使第二热介质也在空调OFF状态的热交换器中流通,从设置有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的房间的空气中吸收热。由于第一热介质的循环路径与图3相同,因此对图4的第二热介质回路进行说明。
参照图4,在第二热介质回路中,从泵23送出的第二热介质(水或盐水)通过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第二热介质被供给至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30,但风扇32停止,不会向室内吹出冷风。
此外,通过温度传感器26监视第二热介质的温度,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达到接近冻结温度的第一判定温度X℃的情况下,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40、50对应的流量调整阀43、53的设定从关闭状态变更为打开状态。同时,风扇42、52也被驱动,在热交换器41、51中积极地进行室内空气与第二热介质的热交换。结果,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因此防止了第二热介质的冻结。因此,防止了第二热交换器22中的冻结,并且也可以不中断除霜运转,因此除霜时间也缩短。
此外,在暂时降低后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到第二判定温度Y℃的情况下,再次如图3那样设定第二热介质的循环路径,继续除霜运转。在此,第二判定温度Y℃只要是第一判定温度X℃以上的温度即可。此外,第二判定温度Y℃可以是与第一判定温度X℃相同的温度,但为了避免频繁地发生流路的切换,优选设定为Y>X。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制热除霜运转的控制的一例的波形图。在图5的时刻t0~t1,执行制热运转,第一热介质和第二热介质如图2所示那样流动。
在时刻t1,随着制热除霜开始条件成立,四通阀的状态从制热状态设定为制冷状态。在时刻t1~t2之间,第一热介质和第二热介质如图3的状态A所示那样流动。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第二热介质的热被输送至第一热介质,从而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逐渐降低,在时刻t2,降低到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
与此相应地,在时刻t2~t3之间,如图4的状态B所示,第二热介质的流动变更为也在空调OFF室内机中流通。因此,室内空气与第二热介质的热交换量增加,因此,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逐渐上升。
当在时刻t3,第二热介质的温度变得比第二判定温度Y℃高时,再次如图3所示那样变更流量调整阀的设定。然后,当在时刻t4,除霜运转停止条件成立时,再次恢复到如图2所示的制热运转。
图6是表示进行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的控制装置和对控制装置进行远程控制的遥控器的结构的图。参照图6,遥控器200包括输入装置201、处理器202以及发送装置203。输入装置201包括用户对室内机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的按钮、输入设定温度的按钮等。发送装置203用于与控制装置100进行通信。处理器202按照从输入装置201提供的输入信号,控制发送装置203。
控制装置100包括接收装置101、处理器102以及存储器103。
存储器103例如构成为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闪存。此外,在闪存中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各种数据。
处理器102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此外,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100通过处理器10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3中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实现。此外,在执行应用程序时,参照存储在存储器103中的各种数据。接收装置101用于进行与遥控器200的通信。在存在多个室内机的情况下,接收装置101设置于多个室内机的每一个。
此外,在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被分割为多个控制部的情况下,在多个控制部的每一个中包括处理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处理器协作而进行空气调节装置1的整体控制。这样的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包括于室外机10、室内空调装置3、中继机20、热源机2、空气调节装置1的任一个中。
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参照图7,当预先确定的除霜开始条件成立时,开始除霜运转。除霜开始条件例如在制热运转过程中每经过一定时间或检测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结霜时等成立。
当除霜运转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装置100将四通阀12从制热运转状态切换为制冷运转状态。接着,在步骤S2中,控制装置100对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关闭风扇,打开流量调整阀。于是,第二热介质例如如图3的状态A所示那样流动。
在该状态下,在步骤S3中,控制装置100判断由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是否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在温度T1为第一判定温度X℃以上的情况下(S3中为“否”),维持图3所示的除霜运转的状态A。另一方面,在温度T1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S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中,控制装置100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开启风扇。于是,第二热介质例如如图4的状态B所示那样流动。
此外,在步骤S4中,可以如图4所示打开与所有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对应的流量调整阀,但优选预先确定优先顺位,打开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优先顺位高的一部分室内机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由此,能够将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受到除霜的影响的室内机限定为一部分,有利于状态从空调OFF状态变更为空调ON状态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该状态下,在步骤S5中,控制装置100判断由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是否达到第二判定温度Y℃以上。在温度T1比第二判定温度Y℃低的情况下(S5中为“否”),维持图4所示的除霜运转的状态B。另一方面,在温度T1为第二判定温度Y℃以上的情况下(S5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控制装置100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关闭流量调整阀,关闭风扇。于是,第二热介质的流动如图3所示返回到原来的状态A。
接着,在步骤S7中,控制装置100判断除霜结束条件是否成立。除霜结束条件例如在从除霜开始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室外机的除霜完成的情况等下成立。在步骤S7中除霜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再次重复步骤S3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7中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结束除霜运转,再次进行制热运转。
