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9325A -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 Google Patents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79325A CN117779325A CN202211169608.8A CN202211169608A CN117779325A CN 117779325 A CN117779325 A CN 117779325A CN 202211169608 A CN202211169608 A CN 202211169608A CN 117779325 A CN117779325 A CN 1177793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or
- resin layer
- hydrophilic resin
- changing
- vis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Chl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l]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0 chlor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IQPQWNKOIGAROB-UHFFFAOYSA-N isocyanate group Chemical group [N-]=C=O IQPQWNKOIGAROB-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7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30 fin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862 poly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3077 polyo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150000003673 ureth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948 isocya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2 resin composi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SUKJFIGYRHOWBL-UHFFFAOYSA-N sodium hypochlorite Chemical compound [Na+].Cl[O-] SUKJFIGYRHOW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708 Sodium hypochlor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QVDAXLFBXTEQA-UHFFFAOYSA-N dibut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NCCCC JQVDAXLFBXTEQ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MTHSVFCYNBDYFN-UHFFFAOYSA-N di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CCO MTHSVFCYNBDYF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513 isocyan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06 polyester poly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DVKJHBMWWAPEIU-UHFFFAOYSA-N toluene 2,4-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N=C=O)C=C1N=C=O DVKJHBMWWAPEI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UPMLOUAZCHDJJD-UHFFFAOYSA-N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O)=CC=C1CC1=CC=C(N=C=O)C=C1 UPMLOUAZCHDJ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57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58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Prop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O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ZMANZCXQSJIPKH-UHFFFAOYSA-N Trieth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N(CC)CC ZMANZCXQSJIPK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RAMGCGOFNQTLD-UHFFFAOYSA-N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NCCCCCCN=C=O RRAMGCGOFNQT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NIMLQBUJDJZYEJ-UHFFFAOYSA-N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N=C=O)CC(C)(CN=C=O)C1 NIMLQBUJDJZY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HZAXFHJVJLSVMW-UHFFFAOYSA-N 2-Aminoethan-1-ol Chemical compound NCCO HZAXFHJVJLSVM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0 Chain exte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Hydrochl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FZMGEQAYNKOFK-UHFFFAOYSA-N Isoprop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C)O KFZMGEQAYNKO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JCCRDAZUWHFQH-UHFFFAOYSA-N Trimethylolprop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 ZJCCRDAZUWHF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3568 US1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WERYXYBDKMZEQL-UHFFFAOYSA-N butane-1,4-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CO WERYXYBDKMZEQ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431 cross linking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AMGRBXTJNITHG-UHFFFAOYSA-N methyl 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CN=C=O HAMGRBXTJNIT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BGPNLPABVUVKZ-POTXQNELSA-N (1r,3as,4s,5ar,5br,7r,7ar,11ar,11br,13as,13br)-4,7-dihydroxy-3a,5a,5b,8,8,11a-hexamethyl-1-prop-1-en-2-yl-2,3,4,5,6,7,7a,10,11,11b,12,13,13a,13b-tetradecahydro-1h-cyclopenta[a]chrysen-9-one