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7944351A -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4351A
CN117944351A CN202311836492.3A CN202311836492A CN117944351A CN 117944351 A CN117944351 A CN 117944351A CN 202311836492 A CN202311836492 A CN 202311836492A CN 117944351 A CN117944351 A CN 117944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eatment
polyester
film
current collector
ke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64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44351B (zh
Inventor
魏文良
於冬雷
王晓军
王润霄
王勇军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Boheng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Boheng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Boheng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Boheng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64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4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4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4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44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4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聚酯薄膜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95):(6‑8):(0.2‑0.5),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4%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100):(2‑5):(0.2‑0.5),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8%wt。本发明通过特定的配方和结构设计,大幅度提升了膜的耐热性,达到了降低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聚酯薄膜热收缩率的效果,进而减少集流体基膜上的荷叶边、车轮印等褶皱。

Description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之一,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将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输出、将电极电流输入给活性物质,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集流体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因此,开发综合性能和性能稳定性优异的集流体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集流体多为金属集流体,重量很大,导致集流体的质量在电池的总质量中占据了一个较大的比重,遭受机械应力(尤其是挤压、针刺、撞击)、热应力或是电应力等损伤时,也很容易发生内部短路,从而造成电池的热失控,导致安全事故。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复合集流体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引起了业内的广泛重视。复合集流体是将铜/铝原子沉积在聚合物基膜表面上,形成复合铜箔集流体或复合铝箔集流体,该类集流体将聚合物膜的机械和结构优势与铜和铝的电化学性能优势相结合,减少了金属的用量,能有效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聚合物基膜是复合集流体的关键部件之一,理想的复合集流体用基膜需要同时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与金属之间的接触电阻小、结合力强,较佳的阻燃性能和电解液耐受性和较好的耐热老化性。
目前PET集流体基膜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电阻率过小或不均匀,由于生产工艺流程限制导致的薄膜断带、穿孔或褶皱,导致成品率低等。解决上述问题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改良配方和工艺,但到现在仍没有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问题在行业内一直存在。
其中,褶皱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包括在真空蒸镀和真空磁控溅射中,基膜接触的温度较高,由于PET基膜耐高温性能有限,往往具有较高的热收缩率,薄膜受热后分子链运动导致材料收缩,进而产生褶皱,包括本行业常见的荷叶边、车轮印。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提升膜的耐高温性能,有效降低PET基膜的热收缩比例,进而减少在使用中产生荷叶边或车轮印的概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95):(6-8):(0.2-0.5),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4%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100):(2-5):(0.2-0.5),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8%wt。
优选地,所述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0-20):1。
优选地,所述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2-3倍或5-8倍。
优选地,所述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酸丁二醇酯(PPT)一种或二种以上。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酚、三叔丁基苯酚酮或叔丁基羟基苯醚。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优选地,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0-20):1。
优选地,S6所述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5):1。
优选地,S7所述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2.7):1。
优选地,S7所述拉伸倍率为S6所述拉伸倍率的2倍。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20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3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24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5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80-20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3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00-22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5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190-24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3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30-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50min。
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特定配方和双层结构设计,提高了pet基膜的耐高温性能,降低了pet基膜在高温使用条件下的热收缩率,就我们所知,在当前的聚酯薄膜相关研究中,本发明采用的聚甲醛往往用于改善薄膜的硬度、刚度、耐磨性等,现有的研究中未见到聚甲醛对聚酯薄膜的耐高温性能产生影响,在添加量为1%-4%这个范围内,POM的添加量相对较低,主要用于改善PET膜的特定性能,如硬度、耐磨性等,而不显著改变整体的物性,而在中等添加量(5%-10%)在这个范围内,POM的添加量逐渐增加,会有一些机械性能的改善,例如提高PET膜的硬度和刚度;而本发明采用的聚酰胺酮,在低添加量(1%-5%)这个范围内,主要用于调整聚酯膜的特定性能而不显著改变整体的物性,在中等添加量(5%-10%)这个范围内,PAI的添加量逐渐增加,会一些机械性能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强度、刚度的改善,但在10%以下的添加量下,未看到PAI对聚酯膜热稳定性、热收缩率的改善作用。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聚酯薄膜中设计双层结构,并在每一层设计特定的三者添加比例关系,能够达到提升膜材料耐高温性能、降低热收缩率的效果,可能是由于双层结构每层结构性质不同,异质性和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在耐高温方面的复合效应。
二、本发明通过两次横向拉伸、横向拉伸的具体参数设计,以及横向拉伸步骤中热处理(热定型)温度的设定,进一步影响了膜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进而影响了热收缩率,进行两步横向拉伸的薄膜热收缩率,显著低于一步拉伸(拉伸倍率等于或小于两步之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但不能限制本申请的内容。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从商业渠道购买得到的。
