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321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71321A CN112771321A CN201880098077.3A CN201880098077A CN112771321A CN 112771321 A CN112771321 A CN 112771321A CN 201880098077 A CN201880098077 A CN 201880098077A CN 112771321 A CN112771321 A CN 1127713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motor
- refrigerant
- indoor units
- operated expa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对于各个室内单元,将与制热负载相对应的运行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第二电动膨胀阀打开,将与制热负载相对应的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全闭。在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的情况下,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以规定开度打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至少一个室外单元和多个室内单元的多联式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至少一个室外单元和多个室内单元的多联式空调装置包括热泵式制冷循环,该热泵式制冷循环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各个室内热交换器返回上述压缩机。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在制热运行时,制冷剂的一部分可能会积聚在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从而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消除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的空调装置包括:包含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一电动膨胀阀在内的室外单元;分别包含第二电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在内的多个室外单元;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在制热运行时,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各个室内热交换器,使从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各个第二电动膨胀阀和所述第一电动膨胀阀流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使从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返回所述压缩机;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室外单元和所述各个室内单元的运行。对于所述各个室内单元,该控制器将与制热负载相对应的运行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打开,将与制热负载相对应的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全闭。另外,所述控制器在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的情况下,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以规定开度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各个实施方式中的热泵式制冷循环、室外控制器、各个室内控制器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温度TL的变化的莫里尔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条件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连接有额定能力(也称为额定容量)为1马力且使用形态(也称为送风形态)为周边型的室内单元B1、额定能力为1马力且使用形态为壁挂型的室内单元B2、额定能力为1马力且使用形态为天花板埋入型(四向吹出型)的室内单元B3、额定能力为1.25马力且使用形态为壁挂型的室内单元B4、额定能力为3马力且形态为天花板埋入型的室内单元B5、额定能力为6马力且使用形态为天花板埋入型的室内单元B6~B8连接至一个室外单元A。
如图2所示,四通阀3经由高压侧配管2来与室外单元A中的压缩机1的排出口相连接,室外热交换器5的一端经由气体侧配管4来与该四通阀3相连接。减压器例如电动膨胀阀(第一电动膨胀阀)7的一端经由液体侧配管6来与该室外热交换器5的另一端相连接,填充阀9经由液体侧配管8来与电动膨胀阀7的另一端相连接。电动膨胀阀7是开度Qo根据所输入的驱动脉冲信号的数量而变化的脉冲电动机阀(PMV)。开度Qo可以从对应于“0”个驱动脉冲信号pls的最小开度Qomin(全闭)连续地变化至对应于“3000”个驱动脉冲信号pls的最大开度Qomax(全开)为止。
液体侧连接配管31连接至上述密封阀9,该液体侧连接配管31经由室内单元B1~B8的各个电动膨胀阀(第二电动膨胀阀)41来与相同的各个室内单元中的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一端相连接,该室内热交换器42的另一端经由气体侧连接配管32来与填充阀10相连接。各个电动膨胀阀41是开度Qi根据所输入的驱动脉冲信号的数量而变化的脉冲电动机阀(PMV)。开度Qi可以从对应于“0”个驱动脉冲信号pls的最小开度Qimin(全闭)连续地变化至对应于“1500”个驱动脉冲信号pls的最大开度Qimax(全开)为止。
上述四通阀3经由气体侧配管11来与填充阀10相连接,储蓄器13的流入口经由低压侧配管12来与该四通阀3相连接。上述压缩机1的吸盘15经由低压侧配管14来与该储蓄器的流出口相连接。
由这些配管连接构成热泵式制冷循环。
上述压缩机1是将利用逆变器18的输出进行动作的电动机1M收纳在密闭壳体中的密闭型压缩机,吸入从储蓄器13流出的制冷剂,并且压缩该吸入制冷剂并进行排出。逆变器18将交流电源19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将该直流电压转换为与来自室外控制器20的指令相对应的频率F(称为输出频率F)和与该输出频率F相对应的电平的交流电压并进行输出。电动机1M的速度即压缩机1的能力根据输出频率F的值而变化。
在制冷运行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5、电动膨胀阀7、各个电动膨胀阀41流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从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和储蓄器13被吸入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5作为冷凝器来发挥作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蒸发器来发挥作用。
在制热运行时,通过切换四通阀2的流路,如虚线箭头所示,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3流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从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电动膨胀阀7、室外热交换器5、四通阀3和储蓄器13被吸入压缩机1。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冷凝器来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来发挥作用。
在室外热交换器5的附近配置有吸入外部气体并向室外热交换器5提供的室外风扇16。检测外部气体温度To的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17配置在由该室外风扇16吸入的外部气体的流路中。检测高压侧的制冷剂温度TD的温度传感器21和检测高压侧的制冷剂压力PD的压力传感器22安装于压缩机1的排出口与四通阀3之间的高压侧配管2。检测制冷剂温度TL的温度传感器23安装于电动膨胀阀7与填充阀9之间的液体侧配管8。检测低压侧的制冷剂温度TS的温度传感器24和检测低压侧的制冷剂压力PS的压力传感器25安装在四通阀3与储蓄器13之间的低压侧配管12。