再次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及控制装置记载结构和主要动作。控制装置100是对在包括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的动作模式下工作的空气调节装置1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压缩机11,其对第一热介质进行压缩;第一热交换器13,其进行第一热介质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22,其在第一热介质与第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其进行第二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多个流量调整阀33、43、53,其分别调整在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流通的第二热介质的流量;以及泵23,其使第二热介质在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与第二热交换器22之间循环。
控制装置100在制热模式下,打开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关闭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S3中为“是”),打开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该一部分热交换器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剩余的热交换器相比,设定的优先顺位高。优先顺位高的一部分流量调整阀代表性地为优先顺位最高的流量调整阀,但在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为3台或4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从优先顺位的上位起的2个或3个等。
优选的是,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比第二判定温度Y℃高的情况下(S5中为“是”),关闭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
这样,在除霜运转中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使第二热介质向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流动,因此,能够使热从室内空气向第二热介质移动,能够使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
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空气调节装置1还具备分别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对应地设置的多个风扇32、42、52。控制装置100在制热模式下,使与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风扇驱动,并且使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风扇停止。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使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风扇驱动。
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比第二判定温度Y℃高的情况下,使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风扇停止。
这样,在除霜运转中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由于通过风扇向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输送空气,因此,进一步促进了从室内空气向第二热介质的热传递。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制热除霜时第二热介质有可能冻结的情况下,打开处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的流量调整阀,转动风扇,利用来自室内的热使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防止第二热介质回路的冻结的同时确保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吸热,缩短除霜运转所需的时间。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将处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统一处理,或者按照预先确定的优先顺位从高到低的顺序设为采热源。在实施方式2中,在除霜运转中,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采热,室温越高,将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1A的结构的图。图8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A除了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结构以外,还具备分别设置在设置有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的场所的多个室温传感器34、44、54。
室内机30、40、50分别包括测定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室温传感器34、44、54。空气调节装置1A的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相同,不重复说明。
室温传感器34、44、54分别测定第二热介质在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空气的温度T2、T3、T4,并输出到控制装置100。
多个室温传感器34、44、54的检测温度越高,控制装置100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33、43、53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控制装置100在第二热介质有可能冻结的情况下,实施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室温高的室内机起优先打开流量调整阀并开启室内风扇的冻结保护动作。室温越高,作为用于加热第二热介质的热源越有利。例如在将任1个室内机设为采热源的情况下,通过选择设置于室温最高的房间的室内机,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
图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流程图是将图7所示的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的流程图的步骤S4置换为步骤S4A的流程图。因此,对于步骤S4A以外的步骤,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当在除霜运转中水温T1低于X℃时(S3中为“是”),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4A中,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室温最高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开启风扇。于是,例如在图4的状态B下,第二热介质在室内机40、50双方流动,但改变为第二热介质仅在室温较高的一方的室内机流动。
由此,在将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受到除霜影响的室内机限定为一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从每单位时间的采热量大的室内空间起优先采热,能够削减采热所需的时间。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根据设置有第三热交换器的房间的室温来确定优先顺位,但在实施方式3中,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的容量(能力)越大,控制装置100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0所示的流程图是将图7所示的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的流程图的步骤S4置换为步骤S4B的流程图。因此,对于步骤S4B以外的步骤,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当在除霜运转中水温T1低于X℃时(S3中为“是”),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4B中,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容量最大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开启风扇。于是,例如在图4的状态B下,第二热介质在室内机40、50双方流动,但改变为第二热介质仅在容量较大的一方流动。
