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9783B - 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49783B CN113649783B CN202110937034.3A CN202110937034A CN113649783B CN 113649783 B CN113649783 B CN 113649783B CN 202110937034 A CN202110937034 A CN 202110937034A CN 113649783 B CN113649783 B CN 1136497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shaft
- riveting
- head
- shaft
-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B23P19/022—Extracting or inserting relatively long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2—Dies; Inserts therefor; Mounting thereof; Moul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适用于电机输出轴组件,包括:下定位模组件和设于该下定位模组件上方的且适于做纵向往复运动的上铆压模组件;其中下定位模组件包括用于定位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的轴根部的定位套;上铆压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输出轴的铆头、设于铆头内的且适于做沿着输出轴轴向的往复运动的用以对输出轴的轴头进行定位的导向块,以及套设在铆头外侧的用于抵压电机输出轴组件的齿轮的预压块;以及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纵向下行运动时导向块对输出轴的轴头定位先于铆头对该输出轴的铆压。本发明可以优化电机输出轴与齿轮之间的铆接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铆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在家用电器中被广泛运用。在带有减速齿轮机构的电机中,一般是通过齿轮机构及输出轴组件将电机的转矩输出,输出轴组件是由齿轮和输出轴组成,齿轮与输出轴是大多通过铆接模具实现铆接固定,齿轮与减速齿轮机构啮合传动,输出轴置于电机外部,与家用电器中安装孔配合安装。其中输出轴组件中齿轮与输出轴必须具有一定的拉脱强度。
现有技术中,输出轴组件的齿轮与输出轴在铆接过程中,铆痕的轴向深度位置是靠小型冲床的上下往复行程决定;铆接的径向位置主要由上模导套与下模导柱的配合精度及下模载具内径与输出轴的外径配合精度决定;另在铆接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生产工效,必须使输出轴与铆接模具下模载具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装配。这样会导致,铆接的径向位置由于上下模的配合精度、输出轴与下模配合精度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影响,造成输出轴组件的铆痕与输出轴不同心,进而造成输出轴整圈在径向上的铆接不均匀,部分铆痕大,部分铆痕小,会带来输出轴组件的铆痕部脱落产生铆痕垃圾卡死电机、输出轴组件的齿轮与输出轴拉脱强度较小所导致的电机中输出轴脱落等不良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铆接模具,以解决优化电机输出轴与齿轮之间的铆接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以解决优化电机输出轴与齿轮之间的铆接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铆接模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铆接模具,适用于电机输出轴组件;包括:下定位模组件和设于该下定位模组件上方的且适于做纵向往复运动的上铆压模组件;其中
下定位模组件包括用于定位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的轴根部的定位套;
上铆压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输出轴的铆头、设于所述铆头内的且适于做沿着输出轴轴向的往复运动的用以对输出轴的轴头进行定位的导向块,以及套设在铆头外侧的用于抵压电机输出轴组件的齿轮的预压块;以及
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纵向下行运动时导向块对输出轴的轴头定位先于铆头对该输出轴的铆压。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块上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设有适于与输出轴的轴头配合的凹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块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口边沿设有倒角R;以及
0.1≤R≤0.4。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铆头内贯通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装配孔;
所述装配孔中还设有适于抵顶导向块与输出轴相背的端部的弹性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压块朝向输出轴的端部凸起于铆头朝向输出轴的端部;
所述导向块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适于在弹性体的抵顶下伸出至预压块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外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孔包括贯通的大内径部和小内径部,且在所述大内径部与小内径部之间形成L形台阶;以及
所述导向块包括设于所述大内径部中以适于挂设在L形台阶的导向挂台,以及与所述导向挂台相连的以适于贯穿小内径部后伸出至铆头外的导向本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内设有适于输出轴的轴根部插入的定位孔;以及
在所述定位套与铆头相对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边沿设有倒角C。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的轴根部包括一体相连的小外径部和大外径部;其中