在上述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的附近配置有吸入室内空气并且向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提供的室内风扇43。检测室内温度Ta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4配置在由该室内风扇43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流路中。
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的另一端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7,该温度传感器47检测在制热时从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C2。在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一端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8,该温度传感器48检测在制热时流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的制冷剂的温度TC1。以上温度传感器47、48的检测信号被发送至各个室内控制器45。用于使用户指定制冷运行、除湿运行、制热运行、送风运行、目标室内温度Tas、运行开始、运行停止等各种运行条件的远程控制式的操作器(所谓的遥控器)46分别与各个室内控制器45相连接。
上述压缩机1、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5、电动膨胀阀7、填充阀9、10、储蓄器13、室外风扇16、逆变器18、室外控制器20、各个配管、以及各个传感器被收纳在室外单元A中。上述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各个室外风扇43、各个室内控制器45、各个操作器46、各个配管、以及各个传感器分别被收纳在N台室内单元B1、B2、……Bn中。由这些室外单元A以及室内单元B1、B2、……Bn构成多联式空调机。而且,室外控制器20与各个室内控制器45通过数据传输用的信号线50相互连接。
当由操作器46来指定运行停止时,室内单元B1的室内控制器45将电动膨胀阀41全闭,切断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42的流通,由此将室内单元B1设为运行停止状态。此外,当由操作器46指定制热操作和运行开启时,室内单元B1的室内控制器45在微风模式下对室内风扇43进行运行开启,以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44来检测室内温度Ta,并且将检测到的室内温度Ta与由操作器46指定的目标室内温度Tas之差作为制热负载来进行检测。而且,若检测到的制热负载(=Ta-Tas)为零,则室内单元B1的室内控制器45将电动膨胀阀41打开,使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流通,由此将室内单元B1设为运行开启状态(称为热开启)。若检测到的制热负载大于零,则将电动膨胀阀41全闭,切断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42的流通,由此将室内单元B1设为运行关闭状态(称为热关闭状态)。其他室内单元B2~Bn中的各个室内控制器45执行与室内单元B1的室内控制器45相同的控制。
室外控制器20通过与各个室内控制器45之间的联系来控制室外单元A以及室内单元B1~Bn的运行,作为主要功能而包括第一控制部分20a、第二控制部分20b、检测部分20c、第三控制部分20d。
第一控制部分20a执行控制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Qo的过热度控制,以使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5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过热)SH在制热运行时成为目标值SHs。制冷剂的过热度SH相当于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TL与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温度TS之差。
第二控制部分20b执行对热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电动膨胀阀41的开度Qi进行操作的过冷度控制,以使得热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冷凝器)42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过冷)SC成为目标值SCs,并且将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电动膨胀阀41全闭。可以求出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G与各个温度传感器47的检测温度TC2之差来作为上述过冷度SC。冷凝温度TG可通过根据由高压侧配管2的压力传感器22检测到的高压侧的制冷剂压力PD进行换算来求出。此外,在热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制热负载随着过冷度控制的执行而增加时,第二控制部分20b通过使针对过冷度SC的目标值SCs下降,使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Qo沿着增大方向变化,由此使到室内热交换器42的制冷剂流量增大,使制热能力增加。在热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制热负载减少时,通过使针对过冷度SC的目标值SCs上升,使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Qo沿着减少方向变化,由此使到室内热交换器42的制冷剂流量减少,使制热能力减少。
检测部分20c检测制热运行时的热泵式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因而,具体而言,检测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
当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时,具体地,当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不足率X处于阈值Xs(例如30%)以上的无法忽略的状态时,第三控制部分20d将处于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打开。具体地,当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不足率X为阈值Xs以上时,第三控制部分20d将与上述检测到的不足率相对应的数量的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例如,最大开度Qimax的3%~5%左右)打开。
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能通过使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TG、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42)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U、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7的检测温度)TC2、流入冷凝器的制冷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温度)TL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来进行检测。蒸发温度TU能根据低压侧配管12中的压力传感器25的检测压力PS进行换算来求出。
例如,当热泵式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适当地循环而不积聚在所有室内单元B1~Bn中,且制冷剂循环量并非不足时,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7处于被液状的制冷剂填满的状态,该液状的制冷剂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5。当制冷剂积聚在室内单元B1~Bn中的任一个中并且热泵式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变得略微不足时,液状的制冷剂和气状的制冷剂共存地在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7中流动,并且所谓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