Chemical compound C([C@@]12C)CC(=O)C(C)(C)[C@@H]1[C@H](O)C[C@]([C@]1(C)C[C@@H]3O)(C)[C@@H]2CC[C@H]1[C@@H]1[C@]3(C)CC[C@H]1C(=C)C HBGPNLPABVUVKZ-POTXQNEL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ZDKZFUFMNSQCJ-UHFFFAOYSA-N 1,2-di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CC LZDKZFUFMNSQC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TNJGMFHJYGMDR-UHFFFAOYSA-N 1,2-diisocyanato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O=C=NCCN=C=O ZTNJGMFHJYGMD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FRGGOIBYLYVKM-UHFFFAOYSA-N 15alpha-hydroxylup-20(29)-en-3-one Natural products CC(=C)C1CCC2(C)CC(O)C3(C)C(CCC4C5(C)CCC(=O)C(C)(C)C5CCC34C)C12 PFRGGOIBYLYVK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766 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 var.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765 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 var. spontan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PIICEJLVQHRZGT-UHFFFAOYSA-N Ethylenedi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CN PIICEJLVQHRZ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ORUGOXNWQUALA-UHFFFAOYSA-N N=C=O.N=C=O.N=C=O.C1=CC=C(C(C2=CC=CC=C2)C2=CC=CC=C2)C=C1 Chemical compound N=C=O.N=C=O.N=C=O.C1=CC=C(C(C2=CC=CC=C2)C2=CC=CC=C2)C=C1 QORUGOXNWQUAL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SOKRNBGSNZXYIO-UHFFFAOYSA-N Resinone Natural products CC(=C)C1CCC2(C)C(O)CC3(C)C(CCC4C5(C)CCC(=O)C(C)(C)C5CCC34C)C12 SOKRNBGSNZXYI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368 amide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UKMSUNONTOPOIO-UHFFFAOYSA-M behen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CCCC([O-])=O UKMSUNONTOPOIO-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16224 behen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HQABUPZFAYXKJW-UHFFFAOYSA-N butan-1-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N HQABUPZFAYXKJ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DQSJQSWAWPGKG-UHFFFAOYSA-N butane-1,1-di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O)O CDQSJQSWAWPGK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120 cam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607 chanvre indie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KORSJDCBLAPZEQ-UHFFFAOYSA-N dicyclohexylmethane-4,4'-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O)CCC1CC1CCC(N=C=O)CC1 KORSJDCBLAPZE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85 est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6 gravure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87 hem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XMIOPMDWAUFGU-UHFFFAOYSA-N hexane-1,6-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CCCO XXMIOPMDWAUFG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LADVLFVCTCHOAI-UHFFFAOYSA-N isocyanic acid;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N=C=O.CC1=CC=CC=C1 LADVLFVCTCHOA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61 mammalian embryo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496 meth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LCVBVWXLSEKPL-UHFFFAOYSA-N neopentyl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C)CO SLCVBVWXLSEKP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07 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39 polyacrylonitri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68 poly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2 polycarbonate 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79 polyme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086 side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6 standar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terephthalate(2-)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IBGPFATKBEMQZ-UHFFFAOYSA-N tri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CCOCCO ZIBGPFATKBEM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包含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的基底部、由第二纱线织造而成的折景部,以及设置于折景部上的亲水树脂层,其中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不大于60度,其中基底部具有第一颜色,折景部具有第二颜色,且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在织布上涂布亲水树脂层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可以在垂直显色可视角度或是水平显色可视角度皆有良好的视觉变化效果,并可以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的规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是关于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始由衣物穿着领域扩展至其他领域。纺织品的应用更为灵活,各种机能性的织物不断问世,例如具有吸湿、排汗、舒适度、耐水洗、外观改变等特定目的的机能性织物。
