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136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61368A CN110061368A CN201810293422.0A CN201810293422A CN110061368A CN 110061368 A CN110061368 A CN 110061368A CN 201810293422 A CN201810293422 A CN 201810293422A CN 110061368 A CN110061368 A CN 110061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dy part
- outer conductors
- back plate
- foot
- sidewall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4—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clamping member, e.g. screw fasten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在整个传输线路上电气特性良好且能够提高可靠性。连接器具有:导电的端子;中间绝缘体,收容端子;外侧导体部,外侧导体部是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的一体成形件,收容中间绝缘体;以及壳体,由绝缘材料形成,收容外侧导体部,外侧导体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部,由弯曲板形成;板状的后板部,电连接于本体部的后端,且堵住本体部的后端;以及左右的脚部,从本体部的圆筒壁向下延伸,后板部包括从后板部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左右的固定部,壳体包括向前延伸的狭缝状的左右的固定部用收容部,外侧导体部收容于壳体中,且各固定部插入且保持于对应的固定部用收容部。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于2018年1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8-006916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通过援引其整体上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端子的周围被筒型的屏蔽件包围的一种连接器用于将同轴线缆电连接于电路基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8是一现有的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在图中,811是安装于一电路基板891的一连接器壳体,该壳体具有前表面开口的箱形的形状,以使得一相对的接连接插头901能够插入壳体中。此外,851是设置于壳体811内的一L形端子。此外,一L形的内屏蔽件861安装于壳体811内以包围端子851。注意的是,一绝缘体821置于端子851的中央拐角部和内屏蔽件861之间,且一防脱元件824安装于绝缘体821和壳体811之间。另外,一外屏蔽件871覆盖壳体811的外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6435号公报
然而,包括端子851和内屏蔽件861的整个传输线路(transmission cir cuit)的电气特性的控制在前述现有连接器中是不充分的。由于当传输高频信号时,端子851和内屏蔽件861成为一体用作传输线路,因此电气特性必须被控制成在整个传输线路上的阻抗稳定而不会发生信号反射等。然而,在前述现有的连接器中,还未充分考虑对这种电气特性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连接器来解决前述现有的连接器的问题,所述连接器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在整个传输线路上电气特性良好且可靠性高。
因此,一种连接器包括:导电的端子;中间绝缘体,收容所述端子;外侧导体部,该外侧导体部是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的一体成形件,收容所述中间绝缘体;以及壳体,由绝缘材料形成,收容所述外侧导体部,所述外侧导体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部,由弯曲板形成;板状的后板部,电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后端,且堵住所述本体部的后端;以及左右的脚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圆筒壁向下延伸;所述后板部包括从所述后板部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左右的固定部,所述壳体包括向前延伸的狭缝状的左右的固定部用收容部,所述外侧导体部收容于所述壳体中,且各固定部插入且保持于一对应的固定部用收容部。
此外,在另一连接器中,左右的所述固定部平行于所述本体部且并列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侧壁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
此外,在又一连接器中,在所述后板部的下端连接有方筒状的基部,所述基部包括:平板状的后壁部,连接于所述后板部的下端;左右的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后壁部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形成于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面,左右的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面面对左右的所述脚部的内侧面,且各侧壁部的至少一个突起抵接于相对的脚部的内侧面,且各侧壁部与相对的脚部导通。
此外,在又一连接器中,所述突起沿侧壁部的前后方向形成在多个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在整个传输线路上电气特性良好且能够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图1A是从斜前方观察的一图,而图1B是从斜后方观察的一图。
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3是从斜后方观察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4A-图4E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五个图,其中图4A是一俯视图,图4B是一后视图,图4C是一侧视图,图4D是一主视图,而图4E是一仰视图。
