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0943215A - 锂离子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3215A
CN110943215A CN201910473216.2A CN201910473216A CN110943215A CN 110943215 A CN110943215 A CN 110943215A CN 201910473216 A CN201910473216 A CN 201910473216A CN 110943215 A CN110943215 A CN 110943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layer
less
ion secondary
secondar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32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3215B (zh
Inventor
刘欣
黄起森
王铈汶
刘向辉
彭佳
李铭领
盛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9104732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321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KR1020207034296A priority patent/KR102600399B1/ko
Priority to EP19931444.4A priority patent/EP3796437B1/en
Priority to HUE19931444A priority patent/HUE061500T2/hu
Priority to PCT/CN2019/090407 priority patent/WO2020237713A1/zh
Priority to JP2020566300A priority patent/JP7130781B2/ja
Publication of CN110943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3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215B/zh
Priority to US17/123,268 priority patent/US1164642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7/00Sulfones; Sulfoxides
    • C07C317/12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1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3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air-conditioner or an eng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2300/0028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H01M2300/0037Mixture of sol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Algebra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表面且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表面且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包括有机支撑层及设置于有机支撑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导电层。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Description

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较高的充放电性能,且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磷酸铁锂由于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好、耐高温等特性,是目前动力电池最常用的正极活性材料之一。然而,采用磷酸铁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面临低温性能较差的问题,不能满足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旨在提高采用磷酸铁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表面且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表面且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包括有机支撑层及设置于所述有机支撑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导电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并且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包括有机支撑层及设置于有机支撑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导电层,由于复合集流体的有机支撑层采用有机材料,因此较传统的金属集流体而言,本发明的复合集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小,隔热保温性能较好,因此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工作时,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且电池自身产生的热量不会快速散出,这有利于使低温环境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也能够保持电芯内部适宜的工作温度,从而改善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动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此外,该复合集流体还较传统金属集流体的重量小,因此还可以同时提高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复合集流体;
101、有机支撑层;
101a、第一表面;101b、第二表面;
1011、第一子层;1012、第二子层;1013、第三子层;
102、导电层;
10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为了简便,本文仅明确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尽管未明确记载,但是范围端点间的每个点或单个数值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因而,每个点或单个数值可以作为自身的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以下”为包含本数,“一种或多种”中“多种”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并不意欲描述本发明中的每个公开的实施方式或每种实现方式。如下描述更具体地举例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整篇申请中的多处,通过一系列实施例提供了指导,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形式使用。在各个实例中,列举仅作为代表性组,不应解释为穷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和电解液,电芯和电解液可以是封装于包装外壳中。
电芯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及负极极片。电芯可通过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离膜一同堆叠或者卷绕而形成,其中,隔离膜是介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绝缘体,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
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通过锂离子在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往返嵌入和脱出,实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
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并且,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10。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集流体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复合集流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支撑层101及导电层102。
其中,在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导电层102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层102还可以是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及第二表面101b中的任意一者上,例如,导电层102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当然,导电层102也可以是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二表面101b。
本发明实施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并且正极集流体和/或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10,复合集流体10包括有机支撑层101及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导电层102,由于复合集流体10的有机支撑层101采用有机材料,因此较传统的金属集流体而言,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较小,复合集流体10的隔热/保温性能较好,因此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工作时,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且电池自身产生的热量不会快速散出,这有利于使低温环境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也能够保持电芯内部适宜的工作温度,从而改善了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动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另外,复合集流体10中的有机支撑层101还可以对导电层102形成有效支撑,并保证复合集流体10的整体强度,因此,相较于传统金属集流体,如铝箔、铜箔等,导电层102的厚度能够明显减小,且不易断裂。
较传统的金属集流体而言,由于导电层102的厚度明显减小,且有机支撑层101的密度较金属的密度要小,这样,在保证导电层102具有良好的导电和集流性能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电芯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重量,从而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磷酸铁锂及石墨均具有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好、耐高温等特性,因此能够使得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以及良好的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中,导电层102的厚度D1优选为30nm≤D1≤3μm。导电层102的厚度D1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导电层102具有较高的导电和集流的性能,有利于使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低阻抗,减小电池极化,从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导电层102的厚度D1在上述范围内,还使得导电层102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使复合集流体10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电芯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导电层102的厚度D1为3μm以下,在锂离子二次电池发生穿钉等异常情况下,导电层102产生的毛刺较小,从而可降低产生的金属毛刺与对电极接触的风险,进而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另外,将厚度较小的导电层102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能够显著降低复合集流体10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重量,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层102的厚度D1的上限可以选自3μm、2.5μm、2μm、1.8μm、1.5μm、1.2μm、1μm、900nm、750nm、450nm、250nm、100nm,下限可以选自1.6μm、1μm、800nm、600nm、400nm、300nm、150nm、100nm、80nm、30nm,导电层102的厚度D1的范围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和任意下限值组合形成,也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与任意其他上限值组合形成,还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下限值与任意其他下限值组合形成。
进一步优选地,导电层102的厚度D1为300nm≤D1≤2μm。更优选地,导电层102的厚度D1为500nm≤D1≤1.5μm。更优选地,导电层102的厚度D1为800nm≤D1≤1.2μm。
