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2660060A -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0060A
CN112660060A CN202011060275.6A CN202011060275A CN112660060A CN 112660060 A CN112660060 A CN 112660060A CN 202011060275 A CN202011060275 A CN 202011060275A CN 112660060 A CN112660060 A CN 112660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vehicle seat
gas generator
vehicle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02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山贵之
增田泰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60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0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bag being integrated in a multi-ba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tecting at least two passengers, e.g. preventing them from hitting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形成为存储式的第一气囊及向气囊供给充气气体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布置于第一存储部并固定到第一车座,与第一气囊构造相同并形成为存储式的第二气囊及与第一发生器构造相同并向第二气囊供给充气气体的第二气体发生器布置于第二存储部并固定到第二车座。当从侧面向车辆车宽的相反侧的侧壁部之一施加冲击或预测将向其施加冲击时,控制装置运行第一和第二发生器使得第一和第二气囊在第一和第二车座间展开膨胀。第一气囊以包括其向接近第二气囊侧折叠以形成存储式的模式的折叠模式折叠。第二气囊以包括其向接近第一气囊侧折叠以形成存储式的模式的折叠模式折叠。控制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发生器分别以不同定时运行。

Description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安全气囊在相邻的车辆座椅之间展开和膨胀来保护乘客免受冲击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沿车宽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车辆座椅的车辆中,存在搭载有远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这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以与常规侧面安全气囊相同的方式向安全气囊供给充气气体。安全气囊与气体发生器一起被存储和固定在车辆座椅的位于靠近相邻车辆座椅的一侧的侧部。
这里,当由于侧面碰撞而从侧面对诸如车辆的侧门等侧壁部施加冲击时,坐在远离该侧壁部的一侧的车辆座椅上的乘客因惯性而可能向施加冲击的一侧跌倒。
另一方面,当检测到冲击被施加到侧壁部时,或者当预测到将向该侧壁部施加冲击时,远侧安全气囊装置从气体发生器喷出充气气体。通过该充气气体,安全气囊膨胀而从侧部弹出,并在相邻的车辆座椅之间展开和膨胀。
该远侧安全气囊装置使安全气囊接收在远离施加冲击的侧壁部的一侧就座于车辆座椅的乘客的身体的上半部,使其不会向侧壁部的一侧跌倒,从而能够防止该乘客与靠近该侧壁部的一侧就座于车辆座椅的乘客和内饰部分发生干涉。
例如,在JP-A-2015-131586中描述了一种形式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在该远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在一对车辆座椅中的每一个中,在靠近相邻的车辆座椅的一侧的侧部处结合有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并且当从侧面向车辆的侧壁部施加冲击时,两个安全气囊同时展开并膨胀。
根据该远侧安全气囊装置,由于两个安全气囊都展开并膨胀,因此即使安全气囊中的一个安全气囊受到来自将要跌倒的乘客的外力,另一个安全气囊也会产生沿消除该外力的方向的力(反作用力),从而能够使该一个安全气囊难以移动。乘客身体的上半部分的横向运动由两个安全气囊限制,从而可以保护乘客身体的上半部分免受冲击。
同时,相邻车辆座椅之间的空间狭窄。因此,如JP-A-2015-131586中描述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所示,当两个安全气囊开始在相邻的车辆座椅之间同时展开和膨胀时,两个安全气囊在展开的中间阶段彼此干涉,使得两个安全气囊在适当的位置被阻止展开和膨胀。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在早期阶段表现出保护乘客身体的上半部分免受冲击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远侧气囊装置:通过防止一对安全气囊在相互干涉的同时展开并膨胀,能够表现出在早期阶段保护乘客免受冲击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第一车辆座椅和第二车辆座椅并排设置的车辆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在第一车辆座椅的位于第二车辆座椅一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存储部,并且在第二车辆座椅的位于第一车辆座椅一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存储部,在该装置中,形成为存储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以及向第一安全气囊供应充气气体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布置在第一存储部中并且固定至第一车辆座椅,第二安全气囊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布置在第二存储部中并固定到第二车辆座椅,第二安全气囊具有与第一安全气囊相同的构造并形成为存储形式,并且第二气体发生器具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相同的构造并向第二安全气囊供应充气气体,并且当从侧面向车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或者当预测将向该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控制装置运行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使得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在第一车辆座椅和第二车辆座椅之间展开和膨胀,其中:第一安全气囊以包括这样的模式的折叠模式折叠:在该模式中,第一安全气囊朝向接近第二安全气囊的一侧折叠以形成为存储形式;第二安全气囊以包括这样的模式的折叠模式折叠:在该模式中,第二安全气囊朝向接近第一安全气囊的一侧折叠以形成为存储形式;并且控制装置使以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分别以不同的定时运行。
