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3167338B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7338B
CN113167338B CN201980080216.4A CN201980080216A CN113167338B CN 113167338 B CN113167338 B CN 113167338B CN 201980080216 A CN201980080216 A CN 201980080216A CN 113167338 B CN113167338 B CN 113167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member
side clutch
clutch plate
pressure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02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7338A (zh
Inventor
小泽嘉彦
曾恒香
吉本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80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8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7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7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06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axially a movable pressure ring or the like
    • F16D43/08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axially a movable pressure ring or the like the pressure ring actuating friction plates, cones or similar axially-movable friction surfaces
    • F16D43/1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axially a movable pressure ring or the like the pressure ring actuating friction plates, cones or similar axially-movable friction surfaces the centrifugal masses acting on, or forming a part of, an actuating mechanism by which the pressure ring can also be actuated independently of the m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0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 F16D43/2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of the ratchet type
    • F16D43/2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of the ratchet type with intermediate balls or rollers
    • F16D43/206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of the ratchet type with intermediate balls or rollers moving axially between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7/00Combinations of couplings and brakes; Combinations of clutches and brakes
    • F16D67/02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使得能够在产生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离合器操作。压力构件(5a、5b)包括:第一压力构件(5a),其可以借助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沿对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其可以借助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沿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重量构件(8)从外直径位置向内直径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移动,以允许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接触压力。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可以适当地将输入构件的旋转动力传递或停止传递至输出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摩托车具有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用于将发动机的驱动力适当地传递或停止传递到变速器和驱动轮。该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输入构件,其联接至发动机侧;输出构件,其联接至变速器和驱动轮侧;离合器构件,其联接至输出构件;以及压力构件,其能够朝向或远离离合器构件移动。动力传递装置构造成通过将压力构件朝向离合器构件移动以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来传递动力,并且构造成通过将压力构件远离离合器构件移动以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来停止传递动力。
在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如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重量构件的动力传递装置。该重量构件可以通过由于随着离合器壳体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在槽部分中从径向内侧位置向径向外侧位置移动而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关于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因为离合器壳体随着发动机被驱动而旋转,因此能够将离心力施加至重量构件,并通过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而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车轮。
如在例如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另一个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由细长孔32和销30构成的凸轮机构。即使当重量构件位于径向内侧位置时,该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通过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离合器毂13,同时利用由细长孔32和销30构成的凸轮旋转离合器毂13,从而使按压凸缘28朝向离合器板移动,从而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以施加发动机制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7-155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昭62-143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当要施加发动机制动时,可以使用由细长孔32和销30构成的凸轮机构,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以使离合器接合,并可以将车轮侧的动力传递至发动机侧。但是,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在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操作离合器以释放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断开离合器)时,离合器操作量变大,并且无法顺畅地操作离合器。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可以在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允许顺畅地进行离合器操作。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离合器壳体,所述离合器壳体与输入构件一起旋转,所述输入构件借助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并且多个驱动侧离合器板附接至所述离合器壳体;离合器构件,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交替形成的多个从动侧离合器板附接至所述离合器构件,并且所述离合器构件联接至能够使所述车辆的车轮旋转的输出构件;压力构件,所述压力构件能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压力构件将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以便能够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车轮,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压力构件释放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以便能够停止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车轮;重量构件,所述重量构件布置在沿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槽部分中,并且由于随着所述离合器壳体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所述重量构件在所述槽部分中能从径向内侧位置向径向外侧位置移动;联动构件,随着所述重量构件从所述径向内侧位置向所述径向外侧位置移动,所述联动构件能够将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移动到所述工作位置;以及致动构件,所述致动构件能够在使得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能够被释放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压力构件。