由此,在将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受到除霜影响的室内机限定为一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从每单位时间的采热能力大的热交换器起优先采热,能够削减采热所需的时间。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在限定作为采热源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了与能够削减采热所需的时间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4中,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使用频度低的室内热交换器起优先设为采热源。
图11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流程图是将图7所示的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的流程图的步骤S4置换为步骤S4C的流程图。因此,对于步骤S4C以外的步骤,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当在除霜运转中水温T1低于X℃时(S3中为“是”),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4C中,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一周前的每1天的运转工作时间最短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开启风扇。于是,例如在图4的状态B下,第二热介质在室内机40、50双方流动,但改变为第二热介质仅在使用频度低的一方流动。
图12是用于说明基于使用频度的优先顺位的决定的图。控制装置100按各室内机测定每1天的运转工作时间(小时/天),按星期存储测定数据。
如图12所示,对于室内机30、40、50,星期日的运转工作时间分别存储为2.3小时、1.8小时、3.5小时。因此,按照运转工作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将优先顺位设定为从高到低,对于星期日,工作时间为最短的1.8小时的室内机40的优先顺位为第1。
另外,对于室内机30、40、50,星期一的运转工作时间分别存储为1.2小时、0.9小时、2.8小时。因此,按照运转工作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将优先顺位设定为从高到低,对于星期一,工作时间为最短的0.9小时的室内机40的优先顺位为第1。
另外,对于室内机30、40、50,星期二的运转工作时间分别存储为0.9小时、1.5小时、3.0小时。因此,按照运转工作时间从短到长的顺序将优先顺位设定为从高到低,对于星期二,工作时间为最短的0.9小时的室内机30的优先顺位为第1。
对于以后的星期三~星期六,也同样地记录运转工作时间,确定对于室内机的优先顺位。
因此,在图11的步骤S4C中,参照图12所示的一周前的相同星期的工作时间,从空调OFF的室内机中打开对应的星期的运转工作时间最短的室内机的流量调整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4中,如图11、图12所示,比当前时间点靠前的一定期间内的多个第三热交换器的工作时间越短,控制装置100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比当前时间点靠前的一定期间可以是前一天、一个月前等。更特定地,如图12所示,与当前时间点的星期相同的星期的每天的工作时间越短,控制装置100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由此,在将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受到除霜影响的室内机限定为一部分的情况下,能够将采热动作对用户造成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4中,从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过去使用频度低的室内机起优先设为采热源,但即使使用频度低,如果用户此时使用,采热动作也有可能损害用户的舒适性。因此,在实施方式5中,在各室内机设置用于确认用户在房间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基于其输出来决定设为采热源的室内机。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1D的结构的图。图13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D除了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结构以外,还具备检测用户是否存在于设置有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的场所的多个人体感应传感器35、45、55。作为人体感应传感器35、45、55,能够使用利用红外线、超声波、可见光等的各种人体感应传感器。
室内机30、40、50可以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35、45、55,如果在相同的室内,则也可以在远离室内机的位置设置人体感应传感器。空气调节装置1D的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相同,不重复说明。
人体感应传感器35、45、55分别检测用户是否在设置有第三热交换器31、41、51的室内,并输出到控制装置100。
图14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5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4所示的流程图是将图7所示的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的流程图的步骤S4置换为步骤S4D的流程图。因此,对于步骤S4D以外的步骤,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当在除霜运转中水温T1低于X℃时(S3中为“是”),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4D中,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没人的房间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开启风扇。于是,例如在图4的状态B下,第二热介质在室内机40、50双方流动,但改变为第二热介质仅在没人的房间的室内机流动。
此外,在设置有室内机的房间均有人的情况下,基于在实施方式2~4中说明的任一个优先顺位来选择设为采热源的室内机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5中,空气调节装置1D还具备在设置有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的场所设置的多个人体感应传感器35、45、55。控制装置100将与多个人体感应传感器35、45、55中的未检测到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比与检测到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高。
由此,能够将对用户造成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同时缩短除霜时间。
实施方式6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决定优先顺位来选择在除霜运转时设为采热源的室内机。但是,在自动地决定优先顺位的情况下,优先顺位不符合用户的意愿的可能性并不为零。因此,在实施方式6中,设置有优先顺位设定模式,以使用户能够设定优先顺位。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6中在优先顺位设定模式下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5的流程图的处理在用户通过遥控器选择了优先顺位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执行。在优先顺位设定模式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1中受理用户从遥控器输入的室内机的优先顺位。用户能够按照在除霜运转时在空调OFF时可以容许由于采热而产生冷风等的顺序,自由地设定室内机的优先顺位。
然后,在步骤S12中,控制装置100在图6的存储器103中存储输入的优先顺位,结束优先顺位设定模式的处理。
