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6239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6239A CN113226239A CN201980086264.4A CN201980086264A CN113226239A CN 113226239 A CN113226239 A CN 113226239A CN 201980086264 A CN201980086264 A CN 201980086264A CN 113226239 A CN113226239 A CN 1132262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end edge
- width direction
- absorbent
- absorbent art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0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0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739 neck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47 superabsorbe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61F13/64—Straps, belts, ties or endless ba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穿戴者采取了前屈姿势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相对于穿戴者的背部的下滑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0)的后腰围区域(S2)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后中央区域(RC)具有从吸收芯的后端缘延伸至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的后腰部区域(R11),前腰围区域(S1)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前中央区域(FC)具有从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向后侧延伸至后腰部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前腰部区域(F11)。后腰部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前腰部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于穿戴者的身体、特别是腹部的合身性的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覆盖腹部的前腰围区域、覆盖背部的后腰围区域、以及在前腰围区域中沿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构件。伸缩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腰围区域中的与髂前上棘重叠的区域。髂前上棘比在腹部的中央鼓出的部位凹陷。通常,伸缩性构件在收缩时容易向身体的凹陷的部位偏离。然而,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将伸缩性构件配置在与作为凹陷的部位的髂前上棘重叠的区域而抑制收缩时的偏离,抑制腰部开口的滑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3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相连,如果前腰围区域因身体的移动而下滑,则伴随于此后腰围区域也下滑。具体而言,如果穿戴者成为前屈姿势,则穿戴者的腹部向前侧鼓出,腹围的尺寸变大,吸收性物品整体容易向胯裆侧偏离。在前屈姿势下,吸收性物品虽然紧贴于穿戴者的腹部,但是未紧贴于背部而在背部与吸收性物品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因此,在吸收性物品整体向胯裆侧偏离时,后腰围区域容易偏离。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虽然使前腰围区域的与髂前上棘重叠的区域紧贴,抑制腰部开口的滑落,但是在前屈姿势等前腰围区域紧贴的状态下,无法抑制后腰围区域的下滑。因此,期望一种在穿戴者采取前屈姿势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相对于穿戴者的背部的下滑的吸收性物品。
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是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及配置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胯裆区域;跨所述胯裆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地配置且具有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将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外侧部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外侧部接合的侧接合部,其中,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后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延伸至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的后腰部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前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向后侧延伸至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前腰部区域,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前腰部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沿A-A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沿B-B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明确。
