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8807A -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38807A CN113038807A CN202110344035.7A CN202110344035A CN113038807A CN 113038807 A CN113038807 A CN 113038807A CN 202110344035 A CN202110344035 A CN 202110344035A CN 113038807 A CN113038807 A CN 1130388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cooling
- condenser
- controller
-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36—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by imm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45—Thermal management, e.g.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没在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冷液泵通过管路与冷却液出口端连通,冷液机通过管路与冷却液入口端连通;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连接;方法包括:控制器获取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和冷凝器的制冷量,并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器根据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使用蒸发式和浸没式相结合的冷却方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控制对应的冷却方式降低制冷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一些电力设备,例如电动车充电站,无人车充电桩,太阳能逆变器等设备散热量大,目前使用风冷散热,能量密度有上限,在一些大功率例如快充场景下,风冷散热不足以满足制冷要求,从而限制了设备的使用场景;此外,一些电力设备待机状态功率非常低,使用时功率又非常大,风冷散热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可以选择单独一种方式,或者两种冷却方式结合,具有更宽的适应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液冷电能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所述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所述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没在所述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所述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所述冷液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出口端连通,所述冷液机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入口端连通;所述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所述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连接;
所述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和冷凝器的制冷量,并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却液的出口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液冷电能系统包括两种冷却方式,包括蒸发式和浸没循环式的,通过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可以选择单独一种方式,或者两种冷却方式结合,具有更宽的适应性,从小功率到大功率的发热设备都可以很好的适应,使用蒸发式和浸没循环式相结合可以将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降低制冷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发热设备上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获取所述发热设备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计算得到所述发热设备的工作功率;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工作功率计算发热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得到所述发热设备的工作功率,进而得到发热量,以保证发热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冷却液的沸点温度高于所述发热设备的最优工作温度,且小于所述发热设备的最高保障温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需要冷却的温度选择冷却液的沸点温度,精细化冷却,且保证发热设备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出口温度低于所述沸点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
当所述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沸点温度,且所述发热量小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凝器开启;
当所述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沸点温度,且所述发热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所述冷凝器开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出口温度和沸点温度的对比,结合发热量和冷凝器的制冷量的比对,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降低制冷能耗。
进一步,所述当所述出口温度低于所述沸点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包括:
获取所述冷却液的入口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热量、出口温度、入口温度和所述冷却液的比热容确定所述冷却液的所需流量;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所需流量控制所述冷液泵的功率,并根据所述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发热量出口温度、入口温度和所述冷却液的比热容确定所述冷却液的所需流量,进而可以灵活准确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的功率,避免不必要的功耗消耗。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所需流量控制所述冷液泵的功率,并根据所述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管路直径对应的管路流量,
当所述管路流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所需流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的功率以使得所述管路流量等于所述所需流量,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以使得制冷后温度等于所述入口温度;
当所述管路流量小于所述所需流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的流量至最大,并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增大,以降低所述冷却液的入口温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路流量和所需流量的计算,对控制冷液泵的功率可以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如果流量无法增加,那么可以调大冷液机功率,以保证制冷效率。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所述冷凝器开启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液机的制冷量;
当所述发热量大于或等于冷液机的制冷量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的功率至最大;
