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5366B - 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15366B CN110015366B CN201811571090.4A CN201811571090A CN110015366B CN 110015366 B CN110015366 B CN 110015366B CN 201811571090 A CN201811571090 A CN 201811571090A CN 110015366 B CN110015366 B CN 1100153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fuel tank
- inner cover
- covers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包括由多个罩构成的箱罩,其中能够确保足够的刚度并且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在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中包括燃料箱(38)和沿所述燃料箱(38)的外周设置的箱罩(43),所述箱罩(43)由多个罩构成,构成所述箱罩(43)的所述多个罩包括位于所述燃料箱(38)旁边的侧罩(73)和位于所述侧罩(73)内侧的内罩(71),所述内罩(71)沿所述燃料箱(38)的侧表面定位并由车身支撑,并且所述侧罩(73)在至少与所述内罩(71)重叠的位置包括固定部(123,124)以固定到所述内罩(7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形成具有围绕燃料箱外周的多个罩的车身外观(例如,参见国际公报第2013/179703号)。在该现有技术中,布置在箱的上表面上的上罩由燃料箱支撑,并且上罩与其他罩接合以形成大的燃料箱罩。多个罩中的每一者均具有边际部分,一个罩能够经由该边际部分以重叠的方式与另一个罩接合,使得形成的燃料箱罩完全围绕燃料箱。
发明内容
如现有技术中所讨论的那样细分罩对于提高确定外部部件的形状的自由度是有用的,并且能够用另一个构件部分地替换罩。然而,为了确保接合的罩的足够刚度,必须提供供罩接合的多个接合部。此外,组装罩的精度的要求是严格的。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中能够容易确保刚度并且能够确保组装多个罩以形成箱罩方面的令人满意的精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该箱罩结构包括燃料箱(38)和沿所述燃料箱(38)的外周设置的箱罩(43),所述箱罩(43)由多个罩构成,其中,构成所述箱罩(43)的所述多个罩包括位于所述燃料箱(38)旁边的侧罩(73)和位于所述侧罩(73)内侧的内罩(71),所述内罩(71)沿所述燃料箱(38)的侧表面定位并由车身支撑,并且所述侧罩(73)在至少与所述内罩(71)重叠的位置包括固定部(123,124)以固定到所述内罩(71)。
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头管(15)的框架构件(10),其中,所述框架构件(10)可以包括从所述头管(15)向后延伸的主框架(16)和从所述头管(15)向下延伸的下框架(18),并且所述燃料箱(38)可以位于所述主框架(16)上方,并且所述内罩(71)可以从所述燃料箱(38)的后部分向前延伸并且包括向前延伸超过所述下框架(18)的延伸部分(103a)。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固定到所述下框架(18)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70),其中,所述内罩支撑部(70)和所述燃料箱(38)的下部分(83)可以支撑所述内罩(71)。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所述燃料箱(38)可以由杯形的上构件(80)和杯形的下构件(81)构成,所述上构件(80)和所述下构件(81)在该上构件(80)和该下构件(81)的开放端(80a,81a)处组装,并且所述内罩(71)可以沿所述燃料箱(38)的竖直匹配表面(95)布置在所述下构件(81)旁边,并且所述侧罩(73)可以从侧面延伸并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所述上构件(80)。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固定到所述下框架(18)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70),其中,所述箱罩(43)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内罩(71)前方和上方的左右成对的前向罩(72),并且所述内罩支撑部(70)和所述内罩(71)可以支撑所述前向罩(72)。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顶罩(76),该顶罩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其中,所述顶罩(76)可以从形成在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上的燃料盖(38b)的后侧延伸到所述燃料箱(38)的后端,并可以由所述燃料箱(38)支撑并且可以具有与所述侧罩(73)接合的接合部(160)。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前侧的前罩(75),其中,所述前罩(75)可以从形成在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上的所述燃料盖(38b)的外周向前延伸,在左右成对的所述前向罩(72)之间穿过而延伸到所述内罩支撑部(70),并且可以固定到所述燃料箱(38)的所述上表面,并且可以与左右成对的所述前向罩(72)接合。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所述侧罩(73)可以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所述上构件(80)的侧表面,并可以固定到所述内罩(71)、所述前向罩(72)和所述燃料箱(38)的后部分(86),并可以与所述顶罩(76)接合。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前侧罩(74),该前侧罩位于所述侧罩(73)的前方和下方并由所述内罩(71)支撑,其中,所述内罩(71)可以支撑所述前侧罩(74)。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在所述内罩(71)上可以形成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取向的凹部(173,177),并且所述凹部(173,177)可以位于所述侧罩(73)或所述前侧罩(74)的内侧。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所述内罩(71)可以包括外露部分(100,102)。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包括燃料箱和沿着燃料箱的外周设置的箱罩。箱罩由多个罩构成。构成箱罩的多个罩包括位于燃料箱旁边的侧罩和位于侧罩内侧的内罩。内罩沿燃料箱的侧表面定位并由车身支撑。侧罩在至少与内置重叠的位置包括固定部以固定到内罩。根据上述布置,将用作将箱罩安装在车身上的基础构件的内罩固定到车身能够经由内罩支撑构成箱罩的其他罩,同时确保足够的刚度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组装由内罩支撑的其他罩的所需精度。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侧罩的精度。