图16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6中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6所示的流程图是将图7所示的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的流程图的步骤S4置换为步骤S4E的流程图。因此,对于步骤S4E以外的步骤,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
当在除霜运转中水温T1低于X℃时(S3中为“是”),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4E中,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中的优先顺位最上位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开启风扇。于是,例如在图4的状态B下,第二热介质在室内机40、50双方流动,但改变为第二热介质仅在设定的优先顺位较高的室内机中流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6中,空气调节装置1还具备供用户设定优先顺位的输入装置201。控制装置100包括存储由用户设定的优先顺位的存储器103。
此外,实施方式6中说明的、基于用户设定的优先顺位进行除霜运转时的采热的处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5的处理组合。在该情况下,如果使实施方式6的处理优先,在用户没有设定优先顺位时执行实施方式2~5的处理,则能够在不符合用户的希望的情况下修正优先顺位,因此优选。
实施方式7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6中,根据除霜时采热的优先顺位,避免从设置于人在房间的可能性高的房间的室内机开始进行采热。在实施方式7中,通过使流量调整阀与风扇的驱动产生差异,尽可能地避免除霜运转时的冷风的产生。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装置1F的结构的图。图13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F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结构中,具备控制装置100F来代替控制装置100。
控制装置100F包括控制室外机10的控制部15、控制中继机20的控制部27、以及分别控制室内机30、40、50的控制部38、48、58。
控制部38、48、58分别构成为对室内机30、40、50的除霜时间进行累计。空气调节装置1F的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相同,不重复说明。
图18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7中在除霜运转时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当预先确定的除霜开始条件成立时,开始图18所示的除霜运转的处理。除霜开始条件例如在制热运转过程中每经过一定时间或检测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结霜时等成立。
当除霜运转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21中,控制装置100将四通阀12从制热运转状态切换为制冷运转状态。接着,在步骤S22中,控制装置100对空调ON状态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关闭风扇,打开流量调整阀。于是,第二热介质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流动。
在该状态下,在步骤S23中,控制装置100判断由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是否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在温度T1为第一判定温度X℃以上的情况下(S23中为“否”),维持图3所示的除霜运转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温度T1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S2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控制装置100对空调OFF状态且风扇关闭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打开流量调整阀。但是,此时风扇保持关闭状态。此外,此时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6所示打开空调OFF状态且风扇关闭的室内机中的优先顺位高的室内机的流量调整阀,对于优先顺位低的室内机不打开流量调整阀。
并且,在步骤S25中,控制装置100判断由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是否达到第二判定温度Y℃以上。在此,第二判定温度Y℃只要是第一判定温度X℃以上的温度即可。此外,第二判定温度Y℃可以是与第一判定温度X℃相同的温度,但为了避免频繁地发生流路的切换,优选设定为Y>X。
在步骤S25中,在温度T1比第二判定温度Y℃低的情况下(S25中为“否”),在步骤S26中,判断执行步骤S24的处理后是否经过了时间Z分钟。在控制部38、48、58的任一个中累计的时间用于该判断。在步骤S26中还未经过Z分钟的情况下(S26中为“否”),再次执行步骤S25的判定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26中经过了Z分钟的情况下(S26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对于在步骤S24中打开了流量调整阀的室内机,进一步将对应的风扇设为开启状态。由此,在热交换器中在室内的空气与第二热介质之间积极地进行热交换,因此,虽然向室内吹出冷风但室内机中的采热量增加,因此,第二热介质的温度容易上升。接着,在步骤S28中,控制装置100判断由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是否达到第二判定温度Y℃以上。
在步骤S28中,在温度T1比第二判定温度Y℃低的情况下(S28中为“否”),再次执行步骤S28的判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8中,在温度T1达到第二判定温度Y℃以上的情况下(S28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29。另外,在步骤S25中,在温度T1为第二判定温度Y℃以上的情况下(S25中为“是”),处理也进入步骤S29。
在步骤S29中,控制装置100对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进行控制,以关闭流量调整阀,关闭风扇。于是,第二热介质的流动如图3所示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接着,在步骤S30中,控制装置100判断除霜结束条件是否成立。除霜结束条件例如在从除霜开始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室外机的除霜完成的情况等下成立。在步骤S30中除霜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再次重复步骤S23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30中除霜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结束除霜运转,再次进行制热运转。
图1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7中执行的制热除霜运转的控制的一例的波形图。在图19的时刻t10~t11,执行制热运转,第一热介质和第二热介质如图2所示那样流动。
在时刻t11,随着制热除霜开始条件成立,四通阀的状态从制热状态设定为制冷状态。在时刻t11~t12之间,第一热介质和第二热介质如图3的状态A所示那样流动。在第二热交换器22中,第二热介质的热被输送至第一热介质,从而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逐渐降低,在时刻t12,降低到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
与此相应地,在时刻t12~t13之间,如图4所示,第二热介质的流动变更为也在作为采热对象的空调OFF室内机中流通。但是,此时风扇保持为关闭。将该状态设为状态C。
在从时刻t12经过了Z分钟的时刻t13,水温T1仍比Y℃低,因此,控制装置100F将作为采热对象的空调OFF室内机的风扇设为ON状态。该状态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状态B。于是,室内空气与第二热介质的热交换量增加,因此,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逐渐上升。