图5A-图5C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其中图5A是沿图4A中的箭头N-N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图5B是沿图4C中的箭头P-P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而图5C是沿图4C中的箭头R-R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
图6A1-图6A3、图6B1-图6B3示出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外侧导体部的一后半部的步骤的图,其中图6A1-图6A3是示出各步骤的立体图,而图6B1-图6B3是分别与图6A1-图6A3对应的仰视图。
图7A-图7B是说明在一组装状态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侧导体部的一后半部的剖视图,其中图7A是沿图4C中的箭头T-T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而图7B是图7A中的由U指示的部分的一放大图。
图8是一现有的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A-图1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3是从斜后方观察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4A-图4E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五个图。图5A-图5C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在图1A是从斜前方观察的一图,而图1B是从斜后方观察的一图。图4A是一俯视图,图4B是一后视图,图4C是一侧视图,图4D是一主视图,而图4E是一仰视图。图5A是沿图4A中的箭头N-N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图5B是沿图4C中的箭头P-P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而图5C是沿图4C中的箭头R-R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
在图中,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线缆连接器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在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柔性电路基板等的状态下使用,印刷电路基板、柔性电路基板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车辆用导航装置、车辆用音频装置、车载摄像机、游戏装置等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中使用,以及在连接器连接于诸如信号线缆等线缆(图中未示出)的前端的状态下使用。尽管线缆可以是用于各种种类的装置的各种种类的线缆,但是在本文中将一所谓的同轴线缆作为线缆进行说明,其中一中心导体的周围被一外侧导体覆盖。此外,尽管连接器1可以是各种种类的连接器,但是在本文将连接器以用于连接一同轴线缆的一所谓的同轴连接器进行说明,且优选将连接器1以符合FAKRA标准的一同轴连接器进行说明。
注意的是,为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各构件的构造和操作而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连接器1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方向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构件的位置变化时,这些方向应可根据这些构件的位置变化来进行解释。
连接器1包括:一壳体11,作为连接器主体,采用诸如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形成;一外侧导体部61,收容于壳体11内,外侧导体部61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诸如冲切(punching)、冲压(pressing)、弯折等加工而形成的部件;一中间绝缘体21,收容在所述外侧导体部61内,中间绝缘体21是利用诸如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形成的部件;一端子51,作为中心导体部,收容在中间绝缘体21内,端子51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诸如冲切、冲压、弯折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部件;以及一屏蔽件71,作为辅助配件安装于壳体11的周围,屏蔽件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诸如冲切、冲压、弯折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部件。
壳体11包括一大致长方体状的安装部12以及从安装部12的前表面向前延伸的一大致圆筒状的连接部17,且具有一大致L形的侧视形状。
安装部12的下表面是面对安装部件的安装面来安装且固定于安装部件的部分,安装部件是电路基板等。安装部12还包括平坦的左右的外侧壁12a、连接于外侧壁12a的上端的一平坦的上壁12b以及从各外侧壁12a突出的一屏蔽件卡合突起14。
此外,连接部17是连接同轴线缆(图中未示出)且形成有同轴线缆的前端插入的线缆插入孔17a的部分。线缆插入孔17a在连接部17的前端面开口且沿壳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
同时,作为用于收容外侧导体部61的空间的一外侧导体收容部13形成于安装部12。外侧导体收容部13在安装部12的下表面和后表面上均开口且与线缆插入孔17a连通。注意的是,外侧导体收容部13包括向前延伸的平坦的左右的侧面部13a以及向前延伸的狭缝状的固定部用收容部(anchor h ousing part)13b。侧面部13a是面对外侧导体部61的脚部63的左右下脚部63a的部分,且固定部用收容部13b是供外侧导体部61的固定部(anchor part)66插入且收容外侧导体部61的固定部66的部分。
屏蔽件71包括一平坦的顶板部72、从顶板部72的左右两端向下延伸的平坦的侧板部73、形成于侧板部73的卡合开口74以及从侧板部73的下端向下突出的屏蔽尾部75。此外,屏蔽件71从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壳体11向下移动且安装于壳体11的周围(如图1所示),以覆盖安装部12的周围。因为卡合开口74与安装部12的屏蔽件卡合突起14卡合,所以有效防止安装于壳体11周围的屏蔽件71脱离壳体11。此外,在屏蔽件71安装于壳体11的状态下,屏蔽尾部75插入形成于安装部件的安装面的诸如穿孔、通孔等开口中而后通过诸如焊接等连接手段连接且固定于开口。由此将壳体11固定于安装部件的安装面。注意的是,优选开口连接于诸如接地线等接地迹线。