根据上述构造,当由于侧面碰撞而从侧面向车辆的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坐在远离侧壁部的一侧的车辆座椅上的乘客由于惯性而可能朝向施加冲击的一侧跌倒。
另一方面,当从侧面向车辆的侧壁部中的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或者当预测到将向该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控制装置分别运行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同时,当这些运行同时执行时,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开始同时展开和膨胀。由于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以相同的方式在第一车辆座椅和第二车辆座椅之间的狭窄空间中展开和膨胀,因此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彼此干涉,使得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在适当的位置被阻止展开和膨胀。
特别地,由于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均以折叠模式折叠,该折叠模式包括使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朝向接近形成为存储形式的相邻安全气囊的一侧折叠的模式,因此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的折叠朝向彼此接近的一侧被消除(展开),使得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易于彼此干涉。
考虑到这一点,根据该构造,控制装置使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以不同的定时运行。例如,控制装置使第二气体发生器在第一气体发生器之后延迟运行。因此,第一气体发生器开始向第一安全气囊供应充气气体,之后第二气体发生器延迟地开始向第二安全气囊供应充气气体。在第一车辆座椅和第二车辆座椅之间,第一安全气囊伴随着消除(展开)其折叠状态而开始膨胀。第二安全气囊在从第一安全气囊开始上述展开和膨胀起延迟一定时间的情况下伴随着消除(展开)第二安全气囊的折叠状态而开始膨胀。第二安全气囊在待展开和膨胀的第一安全气囊与第二车辆座椅之间的剩余空间中展开并膨胀。由于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以不同的模式展开和膨胀,所以与如上所述以彼此相同的方式执行展开和膨胀的情况相比,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难以彼此干涉并且在短时间内在适当的位置展开和膨胀。
因此,即使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的一个安全气囊受到来自将要跌倒的乘客的外力,在早期状态下,另一气囊也能够产生在消除外力的方向上的力(反作用力),从而使得该一个气囊难以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远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控制装置可以使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延迟2ms至7ms运行。
根据上述构造,当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延迟2ms至7ms运行时,可以在防止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彼此干扰的同时确保约束乘客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远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第一安全气囊可以布置在与第二安全气囊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并固定到第一车辆座椅。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安全气囊相对于第一存储部的固定位置的高度与第二安全气囊相对于第二存储部的固定位置的高度彼此不同,所以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中的对应部分在相互不同的高度处展开并膨胀,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相互干涉的发生。
根据该远侧安全气囊装置,通过防止一对安全气囊在彼此干涉的同时展开和膨胀,能够在早期阶段表现出保护乘客免受损伤的性能。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的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充分地被理解,因此这些描述和附图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是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局部平面图;