当在时刻t14,第二热介质的温度变得比第二判定温度Y℃高时,再次如图3所示变更流量调整阀的设定,并且作为采热对象的室内机的风扇也返回到关闭状态。然后,当在时刻t15,除霜运转停止条件成立时,再次恢复到如图2所示的制热运转。
以上,如图17~图19所示,控制装置100F在即使打开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中的优先顺位高的一部分流量调整阀(例如优先顺位最高的1个)后经过判定时间、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也比第二判定温度低的情况下,使与打开的流量调整阀对应的室内机的风扇旋转。
通过这样控制设为采热对象的室内机的流量调整阀和风扇,如果在Z分钟以内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变得比第二判定温度Y℃高,则能够在不使风扇旋转的情况下完成除霜运转。因此,能够减少空调OFF的室内机吹出冷风等的状况。
由于进行这样的控制,因此,在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除霜运转时第二热介质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打开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的流量调整阀,如果采热量不足则进一步使风扇旋转而使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精细地控制从室内机的采热量,因此仅进行必要量的采热即可,因此,在空调OFF状态的室内机开始制热的情况下也有利。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1A、1D、1F空气调节装置,2热源机,3室内空调装置,4、5、6、7配管,10室外机,11压缩机,12四通阀,13第一热交换器,15、27、36、38、48、58控制部,20中继机,22第二热交换器,23泵,24膨胀阀,25压力传感器,26温度传感器,30、40、50室内机,31、41、51热交换器,32、42、52风扇,33、43、53流量调整阀,34、44、54室温传感器,35、45、55人体感应传感器,100、100F控制装置,101接收装置,102、202处理器,103存储器,200遥控器,201输入装置,203发送装置。
Claims (12)
1.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在包括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的动作模式下工作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备:
压缩机,其对第一热介质进行压缩;
第一热交换器,其进行所述第一热介质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器,其在所述第一热介质与第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多个第三热交换器,其进行所述第二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
多个流量调整阀,其分别调整在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中流通的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流量;以及
泵,其使所述第二热介质在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
其中,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打开与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中的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关闭与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中的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
在所述除霜模式下,在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温度比第一判定温度低的情况下,打开与未产生所述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所述一部分热交换器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剩余的热交换器相比,设定的优先顺位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具备在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的场所设置的多个室温传感器,
所述多个室温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越高,所述控制装置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的能力越大,所述控制装置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比当前时间点靠前的一定期间的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的工作时间越短,所述控制装置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与当前时间点的星期相同的星期的每天的工作时间越短,所述控制装置将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越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具备在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的场所设置的多个人体感应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将与所述多个人体感应传感器中的未检测到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设定得比与检测到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的优先顺位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具备供用户设定优先顺位的输入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所述用户设定的优先顺位的存储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即使打开与未产生所述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中的与所述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后经过判定时间、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仍比第二判定温度低的情况下,使与打开的流量调整阀对应的室内机的风扇旋转。
9.一种室外机,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10.一种中继机,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以及所述泵。
11.一种热源机,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以及所述泵。
12.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第一热介质回路,其由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形成;以及第二热介质回路,其由所述泵、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多个第三热交换器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16662 WO2020213130A1 (ja) | 2019-04-18 | 2019-04-18 |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室外機、中継機、熱源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1364A true CN113661364A (zh) | 2021-11-16 |
CN113661364B CN113661364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7283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5347.XA Active CN113661364B (zh) | 2019-04-18 | 2019-04-18 |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27356B2 (zh) |
