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0574299A - 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4299A
CN110574299A CN201780090035.0A CN201780090035A CN110574299A CN 110574299 A CN110574299 A CN 110574299A CN 201780090035 A CN201780090035 A CN 201780090035A CN 110574299 A CN110574299 A CN 110574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input terminal
impedance
potential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00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4299B (zh
Inventor
北野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7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4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8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the power on the line being D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04L25/0274Arrangements for ensuring balanced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62System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 H04B2203/547System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via DC power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Amplifier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发送装置具有:第1信号输出部,其经由第1线将第1信号朝向接收装置输出;以及通信部,其与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和所述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
背景技术
在车载用的语音通信系统中,有时将声音信号从发送装置发送至接收装置,在接收装置中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使用放大的声音信号驱动扬声器。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和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电位差的交流成分即交流电位差成为噪声电压。噪声电压叠加于由接收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声音信号去除噪声电压的装置。
非专利文献1:グランドノイズ除去用アイソレーションアンプ(用于消除接地噪声的隔离放大器)、[online]、2015年11月13日、ローム株式会社[2017年4月28日检索]、网址〈URL:http://www.rohm.co.jp/web/japan/datasheet/BA3121F/ba3121f-j〉
发明内容
另外,在车载用的语音通信系统中,有时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除了声音信号以外还发送数据信号。在该情况下,如果设置专用于数据信号的发送的线,则存在结构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解决课题在于,不设置专用于数据信号的发送的线,降低噪声电压。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送装置,其具有:第1信号输出部,其经由第1线将第1信号朝向接收装置输出;以及通信部,其与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和所述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送装置,其具有:第1信号输出部,其连接于与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输入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第1信号,经由第1线将所述第1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输出;以及通信部,其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1线的恒流电路,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接收装置,其具有:第1信号输入部,其输入从发送装置经由第1线而接收到的第1信号;以及通信部,其连接于第2线,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和所述发送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接收装置,其具有:第1信号输入部,其连接于与发送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使用该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和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和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第1力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输出信号,输出所述输出信号;以及通信部,其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1线的恒流电路,从该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A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B是表示从发送侧接地节点Nsg观察第2线L2侧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1C是表示从发送侧接地节点Nsg观察第2线L2侧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对比例的信号传送系统1Z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电压波形及电流波形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CMRR的模拟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5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B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5B是表示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低电平的情况下,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观察发送侧节点Ns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5C是表示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观察发送侧节点Ns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5D是表示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观察发送侧节点Ns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C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系统1D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8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系统1E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8B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F的结构的框图。
图8C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G的结构的框图。
图8D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H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的周边结构的电路图。
图10A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C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0B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入部30C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A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D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B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入部30D的结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带有在技术方面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只要在下面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主旨的记载,就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A进行说明。信号传送系统1A例如在车载用的语音通信系统中被使用。在图1A中示出信号传送系统1A的电路图。信号传送系统1A具有:发送装置100、第1线L1、第2线L2及接收装置200。该图所示的标号“Rw1”表示第1线L1的等效电阻,标号“Rw2”表示第2线L2的等效电阻。发送装置100经由第1线L1将声音信号V发送至接收装置200。在本实施方式中声音信号V(第1信号)为模拟信号。接收装置200基于声音信号V而生成输出声音信号Vout。第2线L2将接收侧接地节点Nrg和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第1信号输出部)进行交流连接。交流连接是指经由电容元件进行连接。对接收侧接地节点Nrg施加接收装置200的接地电位即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对发送侧接地节点Nsg施加发送装置100的接地电位即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
在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和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之间,有时产生交流电位差Vn。交流电位差Vn例如是在下述情况下产生的,即,对输出声音信号Vout实施数字处理的数字处理电路设置于接收装置200,流过数字处理电路而返回的电流从接收装置200流入至发送装置100。或者,是在下述情况下产生的,即,在将接收装置200和发送装置100接地于车体的情况下,在其他电气安装部件中产生的电流经由车体而流入至发送装置100。交流电位差Vn成为噪声电压。并且,在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和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之间,有时除了交流电位差Vn以外还产生直流电位差Vg。如果以接收装置200的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为基准,则发送装置100的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成为在直流电位差Vg叠加了交流电位差Vn的电位。
