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0300640B - 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0640B
CN110300640B CN201880012128.6A CN201880012128A CN110300640B CN 110300640 B CN110300640 B CN 110300640B CN 201880012128 A CN201880012128 A CN 201880012128A CN 110300640 B CN110300640 B CN 110300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head
head
flywheel
moving
st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21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0640A (zh
Inventor
秋叶美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00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0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0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0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6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5/00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Hand-held power-operated stapling tools; Staple feeding devices therefor
    • B25C5/10Driving means
    • B25C5/15Driving mean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7/00Accessories for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e.g.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打钉机(1)具有马达(2)、工作头(3)、接触臂(8)和阻挡杆(9)。工作头(3)通过马达(2)的驱动,沿动作线路L从待机位置向冲击位置移动,来冲击钉子(101)而使钉子从射出口(123)射出。接触臂(8)被配置在射出口(123)的附近,在非推压状态下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并且响应被加工物体(100)的推压而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移动。阻挡杆(9)在接触臂(8)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止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并且在接触臂(8)被配置于推压位置的情况下,允许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

Description

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入工具,该打入工具通过从射出口射出打入件而将打入件打入被加工物体。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打入工具,其构成为,通过使工作头(driver)从后方向前方呈直线状移动来射出钉子等打入件,并将钉子等打入件打入被加工物体。在所述打入工具中,工作头在射出打入件之后向后方返回。但存在由于此时的冲击使工作头向前方弹回而在使用者无意图时射出下一个打入件的可能性。因此,例如如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特许第2015/0096776号的说明书中公开有一种打入工具,该打入工具能够使用减震器(bumper)和止挡件(stopper)来限制工作头的动作。具体而言,在该打入工具中,工作头被夹送辊(pinchroller)从上方推压而抵接于飞轮(flywheel),并接受飞轮的旋转能量而向前方移动来射出打入件。然后,工作头向后方返回,并通过减震器以稍微向上方偏离打入件的射出时的路径的状态向前方弹回,而撞击前方的止挡件。工作头还通过配置于上方的磁铁,以偏离射出时的路径的状态被保持在初始位置。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打入工具中,能够防止由于工作头的弹回而导致的打入件的射出。但是,在使用者无意图时由于噪音(noise)的影响等控制部使夹送辊动作的情况下,工作头动作来射出打入件。因此,基于更可靠地降低在使用者无意图时射出打入件的可能性的观点,上述打入工具具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即,该技术在构成为通过工作头将打入件打入被加工物体的打入工具中,用于降低使用者无意图时射出打入件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式打入工具,该电动式打入工具构成为通过从射出口射出打入件,来将所述打入件打入被加工物体。该打入工具具有马达、工作头、移动部件和工作头限制机构。
工作头构成为通过马达的驱动,沿在打入工具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规定的移动路径从待机位置向冲击位置移动,由此冲击打入件而使打入件从射出口射出。冲击位置位于比待机位置靠前方的位置。移动部件配置于射出口的附近。移动部件构成为在非推压状态下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并且响应被加工物体的推压而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移动。工作头限制机构构成为,在移动部件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另外,工作头限制机构构成为,在移动部件配置于推压位置的情况下,允许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
在使用本技术方案的打入工具进行打入作业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相对于被加工物体推压移动部件,而使移动部件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推压位置。在该情况下,工作头限制机构允许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因此,工作头能够将打入件打入被加工物体。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没有将打入件打入的意图,且未推压移动部件到被加工物体的非推压状态下,移动部件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因此,工作头限制机构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如此,在本技术方案的打入工具中,只有使用者基于开始打入作业的意图推压移动部件到被加工物体,对应于此移动部件移动到推压位置,才能够使工作头射出打入件。因此,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可靠地降低使用者无意图时射出打入件的可能性。
此外,例如能够列举钉子、铆钉、销、订书钉(staple)来作为能够在本技术方案的打入工具中使用的打入件。与所使用的打入件相对应,本技术方案的打入工具也被称为例如打钉机、敲钉器(tacker)、钉枪(nail gun)。
本技术方案的打入工具以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而能够使工作头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冲击位置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工作头的驱动方式(驱动机构)。例如,能够优选采用通过由马达驱动飞轮旋转,并将该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从而使工作头移动的方式,或者通过马达的驱动使活塞(pistol)在气缸(cylinder)内往复驱动,由此在空气弹簧的作用下使工作头移动的方式等。
只要移动部件被配置在射出口附近,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推压位置之间移动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其结构,典型地,移动部件以能够在打入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配置在射出口的附近,且通过施力部件向前方的施加力而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即可。
