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4304B -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54304B CN111954304B CN202010636707.7A CN202010636707A CN111954304B CN 111954304 B CN111954304 B CN 111954304B CN 202010636707 A CN202010636707 A CN 202010636707A CN 111954304 B CN111954304 B CN 1119543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frame offset
- request
- frame
- respon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基站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且有利于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移动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增长,通讯技术不断发展,5G已经慢慢的从概念转移到开始实施建立的阶段上。目前很多城市都有了5G的试点,形成了4G、5G两种通信系统并存的局面,因此解决两种系统间干扰就变得尤为重要。
5G的非独立组网模式中为了避免设置帧偏移量之后对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上下行数据的传输造成影响,可以通过主节点基站(Master Node,MN)和辅节点基站(Secondary Node,SN)在交互前提前进行协商来解决。但是目前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需要同时连接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获取彼此的帧偏移量,这种方式占用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增加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不利于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第一基站中,包括:
关联基站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
帧偏移量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帧偏移量响应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并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且有利于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传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G可以分为非独立组网(Non-Standard Alone,NSA)模式和独立组网(StandardAlone,SA)模式。非独立组网模式拥有技术成熟、可大面积覆盖等特点,其本质就是改造现有4G网络,使其利用5G空口传输数据,可带来5G网络高带宽的优势,并提高5G网络的普及速度、降低网络短期内更换设备的成本。而独立组网模式的本质就是采用5G核心网和5G基站相结合,可以带来5G网络的完整特点和功能。相对于非独立组网模式,独立组网模式需要全新的设备的持续投入,成本比非独立组网模式高。独立组网模式显然是5G的最终选择,技术上更有优势,虽然独立组网模式有着最为完整的5G功能,但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独立组网模式的成本还是比较高昂。相比与独立组网模式,非独立组网模式在成本和部署效率上有着巨大优势。所以在5G发展初期的情况下都会以非独立组网模式为主,但独立组网模式在未来会逐渐取代非独立组网成为市场主流。
非独立组网模式中采用随机接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技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会同时连接到主节点基站(Master Node,MN)和辅节点基站(Secondary Node,SN),并且会同时收到两个基站下发的配置参数,此时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之间的帧偏置会影响更多的场景。因此,目前网络环境需要处理设置帧偏移量之后对用户设备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例如,在4G和5G混合组网中经常需要设置新空口(New Radio,NR)和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帧偏移量,借此对齐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子帧的上下行转换点,来减少4G、5G之间的干扰。但是间隙(Gap)的偏移量在两者之间有了偏差,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如果采用相同的帧偏移量的配置就会在数据传输时产生异常。因此可以通过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在交互前提前进行协商,保证在同一时间点开启了间隙测量,以避免用户设备在异频测量时,基站又在进行上下行数据的调度,影响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但是目前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需要同时连接用户设备,进而通过用户设备的测量获取彼此的帧偏移量,这种方式占用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增加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不利于数据传输,需要改进。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通信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为5G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可以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非独立组网模式中可以采用双连接方式,即用户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进行数据传输,主节点基站可以实现无线资源控制信息的传输,辅节点基站可以维护为用户设备服务的NR小区。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即,本公开实施例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主节点基站上,也可以应用在辅节点基站上。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有X2连接。
第一基站通过在数据库中读取,可以确定与第一基站建立X2连接的第二基站,第二基站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具体的,在第一基站对应的小区建立过程中,基于小区标识可以确定与本小区建立X2连接的邻小区列表,该邻小区列表中可以包括多个邻小区,进而可以确定各邻小区对应的第二基站。由于一个基站可以覆盖多个小区,多个邻小区可以对应一个第二基站。
步骤102、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帧偏移量请求是指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的用于获取帧偏移量数据的请求,基于特定的帧格式进行包装。
第一基站确定第二基站之后,可以基于上述帧格式配置帧头部分,得到帧偏移量请求,并发送帧偏移量请求至第二基站,以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步骤103、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帧偏移量响应与上述帧偏移量请求的消息格式相同,是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的用于承载帧偏移量的响应,也基于上述特定的帧格式包装。帧偏移量请求对应的帧格式和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是基于X2接口的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的帧格式。
帧格式可以包括帧头部分和数据部分,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的数据部分用于存放帧偏移量。具体参见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格式的示意图。图中帧头部分可以包括:Magic Number,表示当前消息类型的标志,用于校验;tLen,表示整个消息的总长度;Sno,表示帧序号;Attr,用于指示是否需要响应;Common和Opc,用于区分消息类型;X2handle,表示区分X2连接的标志;MsgLen,表示消息体长度。数据部分可以采用无符号整型数据SFNOffset存储帧偏移量,例如可以采用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型数据SFNOffset,取值范围0-20000,对应的换算规则可以为帧偏移量=SFNOffset-10000,帧偏移量为正值时表示向后偏移,帧偏移量为负值时表示向前偏移。
具体的,第一基站可以从第二基站接收到包括其帧偏移量的帧偏移量响应。识别校验该帧偏移量响应之后,解析帧偏移量响应中的数据部分,得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示例性的,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传输的示意图。图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主节点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SFN_OFFSET_REQUEST”给辅节点基站,辅节点基站基于帧偏移量请求可以返回帧偏移量响应“SFN_OFFSET_REQUEST_ACK”给主节点基站,以使主节点基站获取到辅节点基站的帧偏移量。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可以实现在基站间传递帧偏移量,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运维人员为了使空口传输质量更好,对各个基站的帧偏置反复调教,减轻人力消耗。相较于通过用户设备实现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之间的帧偏移量的交互,本方案可以免除对用户设备的配置操作,对用户设备来说减轻了工作量,对电量的消耗更少,且少了一些空口信令的交互,节约了空口资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并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且有利于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调整第一基站的帧偏移量。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第一基站可以获取到关联的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之后可以利用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对本基站的帧偏移量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空口的传输质量,使得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转换点一致,并且两者在同一时间点开启间隙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建立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和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的对应关系。其中,上述对应关系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多种,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映射表表示,该映射表的索引可以为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也可以为第二基站对应的小区标识。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基站通过对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进行汇总处理,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后续的优化调整。可以理解的一种优化调整方式是,如果第一基站中已经存储有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则不用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给第二基站,可以直接进行帧偏移量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启动定时器;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包括: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则第一基站计算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若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第一基站停止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若累计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第一基站继续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其中,预设次数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上述第一基站通过设置定时器进行超时判断以及比较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与预设次数,使得第一基站长时间未接收到帧偏移量响应或者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次数太多时,停止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避免因通信故障或硬件故障等原因不能获取帧偏移量响应时的资源浪费。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上述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有X2连接。