端子51具有一大致L形的侧面形状,且包括:一细长棒状的本体部53,沿壳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一细长棒状的基部57,沿壳体11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弯曲部56,连接本体部53和基部57。此外,电连接于同轴线缆的芯线的一小直径圆柱状的接触部54形成于本体部53的前端。此外,基部57包括从基部57的下端向下突出的一尾部52。尾部52插入形成于安装部件的安装面上的诸如穿孔、通孔等开口中,而后通过诸如焊接等连接手段电连接且固定于开口。开口连接于诸如信号线等导电迹线。另外,陷入且保持于一中间绝缘体21的一端子插入孔22b的壁面的一保持用突起53a形成于本体部53的侧表面,并且陷入且保持于中间绝缘体21的一端子保持槽23c的壁面的一保持用凸部57a形成于基部57的侧表面。
中间绝缘体21具有一大致L形的侧面形状,且包括:一本体部22,沿壳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一基部23,沿壳体11的上下方向延伸。本体部22包括:一大直径接触部收容孔22a,其为前端开口且收容端子51的接触部54的一空间;以及一端子插入孔22b,其为用于保持端子51的保持用突起53a的空间且与接触部收容孔22a的后端连通。注意的是,用于调整外侧导体部61和端子51之间的空间的介电常数的一调整空间22c形成于接触部收容孔22a和端子插入孔22b连接的部分。调整空间22c是没有绝缘材料的部分。此外,基部23包括一基部收容部23a,一基部收容部23a为收容端子51的基部57的一空间。基部收容部23a在基部23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后表面上均开口,且与端子插入孔22b连通。此外,基部收容部23a包括保持端子51的保持用凸部57a的一端子保持槽23c。
此外,端子51从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中间绝缘体21向前移动且收容在中间绝缘体21内,使得接触部54收容于接触部收容孔22a内、保持用突起53a保持在端子插入孔22b内而保持用凸部57a保持在端子保持槽23c内,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这种状态下,端子51的尾部52从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的下表面向下突出。
外侧导体部61包括:一圆筒状的本体部62,由弯曲板形成,沿壳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脚部63,沿壳体11的上下方向延伸;一方筒状的基部67,沿壳体11的上下方向延伸;一后板部65,连接本体部62的上端和基部67的上端且堵住本体部62的后端;以及一弯曲部65a,连接后板部65的上端和本体部62的上端。由圆筒状的本体部62和方筒状的基部67形成的筒状的部分具有一大致L形的侧面形状。本体部62包括从本体部62的前端向后端延伸的一本体空间部62a,本体空间部62a是收容中间绝缘体21的本体部22的空间。注意的是,本体空间部62a的后端被后板部65堵住。
脚部63包括:一上脚部63b,从本体部62的后端附近的圆筒壁径直(straight)向下延伸;以及一下脚部63a,径直向下延伸且通过一弯曲部63c连接于上脚部63b的下端。当从前方或后方观察时,弯曲部63c是以曲柄状弯曲的部分,且因此左右的上脚部63b之间的距离与圆筒状的本体部62的直径近似相等而左右的下脚部63a之间的距离比本体部62的直径大。注意的是,各下脚部63a包括从下脚部63a的前后两端向下突出的一对外侧尾部64。外侧尾部64插入形成于安装部件的安装面的诸如穿孔、通孔等开口中而后通过诸如焊接等连接手段电连接且固定于开口。开口连接于诸如接地线等接地迹线。
此外,向前延伸的一对板状的固定部66连接于后板部65的左右的两侧缘。固定部66是插入且收容于壳体11的固定部用收容部13b中的部分,并且陷入且保持于固定部用收容部13b的壁面的保持用突起66b形成于固定部66的上下的侧表面。注意的是,左右的固定部66位于上脚部63b的外侧。
基部67包括:一平板状的后壁部67c,连接于后板部65的下端;一对板状的侧壁部67a,连接于后壁部67c的左右的两侧缘且向前延伸;以及一对板状的前壁部67b,连接于相应侧壁部67a的前端,朝向对向侧的侧壁部67a延伸。注意的是,所述一对前壁部67b的相互对向的前端彼此抵接或彼此接近。此外,左右的侧壁部67a位于左右的下脚部63a内侧,且至少一部分分别与左右的下脚部63a接触,而分别与左右的下脚部63a导通。
收容端子51的中间绝缘体21从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外侧导体部61向前移动,且因此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内。在这种情况下,如后面所述,弯曲部65a仍然未被弯曲,后板部65和基部67的后壁部67c处于从本体部62的上端向后水平延伸的姿势,且本体部62的后端处于敞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收容端子51的中间绝缘体21能从外侧导体部61后方相对地向前前进,且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内。此外,如后面所述,在中间绝缘体21的本体部22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的本体部62内,且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位于外侧导体部61的左右的脚部63之间之后,弯曲部65a被弯曲,本体部62的后端被堵住,且所述一对侧壁部67a被弯曲以使基部67形成方筒状,这使得收容端子51的中间绝缘体21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内,如图4和图5所示。
此外,将收容端子51的中间绝缘体21收容的外侧导体部61从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壳体11向前移动,且因此收容于壳体11内。具体地,本体部62的前端附近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线缆插入孔17a内,且诸如脚部63、后板部65、基部67等部分收容于外侧导体收容部13内。此外,左右的固定部66插入狭缝状的固定部用收容部13b,并且保持用突起66b陷入且保持于固定部用收容部13b的壁面。在这种状态下,端子51的尾部52和外侧导体部61的外侧尾部64与屏蔽尾部75同样地从外侧导体收容部13的下表面向下突出。
接下来说明用于组装外侧导体部61的方法。
图6A1-图6B3示出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外侧导体部的一后半部的步骤的图。图7A和图7B是说明在一组装状态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侧导体部的后半部的剖视图。注意的是,在图6A1-图6A3是示出各步骤的立体图,而图6B1-图6B3是分别与图6A1-图6A3对应的仰视图。图7A是沿图4中的箭头T-T所示的线的一剖视图,而图7B是图7A中的由U指示的部分的一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外侧导体部61是通过冲切平板状的金属薄板且将板材弯折成规定的外形形状而形成的一部件。具体地,与具有规定的外形形状的一平板的对应的部分弯曲成一互相相对的两端抵接的圆筒状,以形成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如图6B1-图6B3所示的一联结部62b的本体部62。