所述大外径部位于小外径部和轴头之间;
所述定位孔与大外径部之间的周向间隙为0.02~0.05mm。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内还设有从输出轴背离铆头的一端支承输出轴的垫块。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在其轴向侧壁上沿轴头向轴根部方向依次且间隔地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其中
第一台阶面用于与导向块朝向输出轴的端部抵接;
第二台阶面为适于与铆头朝向输出轴的端部接触形成铆接部位;
第三台阶面用于定位齿轮;当所述齿轮套设在输出轴上时,该齿轮朝向铆头的端部低于第二台阶面朝向铆头的端部;以及
所述预压块朝向输出轴的端面与铆头朝向输出轴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台阶面朝向铆头的端面与齿轮朝向铆头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本发明的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采用所述的铆接模具,包括:
步骤S1:由定位套对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的轴根部进行定位;
步骤S2: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纵向下行运动;
步骤S3:导向块对输出轴的轴头定位;
步骤S4:预压块抵压齿轮;
步骤S5:铆头铆压输出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由导向块实现对于输出轴的轴头的定位,且因为输出轴在加工的过程中,其轴头与各个台阶面是一体加工成型的,同轴度高,所以,通过对轴头的定位,也即实现了对适于与铆头接触形成铆接部位的第二台阶面的定位。以此,即增大了铆头与输出轴之间的同心度,在铆头对输出轴的第二台阶面铆接部位进行铆接时,第二台阶面的铆接部位在径向上高度一致,保证了输出轴与铆接痕的同心,因此保证了铆接的质量和强度。
此外,导向块与铆头之间的滑动配合,配合导向块与输出轴的轴头之间的滑动配合,这样影响铆痕与输出轴之间的同心度的主要因素在于导向块与输出轴的轴头的配合精度以及导向块与铆头的配合精度,如此即改变了定位方法,减少了影响同心度的尺寸链,可以节约模具调试时间;同时保证了铆痕与输出轴的同心度,提高铆接质量和铆接强度,有效避免了输出轴与齿轮之间脱落等不良产生。
再者,针对不同规格的输出轴,只需要替换模具中的导向块及铆头,更换方便,以此来提高整体的铆接模具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的导向块与铆头和预压块的整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的导向块与铆头和预压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的导向块与铆头和预压块的整体配合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适用的输出轴组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在合模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在合模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在合模完成后形成的铆痕的示意图(也即图7的E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在合模过程中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A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9的B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9的D部放大图。
图中:模柄11、上模座12、上垫板13、铆头固定座14、铆头15、大内径部151、小内径部152、弹性体16、铆头挂台17、预压块18、导向挂台19、导向本体110、凹槽111、定位套21、固定座22、下垫板23、下模座24、定位挂台25、定位孔26、垫块27、输出轴30、第一台阶面31、第二台阶面32、第三台阶面33、轴头34、轴根部35、齿轮40、铆痕K。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接模具,适用于电机输出轴组件,此处的输出轴组件是由齿轮40和输出轴30组成的,而本实施例的铆接模具则是用于实现齿轮40与输出轴30之间的铆接固定。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铆接模具下定位模组件和设于该下定位模组件上方的上铆压模组件;在对输出轴组件进行铆接加工的过程中,上铆压模组件做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的纵向往复运动,详细来说,由上铆压模组件的对于下定位模组件的纵向下行运动(本发明中定义该运动过程为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的合模运动)来完成铆接加工;而在完成铆接加工后,上铆压模组件再做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的纵向上行运动(本发明中定义该运动过程为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的开模运动)来回复到铆接加工前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首先来说,上铆压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输出轴30的铆头15、设于铆头15内的且适于做沿着输出轴30轴向的往复运动的用以对输出轴30的轴头34进行定位的导向块,以及套设在铆头15外侧的用于抵压电机输出轴组件的齿轮40的预压块18。此处的导向块与铆头15之间为滑动配合关系。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举例来说,对于本实施例的导向块与输出轴30的轴头34之间的定位配合采用如下方式来实现:
具体的在导向块上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设有适于与输出轴30的轴头34 配合的凹槽111。当本实施例的上铆压模组件中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时,导向块与输出轴30的轴头34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凹槽111 对轴头34的定位;而当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开模运动时,导向块与输出轴30的轴头34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凹槽111与轴头34 之间的分离。