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具有头管的框架构件。框架构件可以包括从头管向后延伸的主框架和从头管向下延伸的下框架。燃料箱可以位于主框架上方,并且内罩可以从燃料箱的后部分向前延伸并且包括向前延伸超过下框架的延伸部分。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内罩能够构造成大尺寸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与其他罩接合并固定到其他罩的部分能够容易地设置在内罩上,并因此其他罩能够附接到用作基础构件的内罩。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固定到下框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内罩支撑部和燃料箱的下部分可以支撑内罩。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车身能够可靠地支撑纵向延伸的内罩。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燃料箱可以由杯形的上构件和杯形的下构件构成,上构件和下构件在该上构件和该下构件的开放端处组装。内罩可以沿燃料箱的竖直匹配表面布置在下构件旁边,并且侧罩可以从侧面延伸并覆盖燃料箱的上构件。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通过将燃料箱的由内罩覆盖的部分与燃料箱的由侧罩覆盖的部分分离,能够减小内罩和侧罩在燃料箱的侧表面上的重叠,并且能够在抑制体积的同时形成罩在宽度方向上的悬垂部。
另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固定到下框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箱罩可以包括位于内罩的前方和上方的左右成对的前向罩。内罩支撑部和内罩可以支撑前向罩。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内罩支撑部能够确保支撑左右成对的前向罩的足够的刚度。因为用作基础构件的内罩支撑前向罩,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此外,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覆盖燃料箱的上表面的顶罩。顶罩可以从形成在燃料箱的上表面上的燃料盖的后侧延伸到燃料箱的后端,并且可以由燃料箱支撑并可以具有与侧罩接合的接合部。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容易确保组装由燃料箱支撑的顶罩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支撑顶罩足够的刚度。此外,因为经由内罩支撑的侧罩与由燃料箱支撑的顶罩接合,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侧罩能够接合并固定在支撑构件之间同时确保足够的刚度。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覆盖燃料箱的前侧的前罩。前罩可以从形成在燃料箱的上表面上的燃料盖的外周向前延伸,在左右成对的前向罩之间穿过而延伸到内罩支撑部,并且可以固定到燃料箱的上表面,并可以与左右成对的前向罩接合。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前罩能够被支撑在燃料箱与由内罩支撑的前向罩之间。因此,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侧罩可以覆盖燃料箱的上构件的侧表面,并且可以固定到内罩、前向罩和燃料箱的后部分,并且可以与顶罩接合。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侧罩固定到内罩和燃料箱,因此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因此,侧罩能够容易地与由燃料箱支撑的顶罩接合。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还可以包括位于侧罩的前方和下方并由内罩支撑的前侧罩。内罩可以支撑前侧罩。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内罩能够支撑前侧罩,并因此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内罩上可以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取向的凹部。凹部可以位于侧罩或前侧罩的内侧。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空气引导通道能够形成在内罩与侧罩或前侧罩之间。
此外,在以上提及的发明中,内罩可以包括外露部分。根据以上提及的布置,形成内罩的作为外露部分的部分使得能够使用用作罩的支撑部的基础构件的内罩作为外部部分。因此,内罩可有助于外部形状的可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示出摩托车的前下部的前视图;
图3是箱罩的右侧视图;
图4是在移除箱罩的状态下燃料箱和内罩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附接有内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附接有前面罩的状态的视图;
图7是示出附接有侧罩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示出附接有前侧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箱罩的俯视图;
图10是箱罩的立体图;
图11是箱罩的前视图;
图12是沿图9中的线XII-XII剖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9中的线XIII-XIII剖取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9中的线XIV-XIV剖取的剖视图;
图15是箱罩的后视图;
图16是示出燃料箱的后下部的剖视图;以及
图17是示出插入部和接纳部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和符号说明
10 框架构件
15 头管
16 主框架
18 下框架
38 燃料箱
38b 燃料盖
43 箱罩
70 内罩支撑部
71 内罩
72 前向罩
73 侧罩
74 前侧罩
75 前罩
76 顶罩
80 上构件
80a 开放端
81 下构件
81a 开放端
95 竖直匹配表面
100、102 外露部分
103a 延伸部分
123、124 固定部
160 接合部
173、177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在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说明书中的诸如前、后、右、左、上和下之类的方向与车身的方向相同。此外,在每个图中,符号FR表示车身的前侧,符号UP表示车身的上侧,并且符号LH表示车身的左侧。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右侧视图。
摩托车1包括:发动机11,该发动机由车身框架(框架构件)10支撑;前轮2,该前轮被前叉12可转向地支撑在车身框架10的前端部分处;以及后轮3,该后轮经由摆臂13在车身框架10的下部分处被支撑成可上下移动。
摩托车1是鞍座式骑乘车辆,其中,骑乘者骑跨并坐在座椅14上。
车身框架10包括头管15、主框架16、中央框架17、下框架18、一对左右座椅框架19以及一对左右副框架20。
头管15构成车身框架10的前端部分。主框架16从头管15向后并向下倾斜地延伸。中央框架17从主框架16的后端部分向下延伸。由压制构件制成的枢转支撑部(未示出)设置在中央框架17的下部分处。下框架18位于主框架16下方并从头管15向下倾斜地延伸。
左右座椅框架19分别从主框架16的后端部分的左侧和右侧向后延伸。右副框架20和左副框架20将中央框架17的右下部分和左下部分连接到右座椅框架19和左座椅框架19。
此外,车身框架10包括角撑板21、横向框架22、一对左右踏板框架23、一对左右加强框架24。
角撑板21将主框架16的右前端部分和左前端部分连接到下框架18的前端部分。横向框架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接左右座椅框架19。左右踏板框架23分别从中央框架17的右下侧和左下侧向后延伸。左右加强框架24沿左右座椅框架19的后下表面延伸。左右加强框架24具有分别连接到左右副框架20的后下表面的前端部分。