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例中的设置有远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以及乘客和安全气囊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车辆座椅、安全气囊、乘客和侧壁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有每个安全气囊模块的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平面剖视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安全气囊处于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二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的线6-6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安全气囊被折叠之前的第二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8是从图7的状态沿折线折叠的第二安全气囊的沿线8-8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安全气囊处于折叠过程中的阶段时第二安全气囊的形成的侧视图;
图10是从图9的状态沿着折线折叠的第二安全气囊的沿线10-10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安全气囊处于折叠过程中的阶段时的第二安全气囊模块的形成的侧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线12-12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安全气囊处于折叠过程中的阶段时第二安全气囊模块的形式的侧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截取的剖视图;
图15是一个实施例中的存储形式的第二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16A至图16C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一对安全气囊响应于来自远侧安全气囊装置中的侧部的冲击而展开和膨胀的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
图17A至图17C是也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该对安全气囊响应于来自远侧安全气囊装置中的侧部的冲击而展开和膨胀的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远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车辆的向前方向将被描述为前侧,并且车辆的向后方向将被描述为后侧。上下方向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并且左右方向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且与车辆向前移动时的左右方向一致。为了限定车辆宽度方向,基于作为基准的乘客,更靠近侧壁部的一侧可以被称为“侧壁部侧”,并且更靠近车辆客厢的中央部分的一侧可以被称为“车辆客厢的中央侧”。假定具有与碰撞测试假人相同体型的乘客以预定的规则姿势就座在车辆座椅上。
如图1所示,车辆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的侧部由包括车门和立柱的侧壁部11和12形成。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状态布置在车辆客厢中。靠近侧壁部11一侧的第一车辆座椅13用作驾驶员座椅,并且乘客(驾驶员)P1坐在该座椅上。靠近侧壁部12一侧的第二车辆座椅60用作乘客座椅,并且乘客P2坐在该座椅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车辆座椅13包括:座垫14;座椅靠背15,其从座垫14的后侧直立并且构造成能够调节倾斜角度;以及头枕16,其布置在座椅靠背15上方。
图4A示出了第二车辆座椅60一侧(车辆客厢的中央侧)的作为第一车辆座椅13的座椅靠背15的侧部17的内部结构。
在侧部17的内侧布置有形成座椅框架的一部分的侧框架部18。在包括侧框架部18的座椅框架的前侧布置有由诸如聚氨酯泡沫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座椅衬垫19。在座椅框架的后侧布置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硬背板21。座椅衬垫19覆盖有外皮,并且在图4A中未示出外皮。
在座椅衬垫19中,第一存储部22设置在比侧框架部18更靠近第二车辆座椅60的一侧(车辆客厢的中央侧)。在第一存储部22中结合有包括第一安全气囊40以及向第一安全气囊40供应充气气体的第一气体发生器30的第一安全气囊模块ABM1。
狭缝23从第一存储部22的前部的拐角部向前倾斜地延伸。介于座椅衬垫19的前侧的拐角部19c与狭缝23之间的部分(图4A中由双点划线的框包围的部分)形成将被第一安全气囊40破坏的预定断裂部24。
[第一气体发生器30]
第一气体发生器30包括充气机31和覆盖充气机31的保持器32。这里,采用被称为烟火式的类型作为充气机31。充气机31具有大致圆筒状,并且在充气机31中存储有产生充气气体的气体发生剂(未示出)。充气机31的上端部包括气体喷出部31a。在充气机31的下端部连接有线束(未示出),该线束用作向充气机31输入运行信号的输入布线。
作为充气机31,可以使用如下的充气机(混合型)来替代使用气体发生剂的烟火式充气机:其中,在该充气机(混合型)中,填充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瓶的分隔壁被炸药破坏以喷出充气气体。
另一方面,保持器32用作控制充气气体的喷出方向的扩散器,并且是具有将充气机31与第一安全气囊40一起紧固至侧框架部18的功能的部件。保持器32的大部分通过弯曲诸如金属板等板材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保持器32的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的多个部分(两个部分)上固定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螺栓33,螺栓33作为将该多个部分附接至侧框架部18的部件。第一气体发生器30可以是将充气机31和保持器32集成为一体的气体发生器。
[第一安全气囊40]
图2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第一安全气囊40以平面形状展开而不充满充气气体的形式(以下称为“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模块ABM1。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全气囊40通过这样形成:沿着设定在第一安全气囊40中央部的折线41将一片布料(也称为基底织物和面板织物)向前对折,使折叠的布料沿车辆宽度方向重叠,并且将重叠部分连接以形成袋状。这里,为了区分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上述两个重叠部分,将位于侧壁部11侧的布片称为布料部42,将位于车辆客厢中央侧的布片称为布料部43。
