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0338C - 车辆车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车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0338C CN1190338C CNB011177896A CN01117789A CN1190338C CN 1190338 C CN1190338 C CN 1190338C CN B011177896 A CNB011177896 A CN B011177896A CN 01117789 A CN01117789 A CN 01117789A CN 1190338 C CN1190338 C CN 119033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ar
- air plate
- neck
- neck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0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concealed in a cav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88—Wiper arrangement for crash protection or impact ab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4—Wiper arms; Mounting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4—Wiper arms; Mountings therefor
- B60S1/3488—Means for mounting wiper arms onto the vehicle
- B60S1/349—Means for mounting the wiper bearing to the vehicle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车颈通风板的外装饰部分的前部伸出于固定刮水器臂组件的螺栓上方。一组在车辆纵向延伸的肋在车辆宽度方向以一预定间隔在车颈通风板前部下表面侧上延伸。肋的后端下部靠接枢轴支承件前部上表面,当一撞击体靠接车颈通风板的外装饰部分上时,载荷通过车颈通风板的肋,枢轴支承件和支架传递到车颈板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车颈(cowl)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刮水器装置的汽车的车辆车颈结构。
在日本专利公报11-165654和11-165613中公开了一个汽车的车辆车颈结构的例子。
参见日本专利公报11-165654图13中公开的结构,一密封件100由有预定刚度的塑料发动机罩密封连接装置102支承。当一负载从大致上方作用于发动机罩104上时,该负载通过密封件100进一步作用于发动机罩密封连接装置102,发动机罩密封连接装置102的肋106在车体向后的位置106A处破裂以吸收能量。另外,发动机罩密封连接装置102的前部与车颈前部108的突缘108A一起大致向下弯曲,从而减少了发动机罩104和肋106之间的干涉。
参见图14,在日本专利公报11-165613中,一刮水器枢轴下部110由一管制造。刮水器枢轴上部112的下端插入刮水器枢轴下部的上端开口110A中。刮水器上部112的下端通过铆接固定在刮水器枢轴下部110的上端开口110A上。铆接被设计为当超过一预定水平的载荷在刮水器枢轴的方向(箭头Y的方向)作用于刮水器枢轴114上时可以脱离。当铆接脱离时,刮水器枢轴上部112移动进入刮水器枢轴下部110,如图1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
从上述结构中,虽然可以得到一定水平的能量吸收作用,然而,希望能提供一种有更大能量吸收作用的车辆车颈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车身)车颈结构,其能提高能量吸收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车颈结构具有一车颈通风板,其有一靠接部分,和刮水器装置包括支承装置,至少当车颈通风板被位移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靠接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从大致上方作用于车颈通风板的冲击载荷从车颈通风板通过车颈通风板的靠接部分和用于支承靠接部分的支承装置传递到刮水器装置。另外,通过支承装置对车颈通风板相对于刮水器装置提供一可靠的支承。这允许无论一载荷施加到刮水器装置或刮水器装置周围的区域,车颈通风板或支承装置有一定的变形,从而能量被有效地吸收。于是,能增强能量吸收作用。
刮水器装置可以由车体支承,车辆车颈结构进一步包括能量吸收装置,其设置在传递路线上,沿该路径,从车辆外部施加到车颈通风板的一个载荷通过靠接部分和支承装置传递到车体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传递路径上的能量吸收装置能有效地吸收能量。
能量吸收装置提供所述靠接部分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部分和所述支承装置。另外,支承装置可以适于限制车颈通风板的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当车颈通风板被位移时,因为位移被支承装置限制了,车颈通风板或支承装置变形。
靠接部分和支承装置也可以被设置在至少刮水器枢轴附近的一个区域。
因为车颈通风板被支承在刮水器枢轴周围,车颈通风板或支承装置将根据冲击载荷的施加而变形,于是,有效地吸收了能量。
刮水器装置也可以由车体支承在至少刮水器枢轴周围。
在这种情况下,从大致上方施加的冲击载荷将可靠地从车颈通风板通过刮水器装置传递到车体。
用于这种布置的刮水器装置具有一连接元件,其被设置从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和连接一个右和左刮水器枢轴部分。连接元件可以用于支承车颈通风板。
因为连接元件支承车颈通风板,上述布置进一步增强了能量吸收作用,同时,提供了对于车颈通风板的可靠的支承。