头管15可摆动地支撑前叉12。
前叉12包括转向轴(未示出)、一对左右叉管26、顶部桥接件27和底部桥接件28。
头管15可旋转地支撑上述转向轴。左右叉管26是布置在前轮2的左侧和右侧的伸缩式减震器。轴2a可旋转地支撑前轮2并且保持在左右叉管26的下端部分之间。左右叉管26包括滑动部26a,该滑动部26a由附接到叉管26的防尘罩25从前侧覆盖。顶部桥接件27固定到上述转向轴的上端部分,以连接左右叉管26的上端。把手29固定在顶部桥接件27上。底部桥接件28固定到上述转向轴的下端部分,以连接左右叉管26。
前轮制动器37向前轮2施加制动力。前轮制动器37包括一体地附接到前轮2的制动盘37a以及将制动力施加到制动盘37a的制动钳37b。制动钳37b附接到左右叉管26中的一个(右侧)的后下部分。
摆臂13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前端部分由被枢转支撑部支撑的枢轴30支撑,后轮3经由轴3a被可旋转地支撑到后端部分。
发动机11位于主框架16下方,并布置在中央框架17和下框架18之间。
发动机11包括:曲轴箱31,其支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曲轴(未示出);以及气缸部32,其从曲轴箱31的前上部分向上延伸。变速器(未示出)被容纳在曲轴箱31的后部分处。气缸部32具有气缸轴线32a,该气缸轴线向前并向上倾斜地延伸。
气缸部32在其后部分处连接到进气装置(未示出)并且在其前部分处连接到排气装置33。
排气装置33包括:排气管34,其从气缸部32的前侧(更具体地说,气缸盖(未示出))向下延伸;以及消声器35,其连接到排气管34的后端并布置在后轮3的右侧。
附接到主框架16的上部分的燃料箱38布置在座椅14的前方并位于头管15的后方。
座椅14包括前驾驶员座椅14a和位于前座椅14a后侧的后乘客座椅14b。
左右成对的驾驶员踏板39分别设置在左右踏板框架23的前部分。左右成对的乘客后座踏板40分别设置在左右踏板框架23的后端部分处。
摩托车1包括车身罩41,车身罩41覆盖包括车身框架10和发动机11在内的车身。
车身罩41包括前罩42、箱罩43、中央罩44、后罩45和底罩46。
前罩42从叉管26和头管15的前侧覆盖左右叉管26的上部分和头管15。箱罩43覆盖车身框架10的前部分和燃料箱38。中央罩44覆盖前座椅14a的下侧。后罩45位于中央罩44的后面,覆盖座椅14的下侧部分。底罩46从发动机11的曲轴箱31的前侧、横向侧和下侧覆盖曲轴箱31的下部分。
箱罩43具有前下部分,在该前下部分中,左右成对的内罩71设置成覆盖下框架18的左侧和右侧。一对左右内罩71构成车身罩41的一部分。
摩托车1包括附接到中央框架17的下部分的主支架47。
前挡泥板48从上方覆盖前轮2。从左右座椅框架19的后端部分侧向后延伸的后挡泥板49从上方覆盖后轮3。
此外,位于后挡泥板49下方的挡泥板50覆盖后轮3。从前上部倾斜地覆盖后轮3的前挡泥板55和从后上部倾斜地覆盖后轮的后挡泥板56协同构成挡泥板50。
图2是示出摩托车1的前下部分的前视图。
前罩42布置在前叉12的前方,并且前灯61布置在前罩42中。防尘罩25从前侧部分地覆盖并保护左右叉管26的相应的滑动部26a。在前视图中,左右防尘罩25比前挡泥板48更向上延伸。内罩支撑部70设置在左右叉管26的后方并且在左右内罩71的内侧。内罩支撑部70配备有百叶板90b。百叶板90b将行进空气从车辆前方引导至位于内罩支撑部70后方的发动机11侧。
图3是箱罩43的右侧视图。
箱罩43包括内罩71、前面罩(前向罩)72(参见图2)、侧罩73、前侧罩74,顶部前罩(前罩)75以及顶罩76。内罩71、前面罩72(参见图2)、侧罩73和前侧罩74中的每一者均由一对左右罩部分构成。顶部前罩75和顶罩76布置在这些罩上方。车身框架10经由燃料箱38(参见图1)和内罩支撑部70支撑箱罩43。箱罩43覆盖燃料箱38。此外,箱罩43从发动机11的气缸部32上方的气缸盖(未示出)的侧面覆盖该气缸盖。
图4是在移除箱罩43的状态下燃料箱38和内罩支撑部70的分解立体图。
燃料箱38包括在其下侧开放的杯形箱上部分(上构件)80和在其上侧开放的杯形箱下部分(下构件)81。箱上部分80和箱下部分81分别具有凸缘状开放端80a和81a,使得能够通过组装箱上部分80的开放端80a与箱下部分81的开放端81a而构成燃料箱38。
管状燃料加注开口38a形成在箱上部分80的上表面上。圆形燃料盖38b设置在燃料加注开口38a上。
向上凹进的凹部82形成在箱下部分81的底表面上。凹部82沿前后方向延伸。向后并向下延伸的主框架16(参见图1)布置在凹部82中,使得当燃料箱38放置就位时燃料箱38跨越主框架16。
左右成对的底部支柱83支撑在箱下部分81的底表面上。每个具有板状形状的底部支柱83分别从凹部82的右侧和左侧向下突出。橡胶84附接到底部支柱83,以便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底部支柱83经由橡胶84与设置在主框架16上的箱托架(未示出)接合,并且底部支柱83由主框架16支撑。因此,燃料箱38保持在使得燃料箱38跨越主框架16的状态。
箱下部分81具有后端部分,在后端部分中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后安装支柱86。此外,一对左右加强构件85设置在箱上部分80的后端部分和后安装支柱86之间。后安装支柱86经由左右成对的橡胶87固定到座椅框架19(参见图1)的安装部88。后安装支柱86和橡胶87从上方插入并借助箱固定构件65紧固在一起。因此,燃料箱38固定到车身框架10。
向下延伸的燃料软管89a连接到燃料箱38,并且燃料旋塞89附接到燃料软管89a。
内罩支撑部70位于燃料箱38的前下侧。内罩支撑部70包括开口部90a至92a以及百叶板90b至92b,使得行进的空气能够沿前后经过,还形成装饰。
内罩支撑部70包括主体部90,主体部90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横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更宽的宽度。向上延伸的左延伸部91形成在主体部90的左上方。向上延伸的右延伸部92形成在主体部90的右上方。
左右成对的固定部94形成在内罩支撑部70的主体部90的中央区域中。紧固构件66从前侧插入穿过每个固定部94,并紧固到下框架18的安装部(未示出)。因此,内罩支撑部70固定到车身框架10。
与内罩支撑部70分开形成的百叶板构件93紧固在右延伸部92的左侧。单独添加百叶板构件93能够提高将空气引导到车身中的自由度,从而扩展装饰功能。
图5是示出附接有内罩71的状态的立体图。
布置在燃料箱38两侧的一对左右内罩构成内罩71。内罩71沿着竖直匹配表面95布置在箱下部分81的旁边,通过组装箱上部分80的开放端80a和箱下部分81的开放端81a形成竖直匹配表面95。燃料箱38的竖直匹配表面95向前升高,并且内罩71布置有向前升高的上后侧。
内罩71包括覆盖内罩支撑部70的一侧的前凸出部(外露部分)100。中间部101形成在前凸出部100后方,该中间部相对于前凸出部100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凹进。后凸出部(外露部分)102形成在中间部101后方,该后凸出部相对于中间部10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凸出。后凸出部10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覆盖燃料箱38的后侧表面。后凸出部102包括后端部分102a,该后端部分相比竖直匹配表面95向上延伸。覆盖部103形成在中间部101上方。覆盖部103沿前后方向延伸,覆盖部103具有向前延伸超过下框架18(见图1)的前端部分(延伸部分)103a以及抵达后凸出部102的后端部分103b。
内罩71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尺寸罩构件。因此,内罩71能够包括接合并固定其他罩72至74的部分。因此,可以将其他罩72至74安装在用作基础构件的内罩71上。如图3中所示,在内罩71中,其他罩73和74覆盖中间部101和覆盖部10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前凸出部100和后凸出部102未被其他罩覆盖而暴露于外部。因此,将内罩71的一部分暴露到外部使得能够使用用作罩72至74的支撑部的基础构件的内罩71作为外部部分。因此,内罩71能够对外形的设计性有帮助。
内罩71固定到燃料箱38的下部分和内罩支撑部70。