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是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及配置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胯裆区域;跨所述胯裆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地配置且具有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将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外侧部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外侧部接合的侧接合部,其中,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后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延伸至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的后腰部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前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向后侧延伸至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前腰部区域,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前腰部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根据本形态,如果穿戴者成为前屈姿势,则穿戴者的腹部向前侧鼓出,腹围的尺寸变大。此时,前腰部区域的收缩力低,前腰部区域比后腰部区域容易在宽度方向上伸长,因此能够吸收向前侧鼓出的腹部的变形,抑制吸收性物品的整体的偏离。而且,由于后腰部区域的收缩高,因此后腰部区域难以滑落。而且,在将膝弯曲而采取了前屈姿势之后将姿势复原时,由腿夹着的胯裆区域向后侧移动,经由胯裆区域的吸收芯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围区域。而且,在穿戴者被抱着的状态下,胯裆区域被按压,经由胯裆区域的吸收芯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围区域。后腰部区域由于收缩而刚性升高,因此从胯裆区域侧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部区域时容易返回原来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前屈姿势下发生后腰围区域的滑落的情况下,通过将姿势复原,也能够上拉腰部开口,抑制相对于穿戴者的背部的下滑。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距离比所述吸收芯的前端缘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距离短。根据本形态,经由吸收芯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侧,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的腰部开口。而且,由于吸收芯的前端缘与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比较长,因此在前腰部区域伸长时,吸收芯的刚性难以产生影响,在前屈姿势时,前腰部区域更容易伸长。由此,前腰部区域吸收在前屈姿势下向前侧鼓出的腹部的变形,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的整体的偏离。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后外装体,所述后外装体具有刚性比周围高的高刚性区域,所述高刚性区域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地配置。如果将腿弯曲而采取了前屈姿势之后将姿势复原,则经由吸收性主体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围区域。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与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之间的区域的刚性比吸收性主体低。然而,通过跨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地配置高刚性区域,经由吸收性主体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侧,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的腰部开口。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高刚性区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之间的区域的50%以上。根据本形态,经由吸收性主体向后侧上压的力更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侧,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的腰部开口。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高刚性区域的外侧缘位于比所述吸收芯的外侧缘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根据本形态,在宽度方向上,高刚性区域比吸收芯向外侧延伸。因此,能够将经由吸收芯向后侧上压的力遍及从吸收芯向后侧延伸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地向腰部开口侧传递,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的腰部开口。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后外装体形成有将构成所述后外装体的片压缩而成的压花部,所述压花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根据本形态,后外装体的前后方向的刚性升高,从胯裆区域侧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向后外装体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传递。由此,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的腰部开口。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在所述前中央区域设有对所述前中央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全长进行了十等分而得到的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最高的高收缩区域配置在比所述前腰部区域靠胯裆区域侧的位置。根据本形态,在穿戴者成为前屈姿势而穿戴者的腹部向前侧鼓出时,在高收缩区域贴合于腹部的下端的凹陷部的状态下,位于比高收缩区域靠腰部开口侧的位置的前腰部区域伸长。前腰围区域能够进一步追随腹部的变形而变形,能够抑制前腰围区域的滑落。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后腰围区域具有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高收缩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域,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位于比所述延伸区域靠后侧的位置。