关于预压块18,本实施例的预压块18与铆头15之间固连,采用例如但不限于焊接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预压块18中心设置贯穿的通孔,预压块18 的内圆面与铆头15上相应配合部的外圆面配合,两者固定连接。
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输出轴30在其轴向侧壁上沿其轴头34 向轴根部35方向依次且间隔地设有第一台阶面31、第二台阶面32和第三台阶面33;且第一台阶面31、第二台阶面32和第三台阶面33这三者的外径依次增大。此处的第一台阶面31用于与导向块朝向输出轴30的端部抵接;第二台阶面32为适于与铆头15朝向输出轴30的端部接触形成铆接部位;第三台阶面33 用于定位齿轮40。
接下来考虑到整体模具结构调试的高效便捷性,本实施例结合附图以一种结构来就导向块、铆头15和预压块18这三者之间的具体位置进行说明:
首先是,当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之前,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适于伸出至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外侧;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预压块18与导向块这两者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之间的高度差来实现对于输出轴30的第二台阶面32和第三台阶面33之间存在的高度差的配合;另一方面,当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时,导向块对输出轴30的轴头34定位先于预压块18对于齿轮40的抵压。
再者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之前,预压块18朝向输出轴30的端部凸起于铆头15朝向输出轴30的端部,也就是说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是伸出在铆头15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外侧的,此处结合由上铆压模组件向下定位模组件的方向来说,用于与导向块配合的第一台阶面31位于形成铆接部位的第二台阶面32的上方,这样的情况下,在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之时,即可实现当铆头15与第二台阶面32接触之前,先由预压块18与齿轮40完成抵压配合,再由导向块与第一台阶面31完成定位配合,以避免输出轴30和齿轮40的精准定位未完成之前即开始铆接加工的问题产生。
如此情况下,也即是说,当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用来铆接电机轴输出组件时,先由导向块与输出轴30的第一台阶面31完成定位配合,再由预压块18与齿轮40接触配合,最后才是铆头15对于输出轴30 的铆压。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当齿轮40套设在输出轴30 上时,该齿轮40朝向铆头15的端部低于第二台阶面32朝向铆头15的端部;预压块18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与铆头15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2大于第二台阶面32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齿轮40朝向铆头15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1,即L2>L1。
此处,再结合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中对于在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做合模运动之前的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可以伸出在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外侧的情况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
铆头15内贯通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装配孔;装配孔中还设有适于抵顶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背的端部的弹性体16,此处的弹性体16采用例如但不限于弹簧;以及导向块上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是通过弹性体16的抵顶作用来伸出至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外侧。
更为具体的来说,装配孔包括贯通的大内径部151和小内径部152,且在大内径部151与小内径部152之间形成L形台阶;以及导向块包括设于大内径部 151中以适于挂设在L形台阶的导向挂台19,以及与导向挂台19相连的以适于贯穿小内径部152后伸出至铆头15外的导向本体110;凹槽111设于导向本体 110中。
接下来,还要加以说明的是,区别于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适于在弹性体16的抵顶下凸出于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的这种结构,还存在以下的结构也满足本实施例的使用需求,即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适于在弹性体16的抵顶下仍然相对于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成凹陷状的结构,由上铆压模组件向下定位模组件的方向来说,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高于铆头15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这种情况需要同时满足先定位再铆接和先定位再预压块18压紧齿轮40。