发送装置100具有: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第1信号输出部)、发送侧接地节点Nsg、数据信号发送部20A、电阻元件Rs、第1发送侧电容元件Cs1及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Cs2。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经由第1线L1将声音信号V(第1信号)朝向接收装置200输出。
数据信号发送部20A经由第2线L2将数据信号D(第2信号)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数据信号D可以是表示任何信息的数据信号,例如也可以是表示发送装置100的故障的有无的数据信号。
向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供给输入声音信号Vin,并且经由第2线L2施加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输入声音信号Vin是以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为基准而生成的。因此,如果以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为基准,则输入声音信号Vin叠加有作为噪声电压起作用的交流电位差Vn。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从输入声音信号Vin消除交流电位差Vn,生成声音信号V。
声音信号输出部10A具有:电阻元件R1p、R2p、R1n及R2n、以及运算放大器11。对运算放大器11施加电源电位Vdd和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
电阻元件R1p的一个端子与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Cs2连接,另一个端子与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换言之,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经由电阻元件PR1p及第2线L2而与接收侧接地节点Nrg进行交流连接。电阻元件R2p的一个端子与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连接,对另一个端子施加偏置电位Vcc。偏置电位Vcc成为电源电位Vdd的1/2。因此,成为Vcc=Vdd/2+Vg+Vn+GND_R。即,在偏置电位Vcc叠加有交流电位差Vn。电源电位Vdd及偏置电位Vcc是由未图示的电源生成的。关于电阻元件R1n,向一个端子供给输入声音信号Vin,另一个端子与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连接。电阻元件R2n的一个端子与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连接,另一个端子与运算放大器11的输出端子连接。
由流过电阻元件R2p及电阻元件R1p的电流i2,决定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的电位。另外,电流i2为交流,对电阻元件R2p的被施加偏置电位Vcc的端子和连接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Cs2的电阻元件R2p的端子之间施加Vcc-GND_R的交流成分。Vcc-GND_R(=Vdd/2+Vg+Vn)的交流成分成为交流电位差Vn。因此,对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供给将交流电位差Vn通过电阻元件R2p和电阻元件R1p分压后的电压。
在这里,将电阻元件R1p及电阻元件R1n的电阻值设为r1,将电阻元件R2p及电阻元件R2n的电阻值设为r2,着眼于交流成分。在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和负输入端子之间虚短路成立,因此以下所示的式(1)成立。
Vin-r1·i1=r2·i2…(1)
另外,由于电流不会流入至输入阻抗高的运算放大器11,因此关于电流i1及电流i2,以下所示的式(2)及式(3)成立。
i1=(Vin-V)/(r1+r2)…(2)
i2=Vn/(r1+r2)…(3)
如果将式(2)及式(3)代入至式(1)并进行整理,则得到式(4)。
V=r2/r1×(-Vin+Vn)…(4)
如果设为电阻值r2和电阻值r1相等,则得到式(5)。
V=-Vin+Vn…(5)
输入声音信号Vin是以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为基准而生成的,因此如果以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为基准,则在输入声音信号Vin中叠加有交流电位差Vn。根据式(5)明确可知,声音信号V抵消了在输入声音信号Vin中叠加的交流电位差Vn。
此外,更通常来说,在将电阻元件R1p、R1n、R2p及R2n的电阻值设为r1p、r1n、r2p及r2n时,如果r2p/r1p=r2n/r1p成立,则能够抵消交流电位差Vn。
如上所述在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中,输入声音信号Vin经由电阻元件R1n而供给至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交流电位差Vn经由电阻元件R2p及电阻元件R1p而施加至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
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在发送侧节点Ns处与第2线L2连接,通过使与数据信号D(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第2线L2,由此从发送装置100将数据信号D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具有电阻元件R21、R22及R23以及晶体管Q1。电阻元件R21设置于发送侧节点Ns和晶体管Q1的集电极之间。晶体管Q1为NPN型。电阻元件R22的一个端子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向另一个端子供给数据信号D。电阻元件R23设置于晶体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晶体管Q1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成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成为截止状态。如果晶体管Q1成为导通状态,则第2线L2的电位经由电阻元件R21被下拉到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直流电流流过第2线L2。另一方面,如果晶体管Q1成为截止状态,则直流电流不流过第2线L2。由此,如果在接收装置200中检测到流过第2线L2的直流电流,则能够接收数据信号D。
接下来,接收装置200具有:声音信号输入部30A、数据信号接收部40A、第1接收侧电容元件Cr1、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及接收侧接地节点Nrg。声音信号输入部30A作为缓冲器起作用。声音信号输入部30A具有电阻元件R31和运算放大器32。对运算放大器32施加电源电位Vdd和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对电阻元件R31的一个端子施加偏置电位Vcc,在另一个端子连接运算放大器32的正输入端子。另外,运算放大器32的正输入端子与第1接收侧电容元件Cr1连接。对运算放大器32的正输入端子经由电阻元件R31而施加偏置电位Vcc。另外,运算放大器32的负输入端子和正输入端子连接。运算放大器32作为电压跟随器起作用。运算放大器32通过低阻抗而将输出声音信号Vout输出。
数据信号接收部40A与第2线L2的接收侧节点Nr连接。数据信号接收部40A具有电阻元件R41和数据信号生成部42。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被施加电源电位Vdd,在另一个端子连接数据信号生成部42。数据信号生成部42设置于电阻元件R41的另一个端子和接收侧节点Nr之间。数据信号生成部42对按照电阻元件R42→接收侧节点Nr→第2线L2的路径流动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将检测出的直流电流的大小与阈值相比较,由此生成数据信号D。
另外,在接收侧节点Nr和接收侧接地节点Nrg之间设置有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经由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第2线L2及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Cs2,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输入至发送装置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第2线L2将数据信号D从发送装置100发送至接收装置200。如果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成为低电平、晶体管Q1为截止状态,则第2线L2和发送侧接地节点Nsg分离。在该状态下,交流电位差Vn不会经由第2线L2而施加至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但是,如果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成为高电平、晶体管Q1成为导通状态,则交流电位差Vn作为噪声电压而混入第2线L2。
在图1B中示出从发送侧接地节点Nsg观察第2线L2侧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在该图中,第2线L2的等效电阻Rw2的电阻值为大约0.3Ω,与其他元件相比较,电阻值小,能够忽略。另外,电阻元件R1p及电阻元件R2p的电阻值与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相比较而充分大,因此能够忽略。因此,从发送侧接地节点Nsg观察第2线L2侧时的交流成分的实质性的等效电路成为图1C所示。
在这里,如果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阻抗充分大,将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A时的第1阻抗(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设为Z1,将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接收部40A时的第2阻抗(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设为Z2,则混入发送节点Ns的噪声电压Vx成为将交流电位差Vn由第1阻抗Z1和第2阻抗Z2分压后的值。即,成为Vx=Vn×Z2/(Z1+Z2)。
因此,为了减小混入的噪声电压Vx,优选第1阻抗Z1大于第2阻抗Z2。更优选为Z2/Z1<0.2。例如,如果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为4.7kΩ、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为680Ω,则满足减小噪声电压Vx的条件。另外,增大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电容值而降低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阻抗,这等效于如果频率提高则降低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对于抑制语音频带中的噪声电压Vx的混入是有效的。
接下来,一边参照对比例、一边对信号传送系统1A中的CMRR(Common ModeRejection Ratio共模抑制比)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对比例的信号传送系统1Z经由第1线L1将数据信号D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这一点与经由第2线L2对数据信号D进行发送的信号传送系统1A存在差异。