关于工作头限制机构,所谓“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包括以下两者,即阻止工作头从待机位置向前方移动这一动作本身(即,使工作头完全无法向前方移动),和虽然允许工作头从待机位置稍微向前方移动,但阻止其到达冲击位置。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工作头的移动路径上抵接于工作头的结构、将工作头以不能移动的方式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结构、禁止使工作头的移动开始的执行器(actuator)的起动的结构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工作头限制机构可以构成为通过对工作头施加物理作用,来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在通过电气控制来阻止工作头的移动的结构中,能够产生例如由于噪音等而导致的控制部的错误动作。与此相对,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为对工作头施加物理作用的结构,因此没有这样的担忧,能够更可靠地阻止工作头的移动。此外,所谓“物理作用”典型地意味着“机械式作用”、“根据机构式卡止部件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工作头限制机构可以包括阻挡(block)部件,该阻挡部件构成为通过在比打入件的配置位置靠后方的位置抵接于工作头的前端部,来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换言之,也可以采用机械式抵接于工作头的部件、即阻挡部件作为对工作头施加物理作用的具体结构的一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方案,阻挡部件能够在工作头冲击打入件之前可靠地阻止工作头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阻挡部件可以构成为能够在阻挡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阻挡位置为阻挡部件能够在移动路径上抵接于工作头的位置,该退避位置为阻挡部件从移动路径退避而不能抵接于工作头的位置。在移动部件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挡部件被配置于阻挡位置。并且,移动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伴随着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的移动,使阻挡部件从阻挡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根据本技术方案,伴随着移动部件被推压而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移动,阻挡部件通过移动部件而自动地从阻挡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仅通过进行推压移动部件到被加工物体的操作,就使打入工具为可打入工作头的状态。此外,移动部件可以直接作用于阻挡部件来使阻挡部件移动,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来使阻挡部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工作头限制机构可以包括使阻挡部件向阻挡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并且,移动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伴随着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的移动,使阻挡部件抵抗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从阻挡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施力部件可以构成为,伴随着移动部件从推压位置向初始位置的移动,通过施加力而使阻挡部件恢复到阻挡位置。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施力部件这种简易的结构,能够使伴随着移动部件向推压位置的移动而被移动到退避位置的阻挡部件与移动部件向初始位置的移动联动而恢复到阻挡位置。因此,使用者不必为了使阻挡部件恢复到阻挡位置而进行其他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阻挡部件可以构成为能够在阻挡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式操作柄。并且,移动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伴随着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的移动,抵接于阻挡部件而使阻挡部件从阻挡位置向退避位置转动。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非常简便的结构,能够实现与移动部件的移动联动而从阻挡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阻挡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打入工具还可以具有被马达驱动而旋转,且用于储存旋转能量的飞轮。工作头可以构成为通过从飞轮传递的旋转能量,而移动至冲击位置。并且,工作头限制机构可以构成为,在射出打入件所需的旋转能量被传递给工作头之前,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在工作头通过飞轮被驱动的情况下,当射出打入件所需的较大的旋转能量被传递给工作头时,工作头以高速向冲击位置移动。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工作头以高速开始移动之前阻止工作头的移动,能够抑制工作头限制机构因阻止而承受的冲击。此外,工作头的移动本身并非必须通过飞轮的旋转能量的传递来开始,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执行器来开始工作头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打入工具还可以具有飞轮和动作机构。飞轮被马达驱动而旋转,并用于储存旋转能量。动作机构可以构成为使配置于待机位置的工作头移动到传递位置,该传递位置为能够传递来自飞轮的旋转能量的位置。工作头可以构成为,在传递位置上通过从飞轮传递的旋转能量,而移动至冲击位置。工作头限制机构可以构成为,在移动部件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禁止动作机构的动作,来阻止工作头移动至冲击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打入工具还可以具有飞轮、环状部件和工作头移动机构。飞轮被马达驱动而绕着第一旋转轴旋转。环状部件构成为能够将飞轮的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工作头移动机构构成为,使工作头相对于环状部件从待机位置向传递位置相对移动,其中所述传递位置为环状部件能够将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的位置。另外,工作头可以在飞轮的径向上与飞轮的外周相向配置。在工作头被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环状部件可以呈松动嵌入状配置于飞轮的外周。并且,环状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工作头移动机构使工作头移动到传递位置的情况下,工作头和飞轮摩擦卡合,环状部件通过飞轮而绕着与第一旋转轴不同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来将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由此将工作头从传递位置向前方推出。根据本技术方案,工作头不会被直接推压到高速旋转的飞轮。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工作头的磨损。即,能够提高工作头的耐用性。此外,环状部件在磨损了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但由于环状部件比工作头便宜,因此能够降低更换零部件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阻挡部件可以在工作头移动至传递位置之前,抵接于工作头的前端部,由此阻止工作头的移动。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工作头以较低的速度移动期间阻止工作头的移动,能够抑制阻挡杆(block lever)所承受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工作头被配置于待机位置时打钉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图1的主体部的放大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工作头的立体图。
图4是被配置于打入位置时的工作头的说明图。
图5是被配置于冲击位置时的工作头的说明图。