EP (1) | EP3957925A4 (zh) |
JP (1) | JP7209816B2 (zh) |
CN (1) | CN113661364B (zh) |
WO (1) | WO20202131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825629B1 (en) * | 2018-07-20 | 2024-06-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ntroller of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outdoor unit, relay unit, heat source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JP6939841B2 (ja) * | 2019-04-22 | 2021-09-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US11391480B2 (en) * | 2019-12-04 | 2022-07-19 |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eze protection of a coil in an HVAC system |
CN112902391B (zh) * | 2021-03-08 | 2022-03-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多联机空调 |
Citation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23965A (ja) * | 1987-11-07 | 1989-05-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H0571833A (ja) * | 1991-09-11 | 1993-03-23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多室冷暖房装置 |
CN1117568A (zh) * | 1994-03-30 | 1996-02-28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装置 |
JP2000002474A (ja) * | 1998-04-15 | 2000-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485588A (zh) * | 2003-07-29 | 2004-03-31 | 孟凡正 | 双效多工况自除霜式热泵空调及其自动除霜方法 |
CN1952511A (zh) * | 2005-10-21 | 2007-04-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多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CN101105320A (zh) * | 2006-07-13 | 2008-01-16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拖多空调控制风机运行的方法 |
JP2008128616A (ja) * | 2006-11-24 | 2008-06-05 | Sanden Corp | 給湯装置 |
KR20080110141A (ko) * | 2007-06-14 | 2008-1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1761999A (zh) * | 2009-09-11 | 2010-06-30 | 沃姆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户用中央空调节能自动防冻控制方法及用该方法的空调机 |
EP2278237A1 (en) * | 2008-04-30 | 2011-01-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102042660A (zh) * | 2009-10-22 | 2011-05-04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2183108A (zh) * | 2011-05-06 | 2011-09-1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三管制热回收系统的除霜方法 |
CN202813656U (zh) * | 2012-07-13 | 2013-03-20 | 秦皇岛长丰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 改良防冻保护的中央空调冷水机 |
CN103047802A (zh) * | 2012-12-26 | 2013-04-17 |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源热泵冬季除霜系统 |
CN103229003A (zh) * | 2010-12-09 | 2013-07-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3797317A (zh) * | 2011-09-13 | 2014-05-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装置和热泵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4033995A (zh) * | 2014-06-24 | 2014-09-1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模式控制方法、模式控制装置和多联式空调器 |
CN104246389A (zh) * | 2012-05-01 | 2014-12-2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除霜运转方法 |
CN204301351U (zh) * | 2013-11-19 | 2015-04-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供给器 |
CN104807141A (zh) * | 2015-04-28 | 2015-07-2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CN106152342A (zh) * | 2016-07-04 | 2016-1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排量比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6145846U (zh) * | 2016-09-29 | 2017-05-03 | 上海开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多联式微型中央空调及其控制系统 |
CN106739947A (zh) * | 2017-02-13 | 2017-05-31 | 吉林大学 |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汽车空调 |
CN107014009A (zh) * | 2015-10-06 | 2017-08-04 |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源装置 |
EP3205955A1 (en) * | 2016-02-12 | 2017-08-1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 Air conditioner |
CN107554745A (zh) * | 2017-08-31 | 2018-01-09 | 泰州市赛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内燃机动能水源热泵船用冷热水机组 |
CN108800441A (zh) * | 2018-06-25 | 2018-11-1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多联机系统 |
JP2018189256A (ja) * | 2017-04-28 | 2018-11-29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9458699A (zh) * | 2018-11-08 | 2019-03-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化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及空调 |
CN109506401A (zh) * | 2018-11-09 | 2019-03-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热泵的化霜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95758A (ja) * | 1982-05-10 | 1983-11-15 | 株式会社東芝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式 |