在本实施例中,以使折线41位于第一安全气囊40的后端部的方式将布片对折。可以以使折线41位于其它端部(例如前端部、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方式将布片对折。第一安全气囊40可以由沿着折线41分开的两片布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两片布料沿车辆宽度方向彼此重叠并且通过使两片布料在整个周边上接合来形成第一安全气囊40。布料部42和4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两片或多片布料形成。
在第一安全气囊40中,各布料部42、43的外形以折线41为对称轴线而相互线对称。作为布料部42和43,这样的材料使合适的:该材料具有高强度、难以拉伸、具有柔性并且能够容易折叠,该材料例如为通过使用聚酯纱线和聚酰胺纱线形成的机织织物。
上述两个布料部42和43的接合在沿其周缘部分设置的周缘接合部44处进行。周缘接合部44通过将两布料部42、43的周缘部中的后端部以外的部分(折线41附近的部分)缝合(利用缝线进行缝合)而形成。周缘接合部44可以通过与利用上述的缝线进行的缝合不同的方法、例如利用粘接剂进行的粘接来形成。
由周缘接合部44和折线41包围的布料部42和43之间的空间是通过充气气体展开和膨胀的充气部45。
在充气部45中设置有未示出的厚度调节部。厚度调节部是用于调节充气部4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厚度的部分,并且具有与通常称为系绳的厚度调节部相同的构造。在充气部45的后下部处布置有未图示的内管。内管以包围第一气体发生器30的状态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对第一气体发生器30中产生的充气气体进行整流的功能。
第一气体发生器30被放置为沿接近上下方向延伸的姿态,然后被插入第一安全气囊40的后端部。将螺栓33插入内管和第一安全气囊40,由此第一气体发生器30被锁定在相对于第一安全气囊40定位的状态。
同时,在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一安全气囊40作为主要构件的第一安全气囊模块ABM1中,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的处于“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40以折叠模式折叠,该折叠模式包括这样的模式:第一安全气囊40朝向接近第二安全气囊64的一侧折回,从而呈现由图2中的虚线表示的存储形式。
如图4A所示,第一安全气囊40为存储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模块ABM1存储在第一存储部22中。将从第一气体发生器30延伸的螺栓33从第二车辆座椅60一侧插入到侧框架部18中,并且将螺母34紧固于螺栓33。通过这种紧固,第一气体发生器30与第一安全气囊40一起固定于侧框架部18。
第一气体发生器30可以通过不同于上述螺栓33和螺母34的部件固定到侧框架部18。充气机31可以直接固定到侧框架部18而不使用保持器32。
同时,如图3所示,第二车辆座椅60具有与第一车辆座椅13相同的构造。因此,这里,由于第二车辆座椅60中与第一车辆座椅13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4B示出了第一车辆座椅13一侧(车辆客厢的中央侧)的作为第二车辆座椅60的座椅靠背61的侧部62的内部结构。
第二车辆座椅60和第一车辆座椅13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座椅靠背61的座椅衬垫19中,与第一存储部22相对应的第二存储部63设置成比侧框架部18更靠近第一车辆座椅13的一侧(车辆客厢的中央侧)。
在第二存储部63中结合有包括第二安全气囊64以及向第二安全气囊64供应充气气体的第二气体发生器65的第二安全气囊模块ABM2。
第二安全气囊64具有与第一安全气囊40相同的构造。图5所示的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二安全气囊64以折叠模式折叠,该折叠模式包括这样的模式:第二安全气囊64向靠近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侧折回,从而以与第一安全气囊40相同的方式呈现由图2中的虚线表示的存储形式。
如图4B所示,第二气体发生器65具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30相同的构造,并且布置在图5所示的第二安全气囊64的后端部,并且被锁定在定位状态。
如图4B所示,第二安全气囊64为存储形式的第二安全气囊模块ABM2存储在第二存储部63中。从第二气体发生器65延伸的螺栓33从第一车辆座椅13一侧插入到侧框架部18中,并且将螺母34紧固于螺栓33。通过这种紧固,第二气体发生器65与第二安全气囊64一起固定于侧框架部1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全气囊模块ABM2布置在与第一安全气囊模块ABM1相同的高度,并固定于侧框架部18。
执行第一至第四折叠步骤,以便分别将处于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置于存储形式。这些折叠步骤对于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是相同的。因此,这里,将参考图5至图15以第二安全气囊64为例描述每个折叠步骤。在图5至图15中,同一幅图的右侧近似为前侧,并且同一幅图的左侧近似为后侧。
[第一折叠步骤]
在第一折叠步骤中,在图7所示的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二安全气囊64的前下端部处设定有朝向前侧倾斜从而变高的折线46。
如图7和图8中的箭头A分别表示的,在第二安全气囊64中,沿着折线46朝向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侧(车辆客厢的中央侧)进行向后折叠,从而折线46的前侧的部分47位于折线46的后侧的部分48上。通过进行第一折叠步骤,如图9所示,折线46的前侧的部分47变成与折线46的后侧的部分4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第一安全气囊40一侧重叠的状态。因此,第二安全气囊64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变得略小于在进行第一折叠步骤之前的尺寸。
[第二折叠步骤]
接着,如图9所示,在进行了第一折叠步骤的第二安全气囊64中,设定与折线46大致正交的折线49。