图6是工作头被配置于待机位置时的飞轮、环状部件、保持机构和推压辊的立体图。
图7是图2的Ⅶ-Ⅶ剖视图。
图8是表示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接触臂(contact arm)和被配置于突出位置的阻挡杆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被配置于推压位置的接触臂和被配置于退避位置的阻挡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被配置于传递位置的工作头和工作头驱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11是图10的Ⅺ-Ⅺ剖视图。
图12是在接触臂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挡杆阻止工作头的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电动式打钉机1作为打入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打钉机1为可进行如下打钉作业的工具,即通过将钉子101呈直线状打出,来将钉子101打入被加工物体(例如木材)100。此外,为便于说明,在图1和图2中以后述的环状部件43的局部断裂的状态进行图示。
首先,参照图1,对打钉机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打钉机1的外部轮廓主要由主体部10、机头部12、把手13和钉仓17形成。
主体部10包括主体壳体11、工作头3、工作头驱动机构4和复位机构(未图示)。主体壳体11形成主体部10的外部轮廓,其收装有马达2、工作头3、工作头驱动机构4和复位机构(未图示)。工作头3构成为能够沿规定的动作线路L呈直线状移动。工作头驱动机构4构成为,通过被马达2驱动而使工作头3沿动作线路L移动,来将钉子101从打钉机1射出。复位机构构成为,使射出钉子101之后的工作头3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机头部12为从动作线路L的延伸方向(下面仅称为“动作线路L方向”)上的主体部10的一端沿动作线路L突出的部分。此外,在图1中,机头部12的图示被省略了一部分。在机头部12的内部,通道121沿动作线路L(即在工作头3的移动路径上)延伸。通道121的一端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空间连通,其另一端作为将钉子101打出的射出口123而朝打钉机1的外部开口。在机头部12的前端部保持有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接触臂8。
把手13从动作线路L方向上的主体壳体11的中央部向与动作线路L交叉的方向延伸。把手13为由作业人员把持的部位。在把手13的基端部(与主体壳体11连接的端部)设置有供作业人员进行扣动操作的扳机131。在把手13的顶端部(与基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具有端子等的电池安装部15。在电池安装部15上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充电式电池19。另外,在把手13内部配置有扳机开关132和控制器18等,其中该扳机开关132与扳机131连接,响应扳机132的扣动操作而被接通;该控制器18用于控制工作头驱动机构4。
钉仓17构成为能够填充多根钉子101,且被安装于机头部12。被填充于钉仓17的钉子101通过钉子输送机构(未图示)被逐根地供给到通道121内的规定的配置位置。在被配置于通道121内的射出对象、即钉子101和工作头3之间配置有用于阻止工作头3的移动的阻挡杆9。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中,伴随着接触臂8被推压到加工物体100的移动解除阻挡杆9对工作头3移动的阻止。
下面,对打钉机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工作头3的动作线路L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规定为打钉机1的前后方向,将设置有射出口123的一侧(图1的右侧)规定为打钉机1的前侧,将设置有射出口123的一侧的相反侧(图1的左侧)规定为后侧。另外,将与动作线路L方向正交且与把手13的延伸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规定为打钉机1的上下方向,将把手13与主体部10(主体壳体11)连接的一侧(图1的上侧)规定为上侧,将配置有把手13的顶端部(安装有电池19的端部)的一侧(图1的下侧)规定为下侧。
首先对被收装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的马达2、工作头3和工作头驱动机构4依次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作为工作头3的驱动源的马达2以和转子(rotor)一起旋转的输出轴(未图示)的旋转轴与动作线路L正交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于主体壳体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马达2小型且大功率,从而采用无刷DC(Direct Current)马达作为马达2。在马达2的输出轴上连结有与输出轴一体旋转的带轮(pulley)21。
如图3所示,工作头3为长形的部件,且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轴上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工作头3包括:主体部30,其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薄板状;冲击部31,其比主体部3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形成得较细,且从主体部30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和一对臂部35,其从主体部30的后部向左右突出。
主体部30是被后述的推压辊493(参照图2)推压而与环状部件43(参照图2)摩擦卡合的部位。主体部30具有一对推压辊抵接部301、推出柄抵接部305、和一对环状部件卡合部306。下面对这些结构要素依次进行说明。
一对推压辊抵接部301从主体部3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以沿着主体部30的左端和右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于主体部30。形成于推压辊抵接部301的突出端(上端)的面部为与推压辊493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面。在推压辊抵接部301的前端部形成高度(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向后方逐渐增加的倾斜部302。另一方面,推压辊抵接部301中的倾斜部302的后侧部分具有一定的高度。推出柄抵接部305以从主体部3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在主体部30的后部以连接左右的推压辊抵接部301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推出柄抵接部305为后述的推出柄473从后方与其抵接的部位。
一对环状部件卡合部306从主体部3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以沿着主体部30的左端和右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于主体部30。环状部件卡合部306的前端部形成为高度(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向后方逐渐增加的倾斜部307。在一对环状部件卡合部306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与后述的两个环状部件43的外周卡合部431卡合的卡合槽308。
主体部30的后端32规定工作头3的后端。后端32为通过与被固定于主体壳体11的后端部内的后方止挡部118(参照图2)抵接,来限制工作头3进一步向后方移动的部位。冲击部31的前端310规定工作头的前端。前端310为冲击钉子101(参照图1)的头部,并将钉子101向前方射出而打入被加工物体100的部位。
一对臂部35向主体部30的左右突出。臂部35为通过与被固定于主体壳体11前端部的内部的一对前方止挡部(未图示)抵接,来限制工作头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部位。此外,省略详细的说明和图示,臂部35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于复位机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中,可以采用任意公知的结构作为复位机构。例如,能够采用如下构成的复位机构,即,使向前方移动的工作头3经由连接部件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而沿动作线路L被拉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上述构成的工作头3以其长轴位于动作线路L上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工作头3以能够沿动作线路L(换言之为沿打钉机1的前后方向或者工作头3的长轴方向)在待机位置和打入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保持。