当所述发热量小于所述冷液机的制冷量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冷液机的功率至最大,根据所述发热量与所述冷液机的制冷量之差,控制所述冷凝器的功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蒸发式和浸没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更节能,提高能耗等级。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对冷凝器进行控制之后,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却液的液位高度;
当所述液位高度低于所述发热设备的高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一组所述冷凝器的功率增大,或控制多组冷凝器开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提高冷凝器的功率,使得冷却液快速冷却液化低落回设备安装区域,或控制多组冷凝器开启,以提高制冷效率,保障发热设备安全的同时降低制冷能耗。
为了解决本发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冷电能系统,所述液冷电能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所述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所述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泡在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所述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所述冷液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出口端连通,所述冷液机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入口端连通;所述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所述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了解决本发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液冷电能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该液冷电能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泡在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所述冷液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出口端连通,所述冷液机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入口端连通;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电连接,液冷电能系统包括两种冷却方式,包括蒸发式和浸没循环式,浸没循环式为冷液泵将热的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端抽出,通过冷液机冷却后,从冷却液入口端送回设备安装区;蒸发式为冷却液被发热设备加热后沸腾,气体上升到冷凝器上冷却液化后,直接低落回设备安装区;
该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控制器获取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和冷凝器的制冷量,并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液的出口温度;
S102、控制器根据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在冷却液的出口端。
在本实施例中,液冷电能系统包括两种冷却方式,包括蒸发式和浸没循环式的,通过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可以选择单独一种方式,或者两种冷却方式结合,具有更宽的适应性,从小功率到大功率的发热设备都可以很好的适应,使用蒸发式和浸没循环式相结合可以将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保障设备安全的同时降低制冷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可以根据发热设备当前工作状态获得发热量,具体的,通过发热设备上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获取发热设备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计算得到发热设备的工作功率;根据工作功率计算发热量。其中控制器与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连接,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能够输出模拟信号,控制器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产生电流和电压值,电流值*电压值=工作功率,工作功率*时间*效率=发热量,效率为发热设备厂家提供的数值。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获取发热设备的发热量,例如一些专业发热设备厂家会提供发热的数据或需要冷却的数据,可以将需要冷却的数据作为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为设备厂家直接提供的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温度选择冷却液的沸点温度,具体的,冷却液的沸点温度高于发热设备的最高工作温度,且小于发热设备的最高保障温度。其中发热设备的最优工作温度和最高保障问为发热设备厂家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确定,例如发热设备在50度工作最好,但不得高于80度,则可以选择沸点温度稍高于50度,且低于80度的液体,如沸点为60度的冷却液。又例如一块发热设备电路上绝大多数的元器件需要50度冷却,只有某一个小元器件(例如处理器)发热量很大,热密度很高,需要额外20度的热量冷却,则该发热设备的最优工作温度为50度,最高保障温度为70度,那么可以选择沸点70度的冷却液在50度的温度下浸没。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发热量、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进而选择一种冷却方式或两种冷却方式相结合,具体的,当出口温度低于沸点温度,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当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沸点温度,且发热量小于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控制冷凝器开启;当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沸点温度,且发热量大于或等于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冷凝器开启。可以理解的是,当出口温度低于沸点温度时,冷却液不能沸腾气化,因此采用浸没循环式的冷却方式,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当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沸点温度,冷却液必定会沸腾,而发热量小于冷凝器的制冷量时,仅使用一种蒸发式冷却方式可以为发热设备制冷,因此控制冷凝器开启;当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沸点温度时,发热量大于或等于冷凝器的制冷量时,使用两种冷却方式相结合,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冷凝器开启;通过出口温度和沸点温度的对比,结合发热量和冷凝器的制冷量的比对,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降低制冷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出口温度低于沸点温度,控制器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具体包括:获取冷却液的入口温度,控制器根据发热量、出口温度、入口温度和冷却液的比热容确定冷却液的所需流量;控制器根据所需流量控制冷液泵的功率,并根据入口温度控制冷液机的功率。其中入口温度可以是发热设备的最优工作温度,也可以是用户设定的温度;比热容公式为:c=Q/m(t2-t1),c为冷却液比热容,Q为冷却液吸收的热量,即发热量,m为冷却液的质量,t2为冷却液的出口温度,t1为冷却液的入口温度,根据比热容公式可以得冷却液的质量,冷却液的质量除以密度等于冷却液的体积,则流量为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段管道的流体的体积,由于比热容公式的Q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则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需要多少冷却液;假设发热设备每分钟需要产生的100 J的热量,每分钟需要10L的冷却液,则流量为10L/分钟;进而可以控制冷液泵按照所需流量提供,控制冷液机按照入口温度提供;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管路传输冷却液过程中存在温度变化,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冷却液入口端附近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液的实际入口温度,判断该实际入口温度是否与冷液机冷却温度差值过大,若温度差值大于阈值时,将温度阈值和实际入口温度作为下次冷液机控制的入口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所需流量控制冷液泵的功率,并根据入口温度控制冷液机的功率具体包括:控制器获取管路直径对应的管路流量,当管路流量大于或等于所需流量时,控制器控制冷液泵的功率以使得管路流量等于所需流量,控制冷液机的功率以使得制冷温度等于入口温度;当管路流量小于所需流量时,控制器控制冷液泵的流量至最大,并控制冷液机的功率增大,降低冷却液的入口温度。