中间部101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折的下边缘部分,并且固定部104形成在向内弯曲的下边缘部分上(参见右侧的内罩71)。紧固构件67从下侧插入穿过固定部104并固定到从燃料箱38延伸的臂105。臂105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折的上部分,上端105a固定到燃料箱38的底部支柱83(参见图4)。
固定部106形成在前凸出部100的下端。固定部106固定到设置在内罩支撑部70的右下部分或左下部分处的下延伸部107。紧固构件68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插入穿过下延伸部107和固定部106并紧固到内螺母68a。因此,内罩71固定到内罩支撑部70。
向内突出的凸台108形成在后凸出部102的内表面上。如图4中所示,从箱上部分80的侧部分向下延伸的侧支柱110支撑凸台108。侧支柱110支撑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索环109。通过凸台108与索环109接合,能够在内罩71临时固定的状态下将紧固构件67和68等紧固。
内罩71固定到由座椅框架19支撑的燃料箱38和由下框架18支撑的内罩支撑部70。因此,纵向延伸的内罩71能够可靠地支撑在车身上。车身框架10、固定到车身框架10的燃料箱38和固定到车身框架10的内罩支撑部70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身。然而,构成车身的构件不限于燃料箱38和内罩支撑部70,并且可以是能够固定到车身框架10并且具有与车身框架10相当的令人满意的刚度的任何其他构件。
能够与左右中央罩41接合的接合部71a和71b(参见图3)分别设置在左内罩71和右内罩71上。
图6是示出附接有前面罩72的状态的视图。
布置在燃料箱38前方的一对左右前面罩构成前面罩72。前面罩72具有前表面72a,该前表面72a随着向后而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向内弯曲。前面罩72覆盖燃料箱38的前侧。
前面罩72固定到内罩71和内罩支撑部70。
前面罩72包括前端下部分111,前端下部分111固定到设置在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前上部分处的固定部112。
此外,固定部113形成在前面罩72的内下端。左前面罩的固定部113固定到内罩支撑部70的左延伸部91的上端部分114(参见图5)。右前面罩的固定部113固定到内罩支撑部70的右延伸部92的上端部分115(参见图5)。左右前面罩72均被从前侧插入的紧固构件68b固定。
内罩支撑部70支撑左右成对的前面罩72。因此,能够在确保刚度的同时支撑前面罩72。另外,因为内罩71还支撑前面罩72,所以能够在确保精度的同时组装前面罩72。采用具有内罩71的多重结构进一步确保了刚度。
图7是示出附接有侧罩73的状态的视图。
侧罩73由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在燃料盖38b外侧的一对左右侧罩构成。侧罩73在前后方向上沿箱上部分80的侧面延伸,并且从侧面覆盖箱上部分80的侧表面。
侧罩73包括罩上部分120。罩上部分120覆盖燃料箱38的燃料盖38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上部分。
罩中间部分121形成在罩上部分120下方。罩中间部分12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凸出。罩中间部分121从前面罩72的侧面向后并向上延伸并且覆盖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上部分103c(参见图6)。在图3中所示的侧视图中,罩中间部分121具有前面较大并且后面较小的竖直宽度。
罩下部分122形成在罩中间部分121下方。罩下部分122覆盖内罩71的后凸出部102的上部分并覆盖燃料箱38的后部。罩下部分122具有下边缘122a,该下边缘122a沿后凸出部102的外周形状凹进。罩下部分122包括相对于后凸出部102向前伸长的前部分122b和相对于后凸出部102向后伸长的后部分122c。
当内罩71覆盖燃料箱38的下侧时,侧罩73覆盖燃料箱38的上侧。提供待覆盖的分离部能够减小侧罩73和内罩71之间的重叠区域。因此,侧罩73能够形成为在抑制体积的同时从燃料箱38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面悬垂。
侧罩73固定到燃料箱38的内罩71、前面罩72以及后安装支柱86。此外,侧罩73与顶罩76接合。
侧罩73的内表面具有设置在下边缘122a周围的紧固部(固定部)123。紧固部123设置在侧罩73的罩下部分122中的前部分122b、上部分122d和后部分122c处。紧固构件69(参见图6)沿车辆宽度方向从内罩71的内部插入并且紧固到紧固部123。侧罩73围绕后凸出部102固定到内罩71。
此外,侧罩73的内表面具有设置在罩中间部分121的前端处的紧固部(固定部)124。从内侧插入穿过前面罩72和内罩71的紧固构件69a(参见图6)紧固到紧固部124。因此,侧罩73和前面罩72一起紧固到内罩71。
此外,侧罩73的内表面具有设置在罩中间部分121的前上端部分和罩上部分120的前端处的紧固部125。沿车辆宽度方向从内侧插入穿过前面罩72的紧固构件69b(参见图6)紧固到紧固部125。因此,前面罩72支撑侧罩73。
图8是示出附接有前侧罩74的状态的俯视图。
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前后成对的固定部126和128形成在侧罩73的罩上部分1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分。前固定部126固定到燃料箱38的前支柱127。前支柱127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桥形状并固定到箱上部分80的前表面。
后固定部128固定到燃料箱38的顶部支柱130。设置在燃料盖38b后面的一对左右顶部支柱构成顶部支柱130。
前支柱127和顶支柱130支撑均向上突出的螺母127a和130a。螺母127a和130a配合到固定部126和128的孔中,以临时固定侧罩73。
此外,固定部131形成在侧罩73的后内端。紧固构件67a将固定部131固定到燃料箱38的后安装支柱86。
侧罩73的罩下部分122在下边缘122a处向内弯曲,并且下边缘122a从下方与内罩71的突出肋133(参见图6)接合。
侧罩73固定到内罩71和燃料箱38,因此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因此,侧罩73能够容易地与由燃料箱38支撑的顶罩76接合。
一对左右前侧罩构成前侧罩74。如图3中所示,前侧罩74在侧视图中具有V形构造并且位于侧罩73的前方和下方。前侧罩74包括纵向部140,该纵向部从侧面覆盖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下部分103d(参见图5)。纵向部140沿覆盖部103的下部分103d延伸并延伸到内罩71的后凸出部102的前方。向下并向前延伸的向下延伸部141形成在纵向部140的后部分处。向下延伸部141在内罩71的前凸出部100和后凸出部102之间伸长,使得从侧面覆盖内罩71的中间部101(见图5)。
内罩71支撑前侧罩74。
纵向部140的内表面包括附接爪部142,该附接爪部142形成为从罩内表面突出。附接爪部142具有从罩内表面向内突出并向前延伸的L形构造。附接爪部142附接到设置在侧罩73的罩中间部分121的下部分处的附接口143(参见图7)。
在附接爪部142后方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从罩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凸台144。凸台144配合到设置在侧罩73的前部分处的接合孔145(参见图7)中。
前侧罩74的纵向部140具有上边缘140a,该上边缘1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折并且配合在沿侧罩73的罩中间部分121的下边缘形成的槽149(见图7)中。
当前侧罩74附接到侧罩73时,上边缘140a配合到槽149中,并且附接爪部142插入到附接口143中。然后,凸台144配合到侧罩73的接合孔145中并临时固定到侧罩73。前侧罩74覆盖附接口143和接合孔145。