在信号传送系统1Z中,从声音信号输出部10A输出的声音信号V被消除了交流电位差Vn。但是,如果晶体管Q1成为导通状态,则交流电位差Vn按照发送侧接地节点Nsg→晶体管Q1→电阻元件R21的路径而混入第1线L1。如果减小电阻元件Rs及第1发送侧电容元件Cs1的阻抗,则能够降低向第1线L1混入的交流电位差Vn。但是,第1线L1由于具有电容成分,因此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的负载成为电容性。为了防止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的振荡,确保动作的稳定性,对于减小电阻元件Rs的电阻值而言是存在限制的。因此,即使调整电阻元件Rs及第1发送侧电容元件Cs1的阻抗,也无法充分降低向第1线L1混入的交流电位差Vn。
另外,在晶体管Q1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向第1线L1供给声音信号V,则流过电阻元件R41的电流通过声音信号V被调制。
在这里,在信号传送系统1A中,将流过电阻元件R41的电流设为“i10”,将从声音信号输出部30A输出的声音信号设为“Va”。另外,将流过信号传送系统1Z的电阻元件R41的电流设为“i20”,将从声音信号输出部30A输出的声音信号设为“Vb”。在图3中示出电流i10、电流i20、声音信号Va及声音信号Vb的模拟的结果。其中,将电阻元件Rs的电阻值设为47Ω,将等效电阻Rw1的电阻值设为0.3Ω,将电阻元件R31的电阻值设为100kΩ,将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设为4.7kΩ,将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设为680Ω,将声音信号V设为1kHz/1Vpeak,将交流电位差Vn设为3kHz/0.3Vpeak,将电阻元件R1p、R2p、R1n及R2n的误差设为0.01%,设为差动放大的平衡最差的条件。如该图所示,在信号传送系统1Z中,流过电阻元件R41的电流i20在声音信号V的电平最小的情况下成为大约2mA,在声音信号V的电平最大的情况下成为大约0mA。因此,在信号传送系统1Z中,在数据信号生成部42中,需要进行使电流i20的交流成分降低的滤波。
与此相对,在信号传送系统1A中,通过施加至第2线L2的交流电位差Vn对流过电阻元件R41的电流i10进行调制,但交流电位差Vn的振幅与声音信号V的振幅相比较为1/10左右而较小。由此,电流i10的振幅变小,因此即使不滤波也能够生成数据信号D。
接下来,在图4中示出CMRR的模拟的结果。在该图中,纵轴是通过20Log(eo/ei)表示将叠加于输入声音信号Vin的交流电位差Vn的大小设为“ei”、将叠加于输出声音信号Vout的交流电位差Vn的大小设为“eo”时的CMRR。与对比例的CMRR的频率特性Fx相比较,第1实施方式的CMRR的频率特性F1在3kHz以上的高频中提高大约30dB。
此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将数据信号发送部20A设置于发送装置100,将数据信号接收部40A设置于接收装置200,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出数据信号D。但是,也可以将数据信号发送部20A设置于接收装置200,将数据信号接收部40A设置于发送装置100,从接收装置200朝向发送装置100发送数据信号D。
在图5A中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B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数据信号发送部20A与接收侧节点Nr连接,数据信号接收部40A与发送侧节点Ns连接。
在图5B中示出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低电平的情况下,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观察发送侧节点Ns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在该图中,第2线L2的等效电阻Rw2的电阻值为大约0.3Ω,与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例如,4.7kΩ)相比较,极小。因此,如果数据信号D为低电平,晶体管Q1为截止状态,则噪声电压Vx几乎不会混入第2线L2。
在图5C中示出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观察发送侧节点Ns时的交流成分的等效电路。在该图中,等效电阻Rw2的电阻值充分小,电阻元件R1p及电阻元件R2p的电阻值与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相比较充分大,因此能够忽略。因此,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阻元件R41的一个端子观察发送侧节点Ns时的交流成分的实质性的等效电路成为图5D所示。
在这里,如果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阻抗充分大,将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A时的第1阻抗(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设为Z1,将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接收部40A时的第2阻抗(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设为Z2,则混入发送节点Ns的噪声电压Vx成为将交流电位差Vn由第2阻抗Z2和第1阻抗Z1分压后的值。即,成为Vx=Vn×Z1/(Z1+Z2)。
为了减小混入的噪声电压Vx,优选第2阻抗Z2大于第1阻抗Z1。例如,只要将电阻元件R41的电阻值设定为4.7kΩ、将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设定为680Ω即可。另外,增大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电容值而降低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阻抗,这等效于如果频率提高则降低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对于抑制语音频带中的噪声电压Vx的混入是有效的。
<2.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C进行说明。在图6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C的电路图。信号传送系统1C除了取代数据信号发送部20A而使用数据信号发送部20B这一点以外,与参照图1A而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系统1A同样地构成。
数据信号发送部20B具有在晶体管Q1的基极和发送侧接地节点Nsg之间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1及二极管d2。在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有电阻元件R22的一个端子,向电阻元件R22的另一个端子供给数据信号D。另外,在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发送侧接地节点Nsg之间设置有电阻元件R24,发送侧节点Ns和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进行连接。如果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成为高电平,则晶体管Q1成为导通状态,恒定电流从发送侧节点Ns朝向发送侧接地节点流动。另一方面,如果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成为低电平,则晶体管Q1成为截止状态,电流不会从发送侧节点Ns朝向发送侧接地节点流动。由此,能够与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相应地对流过第2线L2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控制。
在数据信号发送部20B中,采用恒流电路,因此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B时的第1阻抗Z1,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系统1A中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A时的第1阻抗Z1相比较变高。由此,信号传送系统1C与信号传送系统1A相比,能够改善CMRR。特别地,在低频率中,能够相对于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的阻抗而提高第1阻抗Z1,因此能够改善低频率的CMRR。
如图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CMRR的频率特性F2,与第1实施方式的CMRR的频率特性F1相比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在100Hz以下的频率下CMRR大约提高21dB。
<3.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将包含恒流电路的数据信号发送部20B及数据信号接收部40A与第2线L2连接,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数据信号发送部20B及数据信号接收部40A与第1线L1连接,将数据信号D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
在图7中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D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具有恒流电路的数据信号发送部20B与第1线L1连接。在图2所示的对比例的信号传送系统1Z中,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A时的阻抗由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规定出。在使用流过第1线L1的直流电流对数据信号D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200的数据信号接收部40A中为了对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进行判别,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优选使大约1mA的直流电流流过第1线L1。因此,增大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存在限制。
交流电位差Vn通过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B时的第1阻抗和电阻元件Rs被分压,混入第1线L1。在信号传送系统1D中在数据信号发送部20B采用恒流电路,因此能够提高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B时的第1阻抗。由此,信号传送系统1D与信号传送系统1Z相比较,能够提高CMRR。
第3实施方式的CMRR的频率特性F3与第1实施方式的CMRR的频率特性F1相比得到了改善,是与第2实施方式的CMRR相同程度。其中,与信号传送系统1Z同样地,流过电阻元件R41的电流通过声音信号V进行调制。
<4.第4实施方式>
就上述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而言,在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中从输入声音信号Vin消除交流电位差Vn而生成了声音信号V。与此相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E在接收装置200中生成消除了交流电位差Vn的声音信号V。
在图8A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E的电路图。信号传送系统1E除了在发送装置100中取代声音信号输出部10A而使用声音信号输出部10B(第1信号输出部)这点、在接收装置200中取代声音信号输入部30A而使用声音信号输入部30B这点及取代数据信号接收部40A而使用数据信号接收部40B这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系统1A同样地构成。