其中,可以通过查化工工业设计手册,可以查出来管路直径对应的管路流量,当管路流量大于或等于所需流量时,可控制冷液泵的管路流量,以灵活适应,且冷液泵的功率与管路流量存在关系,具体的,冷液泵的功率=管路流量*扬程*重力加速度/时间/能效比,进而可以控制冷液泵的功率使得管路流量等于所需流量,避免冷液泵的功率过大,同时还需要控制冷液机的功率以使得制冷后温度等于入口温度,冷液机的功率=定压比热容*比重*流量*(出口温度-入口温度)/时间/能效比,进而可以控制冷液机的功率使得制冷后温度等于入口温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管路流量小于所需流量时,将冷液泵的流量至最大,通过增大冷液机的功率,降低入口温度,以提高制冷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冷凝器开启包括:控制器获取冷液机的制冷量;当发热量大于或等于冷液机的制冷量与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时,控制器控制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的功率至最大;当发热量小于冷液机的制冷量与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时,控制器控制冷液泵、冷液机的功率至最大,根据发热量与冷液机的制冷量之差,控制冷凝器的功率。其中冷液机的制冷量为设备厂家直接提供的参数,液冷电能系统能提供的最高的制冷量等于冷液机的制冷量和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当发热量大于或等于系统最高的制冷量时,控制器控制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的功率至最大,以将制冷效率开到最大;当发热量小于系统最高的制冷量时,因冷却液沸腾蒸发时间较久,先保证冷液泵和冷液机的制冷量开的最大,(发热量-冷液机的制冷量)为冷凝器的需要提供的制冷量,该需要提供的制冷量/能效比=冷凝器的功率,进而按照需要控制冷凝器的功率,蒸发式和浸没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更节能,提高能耗等级。
当然,当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沸点温度,且发热量小于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控制器控制冷凝器开启时,冷凝器的功率=定压比热容*比重*总水量*(出口温度-入口温度)/时间/能效比。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对冷凝器进行控制后,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冷却液的液位高度;当液位高度低于发热设备的高度时,控制器控制一组冷凝器的功率增大,或控制多组冷凝器开启。其中液位传感器设置冷却液需要的液位高度,该液位高度可以由用户灵活调整,由于发热设备浸没在冷却液中,当液位高度低于发热设备的高度时,表示当前由于冷却液蒸发,在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较少,需要提高冷凝器的功率,使得冷却液快速冷却液化低落回设备安装区域,还可以控制多组冷凝器开启,以提高制冷效率,保障发热设备安全的同时降低制冷能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冷电能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液冷电能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没在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所述冷液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出口端连通,所述冷液机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入口端连通;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电连接;该控制器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位置和冷凝器的位置,位于冷却液入口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实际入口温度,以调整下一次冷液机或冷凝器的冷却温度;位于冷凝器的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冷凝器中冷却剂的温度,以便于及时更换冷却剂,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发热设备的高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设备垂直安装,当设备安装区上部有遮挡影响冷却液流动的部分,还可以在设备安装区下部设置导流叶轮。
冷却液入口端可位于设备安装区的下端,冷却液出口端位于冷却液入口端上方;当发射设备横向安装时,冷却液入口端也可位于备安装区的左端,冷却液出口端位于冷却液入口端右方。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安装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冷却液出口端(孔),一个或多个冷却液入口端(孔),孔多可以增加流量,并且使液体更容易分散均匀,孔的数量可以由发热量大小决定,发热量越大,孔的直径或者数量应该越多;原则是,孔能经过的流量足以带走需要的热量。冷凝区中竖直的一片一片为冷凝器的热交换片,还包括冷却剂的出入口。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采用CB100物联网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可以为氟化液,使用阻燃冷却液时,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起火,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位于前端的观察框或屏幕,用于显示液冷电能系统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液冷电能系统和存储介质,具有更宽的适应性,从小功率到大功率的发热设备都可以很好的适应,选择蒸发式和/或浸没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更节能,提高能耗等级,且使用阻燃冷却液时,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起火,提高安全性,保障设备安全的同时降低制冷能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专利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能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所述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所述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没在所述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所述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所述冷液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出口端连通,所述冷液机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入口端连通;所述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所述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电连接;