上述“导电层102的厚度D1”指的是有机支撑层101单侧导电层102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中,导电层102可以包括金属材料、碳基导电材料及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金属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镍、镍合金、铁、铁合金、钛、钛合金、银及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再例如包括铝、铜、镍、铁、钛、银、镍铜合金及铝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碳基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括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导电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包括聚氮化硫类、脂肪族共轭聚合物、芳环共轭聚合物及芳杂环共轭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示例,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包括聚乙炔、聚苯、聚吡咯、聚乙炔、聚苯胺、聚噻吩及聚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还可以通过掺杂使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子离域性增大,提高电导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集流体10用作正极集流体时,导电层102优选为包括铝或铝合金,其中铝合金中铝元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为80wt%以上,更优选为90wt%以上。复合集流体10用作负极集流体时,导电层102优选为包括铜或铜合金,其中铜合金中铜元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为80wt%以上,更优选为90wt%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导电层102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小于或等于8.0×10-8Ω·m。这有利于使导电层102具有较优的导电和集流性能,从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进一步地,复合集流体10用作正极集流体时,导电层102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3.2×10-8Ω·m~7.8×10-8Ω·m;复合集流体10用作负极集流体时,导电层102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65×10-8Ω·m~3.3×10-8Ω·m。这有利于使导电层102具有较优的导电和集流性能的同时,还能够使锂离子二次电池进一步地具有低阻抗、并减小负极极化,从而使锂离子二次电池兼具较高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尤其是在低温的条件下,更好地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动力学性能,保证良好的低温倍率性能等低温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优选为1μm≤D2≤30μm。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发挥有机支撑层101对电芯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保温蓄热的功能,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还能够保证有机支撑层101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对导电层102起到良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提高复合集流体10的机械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
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为30μm以下,有利于使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小的体积及较低的重量,从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的上限值可以选自30μm、25μm、20μm、18μm、15μm、12μm、10μm、8μm,下限值可以选自1μm、1.5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9μm、16μm。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的范围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和任意下限值组合形成,也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与任意其他上限值组合形成,还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下限值与任意其他下限值组合形成。
进一步优选地,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为1nm≤D1≤20μm。更优选地,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为1μm≤D2≤15μm。更优选地,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为1μm≤D2≤10μm。更优选地,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为1μm≤D2≤8μm,优选2μm≤D2≤8μm。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有机支撑层101的杨氏模量E优选为E≥2GPa,这使得有机支撑层101具有刚性,既满足有机支撑层101对导电层102较高的支撑作用,确保复合集流体10的整体强度,又能使有机支撑层101在复合集流体10的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大的延展或变形,更加有效地防止有机支撑层101及导电层102发生断带,同时有机支撑层101和导电层102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更高,使导电层102不易发生剥离,提高复合集流体10的机械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从而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有机支撑层101的杨氏模量E优选为2GPa≤E≤20GPa;例如为2GPa、3GPa、4GPa、5GPa、6GPa、7GPa、8GPa、9GPa、10GPa、11GPa、12GPa、13GPa、14GPa、15GPa、16GPa、17GPa、18GPa、19GPa、20GPa。这使得有机支撑层101具有刚性的同时,还兼具适宜的韧性,保证有机支撑层101及采用其的复合集流体10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卷绕的柔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有机支撑层101采用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是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酯类、聚烯烃类、聚炔烃类、硅氧烷聚合物、聚醚类、聚醇类、聚砜类、多糖类聚合物、氨基酸类聚合物、聚氮化硫类、芳环聚合物、芳杂环聚合物、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交联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是聚己内酰胺(俗称尼龙6)、聚己二酰己二胺(俗称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丙乙烯(PPE)、聚乙烯醇(PVA)、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EE)、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乙炔(Polyacetylene,简称PA)、硅橡胶(Silicone rubber)、聚甲醛(POM)、聚苯醚(PPO)、聚苯硫醚(PPS)、聚乙二醇(PEG)、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聚苯、聚吡咯(PPy)、聚苯胺(PAN)、聚噻吩(PT)、聚吡啶(PPY)、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交联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例如可以是包括上述的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是金属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金属材料添加剂例如是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铁、铁合金、银及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无机非金属材料添加剂例如是碳基材料、氧化铝、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硅酸盐及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再例如是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及陶瓷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碳基材料添加剂例如是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添加剂,还可以是金属材料包覆的碳基材料,例如镍包覆的石墨粉及镍包覆的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有机支撑层101采用绝缘高分子材料及绝缘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种有机支撑层101的体积电阻率较高,有利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有机支撑层101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有机支撑层101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复合层结构,如两层、三层、四层等。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复合集流体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有机支撑层101是由第一子层1011、第二子层1012及第三子层1013层叠设置形成的复合层结构。复合层结构的有机支撑层10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导电层102层叠设置在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当然,导电层102可以是仅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也可以是仅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二表面101b。
当有机支撑层101为两层以上的复合层结构时,各子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优选为0.01W/(m·K)~10W/(m·K)。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高于10W/(m·K),则不足以起到改善整个电池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和低温析锂的作用;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低于0.01W/(m·K),则通常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较大,则会影响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
更优选地,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为0.1W/(m·K)~2W/(m·K)。
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导电层102的厚度D1、导电层102的材料、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有机支撑层101的材料、导电层102的制备工艺条件(例如采用沉积工艺制备导电层102时的沉积速率、沉积温度、冷却速率等)、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之间的结合力等。通过调控前述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改善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进一步可选地包括保护层103。请参照图3至图5,导电层102在自身厚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的两个表面,保护层103层叠设置于导电层102的两个表面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上,以保护导电层102,防止导电层102发生化学腐蚀或机械破坏等损害,保证复合集流体10的工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及电化学性能。此外,保护层103还能够增强复合集流体10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图3至图5中是示出了在有机支撑层101的单面具有导电层102,在导电层102自身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具有保护层103,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有机支撑层101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导电层102,可以是在任意一个导电层102自身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具有保护层103,也可以是在两个导电层102自身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具有保护层103。
保护层103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导电碳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金属材料的保护层103即为金属保护层,金属氧化物材料的保护层103即为金属氧化物保护层。
上述金属例如是镍、铬、镍基合金及铜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前述镍基合金是以纯镍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优选为镍铬合金。镍铬合金是金属镍和金属铬形成的合金,可选的,镍铬合金中镍与铬的重量比为1:99~99:1,如9:1。前述铜基合金是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优选为镍铜合金。可选的,镍铜合金中镍与铜的重量比为1:99~99:1,如9:1。