在此,参照图1和图4对工作头3的待机位置和打入位置进行说明。待机位置是指在工作头驱动机构4未工作的状态(下面称为待机状态)下工作头3被保持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3的初始位置被设定为工作头3的后端32抵接于后方止挡部118的位置。打入位置是指通过工作头驱动机构4而向前方移动的工作头3将钉子101打入被加工物体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3的打入位置被设定为工作头3的前端310从射出口123稍微突出的位置。打入位置也是一对臂部35的前端从后方抵接于一对前方止挡部(未图示)的位置。根据上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待机位置和打入位置也能够换言之为规定沿动作线路L移动的工作头3的可移动范围的两端的最后方位置和最前方位置。
此外,工作头3实际冲击钉子101的冲击位置位于比打入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如图5所示,冲击位置为工作头3的前端310与被配置于通道121内的规定的配置位置的钉子101的后端102接触的位置。
下面,对工作头驱动机构4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驱动机构4包括飞轮41、两个环状部件43、保持机构45、动作机构47和推压机构49。下面,对这些结构的细节依次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形成为圆筒状的飞轮4在主体壳体11内的马达2的前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飞轮41的旋转轴与马达2的旋转轴平行地沿与工作头3的动作线路L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在飞轮41的支承轴(未图示)上连结有与飞轮41一体旋转的带轮42。在带轮21和带轮42上架设有带(belt)25。马达2的旋转经由带轮21、带轮42和带25被传递给飞轮41,飞轮41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6和图7所示,在飞轮4的外周形成有在飞轮41的整周范围内延伸的一对卡合槽411。环状部件43能够与卡合槽411卡合。卡合槽411以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向径向内侧变窄的方式形成。
如图6所示,各环状部件43形成为直径比飞轮41的直径大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件43的内径被设定为比飞轮41的外径(严格意义上来讲,从飞轮4的旋转轴到卡合槽411的底部的直径)大。两个环状部件43分别相对于被设置于飞轮41外周的一对卡合槽411被配置于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环状部件43通过后述的保持机构45,以能够在离开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其中该离开位置是环状部件43从飞轮41的外周(更详细而言为卡合槽411)离开的位置;该接触位置是环状部件43的局部与飞轮41的外周(卡合槽411)接触的位置。
各环状部件43为用于将飞轮41的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3的部件,并构成为能够与工作头3及飞轮41摩擦卡合。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环状部件43的外周侧部分设置有能够卡合于工作头3的卡合槽308的外周卡合部431,在环状部件43的内周侧部分设置有能够卡合于飞轮41的卡合槽411的内周卡合部433。外周卡合部431形成为向环状部件43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另一方面,内周卡合部433形成为向环状部件43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此外,环状部件43的沿径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六边形状,外周卡合部431以轴向上的厚度向环状部件43的径向外侧变小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内周卡合部433以轴向上的厚度向环状部件43的径向内侧变小的方式形成。即,外周卡合部431和内周卡合部433均形成为截面向顶端变窄的形状。
保持机构45构成为将环状部件43以能够使其在离开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其中,该离开位置是环状部件43从飞轮41的外周(卡合槽411)离开的位置;该接触位置是环状部件43与飞轮41的外周(卡合槽411)接触的位置。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机构45由一对环状部件施力部451和一对止挡件453构成。一对环状部件施力部451被配置在环状部件43的斜前下方和斜后下方。一对环状部件施力部451在通过板簧从下侧对环状部件43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将环状部件43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一对止挡件453分别被配置于工作头3的下方且配置于环状部件43的斜前上方和斜后上方。一对止挡件453构成为,允许环状部件43的旋转,同时限制环状部件43向上方移动。
在此,针对保持机构45对环状部件43的保持方式进行说明。在待机状态下,环状部件施力部451从下方抵接于环状部件43,对环状部件43向上方施力,另一方面,止挡件453从上方抵接于环状部件43,限制环状部件43进一步向上方移动。据此,环状部件43在飞轮41的整周范围内被保持在从飞轮41的外周(卡合槽411)离开的离开位置。另一方面,当伴随着工作头3通过工作头驱动机构4向前方移动,环状部件43被工作头3向下方推压时,环状部件43抵抗环状部件施力部451的施加力而向下方移动,从而在飞轮41的上部被保持在与飞轮的外周(卡合槽411)接触的接触位置(参照图11),在后面对其细节进行叙述。
如图2所示,动作机构47在主体壳体11内被配置在比工作头3靠上方且比飞轮41靠后方的位置。动作机构47是构成为使配置于待机位置的工作头3移动到后述的传递位置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动作机构47以螺线管471和推出柄473为主体而构成,其中该螺线管471在扳机开关132(参照图1)成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18(参照图1)而动作;该推出柄473通过螺线管471而转动。在待机状态下,推出柄473的顶端部被配置在工作头3的推出柄抵接部305的斜后上方。当使螺线管471动作时,推出柄473转动,从而推出柄473的顶端部从后方向前方推压工作头3的推出柄抵接部305,由此使工作头3向前方移动(参照图10)。
如图2所示,推压机构49在主体壳体11内隔着工作头3被配置在飞轮41的上方。推压机构49构成为,限制工作头3向离开飞轮41的方向(即上方)移动。并且,推压机构49构成为,在工作头3从待机位置向前方移动的过程中,将工作头3朝环状部件43向下方推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机构49具有通过碟形弹簧491被向下方施力的一对推压辊493。在待机状态下,推压辊493在被限制向下方的移动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最下方位置。
下面,对机头部1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机头部12具有支承接触臂8和阻挡杆9的支承部件125。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125形成为金属制板状,以沿大致水平方向伸展的方式而配置,并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于主体壳体11。支承部件125的下表面规定沿动作线路L延伸的通道121的上侧的边界。另外,支承部件125向前方延伸至射出口123。
接触臂8被配置于射出口123的附近,在非推压状态下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并且响应被加工物体100的推压而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臂8通过支承部件125以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推压位置之间沿动作线路L方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接触臂8形成为整体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并包括基座部81、顶端部82、弹簧承受部85和杆动作部8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81、顶端部82、弹簧承受部85和杆动作部87由金属一体形成。