如图9和图10中的箭头B所示,沿着折线49朝向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侧进行折回,使得在第二安全气囊64中,折线49的上侧的部分51位于折线49的下侧的部分52上。通过进行第二折叠步骤,如图10所示,折线49的上侧的部分51变成与折线49的下侧的部分5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朝向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侧重叠的状态。因此,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安全气囊64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均变得比刚进行第一折叠步骤之后的尺寸小。
[第三折叠步骤]
如图11所示,在第三折叠步骤中,对于在进行第二折叠步骤之后作为第二安全气囊64的第二气体发生器65的前方和上方的区域,设定多个折线53,折线53大致平行于折线49并且彼此以恒定距离分开。如图12所示,在这些折线53中,第二安全气囊64的区域在以恒定宽度交替地改变折叠方向的同时朝向第二气体发生器65折叠成波纹管形状。如图13所示,根据该波纹管折叠,第二安全气囊64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尺寸均变得比刚进行第二折叠步骤之后的尺寸小。
[第四折叠步骤]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四折叠步骤中,对于在进行第三折叠步骤之后的第二安全气囊64的第二气体发生器65的前部的区域,设定多个折线54,折线54大致平行于折线49和53并且彼此以恒定距离分开。在这些折线54中,第二安全气囊64的区域在以恒定宽度交替地改变折叠方向的同时朝向第二气体发生器65折叠成波纹管形状。根据该波纹管折叠,第二安全气囊64变成图15所示的存储形式,该存储形式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尺寸均比刚进行第三折叠步骤之后的第二安全气囊64小。
之后,第二安全气囊64通过诸如由图15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的捆绑带55等存储单元以存储形式被存储。
以与第二安全气囊64相同的方式,通过进行第一至第四折叠步骤,第一安全气囊40也以存储形式被存储。然而,在第一折叠步骤中,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安全气囊64的一侧(车辆客厢的中央侧)向后折叠。在第二折叠步骤中,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安全气囊64的一侧向后折叠。
除了上述第一安全气囊模块ABM1和第二安全气囊模块ABM2之外,远侧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图2中所示的碰撞传感器71和控制装置72。碰撞传感器71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设置在侧壁部11、12上,并且检测从侧面施加于侧壁部11、12的冲击。控制装置72根据该碰撞传感器71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65中的每一个的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当碰撞传感器71检测到从侧面施加于一对侧壁部11、12的一个的冲击时,控制装置72输出运行信号,该运行信号用于使第一气体发生器30、第二气体发生器65分别以关于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65的不同的定时运行。控制装置72将运行信号输出到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65中的一个气体发生器,然后以延迟2ms至7ms的定时将运行信号输出到另一气体发生器。从在防止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彼此干扰的同时确保乘客P1和P2的约束性能的角度出发,设定2ms至7ms的延迟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延迟时间被设定为5ms。
图1中的第一车辆座椅13设置有一种侧安全气囊装置(也称为近侧安全气囊装置,未示出),其中当冲击从侧面施加到侧壁部11时,安全气囊在侧壁部11和第一车辆座椅13之间展开并膨胀以约束乘客P1,从而保护乘客P1免受冲击。在图1中的第二车辆座椅60的侧壁部12一侧的侧部也设置有与上述相同的近侧安全气囊装置。
在车辆客厢中,设置有未示出的用于将坐在第一车辆座椅13上的乘客P1约束于第一车辆座椅13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以及未示出的用于将坐在第二车辆座椅60上的乘客P2约束于第二车辆座椅60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实施例的动作。还将描述由该动作产生的效果。图16A至图16C以及图17A至图17C示出了当冲击从侧面向侧壁部11和12中的一个施加时,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如何分别展开和膨胀。在图16A至图16C以及图17A至图17C中,尽管乘客P1和P2被示为保持恒定的姿势,但乘客P1和P2实际上响应于冲击而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
在图1和图2中,当碰撞传感器71没有检测到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冲击从侧面施加到侧壁部11和12时,运行信号不从控制装置72输出到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65中的任何一个,因此不从气体发生器中喷出充气气体。如图4A所示,第一安全气囊40继续以存储形式存储在第一存储部22中。如图4B所示,第二安全气囊64继续以存储形式存储在第二存储部63中。
例如,如图1中箭头所示,当由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从侧面施加到作为侧壁部11和12中的一个的侧壁部12时,远离施加冲击的侧壁部12的一侧(驾驶员座椅侧)的乘客P1身体的上半部分由于惯性会朝向侧壁部12的一侧跌落。
当图2中的碰撞传感器71检测到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冲击施加到侧壁部12时,响应于检测信号,运行信号从控制装置72输出到第一气体发生器30。当响应于运行信号而从充气机31的气体喷出部31a喷出充气气体时,充气气体被供给至呈存储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40的充气部45。
通过向充气部45供给充气气体,充气部45的内压升高。充气部45以与参照图7至图15所述的折叠方法相反的顺序展开并充气。
此时,在第一安全气囊40中,消除了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上侧的部分51对应的部分的折叠。在第一安全气囊40中,消除了与图7和图8中所示的前侧的部分47对应的部分的折叠。