上述金属氧化物例如是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铬及氧化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导电碳例如是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为炭黑、碳纳米管、乙炔黑及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些示例,请参照图3,复合集流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支撑层101、导电层102和保护层103。其中,在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导电层102层叠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及第二表面101b中的至少一者上,保护层103层叠设置于导电层102的背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
在导电层102的背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上设置保护层103(简称为上保护层),对导电层102起到防化学腐蚀、防机械破坏的保护作用,还能够改善复合集流体10与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界面,提高复合集流体10与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结合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集流体10的上保护层优选为金属保护层及金属氧化物保护层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保护层及金属保护层的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高、且比表面积大,能够更好地防止导电层102发生化学腐蚀或机械破坏等损害,同时能够更加提高导电层102与正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
进一步地,当复合集流体10用作正极集流体时,复合集流体10的上保护层优选为金属氧化物保护层,例如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铬等,金属氧化物保护层的硬度及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更大,抗腐蚀性能更好,可以更好地保护导电层102;此外,还有利于改善电池的穿钉安全性能。
或进一步地,当复合集流体10用作负极集流体时,上保护层优选为金属保护层,金属保护层可以提高复合集流体10的导电性能,能够减小电池极化,降低负极析锂的风险,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更优选为双层保护层,即一层金属保护层和一层金属氧化物保护层的复合层,其中优选地,金属保护层设置于导电层102背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金属氧化物保护层设置于金属保护层背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这样可以同时改善负极集流体的导电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导电层102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界面等,能够得到综合性能更好的负极集流体。
作为另一些示例,请参照图4,复合集流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支撑层101、导电层102和保护层103。其中,在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导电层102层叠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及第二表面101b中的至少一者上,保护层103层叠设置于导电层102的朝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
在导电层102的朝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上设置保护层103(简称为下保护层),下保护层对导电层102起到防化学腐蚀、防机械损害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的结合力,防止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分离,提高对导电层102的支撑保护作用。
可选地,下保护层为金属氧化物保护层或金属保护层,金属保护层及金属氧化物保护层的耐腐蚀性能较高,且其比表面积大,能够更加提高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从而使下保护层更好的起到对导电层102的保护作用,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其中金属氧化物保护层的硬度更高、机械强度更好,更加有利于提高复合集流体10的强度。当复合集流体10用作正极集流体时,下保护层优选为金属氧化物保护层。当复合集流体10用作负极集流体时,下保护层优选为金属保护层,在对导电层102起到防化学腐蚀、防机械损害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复合集流体10的导电性能,能够减小电池极化,降低负极析锂的风险,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
作为又一些示例,请参照图5,复合集流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支撑层101、导电层102和保护层103。其中,在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导电层102层叠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的第一表面101a及第二表面101b中的至少一者上,保护层103层叠设置于导电层102的背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及朝向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上。
在导电层102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保护层103,更加充分地保护导电层102,使复合集流体10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层102的两个表面上的保护层103,其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保护层103的厚度D3为1nm≤D3≤200nm、且D3≤0.1D1。如果保护层103太薄,则不足以起到保护导电层102的作用;太厚,则会降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103的厚度D3的上限值可以为200nm、180nm、150nm、120nm、100nm、80nm、60nm、55nm、50nm、45nm、40nm、30nm、20nm,下限值可以为1nm、2nm、5nm、8nm、10nm、12nm、15nm、18nm。保护层103的厚度D3的范围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和任意下限值组合形成,也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与任意其他上限值组合形成,还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下限值与任意其他下限值组合形成。
更优选地,保护层103的厚度D3为5nm≤D3≤200nm,更优选地为10nm≤D3≤200nm。
上述“保护层103的厚度D3”指的是位于导电层102单侧的保护层103的厚度。也就是说,上保护层的厚度Da为1nm≤Da≤200nm且Da≤0.1D1;进一步地,5nm≤Da≤200nm;更进一步地,10nm≤Da≤200nm。下保护层的厚度Db为1nm≤Db≤200nm,且Db≤0.1D1;进一步地,5nm≤Db≤200nm;更进一步地,10nm≤Db≤200nm。
当导电层102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保护层103时,即复合集流体10包括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时,优选地,Da>Db,有利于上保护层及下保护层协同对导电层102起到良好的防化学腐蚀、防机械损害的保护作用,同时使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更优选地,0.5Da≤Db≤0.8Da,能够更好的发挥上保护层及下保护层的协同保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层103的设置对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支撑层101与导电层102之间的结合力F优选为F≥100N/m,更优选为F≥400N/m。这能够有效防止有机支撑层101与导电层102之间发生剥离,提高整体强度及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中,导电层102采用金属材料时,可以是通过机械辊轧、粘结、气相沉积法、化学镀、电镀中的至少一种手段形成于有机支撑层101上,其中优选气相沉积法、电镀法。通过气相沉积法或电镀法将导电层102形成于有机支撑层101上,有利于使得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
上述气相沉积法优选为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优选蒸发法及溅射法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蒸发法优选真空蒸镀法、热蒸发法及电子束蒸发法中的至少一种,溅射法优选磁控溅射法。
作为示例,上述通过机械辊轧形成导电层102的条件如下:将金属箔片置于机械辊中,通过施加20t~40t的压力将其碾压为预定的厚度,之后将其置于经过表面清洁处理的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然后将两者置于机械辊中,通过施加30t~50t的压力使两者紧密结合。
上述通过粘结形成导电层102的条件如下:将金属箔片置于机械辊中,通过施加20t~40t的压力将其碾压为预定的厚度;然后在经过表面清洁处理的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涂布聚偏氟乙烯(PVDF)与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混合溶液;最后将上述预定厚度的导电层102粘结于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并烘干,使两者紧密结合。
上述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导电层的条件如下:将经过表面清洁处理的有机支撑层101置于真空镀室内,以1300℃~2000℃的高温将金属蒸发室内的高纯金属丝熔化蒸发,蒸发后的金属经过真空镀室内的冷却系统,最后沉积于有机支撑层101的表面,形成导电层102。
导电层102采用碳基导电材料时,可以是通过机械辊轧、粘结、气相沉积法、原位形成法及涂布法中的至少一种手段形成于有机支撑层101上。
导电层102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时,可以是通过机械辊轧、粘结、原位形成法及涂布法中的至少一种手段形成于有机支撑层101上。
当复合集流体10中具有保护层103时,保护层103可以是通过气相沉积法、原位形成法及涂布法中的至少一种手段形成于导电层102上。气相沉积法可以是如前文所述的气相沉积法。原位形成法优选原位钝化法,即在金属表面原位形成金属氧化物钝化层的方法。涂布法优选辊压涂布、挤压涂布、刮刀涂布及凹版涂布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保护层103通过气相沉积法及原位形成法中的至少一种手段形成于导电层102上,有利于使导电层102与保护层103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保护层102对复合集流体10的保护作用,并保证复合集流体10的工作性能。
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10,可以用作正极集流体及负极集流体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为金属集流体(例如为铝箔或铝合金集流体)或复合集流体10,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10。由于铜的密度较高,因此将传统的铜箔负极集流体替换为复合集流体10,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且同时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此外,在负极极片处采用复合集流体10,可以在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温性能的同时,更好地防止负极低温析锂现象,更好地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
当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均为复合集流体10时,能够更好地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
在本文中,导电层102的厚度D1及有机支撑层101的厚度D2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仪器及方法进行测定,例如采用万分尺。
复合集流体10的导热系数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仪器及方法进行测定,例如采用导热系数仪,包括:将复合集流体10裁切为5cm×5cm的样品,采用TC3000型导热系数仪测定该样品的导热系数。
导电层102的体积电阻率ρ为ρ=RS×d,其中,ρ的单位为Ω·m;RS为导电层102的方块电阻,单位为Ω;d为导电层102以m为单位的厚度。采用四探针法测试导电层102的方块电阻RS,方法包括:使用RTS-9型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测试环境为:常温23±2℃,0.1MPa,相对湿度≤65%,测试时,将正极集流体10样品进行表面清洁,然后水平置于测试台上,将四探针放下,使探针与样品的导电层102表面良好接触,然后调节自动测试模式标定样品的电流量程,在合适的电流量程下进行方块电阻的测量,并采集相同样品的8至10个数据点作为数据测量准确性和误差分析。最后取平均值记录为导电层102的方块电阻。
有机支撑层101的杨氏模量E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测定。作为示例,取有机支撑层101裁剪成15mm×200mm的样品,用万分尺量取样品的厚度h(μm),在常温常压(25℃、0.1MPa)下使用高铁拉力机进行拉伸测试,设置初始位置使夹具之间样品为50mm长,拉伸速度为5mm/min,记录拉伸至断裂的载荷L(N),设备位移y(mm),则应力ε(GPa)=L/(15×h),应变η=y/50,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取初始线性区曲线,该曲线的斜率即为杨氏模量E。
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测试有机支撑层101与导电层102之间的结合力F,例如选用导电层102设置于有机支撑层101一面上的复合集流体10待测样品,宽度d为0.02m,在常温常压(25℃、0.1MPa)下,使用3M双面胶,均匀贴于不锈钢板上,再将待测样品均匀贴于双面胶上,使用高铁拉力机将待测样品的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剥离,根据拉力和位移的数据图,读取最大拉力x(N),根据F=x/d计算得到导电层102与有机支撑层101之间的结合力F(N/m)。