基座部81为形成为长棒状的部分,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支承部件125的上表面。顶端部82为与基座部81的前端连接的部分,并构成接触臂8的前端部。顶端部82形成为截面C字形,以包围支承部件125的前端部的方式被配置。支承部件125的前端部以能够引导顶端部82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构成。弹簧承受部85为从基座部81的后端部向上方突出的部分。杆动作部87为从基座部8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部分。
在弹簧承受部85的后侧设置有固定于主体壳体11的主体侧弹簧承受部115。在主体侧弹簧承受部115和接触臂8的弹簧承受部85之间配置有施力弹簧8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压缩螺旋弹簧作为施力弹簧84。
在此,参照图8和图9,对接触臂8的初始位置和推压位置进行说明。
通过施力弹簧84的施加力,接触臂8在未被向后方推压的非推压状态下被配置于其可移动范围的最前方位置。将此时的接触臂8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如图8所示,在初始位置,接触臂8的顶端部82的大部分成为比射出口123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顶端部82被推压到被加工物体100时,接触臂8抵抗施力弹簧84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臂8的可移动范围的最后方位置为顶端部82从前方抵接于支承部件125的局部从而使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的位置。将此时的接触臂8的位置称为推压位置。在推压位置,接触臂8的顶端部82的大部分与支承部件125重叠,从而成为仅形成于最顶端的突起83比射出口123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阻挡杆9根据接触臂8的配置位置而向工作头3的移动路径、即通道121突出,并构成为能够在可抵接于工作头3的阻挡位置和从通道121向上方退避而不能抵接于工作头3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挡杆9构成为金属制的转动式操作柄。阻挡杆9通过从支承部件12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一对操作柄支承部1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阻挡杆9的转动轴沿与动作线路L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在支承部件125上设置有通孔127,该通孔127在阻挡杆9的旋转轴的稍后方且在动作线路L的正上方沿上下方向贯通支承部件125。阻挡杆9通过施力弹簧91被向下方(图8的逆时针方向)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扭力螺旋弹簧作为施力弹簧91。
在此,参照图8和图9对接触臂8和阻挡杆9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接触臂8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杆动作部87的后端位于比通孔127靠前方且从阻挡杆9离开的位置(即不干涉阻挡杆9的位置)。因此,阻挡杆9通过施力弹簧91的施加力穿过支承部件125的通孔127向下方突出,而被配置于阻挡位置。此时,由于阻挡杆9位于工作头3的移动路径上,因此即使工作头3被向前方移动,阻挡杆9也抵接于工作头3来阻止工作头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此外,在阻挡位置上,阻挡杆9在通孔127的前端抵接于支承部件125,从而限制阻挡杆9进一步转动。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接触臂8被配置于推压位置时,杆动作部87的后端部向后方移动直至通孔127的上方而抵接于阻挡杆9,并抵抗施力弹簧91的施加力而使阻挡杆9向上方(图9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据此,阻挡杆9被保持于比通道121靠上方的退避位置。即,由于阻挡杆9未位于工作头3的移动路径上,因此工作头3无法被阻挡杆9阻碍而能够在通道121内向前方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挡位置被设定为,在工作头3被推出柄473(参照图2)推出而开始移动后,且在冲击钉子101之前(即到达冲击位置之前),阻挡杆9能够在通道121内抵接工作头3。因此,如图8所示,构成为在位于待机位置时的工作头3的前端310的配置位置和通道121内的钉子101的后端102的配置位置之间配置有位于阻挡位置时的阻挡杆9的顶端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臂8连接于接触臂开关,由于接触臂开关的结构众所周知,因此省略图示。接触臂开关构成为始终为断开状态,但在接触臂8被移动到推压位置时接触臂开关被切换为接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8构成为,在接触臂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驱动马达2。
下面,对如上述构成的打钉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在图2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工作头3被配置在待机位置,环状部件43通过保持机构45被保持在从飞轮41的外周(更详细而言,为卡合槽411)向径向外侧稍微离开的离开位置。另外,此时被保持在最下方位置的推压辊493以从上方滑动的状态与工作头3的主体部30的前端部接触,但不是将工作头3向下方推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环状部件43被保持在外周卡合部431相对于工作头3的卡合槽308稍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并且,如图8所示,由于接触臂8被配置于初始位置,因此阻挡杆9向通道121内突出而被保持在阻挡位置。即,阻挡杆9处于阻止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的状态。
如图9所示,当使用者基于开始打入作业的意图推压接触臂8到被加工物体100上时,接触臂8移动至推压位置的同时,使阻挡杆9向上方转动而退避到退避位置。据此,成为允许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的状态。另外,当接触臂8被推压至推压位置时,配合阻挡杆9的转动,接触臂开关(未图示)被接通。控制器18开始马达2的驱动。据此,飞轮41开始旋转。但是在此阶段,由于环状部件43被配置于离开位置,因此处于无法将飞轮41的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3的状态。因此,即使飞轮41旋转,环状部件43和工作头3也不动作。
然后,当由作业人员对扳机131进行扣动操作,扳机开关132被接通时,控制器18使螺线管471工作。据此,推出柄473转动而将工作头3的推出柄抵接部305从后方向前方推压。工作头3开始沿动作线路L从初始位置朝打入位置向前方移动。工作头3也相对于被保持在离开位置的环状部件43相对移动。
推压辊493从前方抵接于倾斜部302的抵接面。伴随着倾斜部302被推压辊493推压的同时向前方移动,环状部件43的外周卡合部431的一部分进入到工作头3的卡合槽308,并抵接于卡合槽308的开口端。当工作头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时,倾斜部302作为凸轮发挥功能,另外,发挥楔子的效果。因此,被保持在离开位置的环状部件43抵抗环状部件施力部451的施加力而被向下方推压,并且,被保持在最下方位置的推压辊493抵抗碟形弹簧491的施加力而被向上方推压。
当工作头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到达图10所示的传递位置时,如图11所示,被向下方移动的环状部件43的内周卡合部433的一部分进入飞轮的卡合槽411,抵接于卡合槽411的开口端,环状部件43成为被禁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此时,环状部件43通过保持机构45被保持在接触位置。通过由倾斜部302上推推压辊493而被压缩的碟形弹簧491的弹力,环状部件43经由工作头3对飞轮41进行推压。因此,在工作头3的卡合槽308的开口端,工作头3和环状部件43的外周卡合部431的一部分处于摩擦卡合状态,并且,在飞轮41的卡合槽411的开口端,飞轮41和环状部件43的内周卡合部433的一部分处于摩擦卡合状态。
如此,通过环状部件43处于与工作头3和飞轮41的摩擦卡合状态,环状部件43能够将射出钉子101所需的飞轮41的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3。此外,“摩擦卡合状态”是指两个部件彼此通过摩擦力而卡合的状态(包括滑动状态)。在环状部件43的内周卡合部433中的、仅通过工作头3推压飞轮41的部分与飞轮41摩擦卡合的状态下,环状部件43通过飞轮41而旋转。但是,飞轮41的旋转轴和环状部件43的旋转轴不同。环状部件43将处于与环状部件43摩擦卡合状态下的工作头3以高速向前方推压。