所述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和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并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却液的出口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发热设备的发热量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发热设备上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获取所述发热设备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计算得到所述发热设备的工作功率;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工作功率计算发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的沸点温度高于所述发热设备的最优工作温度,且小于所述发热设备的最高保障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热量、冷凝器的制冷量和出口温度对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或冷凝器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出口温度低于所述沸点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
当所述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沸点温度,且所述发热量小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凝器开启;
当所述出口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沸点温度,且所述发热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所述冷凝器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出口温度低于所述沸点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包括:
获取所述冷却液的入口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发热量、出口温度、入口温度和所述冷却液的比热容确定所述冷却液的所需流量;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所需流量控制所述冷液泵的功率,并根据所述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所需流量控制所述冷液泵的功率,并根据所述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管路直径对应的管路流量,
当所述管路流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所需流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的功率以使得所述管路流量等于所述所需流量,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以使得制冷后温度等于所述入口温度;
当所述管路流量小于所述所需流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的流量至最大,并控制所述冷液机的功率增大,以降低所述冷却液的入口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和冷液机开启,同时控制所述冷凝器开启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冷液机的制冷量;
当所述发热量大于或等于冷液机的制冷量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的功率至最大;
当所述发热量小于所述冷液机的制冷量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量之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液泵、冷液机的功率至最大,根据所述发热量与所述冷液机的制冷量之差,控制所述冷凝器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对冷凝器进行控制之后,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却液的液位高度;
当所述液位高度低于所述发热设备的高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一组所述冷凝器的功率增大,或控制多组冷凝器开启。
9.一种液冷电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能系统包括设备安装区和位于所述设备安装区上方的冷凝区,所述设备安装区包括冷却液和浸泡在冷却液的发热设备,还包括冷液泵和与所述冷液泵连接的冷液机,所述冷液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出口端连通,所述冷液机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设备安装区的冷却液入口端连通;所述冷凝区包括至少一组冷凝器;所述液冷电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液泵、冷液机和冷凝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44035.7A CN113038807B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44035.7A CN113038807B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8807A true CN113038807A (zh) | 2021-06-25 |
CN113038807B CN113038807B (zh) | 2022-12-09 |
Family
ID=76453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44035.7A Active CN113038807B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3880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0123A (zh) * | 2021-11-08 | 2022-02-08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浸入式冷却循环系统 |
CN115056668A (zh) * | 2022-06-27 | 2022-09-16 | 深圳市能效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功率单元的冷却系统 |
CN117039244A (zh) * | 2023-08-09 | 2023-11-10 |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分泵式节能冷却系统、储能柜和pcs冷却控制方法 |
CN118567456A (zh) * | 2024-08-01 | 2024-08-30 | 杭州鼎助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浸没式服务器温度管理方法及其温度管理系统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5954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式冷却器的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空调系统 |
US20170354066A1 (en) * | 2016-06-01 | 2017-12-07 | Fujitsu Limited |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apparatus,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apparatus |
US20190159359A1 (en) * | 2017-11-17 | 2019-05-23 |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thereof |
CN110290677A (zh) * | 2019-06-06 | 2019-09-27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体浸没式冷却机柜 |
CN209489058U (zh) * | 2018-11-06 | 2019-10-11 | 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换热式电子设备液冷系统 |
CN110392516A (zh) * | 2019-08-23 | 2019-10-29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体浸没式冷却机柜 |
CN209693331U (zh) * | 2018-12-27 | 2019-11-26 | 江南大学 | 一种液冷浸没式超级计算中心散热系统 |
CN110933914A (zh) * | 2019-12-10 | 2020-03-27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液冷系统 |
CN110958819A (zh) * | 2019-12-11 | 2020-04-03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装置及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 |
CN110958818A (zh) * | 2019-12-11 | 2020-04-03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及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 |