举例而言,美国专利申请号US16/275,593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透气性的服装,服装界定躯干部分的范围,以及于躯干部分连结有翼片设计,其中翼片由聚酰胺聚合物和对苯二甲酸酯聚合物材质的双组份纱线所织造而成,当翼片吸湿后,双组份纱因变形呈现波浪状的翻翘;另通过将翼片的正反面设计有不同的颜色,当人体躯干排汗之后,吸湿的翼片翻翘以产生服饰的颜色的视觉变化。然而,US16/275,593申请案仍受限于翼片翻翘程度,尚有视觉改变效果不明显及显色可视角度受限等缺点,无法达到宽广视野的显色可视变化的功效,也并未教示如何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规范。
TW202002829A的申请案公开一种附襟翼织物,含有底组织部与襟翼部的附襟翼织物,襟翼部宜含有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以并列型或偏心芯鞘型接合成的复合纤维,其特征为前述襟翼部通过湿润而可动,但其襟翼部设计方式无法提供视觉改变的功效,且襟翼部设计方式并无法得到宽广视野的颜色可视变化,也未教示如何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规范。
TW201615910A的申请案公开一种变色织物,利用针织纱环串接方式将表层纱线与里层纱线套环互相串接,需要经过外部力量拉扯,且于织物正面位置俯视该织物表面,才可观视该织物表层区域部分地透露出里层纱线颜色,因此尚有视觉改变效果不明显及显色可视角度受限等缺点。
另有部分织物使用轻质柔软的不织布材质制造波浪状可翻折结构,但不织布材质本身强力不足,弹性不够,更无法承受水洗,应用也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包含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的基底部、由第二纱线织造而成的折景部,以及设置于折景部上的亲水树脂层。基底部与折景部之间通过连结部可掀合式地接合,其中折景部至少部分覆盖于基底部上。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不大于60度,其中,基底部具有第一颜色,折景部具有第二颜色,且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包含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的基底部、由第二纱线织造而成的折景部,以及设置于折景部上的亲水树脂层。折景部与基底部是由同一胚布热压而成,且折景部与基底部为可掀合式,不须连结部即可连接。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不大于60度,其中第一纱线具有第一颜色,且第二纱线具有第二颜色,且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
于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包含相连的外页面与内页面,内页面面向基底部,亲水树脂层为涂布在外页面上。
于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包含相连的外页面与内页面,内页面面向基底部,亲水树脂层为涂布在内页面上。
于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包含相连的外页面与内页面,内页面面向基底部,亲水树脂层为涂布在内页面与外页面上。
于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完全覆盖基底部。
于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从折景部局部地被显露出来。
于一些实施例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水平显色可视角可达170度。
于一些实施例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垂直显色可视角可达120度。
亲水树脂层在该折景部的覆盖率为10%至99%。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的图案为连续图案。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的图案为实心或是中空的不连续图案,且不连续图案为点状、线状、条状、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或其组合。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具有第三颜色,第一颜色与第三颜色不同。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具有第三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三颜色不同。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的树脂包含聚氨酯树脂,其中聚氨酯树脂的硬链段组成含量占总组成物重量百分比为11至40重量百分比。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的树脂包含具有异氰酸酯官能基的聚氨酯树脂,其中于未经固化反应前,异氰酸酯官能基的含量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6重量百分比。
于一些实施例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经过水洗20次测试后,显色面积可达2%至40%。
于一些实施例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经过AATCC 162-2002耐氯泳水牢度测试后,显色面积可达2%至40%。
本公开内容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包含基底部以及设置于基底部的一侧或两侧的亲水树脂层。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小于60度。基底部由至少一种纱线织造而成,其中当基底部的纱线为单一种纱线织造而成时,亲水树脂层或是基底部的表面上更进一步地设置一印花涂层,而当基底部的纱线为两种以上时,纱线具有两种以上的颜色。基底部的纱线颜色、亲水树脂层与印花涂层的颜色可不相同,其中亲水树脂层在该基底部的覆盖率为1%至99%。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为连续图案。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为实心或是中空的不连续图案,且不连续图案为点状、线状、条状、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或其组合。
于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亲水树脂层的表面上的印花涂层是部分覆盖在亲水树脂层的上侧或下侧。
于一些实施例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显色形态与亲水树脂层在基底部的涂布形态一致。
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在织布上涂布亲水树脂层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可以在垂直可视角度或是水平可视角度皆有宽广的显色可视角,具有良好的视觉变化效果,并可以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的规范。
附图说明
为让本公开内容的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图2A与图2B分别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不同状态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3与图4分别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不同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5至图7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另一实施例于不同制造阶段的局部示意图。