此时,弯曲部63c通过弯曲脚部63的一部分形成,且与圆筒壁相当的一部分被弯曲以从本体部62的后端附近的圆筒壁向下延伸。此外,所述一对固定部66弯折以几乎正交于后板部65,且所述一对侧壁部67a弯折以几乎正交于后壁部67c。注意的是,因为弯曲部65a仍然未被弯曲,如图6A1和图6B1所示,后板部65和基部67的后壁部67c处于从本体部62的上端向后水平延伸的姿势。因此,本体部62的后端处于敞开的状态。
此外,向外突出的突起67d在侧壁部67a的外侧面上预先模压(press molding)成型。突起67d旨在当外侧导体部61处于完成状态时陷入对应的下脚部63a的内侧面,以使各侧壁部67a与一对应的下脚部63a可靠接触从而确保一导通状态。注意的是,在如图6A1所示的例子中,尽管各侧壁部67a形成有两个突起67d,但是突起67d的数量也可是一个或三个以上,而且,突起可形成于侧壁部67a上的任何位置。就是说,只要至少一个突起67d形成于各侧壁部67a即可。
如图所示的突起67d可以是光滑突起、也可以是通过切割抬起形成的具有缘部的突起或者通过半冲裁(half blanking)形成的具有平面部的突起。
进一步地,如图6A1和图6B1所示,当处于本体部62的后端敞开的状态时,通过使收容端子51的中间绝缘体21从外侧导体部61的后方相对外侧导体部61向前移动,处于中间绝缘体21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中间绝缘体21的本体部22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的本体部62内,且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位于外侧导体部61的左右的脚部63之间。
接下来,如图6A2和图6B2所示,连接外侧导体部61的本体部62的上端和后板部65的上端的弯曲部65a被弯折,从而后板部65与圆筒状的本体部62的轴向正交地向下延伸。由此,本体部62的后端被后板部65堵住且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的后表面被后板部65和后壁部67c覆盖。进一步地,左右的侧壁部67a进入左右的下脚部63a之间,而左右的固定部66位于左右的上脚部63b的外侧。
接着,如图6A3和图6B3所示,侧壁部67a和前壁部67b之间的一连接部弯折,从而连接于侧壁部67a的前端的前壁部67b正交于侧壁部67a朝向对向侧的侧壁部67a延伸。由此,外侧导体部61的基部67形成从本体部62向下延伸的一方筒状,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的前表面被前壁部67b覆盖,而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的在本体部22下方的部分收容于外侧导体部61的方筒状的基部67中,使得该部分的周围被基部67的侧壁部67a、前壁部67b以及后壁部67c覆盖。
此外,除从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外侧尾部64的部分外,外侧导体部61形成一连续导体的筒。具体地,本体部62在全长上是圆筒且从本体部62的后端部分向下延伸的基部67是一方筒,而且圆筒和方筒之间的连接部分被后板部65和脚部63堵住。因此,收容于中间绝缘体21内的棒状的端子51从中间绝缘体21的基部23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如图5A-图5C所示。因此,端子51和外侧导体部61的组合有效地用作传输高频信号的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因此可以在整个传输线上维持阻抗稳定的状态。
此外,因为固定部66在后板部65形成为位于上脚部63b的外侧,所以无需在外侧导体部61的本体部62和形成方筒的基部67上形成一固定部,由此可以容易地形成由外侧导体部61而成的连续导体的筒。
顺带说明的是,如图6A1所示,因为外侧导体部61的基部67(尤其侧壁部67a和前壁部67b)连接于通过宽度狭窄的弯曲部65a连接于本体部62的后端的后板部65的远端,所以,距离本体部62的导电路径长。因此,如果在没有形成突起67d且下侧壁部67a和下脚部63a之间的导通被断开的情况下,来自本体部62的高频信号通过长的导电路径在前壁部67b的前端被反射且再通过长的导电路径返回到本体部62,则可能对流经本体部62的高频信号产生大的影响。此外,在被反射而经由长的导电路径返回到本体部62的高频信号被宽度狭窄的弯曲部65a反射且因此在前壁部67b的前端再次被反射以返回到本体部62的情况下,也会对通过本体部62的高频信号流产生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端子51和外侧导体部61形成的传输线的阻抗变得不稳定。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突起67d向外突出形成于侧壁部67a,且如图7B所示,突起67d陷入对应的下脚部63a的内侧面,各侧壁部67a和对应的下脚部63a可靠接触以由此确保导通状态。因此,因为有效防止在基部67发生如上所述的高频信号的反射,所以能够将由端子51和外侧导体部61形成的传输线路的阻抗稳定地维持。
如上所述,如果将突起67d设为具有边缘的突起,则确保突起更可靠地陷入下脚部63a。
注意的是,尽管固定部66(其是插入壳体11的固定部用收容部13b且被壳体11的固定部用收容部13b保持的部分)是与侧壁部67a和前壁部67b一样向前延伸的部件,但是固定部66比侧壁部67a和前壁部67b更靠近弯曲部65a,如图6A1所示。因此,因为距离本体部62的导电路径不长,所以即使固定部66的前端对来自本体部62的高频信号进行反射,这种距离对流经本体部62的高频信号产生大的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
一般地,对于由像端子51的一棒状的中心导体部和像外侧导体部61的筒状的外侧导体形成的传输线,中心导体部和外侧导体之间的介电常数对阻抗特性具有很大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用于调整外侧导体部61和端子51之间的空间的介电常数的调整空间22c形成于中间绝缘体21。外侧导体部61和端子51之间的空间的介电常数可以通过调整调整空间22c的位置、形状、大小等来合适调整,由此能够控制由端子51和外侧导体部61形成的传输线的阻抗特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包括:导电的端子51;中间绝缘体21,收容端子51;以及外侧导体部61,其是1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的一体成形件,收容中间绝缘体21。此外,外侧导体部61包括:圆筒状的本体部62,由弯曲板形成;平板状的后板部65,通过弯曲部65a连接于本体部62的后端且堵住本体部62的后端;方筒状的基部67,连接于后板部65的下端;以及左右的脚部63,从本体部62的圆筒壁向下延伸。其中,基部67包括:平板状的后壁部67c,连接于后板部65的下端;左右的侧壁部67a,从后壁部67c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67d,形成于侧壁部67a的外侧面。且左右的侧壁部67a的外侧面面对左右的脚部63的内侧面,各侧壁部67a的至少一个突起67d与相对的脚部63的内侧面抵接,因此各侧壁部67a与对应的脚部63导通。