紧固部146形成在前侧罩74的纵向部140的内表面的前端。内罩71的前端部分103a的固定部147(见图7)借助紧固构件69c固定到紧固部146。紧固构件69c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插入。
紧固部148在前侧罩74的向下延伸部141的上后部和下前部处形成在该向下延伸部141的内表面上。从内罩7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插入的紧固构件69(参见图7)紧固到紧固部148。因此,前侧罩74固定到内罩71。
因为内罩71支撑前侧罩74,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如图8中所示,由双点划线表示的顶部前罩75布置在燃料箱3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的前方。顶部前罩75包括覆盖燃料箱38的燃料盖38b的外周的椭圆形罩上部分150。在罩上部分150的前端处形成有向前并向下倾斜延伸的罩前表面部151。罩前表面部151在左右成对的前面罩72之间延伸并抵达内罩支撑部70。分叉部151a形成在罩前表面部151的向前延伸部处。分叉部151a以从右侧和左侧跨越主框架16的方式布置。
在顶部前罩75中,向下突出的插入部(接合部)152形成在罩前表面部151的下表面(内表面)上。插入部152在侧视图中具有三角形形状,并且被插入到设置在前面罩7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处的插入口153中并临时固定在该插入口153处。插入口153沿上下方向贯穿。
此外,向下突出的接合肋(接合部)154形成在罩上部分150的下表面上。接合肋154沿前后方向延伸。接合肋154配合到设置在侧罩73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处的接合孔155中。接合孔155形成在侧罩73的前内端边缘部分155a处并且具有细长形状。顶部前罩75从上方覆盖内端边缘部分155a。以这种方式,顶部前罩75连接到左右成对侧罩73。
图9是箱罩43的俯视图。
左右成对的凹进固定部156形成在顶部前罩75的罩上部分150的前方。紧固构件67b从上方插入到固定部156中并固定到前支柱127(参见图8)。在这种情况下,顶部前罩75的固定部156覆盖侧罩73的固定部126。顶部前罩75和侧罩73借助紧固构件67b相对于燃料箱38紧固在一起。
如图8中所示,在罩上部分150的后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支柱部157。支柱部157固定到顶部支柱130。
因此,顶部前罩75支撑在燃料箱38和由内罩71支撑的侧罩73之间。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可以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图10是箱罩43的立体图。
顶罩76布置在燃料箱38上方。顶罩76从燃料盖38b的后侧延伸到燃料箱38的后端。顶罩76由燃料箱38支撑并与侧罩73接合。
如图9中所示,在顶罩76的下表面(内表面)上形成有从顶罩76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左右成对的插入肋(接合部)16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间隔的多个插入肋160。插入肋160配合到设置在侧罩73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处的接合孔161(参见图8)中。每个接合孔161均具有细长形状并形成在侧罩73的后内端边缘部分161a处。顶罩76覆盖后内端边缘部分161a。以这种方式,顶罩76连接到左右成对的侧罩73。
如图9中所示,一对左右固定部162形成在顶罩76的前端部分。紧固构件67c从上方插入到固定部162中并固定到顶部支柱130(参见图8)。更具体地说,顶罩76、顶部前罩75和侧罩73借助紧固构件67c紧固在一起并固定到燃料箱38。
固定部163形成在顶罩76的后端部分处。紧固构件67a从上方插入到固定部163并固定到燃料箱38的后安装支柱86。
因为燃料箱38支撑顶罩76,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可以确保支撑顶罩76的足够的刚度。此外,因为由燃料箱38支撑的顶罩76与经由内罩71支撑的侧罩73接合,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侧罩73能够在确保刚度的同时接合并固定在多个构件之间。
作为实施例,如下所述,箱罩43可以与车身框架10组装在一起。
在组装到车身框架10之前,侧罩73、前侧罩74和前罩72依次与内罩71组装在一起。在组装这些罩72至74时,用紧固构件69、69a、69b和69c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紧固这些罩72至74。各个罩72至74在相对于用作基础构件的内罩71定位的同时固定到内罩71。因此,容易确保组装各个罩71至74所需的精度。另外,因为各个罩72至74与内罩71重叠,所以罩构成多重结构,这能够确保箱罩43的足够的刚度。
然后,与各个罩72至74组装并整合的内罩71与由车身框架10支撑的燃料箱38和内罩支撑部70组装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内罩71和前面罩72利用紧固构件68、68a和68b(参见图5和图6)固定到内罩支撑部70上。内罩71和侧罩73利用紧固构件67和67a(参见图4和图8)固定到燃料箱38。
因为用作组装的基础构件的内罩71固定到内罩支撑部70和燃料箱38,所以容易确保内罩71的刚度并且组装稳定。因为能够确保内罩71的刚度,所以也能够确保与内罩71组装的其他罩的刚度。
在侧罩73、前侧罩74、前面罩72和内罩71已经固定到燃料箱38和内罩支撑部70之后,顶部前罩75在与前面罩72和侧罩73接合的同时被安装,然后利用图9中所示的紧固构件67b从上方固定到燃料箱38。最后,顶罩76在与侧罩73接合的同时安装,然后利用紧固构件67c和67a(如图9中所示)从上方固定到燃料箱38。
由此完成箱罩43的安装。
将用作箱罩43安装在车身上的基础构件的内罩71固定到车身能够确保通过内罩71支撑其它罩72至76的足够刚度,并且能够容易确保组装各个罩71至76所需的精度。
图11是箱罩43的前视图。图12是沿图9中的线XII-XII剖取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9中的线XIII-XIII剖取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9中的线XIV-XIV剖取的剖视图。图15是箱罩43的后视图。
如图11中所示,箱罩43具有多个开口170和176,借助这些开口可以从前方获取行进空气。
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开口170形成在前面罩72的前表面72a的下部分处。向后延伸的管状部171形成在开口170的后部分处。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上部分103c位于管状部171的后面。如图12中所示,上部分103c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凹进的U形第一凹部173。第一凹部173沿前后方向延伸。侧罩73覆盖第一凹部173的开放端侧。由侧罩73和覆盖部103的上部分103c的第一凹部173围绕的空间限定第一空气引导通道174,借助第一空气引导通道174能够引入行进空气。
如图13中所示,上部分103c随着向后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并逼近侧罩73。第一空气引导通道174随着向后而变窄,以容易地稳定行进空气的流动。在第一空气引导通道174中,通过开口170流入的行进空气能够经由设置在第一空气引导通道174的后部分处的后端开口部175(参见图14)排出。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上部分103c、侧罩73的罩中间部分121和前侧罩74的向下延伸部141协同限定形成开口部175的围合形状。