在穿戴状态下,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经由侧接合部相连,从高收缩区域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域伴随着高收缩区域的收缩而贴合于身体,难以由于穿戴者的姿势的变化而沿前后方向偏离。而且,在比延伸区域靠后侧的区域中发生偏离时,能够通过位于比延伸区域靠后侧的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向后侧上压。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位于比所述延伸区域靠胯裆区域侧的位置。当延伸区域与吸收芯重叠时,以伴随着高收缩区域的收缩而使延伸区域贴合身体的情况为起因,吸收芯的刚性升高。当吸收芯的刚性升高时,配置有吸收芯的区域与后腰部区域的刚性差增大,在经由吸收芯被按压时,存在后腰部区域难以被上拉的情况。减小后腰部区域与延伸区域的刚性差,在经由吸收芯向后侧被按压时,容易上拉后腰部区域。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可以是,所述吸收芯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缩颈的缩颈部,所述缩颈部中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内侧的最窄部位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吸收芯的最窄部成为在穿戴时最受两腿夹持的部分。在将腿弯曲而采取了前屈姿势之后将姿势复原时,从吸收芯的最窄部向吸收芯的整个区域作用有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力。由于吸收芯的最窄部偏向前侧,因此能够确保比最窄部靠后侧的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在将姿势复原时能够增加向腰部开口侧的返回量。由此,在经由吸收芯向后侧被按压时,容易上拉后腰部区域。
(2)吸收性物品的整体概略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应留意的是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而且,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以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吸收性物品为短裤型,可以为一次性尿布,也可以为衬裤型生理用卫生巾。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0的示意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0的示意俯视图。图2所示的示意俯视图表示在将后述的侧接合部60展开的状态下使吸收性物品10伸长至不形成褶皱的状态的伸长状态。图3是沿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所示的B-B剖面的剖视图。而且,在图3及图4所示的剖视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各构件在厚度方向T上分离表示,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各构件沿厚度方向T相接。
吸收性物品10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L及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L由向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方向规定。换言之,前后方向L是在展开的吸收性物品10中前后延伸的方向。而且,吸收性物品10具有与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这两方正交的厚度方向T。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胯裆区域S3。前腰围区域S1是与穿戴者的前腰围(腹部)相向的区域。后腰围区域S2是与穿戴者的后腰围(背部)相向的区域。胯裆区域S3是位于穿戴者的胯裆且配置在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的区域。胯裆区域S3是形成有后述的腿围开口66的区域。前腰围区域S1的胯裆区域侧的交界是腿围开口66的前端缘,后腰围区域S2的胯裆区域侧的交界是腿围开口66的后端缘。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外装体15和吸收性主体40。外装体15与吸收性主体40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外装体15可以具有前外装体20和后外装体30。前外装体20在前腰围区域S1中,配置于与吸收性主体40重叠的区域和与吸收性主体40不重叠的区域。后外装体30与前外装体20在前后方向L上分离。后外装体30在后腰围区域S2中,配置于与吸收性主体40重叠的区域和与吸收性主体40不重叠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5可以将前外装体20及后外装体30一体化并从前腰围区域S1设置至后腰围区域S2。
如图3所示,前外装体20可以具有:在吸收性主体40的肌肤面侧T1配置的前罩片27;在吸收性主体40的非肌肤面侧T2配置的前第一外包装片25;在前第一外包装片25的非肌肤面侧T2配置的前第二外包装片26;以及在前第一外包装片25与前第二外包装片26之间配置的外包装伸缩片28。在与吸收性主体40不重叠的区域中,前罩片27、前第一外包装片25、外包装伸缩片28及前第二外包装片26从肌肤面侧T1朝向非肌肤面侧T2依次层叠,并相互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前罩片27、前第一外包装片25及前第二外包装片26可以由不同的片构成,也可以由折回的同一个片构成。
后外装体30可以具有:在吸收性主体40的肌肤面侧T1配置的后罩片37;在吸收性主体40的非肌肤面侧T2配置的后第一外包装片35;在后第一外包装片35的非肌肤面侧T2配置的后第二外包装片36;以及在后第一外包装片35与后第二外包装片36之间配置的后侧橡胶线38。在与吸收性主体40不重叠的区域中,后罩片37、后第一外包装片35、后侧橡胶线38及后第二外包装片36可以从肌肤面侧T1朝向非肌肤面侧T2依次层叠,并相互接合。而且,在后第一外包装片35的肌肤面侧可以配置后第三外包装片39。在配置有后第三外包装片39的区域中,后罩片37、后第三外包装片39、后第一外包装片35、后侧橡胶线38及后第二外包装片36可以从肌肤面侧T1朝向非肌肤面侧T2依次层叠,并相互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后罩片37、后第一外包装片35、后第二外包装片36及后第三外包装片39可以由不同的片构成,也可以由折回的同一个片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第二外包装片36及后第三外包装片39由在腰部开口62处折回的同一个片构成。