车颈通风板可以提供一盖部,其覆盖刮水器枢轴的上部。
在这一结构中,盖部覆盖刮水器枢轴的上部,于是,当刮水器贮存时,能改善外观。另外,因为盖部位于撞击体和刮水器枢轴之间,其能防止撞击体接触刮水器枢轴的上端。于是,当刮水器枢轴大致向下移动时,减少了撞击体可以接收的冲击。
盖部可以转动,并且,同时,其整体安装在车颈通风板上。或者,其可以作为能连接于车颈通风板和从其上取下的部件。
如果盖部相对于车颈通风板转动,同时与其成整体,不需要增加新的部件作为盖部。同时,如果盖部被形成以连接于车颈通风板和从其上取下,与盖部与车颈通风板成一体的情况相比,能防止用于车颈通风板的复杂的模具结构。
刮水器枢轴被设计为当其从上方接收一冲击时可向下滑动。在这种情况下,附加的能量被刮水器枢轴的滑动作用吸收,从而产生更大的能量吸收作用。
另一布置也是可以的,其中,至少车颈通风板的前部大致由一发动机罩的后边缘部分覆盖。
该布置使当刮水器贮存时能改善其外观。
在另一种布置中,车颈通风板可以提供一组肋,其沿车辆宽度方向以一预定间隔设置,并在车辆纵向延伸,位于接近发动机罩后边缘部分底表面的位置。
在这种布置中,发动机罩的扣端部分靠接在车颈通风板的肋上,从而肋能根据需要变形,允许从某撞击体接收的冲击能量有效地被吸收。于是,能提高能量吸收作用。这种结构提高了能量吸收作用,而不减少用于使外部空气进入车颈通风板的开口面积。
车颈通风板还可以有一组肋,其沿车辆宽度方向以一预定间隔设置,并在车体纵向延伸。这种结构提高了能量吸收作用,而不减少用于外部空气进入车颈通风板的开口面积。
在所有实施例中,至少车颈通风板的部分可以设置在刮水器装置的大致上方。
在这种结构中,当撞击体碰撞刮水器枢轴时,因为撞击体在碰撞刮水器枢轴之前碰撞车颈通风板,所以能减少冲击。
图1是图4中沿1-1线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刮水器连杆组件的从斜前方看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从斜前方看的透视图;
图5是图4中沿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7中沿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从斜前方看的透视图;
图8是图9中沿8-8线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从斜前方看的透视图;
图10是对应于图1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车颈通风板的从斜前方看的透视图;
图12是与图1对应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车辆车颈结构的一个变形的例子;
图13是一个车辆车颈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4是一个车辆车颈结构的侧剖视图。
在图1-12中,标以FR的箭头表示车辆的前方,标以UP的箭头表示车辆的上方。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车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4,在第一实施例1的车体发动机罩10的后端有一塑料的车颈通风板12。在车颈通风板12上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以一定间隔沿车体纵向延伸的一组槽14。外面的空气通过这些槽14导入。
参见图1,在车颈通风板12上形成一通孔16。一刮水器臂组件20通过一螺栓22固定于从通孔16中穿过的刮水器枢轴18的上端部。刮水器臂组件20构成了刮水器装置的一部分。另外,一刮水器连杆组件24位于车颈通风板12的下面。
参见图3,刮水器连杆组件24有一枢轴支承件28,一电机支承件32,杆34,和连杆36。枢轴支承件28作为支承刮水器枢轴18的支承装置。电机支承件32支承一电机30。杆34连接于左和右枢轴支承件28。连杆36用于使左和刮水器枢轴18转动。
刮水器连杆组件24通过螺栓46固定焊接于车颈板38上的支架40,42,44。
车颈板38连接于在车辆右侧的前支柱48和在车辆左侧的前支柱(未示)。车颈加强件50沿车辆的宽度焊接在车颈板38的后侧。车颈板38和车颈加强件50形成了一闭合的截面结构,其构成了车体的支架。另外,车颈侧元件52从前支柱48向车辆前方在车颈板38的车辆宽度的两端延伸。车颈侧元件52构成了支承悬挂装置(未示)的结构车体的一部分。
参见图1,一发动机罩内板54位于发动机罩10后部的下表面。发动机罩内板54的截面是一开口向上的帽形。在开口前形成的前突缘54A连接于发动机罩10的底面10A。在发动机罩内板54开口后部形成的后突缘54B通过折边固定于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上。
延伸穿过车辆宽度的车颈板38有一开口向上的帽形侧截面。在车颈板38的前垂直壁部38A的上端部大致前方形成有一突缘38B。与车颈通风板12的前端部整体成形的发动机罩密封安装部分12B被定位和固定在车颈板38的突缘38B的位置上。发动机罩密封安装部分12B有一发动机罩密封件56。
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的前部12D向上突出于向上延伸的螺栓22。这使车颈通风板12的前部12D与发动机罩10大致保持平齐。另外,肋58形成于车颈通风板12的前部12D的底表面侧,作为能量吸收装置,以吸收当车颈通风板12受到一冲击载荷时所产生的能量。沿车辆的宽度形成以预定间隔形成一组肋58,它们在车辆的纵向延伸。另外,各肋58形成于相邻的槽14之间,以保持槽的开口面积不改变。
形成于肋58的后端底部的邻接部分58A靠在枢轴支承件28的上前表面28A上。当撞击体60从大致上方(图1中箭头A的方向)作用于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时,负载通过肋58,枢轴支承件28,和支架40或支架44传递到车颈板38,从而使肋58变形。
刮水器枢轴18穿过形成于枢轴支承件28上的圆柱形的支承件28B。当在枢轴方向(箭头B的方向)超过预定水平的负载作用于刮水器枢轴18时,其与枢轴支承件28脱离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刮水器枢轴18大致向枢轴支承件28的下方(箭头B的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
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作用。