当推压辊493抵接于倾斜部302的后侧部分的抵接面时,推压辊493被上推至最上方位置,通过碟形弹簧491的弹力,环状部件43经由工作头3对飞轮41进一步推压。因此,工作头3和外周卡合部431的一部分以及飞轮41和内周卡合部433的一部分成为更牢固地摩擦卡合的状态。据此,环状部件43能够更有效地将飞轮41的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3。
工作头3到达图5所示的冲击位置并冲击钉子101,进而移动至图4所示的打入位置,将钉子101打入被加工物体100。通过使工作头3的臂部35的前端从后方抵接于前方止挡部(未图示),来使工作头3的移动停止。控制器18在扳机开关132被接通后经过工作头3到达冲击位置为止所需要的规定时间时,通过停止向螺线管471供给电流,而使推出柄473返回到初始位置。在该状态下,当作业人员解除接触臂8对被加工物体100的推压,接触臂开关(未图示)被断开时,控制器18停止马达2的驱动。伴随于此,飞轮41的旋转停止,并且复位机构(未图示)动作而使工作头3返回到待机位置。
在控制器18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打钉机1如上述那样动作。另一方面,例如由于噪音的影响,控制器18错误动作而使接触臂8未被配置在推压位置,尽管如此,但仍开始马达2的驱动,进而使螺线管471工作,在该情况下,工作头3被从待机位置向前方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阻挡杆9阻止了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具体而言,只要接触臂8未被移动到推压位置,阻挡杆9就被保持在工作头3的移动路径上的阻挡位置。因此,如图12所示,即使工作头3被向前方送出,阻挡杆9也会从前方抵接于工作头3的前端310,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工作头3到达冲击位置。如上所述,由于阻挡杆9在阻挡位置于通孔127的前端抵接于支承部件125,因此,即使工作头3从后方撞击阻挡杆9,也能够使阻挡杆9无法进一步向前方转动地可靠地阻止工作头3。
此外,优选阻挡杆9在射出钉子101所需的飞轮41的旋转能量被完全传递给被推出柄473推压而开始移动的工作头3之前,抵接于工作头3来阻止其移动。这是因为,通过在工作头3以较低的速度移动期间阻止工作头3的移动,能够抑制阻挡杆9所承受的冲击。从此观点出发,优选位于待机位置时的工作头3的前端310的配置位置和位于阻挡位置时的阻挡杆9之间的前后方向距离(参照图8)比工作头3从待机位置到传递位置的移动距离短。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只要使用者没有基于开始打入作业的意图来推压接触臂8到被加工物体100而使接触臂8移动到推压位置,则阻挡杆9阻止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从而工作头3无法射出钉子101。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使用者无意图时射出钉子101的可能性。
尤其是,通过阻挡杆9对工作头3施加物理作用(详细而言,为抵接),来阻止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在通过电气控制来阻止工作头3的移动的结构中,能够产生例如由于噪音等而导致的控制部的错误动作。与此相对,对阻挡杆9没有这样的担忧,其能够更加可靠地阻止工作头3的移动。另外,由于阻挡位置被设定为在通道121中比钉子101的配置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因此阻挡杆9能够在工作头3冲击钉子101之前,可靠地阻止工作头3的移动。
并且,在接触臂8在非推压状态下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挡杆9在工作头3的移动路径上(在通道121内)被保持于可抵接于工作头3的阻挡位置。并且,伴随着接触臂8从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的移动,使阻挡杆9移动到不能抵接于工作头3的退避位置。因此,使用者仅通过进行推压接触臂8到被加工物体100的操作,就能够使工作头3处于能够射出钉子101的状态。另外,由于阻挡杆9通过施力弹簧91被向阻挡位置施力,因此,使用者仅通过解除接触臂8的推压,使接触臂8返回到初始位置,就能够使阻挡杆9恢复到阻挡位置。即使用者不必为使阻挡杆9恢复到阻挡位置而进行其他操作。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打钉机1为与本发明的“打入工具”相对应的结构例。射出口123为本发明的“射出口”的结构例。钉子101为与本发明的“打入件”相对应的结构例。马达2为本发明的“马达”的结构例。工作头3为本发明的“工作头”的结构例。接触臂8为本发明的“移动部件”的结构例。阻挡杆9为本发明的“工作头限制机构”、“对工作头施加物理作用的工作头限制机构”、“抵接于工作头的前端部的阻挡部件”的结构例。施力弹簧91为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结构例。飞轮41为本发明的“飞轮”的结构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并不限定于例示出的打钉机1的结构。例如能够施加下述所例示的变形。此外,对于这些变形,可以仅将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与实施方式所示的打钉机1或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组合来采用。
打入工具也可以为打出钉子101以外的打入件的工具。例如可以具体化为打出铆钉、销、订书钉等的敲钉器、钉枪。另外,飞轮41的驱动源并不特别地限定于马达2。例如也可以采用交流马达来代替无刷直流马达。
工作头3的形状、将马达2作为驱动源来驱动工作头3的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适宜地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头驱动机构4为通过环状部件43将由马达2驱动而旋转的飞轮41的旋转能量传递给工作头3的结构。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环状部件43与工作头3及飞轮41的卡合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方式。例如,环状部件43的数量、与环状部件43对应的工作头3的卡合槽308和飞轮41的卡合槽4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例如外周卡合部431和内周卡合部433、以及相对应的卡合槽308和卡合槽411的形状、配置、数量、卡合位置等也可以适当地变更。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的驱动机构来代替工作头驱动机构4,即通过使工作头3与飞轮41摩擦卡合,无需通过环状部件43而从飞轮41向工作头3直接传递旋转能量。或者采用构成为使配置于气缸内的活塞被马达2往复驱动,而通过空气弹簧的作用使工作头3移动的驱动机构。
接触臂8的形状、保持方式能够适宜地变更。另外,伴随着接触臂8的移动而移动到阻挡位置和退避位置,来阻止或允许工作头3移动至冲击位置的结构并不限定于阻挡杆9。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构成为如下结构的阻挡部件的机构来代替转动式操作柄,即构成为能够经由通孔127沿上下方向出没通道12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臂8构成为抵接于阻挡杆9而使阻挡杆9移动到退避位置,但是接触臂8也可以经由其他的中间部件使抵接于工作头3的部件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工作头3被推出柄473推压而以低速开始移动后且在到达冲击位置之前,阻挡杆9阻止工作头3的移动,但也可以阻止工作头3从待机位置移动这一动作本身。即,可以构成为在接触臂8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挡杆9抵接于位于待机位置的工作头3的前端310来阻止其移动。或者可以设置如下机构,例如,在接触臂8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该机构从前侧抵接于推出柄473来阻止工作头3的推出(即工作头3开始移动),在接触臂8被配置于推压位置的情况下,该机构从推出柄473离开而允许工作头3的推出。
另外,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旨,构成以下结构(方式)。可以将以下结构中的仅任意一个或多个与实施方式所示的打钉机1、或者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组合来采用。
[方式1]
可以构成为:
所述阻挡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阻挡位置和所述退避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式操作柄,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伴随着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推压位置的移动,抵接于所述阻挡部件而使其从所述阻挡位置转动到所述退避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非常简便的结构,能够实现与移动部件的移动联动而从阻挡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阻挡部件。