所述压力构件包括:第一压力构件,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联动构件的按压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将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压力构件,所述第二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二压力构件释放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所述重量构件从所述径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跟随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所述输出构件输入至所述离合器构件时,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使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构件移动,以保持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所述第二压力构件借助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移动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由于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是彼此相反的。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形成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中的每一者的外围边缘部分中。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通过按压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的供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在其上滑动的滑动区域来移动所述第二压力构件。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释放弹簧,所述释放弹簧能够保持所述压力构件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随着所述联动构件移动并且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朝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所述释放弹簧被压缩,并且所述释放弹簧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直到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在相互压紧之前达到接合状态;离合器弹簧,所述离合器弹簧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达到所述接合状态后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并且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同时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施加按压接触力;以及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之间,并且通过在所述联动构件移动且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朝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所述缓冲构件是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由在其环形形状的一部分中具有切口部分的C形构件构成,并且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支撑所述波形弹簧的外周面。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扭矩传递部分,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中的每一者中,并且能够将已经传递至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而不使用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借助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能够允许离合器操作在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顺畅进行,这是因为所述压力构件包括:第一压力构件,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联动构件的按压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将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压力构件,所述第二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二压力构件释放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所述重量构件从所述径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跟随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所述输出构件输入至所述离合器构件时,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使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构件移动,以保持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
借助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当通过在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使用致动构件来进行离合器操作时,能够使由致动构件引起的致动量变小,这是因为所述第二压力构件借助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移动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由于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是彼此相反的。
借助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能够由于凸轮而产生更大的推力,并且在要施加发动机制动时能够更可靠地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彼此压紧,这是因为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形成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中的每一者的外围边缘部分中。
借助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能够有效地将凸轮产生的推力转化成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并在要施加发动机制动时更可靠地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这是因为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通过按压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的供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在其上滑动的滑动区域来移动所述第二压力构件。
借助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能够抑制动力传递时的突然感,并能够提高操作性,这是因为所述动力传递装置除了包括释放弹簧和离合器弹簧外,还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之间,并且通过在所述联动构件移动且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朝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
借助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能够使反扭矩传递凸轮具有允许第二压力构件保持将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的功能以及在支撑波形弹簧时通过接收离心力而防止波形弹簧在径向向外方向上扩展的功能,这是因为所述缓冲构件是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由在其环形形状的一部分中具有切口部分的C形构件构成,并且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支撑所述波形弹簧的外周面。