如图11中所示,形成在内罩71上的开口176位于前面罩72的开口170的下方。开口176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到外侧贯穿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下部分103d。如图12中所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凹进的第二凹部177形成在下部分103d处。第二凹部177沿前后方向取向。前侧罩74覆盖第二凹部177的开放侧。由前侧罩74和覆盖部103的下部分103d的第二凹部177围绕的空间限定第二空气引导通道178。
如图13中所示,在第二空气引导通道178中,行进空气从开口176进入并且能够经由后端开口部179(参见图14)排出。内罩71的覆盖部103的下部分103d、侧罩73的罩下部分122的前部分122b和前侧罩74的向下延伸部141协同限定形成开口部179的围合形状。
如图4和图11中所示,在前罩支撑部70的主体部分90、左延伸部91和右延伸部92上形成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开口部90a、91a和92a。相应开口部90a至92a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百叶板90b、91b和92b。
此外,与内罩支撑部70分离的百叶板构件93包括对应右延伸部92的开口部92a和百叶板92b的开口部93a和百叶板93b。各个开口部90a至93a和百叶板90b至93b位于发动机11的气缸部32的上方。经过内罩支撑部70和百叶板构件93的行进空气能够冷却发动机11的气缸部32。
如图5中所示,在内罩71中,开口180形成在前凸出部100(参见右侧的前凸出部100)的后部分处。开口180使得行进空气能够从内罩71的内部穿过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内罩71的中间部101位于开口180的后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凹进的第三凹部181形成在中间部101处。第三凹部181从开口180向后延伸并且随着向后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如图13中所示,第三凹部181具有由前侧罩74的向下延伸部141覆盖的开放侧。由中间部101的第三凹部181和前侧罩74的向下延伸部141围绕的空间形成第三空气引导通道182。
在第三空气引导通道182中,行进空气从开口180进入并且能够经由后端开口部183(参见图15)排出。内罩71的中间部101和相对于前侧罩74的向下延伸部141向后凸出的凸出部184协同限定形成开口部183的围合形状。
在内罩71中,开口部18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在开口部183内侧。开口部185形成有百叶板186。开口部185使行进的空气能够从内罩71的内侧排出到外部。
图16是示出燃料箱38的后下部分的剖视图。
燃料箱38经由安装部88固定到一对左右座椅框架19。安装部88包括具有跨越在左右座椅框架19之间的板状形状的横向构件88a。箱固定部88b设置在横向构件88a的右端和左端处。燃料箱38的后安装支柱86借助箱固定构件65(参见图4)经由橡胶87固定到箱固定部88b。
在左右成对的座椅框架19中,接纳部(接合部)191设置在安装部88的前面,该接纳部与座椅14的座椅底板190接合。接纳部191由弯曲的金属杆构成并且由座椅框架19固定地支撑。
接纳部191包括固定到座椅框架19的上端的一个端部分191a。接纳部191包括侧部分191b,该侧部分从一个端部分191a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地向上延伸。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分191c形成在侧部分191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端。在主体部分191c的下端处形成有另一侧部分191d,该侧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并且进一步朝座椅框架19的侧部分倾斜地延伸。另一侧部分191d的另一端部分191e固定到座椅框架19的侧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接纳部191形成为相同的形状。更具体地说,在右接纳部191中,两个端部分191a和191e在固定状态下面向前。在左接纳部191中,两个端部分191a和191e在固定状态下面向后。此外,当从前面看时,左右接纳部191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地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左右接纳部191的组成部件共用。
图17是示出插入部和接纳部的放大视图。
座椅底板190具有前端部分,在该前端部分中形成有左右成对的插入部193。插入部193插入到由接纳部191和座椅框架19围绕的接合空间192中,并与接纳部191的主体部分191c接合。
插入部193包括由座椅底板190的外壁190a支撑的基部194。基部194从座椅底板190向下突出。插入部主体195形成在基部194的下端部分处。插入部主体19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且进一步向前延伸。
基部194和插入部主体195形成为具有L形的横截面。更具体地说,基部194包括前板部194a和内板部194b,内板部194b构造成从前板部194a的内端向后弯曲。此外,插入部主体195包括侧板部195a和上板部195b,上板部195b构造成从侧板部195a的上端向内弯曲。基部194的前板部194a和内板部194b分别与插入部主体195的侧板部195a和上板部195b连续地形成。因为插入部193具有L形横截面,所以其刚度优于具有板状形状的构件的刚度。
座椅底板190从后侧插入并安装在车身上。插入部193进入接纳部191的接合空间192,并且在接触时与接纳部191接合。因此,座椅框架19支撑座椅底板190的前部分。此外,座椅底板190的后部分借助座椅固定构件(未示出)固定到座椅框架19。
座椅底板190的插入部193具有更高的刚度。当刚度较低时,如果插入部193在进入接合空间192之前接触接纳部191,则插入部193可能变形。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插入部193具有L形横截面并且具有更高的刚度,所以仅当插入部193进入接合空间192时,插入部193与接纳部191的主体部分191c接合,并且能够容易地附接到座椅底板19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适当地进行座椅14的安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包括燃料箱38和沿着燃料箱38的外周设置的箱罩43。箱罩43由多个罩构成。构成箱罩43的多个罩包括位于燃料箱38旁边的侧罩73和位于侧罩73内侧的内罩71。内罩71沿燃料箱38的侧表面定位并由车身支撑。侧罩73包括紧固部123和124,紧固部123和124固定到内罩71并且以至少与内罩71重叠的方式定位。根据上述布置,将用作将箱罩43安装在车身上的基础构件的内罩71固定到车身能够经由内罩71支撑构成箱罩43的其他罩,同时确保足够的刚度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组装由内罩71支撑的其他罩的所需精度。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侧罩73的精度。