图8A至图8H分别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不同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9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俯视视角的图。
图9B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俯视视角的图。
图10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侧视视角的图。
图10B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侧视视角的图。
图10C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布体平放的俯视视角的图。
图10D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布体平放的图,其中该布体略为倾斜置放。
图10E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布体平放的侧视视角的图。
图11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另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俯视视角的图。
图11B、图11C、图11D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另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俯视视角的图。
图12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又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俯视视角的图。
图12B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又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俯视视角的图。
附图标记:20:胚布;100: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10:基底部;112:第一纱线;120:折景部;122:第二纱线;124:外页面;126:内页面;130:连结部;140:亲水树脂层;200:视觉色彩改变织布;210:基底部;212:第一纱线;220:折景部;222:第二纱线;224:外页面;226:内页面;230:亲水树脂层;300:视觉色彩改变织布;310:折景部;320:亲水树脂层;400: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10:折景部;420:基底部;500:视觉色彩改变织布;510:折景部;520:基底部;600:视觉色彩改变织布;610:基底部;620:印花涂层;630:亲水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公开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公开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视觉色彩改变效果明显并可增进穿着透气性的织物,特别地,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可通过耐氯泳水牢度(AATCC162-2002)标准检测法测试,通常是指含氯100ppm以下的环境,仍可维持视觉色彩改变效果明显的织物,相关应用领域可扩展至海滩、游泳池、温泉或戏水之用,例如泳衣、海滩戏水服饰、玩具或教学用具。本公开内容所公开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不受限于织物设计时所采用的花纹图案,亦不受限于织物纱线的原料种类或是染整工艺的限制,可依据使用目的的功能需求而灵活变化组合。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的织布,与本织布结合的亲水型树脂,其软、硬链段重量比例必须与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进行合理搭配,才能达成视觉色彩改变效果,并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功能性,并非简单设计或简易置换可达成。
参照图1、图2A与图2B,其分别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不同状态的局部侧视示意图。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包含有基底部110、折景部120,以及用以连接基底部110与折景部120的连结部130,其中基底部110是由第一纱线112织造而成,折景部120是由第二纱线122织造而成。折景部120至少部分覆盖于基底部110上。基底部110与折景部120之间是通过连结部130可掀合式地接合,即折景部120可以选择性地大致上平贴于基底部110或是相对于基底部110具有张开的角度。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更包含有设置在折景部120上的亲水树脂层140。由于亲水树脂层140在吸收到水气之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形态产生变化,如此一来,与亲水树脂层140相结合的折景部120便会因此而卷曲,使得原本被折景部120所覆盖的基底部110因而被显露出来,并且,因折景部120产生卷曲,织物的纱线覆盖面积减少因此透气效能增加。
折景部120具有第一颜色,基底部110则具有第二颜色,且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如图1所示,在亲水树脂层140未吸收到水气的时候,折景部120大致上平贴于基底部110,且大部分的基底部110皆被折景部120所覆盖,故此时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呈现的会是折景部120的外观面的颜色。
接着,如图2A与图2B所示,当亲水树脂层140在吸收到水气之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形态产生变化,导致相结合的折景部120因而卷曲之后,便可显露出颜色不同的基底部110,进而让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的视觉色彩发生变化。
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亲水树脂层140在吸收到水气之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形态产生变化,导致相结合的折景部120向外卷曲。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结合的折景部120向内卷曲。因此亲水树脂层140可以根据其成分的配比决定其相结合的折景部为向外卷曲或向内卷曲的类型。
较佳地,亲水树脂层140的水接触角为不大于60度。亲水树脂层140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以及在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包含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在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140中的聚氨酯硬链段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至16重量百分比、16-22重量百分比、22-28重量百分比、28-34重量百分比或是34-40重量百分比。例如,亲水树脂层140中的聚氨酯硬链段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21wt%、22wt%、23wt%、24wt%、25wt%、26wt%、27wt%、28wt%、29wt%、30wt%、31wt%、32wt%、33wt%、34wt%、35wt%、36wt%、37wt%、38wt%、39wt%、或40wt%。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未经固化反应之前,亲水树脂层140中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至6重量百分比或是3-6重量百分比。例如,亲水树脂层140中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wt%、1wt%、2wt%、3wt%、4wt%、5wt%、或6wt%。若是聚氨酯硬链段或是异氰酸酯官能基高于此范围,则亲水树脂层140的黏度过高,难以印制在折景部120的表面上。而若是聚氨酯硬链段或是异氰酸酯官能基低于此范围,则会使得亲水树脂层140在经过水洗多次之后不够稳定,难以实现让折景部120卷曲的目的,导致显色面积变化不够明显。