借助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能够允许稳定地进行动力传递,这是因为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扭矩传递部分,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中的每一者中,并且能够将已经传递至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而不使用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外部视图。
[图2]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布置释放弹簧的位置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布置离合器弹簧的位置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构件的三侧视图。
[图6]是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一压力构件的三侧视图。
[图7]是动力传递装置的第二压力构件的三侧视图。
[图8]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构件、第一压力构件和第二压力构件在装配前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构件、第一压力构件和第二压力构件在装配前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离合器构件、第一压力构件和第二压力构件在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按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1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压力构件和第二压力构件的平面图,示出了突出部分的一个侧表面和第一接触表面(扭矩传递部分)相互接触的状态。
[图1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压力构件和第二压力构件的平面图,示出了突出部分的另一个侧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移动量限制部分)相互接触的状态。
[图15]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反扭矩传递凸轮在反扭矩传递凸轮开始工作之前的状态下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反扭矩传递凸轮在反扭矩传递凸轮开始工作之后的状态下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动力传递装置的缓冲构件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图18]是缓冲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布置释放弹簧的位置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布置离合器弹簧的位置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布置释放弹簧的位置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布置离合器弹簧的位置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在释放弹簧的形状和致动构件的致动方向方面有所不同)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图示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是布置在车辆(例如摩托车)中的装置,并且用于将发动机的驱动力适当地传递或停止传递到变速器或朝向驱动轮侧。如图1至图10中所示,该动力传递装置主要包括:离合器壳体2,其中形成有借助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的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离合器构件4;第一压力构件5a;第二压力构件5b;多个驱动侧离合器板6;多个从动侧离合器板7;重量构件8,其由钢珠构件构成,钢珠可以在离合器壳体2的径向方向上移动(滚动);联动构件9;以及致动构件10,其可以用手或由致动器(未示出)致动。图中的符号B1示出了滚珠轴承,而符号B2示出了推力轴承。
当输入从发动机传递的驱动力(旋转力)时,输入齿轮1可以绕输出轴3旋转。输入齿轮1经由铆钉R等联接至离合器壳体2。离合器壳体2包括圆柱形构件,其在图2和图3中的右侧是开放的,并联接至输入齿轮1。由于发动机的驱动力,离合器壳体2可以随输入齿轮1的旋转一起旋转。
如图1和图4中所示,多个切口2a在离合器壳体2中形成为沿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多个驱动侧离合器板6附接成配合至切口2a。每个驱动侧离合器板6均由基本环形的板材料构成,并构造成能够随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一起旋转,并在轴向方向(图2和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滑动。
此外,如图4中所示,离合器壳体2的底表面中形成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分2b。每个槽部分2b中布置有重量构件8。在离合器壳体2停止的状态(发动机停止或空转状态)和离合器壳体2以低速旋转的状态下,重量构件8位于径向内侧位置。在离合器壳体2以高速旋转的状态下,重量构件8位于径向外侧位置。
离合器构件4附接有多个从动侧离合器板7,这些从动侧离合器板与离合器壳体2的驱动侧离合器板6交替形成。离合器构件4联接至能使车辆的车轮旋转的输出轴3(输出构件)。如图5中所示,在离合器构件4中,沿其外围边缘部分形成有凸缘表面4c。离合器构件4构造成使输出轴3插入形成在其中心的插入孔4d中,并且离合器构件4和输出轴3由于分别形成在其中的齿轮相互啮合而在旋转方向上相互联接。
如图5和图9中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构件4中,形成有构成按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倾斜表面4a和构成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的倾斜表面4b。此外,离合器构件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花键配合部分4f,并且从动侧离合器板7通过花键配合而附接至花键配合部分4f。
如图8至图10中所示,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与离合器构件4装配在一起。处于交替层叠状态的多个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附接在第二压力构件5b的凸缘表面5ba与离合器构件4的凸缘表面4c之间。离合器构件4的中心处形成有沿轴向方向突出的凸台部分4e,并且插入孔4d沿纵向方向形成于凸台部分4e的内部。
通过将离合器构件4的凸台部分4e插入第一压力构件5a的插入孔5ac中,同时将第二压力构件5b插设在离合器构件4和第一压力构件5a之间,装配起离合器构件4、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在离合器构件4中,形成有用于插入从第二压力构件5b突出的伸出部分5bb的通孔4g,并且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装配起的状态下,形成有用于附接轴承保持构件C的附接部分4h。
压力构件(5a、5b)可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工作位置处,压力构件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以便能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在非工作位置处,压力构件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以便能够停止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构件(5a、5b)由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构成。
第一压力构件5a可以在使得第一压力构件5a通过接收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的方向上移动。如图6和图8中所示,第一压力构件5a中形成有构成按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倾斜表面5aa和构成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的倾斜表面5ab。第一压力构件5a由圆柱形构件构成,其中心处形成有插入孔5ac,并且离合器构件4的凸台部分4e插入到插入孔5ac中以进行装配。
此外,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形成有要附接离合器弹簧11的附接凹陷部分5ad和要附接释放弹簧12的附接凹陷部分5ae。如图2和图3中所示,离合器弹簧11保持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联动构件9之间,以便离合器弹簧11可以被压缩,并且释放弹簧12保持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轴承保持构件C之间,以便释放弹簧12可以被压缩。
第二压力构件5b可以在使得第二压力构件5b通过接收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而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的方向上移动。如图7至图9中所示,第二压力构件5b由环形构件构成,其中形成有凸缘表面5ba和伸出部分5bb。在第一压力构件5a、第二压力构件5b和离合器构件4装配起的状态下,处于层叠状态下的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保持在离合器构件4的凸缘表面4c和第二压力构件5b的凸缘表面5ba之间。