因此,因为从本体部62的后端的导电路径长的侧壁部67a与脚部63直接导通,所以稳定维持由端子51和外侧导体部61形成的传输线的阻抗。此外,因为外侧导体部61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诸如冲切、冲压、弯折等加工一体成形为复杂的形状,所以可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外侧导体部61。因此,能以低制造成本制造在整个传输线路上具有良好电气特性且可靠性高的连接器1。
此外,突起67d沿侧壁部67a的前后方向形成在多个位置。因此,侧壁部67a和脚部63能够更容易地维持导通状态。
另外,连接器1还包括:壳体11,由绝缘材料形成且收容外侧导体部61。壳体11包括向前延伸的狭缝状的左右的固定部用收容部13b,外侧导体部61包括从后板部65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左右的固定部66,外侧导体部61收容于壳体11中,且各固定部66插入且保持于对应的固定部用收容部13b。因此,收容端子51和中间绝缘体21的外侧导体部61被稳定地收容且保持在壳体11内,且由此有效防止外侧导体部61从壳体11中脱离。
此外,左右的固定部66平行于本体部62且并列位于本体部62的左右,且侧壁部67a位于本体部62下方。因此,即使当同轴线缆插入或移出连接器1时对端子51或者外侧导体部61施加斜向力,外侧导体部61被稳定地收容且保持在壳体11内,使得外侧导体部61不会从壳体11中脱离。此外,因为距离本体部62的导电路径短,所以固定部66不会对传输线路的电气特性产生影响。
另外,中间绝缘体21包括能够调整外侧导体部61和端子51之间的空间的介电常数的调整空间22c。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由端子51和外侧导体部61形成的传输线的阻抗特性。
注意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优选实施方式及示范性实施方式相关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详细阅读根据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自然会构思出处于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许多其它的实施方式、修改以及变形。
本发明可适用于连接器。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
导电的端子;
中间绝缘体,收容所述端子;
外侧导体部,该外侧导体部是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的一体成形件,收容所述中间绝缘体;以及
壳体,由绝缘材料形成,收容所述外侧导体部,
所述外侧导体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部,由弯曲板形成;板状的后板部,电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后端且堵住所述本体部的后端;以及左右的脚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圆筒壁向下延伸;
所述后板部包括从所述后板部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左右的固定部;
所述壳体包括向前延伸的狭缝状的左右的固定部用收容部,
所述外侧导体部收容于所述壳体中,且各固定部插入且保持于对应的固定部用收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左右的所述固定部平行于所述本体部且并列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侧壁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后板部的下端连接有方筒状的基部,
所述基部包括:平板状的后壁部,连接于所述后板部的下端;左右的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后壁部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形成于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面,
左右的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面面对左右的所述脚部的内侧面,且各侧壁部的至少一个突起抵接于相对的脚部的内侧面,且各侧壁部与相对的脚部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沿侧壁部的前后方向形成在多个位置上。
5.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导电的端子;中间绝缘体,用于收容所述端子;以及外侧导体部,由导电金属板制成一体成形,用于收容所述中间绝缘体;
所述外侧导体部包括:圆筒状的本体部,由弯曲板制成;平的后板部,经由弯曲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后端,用于堵住所述本体部的后端;方筒状的基部,连接于所述后板部的下端,以及左右的脚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圆筒壁向下延伸,
所述基部包括:平的后壁部,连接于所述后板部的下端;左右的侧壁部,从所述后壁部的左右两端向前延伸;以及突起,形成于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以及
所述左右的侧壁部的外侧面面对所述左右的脚部的内侧面,各侧壁部的至少一突起抵接相对的脚部的内侧面,且各所述侧壁部与相对的脚部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沿所述侧壁部的前后方向形成在多个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06916A JP6542921B2 (ja) | 2018-01-19 | 2018-01-19 | コネクタ |
JP2018-006916 | 2018-01-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1368A true CN110061368A (zh) | 2019-07-26 |
CN110061368B CN110061368B (zh) | 2021-06-29 |
Family