参见图1,从大致上方(图1中箭头A的方向)接近刮水器枢轴18,撞击体60先靠在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上。所以,由撞击体60产生的载荷通过车颈通风板12的肋58传递到作为车体一部分的车颈板38,枢轴支承件28,和支架40或44上。于是,肋58变形,从而适当地吸收由撞击体60施加的能量。所以,冲击能量由作为能量吸收装置的肋58适当地吸收,并且肋提供了一传递路线,载荷通过该路线从车颈通风板12传递到车体上。
参见图2,当撞击体60靠在刮水器枢轴18的螺栓22上,引起一个超过预定水平的载荷在枢轴的方向(箭头B的方向)作用在刮水器枢轴18上时,刮水器枢轴18相对于枢轴支承件28向箭头B的方向移动。在车颈通风板12上围绕通孔16的区域发生破裂,这引起刮水器臂组件20靠在枢轴支承件28上并停止。在这期间,刮水器枢轴作上述移动,车颈通风板12连续变形,从而吸收从撞击体60接收的冲击能量。
即,在第一实施例中,从上方施加的冲击载荷能从车颈通风板12传递到刮水器连杆组件24,并且同时,车颈通风板12由枢轴支承件28牢固地支承。这使肋58变形从而有效地吸收冲击载荷。于是,第一实施例与图13与图14所示的先有技术相比,能增强能量吸收作用。
在第一实施例中,肋58和枢轴支承件28被提供并支承在刮水器枢轴18附近。这一布置可使肋58有效地变形,从而进一步增强冲击能量吸收作用。
在第一实施例中,刮水器连杆组件24支承在围绕刮水器枢轴18的车颈板28上,这形成一封闭的截面结构,通过支架40,44作为一车体支架。于是,从上方产生的载荷也从车颈通风板12通过刮水器连杆组件24传递到车体上。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简单地改变肋58的壁厚和数量,能容易地调整冲击载荷吸收特性。
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刮水器枢轴18可相对于大致从上方施加的冲击载荷向下滑动,通过调整滑动开始所要求的冲击载荷和肋58的壁厚和数量,能使能量吸收特性达到最佳。
在第一实施例中,一组肋58设置在车颈通风板12上,它们沿车辆宽度以预定间隔设置。这能加强能量吸收作用而不减少车颈通风板12中用于使外部空气进入的槽14中开口的区域。
参见图5,在车颈通风板12向后延伸的延伸部分58B上形成的一个靠接部分58C可以靠在杆34上,该杆作为支承装置连接左和右枢轴支承件28。在这种情况下,从上方施加的冲击载荷传递到杆34上,对也由杆34支承的车颈通风板12提供一可靠的支承。在这种情况下,载荷从车颈通风板12通过为车颈通风板12一部分的肋58(延伸部分58B)和杆34传递到车体上。所以,冲击载荷由肋58(延伸部分58B)适当地吸收,其作为能量吸收装置并设置在传递路线中。
代替在刮水器枢轴附近提供靠接部分和支承装置,也可以只使用连接左和右枢轴支承件28的支承装置,以支承车颈通风板的靠接部分。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6和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车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于是,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参见图7,在第二实施例中,一突檐12G形成在由塑料制的车颈通风板12的后边缘部分上。在突檐12G的部分形成一盖部68,其朝向刮水器枢轴18,作为覆盖和隐藏刮水器枢轴18的上部的元件。
参见图6,盖部68与车颈通风板12整体成形。盖部68可以绕一整体的铰链12E大致向前转动(图6中箭头C的方向),从而移动到图6中虚线和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一肋12F形成在盖部68的底表面侧。一靠接部分12H形成在肋12F的下部。肋12F被设计为当靠接部分12H靠在螺栓22上时肋发生变形。
下面解释第二实施例的作用。
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下面的作用。
因为刮水器枢轴18由车颈通风板12的盖部68覆盖,所以在刮水器贮存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其外观。通过使盖部68绕整体铰链12E大致向前(图6中箭头C的方向)移动到图6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可以容易地取下螺栓22。
另外,因为盖部68位于撞击体60(参见图1)和螺栓22之间,其能防止撞击体60接触螺栓22。于是,当刮水器枢轴18大致向下移动时,减少了撞击体60接受的冲击。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盖部68与车颈通风板12整体成形,就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新的部件。另外,从撞击体60施加到作为车颈通风板12一部分的盖部68的载荷通过肋12F和刮水器装置传递到车体。所以,通过作为能量吸收装置的并设置在传递路线中的肋12F能适当地吸收冲击能量。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和9解释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车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参见图9,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由塑料制造的车颈通风板12的后边缘部分形成有一突檐12G。一由塑料制造的板70以一规定的方式设置,其作为一个元件覆盖和隐藏刮水器枢轴18的上部,处于突檐12G上的朝向刮水器枢轴18的部分。板70从车辆宽度的大致中央延伸到靠近其右边缘部分的位置。该板70构成了车颈通风板12的一个部分。
参见图8,沿车辆宽度以预定间隔在板70前部下表面上形成一组夹部70A。该夹部70A与在车颈通风板12上形成的安装孔72接合。这些夹部70A也允许板70连接到车颈通风板12上和从该板上取下。在板70下表面到其后部上形成一肋70B。在肋70B的下部形成一靠接部分70C。肋70B被设计为当靠接部分70C与螺栓22靠接时肋发生变形。
下面描述第三实施例的作用。
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第三实施例还能有下述的作用。