当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B移动并达到工作位置时,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以便能够将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当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沿图2和图3中的A方向移动并达到非工作位置时,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被释放,从而能够停止将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
即,在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的状态下,输入至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发动机的驱动力)经由输出轴3(输出构件)传递至车轮侧。在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被释放的状态下,输入至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发动机的驱动力)可以停止传递至输出轴3(输出构件)。
此外,如图6至图9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构件4中形成有倾斜表面4a和4b,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中形成有倾斜表面5aa和5ab。在第一压力构件5a、第二压力构件5b和离合器构件4装配起的状态下,倾斜表面4a和倾斜表面5aa相互面对以构成按压接触辅助凸轮,并且倾斜表面4b和倾斜表面5ab相互面对以构成反扭矩限制器凸轮。
如图11中所示,当发动机的旋转速度增加时,第一压力构件5a受到方向a上的旋转力,并且输入至输入齿轮1和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力变得能够经由离合器构件4传递至输出轴3(重量构件8处于径向外侧位置)。因此,由于按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功能,第一压力构件5a中产生图中方向c上的力。因此,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沿一个方向(图2和图3中的方向B)移动,使得第二压力构件5b的凸缘表面5ba进一步朝向离合器构件4的凸缘表面4c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增加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
另一方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输出轴3的旋转速度超过输入齿轮1和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速度并产生图12中的方向b上的反扭矩时,由于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的功能,第一压力构件5a沿图中的方向d移动以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反扭矩而对动力传递装置和动力源(发动机侧)造成损害。
重量构件8布置在沿离合器壳体2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槽部分2b(见图4)中。由于随着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重量构件8在槽部分2b中从径向内侧位置向径向外侧位置移动,以能够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即,槽部分2b上的供重量构件8滚动的滚动表面(底表面)具有从径向内侧位置朝向径向外侧位置的向上倾角。当离合器壳体2停止时,由于释放弹簧12的促动力,重量构件8保持在径向内侧位置。当离合器壳体2旋转时,离心力作用于重量构件8,并当离合器壳体2达到预定的旋转速度时,重量构件8沿着向上的倾角移动至径向外侧位置。
联动构件9由布置在离合器壳体2中的第一联动构件9a和第二联动构件9b构成。联动构件9配合并联接至离合器壳体2,可与离合器壳体2一起旋转,并且可沿图2和图3中的左右方向移动。推力轴承B2插设并附接在第一联动构件9a和第二联动构件9b之间,并且第一联动构件9a和第二联动构件9b可独立旋转。当重量构件8从径向内侧位置向径向外侧位置移动时,第一联动构件9a和第二联动构件9b克服释放弹簧12的促动力而一起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B移动,并且可以按压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以使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从非工作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
致动构件10由可以用手或通过使用致动器(见图2和图3)进行操作的构件构成,并使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沿一个方向(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A)移动,使得可以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当进行换档操作时(例如通过对车辆的离合器踏板、离合器杆等的操作,或通过致动器的工作),致动构件10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A移动,以经由轴承保持构件C接触第二压力构件5b的伸出部分5bb的末端,并使第二压力构件5b从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因此,致动构件10可以通过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来断开离合器(停止传递动力)。
此外,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构件C将释放弹簧12保持在轴承保持构件C和第一压力构件5a之间。释放弹簧12可以将第一压力构件5a保持在非工作位置,并在联动构件9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从非工作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时被压缩。释放弹簧12可以在允许联动构件9、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直到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在相互压紧之前达到接合状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距离为零的状态,并且紧接在由于按压接触引起的动力传递之前进行)。
离合器弹簧11由插设在联动构件9和第一压力构件5a之间的螺旋弹簧构成。当联动构件9移动时,离合器弹簧11可以按压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以使压力构件(5a、5b)在一个方向上移动,从而使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此外,当致动构件10工作时,离合器弹簧11可以吸收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对联动构件9施加的按压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弹簧11与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一起移动而不被压缩(变形),直到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达到上述的接合状态。在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达到接合状态后,离合器弹簧11在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并且可以在允许联动构件9移动的同时在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施加按压接触力。
即,当随着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重量构件8从径向内侧位置向径向外侧位置移动并且联动构件9在被重量构件8按压时,按压力经由离合器弹簧11传递至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使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B移动,并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彼此压紧。当致动构件10在这种状态下被致动时,尽管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由于致动构件10的按压力而在图中的方向A上移动,但施加至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被离合器弹簧11吸收,并且联动构件9的位置(重量构件8的位置)被维持。
在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反扭矩传递凸轮(凸轮表面K1和T1),在重量构件8从径向外侧位置向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移动,以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如图6至图9中所示,反扭矩传递凸轮由凸轮表面(K1、T1)构成,这些凸轮表面分别整体地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的配接表面(结合时的配接表面)中。
凸轮表面K1由形成为沿第一压力构件5a的外围边缘部分的圆周方向布置的多个倾斜表面构成。凸轮表面K1形成在沿第一压力构件5a的外围边缘部分环形形成的多个槽部分K的每一者的一个端面中。即,多个槽部分K在第一压力构件5a的外围边缘部分中形成为沿其圆周方向布置,并且每个槽部分K的一个端面是构成反扭矩传递凸轮的凸轮表面K1的倾斜表面。每个槽部分K的另一个端面是在第一压力构件5a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壁表面K2。