在上述展开和膨胀的过程中,第一安全气囊40在图4A中的第一存储部22附近挤压座椅衬垫19,并在预定断裂部24处使座椅座椅衬垫19破裂。在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部分(第一气体发生器30附近的部分)保留在第一存储部22中的状态下,第一安全气囊40从第一存储部22向前并向上突出。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全气囊40在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之间向前和向上展开并膨胀。
响应于来自碰撞传感器71的检测信号,运行信号从控制装置72输出到图4B所示的第二气体发生器65。响应于该运行信号,充气气体从充气机31的气体喷出部31a喷出并被供给至第二安全气囊64。第二安全气囊64以与第一安全气囊40相同的方式展开并膨胀。
这里,相反地,当第二气体发生器65与第一气体发生器30同时操作时,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开始同时展开和膨胀。由于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在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之间的狭窄空间内以彼此相同的方式展开和膨胀,所以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彼此干涉,从而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在适当位置被阻止展开和膨胀。
特别地,在第一折叠步骤和第二折叠步骤中,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都以折叠模式折叠,该折叠模式包括这样的模式: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都朝向接近相邻安全气囊的一侧折回,从而形成存储形式。因此,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的折叠朝向彼此接近的侧部被消除(展开),使得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易于彼此干涉。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2使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65以不同的定时运行。当如上所述冲击施加到侧壁部12时,例如,控制装置72使第二气体发生器65比第一气体发生器30延迟5ms运行。因此,第一气体发生器30开始向第一安全气囊40供应充气气体,之后第二气体发生器65在具有上述延迟的情况下开始向第二安全气囊64供应充气气体。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在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之间,第一安全气囊40伴随着其折叠状态的消除(展开)而开始膨胀。如图16C所示,第二安全气囊64在从第一安全气囊40开始上述展开和膨胀起延迟约5ms的情况下伴随着第二安全气囊64的折叠状态的消除(展开)而开始膨胀。如图17A至图17C所示,第二安全气囊64在要展开和膨胀的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车辆座椅60之间的剩余空间内展开和膨胀。由于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的相应部分以不同的模式展开和膨胀,所以与如上所述以相同模式进行展开和膨胀的情况相比,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难以彼此干涉,并且在短时间内在适当位置展开和膨胀。
因此,在图3中,即使第一安全气囊40受到来自将要跌倒的乘客P1的外力,第二安全气囊64也能够在早期状态下产生沿消除外力方向的力(反作用力),从而能够使第一安全气囊40难以移动。乘客P1身体的上半部分朝向侧壁部12一侧的运动被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限制,由此可以展示出在早期阶段保护乘客身体的上半部分免受冲击的性能。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向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二气体发生器65中的一个气体发生器输出运行信号之后,以延迟5ms的定时向另一气体发生器输出运行信号,从而可以在防止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彼此干涉的同时确保约束乘客P1和P2的性能。
尽管没有描述图1中冲击从侧面施加到侧壁部11的情况,但执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从而保护坐在第二车辆座椅60上的乘客P2免受冲击。
上述实施例可以执行为实施例被如下修改的变型例。实施例和以下变型例可以在技术一致的范围内彼此组合地执行。
[关于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
作为非充气展开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40向接近第二安全气囊64的一侧折叠的模式,可以采用与进行向后折叠的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折叠模式,例如,以卷形进行折叠的模式。
同样地,作为将非充气展开形态的第二安全气囊64向接近第一安全气囊40的一侧折叠的方式,可以采用与进行向后折叠的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折叠模式,诸如,以卷形进行折叠的模式。
第一存储部22中的第一气体发生器30和第一安全气囊40可以在与第二存储部63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器65和第二安全气囊64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固定到侧框架部18。
例如,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第二气体发生器65可以部置在低于第一气体发生器30的位置处并且固定到侧框架部18。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安全气囊64部置在低于第一安全气囊40的位置处并且固定到侧框架部18。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的对应部分在相互不同的高度处展开和膨胀,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相互干涉的发生。
第一安全气囊40可以固定于这样的部件:该部件至位于第一车辆座椅13的侧部17上并且具有与侧框架部18的刚度一样高的刚度。