因为刮水器枢轴18由安装在车颈通风板12上的板70覆盖,在刮水器贮存的状态能改善其外观。通过从车颈通风板12取下板70能容易地取下螺栓22。
另外,因为板70位于撞击体60(参见图1)和螺栓22之间,其防止撞击体60接触螺栓22。于是,当刮水器枢轴18大致向下移动时,减少了撞击体60可以接收的冲击。另外,从撞击体60施加到作为车颈通风板12一部分的板70的载荷从板70通过肋70B和刮水器装置传递到车体。另外,通过作为能量吸收装置和设置在传递路线上的肋70B,能适当地吸收冲击能量。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板70形成为可连接于车颈通风板12和从其上取下的部分。所以,车颈通风板12的形状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相比较为简单。这可以防止车颈通风板12的模具的结构复杂。
(第四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0和11解释本发明的车颈通风板结构的第四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参见图10,在第四实施例中,由塑料制造的车颈通风板12的前部基本上由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c覆盖。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c基本上覆盖了刮水器枢轴18轴线的延长线L附近的区域。在其后部有所需刚性的发动机罩10的后支架部分80设在远离发动机罩10后边缘的位置,从而不会影响外部空气进入车颈通风板12的槽14中。
另外,在第四实施例中,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的前部12D形成为一大致平的形状。在前部12D的顶面,有在车辆纵向向发动机罩10延伸的一组肋76,它们在车辆宽度方向在与肋58的相同位置以预定间隔成形。肋76进一步突出于螺栓22之上。
参见图11,各肋76形成在相邻的槽14之间。于是,在槽14中的开口面积不能减少。
下面描述第四实施例的作用。
除了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第四实施例还有下面的作用。
参见图10,当撞击体60(图1)从大致上方(图10中箭头A的方向)靠接在发动机罩10后边缘部分10C上以使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C变形时,肋76靠接在后边缘部分10C上。来自撞击体60的载荷通过发动机罩10,车颈通风板12的肋76,肋58,枢轴支承件28,和支架40或支架44传递到作为车体一部分的车颈板38上。于是,肋76和肋58有效地变形,在来自撞击体60的载荷被施加在发动机罩10后边缘部分10C时的初始阶段,从撞击体60接收的能量被有效地吸收。所以,通过作为能量吸收装置的肋76,58,能适当吸收冲击能量,所述肋设置在载荷从发动机罩10传递到车颈板38的传递路径中。
另外,在第四实施例中,因为肋76,58沿车辆宽度以一预定间隔形成在相邻的槽14之间,不会减少槽14的开口面积。这可以加强能量吸收作用,而不会减少用于使外界空气进入车颈通风板的开口面积。
在第四实施例中,车颈通风板12基本上由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C覆盖。当刮水器自处于贮存位置时,这有利于改善车颈通风板12周围区域的外观。
在第四实施例中,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的前部12D形成为大致平的形状。另一方面,其他结构也是可行的,如下面所述。参见图12,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的前部12D可以向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C伸出,于是,在前部12D的下表面形成肋82,而代替了肋58,肋76。
在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一个布置,其中,车颈通风板先于冲击载荷的施加而与支承装置靠接。这一结构允许在冲击载荷施加到车颈通风板的初始阶段期间,车颈通风板能有效地吸收能量。不用说,在冲击载荷施加之前,靠接部分不靠接在支承装置上。在本发明中,车颈通风板可以不由塑料制造,而可由金属或其他材料制造。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至少车颈通风板的一部分设置在刮水器装置的大致上方。在本发明中的术语“大致上方“是指撞击体施加其冲击载荷到刮水器装置上的方向。
在实施例中的肋58,12F,70B,76,82包括本发明的车颈通风板的部分。它们对应本发明的能量吸收装置。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可以有其他的变形。例如,可以结合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的两个或多个。
肋58,76,82的形状不限于图1,10和12中所示的形状。肋58,76,82,12,70不限于所述实施例中设置在车颈通风板中的那些,它们可以设置在支承装置上。另外,它们可以不一定是肋;它们可以是由泡沫塑料或铝合金制造的中空的管子。能量吸收装置不限于肋。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枢轴支承件28和杆34,也可以设计为根据施加的载荷而变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支承枢轴支承件28和杆34的支承装置将是必要的。这种支承装置可以与枢轴支承件28和杆34整体成形或与其分开。
当刮水器枢轴18接受一个从上方施加的载荷时向下滑动的机构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或类似的其他机构。
车颈通风板外侧可以进一步设置一个能量吸收材料。即,本发明的车颈通风板不一定设置在车辆的最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不限于与固定刮水器装置的元件(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支架40,44)一体的结构,或刮水器装置本身(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杆34)。例如,支承装置可以与刮水器装置分开或相邻。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 包括刮水器装置本身,提供刮水器本身的支承装置和围绕刮水器装置的支承装置。