CN111352489A (zh) * | 2020-02-29 | 2020-06-30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流动沸腾浸没式液冷装置 |
CN111587042A (zh) * | 2020-05-22 | 2020-08-25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电力系统计算机机房温度控制系统 |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10344035.7A patent/CN1130388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5954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液冷式冷却器的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及空调系统 |
US20170354066A1 (en) * | 2016-06-01 | 2017-12-07 | Fujitsu Limited |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apparatus,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apparatus |
US20190159359A1 (en) * | 2017-11-17 | 2019-05-23 |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thereof |
CN209489058U (zh) * | 2018-11-06 | 2019-10-11 | 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换热式电子设备液冷系统 |
CN209693331U (zh) * | 2018-12-27 | 2019-11-26 | 江南大学 | 一种液冷浸没式超级计算中心散热系统 |
CN110290677A (zh) * | 2019-06-06 | 2019-09-27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体浸没式冷却机柜 |
CN110392516A (zh) * | 2019-08-23 | 2019-10-29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体浸没式冷却机柜 |
CN110933914A (zh) * | 2019-12-10 | 2020-03-27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液冷系统 |
CN110958819A (zh) * | 2019-12-11 | 2020-04-03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装置及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 |
CN110958818A (zh) * | 2019-12-11 | 2020-04-03 |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 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及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 |
CN111352489A (zh) * | 2020-02-29 | 2020-06-30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流动沸腾浸没式液冷装置 |
CN111587042A (zh) * | 2020-05-22 | 2020-08-25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电力系统计算机机房温度控制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杰等: "半导体制冷在机械泵热管控温中的应用", 《半导体技术》 * |
江沿源等: "风冷、水冷和蒸发式冷凝器制冷系统经济性研究", 《广东化工》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0123A (zh) * | 2021-11-08 | 2022-02-08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浸入式冷却循环系统 |
CN114020123B (zh) * | 2021-11-08 | 2024-03-26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浸入式冷却循环系统 |
CN115056668A (zh) * | 2022-06-27 | 2022-09-16 | 深圳市能效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功率单元的冷却系统 |
CN117039244A (zh) * | 2023-08-09 | 2023-11-10 |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分泵式节能冷却系统、储能柜和pcs冷却控制方法 |
CN117039244B (zh) * | 2023-08-09 | 2024-04-19 |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分泵式节能冷却系统、储能柜和pcs冷却控制方法 |
CN118567456A (zh) * | 2024-08-01 | 2024-08-30 | 杭州鼎助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浸没式服务器温度管理方法及其温度管理系统 |
CN118567456B (zh) * | 2024-08-01 | 2024-10-29 | 杭州鼎助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浸没式服务器温度管理方法及其温度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8807B (zh) | 2022-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38807B (zh) | 一种液冷电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冷电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8091903B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热管理装置、系统和方法 | |
JP5779070B2 (ja) | 太陽エネルギ利用システム | |
JP5500615B2 (ja) | 冷凍機冷却水温度安定化による省エネルギー制御運転方法 | |
CN110536591B (zh) | 蒸发相变冷却服务器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 |
WO2019017297A1 (ja) | 相変化冷却装置および相変化冷却方法 | |
CN107425229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液冷电池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 |
JP7266400B2 (ja) | 冷却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廃熱利用システム | |
CN210725802U (zh) | 一种数据中心浸没式液体冷却系统 | |
CN113206271A (zh) | 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冷却系统及方法 | |
JP2016125771A (ja) | 動力最適化システム | |
CN116424124A (zh) | 充电桩液冷系统及冷却方法 | |
CN111988973A (zh) | 气冷散热设备和冷却系统 | |
CN113626291A (zh) | 一种液冷监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4679195A (zh) | 一种电脑散热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799489A (zh) |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和服务器 | |
JP2000337729A (ja) | 水冷式空調装置の運転方法 | |
JP2009232618A (ja) | インバータ冷却装置 | |
JP4321318B2 (ja) | 三重効用吸収式冷凍機 | |
CN113675433B (zh) | 一种多模式燃料电池测试台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866989A (zh) | 一种电子元器件散热系统和方法 | |
CN115395132A (zh) | 一种主动控制电池液冷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KR101977170B1 (ko) | 전력장치의 상변화 정온냉각시스템 제어 방법 | |
CN117039269B (zh) |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温控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7546575U (zh) | 一种基于防凝露综合控制的水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