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将前腰围区域S1的外侧部与后腰围区域S2的外侧部接合的侧接合部60。侧接合部60由将前腰围区域S1的外侧部与宽度方向W上的后腰围区域S2的外侧部相互卡定的部分规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外侧部是在包含宽度方向W的外缘在内的宽度方向W上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外侧缘是宽度方向W上的外缘。本发明中的内侧部是在包含宽度方向W的内缘在内的宽度方向W上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内侧缘是宽度方向W上的内缘。而且,本发明中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是在包含前后方向L的边缘在内的前后方向L上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前端缘及后端缘是前后方向L上的边缘。外端部包含前端部及后端部,外端缘包含前端缘及后端缘。
如图1所示,在形成有侧接合部60的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0形成有供穿戴者的躯体通过的腰部开口62和供穿戴者的腿分别插入的一对腿围开口66。腰部开口62可以由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S1F和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规定。在此,图2示出解除侧接合部60处的接合,将吸收性物品10展开的状态。侧接合部60可以分别在前外装体20及后外装体30中沿前后方向L延伸。在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前腰围区域S1与胯裆区域S3的交界由设置于前外装体20的侧接合部60的后端缘规定。同样,后腰围区域S2与胯裆区域S3的交界可以由设置于后外装体30的侧接合部60的前端缘规定。
如图3所示,在前腰围区域S1可以配置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伸缩性构件。伸缩性构件可以由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前侧橡胶线22及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外包装伸缩片28中的至少任一个构成。也可以取代于此,伸缩性构件通过由例如能够伸缩的片构成的前外装体20自身来构成。前侧橡胶线22可以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连续的连续橡胶线22A和在宽度方向上不连续而被分割的非连续橡胶线22B。非连续橡胶线22B可以至少在与吸收芯50重叠的区域被分割,降低伸缩力。连续橡胶线22A可以位于比吸收芯50的前端缘50F靠前侧的位置,配置成与吸收芯50不重叠。在后腰围区域S2可以配置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伸缩性构件。伸缩性构件可以由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后侧橡胶线38及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外包装伸缩片中的至少任一个构成。也可以取代于此,伸缩性构件通过例如由能够伸缩的片构成的后外装体30自身来构成。
吸收性主体40跨前外装体20和后外装体30地配置。即,吸收性主体40跨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及胯裆区域S3。吸收性主体40可以与前外装体20及后外装体30分体构成。在该情况下,吸收性主体40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及后腰围区域S2中分别与前外装体20及后外装体30接合。吸收性主体40至少包含吸收芯50。吸收芯50可以包含例如粉碎浆料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吸收芯50至少配置于胯裆区域S3。优选的是,吸收芯50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从前腰围区域S1延伸至后腰围区域S2。吸收芯50可以由芯包覆盖。吸收芯50可以具有缩颈部51。吸收芯50的缩颈部51是从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部分。此外,如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在吸收芯50的肌肤面侧配置的肌肤面片42A、在吸收芯50的非肌肤面侧配置的不透液片41、以及配置在比不透液片41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的主体片42B。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40在比吸收芯50靠前侧的区域中,从肌肤面侧T1朝向非肌肤面侧T2按照肌肤面片42A、不透液片41、主体片42B的顺序配置。而且,在与吸收芯50重叠的区域中,从肌肤面侧T1朝向非肌肤面侧T2按照肌肤面片42A、吸收芯50、不透液片41、主体片42B的顺序配置。肌肤面片42A与不透液片41可以在厚度方向T上夹着吸收芯50配置。不透液片41只要为不透液性即可,例如,可以由膜构成。肌肤面片42A及主体片42B只要为透液性即可,例如可以由无纺布构成。
如图2所示,前腰围区域S1可以具有位于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前中央区域FC和位于比前中央区域FC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的前侧区域FS。前中央区域FC的外侧缘与前侧区域FS的内侧缘一致,位于从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前侧区域FS位于前中央区域的左右两侧。后腰围区域S2可以具有位于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后中央区域RC和位于比后中央区域RC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的后侧区域RS。后中央区域RC的外侧缘与后侧区域RS的内侧缘一致,位于从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前侧区域FS的外侧缘及后侧区域RS的外侧缘在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中是侧接合部60的内侧缘。
后中央区域RC具有从吸收芯50的后端缘50R延伸至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的后腰部区域R11。后腰部区域R11的后端缘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一致,后腰部区域R11的前端缘与吸收芯50的后端缘50R一致。后腰部区域R11的外侧缘与后中央区域RC的外侧缘一致。在后腰部区域R11设置仅配置有后外装体30的区域和配置有后外装体30和吸收性主体40的区域。
前中央区域FC具有前腰部区域F11。前腰部区域F11是从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S1F向后侧延伸至后腰部区域R1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止的区域。即,前腰部区域F1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后腰部区域R1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一致。前腰部区域F1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后腰部区域R1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及吸收芯5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一致。而且,前中央区域FC具有将前中央区域FC的前后方向L的全长进行了十等分而得到的多个前中央区域。前中央区域具有从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S1F至后方10%的第一区域、从后方10%至后方20%的第二区域、从后方20%至后方30%的第三区域、从后方30%至后方40%的第四区域、从后方40%至后方50%的第五区域、从后方50%至后方60%的第六区域、从后方60%至后方70%的第七区域、从后方70%至后方80%的第八区域、从后方80%至后方90%的第九区域及从后方90%至后方100%的第十区域。