实施例1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95:6: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100:2: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4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2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7%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1.75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3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1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4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5%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4.5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5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2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6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5%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2.5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7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6%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3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8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5%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5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9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7%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7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0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8%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8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9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1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6%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3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5: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1.53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2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6%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3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7: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2.25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3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6%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3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4: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实施例14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结构及配方:
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8: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5:0.3,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6%wt。
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3倍。
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5:1。
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制备工艺: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3: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6:1,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7拉伸倍率为S6拉伸倍率的2倍。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S3所述共挤出,表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与底层聚酯切片所得熔融料的出料质量比为15:1。
第一次热处理温度为180℃,第一次热处理时间为10min;第二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二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三次热处理温度为190℃,第三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四次热处理温度为210℃,第四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第五次热处理温度为220℃,第五次热处理时间为20min;第六次热处理温度为240℃,第六次热处理时间为30min。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采用单层结构,配方均采用实施例14中的表层配方,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采用单层结构,配方均采用实施例14中的底层配方,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不包括聚甲醛、聚酰胺酮,即将配方中的聚甲醛、聚酰胺酮均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不包括聚甲醛,即将配方中的聚甲醛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不包括聚酰胺酮,即将配方中的聚酰胺酮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表层不包括聚甲醛,即将表层中的聚甲醛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表层不包括聚酰胺酮,即将表层中的聚酰胺酮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底层不包括聚甲醛,即将底层中的聚甲醛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9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配方底层不包括聚酰胺酮,即将底层中的聚酰胺酮替换为PET,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10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S6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6:1,S7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3:1。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11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制备工艺采用一步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实施例14两步之和(横向拉伸的其他参数与实施例14的S6相同),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对比例12
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制备工艺采用一步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实施例14两步之和(横向拉伸的其他参数与实施例14的S7相同),其他步骤参数与实施例14相同。
性能检测:
检测上述全部实施例、对比例所得膜产品的热收缩率及其他用作基膜的力学性能,部分所得结果见表1
表1所得膜材料热收缩率
从以上实施例及对比例所得膜产品热收缩率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配方及工艺制备的聚酯薄膜,具有更低的热收缩率,耐高温性能不好、热收缩率高是聚酯薄膜在用作集流体基膜时产生褶皱的主要因素,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聚酯薄膜用于集流体基膜,能够减少褶皱的产生。以上全部实施例及对比例所得膜产品,在硬度、弹性模量等方面均符合集流体基膜应用要求,并且差异不显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和底层,其中,表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添加剂三者质量比为(85-95):(6-8):(0.2-0.5),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4%wt;底层包括聚酯、聚甲醛、聚酰胺酮和添加剂,聚酯、聚酰胺酮、助剂三者质量比为(95-100):(2-5):(0.2-0.5),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4-8%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与底层的材料质量比为(10-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中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表层中聚甲醛质量分数的2-3倍或5-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酸丁二醇酯(PPT)一种或二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或助剂包括抗氧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酚、三叔丁基苯酚酮或叔丁基羟基苯醚。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表层和底层的原材料分别混合,分别加热熔融后挤出成型,制备得到表层聚酯切片和底层聚酯切片;
S2、所得聚酯切片分别依次进行结晶、干燥;
S3、结晶、干燥后的聚酯切片分别熔融后通过两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为一体双层片材;
S4、挤出后材料经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双层片材;
S5、对所得双层片材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纵拉膜片;