[方式2]
可以构成为:
所述打入工具具有:飞轮、环状部件和工作头移动机构,
所述飞轮被所述马达驱动而绕着第一旋转轴旋转;
所述环状部件能够将所述飞轮的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头;
所述工作头移动机构构成为,使所述工作头相对于所述环状部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传递位置相对移动,其中所述传递位置为所述环状部件能够将所述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头的位置,
所述工作头在所述飞轮的径向上与所述飞轮的外周相向配置,
在所述工作头被配置于所述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环状部件呈松动嵌入状配置于所述外周,
所述环状部件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工作头移动机构使所述工作头移动到所述传递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工作头和所述飞轮摩擦卡合,所述环状部件通过所述飞轮而绕着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不同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来将所述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头,由此将所述工作头从所述传递位置向前方推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工作头不会被直接推压到高速旋转的飞轮上。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工作头的磨损。即,能够提高工作头的耐用性。此外,环状部件在磨损了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但由于环状部件比工作头便宜,因此能够降低更换零部件的成本。
[方式3]
在所述方式2所述的打入工具中,可以构成为:
所述阻挡部件通过在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传递位置之前,抵接于所述工作头的前端部,来阻止所述工作头的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工作头以较低的速度移动期间阻止工作头的移动,能够抑制阻挡杆所承受的冲击。
【附图标记说明】
1:打钉机;10:主体部;11:主体壳体;115:主体侧弹簧承受部;118:后方止挡部;12:机头部;121:通道;123:射出口;125:支承部件;126:操作柄支承部;127:通孔;13:把手;131:扳机;132:扳机开关;15:电池安装部;17:钉仓;18:控制器;19:电池;2:马达;21:带轮;25:带;3:工作头;30:主体部;301:推压辊抵接部;302:倾斜部;305:推出柄抵接部;306:环状部件卡合部;307:倾斜部;308:卡合槽;31:冲击部;310:前端;32:后端;35:臂部;4:工作头驱动机构;41:飞轮;411:卡合槽;42:带轮;43:环状部件;431:外周卡合部;433:内周卡合部;45:保持机构;451:环状部件施力部;453:止挡件;47:动作机构;471:螺线管;473:推出柄;49:推压机构;491:碟形弹簧;493:推压辊;8:接触臂;81:基座部;82:顶端部;83:突起;84:施力弹簧;85:弹簧承受部;87:杆动作部;9:阻挡杆(block lever);91:施力弹簧;100:被加工物体;101:钉子;102:后端;L:动作线路。

Claims (9)

1.一种打入工具,其是构成为通过从射出口射出打入件来将所述打入件打入被加工物体的电动式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马达、工作头、移动部件和工作头限制机构,其中,
所述工作头构成为,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沿在所述打入工具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规定的移动路径从待机位置向比所述待机位置靠前方的冲击位置移动,由此冲击所述打入件而使所述打入件从所述射出口射出;
所述移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射出口的附近,并构成为在非推压状态下被保持于初始位置,并且响应所述被加工物体的推压而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推压位置移动;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移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阻止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并且在所述移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推压位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包括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构成为通过在比所述打入件的配置位置靠后方的位置抵接于所述工作头的前端部,来阻止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构成为,通过对所述工作头施加物理作用,来阻止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部件构成为能够在阻挡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阻挡位置为所述阻挡部件可在所述移动路径上抵接于所述工作头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为所述阻挡部件从所述移动路径退避而不能抵接于所述工作头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移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阻挡部件被配置于所述阻挡位置,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伴随着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推压位置的移动,使所述阻挡部件从所述阻挡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包括使所述阻挡部件向所述阻挡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伴随着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推压位置的移动,使所述阻挡部件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从所述阻挡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
所述施力部件构成为,伴随着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推压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的移动,通过所述施加力使所述阻挡部件恢复到所述阻挡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阻挡位置和所述退避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式操作柄,
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伴随着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推压位置的移动,抵接于所述阻挡部件来使所述阻挡部件从所述阻挡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飞轮,所述飞轮被所述马达驱动而旋转,并用于储存旋转能量,
所述工作头构成为通过从所述飞轮传递的所述旋转能量,而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构成为,在射出所述打入件所需的所述旋转能量被传递给所述工作头之前,阻止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飞轮和动作机构,其中,
所述飞轮被所述马达驱动而旋转,并用于储存旋转能量;
所述动作机构构成为,使配置于所述待机位置的工作头移动到传递位置,所述传递位置为能够传递来自所述飞轮的所述旋转能量的位置,
所述工作头构成为,在所述传递位置上通过从所述飞轮传递的所述旋转能量,而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移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禁止所述动作机构的动作,来阻止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冲击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飞轮、环状部件和工作头移动机构,其中,