折景部120具有相连的外页面124与内页面126,其中内页面126为面对基底部110,外页面124为折景部120的外观面。在图1与图2A和图2B中,亲水树脂层140是设置在折景部120的外页面124。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亲水树脂层140可以设置在折景部120的内页面126,或者,如图4所示,亲水树脂层140可以设置在折景部120的外页面124以及内页面126上。
于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120的长度大致上会完全覆盖基底部110,更具体地说,是完全覆盖基底部110未与连结部130重合的一部分,使得在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未吸收到水气,折景部120大致上平贴于基底部110时,用户所看到的衣物图案会是由折景部120的外观面所呈现。举例而言,若是折景部120的长度为4.5mm,连结部130的长度为0.5mm,则基底部110未与连结部130重合的部分的长度为4.0mm。
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120的长度小于基底部110的长度,即,基底部110未与连结部130重合的一部分会从折景部120局部地被显露出来。使得在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未吸收到水气,折景部120大致上平贴于基底部110时,用户所看到的衣物图案会是由折景部120与基底部110的外观面所共同呈现。举例而言,若是折景部120的长度为4.5mm,连结部130的长度为0.5mm,则基底部110未与连结部130重合的部分的长度会小于4.0mm。
于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110的第一纱线112与折景部120的第二纱线122为具备基本强力性质的纱线,其材质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第一纱线112与第二纱线122的种类举例可以为天然、人造或天然/人造纤维混合材质,天然纤维包括但不限制于绵、麻、羊毛、蚕丝等;人造纤维包括但不限制于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烯烃等,可依据使用目的而任意变化,其中以聚酯为优选。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140包括但不限制于一般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氨酯树脂、聚醚型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水性聚氨酯、溶剂型聚氨酯、非溶剂型聚氨酯、聚醚系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酯系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酯-聚醚系氨基甲酸酯树脂、聚碳酸酯系氨基甲酸酯树脂等。
于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110的第一纱线112的第一颜色可以为色纱本身的颜色,或者是在后续的染整过程中经由后染加工染料的颜色或是通过印花工艺转印的颜色。折景部120的第二纱线122的第二颜色可以为色纱本身的颜色,或者是在后续的染整过程中经由后染加工染料的颜色或是通过印花工艺转印的颜色,其中基底部110的第一颜色不同于折景部120的第二颜色。
须注意地是,亲水树脂层140会是在织布(包含基底部110、折景部120与连结部130)经过染整之后,才会印制在折景部120的表面上。因此,亲水树脂层140可以免于碰到染整过程中的液体,也因此得以让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不会在染整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变形,可以有效维持视觉色彩改变织布100的平整性。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140可以具有第三颜色,而亲水树脂层140的第三颜色不同于基底部110的第一颜色以及折景部120的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织布(包含基底部110、折景部120与连结部130)可以通过针织的方式一体成形地制作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110与折景部120可以被分开地制作,而后通过连结部130,例如车缝线,将基底部110与折景部120连接在一起,基底部110与折景部120的织造方式也不限于针织也可以是平织或是其他适合的织造方式。
接着,请参照图5至图7,其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另一实施例于不同制造阶段的局部示意图。首先,如图5所示,提供由第一纱线212以及第二纱线222织造而成的胚布20,第一纱线212与第二纱线222可以分段的配置。第一纱线212与第二纱线222的类型如前所述,在此便不再重复。接着,如图6所示,进行热压工艺,以定型出由第一纱线212所织造而成的基底部210与由第二纱线222织造而成的折景部220。基底部210与折景部220是由同一块胚布20热压而成,且基底布210与折景部220之间不需额外的连结部或车缝线连接。接着,选择性地进行一系列的染整工艺,以在基底部210与折景部220上做出所需要的图案花色。于一些实施例中,折景部220可以完全覆盖基底部210,或者,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底部210的一部分会从折景部220局部地被显露出来。
接着,如图7所示,在折景部220上设置亲水树脂层230。折景部220具有相对的外页面224与内页面226,其中亲水树脂层230可以设置在折景部220的外页面224,或是折景部220的内页面226,或是设置在折景部220的外页面224以及内页面226上。由于亲水树脂层230会是在胚布20经过染整之后,才会印制在折景部220的表面上。因此,亲水树脂层230可以免于碰到染整过程中的液体,也因此得以让视觉色彩改变织布200不会在染整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变形,可以有效维持色彩改变织布200的平整性。
基底部210的第一纱线212具有第一颜色,折景部220的第二纱线222则具有第二颜色,且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如前所述,在亲水树脂层230未吸收到水气的时候,折景部220大致上平贴于基底部210,且大部分的基底部210皆被折景部220所覆盖,故此时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200呈现的会是折景部220的外观面的颜色。而当亲水树脂层230在吸收到水气之后因为亲水树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态产生改变,导致相结合的折景部220因而卷曲之后,便可显露出颜色不同的基底部210,进而让视觉色彩改变织布200的视觉色彩发生变化。
较佳地,亲水树脂层230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且未经固化反应之前,亲水树脂层230包含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在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140中的聚氨酯硬链段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至16重量百分比、16-22重量百分比、22-28重量百分比、28-34重量百分比或是34-40重量百分比。例如,亲水树脂层140中的聚氨酯硬链段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21wt%、22wt%、23wt%、24wt%、25wt%、26wt%、27wt%、28wt%、29wt%、30wt%、31wt%、32wt%、33wt%、34wt%、35wt%、36wt%、37wt%、38wt%、39wt%、或40wt%。在一些实施例中,未经固化反应之前,亲水树脂层140中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至6重量百分比或是3-6重量百分比。例如,亲水树脂层140中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wt%、1wt%、2wt%、3wt%、4wt%、5wt%、或6wt%。若是聚氨酯硬链段与异氰酸酯反应官能基皆超出前述范围,则亲水树脂层230的黏度过高,难以印制在折景部220的表面上;因此若是聚氨酯硬链段与异氰酸酯官能基无法同时符合此范围值,则可能导致亲水树脂层230的黏度过高,难以印制在折景部220的表面上。而若是聚氨酯硬链段或是异氰酸酯官能基低于此范围,则会使得亲水树脂层230或是在经过多次水洗之后不够稳定,难以实现让折景部220卷曲的目的,导致显色面积变化不够明显。