JPH0849936A (ja) | 1994-08-03 | 1996-02-20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
JP2842471B2 (ja) | 1994-08-03 | 1999-01-06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
JP3856529B2 (ja) * | 1997-06-10 | 2006-12-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7205615A (ja) * | 2006-01-31 | 2007-08-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5113447B2 (ja) | 2007-08-09 | 2013-01-09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989511B2 (ja) * | 2008-02-22 | 2012-08-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EP2341296B1 (en) | 2008-10-29 | 2018-08-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JP5473581B2 (ja) | 2009-12-15 | 2014-04-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2753900B (zh) * | 2010-02-10 | 2016-03-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US9285128B2 (en) * | 2010-03-16 | 2016-03-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outdoor, indoor, and multiple relay units |
ES2654341T3 (es) * | 2010-09-14 | 2018-0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ispositivo acondicionador de aire |
JP5748850B2 (ja) * | 2011-06-16 | 2015-07-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3008278A1 (ja) | 2011-07-14 | 2013-01-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5791717B2 (ja) * | 2011-07-14 | 2015-10-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3088484A1 (ja) * | 2011-12-16 | 2013-06-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3155964A (ja) * | 2012-01-31 | 2013-08-15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3144994A1 (ja) * | 2012-03-27 | 2013-10-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797893B (zh) * | 2012-11-21 | 2016-08-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838218B (zh) | 2012-12-12 | 2016-09-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WO2014097438A1 (ja) * | 2012-12-20 | 2014-06-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US20150369498A1 (en) * | 2013-02-25 | 2015-12-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EP3379159B1 (en) * | 2015-11-20 | 2021-09-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CN107461877B (zh) * | 2017-07-19 | 2020-12-0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系统除霜控制方法 |
EP3760938B1 (en) * | 2018-02-26 | 2023-09-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JP7034319B2 (ja) * | 2018-09-28 | 2022-03-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WO2020161805A1 (ja) | 2019-02-05 | 2020-08-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室外機、中継機、熱源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2019
- 2019-04-18 EP EP19925041.6A patent/EP3957925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4-18 JP JP2021514749A patent/JP72098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4-18 CN CN201980095347.XA patent/CN11366136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18 WO PCT/JP2019/016662 patent/WO202021313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18 US US17/432,677 patent/US1192735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23965A (ja) * | 1987-11-07 | 1989-05-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H0571833A (ja) * | 1991-09-11 | 1993-03-23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多室冷暖房装置 |
CN1117568A (zh) * | 1994-03-30 | 1996-02-28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装置 |
JP2000002474A (ja) * | 1998-04-15 | 2000-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485588A (zh) * | 2003-07-29 | 2004-03-31 | 孟凡正 | 双效多工况自除霜式热泵空调及其自动除霜方法 |
CN1952511A (zh) * | 2005-10-21 | 2007-04-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多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CN101105320A (zh) * | 2006-07-13 | 2008-01-16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拖多空调控制风机运行的方法 |
JP2008128616A (ja) * | 2006-11-24 | 2008-06-05 | Sanden Corp | 給湯装置 |
KR20080110141A (ko) * | 2007-06-14 | 2008-1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EP2278237A1 (en) * | 2008-04-30 | 2011-01-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101761999A (zh) * | 2009-09-11 | 2010-06-30 | 沃姆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户用中央空调节能自动防冻控制方法及用该方法的空调机 |