凸轮表面T1由形成为沿第二压力构件5b的底表面的整个圆周布置的多个倾斜表面构成。凸轮表面T1形成在沿第二压力构件5b的外围边缘部分环形形成的多个伸出部分T中的每一者的一个端面中。即,多个伸出部分T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形成为在其圆周方向上布置,并且每个伸出部分T的一个端面是构成反扭矩传递凸轮的凸轮表面T1的倾斜表面。每个伸出部分T的另一个端面是在第二压力构件5b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壁表面T2。
如图15中所示,当伸出部分T配合到槽部分K中以使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相互结合时,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相互面对以构成反扭矩传递凸轮,并且壁表面K2和壁表面T2在其间有预定距离的情况下相互面对。因此,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的旋转速度降低,重量构件8从径向外侧位置向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当经由输出轴3向离合器构件4输入旋转力时,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彼此旋转,因此,由于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的功能,能够使第二压力构件5b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移动,以保持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
即,当车辆沿下坡行驶时,随着发动机的旋转速度降低,并且重量构件8从径向外侧位置向径向内侧位置移动,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重量构件8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A移动。然后,当车轮的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传递至离合器构件4时,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彼此旋转,以在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之间产生凸轮功能,第二压力构件5b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B移动,以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从而可以施加发动机制动。
当用手或通过使用致动器从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操作致动构件10时,一直保持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的第二压力构件5b沿图2和图3中的方向A移动,从而能够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以断开离合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力构件5b借助反扭矩传递凸轮移动的移动方向(图2和图3中的方向B)和第二压力构件5b由于致动构件10的致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图中的方向A)彼此相反。因此,在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要断开离合器(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被释放)时,能够避免致动构件10的操作量变得过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扭矩传递凸轮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的外围边缘部分中。反扭矩传递凸轮可以通过按压第二压力构件5b的供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在其上滑动的滑动区域H(按压接触力作用的区域)来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见图2和图3)。即,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的径向最外部处产生由于反扭矩传递凸轮引起的第二压力构件5b的推力,并且该推力施加在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的滑动区域H上。
如果联动构件9和重量构件8在反扭矩传递凸轮工作时彼此分离,则即使重量构件8随后随着离合器壳体2旋转而在径向内侧位置和径向外侧位置之间移动,联动构件9也可能不能快速跟随此移动。与此相反,借助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反扭矩传递凸轮工作时,第一压力构件5a也跟随联动构件9以能够保持联动构件9和重量构件8之间的接触,因此联动构件9能够稳定地跟随重量构件8的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扭矩传递凸轮(由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构成的凸轮)可以在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由倾斜表面4b和倾斜表面5ab构成的凸轮)开始工作之前开始工作。即,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之间的余隙(间隙的尺寸)小于倾斜表面4b和倾斜表面5ab之间的余隙(间隙的尺寸),并且反扭矩传递凸轮可以在反扭矩限制器凸轮开始工作之前开始工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扭矩传递部分,其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中,并且可以将已经传递至第二压力构件5b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一压力构件5a而不使用反扭矩传递凸轮(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以及移动量限制部分,其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中,并且限制第二压力构件5b由于反扭矩传递凸轮(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而产生的移动量。
即,如图6和图8中所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突出部分F整体地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从而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则间隔布置。如图7、图8和图9中所示,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G整体地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当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装配在一起时,一个突出部分F插设在两个伸出部分G之间,突出部分F的一个侧表面F1和其中一个伸出部分G的接触表面(第一接触表面G1)相互面对,并且突出部分F的另一侧表面F2和另一个伸出部分G的接触表面(第二接触表面G2)相互面对。
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的突出部分F的一个侧表面F1和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伸出部分G的第一接触表面G1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部分。即,当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移动至工作位置,以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并且离合器被接合(驱动力被传递),而槽部分K的壁表面K2和反扭矩传递凸轮的伸出部分T的壁表面T2维持在分离状态(见图15),如图13中所示,突出部分F的一个侧表面F1和伸出部分G的第一接触面G1相互接触,并且第二压力构件5b的旋转力可以被接收并传递至第一压力构件5a。
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的突出部分F的另一侧表面F2和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另一伸出部分G的第二接触表面G2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量限制部分。即,当经由输出轴3向离合器构件4输入旋转力时,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彼此旋转。因此,第二压力构件5b由于槽部分K的凸轮表面K1和反扭矩传递凸轮的伸出部分T的凸轮表面T1的凸轮功能而移动(见图16)。当移动量达到设定值时,如图14中所示,突出部分F的另一侧表面F2和伸出部分G的第二接触表面G2相互接触,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能够限制第二压力构件5b在反扭矩传递凸轮工作时的移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分F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并且伸出部分G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另选地,伸出部分G可以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并且突出部分F可以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突出部分F的一个侧表面F1和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的一个伸出部分G的第一接触表面G1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部分。形成在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突出部分F的另一侧表面F2和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中的另一伸出部分G的第二接触表面G2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量限制部分。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缓冲构件13,该缓冲构件插设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之间,并且在联动构件9移动且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从非工作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被压缩(弹簧变形),可以在允许联动构件9和压力构件(5a、5b)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缓冲构件13由弹簧构成,该弹簧设定至使得弹簧在离合器弹簧11开始被压缩之前被压缩的负载。如图2和图3中所示,缓冲构件13装配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相互面对的表面(具体地,第一压力构件5a面对第二压力构件5b的表面)处。