另外,后中央区域RC具有将后中央区域RC的前后方向L的全长进行了十等分而得到的多个后中央区域。后中央区域具有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至前方10%的第一区域、从前方10%至前方20%的第二区域、从前方20%至前方30%的第三区域、从前方30%至前方40%的第四区域、从前方40%至前方50%的第五区域、从前方50%至前方60%的第六区域、从前方60%至前方70%的第七区域、从前方70%至前方80%的第八区域、从前方80%至前方90%的第九区域及从前方90%至前方100%的第十区域。
接下来,说明这样构成的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构成为,在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中设计成合适的收缩力,能够抑制下滑。图5示出穿戴有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从侧面观察的状态。图5(a)是采取前屈姿势之前的状态,图5(b)是采取了前屈姿势的状态,图5(c)是在采取了前屈姿势之后,返回成原来的姿势的状态。图5所示的BL表示身体的线条。
在吸收性物品中,后腰部区域R11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前腰部区域F11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如图5(b)所示,当穿戴者成为前屈姿势时,穿戴者的腹部向前侧鼓出,腹围的尺寸增大。此时,前腰部区域F11的收缩力低,前腰部区域F11比后腰部区域R11沿宽度方向容易伸长,因此能够吸收向前侧鼓出的腹部的变形,抑制吸收性物品的整体的偏离。另外,后腰部区域R11的收缩高,因此后腰部区域R11贴合于身体而难以滑落。
当如图5(b)所示弯曲膝盖而采取前屈姿势时,后腰围区域S2向胯裆区域侧偏离很多。然后,有时如图5(c)所示将腿复原。此时,如果胯裆区域S3在由两腿夹持的状态下向后侧移动,则经由胯裆区域S3的吸收芯50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围区域S2。而且,在穿戴者被抱着的状态下,存在母亲等辅助者支承穿戴者的胯间附近或者轻拍胯间附近的倾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0的胯裆区域S3也被按压,经由胯裆区域S3的吸收芯50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围区域S2。此时,由于通过后腰部区域R11的收缩而其刚性升高,因此在从胯裆区域S3侧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部区域R11时,后腰部区域R11整体容易被向后侧按压。由此,即使在前屈姿势下发生后腰围区域S2的滑落的情况下,通过将姿势复原,也能够上拉腰部开口62,抑制相对于穿戴者的背部的下滑。
如图2所示,吸收芯50的后端缘50R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的前后方向L的距离L52可以比吸收芯50的前端缘50F与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S1F的前后方向L的距离L51短。即,吸收芯50可以偏向后侧配置。经由吸收芯50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侧,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S2的腰部开口62。而且,由于吸收芯50的前端缘50F与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S1F的前后方向的距离L51比较长,因此在前腰部区域F11伸长时,吸收芯50的刚性难以产生影响,在前屈姿势时,前腰部区域F11更容易伸长。由此,通过前腰部区域F11能够吸收在前屈姿势下向前侧鼓出的腹部的变形,抑制吸收性物品10的整体的偏离。
后外装体30具有刚性比周围高的高刚性区域HR。高刚性区域HR是后外装体30中的比刚性最低的区域高的区域。如图3所示,高刚性区域HR例如是构成后外装体30的片彼此通过粘结剂81接合的区域、配置有后罩片37的区域、配置有后第三外包装片39的区域(配置有后第二外包装片36被折回的部分的区域)、构成外装体的片的层数多的区域(例如,配置有未折回的片的区域)。
高刚性区域HR在俯视观察下可以跨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配置。如果在将腿弯曲而采取了前屈姿势之后使姿势复原,则也经由吸收性主体40向后侧上压的力作用于后腰围区域S2。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之间的区域比吸收性主体40的刚性低。然而,通过跨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地配置高刚性区域HR,经由吸收性主体40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侧,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S2的腰部开口62。需要说明的是,高刚性区域HR只要跨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优选跨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更优选的是,多个高刚性区域HR跨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地配置。经由吸收性主体40向后侧上压的力更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侧,容易上拉腰部开口62。
高刚性区域HR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之间的区域的50%以上。在图3中,示出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之间的区域R12的前后方向的范围。经由吸收性主体40向后侧上压的力更容易传递至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侧,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S2的腰部开口6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与后腰围区域S2的后端缘S2R之间的区域R12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配置高刚性区域HR。