刮水器装置可以由车体支承,有设置在刮水器装置和车体之间的能量吸收装置。
只要车颈通风板被如此设计,至少当车颈通风板被移动时其由支承装置支承,则在载荷施加之前,在车颈通风板和支承装置之间可以有一个间隙。
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的前部12D伸出于固定刮水器臂组件20的螺栓22上方。在车辆纵向延伸的一组肋58在车辆宽度方向于车颈通风板12的前部12D下表面侧以一预定间隔延伸。肋58的后端下部58A靠接在枢轴支承件28的前部28A的上表面。当一撞击体60从大致上方靠接车颈通风板12的外装饰部分12C上时,载荷通过车颈通风板12的肋58、枢轴支承件28,和支架40,44传递到车颈板38上。
Claims (13)
1.一种车辆车颈结构,包括一车颈通风板(cowl louver),其有一靠接部分(58A,58C,12H,70C,82A),和一刮水器装置,其包括支承装置(28,34,22),至少当所述车颈通风板(12)被移动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所述靠接部分(58A,58C,12H,70C,82A);所述能量吸收装置提供所述靠接部分(58A,58C,12H,70C,82A)和所述支承部分(28,34,22)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部分;其中,所述刮水器装置包括右和左刮水器枢轴(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连接所述右和左刮水器枢轴(18)的连接件(34),所述车颈通风板(12)的所述靠接部分(58C)由所述连接装置(34)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水器装置由车体支承,所述车辆车颈结构还包括能量吸收装置(58,12,70),其设置在一传递路径中,沿该路径,从车辆外侧施加到车颈通风板(12)的载荷通过靠接部分(58A,58C,12H,70C,82A)和所述支承装置(28,34,22)传递到所述车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28,34,22)适于限定所述车颈通风板(12)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接部分(58A,58C,82A)和所述支承装置(28,34)设置在至少所述刮水器枢轴(18)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水器装置由车体支承在至少所述刮水器枢轴(18)的附近。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颈通风板(12)有一盖部(68,70),用于覆盖和隐藏所述刮水器枢轴(18)的上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68)可相对于所述车颈通风板(12)转动,同时,其与所述车颈通风板(12)整体成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70)可与所述车颈通风板(12)连接和脱离。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冲击载荷从上方施加时,所述刮水器枢轴(18)可向下滑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颈通风板(12)的至少前部基本上由车辆前部的发动机罩(10)的后边缘部分(10C)覆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颈通风板(12)具有一组肋(76),所述肋在车辆纵向延伸和沿车辆宽度方向以一预定间隔延伸,处于发动机罩后边缘部分(10C)下表面的附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颈通风板(12)具有一组肋(58,76,82),其在车辆纵向延伸,并沿车辆宽度方向以一预定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颈通风板(12)的至少一部分大致形成于刮水器装置上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45019/2000 | 2000-05-17 | ||
JP2000145019A JP4244497B2 (ja) | 2000-05-17 | 2000-05-17 |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3714A CN1323714A (zh) | 2001-11-28 |
CN1190338C true CN1190338C (zh) | 2005-02-23 |
Family
ID=1865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17789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0338C (zh) | 2000-05-17 | 2001-05-17 | 车辆车颈结构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155931B1 (zh) |
JP (1) | JP4244497B2 (zh) |
KR (1) | KR100403295B1 (zh) |
CN (1) | CN1190338C (zh) |
AU (1) | AU745344B2 (zh) |
DE (1) | DE60107752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10959B2 (ja) | 2002-03-20 | 2005-01-1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FR2845055B1 (fr) * | 2002-09-30 | 2004-12-10 |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 Agencement pour la fixation d'un mecanisme d'essuyage comportant un ecrou secable permettant l'effacement de l'arbre d'entrainement |