以相同的方式,第二安全气囊64可以固定于这样的部件:该部件位于第二车辆座椅60的侧部62上并且具有与侧框架部18的刚度一样高的刚度。
图2中的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可以如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完全膨胀,并且可以部分地包括未被供给充气气体且未膨胀的非充气部。
[其它]
当预测到将从侧面向侧壁部11和12施加冲击时,图2中的控制装置72可以被修改为具有向充气机31输出运行信号的规格。
该远侧安全气囊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在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之间设置有中央控制台的车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控制台限制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的各自下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第一安全气囊40和第二安全气囊64约束乘客P1和P2的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第一车辆座椅13被限定为驾驶员座椅并且第二车辆座椅60被限定为乘客座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可以是车辆的后排座椅(第二排之后的座椅),只要第一车辆座椅13和第二车辆座椅60是独立的。
应用了该远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不仅包括私人车辆,还包括各种工业车辆。

Claims (3)

1.一种远侧安全气囊装置,其应用于第一车辆座椅和第二车辆座椅并排设置的车辆,在所述第一车辆座椅的位于所述第二车辆座椅一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存储部,并且在所述第二车辆座椅的位于所述第一车辆座椅一侧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存储部,在所述远侧安全气囊装置中,
形成为存储形式的第一安全气囊以及向所述第一安全气囊供给充气气体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布置在所述第一存储部中并固定到所述第一车辆座椅,
第二安全气囊和第二气体发生器布置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并固定到所述第二车辆座椅,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具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相同的构造并形成为存储形式,并且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相同的构造并向所述第二安全气囊供应充气气体,并且
当从侧面向所述车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或者当预测将向所述一个侧壁部施加冲击时,控制装置运行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使得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述第一车辆座椅和所述第二车辆座椅之间展开和膨胀,其中: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以包括这样的模式的折叠模式折叠:在该模式中,所述第一安全气囊朝向接近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一侧折叠以形成为所述存储形式;
所述第二安全气囊以包括这样的模式的折叠模式折叠:在该模式中,所述第二安全气囊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一侧折叠以形成为所述存储形式;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分别以不同的定时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延迟2ms至7ms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布置在与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车辆座椅。
CN202011060275.6A 2019-09-30 2020-09-30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Pending CN1126600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8630A JP2021054243A (ja) 2019-09-30 2019-09-30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78630 2019-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060A true CN112660060A (zh) 2021-04-16

Family

ID=74872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0275.6A Pending CN112660060A (zh) 2019-09-30 2020-09-30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54243A (zh)
CN (1) CN112660060A (zh)
DE (1) DE102020124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64735B2 (ja) * 2021-03-02 2024-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564734B2 (ja) * 2021-03-02 2024-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3068527A (ja) * 2021-11-02 2023-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US11827171B2 (en) * 2021-11-02 2023-11-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eat for vehicle and folding method of side airba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8057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20140042733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2014076703A (ja) * 2012-10-09 2014-05-0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US20140361521A1 (en) * 2011-12-29 2014-12-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airbag system