正极极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极片,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作为一个示例,正极集流体在自身厚度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个表面,正极活性物质层层叠设置于正极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上。当然,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可以是层叠设置于正极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中的任意一者上。
若负极集流体为金属集流体,正极集流体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若负极集流体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正极集流体可以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也可以为金属集流体,如铝箔或铝合金。
正极集流体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时,不仅具有前文所述的相应有益效果,还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中包括磷酸铁锂。
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可选的包括本领域已知的能够进行锂离子可逆嵌入/脱嵌的其他正极活性材料。
其他正极活性材料例如可以为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磷酸钒锂、磷酸钴锂、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硅酸铁锂、硅酸钒锂、硅酸钴锂、硅酸锰锂及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其他正极活性材料为LiMn2O4、LiNiO2、LiCoO2、LiNi1-yCoyO2(0<y<1)、LiNiaCobAl1-a-bO2(0<a<1,0<b<1,0<a+b<1)、LiMn1-m-nNimConO2(0<m<1,0<n<1,0<m+n<1)、LiMPO4(M可以为Mn、Co及Fe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及Li3V2(PO4)3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正极活性物质中磷酸铁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wt%以上,进一步地为60wt%以上,再进一步地为80wt%以上。此时,本发明实施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
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可选地包括粘结剂,本发明对粘结剂的种类不做限制。作为示例,粘结剂为丁苯橡胶(SBR)、水性丙烯酸树脂(water-based acrylic resin)、羧甲基纤维素(CM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PVA)及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的一种或多种。
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可选地包括导电剂,本发明对导电剂的种类不做限制。作为示例,导电剂为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一种或多种。
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优选为50μm~100μm。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在上述范围内,则对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同时还能保证正极具有良好动力学性能,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更优选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为60μm~90μm,可以进一步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正极极片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指的是正极集流体单侧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正极极片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例如涂布法。作为示例,将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可选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分散于溶剂中,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形成均匀的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经烘干等工序后,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作为一个示例,负极集流体在自身厚度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个表面,负极活性物质层层叠设置于负极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上。当然,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可以是层叠设置于负极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中的任意一者上。
若正极集流体为金属集流体,负极集流体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若正极集流体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负极集流体可以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也可以为金属集流体,如铜箔或铜合金。
负极集流体为前文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时,也具有前文所述的相应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负极活性物质还可选的包括本领域已知的能够进行离子可逆嵌入/脱嵌的其他负极活性材料。
其他负极活性材料例如可以为金属锂、中间相微碳球(简写为MCMB)、硬碳、软碳、硅、硅-碳复合物、SiO、Li-Sn合金、Li-Sn-O合金、Sn、SnO、SnO2、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及Li-Al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负极活性物质中石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wt%以上,进一步地为60wt%以上,再进一步地为80wt%以上。此时,本发明实施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
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可选地包括导电剂,本发明对导电剂的种类不做限制。作为示例,导电剂为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一种或多种。
负极活性物质层还可选地包括粘结剂,本发明对粘结剂的种类不做限制。作为示例,粘结剂为丁苯橡胶(SBR)、水性丙烯酸树脂(water-based acrylic resin)、羧甲基纤维素(CM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PVA)及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为30μm~70μm。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在上述范围内,则对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同时还能保证负极具有良好动力学性能,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更优选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为40μm~60μm,可以进一步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正极极片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指的是负极集流体单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负极极片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例如涂布法。作为示例,将负极活性物质以及可选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分散于溶剂中,溶剂可以是去离子水,形成均匀的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经烘干等工序后,得到负极极片。
电解液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解液,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以及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的电解质锂盐。
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戊烯酯、1,2-丁二醇碳酸酯(1,2-BC)、2,3-丁二醇碳酸酯(2,3-B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丁烯酯(B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甲酸甲酯(MF)、甲酸乙酯(EM)、乙酸甲酯(MA)、乙酸乙酯(EA)、乙酸丙酯(PA)、丙酸甲酯(MP)、丙酸乙酯(EP)、丙酸丙酯(PP)、丁酸甲酯(MB)、丁酸乙酯(EB)、1,4-丁内酯(GBL)、环丁砜(SF)、二甲砜(MSM)、甲乙砜(EMS)、二乙砜(ESE)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包括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剂。这样的有机溶剂有利于制备电导率、粘度等综合性能良好的电解液。优选的,电解液的25℃电导率可为8mS/cm~11mS/cm。若电导率偏小,电解液动力学性能相对降低,磷酸铁锂电池极化相对较大,影响常温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若电导率偏大,电解液热稳定性相对降低,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电解质锂盐例如可以为LiPF6(六氟磷酸锂)、LiBF4(四氟硼酸锂)、LiClO4(高氯酸锂)、LiAsF6(六氟砷酸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三氟甲磺酸锂)、LiDFOB(二氟草酸硼酸锂)、LiBOB(二草酸硼酸锂)、LiPO2F2(二氟磷酸锂)、LiDFOP(二氟二草酸磷酸锂)及LiTFOP(四氟草酸磷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电解液中还可选地包括添加剂,添加剂例如可以包括负极成膜添加剂,也可以包括正极成膜添加剂,还可以包括能够改善电池某些性能的添加剂,例如改善电池过充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高温性能的添加剂、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添加剂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例如含双键的环状碳酸酯。在电解液中包括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可以改善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存储及循环充放电的容量保持率,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温性能。
进一步地,电解液中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1%~4%,更优选为0.5%~4%,更优选为0.5%~3%。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解液中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负极形成具有良好致密性及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膜,且该SEI膜具有良好的导离子性,从而能够提高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并防止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发生负极析锂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解液中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的上限值可以为4%、3.8%、3.5%、3.2%、3%、2.8%、2.5%、2.2%、2.0%,下限值可以为0.1%、0.5%、0.7%、0.8%、0.9%、1.0%、1.2%、1.4%、1.5%、1.7%、1.8%。电解液中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的范围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和任意下限值组合形成,也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与任意其他上限值组合形成,还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下限值与任意其他下限值组合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可以选自碳酸亚乙烯酯(VC)及碳酸乙烯亚乙酯(VEC)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添加剂包括环状磺酸酯,优选为式I所示的环状二磺酸酯。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191
上述式I中,A及B各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3的亚烷基。
在电解液中包括环状二磺酸酯可以降低SEI膜成膜阻抗。从而可以使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常温性能及高温循环性能均得到改善,有效延长电池寿命。