DE10303994A1 (de) * | 2003-02-01 | 2004-08-19 | Daimlerchrysler Ag | Fronthau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362405B3 (de) * | 2003-10-31 | 2017-11-23 | Volkswagen Ag | Fronthaube zur Verbesserung des Fußgängerschutzes im Bereich derScheibenwischeranlage an einem Fahrzeug |
DE10351093B4 (de) * | 2003-10-31 | 2016-07-07 | Volkswagen Ag | Fronthaube zur Verbesserung des Fußgängerschutzes im Bereich der Scheibenwischeranlage an einem Fahrzeug |
JP4415692B2 (ja) | 2004-02-13 | 2010-02-17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FR2873649B1 (fr) * | 2004-08-02 | 2006-11-24 | Faurecia Bloc Avant | Ensemble de bloc-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4581612B2 (ja) | 2004-10-08 | 2010-11-1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インタークーラ冷却用ダクトの支持構造 |
CZ297737B6 (cs) * | 2004-11-23 | 2007-03-14 | Skoda Auto A. S. | Konstrukce oblasti mezi víkem motorového prostorua celním sklem |
JP4505734B2 (ja) * | 2004-12-28 | 2010-07-2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用吸気ダクト |
ES2267394B1 (es) * | 2005-07-14 | 2007-10-16 | Mollertech Orense, S.L. | Sistema de aislamiento del compartimiento motor mediante una pieza montable multimaterial. |
JP4854229B2 (ja) * | 2005-07-29 | 2012-01-18 |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2007083798A (ja) * | 2005-09-21 | 2007-04-05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自動車用ウォッシャノズルの取付構造 |
JP4251221B2 (ja) * | 2007-02-26 | 2009-04-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2008302883A (ja) * | 2007-06-11 | 2008-12-18 | Toyota Motor Corp | カウルルーバ構造 |
FR2919246A3 (fr) * | 2007-07-27 | 2009-01-30 | Renault Sas | Element de carrosserie pre-amenage pour amortir un choc pieton |
JP5097688B2 (ja) * | 2008-12-16 | 2012-12-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
JP5519228B2 (ja) * | 2009-09-29 | 2014-06-11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FR2963592B1 (fr) * | 2010-08-04 | 2012-07-27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Ensemble capot avant, auvent et mecanisme d'essuie-glace dont l'axe d'entrainement peut basculer lors de l'impact de la tete d'un pieton sur le capot avant |
US8641130B2 (en) | 2011-09-23 | 2014-02-04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cowl cover |
DE102011090155A1 (de) * | 2011-12-30 | 2013-07-04 | Robert Bosch Gmbh | Trägerelement für einen Wischerantrieb |
JP6507190B2 (ja) | 2017-03-10 | 2019-04-24 | 株式会社Subaru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85709A (en) * | 1955-02-23 | 1959-05-12 | Ford Motor Co | Windshield wiper construction |
US3120673A (en) * | 1962-05-14 | 1964-02-11 | Gen Motors Corp | Concealed windshield wiper mechanism |
US3135982A (en) * | 1963-04-29 | 1964-06-09 | Gen Motors Corp | Windshield wiper transmission |