若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则室外热交换器5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上升,应抑制该过热度SH的上升的过热度控制工作,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Qo沿着增加方向变化。然而,当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Qo连续增大且该开度Qo达到电动膨胀阀7的最大开度Qomax时,变得无法抑制过热度SH的上升,且被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的温度TS上升。如果制冷剂温度TS上升,则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D(以及压力PD)上升,逆变器18的输出频率F通过室内控制器20针对制冷剂温度TD上升的高压保护控制而下降。如果输出频率F下降,则压缩机1的能力下降,并且运行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制热能力随之下降。
当液状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时,热泵式制冷循环的状态在图3的莫里尔图中用实线表示,当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时,热泵式制冷循环的状态在同一莫里尔图中用虚线表示。当液体制冷剂流入时,制冷剂温度TL存在于冷凝温度TG附近一侧,但是当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时,制冷剂温度TL变为远离冷凝温度TG且向蒸发温度TU侧靠近的值TL′。
然后,检测部分20c检测由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的实际的制冷剂温度TL存在于上述莫里尔图上的制冷剂温度TL和制冷剂温度TL′之间的哪个位置以作为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即,当实际的制冷剂温度TL处于与莫里尔图上的制冷剂温度TL相同的位置时,不足率X为0%,当实际制冷剂温度TL处于莫里尔图上的制冷剂温度TL和制冷剂温度TL′之间的中间位置时,不足率X为50%,当实际的制冷剂温度TL处于与莫里尔图上的制冷剂温度TL′相同的位置时,不足率X为100(%)。
下面,参照图3的流程图来对室外控制器20所执行的控制进行说明。流程图中的步骤S1、S2……简称为S1、S2……。
在制热运行时,室外控制器20控制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以使得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5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成为目标值SHs。同时,室外控制器20控制室内单元B1、B2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的开度Qi,以使得热开启状态下的例如室内单元B1、B2的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2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分别成为目标值SCs,并且将热关闭状态下的例如室内单元B4~B6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全闭(S2)。此外,室外控制器20将运行停止状态下的例如室内单元B7、B8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全闭。
接着,室外控制器20检测热泵式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S3),判定检测到的不足率X是否在阈值Xs以上。当检测到的不足率X不在阈值Xs以上时(S4的“否”),室外控制器20重复从上述S1起的处理。
当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的情况下(S4的“是”),室外控制器20将热关闭状态下的例如N台室内单元中与检测到的不足率X相对应的Nx台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S5)。
在该情况下,室外控制器20将图5所示的控制条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并通过基于不足率X来参照该控制条件从而决定台数Nx。例如,当不足率X为30%且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台数N为10台时,将3台(=N×0.3)决定作为台数Nx。当不足率X为60%且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台数N为10台时,将6台(=N×0.6)决定作为台数Nx。当不足率X为90%且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台数N为10台时,将9台(=N×0.9)决定作为台数Nx。当不足率X为100%且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台数N为10台时,将10台(=N×1.0)决定作为台数Nx。
通过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各个室内单元中的Nx台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积聚在Nx台室内单元中并且液化的溢出制冷剂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
在打开Nx台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的同时,室外控制器20开始时间计数t(S6),并且判定该时间计数t是否达到固定时间ts(例如,300秒)(S7)。如果时间计数t低于固定时间ts(S7的“否”),则室外控制器20保持各个电动膨胀阀41的打开状态(S8),并且继续时间计数t(S6)。然后,当时间计数t达到固定时间ts时(S7的“是”),室外控制器20返回到上述S3,并且再次检测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S3)。
在本次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时(S4的“是”),尽管将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打开,但是室外控制器20将热关闭状态下的N台室内单元中与本次检测到的不足率X相对应的Nx台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S5)。
如果本次检测到的不足率X与上次检测到的不足率X相同,则保持与上次相同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的状态。在本次检测到的不足率X比上次检测到的不足率X要大的情况下,除了保持与上次相同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的状态以外,还另外将一些室内单元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
如以上那样,当制冷剂循环量不足时,通过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的电动膨胀阀41,使积聚在该室内单元中的溢出制冷剂流出至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因此,能够消除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7中的制冷剂的气液两相状态。
特别地,与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相对应的Nx台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打开,因而与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相对应的量的溢出制冷剂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
假设,如果热关闭状态下的所有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一齐打开,则大量的溢出制冷剂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因此热泵式制冷循环的运行可能陷入不稳定状态。然而,由于与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相对应的量的溢出制冷剂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所以不会陷入这样的不稳定的运行状态。