进一步地,电解液中环状二磺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1%~2%,更优选为0.2%~2%,更优选为0.2%~1%。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解液中环状二磺酸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SEI膜的成膜阻抗,从而有效提高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常温性能及高温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解液中环状二磺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的上限值可以为2%、1.8%、1.6%、1.5%、1.3%、1.2%、1.1%、1.0%、0.95%、0.9%,下限值可以为0.1%、0.2%、0.25%、0.3%、0.4%、0.5%、0.6%、0.7%、0.75%、0.8%、0.85%。电解液中环状二磺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的范围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和任意下限值组合形成,也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上限值与任意其他上限值组合形成,还可以是由前述任意下限值与任意其他下限值组合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环状二磺酸酯可以选自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乙烷二磺酸亚乙酯(EEDS)及甲烷二磺酸亚丙酯(MPDS)中的一种或多种。
隔离膜
本发明实施例对隔离膜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选用任意公知的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多孔结构隔离膜,例如玻璃纤维、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及聚偏二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隔离膜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多层复合薄膜。隔离膜为多层复合薄膜时,各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隔离膜也可以是复合隔离膜,例如是有机隔离膜的表面设置有无机涂层的复合隔离膜。
优选地,隔离膜的孔隙率为30%~50%,可以进一步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动力学性能,有利于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得到电芯,也可以是经卷绕后得到电芯;将电芯置于包装外壳中,注入电解液并封口,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阐述性说明,因为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除非另有声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报道的所有份、百分比、和比值都是基于重量计,而且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试剂都可商购获得或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合成获得,并且可直接使用而无需进一步处理,以及实施例中使用的仪器均可商购获得。
制备方法
常规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LFP)、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导电剂乙炔黑按照质量比98:1:1混合,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至稳定均一,获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正极集流体铝箔上,经干燥、冷压、分切后,得到常规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压实密度为2.4g/cm3
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常规正极极片的制备不同的是,正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包括:选取预定厚度的有机支撑层并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将经过表面清洁处理的有机支撑层置于真空镀室内,以1300℃~2000℃的高温将金属蒸发室内的高纯铝丝熔化蒸发,蒸发后的金属经过真空镀室内的冷却系统,最后沉积于有机支撑层的两个表面,形成导电层。
常规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材料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按照质量比97:1:1:1混合,加入溶剂去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至稳定均一,获得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负极集流体铜箔上,经干燥、冷压后,得到常规负极极片,负极极片压实密度为1.7g/cm3
负极极片的制备
与常规负极极片的制备不同的是,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包括:选取预定厚度的有机支撑层并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将经过表面清洁处理的有机支撑层置于真空镀室内,以1300℃~2000℃的高温将金属蒸发室内的高纯铜丝熔化蒸发,蒸发后的金属经过真空镀室内的冷却系统,最后沉积于有机支撑层的两个表面,形成导电层。
电解液的制备
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丙酸甲酯(MP)的混合溶剂。电解质锂盐为LiPF6。电解液中LiPF6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5wt%。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离膜进行卷绕得到电芯,将电芯放入包装外壳后,注入电解液并封口,经静置、压实、化成、排气等工序,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测试部分
(1)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测试
25℃下,将锂离子二次电池先以1C放电至2.0V;再在以1C恒流充电至3.6V,然后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记充电容量为CC;然后将电池周围环境温度调节至-10℃,用1C恒流放电至2.0V,记放电容量为CD。放电容量CD与充电容量CC之比即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在-1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
锂离子二次电池在-1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CD/CC×100%
(2)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测试
25℃下,将锂离子二次电池先以1C放电至2.0V,之后锂离子二次电池周围环境温度升温至60℃,以1C恒流充电至3.6V,然后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然后以1C恒流放电至2.0V,此为一个充放电循环,此次的放电容量为锂离子二次电池60℃下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500次循环测试,记录锂离子二次电池60℃下第5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
锂离子二次电池60℃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第5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
测试结果
1、复合集流体在改善电化学装置的重量能量密度方面的作用
1)正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时,在改善电化学装置的重量能量密度方面的作用
表1-1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21
表1中,正极集流体重量百分数是指单位面积正极集流体重量除以单位面积常规正极集流体重量的百分数。
相较于传统的铝箔正极集流体,采用复合集流体的正极集流体的重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从而可提升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
2)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时,在改善电化学装置的重量能量密度方面的作用
表1-2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22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31
表2中,负极集流体重量百分数是单位面积负极集流体重量除以单位面积常规负极集流体重量的百分数。
相较于传统的铜箔负极集流体,采用复合集流体的负极集流体的重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从而可提升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
2、复合集流体对于电化学装置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表2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32
表2的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52μm,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74μm。
表3的数据表明采用复合集流体可以改善磷酸铁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电化学性能。
3、复合集流体的导热系数及对电化学装置低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表3-1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33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41
表3-2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42
表3-2的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52μm,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74μm。
由表3-2的数据可知,复合集流体的导热系数为0.01W/(m·K)~10W/(m·K),可以改善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
4、电解液添加剂等对于电化学装置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表4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51
表4的电池中,正极集流体均为常规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活性物质均为LFP,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74μm;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均为石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52μm;电解液添加剂的含量指的是在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由表4的数据可知,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和/或环状二磺酸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及高温循环性能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电极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对于电化学装置的低温性能的影响
表5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52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61
表5的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活性物质均为LFP,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活性物质均为石墨。
由表5的数据可知,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为50μm~100μm时,本发明对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为60μm~90μm时,进一步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为30μm~70μm时,本发明对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进一步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为40μm~60μm时,可以进一步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低温性能。
6、保护层对于电化学装置的低温性能的影响
表6-1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62
表6-1中是在正极集流体33的基础上设置保护层。
表6-2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63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71
表6-2的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52μm,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74μm。
由表6-2的数据可知,正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时,设置保护层可以使电池在60℃、1C/1C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进一步获得提升,电池的可靠性更好。
表6-3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72
表6-3中是在负极集流体35的基础上设置保护层。
表6-3中镍基合金中含有:镍,90wt%;铬,10wt%。
表6-3中双层保护层包括设置于导电层背向有机支撑层的表面的镍保护层,厚度为30nm;以及设置于镍保护层背向有机支撑层的表面的氧化镍保护层,厚度为30nm。