声音信号输出部10B与声音信号输入部30A同样地构成。另外,声音信号输入部30B除了在运算放大器11的输出端子和负输入端子之间追加有电阻元件R3n这一点以外,与声音信号输出部10A同样地构成。电阻元件R3n的电阻值与电阻元件Rs及等效电阻Rw1的合计电阻值相等。另外,电阻元件R3n及电阻元件R2n的合计电阻值与电阻元件Rs、等效电阻Rw1及电阻元件R1n的合计电阻值相等。其结果,能够将反转放大的增益设为“1”。
数据信号接收部40B与对发送侧接地节点Nsg和声音信号输入部30B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L2连接。另外,数据信号接收部40B具有恒流电路,该恒流电路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使恒定电流朝向第2线L2流动。具体地说,数据信号接收部40B具有:PNP型的晶体管Q2、电阻元件R42、电阻元件R43、二极管d3及二极管d4、以及数据信号生成部42。电阻元件R42的一个端子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另一个端子与被施加电源电位Vdd的电源节点Nd连接。在电源节点Nd和晶体管Q2的基极之间串联地连接二极管d3及二极管d4。另外,在晶体管Q2的基极和接收侧接地节点Nrg之间设置有电阻元件R43。并且,数据信号生成部42设置于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接收侧节点Nr之间。
在数据信号接收部40B中,通过除了数据信号生成部42以外的元件而构成恒流电路。数据信号生成部42对从晶体管Q2的集电极经由接收侧节点Nr而流过第2线L2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通过将检测结果与阈值相比较而生成数据信号D。
在以上的结构中,发送装置100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B作为缓冲器起作用。声音信号输出部10B将叠加有交流电位差Vn的声音信号V经由电阻元件Rs及第1发送侧电容元件Cs1而输出至第1线L1。
另一方面,向接收装置200的声音信号输入部30B经由第1线L1而输入声音信号V,经由第2线L2而施加发送侧接地电位GND_S。而且,向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将交流电位差Vn通过电阻元件R2p及电阻元件R1p进行分压而施加。如上所述在声音信号V中叠加有交流电位差Vn,但通过构成声音信号输入部30B的差动放大电路,从声音信号V消除交流电位差Vn,生成输出声音信号Vout。由此,能够提高CMRR。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果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成为高电平、晶体管Q1成为导通状态,则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交流电位差Vn混入第2线L2。如果使用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A时的第1阻抗Z1(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接收部40B时的第2阻抗Z2(恒流电路的阻抗),表示混入发送节点Ns的噪声电压Vx,则噪声电压Vx成为将交流电位差Vn通过第1阻抗Z1和第2阻抗Z2分压后的值,成为Vx=Vn×Z1/(Z1+Z2)。
因此,在用于消除交流电位差Vn的结构(在该例中,声音信号输入部30B)设置于接收装置200的信号传送系统1E中,为了减小混入的噪声电压Vx,优选第2阻抗Z2大于第1阻抗Z1。另外,增大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Cs2的电容值而降低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Cs2的阻抗,这与如果频率提高则降低电阻元件R21的电阻值等效,对于抑制语音频带中的噪声电压Vx的混入是有效的。
此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将数据信号发送部20A设置于发送装置100,将数据信号接收部40B设置于接收装置200,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出数据信号D。但是,也可以从接收装置200朝向发送装置100发送数据信号D。
在图8B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F的框图。信号传送系统1F除了在发送装置100中取代数据信号发送部20A而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数据信号接收部40A(详细内容参照图1)这点、及在接收装置200中取代数据信号接收部40B而使用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数据信号发送部20B(详细内容参照图6)这点以外,与信号传送系统1E同样地构成。
数据信号发送部20B具有恒流电路,因此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B时的阻抗大。在信号传送系统1F中,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B(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高于从第2线L2观察数据信号接收部40A(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因此,能够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对经由数据信号接收部40A向第2线L2混入的噪声电压进行抑制。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第2线L2而发送数据信号D,但也可以使用第1线L1从接收装置200向发送装置100发送数据信号D。
在图8C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G的框图。信号传送系统1G除了在发送装置100中数据信号接收部40A取代第2线L2而与第1线L1连接这点、及在接收装置200中数据信号发送部20B取代第2线L2而与第1线L1连接这点以外,与信号传送系统1F同样地构成。
在信号传送系统1G中,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B(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高于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接收部40A(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因此,能够对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经由数据信号接收部40A向第1线L1混入的噪声电压进行抑制。
在信号传送系统1G中,从接收装置200朝向发送装置100发送出数据信号D,但也可以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数据信号D。在图8D中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传送系统1H的框图。信号传送系统1H除了取代数据信号接收部40A而使用数据信号发送部20A这点、及取代数据信号发送部20B而使用数据信号接收部40B这点以外,与信号传送系统1G同样地构成。
在信号传送系统1H中,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接收部40B(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高于从第1线L1观察数据信号发送部20A(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因此,能够对在数据信号D的逻辑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经由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向第1线L1混入的噪声电压进行抑制。
<5.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以下所述的各种变形。另外,各变形例和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地相互组合。
(1)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及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向声音信号输出部10A将输入声音信号Vin输入。在这里,有时将输入声音信号Vin向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供给的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在高频率下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输入交流电位差Vn侧具备与缓冲电路具有相同的频率特性的元件,这从不使CMRR降低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图9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的周边结构的电路图。在该例中,缓冲电路50A以低阻抗将输入声音信号Vin供给至声音信号输出部10A。在缓冲电路50A中,运算放大器52的输出端子和负输入端子连接,运算放大器52的正输入端子经由电阻元件R51而被偏置为偏置电位Vcc。运算放大器52作为电压跟随器起作用。但是,如果运算放大器52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在高频率下降低,则在高频率下缓冲电路50A的输出阻抗变高。
即使使交流电位差Vn向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供给侧的阻抗在低频率下与缓冲电路50A的输出阻抗一致,如果在高频率下不一致,则高频率的CMRR也降低。因此,在变形例中,在输入交流电位差Vn的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侧追加有电感12。具体地说,经由电感12将偏置电位Vcc供给至电阻元件R2p。如果电感12的频率变高,则阻抗变高。因此,通过对电感12的电感值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改善高频率的CMRR。
更一般地考虑,以高精度消除交流电位差Vn的条件,如下所述。如果关注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的运算放大器11,则在将从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观察第2线L2侧时的阻抗设为Z1p,将从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偏置电位Vcc侧时的阻抗设为Z2p,将从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输入声音信号Vin侧时的阻抗设为Z1n,将从负输入端子观察输出端子时的阻抗设为Z2n时,在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能够以高精度消除交流电位差Vn。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作为缓冲电路起作用的发送装置100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B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有时在高频率下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不使CMRR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声音信号输出部30B中在输入交流电位差Vn侧设置具有与缓冲电路相同的频率特性的元件。
具体地说,在图8A中,在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侧追加电感12,经由电感12将偏置电位Vcc供给至电阻元件R2p即可。如果声音信号输出部10B的运算放大器32的增益在高频率下降低,则在高频率下声音信号输出部10B的输出阻抗变高。如果电感12的频率变高,则阻抗变高。因此,通过对电感12的电感值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改善高频率的CMRR。