本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头管15的车身框架10。车身框架10包括从头管15向后延伸的主框架16和从头管15向下延伸的下框架18。燃料箱38位于主框架16上方,并且内罩71从燃料箱38的后部分向前延伸并且包括向前延伸超过向下框架18的延伸部分103a。因此,内罩71能够构造成大尺寸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与其他罩72至74接合并固定到其他罩72至74的部分能够容易地设置在内罩71上,因此其他罩72至74能够附接到用作基础构件的内罩71。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固定到下框架18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70。内罩支撑部70和燃料箱38的下底部支柱83的臂105支撑内罩71。因此,车身能够可靠地支撑纵向延伸的内罩7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箱38由杯形箱上部分80和杯形箱下部分81构成,箱上部分80和箱下部分81在其开放端80a和81a处组装。内罩71沿燃料箱38的竖直匹配表面95布置在箱下部分81旁边。侧罩73从侧面延伸并覆盖燃料箱38的箱上部分80。因此,通过将燃料箱38的由内罩71覆盖的部分与燃料箱38的由侧罩73覆盖的部分分离,能够减小内罩71和侧罩73在燃料箱38的侧表面上的重叠,并且能够在抑制体积的同时形成罩71和73在宽度方向上的悬垂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固定到下框架18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70。箱罩43包括位于内罩71的前方和上方的左右成对的前面罩72。内罩支撑部70和内罩71支撑前面罩72。根据上述布置,内罩支撑部70能够确保支撑左右成对的前面罩72的足够的刚度。因为用作基础构件的内罩71支撑前面罩72,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此外,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覆盖燃料箱38的上表面的顶罩76。顶罩76从形成在燃料箱38的上表面上的燃料盖38b的后侧延伸到燃料箱38的后端,并且由燃料箱38支撑并具有与侧罩73接合的接合部160。因此,容易确保组装由燃料箱38支撑的顶罩76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支撑顶罩76足够的刚度。此外,因为由内罩71支撑的侧罩73与由燃料箱38支撑的顶罩76接合,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侧罩73能够接合并固定在支撑构件之间同时确保足够的刚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覆盖燃料箱38的前侧的顶部前罩75。顶部前罩75从形成在燃料箱38的上表面上的燃料盖38b的外周向前延伸,穿过左右成对的前面罩72之间延伸到内罩支撑部70,固定到燃料箱38的上表面,并与左右成对的前面罩72接合。因此,顶部前罩75能够被支撑在燃料箱38与由内罩71支撑的前面罩72之间。因此,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罩73覆盖燃料箱38的箱上部分80的侧表面,固定到内罩71、前面罩72和燃料箱38的后部分的后安装支柱86,并且与顶罩76接合。因此,侧罩73固定到内罩71和燃料箱38,并因此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因此,侧罩73能够容易地与由燃料箱38支撑的顶罩76接合。
此外,本实施方式包括位于侧罩73的前方和下方并由内罩71支撑的前侧罩74。内罩71支撑前侧罩74。因此,因为内罩71支撑前侧罩74,所以容易确保组装所需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支撑刚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罩7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取向的凹部173和177。凹部173和177位于侧罩73或前侧罩74的内侧。因此,空气引导通道174和178能够形成在内罩71与侧罩73或前侧罩74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罩71包括外露部分100和102。因此,形成内罩71的作为外露部分的部分使得能够使用用作罩的支撑部的基础构件的内罩71的该部分作为外部部分。因此,内罩71可有助于外部形状的可设计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并且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任意地修改或应用。
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应用于摩托车1,并且能应用于包括除摩托车之外的车辆的多种类型的鞍座式骑乘车辆。例如,鞍座式骑乘车辆包括骑乘者骑跨和坐着的一般车辆,还包括分类为ATV(全地形车辆)的三轮车辆和四轮车辆以及摩托车(包括装配有发动机的自行车)的车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该箱罩结构包括燃料箱(38)和沿所述燃料箱(38)的外周设置的箱罩(43),所述箱罩(43)由多个罩构成,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箱罩(43)的所述多个罩包括位于所述燃料箱(38)旁边的侧罩(73)和位于所述侧罩(73)内侧的内罩(71),
所述内罩(71)沿所述燃料箱(38)的侧表面定位并由车身支撑,并且
所述侧罩(73)在至少与所述内罩(71)重叠的位置包括固定部(123,124)以固定到所述内罩(71),
该箱罩结构包括:
具有头管(15)的框架构件(10),所述框架构件(10)包括从所述头管(15)向后延伸的主框架(16)和从所述头管(15)向下延伸的下框架(18),
所述燃料箱(38)位于所述主框架(16)上方,
该箱罩结构包括:
固定到所述下框架(18)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内罩支撑部(70),
所述内罩支撑部(70)和所述燃料箱(38)的下部分(83)支撑所述内罩(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中,所述内罩(71)从所述燃料箱(38)的后部分向前延伸并且包括向前延伸超过所述下框架(18)的延伸部分(103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中,
所述燃料箱(38)由杯形的上构件(80)和杯形的下构件(81)构成,所述上构件(80)和所述下构件(81)在该上构件(80)和该下构件(81)的开放端(80a,81a)处组装,并且
所述内罩(71)沿所述燃料箱(38)的竖直匹配表面(95)布置在所述下构件(81)旁边,并且所述侧罩(73)从侧面延伸并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所述上构件(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
其中,所述箱罩(43)包括位于所述内罩(71)前上方的左右成对的前向罩(72),并且
所述内罩支撑部(70)和所述内罩(71)支撑所述前向罩(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该箱罩结构还包括:
顶罩(76),该顶罩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顶罩(76)从形成在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上的燃料盖(38b)的后侧延伸到所述燃料箱(38)的后端,并由所述燃料箱(38)支撑并且具有与所述侧罩(73)接合的接合部(1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该箱罩结构还包括:
覆盖所述燃料箱(38)的前侧的前罩(75),
其中,所述前罩(75)从形成在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上的所述燃料盖(38b)的外周向前延伸,在左右成对的所述前向罩(72)之间穿过到而延伸到所述内罩支撑部(70),所述前罩(75)固定到所述燃料箱(38)的上表面,并与左右成对的所述前向罩(72)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中,所述侧罩(73)覆盖构成所述燃料箱(38)的杯形的上构件(80)的侧表面,固定到所述内罩(71)、所述前向罩(72)和所述燃料箱(38)的后部分(86),并与所述顶罩(76)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该箱罩结构还包括:
前侧罩(74),该前侧罩位于所述侧罩(73)的前下方并由所述内罩(71)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中,在所述内罩(7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取向的凹部(173,177),并且所述凹部(173,177)位于所述侧罩(73)或所述前侧罩(74)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其中,所述内罩(71)包括外露部分(100,10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N201741046788 | 2017-12-27 | ||
IN201741046788 | 2017-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5366A CN110015366A (zh) | 2019-07-16 |
CN110015366B true CN110015366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7188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71090.4A Active CN110015366B (zh) | 2017-12-27 | 2018-12-18 | 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66125B2 (zh) |
CN (1) | CN1100153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29721B2 (ja) | 2022-06-03 | 2024-08-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WO2024189640A1 (en) * | 2023-03-14 | 2024-09-19 |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 A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78752U (en) * | 2000-09-29 | 2004-03-01 | Yamaha Motor Co Ltd | Structure surrounding fuel box and structure for grip lever portion of motorbike |
JP4280501B2 (ja) * | 2003-01-08 | 2009-06-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カウル取付け構造 |
JP2007320427A (ja) * | 2006-05-31 | 2007-12-13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シュラウド取付構造 |
JP2009051490A (ja) * | 2007-07-26 | 2009-03-12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カバー、ホース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
JP5751916B2 (ja) * | 2011-04-28 | 2015-07-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
JP5735894B2 (ja) * | 2011-09-29 | 2015-06-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クシュラウド構造 |
CN106364606B (zh) * | 2015-07-24 | 2019-04-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
2018
- 2018-12-07 JP JP2018230209A patent/JP676612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18 CN CN201811571090.4A patent/CN11001536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5366A (zh) | 2019-07-16 |
BR102018076383A2 (pt) | 2019-11-05 |
JP6766125B2 (ja) | 2020-10-07 |
JP2019119438A (ja) | 2019-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77250B2 (en) | Motorcycle body cover structure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 |
US8292021B2 (en) | Muffler assembly and pseudo muffler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EP3398844B1 (en) | Mudguard member for saddled vehicle | |
JP5289883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670868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 |
JP6244607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ュラウド構造 | |
CN110015366B (zh) | 用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箱罩结构 | |
JP2019018758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 |
JP6003477B2 (ja) | 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装置 | |
CA3013006A1 (en) | Fuel filler cap an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 |
EP2075188B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EP3628577B1 (en) | Saddled vehicle | |
JP6126936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 |
JP6437501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 | |
JP4684793B2 (ja) |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 |
JP7178392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7436572B2 (ja) | フロントカバー | |
JP2011148453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 |
JP747072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20121673A (ja) | ナックルガード | |
JP7100147B2 (ja) | ナックルガード | |
JP7454532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10015364B (zh) | 鞍座式骑乘车辆 | |
JP7096134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WO2017134832A1 (ja) | 鞍乗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