表6-4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73
Figure BDA0002081347830000281
表6-4的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52μm,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均为74μm。
由表6-4的数据可知,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时,设置保护层可以使电池在60℃、1C/1C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进一步获得提升,电池的可靠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且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且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
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或所述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有机支撑层及设置于所述有机支撑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的导热系数为0.01W/(m·K)~10W/(m·K),优选为0.1W/(m·K)~2W/(m·K)。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金属集流体或所述复合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为所述复合集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的厚度D1为30nm≤D1≤3μm,优选为300nm≤D1≤2μm,优选为500nm≤D1≤1.5μm,更优选为800nm≤D1≤1.2μm;所述有机支撑层的厚度D2为1μm≤D2≤30μm,优选为1μm≤D2≤15μm,优选为1μm≤D2≤10μm,更优选为2μm≤D2≤8μm;和/或,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1满足50μm≤T1≤100μm,优选60μm≤T1≤90μm,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T2满足30μm≤T2≤70μm,优选40μm≤T2≤60μm;和/或,
所述电解液的有机溶剂为包括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剂,且所述电解液的25℃电导率为8mS/cm~11mS/cm;和/或,
所述隔离膜的孔隙率为30%~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包括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4%;
优选地,所述含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包括碳酸亚乙烯酯VC及碳酸乙烯亚乙酯VEC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包括式I所示的环状二磺酸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环状二磺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2%;
Figure FDA0002081347820000021
所述式I中,A及B各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3的亚烷基;
优选地,所述环状二磺酸酯包括甲烷二磺酸亚甲酯、乙烷二磺酸亚乙酯及甲烷二磺酸亚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支撑层的杨氏模量E为E≥2GPa,优选为2GPa≤E≤20GPa;和/或,
所述有机支撑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的结合力F为F≥100N/m,优选为F≥400N/m;和/或,
所述有机支撑层包括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酰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丙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磺酸钠、聚乙炔、硅橡胶、聚甲醛、聚苯醚、聚苯硫醚、聚乙二醇、聚氮化硫类、聚苯、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啶、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交联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包括所述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金属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包括金属材料、碳基导电材料及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小于或等于8.0×10-8Ω·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进一步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层自身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所述保护层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导电碳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镍、铬、镍基合金、铜基合金、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铬、氧化镍、石墨、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D3为1nm≤D3≤200nm,且所述保护层的厚度D3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D1之间满足D3≤0.1D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为负极集流体时,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电层背向所述有机支撑层的表面的上保护层,所述上保护层包括:
金属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层背向所述有机支撑层的表面;以及
金属氧化物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金属保护层背向所述有机支撑层的表面。
CN201910473216.2A 2019-05-31 2019-05-31 锂离子二次电池 Active CN110943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3216.2A CN110943215B (zh) 2019-05-31 2019-05-31 锂离子二次电池
EP19931444.4A EP3796437B1 (en) 2019-05-31 2019-06-06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HUE19931444A HUE061500T2 (hu) 2019-05-31 2019-06-06 Lítium-ion szekunder akkumulátor
PCT/CN2019/090407 WO2020237713A1 (zh) 2019-05-31 2019-06-06 锂离子二次电池
KR1020207034296A KR102600399B1 (ko) 2019-05-31 2019-06-06 리튬 이온 이차 배터리
JP2020566300A JP7130781B2 (ja) 2019-05-31 2019-06-06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17/123,268 US11646424B2 (en) 2019-05-31 2020-12-16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3216.2A CN110943215B (zh) 2019-05-31 2019-05-31 锂离子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3215A true CN110943215A (zh) 2020-03-31
CN110943215B CN110943215B (zh) 2020-12-04

Family

ID=69905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3216.2A Active CN110943215B (zh) 2019-05-31 2019-05-31 锂离子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6424B2 (zh)
EP (1) EP3796437B1 (zh)
JP (1) JP7130781B2 (zh)
KR (1) KR102600399B1 (zh)
CN (1) CN110943215B (zh)
HU (1) HUE061500T2 (zh)
WO (1) WO2020237713A1 (zh)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3953A (zh) * 2020-08-21 2020-11-13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极片和电池
CN112510210A (zh) * 2020-12-07 2021-03-16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CN112928281A (zh) * 2021-03-23 2021-06-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极耳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14696A (zh) * 2021-05-19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3381026A (zh) * 2021-06-15 2021-09-10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437351A (zh) * 2021-06-22 2021-09-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括该电化学装置的用电设备
CN113488658A (zh) * 2021-06-30 2021-10-08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电池及其正极
WO2021208542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深圳市海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极片
CN114023972A (zh) * 2020-04-13 2022-02-08 深圳市海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极片
CN114335557A (zh) * 2021-11-30 2022-04-1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箔材及制备方法、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
CN114497568A (zh) * 2021-12-13 2022-05-13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收缩复合集流体及其应用
CN114497569A (zh) * 2022-01-10 2022-05-13 湖南大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分子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24506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287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288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441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633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576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562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664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5416381A (zh) * 2022-07-29 2022-12-02 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箔、应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和电池
CN115566137A (zh) * 2022-11-09 2023-01-0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型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芯
WO2023028919A1 (zh) * 2021-09-01 2023-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集流体、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832284A (zh) * 2021-12-06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5832193A (zh) * 2022-09-19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
US20230135791A1 (en) * 2020-05-08 2023-05-04 Lg Energy Solution, Ltd. Negative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lithium free battery,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lithium free battery
WO2024060176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及其制作方法、电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7913286A (zh) * 2024-03-15 2024-04-19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铜基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944351A (zh) * 2023-12-28 2024-04-30 扬州博恒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7954691A (zh) * 2024-03-26 2024-04-30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WO2024139584A1 (zh) * 2022-12-28 2024-07-04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3215B (zh) 2019-05-31 2020-12-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180737B (zh) * 2019-05-31 2021-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芯及负极极片