与上述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A的运算放大器11同样地关注声音信号输入部30B的运算放大器11,在将从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观察第2线L2侧时的阻抗设为Z1p,将从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偏置电位Vcc侧时的阻抗设为Z2p,将从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声音信号V侧时的阻抗设为Z1n,将从负输入端子观察输出端子时的阻抗设为Z2n时,在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能够以高精度消除交流电位差Vn。
(2)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及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输入声音信号Vin为单端形式,但输入声音信号Vin也可以为差动形式。
图10A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C的周边结构的电路图。声音信号输出部10C(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缓冲电路50A、缓冲电路50B、差动信号生成部60及声音信号输出部10A。差动信号生成部60基于输入声音信号Vin,生成正相信号V1和将正相信号V1反转的反相信号V2。正相信号V1经由电容元件Cp而输入至缓冲电路50B,反相信号V2经由电容元件Cn而输入至缓冲电路50A。
缓冲电路50B和缓冲电路50A的结构相同。因此,缓冲电路50B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和缓冲电路50A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由于元件的电阻值、元件的电容值等的波动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大致相等。例如,相当于元件的电阻值具有0.1%的波动的情况。
在这里,从使频率特性一致的观点出发,优选缓冲电路50A的运算放大器52a和缓冲电路50B的运算放大器52b是从同一晶片得到的。从缓冲电路50B输出的正相信号V1经由电阻元件R2p而供给至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从缓冲电路50A输出的反相信号V2经由电阻元件R1n而供给至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另外,向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经由电阻元件R1p而供给接收侧接地电位GND_R。交流电位差Vn作为同相噪声而叠加在正相信号V1及反相信号V2中。
从被供给正相信号V1的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观察输入侧的阻抗的频率特性、与从被供给反相信号V2的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观察输入侧的阻抗的频率特性大致相等。其结果,即使运算放大器52a及运算放大器52b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在高频下降低,也能够抑制在高频率下CMRR降低。
此外,也可以经由电阻元件R1n向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供给正相信号V1,经由电阻元件R2p向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供给反相信号V2。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向声音信号输入部30B供给的声音信号V为单端形式,但声音信号V也可以以差动形式供给至声音信号输入部30B。
图10B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入部30C的周边结构的电路图。声音信号输入部30C具有:缓冲电路50A、缓冲电路50B、差动信号生成部60及声音信号输入部30B。声音信号输入部30C与参照图10A说明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C同样,其结果,即使运算放大器52a及运算放大器52b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在高频下降低,也能够抑制在高频率下CMRR降低。
(3)在参照图10A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及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以及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变形例中,从缓冲电路50B及缓冲电路50A以差动形式将输入声音信号Vin供给至声音信号输出部10A,但也可以从缓冲电路50B输出偏置电位Vcc,从缓冲电路50A输出单端形式的输入声音信号Vin。
图11A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D的结构的电路图。在声音信号输出部10D(第1信号输出部)中,缓冲电路50B的运算放大器52b的正输入端子经由电阻元件R51而被偏置为偏置电位Vcc。因此,缓冲电路50B输出偏置电位Vcc。
缓冲电路50B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和缓冲电路50A的输出阻抗的频率特性大致相等。在这里,从使频率特性相等的观点出发,优选缓冲电路50A的运算放大器52a和缓冲电路50B的运算放大器52b是从同一晶片得到的。从缓冲电路50B输出的偏置电位Vcc经由电阻元件R2p而供给至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从缓冲电路50A输出的输入声音信号Vin经由电阻元件R1n而供给至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能够使从被供给叠加有交流电位差Vn的偏置电位Vcc的运算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子观察输入侧的阻抗的频率特性、与从被供给叠加有交流电位差Vn的输入声音信号Vin的运算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子观察输入侧的阻抗的频率特性大致相同。其结果,即使运算放大器52a及运算放大器52b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在高频下降低,也能够在高频率下减小CMRR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的声音信号输入部30C(参照图10B)中,从缓冲电路50B及缓冲电路50A以差动形式将声音信号V供给至声音信号输入部30B,但也可以从缓冲电路50B输出偏置电位Vcc,从缓冲电路50A输出单端形式的声音信号V。
图11B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声音信号输入部30D的结构的电路图。声音信号输入部30D具有:缓冲电路50A、缓冲电路50B及声音信号输入部30B。声音信号输入部30D与参照图11A说明的声音信号输出部10D同样地,即使运算放大器52a及运算放大器52b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在高频下降低,也能够抑制在高频率下CMRR降低。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双极型的晶体管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单极型的晶体管。例如,可以取代NPN型的双极晶体管而使用N沟道的场效应晶体管。另外,也可以取代PNP型的双极晶体管而使用P沟道的场效应晶体管。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第1线L1及第2线L2而进行传送的传送信号的一个例子,例示出模拟的声音信号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传送信号例如也可以为数字信号,也可以为模拟的影像信号,也可以为数字的声音信号。即,可以使用第1线L1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第1信号从发送装置100发送至接收装置200。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数据信号D表示2值的逻辑电平,但也可以控制3值以上的直流电流。在该情况下,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及20B可以构成为组合恒流源,输出与应该传送的数据信号相对应的直流电流。另外,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及20B也可以由使用了R-2R型的梯形电阻的DA变换器构成。在该DA变换器中输入电压,输出3值以上的直流电流。
(7)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信号传送系统1A、1B、1C、1D及1E能够应用于车辆中的紧急通报系统。紧急通报系统是在车辆发生了紧急状况的情况下在车辆和管理中心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紧急通报系统具有:通信装置,其与管理中心之间收发表示语音的声音信号及数据;以及语音处理装置,其与传声器及扬声器连接。
在从通信装置向语音处理装置传送声音信号时,通过使用第1线L1从通信装置(上述的发送装置)向语音处理装置(上述的接收装置)传送声音信号,从而能够将来自管理中心的语音从扬声器进行放音。
另外,在通信装置检测到某种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线L1或第2线L2的数据信号的发送而将故障的有无向语音处理装置传送。并且,如果将数据信号的发送部设置于语音处理装置,将数据信号的接收部设置于通信装置,则能够将语音处理装置检测到的故障向通信装置传送。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使用第1线L1或第2线L2中的一者,将数据信号D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或将数据信号D从接收装置200朝向发送装置100发送。但是,也可以使用第1线L1将数据信号D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使用第2线L2将数据信号D从接收装置200朝向发送装置100发送。另外,也可以使用第2线L2将数据信号D从发送装置100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使用第1线L1将数据信号D从接收装置200朝向发送装置100发送。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在发送装置100设置的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及20B、以及数据信号接收部40A及40B,作为从发送装置100将数据信号D(第2信号)朝向接收装置200发送、或通过对流过第2线L2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接收装置200接收数据信号D的通信部(第1通信部)起作用。
另外,在接收装置200设置的数据信号发送部20A及20B、以及数据信号接收部40A及40B,作为从接收装置200将数据信号D(第2信号)朝向发送装置200发送、或通过对流过第2线L2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发送装置200接收数据信号D的通信部(第2通信部)起作用。
<6.根据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的至少1个可掌握的方式>
根据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的至少1个可掌握以下的方式。