步骤202、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
其中,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可选的,帧偏移量请求对应的帧格式和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是基于X2接口的流控制传输协议的帧格式。可选的,帧格式包括帧头部分和数据部分,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的数据部分用于存放帧偏移量。
步骤203、第一基站启动定时器。
步骤204、第一基站判断定时器是否超时,若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5、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
其中,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步骤205之后,可以如图中所示先执行步骤211再执行步骤212,或者,步骤205之后可以直接执行步骤212(图中未示出)。
步骤206、第一基站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若是,则执行步骤211;否则,执行步骤207。
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已经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则可以如图中所示先执行步骤211再执行步骤212,或者,直接执行步骤212(图中未示出)。
步骤207、第一基站计算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
步骤208、第一基站判断累计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209;否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09、第一基站停止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
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并且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第一基站停止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之后可以进行故障检测和维修。
步骤210、第一基站继续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
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并且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第一基站继续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
步骤210之后,可以返回执行步骤206。
步骤211、第一基站建立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和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的对应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211是可选步骤,图中示例性的包括了该步骤,也可以不包括该步骤。步骤211之后,可以执行步骤212。
步骤212、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调整第一基站的帧偏移量。
示例性的,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帧偏移量传输过程可以为:步骤21、开始。步骤22、第一基站获取关联的第二基站,准备向每个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SFN_OFFSET_REQUEST。基于设定的帧格式生成帧偏移量请求。步骤23、第一基站发送SFN_OFFSET_REQUEST给第二基站,开启等待帧偏移量响应SFN_OFFSET_REQUEST_ACK的定时器。步骤24、第一基站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基站返回的SFN_OFFSET_REQUEST_ACK,若是,则执行步骤26;否则,执行步骤25。步骤25、第一基站判断是否继续发送SFN_OFFSET_REQUEST给当前第二基站,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23;否则执行步骤27。即第一基站针对当前第二基站进行定时器超时判断以及比对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与预设次数,如果定时器未超时,或者,在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第一基站继续发送SFN_OFFSET_REQUEST给当前第二基站,返回执行步骤23;否则执行步骤27。步骤26、第一基站关闭定时器并保存数据。步骤27、结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通过自定义的帧格式交互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之间相对于绝对时间的帧偏移量,来达到交互主节点基站和辅节点基站相互知道对方帧偏移量的目的;并且通过得到对方基站的帧偏移量来消除帧偏移量对无线链路传输的各种负面影响,避免传输过程的干扰,提升传输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或者,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后,第一基站未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并确定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停止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若累计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第一基站继续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第一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调整第一基站的帧偏移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且有利于数据传输。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通信设备中,可通过执行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来传输帧偏移量。如图6所示,该装置设置于第一基站中,包括:
关联基站确定模块301,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
帧偏移量请求模块302,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帧偏移量响应模块303,用于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案,第一基站确定与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并从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帧偏移量响应包括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其中,第一基站为主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辅节点基站;或者第一基站为辅节点基站,第二基站为主节点基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基站之间实现帧偏移量的传输,进而消除帧偏移量对用户设备数据传输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用户设备的参与,节约了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减少了用户设备的工作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有X2连接。
可选的,所述帧偏移量请求对应的帧格式和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是基于X2接口的流控制传输协议的帧格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一基站的帧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关系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建立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超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帧偏移量响应模块303具体用于:
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请求发送次数模块,具体用于:
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所述第一基站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则所述第一基站计算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
若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所述第一基站停止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帧偏移量请求;
若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所述预设次数,则所述第一基站继续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帧偏移量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信设备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
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通信设备40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40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输入信号、信号分量、噪声分量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此外,该输入装置40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装置40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确定出的距离信息、方向信息等。该输出装置40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7中仅示出了该通信设备400中与本公开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5G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主节点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建立有X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偏移量请求对应的帧格式和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对应的帧格式是基于X2接口的流控制传输协议的帧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一基站的帧偏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启动定时器;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前,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所述第一基站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帧偏移量响应,则所述第一基站计算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的累计次数;
若所述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所述第一基站停止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帧偏移量请求;
若所述累计次数小于所述预设次数,则所述第一基站继续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帧偏移量请求。
8.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第一基站中,包括:
关联基站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基站关联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5G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