高刚性区域HR的外侧缘可以位于比吸收芯50的外侧缘50E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即,在宽度方向上,高刚性区域HR比吸收芯50向外侧延伸。因此,能够将经由吸收芯50传来的力遍及从吸收芯50向后侧延伸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地向腰部开口62侧传递,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S2的腰部开口62。本实施方式的高刚性区域HR遍及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地设置。由此,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遍及后腰围区域S2的整个区域地传递,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S2的腰部开口62整体。
在后外装体30可以形成将构成后外装体的片进行了压缩而成的压花部75。压花部75可以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第一外包装片35具有将两层以上的片层叠的层叠体76,在层叠体76形成有将构成层叠体的片彼此压缩而成的压花部75。压花部75可以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并沿前后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结构是不仅包括压花部沿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结构,而且也包括多个压花部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且压花部的集合体沿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结构的概念。通过压花部而使后外装体的前后方向的刚性提高,从胯裆区域侧向后侧上压的力容易向后外装体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传递。由此,更容易上拉后腰围区域S2的腰部开口62。
在穿戴者的腹侧,通常在腹部的下端形成有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凹陷部。该腹部的下端的凹陷部从宽度方向W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而向上方弯曲,特别是在婴幼儿中容易明显地形成。前中央区域的多个区域(第一区域至第十区域)中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最高的高收缩区域HS(参照图2)可以配置在比前腰部区域F11靠胯裆区域侧的位置。在穿戴者成为前屈姿势而穿戴者的腹部向前侧鼓出时,在高收缩区域HS贴合于腹部的下端的凹陷部的状态下,位于比高收缩区域HS靠腰部开口62侧的位置的前腰部区域F11伸长。前腰围区域S1能够进一步追随腹部的变形而变形,能够抑制前腰围区域S1的滑落。
以下的表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前中央区域的多个区域中的收缩力。
[表1]
收缩力(N) | |
第一区域 | 0.081 |
第二区域 | 0.065 |
第三区域 | 0.063 |
第四区域 | 0.066 |
第五区域 | 0.063 |
第六区域 | 0.056 |
第七区域 | 0.317 |
第八区域 | 0.289 |
第九区域 | 0.192 |
第十区域 | 0.005 |
本实施方式中的高收缩区域HS由第七区域构成,配置在比前腰部区域F11靠胯裆区域侧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高收缩区域HS配置有连续橡胶线22A。
本申请人反复进行了仔细研讨的结果可知,腹部的下端的凹陷部与前中央区域FC的多个区域中的下述区域相向配置,所述区域位于从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S1F开始向后方相对于前腰围区域S1的前后方向L的全长的40~100%的位置。因此,高收缩区域HS优选设置在前中央区域FC的第五区域~第十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域的“收缩力”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首先,在测定各区域的收缩力时,制作成为测定对象的试验片。在吸收性物品10具有侧接合部60的情况下,解除侧接合部60,将吸收性物品10展开。接下来,在使吸收性物品伸长的伸长状态下计测宽度方向的长度及前后方向的长度,向前中央区域和前侧区域的交界引线。接下来,切出将前腰围区域S1沿前后方向十分割而成的十个试验片,将各试验片在前中央区域和前侧区域的交界处切断。而且,从另一吸收性物品10的前腰围区域S1切出前腰部区域F11,并从后腰围区域S2切出后腰部区域R11。接下来,通过拉伸试验器(instron,英斯特朗)的夹盘(夹持用具)夹持切出的试验片的两端部。此时,夹盘间的距离设为50mm。接下来,在将夹盘的宽度方向W上的一方固定的状态下,使夹盘的另一方移动以便改变夹盘间的距离。此时的夹盘的移动速度设为300mm/min。需要说明的是,改变夹盘的移动方向的时机设为最大伸长时的95%的部位。在夹盘的移动过程中,测定夹盘的应力,将从伸长状态为60%(恒定宽度)的状态下得到的应力(N)定义为各区域的“收缩力”。这样,能够得到第一区域至第十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
后腰围区域S2具有从前腰围区域S1的高收缩区域HS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域ER。延伸区域ER是在接合有侧接合部60的状态下从高收缩区域HS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区域。具体而言,在前腰围区域S1的高收缩区域HS为第七区域的情况下,从第七区域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中的位于后腰围区域S2的区域构成延伸区域ER。在前腰围区域S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后腰围区域S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前腰围区域S1的高收缩区域HS为第七区域的情况下,后腰围区域S2的第七区域构成延伸区域ER。
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可以位于比延伸区域ER靠后侧的位置。在穿戴状态下,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经由侧接合部60相连,从高收缩区域HS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域ER伴随着高收缩区域HS的收缩而贴合于身体,难以由于穿戴者的姿势的变化而沿前后方向L偏离。而且,当在比延伸区域ER靠后侧的区域产生偏离时,能够通过位于比延伸区域ER靠后侧的位置的吸收性主体40的后端缘40R向后侧上压。
另外,在变形例中,吸收芯50的后端缘50R可以位于比延伸区域ER靠胯裆区域S3侧的位置。当延伸区域ER与吸收芯50重叠时,以伴随着高收缩区域HS的收缩而使延伸区域ER贴合身体的情况为起因,吸收芯50的刚性升高。当吸收芯50的刚性升高时,配置有吸收芯50的区域与后腰部区域R11的刚性差增大,在经由吸收芯50被按压时,存在后腰部区域R11难以被上拉的情况。减小后腰部区域R11与延伸区域ER的刚性差,在经由吸收芯50被按压时,容易上拉后腰部区域R11。