更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缓冲构件13由在其环形形状的一部分中具有切口部分13a的C形的波形弹簧构成,缓冲构件13相对于厚度方向t具有波浪形形状,并且可以产生弹力。缓冲构件13插设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之间,并且通过在联动构件9移动且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从非工作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可以在允许联动构件9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
借助缓冲构件13,当联动构件9开始移动时,按压负载(N)成为释放弹簧12的设定负载,并且释放弹簧12开始变形(开始被压缩)。当联动构件9的移动量达到预定大小时,缓冲构件13开始变形(开始被压缩)。随后,当联动构件9的移动量达到预定大小时,按压负载(N)达到离合器弹簧11的设定负载(P2),从而离合器弹簧11开始变形(开始被压缩)。在离合器弹簧11达到最大负载(工作负载的上限)之前,由于联动构件9的移动,离合器弹簧11继续被压缩(继续变形)。
因此,在按压负载增加的过程中缓冲构件13被持续压缩(变形)以允许联动构件9移动。因此,能够减少联动构件9停止的死区,并使重量构件8和联动构件9顺畅地连续移动。因此,借助缓冲构件13,能够抑制离合器被接合时的冲击,并抑制动力传递时的突然感。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3布置在反扭矩传递凸轮的伸出部分T的径向内侧。即,缓冲构件13的外周面由反扭矩传递凸轮的伸出部分T支撑,并且当随着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旋转在缓冲构件13中产生离心力时,伸出部分T可以防止缓冲构件13的直径增加。
借助本实施方式,压力构件(5a、5b)包括:第一压力构件5a,其可以在使得第一压力构件5a通过接收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而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其可以在使得第二压力构件5b通过接收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而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在重量构件8从径向外侧位置向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移动,以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
第二压力构件5b借助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移动的移动方向和第二压力构件5b由于致动构件10的致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当在施加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通过使用致动构件10进行离合器操作时,能够使致动构件10的致动量变小。此外,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的外围边缘部分中形成有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因此,能够产生较大的凸轮推力,并且在要施加发动机制动时,能够更可靠地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
此外,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可以通过按压第二压力构件5b的供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在其上滑动的滑动区域H来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因此,能够将由凸轮产生的推力有效地转化成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并且在要施加发动机制动时能够更可靠地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除了包括释放弹簧12和离合器弹簧11之外,还包括缓冲构件13,该缓冲构件13插设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之间,并且可以通过在联动构件9移动且压力构件(5a、5b)从非工作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而在允许联动构件9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因此,能够抑制动力传递时的突然感,并能够提高操作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3是由在其环形形状的一部分中具有切口部分13a的C形构件构成的波形弹簧,并且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可以支撑波形弹簧的外周面。因此,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能够具有允许第二压力构件5b继续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的功能以及在支撑波形弹簧的同时通过接收离心力而防止波形弹簧在径向向外方向上扩展的功能。
此外,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扭矩传递部分(突出部分F的一个侧表面F1和伸出部分G的第一接触表面G1),该扭矩传递部分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中,并且可以将已经传递至第二压力构件5b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一压力构件5a而不使用反扭矩传递凸轮(K1、T1)。因此,能够使得稳定地进行动力传递。
借助上述实施方式,反扭矩传递凸轮可以使第二压力构件5b在朝向联动构件9的方向上移动,以保持联动构件9和重量构件8之间的接触。因此,能够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以将车轮侧的旋转力传递至发动机侧,从而施加发动机制动,并且能够在施加发动机制动时借助重量构件8稳定地进行致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扭矩传递凸轮由分别一体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凸轮表面(K1、T1)构成,并且凸轮表面(K1、T1)分别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的配接表面上。因此,能够使反扭矩传递凸轮可靠且顺畅地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
此外,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按压接触辅助凸轮,该按压接触辅助凸轮由相互面对的离合器构件4的倾斜表面4a和第一压力构件5a的倾斜表面5aa构成,当输入至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的旋转力变得能够传递至输出轴3(输出构件)时,该按压接触辅助凸轮增加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因此,除了由于离心力使重量构件8移动而产生的按压接触力之外,还能够施加由于按压接触辅助凸轮而产生的按压接触力,并且能够更顺畅且更可靠地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
此外,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反扭矩限制凸轮,该反扭矩限制凸轮由相互面对的离合器构件4的倾斜表面4b和第一压力构件5a的倾斜表面5ab构成,并且当输出轴3(输出构件)的旋转速度超过输入齿轮1(输入构件)的旋转速度且离合器构件4和压力构件(5a、5b)相对于彼此旋转时,该反扭矩限制凸轮可以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因此,当重量构件8处于径向外侧位置时,能够避免过多的驱动力经由输入齿轮1传递至发动机侧,并且能够可靠地启用反扭矩传递凸轮,这是因为反扭矩传递凸轮在反扭矩限制器凸轮开始工作之前被启用。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反扭矩传递凸轮,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出构件)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可以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以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以及扭矩传递部分,该扭矩传递部分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中,并且可以将已经传递至第二压力构件5b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一压力构件5a而不使用反扭矩传递凸轮(凸轮表面K1和凸轮表面T1)。因此,通过将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相互压紧以将车轮侧的旋转力传递至发动机侧,从而能够施加发动机制动,并且当重量构件8移动至径向外侧位置并且压力构件(5a、5b)移动至工作位置时,能够稳定地进行动力传递。