帧偏移量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帧偏移量请求,所述帧偏移量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帧偏移量响应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帧偏移量响应,所述帧偏移量响应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帧偏移量;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主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辅节点基站;或者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辅节点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非独立组网模式中的主节点基站。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36707.7A CN111954304B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36707.7A CN111954304B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54304A CN111954304A (zh) | 2020-11-17 |
CN111954304B true CN111954304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7333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36707.7A Active CN111954304B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543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27378A (zh) * | 2021-01-04 | 2022-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时间同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1559A (zh) * | 1999-08-25 | 2002-09-25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偏差检测 |
CN101043698A (zh) * | 2006-03-22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空闲模式下终端的方法 |
CN101415174A (zh) * | 2008-11-20 | 2009-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管理网元、网络恢复方法及系统 |
WO2012089171A1 (zh) * | 2010-12-31 | 2012-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控制信道进行干扰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
CN103229567A (zh) * | 2012-12-26 | 2013-07-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口同步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03907372A (zh) * | 2012-11-01 | 2014-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参数的协商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16192058A1 (zh) * | 2015-06-03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中接口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416378A (zh) * | 2014-12-05 | 2017-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567090A (zh) * | 2016-07-01 | 201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基站间时延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
CN107948964A (zh) * | 2017-11-30 | 2018-04-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8095425A1 (zh) * | 2016-11-28 | 2018-05-31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邻区发现信号测量时间配置dmtc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314939A (zh) * | 2016-06-17 | 2019-0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率同步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
WO2019164297A1 (en) * | 2018-02-23 | 2019-08-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configured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4751B (zh) * | 2011-09-26 | 2016-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 |
JP6392332B2 (ja) * | 2013-06-04 | 2018-09-19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が端末の同期化のための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2020
- 2020-07-03 CN CN202010636707.7A patent/CN1119543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1559A (zh) * | 1999-08-25 | 2002-09-25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偏差检测 |
CN101043698A (zh) * | 2006-03-22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空闲模式下终端的方法 |
CN101415174A (zh) * | 2008-11-20 | 2009-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管理网元、网络恢复方法及系统 |
WO2012089171A1 (zh) * | 2010-12-31 | 2012-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控制信道进行干扰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
CN103907372A (zh) * | 2012-11-01 | 2014-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参数的协商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3229567A (zh) * | 2012-12-26 | 2013-07-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口同步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06416378A (zh) * | 2014-12-05 | 2017-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6192058A1 (zh) * | 2015-06-03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中接口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314939A (zh) * | 2016-06-17 | 2019-0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率同步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
CN107567090A (zh) * | 2016-07-01 | 201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基站间时延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
WO2018095425A1 (zh) * | 2016-11-28 | 2018-05-31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邻区发现信号测量时间配置dmtc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948964A (zh) * | 2017-11-30 | 2018-04-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9164297A1 (en) * | 2018-02-23 | 2019-08-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configured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54304A (zh) | 2020-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18136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US20220286970A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node, and second node | |
WO2011132911A2 (ko) | 스케줄링 지연을 수행하기 m2m 기기와 기지국 및 그 수행 방법 | |
CN111294798A (zh) |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 |
CA3086722C (en) |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 |
CN114302426B (zh) |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
KR20200029025A (ko)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AU2013397749A1 (en) | Timing value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954304B (zh) |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EP3397010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tivation-related system information | |
WO2021164589A1 (zh) | V2x通信中资源分配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KR20080103696A (ko)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주파수 식별자를 이용한소형 기지국으로의 단말 등록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220256629A1 (en) | Data radio bear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ulti-connection system | |
US20200323014A1 (en) | Reconstructing a personal area network or system after a failure in the network or system | |
CN110913453A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11909600B2 (en) | Intent negoti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4095901A (zh) |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449357B (zh) |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4124275B (zh) |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412993A (zh) | 中继发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1184797A1 (zh) | 状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3546309B (zh) | 网络节点升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692039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133066A (zh) | 一种切换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13452416A (zh) | 关联接入点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