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230可以具有第三颜色,而亲水树脂层230的第三颜色不同于基底部210的第一纱线212的第一颜色以及折景部220的第二纱线222的第二颜色。
参照图8A至图8H,其分别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不同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视觉色彩改变织布300中,设置在折景部310上的亲水树脂层320的覆盖率为10%至99%。
在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320是通过凹版印刷的方式印制在折景部310上。举例而言,熔融的亲水树脂可以流到印花辊上,接着利用刮刀将多余的亲水树脂刮除后,便可以让印花辊接触染整完成的布料表面,让储存在印花辊的凹槽中的亲水树脂转移到布料表面上,并吸附于布料表面的空穴或是凹处。最后,将布料晾干,让亲水树脂的交联反应完全并固化之后,便可以得到设置有图案化的亲水树脂层320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300。
亲水树脂层320的图案可以是如图8A所示的连续格子图案,或是如图8B所示的连续块状图案。或者,亲水树脂层320的图案可以是不连续的实心或是空心图案,且不连续图案为点状、线状、条状、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或其组合,如图8C至图8H所示。
亲水性树脂的基本组成结构包含一个硬链段结构及一个软链段结构,硬链段的组成及含量的多少会影响分子中氢键键结能力、微相分离程度以及整体分子的结晶性能,而软链段的组成则会影响整体分子的柔软性及亲水能力,故软、硬链段的分子组成、结构,单体数量、大小,以及软、硬链段占亲水性树脂总体的重量比例皆是决定物理性质的关键要素。
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中所使用的亲水树脂层,其中是以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聚碳酸酯长链段多元醇或聚醚多元胺作为主要软链段结构组成以及使用异氰酸酯作为硬链段的主要结构组成,并进行反应生成端异氰酸酯(-NCO)预聚物,再经由熟成固化反应后生成亲水树脂。可选的,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可以为结晶性多元醇或非晶性多元醇,从提高亲水性与耐水洗性的观点考虑,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以为400~1000,800~4000或2000~8000。较佳地,该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范围为400至8000。更佳地,该聚醚多元醇经改质具有酯基的聚醚多元醇、具有酰胺基的聚醚多元醇,或上述任意组合。本织布所使用的亲水树脂层具有一个重量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的硬链段及一个与该硬链段连接且重量平均分子量为400以上的软链段,该软链段及该硬链段经与异氰酸酯化合物经聚合反应所形成,可选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但不限于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甲苯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ethylene diphenyl diisocyanate,简称MDI)、二亚甲基苯二异氰酸酯(Xylyldiisocyanate,简称XDI)、二异氰酸甲苯酯(Toluene diisocyanate,简称TDI)、二异氰酸异佛尔酮(Isophorone diisocyanate,简称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简称HDI)、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Methylidintri-p-phenylentriisocyanate)、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ethylenebis cyclohexylisocyanate,简称HMDI)、4,4′-二甲基三苯基甲烷-2,2′,5,5′-四异氰酸酯(2,2′-dimethyldiphenylmethane-3,3′,5,5′-tetraisocyanate),或次甲基多苯异氰酸酯(Polymethylene phenyl isocyanate))等。
更进一步,该硬链段组成中包括短链段醇、低分子量链增长剂或交联剂,可选的,短链段醇可单独一种使用或混合多种使用,且短链段醇例如但不限于选自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基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新戊二醇、丙三醇,可选的,该低分子量链增长剂或交联剂可选自于乙二胺、三乙胺、正丁胺、乙醇胺、三羟基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TMP)。
亲水性树脂生成反应可在熔体或溶液中进行,在熔体中反应时必须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副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黏度会逐渐增大,必须避免搅拌不充分,导致反应不完全,亦或是反应过快,使得黏度过高,树脂无法被使用。亲水性树脂合成反应大致包含两个步骤:预聚反应和扩链反应,通过预聚反应将异氰酸酯与长链段多元醇生成含有异氰酸基端基-N=C=O的低聚体;通过扩链反应,分子结构由线型结构变为立体型结构,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与化合物的软硬链段的重量比例不同,亲水性树脂的结构有很大差别,故而亲水程度不同,亲水性是利用水接触角(contact angle,θ)测试数值判定,习知的水接触角的量测方式是将亲水树脂层涂附于平整的固体表面(例如玻璃)进行量测,观测液体(例如水分液滴)与平整的固体表面接触时,沿着液体表面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夹角(液体内部的夹角),该夹角称为接触角,是一种与水分亲和性(湿润性)的量度,若接触角小于10度以下的表面,可称为超亲水性,10~30度之间为强亲水性,30~60度之间为一般亲水性,90~120度为疏水性。
但实际上本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中所使用的亲水树脂层会因浸润之后产生体积膨润发生形态改变,特别是发生树脂层表面的高度改变,有时是因为体积的收缩产生的应力引发表面卷曲或表面挤压,有时是因为树脂层平面的单点膨胀导致局部堆高或局部下陷,皆使得亲水树脂层无法持续维持表面的平整性,产生表面粗糙度,因此水接触角的量测可能产生误差。但综观而言,当水分与亲水树脂层接触时会快速被吸收逸散,完全的湿润于亲水树脂层表面,或因水分进入亲水树脂层内部(通常于30秒内),引发树脂层形态改变,使得观测水分液体所接触的树脂层表面突起或表面下陷,因此无法观测到夹角角度变化,该状况即判定为该亲水树脂的水接触角小于10度,具有超亲水性;若水分液滴于亲水树脂层表面产生由大到小的接触角度变化,由该角度变化差异判定为具有30~60度之间的水接触角,当水分相对被吸收的速度较快(由大到小的角度变化较快,通常于1分钟内),判定水接触角为30度,具有强亲水性;当水分相对被吸收的速度较慢(由大到小的角度变化较慢,通常于1至3分钟内),但仍可观测到液体水分逐渐被吸收,判定水接触角为60度,具有一般亲水性。