若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则能够防止室外热交换器5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的不必要的上升,因此,能够防止因过热度控制而导致的电动膨胀阀7的开度Qo的不必要的增加。因此,能够避免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的温度TS的不必要的上升,进而能够避免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D(和压力PD)的不必要的上升,从而能够避免因高压保护控制而导致的逆变器18的输出频率F的不必要的下降。结果,可以防止运行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制热能力的不必要的下降。
在电动膨胀阀41打开的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由于从压缩机1排出的气状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2,因此在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室内温度升高。然而,由于电动膨胀阀41仅打开规定开度Qis,所以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室内温度的上升。
[2]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当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时,具体地,当处于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的无法忽略的状态下时,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室外控制器20的第三控制部分20d根据与该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额定能力(马力)相对应的优先顺序,依次地将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分别地以规定开度Qis打开。
例如,如图6所示,当根据各个操作器46的指定使室内单元B1、B2、B4、B5、B6进行制热运行且室内单元B3、B7、B8的运行停止,并且在制热运行过程中的室内单元B1、B2、B4、B5、B6中的室内单元B2、B6热开启且室内单元B1、B4、B5热关闭时,室外控制器20将额定能力为3马力的室内单元B5设定为第一位,将额定能力为1.25马力的室内单元B4设定为第二位,将额定能力为1马力的室内单元B1设定为第三位,以作为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B1、B4、B5的优先顺序。
当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时,室外控制器20将优先顺序为第一位的室内单元B5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在从此经过固定时间ts后将优先顺序为第二位的室内单元B4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并且在从此经过固定时间ts后将优先顺序为第三位的室内单元B1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
通过依次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B5、B4、B1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积聚在室内单元B5、B4、B1中且液化的溢出制冷剂依次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
室内单元的额定能力与设置有室内单元的被空调空间的大小有关。即,在较大房间中设置有额定能力较大的室内单元B5,在较小房间中安装有额定能力较小的室内单元B1。在设置于较大房间中的室内单元B5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时产生的室内温度的上升幅度小于在设置于较小房间中的室内单元B1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时产生的室内温度的上升幅度。
因此,通过从对应的各个室内单元的额定能力较大的一方起依次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各个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能尽可能地抑制不需要的室内温度上升、即不会给用户带来不快感,同时能消除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7中的制冷剂的气液两相状态。
其他的结构和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3]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当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时,具体地,当处于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的无法忽略的状态下时,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室外控制器20的第三控制部分20d根据与该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使用形态(包含送风形态)相对应的优先顺序,依次地将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分别地以规定开度Qis打开。
例如,如图7所示,当根据各个操作器46的指定使室内单元B1~B6进行制热运行且室内单元B7、B8的运行停止,并且在制热运行过程中的室内单元B1~B6中的室内单元B3、B6热开启且室内单元B1、B2、B4、B5热关闭时,室外控制器20将使用形态为天花板埋入型的室内单元B5设定为第一位,将使用形态为周边型的室内单元B1设定为第二位,将使用形态为壁挂型的室内单元B4、B2设定为第三位和第四位,以作为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B1、B2、B4、B5的优先顺序。由于室内单元B4、B2是相同的壁挂型,因此,室外控制器20将额定功率为3马力的较大的室内单元B4设定为第三位,将额定功率为1马力的较小的室内单元B2设定为第四位。
当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时,室外控制器20将优先顺序为第一位的室内单元B5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在从此经过固定时间ts后将优先顺序为第二位的室内单元B4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在从此经过固定时间ts后将优先顺序为第三位的室内单元B4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并且在从此经过固定时间ts后将优先顺序为第四位的室内单元B2的电动膨胀阀41以规定开度Qis打开。
通过依次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B5、B1、B4、B2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积聚在室内单元B5、B1、B4、B2中且液化的溢出制冷剂依次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
天花板埋入型的室内单元B5设置在比较大的房间中,壁挂型的室内单元B4、B2设置在比较小的房间中。壁挂型的室内单元B4、B2也可以设置于用户附近,以使得制热风直接碰上用户的身体。因此,在天花板埋入型的室内单元B5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时产生的室内温度的上升幅度小于在壁挂型的室内单元B4、B2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时产生的室内温度的上升幅度。
因此,通过以对应的各个室内单元的使用形态(包含送风形态)所对应的优先顺序来依次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各个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能尽可能地抑制不必要的室内温度上升、即不会给用户带来不快感,同时能消除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7中的制冷剂的气液两相状态。