JP7157863B2 (ja) * 2021-03-19 2022-10-2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システム
CN113299903B (zh) * 2021-05-24 2023-03-2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KR102700429B1 (ko) * 2021-06-09 2024-08-29 주식회사 승진이앤아이 리튬인산철 배터리 팩
CN113782708B (zh) * 2021-09-09 2023-06-1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电化学装置
CN115842103A (zh) * 2021-11-02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64951B (zh) * 2022-03-04 2024-01-19 苏州臻锂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0760A (zh) * 2022-11-30 2023-03-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64940A (zh) * 2023-03-21 2023-06-30 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集流体、正极片及制备方法与电池
CN117558926B (zh) * 2023-12-29 2024-04-26 浙江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高安全锂离子正极集流体、电池正极及电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5302A2 (en) * 2000-08-14 2002-02-21 World Properties Inc. Thermosetting composi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KR20040010259A (ko) * 2002-07-23 2004-01-31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 피 연료 전지 조립체, 연료 전지 가열 방법, 연료 전지 제조방법, 전기 장치 및 전력원
JP2009099480A (ja) * 2007-10-19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CN104051784A (zh) * 2014-07-02 2014-09-17 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
CN105742566A (zh) * 2016-04-11 2016-07-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6785230A (zh) * 2017-04-12 2017-05-31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导热板排布优化方法
CN108832134A (zh) * 2018-06-28 2018-11-16 清陶(昆山)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9742436A (zh) * 2018-12-03 2019-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9786755A (zh) * 2018-12-26 2019-05-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双极性电池复合集流体结构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3338A (ja) 1996-01-30 1997-08-15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電池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H09283149A (ja) 1996-04-10 1997-10-31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池用極板の集電体及びその集電体を用いた電池
JPH10112322A (ja) 1996-10-07 1998-04-28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H10112323A (ja) 1996-10-07 1998-04-28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H1197030A (ja) 1997-09-18 1999-04-09 Hitachi Cable Ltd 集電材用銅箔
JPH11102711A (ja) 1997-09-25 1999-04-13 Denso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1313037A (ja) 2000-04-28 2001-11-09 Sony Corp 負極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2203562A (ja) * 2000-12-28 2002-07-19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6908711B2 (en) * 2002-04-10 2005-06-21 Pacific Lithium New Zealand Limited Rechargeable high pow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JP2004103475A (ja) 2002-09-11 2004-04-02 Sony Corp 電池
JP4419402B2 (ja) 2003-03-05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極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池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920880B2 (ja) 2003-09-26 2012-04-18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4953631B2 (ja) 2004-02-09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8404388B2 (en) * 2005-08-09 2013-03-26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Compliant seal structures for protected active metal anodes
JP4301340B2 (ja) 2007-08-15 2009-07-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US20100189990A1 (en) 2007-09-19 2010-07-29 Breault Richard 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electrode substrate
JP4986077B2 (ja) 2008-05-22 2012-07-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集電箔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9502B2 (ja) 2008-08-08 2011-03-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0040488A (ja) 2008-08-08 2010-02-18 Sharp Corp 電池
JP4711151B2 (ja) 2008-11-13 2011-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正極集電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10625B (zh) 2009-03-26 2011-01-12 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JP5693982B2 (ja) 2011-01-25 2015-04-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
JPWO2012127561A1 (ja) 2011-03-18 2014-07-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5595349B2 (ja) 2011-07-21 2014-09-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集電体、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KR101511732B1 (ko) 2012-04-10 2015-04-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공성 코팅층이 형성된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JP6079782B2 (ja) * 2012-08-30 2017-02-15 株式会社カネカ 電池用集電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池
JP6252486B2 (ja) * 2012-11-20 2017-1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4157846B (zh) * 2014-08-07 2016-06-08 深圳市海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极板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JP2016134241A (ja) 2015-01-16 2016-07-25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6298274B (zh) 2015-05-26 2018-02-0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新型的石墨烯/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403278B2 (ja) * 2015-06-30 2018-10-10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11001695B2 (en) 2016-01-07 2021-05-1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Fast and reversible thermoresponsive polymer switching materials
CN105789611A (zh) * 2016-03-23 2016-07-2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电池高低温循环性能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KR102180260B1 (ko) 2016-09-29 2020-11-18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극용 알루미늄 부재 및 전극용 알루미늄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CN106654285B (zh) 2016-11-18 2021-03-05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柔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2233B (zh) 2017-02-07 2021-12-07 东丽薄膜先端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阻隔性铝蒸镀膜及使用其的层叠膜
JP6887088B2 (ja) 2017-04-04 2021-06-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型全固体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23812B (zh) 2017-04-14 2020-05-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81665A (zh) 2017-04-14 2017-07-25 深圳鑫智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6848645B2 (ja) 2017-04-21 2021-03-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集電積層体
CN109119686B (zh) * 2017-06-23 2020-11-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磷酸铁锂电池
CN109873160B (zh) 2017-12-05 2021-05-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其极片和电池
CN108258249B (zh) 2017-12-15 2020-04-24 深圳宇锵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涂层、浆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0943215B (zh) 2019-05-31 2020-12-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5302A2 (en) * 2000-08-14 2002-02-21 World Properties Inc. Thermosetting composi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KR20040010259A (ko) * 2002-07-23 2004-01-31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 피 연료 전지 조립체, 연료 전지 가열 방법, 연료 전지 제조방법, 전기 장치 및 전력원
JP2009099480A (ja) * 2007-10-19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CN104051784A (zh) * 2014-07-02 2014-09-17 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