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中所使用的亲水树脂层的软硬链段的组成结构与用量比例,可依照所搭配的织物视觉色彩改变需求适当地改变,但是相关变化搭配仍须依循该亲水树脂层需符合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且经聚合反应后,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量测,其中包含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必要条件,否则所制备的织物难以通过水洗测试,而无法被实际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树脂层140中的聚氨酯硬链段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至16重量百分比、16-22重量百分比、22-28重量百分比、28-34重量百分比或是34-40重量百分比。例如,亲水树脂层140中的聚氨酯硬链段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11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21wt%、22wt%、23wt%、24wt%、25wt%、26wt%、27wt%、28wt%、29wt%、30wt%、31wt%、32wt%、33wt%、34wt%、35wt%、36wt%、37wt%、38wt%、39wt%、或40wt%。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未经固化反应前,亲水树脂层140中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至6重量百分比或是3-6重量百分比。例如,亲水树脂层140中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wt%、1wt%、2wt%、3wt%、4wt%、5wt%、或6wt%。
下文将公开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制备方式,以进一步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特征及功效。应了解到,在不逾越本公开内容范围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改变所用材料、其量及比例、处理细节以及处理流程等。因此,不应由下文所述的制备方式对本公开内容作出限制性的解释。
实施例1~实施例18及比较例1~比较例7的制备方法:将实验所使用的软链段组成材料与硬链段组成材料加入反应容器中,均匀的混合,进行升温反应,反应直到异氰酸酯基的含有率达到组成设定目标值为止,得到亲水层树脂。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实施例1-树脂一>
树脂一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2.11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63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一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250~400%,水接触角小于10度(水分很快速地被吸收逸散于膜表面),具有超亲水性。
<实施例2-树脂二>
树脂二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1.02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2.72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二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250~400%,水接触角小于10度(水分很快速地被吸收逸散于膜表面),具有超亲水性。
<实施例3-树脂三>
树脂三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5.24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81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三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250~400%,水接触角小于10度(水分很快速地被吸收逸散于膜表面),具有超亲水性。
<实施例4-树脂四>
树脂四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2.21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4.21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四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250~400%,水接触角小于10度(水分很快速地被吸收逸散于膜表面),具有超亲水性。
<实施例5-树脂五>
树脂五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9.95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03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五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250~400%,水接触角小于10度(水分很快速地被吸收逸散于膜表面),具有超亲水性。
<实施例6-树脂六>
树脂六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1.94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5.09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六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250~400%,水接触角小于10度(水分很快速地被吸收逸散于膜表面),具有超亲水性。
<实施例7-树脂七>
树脂七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1.95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5.51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七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快速地由大变小),具有强亲水性。
<实施例8-树脂八>
树脂八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0.40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18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八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快速地由大变小),具有强亲水性。
<实施例9-树脂九>
树脂九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0.40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2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九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快速地由大变小),具有强亲水性。
<实施例10-树脂十>
树脂十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0.50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52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快速地由大变小),具有强亲水性。
<实施例11-树脂十一>
树脂十一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8.30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3.04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一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快速地由大变小),具有强亲水性。
<实施例12-树脂十二>
树脂十二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8.78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4.50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二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快速地由大变小),具有强亲水性。
<实施例13-树脂十三>