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第1信号输出部,其经由第1线将第1信号朝向接收装置输出;以及通信部,其与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和所述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如果通过流过第1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对与第1信号不同的第2信号进行发送或接收,则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和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电位差作为噪声电压而混入第1线。另外,如果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应地使流过第1线的直流电流变化,则直流电流与第1信号相应地被调制。因此,在接收装置中,需要对交流成分进行滤波而生成第2信号。
根据该方式,使用第2线将第2信号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进行发送或接收,因此与使用第1线对第2信号进行发送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对混入第1信号的噪声电压进行抑制。另外,第2线与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因此用于发送第2信号的直流电流不会被第1信号调制,能够对流过第2线的直流电流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而简单地生成数据信号。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通信部,所述通信部为第1通信部,所述接收装置具有第2通信部,该第2通信部与所述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所述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该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该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和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输入信号,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所述第1信号,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高于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
在根据流过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而发送第2信号的情况下,需要使直流电流流过发送装置的发送侧接地节点的路径。交流电位差经由该路径作为噪声电压而混入第2线。噪声电压是将交流电位差通过第1阻抗和第2阻抗进行分压而得到的。在该方式中,消除交流电位差的发送装置的第1通信部的第1阻抗高于第2阻抗,因此能够抑制向第2线混入的噪声电压。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通信部具有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的恒流电路。
通过采用恒流电路,从而能够增大从第2线观察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因此能够对由于交流电位差混入第2线而产生的噪声电压进行抑制。其结果,能够提高第1信号的SN比。
上述的发送装置的其他方式具有:第1信号输出部,其连接于与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输入信号,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第1信号,经由第1线将所述第1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输出;以及通信部,其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1线的恒流电路,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
根据该方式,发送装置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第1线的恒流电路。交流电位差通过恒流电路的阻抗和第1线的阻抗被分压,分压后的电压作为噪声而混入第1线。恒流电路的阻抗大,因此能够抑制向第1线混入的噪声电压。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或其他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具有正输入端子、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与所述负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所述输入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负输入端子,偏置电位至少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正输入端子,在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所述第2线侧时的阻抗设为Z1p,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所述偏置电位侧时的阻抗设为Z2p,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所述输入信号侧时的阻抗设为Z1n,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所述输出端子时的阻抗设为Z2n时,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
根据该方式,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因此能够从叠加有交流电位差的输入信号中消除交流电位差。其结果,能够改善CMRR。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或其他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且经由电阻元件被施加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的正输入端子;差动信号生成电路,其基于所述输入信号,生成正相信号和将所述正相信号反转的反相信号;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正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一者;以及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反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意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根据该方式,第1缓冲电路和第2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大致相等,因此能够将叠加于正相信号的交流电位差和叠加于反相信号的交流电位差设为同相噪声而高精度地消除。
在上述的发送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正输入端子;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输入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子;以及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根据该方式,第1缓冲电路和第2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大致相等,因此即使第1缓冲电路及第2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在高频率下变大,也能够以高精度消除交流电位差。
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第1信号输入部,其输入从发送装置经由第1线而接收到的第1信号;以及通信部,其连接于第2线,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和所述发送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根据该方式,使用第2线将第2信号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进行发送或接收,因此与使用第1线对第2信号进行发送或接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对抑制第1信号混入的噪声电压。另外,第2线将接收侧接地节点和所述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因此用于发送第2信号的直流电流不被第1信号调制。由此,根据该方式,能够对流过第2线的直流电流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而简单地生成第2信号。
在上述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通信部为第2通信部,所述发送装置具有第1通信部,该第1通信部与所述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所述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该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该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第1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输出信号,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高于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
在根据流过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而发送第2信号的情况下,需要使直流电流流过发送装置的发送侧接地节点的路径。交流电位差经由该路径而作为噪声电压混入第2线。噪声电压成为将交流电位差通过第1阻抗和第2阻抗分压而得到的电压。在该方式中,在该方式中,消除交流电位差的接收装置的第2通信部的第2阻抗高于第1阻抗,因此能够抑制向第2线混入的噪声电压。
在上述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第2通信部具有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的恒流电路。
通过采用恒流电路,从而能够增大从第2线观察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因此能够对由于交流电位差混入第2线而产生的噪声电压进行抑制。其结果,能够提高输出信号的SN比。
接收装置的其他方式具有:第1信号输入部,其连接于与发送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第1力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输出信号,输出所述输出信号;以及通信部,其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1线的恒流电路,从该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
根据该方式,接收装置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第1线的恒流电路。交流电位差通过恒流电路的阻抗和第1线的阻抗被分压,分压后的电压作为噪声而叠加于第1线。恒流电路的阻抗大,因此能够抑制向第1线混入的噪声电压。
在上述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优选为,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具有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具有正输入端子、负输入端子和经由电阻元件与所述负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