吸收芯50的缩颈部51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最内侧的最窄部51C可以位于比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10LC靠前侧的位置。而且,在最窄部51C沿前后方向具有恒定的长度的方式中,最窄部51C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可以位于比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10LC靠前侧的位置。吸收芯50的最窄部51C成为在穿戴时最受两腿夹持的部分。在将腿弯曲而采取了前屈姿势之后将姿势复原时,从腿夹着的吸收芯50的最窄部51C向吸收芯50的整个区域作用有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力。由于吸收芯50的最窄部51C偏向前侧,因此能够确保比最窄部51C靠后侧的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在将姿势复原时能够增加向腰部开口62侧的返回量。在经由吸收芯50被按压时,容易上拉后腰部区域R11。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知本发明没有限定为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形态进行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没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的意思。
需要说明的是,在2018年12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8-248039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援引于本说明书。
工业实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在穿戴者采取了前屈姿势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相对于穿戴者的背部的下滑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收性物品,20:前外装体,22:前侧橡胶线,25:前第一外包装片,26:前第二外包装片,27:前罩片,28:外包装伸缩片,30:后外装体,35:后第一外包装片,36:后第二外包装片,37:后罩片,38:后侧橡胶线,39:后第三外包装片,40:吸收性主体,40R:后端缘,41:不透液片,42A:肌肤面片,42B:主体片,50:吸收芯,60:侧接合部,75:压花部,76:层叠体,F11:前腰部区域,R11:后腰部区域,HR:高刚性区域,HS:高收缩区域,S1:前腰围区域,S2:后腰围区域,S3:胯裆区域,L:前后方向,T:厚度方向,T1:肌肤面侧,T2:非肌肤面侧,W:宽度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是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
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
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及配置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胯裆区域;
跨所述胯裆区域、所述前腰围区域及所述后腰围区域地配置且具有吸收芯的吸收性主体;以及
将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外侧部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外侧部接合的侧接合部,
其中,
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后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延伸至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的后腰部区域,
所述前腰围区域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前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向后侧延伸至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前腰部区域,
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前腰部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距离比所述吸收芯的前端缘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后腰围区域中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后外装体,
所述后外装体具有刚性比周围高的高刚性区域,
所述高刚性区域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高刚性区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缘之间的区域的5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高刚性区域的外侧缘位于比所述吸收芯的外侧缘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后外装体形成有将构成所述后外装体的片压缩而成的压花部,
所述压花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所述前中央区域设有对所述前中央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全长进行了十等分而得到的多个区域,
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最高的高收缩区域配置在比所述前腰部区域靠胯裆区域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后腰围区域具有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高收缩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域,
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缘位于比所述延伸区域靠后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芯的后端缘位于比所述延伸区域靠胯裆区域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芯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缩颈的缩颈部,
所述缩颈部中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内侧的最窄部位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48039 | 2018-12-28 | ||
JP2018248039A JP7217148B2 (ja) | 2018-12-28 | 2018-12-28 | 吸収性物品 |