ID=6190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93422.0A Active CN110061368B (zh) | 2018-01-19 | 2018-03-30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424861B2 (zh) |
JP (1) | JP6542921B2 (zh) |
CN (1) | CN1100613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2921B2 (ja) | 2018-01-19 | 2019-07-1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7051634B2 (ja) * | 2018-07-30 | 2022-04-11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820301B2 (ja) * | 2018-09-11 | 2021-01-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基板実装型コネクタ |
US11696426B2 (en) * | 2020-02-26 | 2023-07-04 | Marvell Asia Pte Ltd | Automoti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abl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CN113328275A (zh) | 2020-02-28 | 2021-08-3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TWI768688B (zh) * | 2021-01-29 | 2022-06-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小型射頻連接器 |
Citation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601429A1 (de) * | 1976-01-16 | 1977-07-21 | Kathrein Werke Kg | Koaxialkabel-anschlussklemme |
US5011415A (en) * | 1989-03-31 | 1991-04-3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Right angle coaxial receptacle |
CN1169606A (zh) * | 1996-06-21 | 1998-01-07 |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CN1182291A (zh) * | 1996-11-05 | 1998-05-20 | Itt制造企业公司 | 外形低矮的接头系统 |
US5772470A (en) * | 1996-06-03 | 1998-06-30 | Smk Corporation | Coaxial connector |
JPH11224715A (ja) * | 1998-02-04 | 1999-08-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CN1300116A (zh) * | 1999-12-16 | 2001-06-20 | 哈廷股份两合公司 | 插接头 |
JP2003243109A (ja) * | 2002-02-13 | 2003-08-29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同軸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JP2005038725A (ja) * | 2003-07-15 | 2005-02-1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シールド型コネクタ |
CN201060959Y (zh) * | 2006-09-19 | 2008-05-14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N101512846A (zh) * | 2006-09-07 | 2009-08-19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569063A (zh) * | 2007-05-29 | 2009-10-2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屏蔽连接器 |
CN202094379U (zh) * | 2011-04-29 | 2011-12-28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 |
JP2012138201A (ja) * | 2010-12-24 | 2012-07-1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CN103227367A (zh) * | 2012-01-27 | 2013-07-31 | 星电株式会社 | 同轴连接器 |
CN103427256A (zh) * | 2012-04-19 | 2013-12-0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US8602831B2 (en) * | 2011-07-13 | 2013-12-10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having hanging parts from the sides and one end |
CN103843206A (zh) * | 2011-10-19 | 2014-06-0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同轴连接器 |
CN105655744A (zh) * | 2014-12-02 | 2016-06-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包括具有不连续部分的外部导体壳体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CN105655767A (zh) * | 2014-12-02 | 2016-06-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提高绝缘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US20160315428A1 (en) * | 2015-04-22 | 2016-10-27 | Hosiden Corporation | Connector |
CN206293659U (zh) * | 2016-11-24 | 2017-06-30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CN107069355A (zh) * | 2012-04-02 | 2017-08-18 | 第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插座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8961A (en) * | 1983-10-03 | 1986-07-08 | Amp Incorporated | Coaxial jack connector |