CN102042660A (zh) * | 2009-10-22 | 2011-05-04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CN103229003A (zh) * | 2010-12-09 | 2013-07-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2183108A (zh) * | 2011-05-06 | 2011-09-1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三管制热回收系统的除霜方法 |
CN103797317A (zh) * | 2011-09-13 | 2014-05-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装置和热泵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4246389A (zh) * | 2012-05-01 | 2014-12-2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除霜运转方法 |
CN202813656U (zh) * | 2012-07-13 | 2013-03-20 | 秦皇岛长丰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 改良防冻保护的中央空调冷水机 |
CN103047802A (zh) * | 2012-12-26 | 2013-04-17 |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源热泵冬季除霜系统 |
CN204301351U (zh) * | 2013-11-19 | 2015-04-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供给器 |
JP2015098981A (ja) * | 2013-11-19 | 2015-05-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
CN104033995A (zh) * | 2014-06-24 | 2014-09-1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模式控制方法、模式控制装置和多联式空调器 |
CN104807141A (zh) * | 2015-04-28 | 2015-07-2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CN107014009A (zh) * | 2015-10-06 | 2017-08-04 |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源装置 |
EP3205955A1 (en) * | 2016-02-12 | 2017-08-1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 Air conditioner |
CN106152342A (zh) * | 2016-07-04 | 2016-1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排量比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6145846U (zh) * | 2016-09-29 | 2017-05-03 | 上海开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多联式微型中央空调及其控制系统 |
CN106739947A (zh) * | 2017-02-13 | 2017-05-31 | 吉林大学 |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汽车空调 |
JP2018189256A (ja) * | 2017-04-28 | 2018-11-29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7554745A (zh) * | 2017-08-31 | 2018-01-09 | 泰州市赛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内燃机动能水源热泵船用冷热水机组 |
CN108800441A (zh) * | 2018-06-25 | 2018-11-1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多联机系统 |
CN109458699A (zh) * | 2018-11-08 | 2019-03-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机化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及空调 |
CN109506401A (zh) * | 2018-11-09 | 2019-03-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热泵的化霜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雄等: "一种可连续供热除霜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
王春: "基于电子膨胀阀控制的热气除霜实验研究", 《家电科技》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90812A1 (en) | 2022-03-24 |
US11927356B2 (en) | 2024-03-12 |
EP3957925A1 (en) | 2022-02-23 |
WO2020213130A1 (ja) | 2020-10-22 |
JPWO2020213130A1 (zh) | 2020-10-22 |
EP3957925A4 (en) | 2022-04-06 |
CN113661364B (zh) | 2023-03-10 |
JP7209816B2 (ja) | 2023-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61364B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JP614800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3383197B (zh) | 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调装置 | |
GB2289124A (en) | Estimating outdoor temperature in air conditioner | |
CN104482633B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2085832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 |
JP2003148820A (ja) | 冷媒回路 | |
KR101084928B1 (ko) | 동파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히트펌프 | |
US11397035B2 (en) | Controller of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outdoor unit, relay unit, heat source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19148382A (ja) | ヒートポンプ式暖房装置 | |
JP7097989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H043865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4181362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の最適起動制御装置 | |
JP200310661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4278813A (ja)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20230145115A1 (en) |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the same | |
US11209182B2 (en) |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 |
US12130059B2 (en) |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the same | |
JPH02101337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AU2023244654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2002061931A (ja) | 制御装置、及びこの制御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