此外,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移动量限制部分,该移动量限制部分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每一者中,并且限制由于反扭矩传递凸轮引起的第二压力构件5b的移动量。因此,能够使反扭矩传递凸轮在设定的范围内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
此外,突出部分F形成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中的任何一者中,扭矩传递部分由突出部分F的一个侧表面F1和通过接触所述一个侧表面F1而接收旋转力的第一接触表面G1构成,并且移动量限制部分由突出部分F的另一侧表面F2和通过接触另一侧表面F2而可以限制移动量的第二接触表面G2构成。因此,突出部分F可以作为扭矩传递部分和移动量限制部分这两者发挥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本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9和图20中所示,布置在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之间的锥面皿形弹簧14可以用作缓冲构件。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第一压力构件5a和第二压力构件5b之间可以不设置缓冲构件。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除应用于摩托车、汽车、三轮或四轮ATV、通用机械等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多盘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
此外,如图23中所示,可以提供杯状的轴承保持构件C,致动构件10可以经由滚子轴承B1与形成在轴承保持构件C的顶部中的开口接合,并且压力构件(5a、5b)可以通过由操作者操作或通过致动器的工作而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释放弹簧12是布置在第二压力构件5b和轴承保持构件C之间的锥面皿形弹簧。在图中,符号r代表油流路径r。
工业实用性
所述压力构件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的外部形状或具有其它附加功能的动力传递装置,只要所述压力构件包括:第一压力构件,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联动构件的按压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将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压力构件,所述第二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二压力构件释放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所述重量构件从所述径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跟随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所述输出构件输入至所述离合器构件时,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使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构件移动,以保持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
附图标记列表
1 输入齿轮(输入构件)
2 离合器壳体
2a 切口
2b 槽部分
3 输出轴(输出构件)
4 离合器构件
4a 倾斜表面(按压接触辅助凸轮)
4b 倾斜表面(反扭矩限制器凸轮)
4c 凸缘表面
4d 插入孔
4e 凸台部分
4f 花键配合部分
4g 通孔
4h 附接部分
5a 第一压力构件
5a 倾斜表面(按压接触辅助凸轮)
5ab 倾斜表面(反扭矩限制器凸轮)
5ac 插入孔
5ad 附接凹陷部分
5ae 附接凹陷部分
5b 第二压力构件
5ba 凸缘表面
5bb 伸出部分
6 驱动侧离合器板
7 从动侧离合器板
8 重量构件
9 联动构件
9a 第一联动构件
9b 第二联动构件
10 致动构件
11 离合器弹簧
12 释放弹簧
13 缓冲构件
14 锥面皿形弹簧
C 轴承保持构件
K 槽部分
K1 凸轮表面
K2 壁表面
T 伸出部分
T1 凸轮表面
T2壁表面
F 突出部分
G 伸出部分
G1 第一接触表面
G2 第二接触表面

Claims (7)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
离合器壳体,所述离合器壳体与输入构件一起旋转,所述输入构件借助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并且多个驱动侧离合器板附接至所述离合器壳体;
离合器构件,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交替形成的多个从动侧离合器板附接至所述离合器构件,并且所述离合器构件联接至能够使所述车辆的车轮旋转的输出构件;
压力构件,所述压力构件能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压力构件将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以便能够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车轮,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压力构件释放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以便能够停止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车轮;
重量构件,所述重量构件布置在沿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槽部分中,并且由于随着所述离合器壳体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所述重量构件在所述槽部分中能从径向内侧位置向径向外侧位置移动;
联动构件,随着所述重量构件从所述径向内侧位置向所述径向外侧位置移动,所述联动构件能够将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移动到所述工作位置;以及
致动构件,所述致动构件能够在使得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能够被释放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压力构件,
其中,所述压力构件包括:
第一压力构件,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联动构件的按压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将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的方向上移动;
第二压力构件,所述第二压力构件能够通过接收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力而在使得所述第二压力构件释放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反扭矩传递凸轮,在所述重量构件从所述径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径向内侧位置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跟随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所述输出构件输入至所述离合器构件时,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使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构件移动,以保持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相互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压力构件借助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移动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由于所述致动构件的致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是彼此相反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形成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中的每一者的外围边缘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通过按压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的供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在其上滑动的滑动区域来移动所述第二压力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
释放弹簧,所述释放弹簧能够保持所述压力构件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随着所述联动构件移动并且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朝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所述释放弹簧被压缩,并且所述释放弹簧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直到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在相互压紧之前达到接合状态;