所述飞轮被所述马达驱动而绕着第一旋转轴旋转;
所述环状部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飞轮的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头;
所述工作头移动机构构成为,使所述工作头相对于所述环状部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传递位置相对移动,其中,所述传递位置为所述环状部件能够将所述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头的位置,
所述工作头在所述飞轮的径向上与所述飞轮的外周相向配置,
在所述工作头被配置于所述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环状部件呈松动嵌入状配置于所述外周,
所述环状部件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工作头移动机构使所述工作头移动到所述传递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工作头和所述飞轮摩擦卡合,所述环状部件通过所述飞轮而绕着与所述第一旋转轴不同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来将所述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头,由此将所述工作头从所述传递位置向前方推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头限制机构包括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工作头移动至所述传递位置之前,抵接于所述工作头的前端部,由此阻止所述工作头的移动。
CN201880012128.6A 2017-02-17 2018-02-13 打入工具 Active CN110300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8517A JP6928457B2 (ja) 2017-02-17 2017-02-17 打込み工具
JP2017-028517 2017-02-17
PCT/JP2018/004846 WO2018151081A1 (ja) 2017-02-17 2018-02-13 打込み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0640A CN110300640A (zh) 2019-10-01
CN110300640B true CN110300640B (zh) 2022-06-24

Family

ID=63170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128.6A Active CN110300640B (zh) 2017-02-17 2018-02-13 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66527A1 (zh)
JP (1) JP6928457B2 (zh)
CN (1) CN110300640B (zh)
DE (1) DE112018000305T5 (zh)
WO (1) WO20181510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2815A (ja) * 2017-10-17 2019-05-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込み工具
CN110757413B (zh) * 2018-07-26 2022-08-26 创科无线普通合伙 气动工具
JP7388830B2 (ja) * 2019-06-17 2023-11-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込み工具
EP4081371A2 (en) * 2019-12-24 2022-11-02 Black & Decker Inc. Flywheel driven fastening tool
TWI762323B (zh) 2021-05-20 2022-04-2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誤擊作用的飛輪式電動釘槍及其擊釘裝置
TW202348365A (zh) * 2022-06-09 2023-12-16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釘槍及其舉升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6960B2 (ja) * 2004-04-30 2009-01-1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安全装置
DE102005023683A1 (de) * 2005-05-23 2006-11-30 Hilti Ag Elektrisch betriebenes Eintreibgerät
JP2007237345A (ja) * 2006-03-09 2007-09-20 Hitachi Koki Co Ltd 携帯用打込機
JP4789788B2 (ja) * 2006-12-11 2011-10-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込み工具
CN201136141Y (zh) * 2007-11-30 2008-10-22 展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保险作用的打钉枪
DE102008001969A1 (de) * 2008-05-26 2009-12-03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geführtes elektrisch betriebenes Eintreibgerät
JP5859372B2 (ja) * 2012-04-27 2016-02-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込み工具
US10434634B2 (en) 2013-10-09 2019-10-08 Black & Decker, Inc. Nailer driver blade stop
JP2015223673A (ja) * 2014-05-28 2015-12-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NZ735578A (en) * 2015-03-30 2019-03-29 Senco Brands Inc Lift mechanism for framing nailer
JP2016203268A (ja) * 2015-04-15 2016-1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6485544B2 (ja) * 2015-06-10 2019-03-20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CN205734730U (zh) * 2016-05-18 2016-11-30 南安市永腾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的电动射钉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8457B2 (ja) 2021-09-01
CN110300640A (zh) 2019-10-01
DE112018000305T5 (de) 2019-10-02
WO2018151081A1 (ja) 2018-08-23
JP2018130817A (ja) 2018-08-23
US20190366527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0640B (zh) 打入工具
WO2011010512A1 (ja) 打込み工具
CN112091895B (zh) 打入工具
JP6236750B2 (ja) 打込機
EP3269512B1 (en) Driving tool
WO2011010511A1 (ja) 打込み工具
JP2020082302A (ja) 打込み工具
JP4761257B2 (ja) 留め具打込機
CN107598843B (zh) 打入工具
WO2019087873A1 (ja) 打込み工具
JP5076946B2 (ja) 釘打機
CN116021481A (zh) 打入工具
JP7118873B2 (ja) 打込み工具
WO2019009078A1 (ja) 打込み工具
JP2019072815A (ja) 打込み工具
JP7107650B2 (ja) 打込み工具
WO2018159331A1 (ja) 打込み工具
JP5310121B2 (ja) 打込機
CN111936272A (zh) 打入机
JP6984681B2 (ja) 打ち込み工具
JP2020082316A (ja) 打ち込み工具
CN117620972A (zh) 打入工具
CN118514042A (zh) 打入工具
CN118617357A (zh) 打入工具
JP2024074067A (ja) 打込み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