US4846711A (en) * | 1988-08-09 | 1989-07-11 | Amp Incorporated | Coaxial connector in a housing block |
JP2513945Y2 (ja) * | 1991-06-26 | 1996-10-09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542630U (ja) | 1991-11-05 | 1993-06-11 | 株式会社三五 | サブマフラ |
NL9200272A (nl) * | 1992-02-14 | 1993-09-01 | Du Pont Nederland | Coax-connectormodule voor montage op een plaat met gedrukte bedrading. |
JP3120692B2 (ja) | 1995-04-18 | 2000-12-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同軸コネクタ |
JPH08306435A (ja) | 1995-04-28 | 1996-11-22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US5645454A (en) * | 1995-11-24 | 1997-07-08 | Itt Corporation | Right angle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
TW451522B (en) * | 1998-09-11 | 2001-08-21 | Hosiden Corp | Connector socket and connector plug |
US6227904B1 (en) * | 1999-09-07 | 2001-05-08 | Ya Do Wang | Compound type connector |
US7137825B2 (en) * | 2004-03-31 | 2006-11-2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hielded electrical jack connector |
JP4194555B2 (ja) * | 2004-04-28 | 2008-12-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同軸コネクタ |
US7101189B1 (en) * | 2005-09-09 | 2006-09-05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utomotive with latch |
JP5050203B2 (ja) | 2007-09-07 | 2012-10-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同軸コネクタと、この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5140837B2 (ja) | 2009-06-05 | 2013-02-13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756608B2 (ja) * | 2010-07-15 | 2015-07-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430675B2 (en) * | 2011-06-24 | 2013-04-30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dg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5814030B2 (ja) * | 2011-07-27 | 2015-11-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737533B2 (ja) | 2013-06-12 | 2015-06-17 | Smk株式会社 | 多極型コネクタ |
JP6464888B2 (ja) * | 2015-03-31 | 2019-02-06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直交信号生成器及び光電圧制御発振器、並びに、直交信号生成方法及び光電圧制御発振方法 |
US9692168B1 (en) * | 2016-03-17 | 2017-06-27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Header assembly |
JP6542921B2 (ja) | 2018-01-19 | 2019-07-1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
2018
- 2018-01-19 JP JP2018006916A patent/JP654292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2-07 US US15/890,803 patent/US104248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30 CN CN201810293422.0A patent/CN110061368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12 US US16/537,625 patent/US1070046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601429A1 (de) * | 1976-01-16 | 1977-07-21 | Kathrein Werke Kg | Koaxialkabel-anschlussklemme |
US5011415A (en) * | 1989-03-31 | 1991-04-3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Right angle coaxial receptacle |
US5772470A (en) * | 1996-06-03 | 1998-06-30 | Smk Corporation | Coaxial connector |
CN1169606A (zh) * | 1996-06-21 | 1998-01-07 |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CN1182291A (zh) * | 1996-11-05 | 1998-05-20 | Itt制造企业公司 | 外形低矮的接头系统 |
CN1232303A (zh) * | 1998-02-04 | 1999-10-2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路板用的联接器 |