离合器弹簧,所述离合器弹簧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达到所述接合状态后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并且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同时在所述驱动侧离合器板和所述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施加按压接触力;以及
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插设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之间,并且通过在所述联动构件移动且所述压力构件从所述非工作位置朝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能够在允许所述联动构件移动的同时施加促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缓冲构件是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由在其环形形状的一部分中具有切口部分的C形构件构成,并且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支撑所述波形弹簧的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扭矩传递部分,所述扭矩传递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压力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构件中的每一者中,并且能够将已经传递至所述第二压力构件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压力构件而不使用所述反扭矩传递凸轮。
CN201980080216.4A 2018-12-05 2019-12-04 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13167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8043.9A CN115628269A (zh) 2018-12-05 2019-12-04 动力传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7996A JP7149827B2 (ja) 2018-12-05 2018-12-05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8-227996 2018-12-05
PCT/JP2019/047409 WO2020116508A1 (ja) 2018-12-05 2019-12-04 動力伝達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8043.9A Division CN115628269A (zh) 2018-12-05 2019-12-04 动力传递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338A CN113167338A (zh) 2021-07-23
CN113167338B true CN113167338B (zh) 2022-11-04

Family

ID=7097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8043.9A Pending CN115628269A (zh) 2018-12-05 2019-12-04 动力传递装置
CN201980080216.4A Active CN113167338B (zh) 2018-12-05 2019-12-04 动力传递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8043.9A Pending CN115628269A (zh) 2018-12-05 2019-12-04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434966B2 (zh)
EP (1) EP3892878A4 (zh)
JP (1) JP7149827B2 (zh)
CN (2) CN115628269A (zh)
WO (1) WO2020116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9827B2 (ja) 2018-12-05 2022-10-07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7405713B2 (ja) * 2020-08-06 2023-12-2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212425Y1 (zh) * 1962-12-19 1967-07-13
ZA814797B (en) * 1980-07-24 1982-07-28 Gib Precision Ltd Torque limiting clutch
JPS62143827U (zh) 1986-03-06 1987-09-10
JP3378097B2 (ja) * 1994-09-29 2003-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クラッチ
JP2008039192A (ja) * 2004-01-14 2008-02-21 F C C:Kk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5308092A (ja) * 2004-04-21 2005-11-04 Honda Motor Co Ltd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JP4662896B2 (ja) * 2006-08-07 2011-03-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クラッチ
JP2009063023A (ja) * 2007-09-04 2009-03-26 F C C:Kk 動力伝達装置
JP4452301B2 (ja) * 2007-09-12 2010-04-2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5183278B2 (ja) * 2008-04-03 2013-04-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クラッチのバックトルク低減装置
JP5208628B2 (ja) * 2008-09-05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5368083B2 (ja) * 2008-12-26 2013-12-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シフト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JP5502507B2 (ja) * 2010-01-27 2014-05-2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2057728A (ja) * 2010-09-09 2012-03-22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付き車両
CN104350300B (zh) * 2012-06-04 2017-03-08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装置
JP5944879B2 (ja) * 2013-10-24 2016-07-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535346B2 (ja) 2014-12-04 2019-06-2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104959B2 (ja) * 2015-02-09 2017-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6655430B2 (ja) * 2016-03-03 2020-02-2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155883A (ja) * 2016-03-03 2017-09-07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502443B2 (ja) * 2017-09-01 2019-04-17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6961427B2 (ja) * 2017-09-01 2021-11-0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7149827B2 (ja) 2018-12-05 2022-10-07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92878A4 (en) 2022-08-24
CN113167338A (zh) 2021-07-23
EP3892878A1 (en) 2021-10-13
JP2020090989A (ja) 2020-06-11
US11661981B2 (en) 2023-05-30
US20220341474A1 (en) 2022-10-27
JP7149827B2 (ja) 2022-10-07
CN115628269A (zh) 2023-01-20
US11434966B2 (en) 2022-09-06
WO2020116508A1 (ja) 2020-06-11
US20210285510A1 (en)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8351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50250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747259B2 (ja) ドライダブルクラッチ
WO2016088860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11661981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60389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708866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384801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11012795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