此时的这种结构还包括如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在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和铆头15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之间,由于该种情况下,由上铆压模组件向下定位模组件的方向来说,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低于铆头15 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可以实现先定位再铆接,此时只需要满足先定位再预压块18压齿轮40片,即尺寸要求为:导向块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与预压块18 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头34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输出轴30 的第二台阶面32之间的距离(理论上应该是导向块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与预压块18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头34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齿轮40朝向铆头1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但是在装配过程中,齿轮40在第二台阶面32和第三台阶面33之间的位置,会有移动,最终是通过预压块18压到第三台阶面33的端面上的。)。
第二种情况:由上铆压模组件向下定位模组件的方向来说,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高于铆头15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此时的尺寸需要同时满足:
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与铆头15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头34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第二台阶面32之间的距离。
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与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头34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第二台阶面32之间的距离。
因为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与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与铆头15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所以只要满足: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与预压块18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头34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第二台阶面32 之间的距离。
此外,对于本实施例上铆压模组件来说,还包括如下结构:首先是与铆头 15相连接的铆头固定座14,其次是与铆头固定座14相连的上模座12,再者是被铆头固定座14和上模座12夹持在中间的上垫板13,最后是与上模座12背离铆头固定座14一端相连的模柄11。其中的模柄1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冲床,起到整个上铆压模组件与冲床的安装固定作用;上模座12通过螺纹与模柄11的外螺纹固定连接,用于固定上垫板13及铆头固定座14,并传递压力;上垫板 13,其通过两个对称定位销和两个螺钉固定平面位置,上模座12和铆头固定座 14夹持固定上下位置,具有防止铆头15顶伤模座作用;铆头固定座14通过螺纹与上模座12螺丝连接,通过两个对称定位销精准定位,用于固定铆头15。此处的铆头15通过与铆头15一体相连的且尺寸大于铆头15的铆头挂台17来实现与铆头固定座14之间的相连固定。在此结构基础上,弹簧的下端面与导向挂台19的上端面配合,而弹簧上端面则是贯穿铆头固定座14的顶部后与上垫板 13的下端面配合。如此结构下,在本实施例的铆接模具处于未合模状态下,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导向块与铆头15之间通过在L形台阶配合。
接下来说本实施例的下定位模组件,其包括用于定位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30的轴根部35的定位套21,以及与定位套21固定配合的固定座22、与固定座22配接的下模座24,被固定夹持在固定座22与下模座24之间的下垫板 23。
其中的定位套21内设有适于输出轴30的轴根部35插入的定位孔26,起到定位输出轴30的作用,定位套21通过定位挂台25与固定座22配合,且定位套21外圆面与固定座22内圆面配合固定安装,定位套21下端面与下垫板23 上端面配合;固定座22通过螺纹与下模座24螺丝连接,通过两个对称定位销精准定位,作用是固定定位套21;下垫板23通过两个对称定位销固定平面位置,下模座24和固定座22夹持固定上下位置,作用是防止冲压过程中对下模座24 的挤压损伤;下模座24通过螺丝与固定座22螺纹连接,作用是固定下垫板23 及固定座22。
最后,本实施例的铆接模具还包括在上铆压模组件的上模座12与下定位模组件的下模座24之间设有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套接相连的导柱51和导套52,由导向组件来起到对于上铆压模组件与下定位模组件之间合模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的精准度。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0所示,在实施例1的铆接模具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在导向块与输出轴30相对的端部且位于凹槽111的槽口边沿设有倒角R;并且0.1≤R≤0.4。
具体的在铆接过程中,倒角R增加了导向块内凹槽111的槽口处的内径,以利于输出轴30的轴头34刚接触时导入导向块的凹槽111中,且此处的倒角R 没有棱角,可以避免擦伤输出轴30轴头34。
此处的倒角R不宜过小或过大,过小起不到良好导向作用,过大则导向块与第一台阶面31接触过小,易压伤第一台阶面3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铆接模具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在定位套21与铆头15相对的端部且位于定位孔26的孔口边沿设有倒角C。