US20160229369A1 (en) * 2015-02-10 2016-08-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o front center airbag
US20170028960A1 (en) * 2015-07-30 2017-02-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assenger protec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7933482A (zh) * 2016-08-04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82Y2 (ja) * 1990-02-23 1996-0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JP2784322B2 (ja) * 1994-03-31 1998-08-06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安全シート
JP5024251B2 (ja) * 2008-09-22 2012-09-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51196B2 (ja) * 2015-11-30 2019-07-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EP3549830B1 (en) * 2016-12-05 2024-09-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8057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20140361521A1 (en) * 2011-12-29 2014-12-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airbag system
US20140042733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2014076703A (ja) * 2012-10-09 2014-05-0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US20160229369A1 (en) * 2015-02-10 2016-08-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o front center airbag
US20170028960A1 (en) * 2015-07-30 2017-02-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assenger protec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7933482A (zh) * 2016-08-04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24808A1 (de) 2021-04-01
JP2021054243A (ja)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9737B2 (ja)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290151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6327110B2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99061B2 (ja) 座席搭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394657B2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CN107848483B (zh) 驾乘人员保护装置
EP2979934B1 (en) Far-side airbag apparatus
JP6414157B2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538219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018736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CN111615473B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12660060A (zh) 远侧安全气囊装置
CN113173138B (zh) 远侧气囊装置
CN111845613B (zh) 侧气囊装置
US11498509B2 (en) Roof mounted passenger airbag
JP2019059381A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845393B2 (en) Far-side airbag device
JP6708108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988101B2 (en) Vehicle side airbag device
JP7517186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JP6551330B2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7513492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US11718259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CN114454842A (zh) 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
JP2017206205A (ja) 乗員保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