S6、所得纵拉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四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1;
S7、所得横拉膜片-1进行第五次热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横向拉伸,横向拉伸所得膜片进行第六次热处理后冷却得到横拉膜片;
S8、所得横拉膜片经牵引、收卷、分切后包装得到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6所述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2-1.5):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7所述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2.3-2.7):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7所述拉伸倍率为S6所述拉伸倍率的2倍。
CN202311836492.3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7944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6492.3A CN117944351B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6492.3A CN117944351B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4351A true CN117944351A (zh) 2024-04-30
CN117944351B CN117944351B (zh) 2024-09-24

Family

ID=90803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6492.3A Active CN117944351B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435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7746A1 (en) * 2011-07-26 2014-05-29 Nissan Motor Co., Ltd. Collector for bipola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FR3007205A1 (fr) * 2013-06-12 2014-12-1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ollecteur de courant pour batterie secondaire
US20190341622A1 (en) * 2017-12-05 2019-11-0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CN110943215A (zh) * 2019-05-31 2020-03-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048788A (zh) * 2019-12-26 2020-04-21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85432A (zh) * 2019-05-06 2021-12-10 罗杰斯公司 电池包装材料、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US20220085384A1 (en) * 2019-05-31 2022-03-1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5418012A (zh) * 2022-08-31 2022-12-02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
CN115433438A (zh) * 2022-08-19 2022-12-06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耐热及拉伸强度增强型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
CN115447246A (zh) * 2022-08-29 2022-12-09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耐溶胀型聚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01563A (zh) * 2023-06-28 2023-10-20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7746A1 (en) * 2011-07-26 2014-05-29 Nissan Motor Co., Ltd. Collector for bipola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FR3007205A1 (fr) * 2013-06-12 2014-12-1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ollecteur de courant pour batterie secondaire
US20190341622A1 (en) * 2017-12-05 2019-11-0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CN113785432A (zh) * 2019-05-06 2021-12-10 罗杰斯公司 电池包装材料、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10943215A (zh) * 2019-05-31 2020-03-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
US20220085384A1 (en) * 2019-05-31 2022-03-1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1048788A (zh) * 2019-12-26 2020-04-21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33438A (zh) * 2022-08-19 2022-12-06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耐热及拉伸强度增强型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
CN115447246A (zh) * 2022-08-29 2022-12-09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耐溶胀型聚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18012A (zh) * 2022-08-31 2022-12-02 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
CN116901563A (zh) * 2023-06-28 2023-10-20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4351B (zh) 202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47248B (zh) 复合聚合物膜、其制造方法、金属化复合聚合物膜与应用
EP4527890A1 (en) Polyester base film,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pole piece, and lithium battery cell
KR102045000B1 (ko) 전극 집전체용 알루미늄 합금호일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4036938A1 (zh) 耐热及拉伸强度增强型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
CN112968070A (zh) 一种高效冷却降温的太阳能光伏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79479B (zh) 一种用作集流体的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01563A (zh) 一种集流体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94033A (zh) 高强度耐热锂电池集流体用石墨烯改性pet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078728A (ko) 그래핀 전도성 복합재료,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의 사용 및 리튬 이온 전지
CN115447246B (zh) 耐溶胀型聚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944351B (zh) 一种用作集流体基膜的耐高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8772476B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用高强度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1387B (zh) 电晕处理聚丙烯粗化电容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6023743A (zh) 一种超薄、低阻的导电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5653B (zh) 导电薄膜、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电流汇集传输材料以及能量存储装置
CN118288647B (zh) 一种抗褶皱的集流体用pp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8380588A (zh) 基于聚芳硫醚树脂的复合集流体、锂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7317241A (zh) 一种pps有机支撑的复合铜箔集流体制备方法
CN116852833A (zh) 一种双向拉伸复合膜的生产方法及双向拉伸复合膜
CN116120722B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集流体的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77833B (zh) 改性聚酯薄膜、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电极片及其用途
CN115320206B (zh) 复合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5418012A (zh) 一种聚酯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集流体
WO2024060009A1 (zh) 高力学强度聚合物薄膜、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KR20250040009A (ko) 내팽윤성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 필름,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응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