在铆接过程中,倒角C增加了定位套21的定位孔26的孔口内径以利于将输出轴30装配到定位套21中,可缩小输出轴30与定位套21之间的装配间隙,增大装配精度。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2所示,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铆接模具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的输出轴30的轴根部35包括一体相连的小外径部和大外径部;其中大外径部位于小外径部和轴头34之间;定位孔26与大外径部之间的周向间隙为0.02~0.05mm。因为在铆接前需要对输出轴30进行定位,在定位过程中,输出轴30在径向上会有一定的位移,所以设置定位孔26 的内孔及输出轴30的大外径部之间的周向间隙为0.02~0.05mm。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1所示,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的铆接模具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铆接模具的定位孔26内还设有从输出轴30 背离铆头15的一端支承输出轴30的垫块27。垫块27的主要作用为长时间铆接受力磨损变形后易更换,成本低。
通过垫块27的尺寸设置,使得在其上的输出轴30位置保持为:输出轴30 第三台阶面33端面高于定位套21朝向铆头15的端面,结合附图11来说,在输出轴30第三台阶面33端面与定位套21朝向铆头15的端面之间存在高度差 L3;此处一般1mm≤L3<2mm。若L3太小,由于齿轮40变形、加工公差、输出轴30加工公差易导致合模过程中齿轮40下端面先接触定位套21端面,不能与输出轴30第三台阶面33接触,出现齿轮40与输出轴30铆接后,齿轮40与第三台阶面33有间隙。若L3太大,则影响定位套21对输出轴30下端径向定位的精度。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至少一个实施例的铆接模具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至少一个实施例的铆接模具,包括:
步骤S1:由定位套21对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30的轴根部35进行定位,以使输出轴30的轴头34正对上铆压模组件;
步骤S2: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纵向下行运动;
步骤S3:导向块对输出轴30的轴头34定位;
步骤S4:预压块抵压齿轮40;
步骤S5:铆头15铆压输出轴30。
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铆接模具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输出轴30放入至定位套21内定位;
其次,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合模运动,输出轴30的轴头34 首先进入到导向块的凹槽111内,实现导向块与输出轴30的轴头34径向配合定位,此过程中由于弹簧对导向块的压力,使得导向块与铆头15、预压块18三者一起运动;
再次,上铆压模组件继续往下合模,预压块18压紧齿轮40,齿轮40与输出轴30的轴向配合到位(即齿轮40下端面与输出轴30的第三台阶面33配合到位,此时第二台阶面32朝向铆头15的端面与齿轮40朝向铆头15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1),此过程导向块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与输出轴30的第一台阶面31接触,导向块与铆头15和预压块18之间相对运动;
再次,上铆压模组件继续往下合模,预压块18压紧齿轮40并有一定的压缩量(L2>L1,其中L2为预压块18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与铆头15朝向输出轴 30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2),铆头15朝向输出轴30的端面接触到输出轴30 的第二台阶面32上的铆接部,形成铆痕K;
再次,铆接完成后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开模运动,之前受到一定压缩的预压块18产生回复的弹性力将输出轴30与铆头15分离;
最后,导向块由于重力作用及弹性体16的弹力作用进行复位。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铆接模具,适用于电机输出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位模组件和设于该下定位模组件上方的且适于做纵向往复运动的上铆压模组件;其中
下定位模组件包括用于定位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的轴根部的定位套;
上铆压模组件包括用于铆压输出轴的铆头、设于所述铆头内的且适于做沿着输出轴轴向的往复运动的用以对输出轴的轴头进行定位的导向块,以及套设在铆头外侧的用于抵压电机输出轴组件的齿轮的预压块;以及
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纵向下行运动时导向块对输出轴的轴头定位先于铆头对该输出轴的铆压;
所述铆头内贯通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装配孔;
所述装配孔中还设有适于抵顶导向块与输出轴相背的端部的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块上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设有适于与输出轴的轴头配合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块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口边沿设有倒角R;以及
0.1≤R≤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块朝向输出轴的端部凸起于铆头朝向输出轴的端部;
所述导向块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适于在弹性体的抵顶下伸出至预压块与输出轴相对的端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一项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包括贯通的大内径部和小内径部,且在所述大内径部与小内径部之间形成L形台阶;以及
所述导向块包括设于所述大内径部中以适于挂设在L形台阶的导向挂台,以及与所述导向挂台相连的以适于贯穿小内径部后伸出至铆头外的导向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内设有适于输出轴的轴根部插入的定位孔;以及
在所述定位套与铆头相对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口边沿设有倒角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轴根部包括一体相连的小外径部和大外径部;其中