所述第1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负输入端子,偏置电位至少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正输入端子,在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所述第2线侧时的阻抗设为Z1p,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所述偏置电位侧时的阻抗设为Z2p,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所述第1信号侧时的阻抗设为Z1n,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所述输出端子时的阻抗设为Z2n时,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
根据该方式,从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第1信号侧时的阻抗和从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交流电位差侧时的阻抗大致相等,因此能够使叠加于第1信号的交流电位差的频率特性和应该消除的交流电位差的频率特性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提高CMRR。
上述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为,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具有: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且经由电阻元件而被施加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的正输入端子;差动信号生成电路,其基于所述第1信号,生成正相信号和将所述正相信号反转的反相信号;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正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一者;以及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反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意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根据该方式,第1缓冲电路和第2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大致相等,因此能够将叠加于正相信号的交流电位差和叠加于反相信号的交流电位差设为同相噪声而以高精度消除。
上述的接收装置的一个方式为,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具有: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正输入端子;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第1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子;以及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根据该方式,第1缓冲电路和第2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大致相等,因此即使第1缓冲电路及第2缓冲电路的输出阻抗在高频率下变大,能够以高精度消除交流电位差。
标号的说明
1A、1B、1C、1D、1E…信号传送系统,10A、10B、10C、10D…声音信号输出部,20A、20B…数据信号发送部,30A、30B、30C、30D…声音信号输入部,40A、40B…数据信号接收部,50A、50B…缓冲电路,100…发送装置,200…接收装置,L1…第1线,L2…第2线,Nsg…发送侧接地节点,Nrg…接收侧接地节点,Cr1…第1接收侧电容元件,Cr2…第2接收侧电容元件,Cs1…第1发送侧电容元件,Cs2…第2发送侧电容元件。

Claims (14)

1.一种发送装置,其具有:
第1信号输出部,其经由第1线将第1信号朝向接收装置输出;以及
通信部,其与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和所述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部为第1通信部,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第2通信部,该第2通信部与所述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所述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该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该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
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输入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所述第1信号,
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高于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通信部具有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的恒流电路。
4.一种发送装置,其具有:
第1信号输出部,其连接于与接收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输入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第1信号,经由第1线将所述第1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输出;以及
通信部,其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1线的恒流电路,从该发送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具有正输入端子、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与所述负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
所述输入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负输入端子,
偏置电位至少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正输入端子,
在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所述第2线侧时的阻抗设为Z1p,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所述偏置电位侧时的阻抗设为Z2p,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所述输入信号侧时的阻抗设为Z1n,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所述输出端子时的阻抗设为Z2n时,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
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且经由电阻元件被施加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的正输入端子;
差动信号生成电路,其基于所述输入信号,生成正相信号和将所述正相信号反转的反相信号;
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正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一者;以及
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反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意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输出部具有:
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接收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正输入端子;
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输入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子;以及
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8.一种接收装置,其具有:
第1信号输入部,其输入从发送装置经由第1线而接收到的第1信号;以及
通信部,其连接于第2线,通过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该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该第2线将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和所述发送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部为第2通信部,
发送装置具有第1通信部,该第1通信部与所述第2线连接,通过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而从所述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该发送装置发送、或通过对流过所述第2线的直流电流的大小进行检测而从该发送装置接收第2信号,
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第1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输出信号,
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2通信部时的第2阻抗高于从所述第2线观察所述第1通信部时的第1阻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2通信部具有使与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2线的恒流电路。
11.一种接收装置,其具有:
第1信号输入部,其连接于与发送装置的被施加接地电位的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第2线,使用经由所述第2线而得到的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从叠加有该接收装置的接地电位与所述发送装置的接地电位之间的交流的电位差即交流电位差的第1力信号中消除所述交流电位差,生成输出信号,输出所述输出信号;以及
通信部,其具有使与第2信号的逻辑电平相对应的大小的直流电流流过所述第1线的恒流电路,从该接收装置将所述第2信号朝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具有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具有正输入端子、负输入端子和经由电阻元件与所述负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出端子,
所述第1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负输入端子,
偏置电位至少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正输入端子,
在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所述第2线侧时的阻抗设为Z1p,将从所述正输入端子观察施加所述偏置电位侧时的阻抗设为Z2p,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供给所述第1信号侧时的阻抗设为Z1n,将从所述负输入端子观察所述输出端子时的阻抗设为Z2n时,Z2p/Z1p和Z2n/Z1n大致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具有:
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且经由电阻元件而被施加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的正输入端子;
差动信号生成电路,其基于所述第1信号,生成正相信号和将所述正相信号反转的反相信号;
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正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一者;以及
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反相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或所述负输入端子中的任意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输入部具有:
运算放大器,其具有负输入端子、以及经由电阻元件及所述第2线而与所述发送侧接地节点进行交流连接的正输入端子;
第1缓冲电路,其将所述第1信号经由电阻元件而供给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负输入端子;以及
第2缓冲电路,其将所述交流电位差叠加的偏置电位经由电阻元件而施加至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所述正输入端子,具有与所述第1缓冲电路大致相等的输出阻抗。
CN201780090035.0A 2017-05-11 2017-05-11 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Active CN110574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7891 WO2018207318A1 (ja) 2017-05-11 2017-05-11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4299A true CN110574299A (zh) 2019-12-13
CN110574299B CN110574299B (zh) 2021-12-07

Family

ID=6410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035.0A Active CN110574299B (zh) 2017-05-11 2017-05-11 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4140B2 (zh)
JP (1) JP6881572B2 (zh)
CN (1) CN110574299B (zh)
WO (1) WO2018207318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6539A (ja) * 2000-05-15 2001-11-2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入力インタフェース回路
CN1536775A (zh) * 2003-04-08 2004-10-13 ������������ʽ���� 车辆外设施·车辆间通讯装置、车辆外设施·车辆间通讯方法及车辆外设施·车辆间通讯装置的安装方法
WO2007094106A1 (ja) * 2006-02-17 2007-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車両用機器およびこの機器に使用する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回路
JP2008217934A (ja) * 2007-03-06 2008-09-18 D & M Holdings Inc 信号処理装置
CN101331723A (zh) * 2006-02-08 2008-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送装置和差动信号接收装置
CN101690052A (zh) * 2007-06-22 2010-03-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具有该数据传输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1720544A (zh) * 2007-06-21 2010-06-02 温科·昆茨 具有包括电容性势垒的微分电路的隔离接口和借助于这样的隔离接口传输信号的方法
CN102090003A (zh) * 2008-07-23 2011-06-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接收装置、发送接收装置、通信模块以及电子仪器
CN102307168A (zh) * 2011-08-06 2012-01-04 桂林市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调频广播频段数字广播模数信号的分离方法和接收设备
CN105659545A (zh) * 2013-10-22 2016-06-08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发射信号的发射电路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33866C2 (de) * 1997-08-05 2002-09-12 Siemens Ag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S8259952B2 (en) * 2010-02-22 2012-09-0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entertainment system having ground noise reduc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6040647B2 (ja) * 2012-09-05 2016-12-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9099967B2 (en) * 2012-09-28 2015-08-04 Apple Inc. Increasing ground noise rejection in audio systems
CN205584011U (zh) * 2016-05-06 2016-09-14 刘飞 车载电源电路
WO2018198361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ヤマハ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6539A (ja) * 2000-05-15 2001-11-2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入力インタフェース回路
CN1536775A (zh) * 2003-04-08 2004-10-13 ������������ʽ���� 车辆外设施·车辆间通讯装置、车辆外设施·车辆间通讯方法及车辆外设施·车辆间通讯装置的安装方法
CN101331723A (zh) * 2006-02-08 2008-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送装置和差动信号接收装置
WO2007094106A1 (ja) * 2006-02-17 2007-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車両用機器およびこの機器に使用する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回路
JP2008217934A (ja) * 2007-03-06 2008-09-18 D & M Holdings Inc 信号処理装置
CN101720544A (zh) * 2007-06-21 2010-06-02 温科·昆茨 具有包括电容性势垒的微分电路的隔离接口和借助于这样的隔离接口传输信号的方法
CN101690052A (zh) * 2007-06-22 2010-03-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具有该数据传输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2090003A (zh) * 2008-07-23 2011-06-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接收装置、发送接收装置、通信模块以及电子仪器
CN102307168A (zh) * 2011-08-06 2012-01-04 桂林市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调频广播频段数字广播模数信号的分离方法和接收设备
CN105659545A (zh) * 2013-10-22 2016-06-08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发射信号的发射电路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207318A1 (ja) 2020-03-12
JP6881572B2 (ja) 2021-06-02
WO2018207318A1 (ja) 2018-11-15
US10924140B2 (en) 2021-02-16
CN110574299B (zh) 2021-12-07
US20200067547A1 (en)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0969B2 (en) Receiver of high speed digital interface
US9306523B2 (en) Methods and circuits to reduce pop noise in an audio device
AU777890B2 (en) Improved floating, balanced output circuit
JP5092009B2 (ja) 低ドロップアウト線形レギュレータ(ldo)、ldo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ldo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GB2525674A (en)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MEMS capacitive transducers
US10361668B2 (en) Differential current to voltage converter
US8866554B2 (en) Translinear slew boost circuit for operational amplifier
JP2013038603A (ja) 全差動増幅器
US10236878B1 (en) Isolator device with common-mode voltage regulation
US20230155604A1 (en) Single-ended analog signal receiver apparatus
CN110574299B (zh) 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US8723603B2 (en) Amplifier with voltage and current feedback error correction
CN110521174B (zh) 接收装置及信号传送系统
US9692371B2 (en) Current feedback output circuit
US8633767B2 (en) Amplifier circuit with noise suppression and related noise suppression method thereof
US10090826B1 (en) Supply-noise-rejecting current source
JP4140296B2 (ja) 増幅回路
US7256648B2 (en) Variable feedback circuits and methods
KR101811413B1 (ko) 2세대 전류 컨베이어를 이용한 오디오 수신 장치
WO2006025417A1 (ja) 平衡出力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05043850A1 (en) Flexible versatile low-cost wireline transmit driver
JPWO2018180111A1 (ja) ノイズ除去回路
JP2016225777A (ja) 振幅検出回路
JP2013074460A (ja) 可変利得増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