其他的结构和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4]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当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时,具体地,当处于由检测部分20c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的无法忽略的状态下时,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室外控制器20的第三控制部分20d根据与该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以往的热开启率(运行开启率)D(%)相对应的优先顺序,依次地将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电动膨胀阀41分别地以规定开度Qis打开。
室外控制器20分别监视室内单元B1~Bn的运行积分时间tm,并且监视室内单元B1~Bn的热开启积分时间ton,依次计算热开启积分时间ton占据运行积分时间tm的比例来作为室内单元B1~Bn的热开启率D(%)。运行积分时间tm是室内单元从开始运行到停止运行为止的时间的积分值。热开启积分时间ton是室内单元处于热开启状态的时间的积分值。
D(%)=ton/tm
例如,如图8所示,当根据各个操作器46的指定使室内单元B1~B7进行制热运行且室内单元B8的运行停止,并且在制热运行过程中的室内单元B1~B7中的室内单元B3热开启且室内单元B1、B2、B4~B7热关闭时,室外控制器20将热开启率D为90(%)的室内单元B7设定为第一位,将热开启率D为80(%)的室内单元B6设定为第二位,将热开启率D为70(%)的室内单元B5设定为第三位,将热开启率D为60(%)的室内单元B4、B1设定为第四位和第五位,并且将热开启率D为50(%)的室内单元B2设定为第六位,以作为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B1、B2、B4~B7的优先顺序。由于室内单元B4、B1为相同的热开启率D,因此,室外控制器20将额定功率为1.25马力的较大的室内单元B4设定为第四位,将额定功率为1马力的较小的室内单元B1设定为第五位。
当检测到的不足率X在阈值Xs以上时,室外控制器20根据上述设定的优先顺序,每隔固定时间ts来以规定开度Qis依次地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各个室内单元的电动膨胀阀41。
通过依次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B7、B6、B5、B4、B1、B2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积聚在室内单元B7、B6、B5、B4、B1、B2中且液化的溢出制冷剂依次流出到液体侧连接配管31以及液体侧配管8。
热开启率D较高的室内单元的制热负载较大,热开启率D较低的室内单元的制热负载较小。因此,在制热负载较大的室内单元B7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时产生的室内温度的上升幅度小于在制热负载较小的室内单元B2的电动膨胀阀41打开时产生的室内温度的上升幅度。
因此,通过从对应的各个室内单元的热开启率D较高的一方起依次打开热关闭状态下的各个室内单元的各个电动膨胀阀41,能尽可能地抑制不必要的室内温度上升、即不会给用户带来不快感,同时消除液体侧连接配管31和液体侧配管8、7中的制冷剂的气液两相状态。
其他的结构和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检测由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的实际的制冷剂温度TL存在于上述莫里尔图上的制冷剂温度TL和制冷剂温度TL′之间的哪个位置以作为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X(%),但是并不限于此,简而言之,使用冷凝温度TG、蒸发温度TU、制冷剂温度TC2、制冷剂温度TL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要素来进行检测即可。
也可以看与不足率X(%)为相反的概念的充足率Y(%),因而也可检测与不足率X(%)为相反的概念的充足率Y(%)。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量越多,充足率Y(%)就越变成接近0%的值,并且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量越少,充足率Y(%)就月变成接近100%的值。不足率X=0%能够视为充足率Y=100%,不足率X=50%能够视为充足率Y=50%,不足率=100%能够视为充足率=0%。
除此以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仅为举例示出,并非为了限定发明范围。该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发明范围和要旨中,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标号说明
A…室外单元,B1~Bn…室内单元,1…压缩机、3…四通阀;5…室外热交换器,7…电动膨胀阀,16…室外风扇,18…逆变器,20…室外控制器,41…电动膨胀阀,42…室内热交换器,43…室内风扇,45…室内控制器,46…操作器。
Claims (6)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第一电动膨胀阀;
多个室内单元,该多个室内单元分别包含第二电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
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在制热运行时,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各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使从各个该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各个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和所述第一电动膨胀阀流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使从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返回所述压缩机;以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单元和各个所述室内单元的运行;
所述控制器中,
对于各个所述室内单元,将与制热负载相对应的运行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打开,将与制热负载相对应的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全闭,并且
在所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的情况下,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以规定开度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中,
检测所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并且当检测到的不足率在阈值以上时,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与所述检测到的不足率相对应的数量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以规定开度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中,
检测所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并且当检测到的不足率在阈值以上时,根据与该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额定能力相对应的优先顺序,依次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分别以规定开度打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中,
检测所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并且当检测到的不足率在阈值以上时,根据与该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使用形态相对应的优先顺序,依次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分别以规定开度打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中,
检测所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的不足率,并且当检测到的不足率在阈值以上时,根据与该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的以往的运行开启率相对应的优先顺序,依次将所述运行关闭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分别以规定开度打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中,