US3418677A (en) * | 1967-02-23 | 1968-12-31 | Ford Motor Co | Windshield wiper closure control system |
DE2806351C2 (de) * | 1978-02-15 | 1980-02-21 | Ford-Werke Ag, 5000 Koeln | Scheibenwischeranordnung fur Kraft fahrzeuge |
US4874199A (en) * | 1986-10-17 | 1989-10-17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Power-driven cowl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
JPH0750302Y2 (ja) * | 1989-04-19 | 1995-11-15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バルクヘッド |
JPH11124011A (ja) * | 1997-10-22 | 1999-05-11 | Asmo Co Ltd | ワイパ装置 |
JPH11165613A (ja) * | 1997-12-04 | 1999-06-22 | Toyota Motor Corp | ワイパーピポット |
JP3329727B2 (ja) * | 1998-03-31 | 2002-09-30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車両用ワイパ装置のピボット構造 |
-
2000
- 2000-05-17 JP JP2000145019A patent/JP42444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05-02 DE DE60107752T patent/DE6010775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5-02 EP EP01110692A patent/EP115593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5-04 AU AU42076/01A patent/AU74534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2001-05-16 KR KR10-2001-0026671A patent/KR1004032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05-17 CN CNB011177896A patent/CN119033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55931A2 (en) | 2001-11-21 |
JP2001322562A (ja) | 2001-11-20 |
EP1155931A3 (en) | 2003-10-29 |
DE60107752T2 (de) | 2006-02-23 |
EP1155931B1 (en) | 2004-12-15 |
KR20010105213A (ko) | 2001-11-28 |
DE60107752D1 (de) | 2005-01-20 |
AU745344B2 (en) | 2002-03-21 |
AU4207601A (en) | 2001-11-22 |
CN1323714A (zh) | 2001-11-28 |
KR100403295B1 (ko) | 2003-10-30 |
JP4244497B2 (ja) | 2009-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0338C (zh) | 车辆车颈结构 | |
CN1177718C (zh) | 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 |
CN1258455C (zh) | 机动车制动器踏板装置 | |
CN102991582B (zh) | 前罩板 | |
CN1496874A (zh) | 车辆侧门结构 | |
CN1724292A (zh) | 保险杠皮的紧固结构 | |
CN1496875A (zh) | 车辆用侧门的冲击吸收结构 | |
CN1727223A (zh) | 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 |
CN1603196A (zh) | 车辆前部车身结构 | |
CN1164452C (zh) | 车窗元件支撑结构 | |
CN1654258A (zh) | 车辆的车颈结构 | |
CN1751956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00349778C (zh) | 摩托车的后翼板和相关的支撑结构 | |
CN101058292A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US9783242B2 (en) | Wind-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751957A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5262400B2 (ja) | 車両の後部構造 | |
CN1288024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电瓶配置结构 | |
CN1220606C (zh) | 小型车辆的车身罩-座椅锁定安装结构 | |
CN1694820A (zh) | 用于窗玻璃特别是汽车窗玻璃的通风组件 | |
CN1219676C (zh) | 机动两轮车的收容结构 | |
CN1608881A (zh) |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安全的汽车防晒板撑条 | |
EP3868634B1 (en) |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 |
CN209719226U (zh) | 一种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 |
US20240181990A1 (en) |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