JP3355567B2 (ja) * | 1998-02-04 | 2002-12-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H11224715A (ja) * | 1998-02-04 | 1999-08-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CN1300116A (zh) * | 1999-12-16 | 2001-06-20 | 哈廷股份两合公司 | 插接头 |
JP2003243109A (ja) * | 2002-02-13 | 2003-08-29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同軸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JP2005038725A (ja) * | 2003-07-15 | 2005-02-1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シールド型コネクタ |
JP3881969B2 (ja) * | 2003-07-15 | 2007-02-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型コネクタ |
CN101512846A (zh) * | 2006-09-07 | 2009-08-19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1060959Y (zh) * | 2006-09-19 | 2008-05-14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N101569063A (zh) * | 2007-05-29 | 2009-10-2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屏蔽连接器 |
JP2012138201A (ja) * | 2010-12-24 | 2012-07-1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CN202094379U (zh) * | 2011-04-29 | 2011-12-28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 |
US8602831B2 (en) * | 2011-07-13 | 2013-12-10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having hanging parts from the sides and one end |
CN103843206A (zh) * | 2011-10-19 | 2014-06-0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同轴连接器 |
CN103227367A (zh) * | 2012-01-27 | 2013-07-31 | 星电株式会社 | 同轴连接器 |
CN107069355A (zh) * | 2012-04-02 | 2017-08-18 | 第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插座连接器 |
CN103427256A (zh) * | 2012-04-19 | 2013-12-0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5655744A (zh) * | 2014-12-02 | 2016-06-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包括具有不连续部分的外部导体壳体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CN105655767A (zh) * | 2014-12-02 | 2016-06-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提高绝缘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US20160315428A1 (en) * | 2015-04-22 | 2016-10-27 | Hosiden Corporation | Connector |
CN206293659U (zh) * | 2016-11-24 | 2017-06-30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00461B2 (en) | 2020-06-30 |
US20190229452A1 (en) | 2019-07-25 |
CN110061368B (zh) | 2021-06-29 |
JP6542921B2 (ja) | 2019-07-10 |
JP2018060820A (ja) | 2018-04-12 |
US10424861B2 (en) | 2019-09-24 |
US20190363472A1 (en) | 2019-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1368A (zh) | 连接器 | |
TWI434466B (zh) | 連接器組合體 | |
US1156962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 |
US8007325B2 (en) |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 |
CN106852180B (zh) | 通信用连接器 | |
US10998652B2 (en) | Shield terminal | |
JP2018006183A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JP520115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TWI416806B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 |
JP6044609B2 (ja) |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
JP201011381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717665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I649928B (zh) | Connector | |
US10436816B2 (en) | Test coaxial connector | |
JP714800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3118719U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装置 | |
JP7070720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2300915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22141246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