控制所述第一电动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得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目标值,并且
控制所述运行开启状态下的室内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动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得处于该运行开启状态下的所述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目标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35479 WO2020065731A1 (ja) | 2018-09-25 | 2018-09-25 | 空気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71321A true CN112771321A (zh) | 2021-05-07 |
Family
ID=69952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8077.3A Withdrawn CN112771321A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0065731A1 (zh) |
CN (1) | CN112771321A (zh) |
WO (1) | WO20200657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59154A1 (ja) * | 2020-09-17 | 2022-03-2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12428A (ja) * | 1992-05-11 | 1993-11-22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H0835710A (ja) * | 1994-07-22 | 1996-02-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マルチタイプ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
CN101156033A (zh) * | 2005-04-07 | 2008-04-0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系统 |
CN101749825A (zh) * | 2008-12-04 | 2010-06-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复合型空调器的冷媒追加控制方法 |
CN105276749A (zh) * | 2014-06-24 | 2016-01-27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56529B2 (ja) * | 1997-06-10 | 2006-12-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4110276B2 (ja) * | 2003-10-03 | 2008-07-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冷媒充填装置及び冷媒充填方法 |
JP4383472B2 (ja) * | 2007-08-27 | 2009-12-1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6225776B2 (ja) * | 2014-03-20 | 2017-11-08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マルチタイプ空気調和機 |
WO2017026025A1 (ja) * | 2015-08-10 | 2017-02-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 |
-
2018
- 2018-09-25 CN CN201880098077.3A patent/CN11277132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9-25 JP JP2020547641A patent/JPWO2020065731A1/ja active Pending
- 2018-09-25 WO PCT/JP2018/035479 patent/WO20200657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12428A (ja) * | 1992-05-11 | 1993-11-22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
JPH0835710A (ja) * | 1994-07-22 | 1996-02-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マルチタイプ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
CN101156033A (zh) * | 2005-04-07 | 2008-04-0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系统 |
CN101749825A (zh) * | 2008-12-04 | 2010-06-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复合型空调器的冷媒追加控制方法 |
CN105276749A (zh) * | 2014-06-24 | 2016-01-27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65731A1 (ja) | 2020-04-02 |
JPWO2020065731A1 (ja) | 2021-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83524B1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US10168066B2 (en) | Air conditioner with outdoor fan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suction pressure and suction superheating degree of a compressor | |
EP2339256B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449723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9151522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11125473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EP2270405A1 (en) | Refrigerating device | |
CN110337570B (zh) | 空调装置 | |
EP3312528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US10508845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 |
JP200721853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AU2015379472B2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JP2019020112A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JP5506433B2 (ja) |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 |
CN112840164A (zh) | 空调装置、管理装置及制冷剂连通管 | |
KR101702178B1 (ko) | 칠러 시스템 | |
JP5192883B2 (ja) |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 | |
WO2008069265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6747226B2 (ja) | 冷凍装置 | |
CN112771321A (zh) | 空调装置 | |
JP2002147819A (ja) | 冷凍装置 | |
JP2011242097A (ja) | 冷凍装置 | |
CN114341571B (zh) | 制冷装置 | |
CN112771320B (zh) | 空调装置 | |
WO2017094172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7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