所述大外径部位于小外径部和轴头之间;
所述定位孔与大外径部之间的周向间隙为0.02~0.0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内还设有从输出轴背离铆头的一端支承输出轴的垫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在其轴向侧壁上沿轴头向轴根部方向依次且间隔地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其中
第一台阶面用于与导向块朝向输出轴的端部抵接;
第二台阶面为适于与铆头朝向输出轴的端部接触形成铆接部位;
第三台阶面用于定位齿轮;当所述齿轮套设在输出轴上时,该齿轮朝向铆头的端部低于第二台阶面朝向铆头的端部;以及
所述预压块朝向输出轴的端面与铆头朝向输出轴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台阶面朝向铆头的端面与齿轮朝向铆头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一种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由定位套对电机输出轴组件的输出轴的轴根部进行定位;
步骤S2:上铆压模组件相对于下定位模组件做纵向下行运动;
步骤S3:导向块对输出轴的轴头定位;
步骤S4:预压块抵压齿轮;
步骤S5:铆头铆压输出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7034.3A CN113649783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7034.3A CN113649783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9783A CN113649783A (zh) | 2021-11-16 |
CN113649783B true CN113649783B (zh) | 2022-10-25 |
Family
ID=7849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7034.3A Active CN113649783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4978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0127A (ja) * | 1999-03-30 | 2000-10-10 | Tachi S Co Ltd | リベット締結機 |
CN205414297U (zh) * | 2015-12-10 | 2016-08-03 |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冲压铆接装置 |
CN206028517U (zh) * | 2016-09-07 | 2017-03-22 | 深圳市天洲计时科技有限公司 | 手表传动轮部件铆合装置 |
CN206326554U (zh) * | 2016-12-27 | 2017-07-14 | 合肥惠利普电机有限公司 | 电机机壳与中心轴针铆合工装 |
CN208960895U (zh) * | 2018-09-10 | 2019-06-11 | 上海旭虹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径向旋铆设备 |
CN209157609U (zh) * | 2018-12-26 | 2019-07-26 |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轴类工件的压铆模具及其凹模 |
CN210461445U (zh) * | 2019-08-02 | 2020-05-05 | 北轴(洛阳)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钢球先导定位的保持器锁紧装置 |
CN212762030U (zh) * | 2020-05-28 | 2021-03-23 | 台州东润轴承有限公司 | 杆端关节轴承半自动铆合工装 |
CN213072329U (zh) * | 2020-10-15 | 2021-04-27 | 安徽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输出轴组件及使用其的电机 |
-
2021
- 2021-08-16 CN CN202110937034.3A patent/CN11364978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9783A (zh) | 2021-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81750B (zh) | 机油泵中弹簧的安装装置 | |
CN113649783B (zh) | 铆接模具及使用该铆接模具的工作方法 | |
CN210099442U (zh) | 一种尺寸误差补偿机构 | |
US20230058802A1 (en) | Stamping dies and guided retainer devices for use in same | |
CN215880636U (zh) | 铆头组件及使用其的铆接模具 | |
CN107240990B (zh) | 一种起动电机内置式电磁开关的装配工装 | |
CN110936131A (zh) | 一种伺服电机用高效压键设备 | |
CN211589943U (zh) | 一种压装机构及含该机构的压装夹具 | |
CN112720008A (zh) | 一种定位夹持装置 | |
CN214979370U (zh) | 一种拨叉两孔钻床夹具 | |
CN214868597U (zh) | 一种同时压装轴连轴承及防尘盖的装置 | |
CN211163767U (zh) | 一种伺服电机用高效压键设备 | |
CN113001217A (zh) | 一种拨叉两孔钻床夹具 | |
CN213164483U (zh) | 一种冲针和通止规加工治具 | |
CN114289615A (zh) |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用冲头固定装置 | |
CN219336625U (zh) | 工件定位与分离装置及加工设备 | |
CN221338328U (zh) | 一种销钉压装夹具 | |
CN107276321B (zh) | 一种电磁开关内置式起动电机 | |
CN220346991U (zh) | 一种有尾螺套加工装置 | |
CN221290924U (zh) | 一种过渡配合的一面两销新定位结构 | |
CN218747387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压装治具组件 | |
CN219582107U (zh) | 一种连杆衬套压装夹具 | |
CN220428254U (zh) | 卡簧安装工装 | |
CN218136370U (zh) | 切槽机的芯轴机构 | |
CN213673786U (zh) | 键盘用的定位治具和自动螺丝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