PCT/JP2019/050577 WO2020138066A1 (ja) | 2018-12-28 | 2019-12-24 | 吸収性物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6239A true CN113226239A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112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264.4A Pending CN113226239A (zh) | 2018-12-28 | 2019-12-24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17148B2 (zh) |
CN (1) | CN113226239A (zh) |
WO (1) | WO2020138066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73639A1 (ja) * | 2012-11-09 | 2014-05-15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2014166242A (ja) * | 2013-02-28 | 2014-09-11 | Oji Holdings Corp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2018134272A (ja) * | 2017-02-22 | 2018-08-30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クス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08601686A (zh) * | 2016-02-03 | 2018-09-28 | 宝洁公司 | 具有弹性带的可穿着制品 |
US20180333313A1 (en) * | 2017-05-18 | 2018-11-22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 with belt having profiled elasticit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57384B2 (ja) * | 2004-08-03 | 2009-11-04 | 花王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2018
- 2018-12-28 JP JP2018248039A patent/JP72171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24 WO PCT/JP2019/050577 patent/WO20201380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2-24 CN CN201980086264.4A patent/CN11322623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73639A1 (ja) * | 2012-11-09 | 2014-05-15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2014166242A (ja) * | 2013-02-28 | 2014-09-11 | Oji Holdings Corp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CN108601686A (zh) * | 2016-02-03 | 2018-09-28 | 宝洁公司 | 具有弹性带的可穿着制品 |
JP2018134272A (ja) * | 2017-02-22 | 2018-08-30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クス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US20180333313A1 (en) * | 2017-05-18 | 2018-11-22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 with belt having profiled elasticit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38066A1 (ja) | 2020-07-02 |
JP2020103825A (ja) | 2020-07-09 |
JP7217148B2 (ja) | 2023-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56999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2334106B (zh) | 吸收性物品以及片构件 | |
CN112334105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3226239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1542293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13226234B (zh) | 复合片、吸收性物品以及复合片的制造方法 | |
US7540862B2 (en) | Method of applying elastic end pieces to an absorbent product web and absorbent product produced thereby | |
JP713792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09152670B (zh) |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 |
JP755875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WO2023276192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4007567B (zh) | 吸收性物品 | |
WO2022097551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2566596B (zh) | 一次性尿布 | |
JPH08117276A (ja) | はかせる型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 |
JP6427530B2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24034742A (ja) | トランクス型吸収性物品 | |
CN113260342A (zh) | 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复合片及吸收性物品 | |
JP6412896B2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4929172A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2020103719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111511323A (zh) | 吸收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