CN105742566A (zh) * 2016-04-11 2016-07-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6785230A (zh) * 2017-04-12 2017-05-31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导热板排布优化方法
CN108832134A (zh) * 2018-06-28 2018-11-16 清陶(昆山)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9742436A (zh) * 2018-12-03 2019-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用电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9786755A (zh) * 2018-12-26 2019-05-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双极性电池复合集流体结构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M SANG WOO等: "Current Collectors for Flexi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A Review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胡学斌 等: "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

Cited B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542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深圳市海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极片
CN114023972A (zh) * 2020-04-13 2022-02-08 深圳市海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极片
US20230135791A1 (en) * 2020-05-08 2023-05-04 Lg Energy Solution, Ltd. Negative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lithium free battery,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lithium free battery
EP4027413A4 (en) * 2020-05-08 2024-03-13 Lg Energy Solution, Ltd. AN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LITHIUM-FREE BATTERY,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AND LITHIUM-FREE BATTERY
CN111933953A (zh) * 2020-08-21 2020-11-13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极片和电池
CN112510210A (zh) * 2020-12-07 2021-03-16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CN112928281A (zh) * 2021-03-23 2021-06-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极耳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28281B (zh) * 2021-03-23 2022-07-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极耳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14696A (zh) * 2021-05-19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3381026A (zh) * 2021-06-15 2021-09-10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437351B (zh) * 2021-06-22 2023-01-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括该电化学装置的用电设备
CN113437351A (zh) * 2021-06-22 2021-09-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括该电化学装置的用电设备
CN113488658A (zh) * 2021-06-30 2021-10-08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电池及其正极
JP7472390B2 (ja) 2021-09-01 2024-04-22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正極集電体、二次電池及び電力使用装置
WO2023028919A1 (zh) * 2021-09-01 2023-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集流体、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US11791472B2 (en) 2021-09-01 2023-10-1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Positive current collect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JP2023538491A (ja) * 2021-09-01 2023-09-08 寧徳時代新能源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正極集電体、二次電池及び電力使用装置
CN114335557A (zh) * 2021-11-30 2022-04-1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箔材及制备方法、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
CN114335557B (zh) * 2021-11-30 2023-07-1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箔材及制备方法、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
CN115832284A (zh) * 2021-12-06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4497568A (zh) * 2021-12-13 2022-05-13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收缩复合集流体及其应用
CN114497568B (zh) * 2021-12-13 2024-01-30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收缩复合集流体及其应用
CN114497569A (zh) * 2022-01-10 2022-05-13 湖南大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分子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97569B (zh) * 2022-01-10 2024-05-07 湖南大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分子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24288B (zh) * 2022-05-09 2024-05-2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664B (zh) * 2022-05-09 2024-11-0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506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562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576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633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441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288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441B (zh) * 2022-05-09 2024-11-0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287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506B (zh) * 2022-05-09 2024-07-16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633B (zh) * 2022-05-09 2024-07-16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24287B (zh) * 2022-05-09 2024-05-2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664A (zh) * 2022-05-09 2022-08-0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562B (zh) * 2022-05-09 2024-05-2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883576B (zh) * 2022-05-09 2024-05-2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5416381A (zh) * 2022-07-29 2022-12-02 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箔、应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和电池
CN115416381B (zh) * 2022-07-29 2024-03-08 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箔、应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和电池
CN115832193A (zh) * 2022-09-19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
WO2024060176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及其制作方法、电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566137A (zh) * 2022-11-09 2023-01-0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型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芯
WO2024139584A1 (zh) * 2022-12-28 2024-07-04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7944351B (zh) * 2023-12-28 2024-09-24 扬州博恒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7944351A (zh) * 2023-12-28 2024-04-30 扬州博恒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7913286B (zh) * 2024-03-15 2024-05-17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铜基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913286A (zh) * 2024-03-15 2024-04-19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铜基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954691A (zh) * 2024-03-26 2024-04-30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46424B2 (en) 2023-05-09
WO2020237713A1 (zh) 2020-12-03
EP3796437A4 (en) 2021-11-03
KR102600399B1 (ko) 2023-11-09
JP7130781B2 (ja) 2022-09-05
EP3796437A1 (en) 2021-03-24
JP2021530831A (ja) 2021-11-11
CN110943215B (zh) 2020-12-04
EP3796437B1 (en) 2023-01-11
US20210143440A1 (en) 2021-05-13
KR20210003896A (ko) 2021-01-12
HUE061500T2 (hu)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3215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180737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芯及负极极片
CN110943227B (zh) 复合集流体、电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943224B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943225B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943228B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1180736B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1180735B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943226B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2186193B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2186197B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2186196A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2186194B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WO2021000503A1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电池模块、电池包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