树脂十三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1.91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5.40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三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50~150%,水接触角小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逐渐地由大变小),具有一般亲水性。
<实施例14-树脂十四>
树脂十四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4.91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2.74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四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50~150%,水接触角小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逐渐地由大变小),具有一般亲水性。
<实施例15-树脂十五>
树脂十五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24.97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5.85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五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50~150%,水接触角小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逐渐地由大变小),具有一般亲水性。
<实施例16-树脂十六>
树脂十六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32.80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5.98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六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50~150%,水接触角小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逐渐地由大变小),具有一般亲水性。
<实施例17-树脂十七>
树脂十七是无溶剂的聚氨酯,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39.59重量百分比,异氰酸酯官能基已全数反应完毕,无法检测出(相当于0重量百分比),树脂十七干燥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50~150%,水接触角小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逐渐地由大变小),具有一般亲水性。
<实施例18-树脂十八>
树脂十八是无溶剂的聚氨酯,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11.18重量百分比,异氰酸酯官能基已全数反应完毕,无法检测出(相当于0重量百分比),树脂十八干燥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50~150%,水接触角小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变化逐渐地由大变小),具有一般亲水性。
<比较例1-树脂十九>
树脂十九是无溶剂聚氨酯树脂,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50.44重量百分比,并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具有7.63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树脂十九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小于50%,水接触角大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保持不变,明显可见树脂十九不具备亲水性),树脂十九配方的聚氨酯硬链段比例较高,且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较高,导致表面层固化后过于刚硬,且亲水性不佳,显色效果不佳。
<比较例2-树脂二十>
树脂二十为无溶剂的聚氨酯,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8.16重量百分比,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为2.57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在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小于50%,水接触角大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保持不变,明显可见树脂二十不具备亲水性)。树脂二十配方的聚氨酯硬链段比例较低,导致表面层无法良好固化,且亲水性不佳,显色效果不佳。
<比较例3-树脂二十一>
树脂二十一为溶剂型聚氨酯,于溶剂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硬链段为42.75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一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已全数反应完毕(相当于0重量百分比),无法检测出,树脂二十一在干燥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小于50%,水接触角大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保持不变,明显可见树脂二十一不具备亲水性)。树脂二十一配方的聚氨酯硬链段比例较高,导致表面层固化后过于刚硬,且亲水性不佳,显色效果不佳。
<比较例4-树脂二十二>
树脂二十二为溶剂型聚氨酯,于溶剂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硬链段为8.14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二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已全数反应完毕,无法检测出(相当于0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二在干燥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小于50%,水接触角大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保持不变,明显可见树脂二十二不具备亲水性)。树脂二十二配方的聚氨酯硬链段比例较低,导致表面层无法良好固化,且亲水性不佳,显色效果不佳。
<比较例5-树脂二十三>
树脂二十三为水性聚氨酯,反应聚合后分散于水溶液中,聚合反应完成后,硬链段为30.36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三的异氰酸酯官能基已反应完毕,无法检测出(相当于0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三在干燥固化后形成膜层,量测膜层浸润率为小于50%,水接触角大于60度(水分液滴接触角度保持不变,明显可见树脂二十三不具备亲水性)。树脂二十三配方亲水性不佳,显色效果不佳。
<比较例6-树脂二十四>
树脂二十四为无溶剂的聚氨酯,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4.45重量百分比,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为1.22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四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但反应熟成后无法良好固化形成膜层,推测原因为树脂二十四配方的聚氨酯硬链段比例较低,导致表面层无法良好固化,水接触角小于30度,具有亲水性,水洗前具有显色效果,但树脂成膜性不佳,导致水洗后显色效果不佳。
<比较例7-树脂二十五>
树脂二十五为无溶剂的聚氨酯,于熔体状态下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完成后,聚氨酯硬链段为8.05重量百分比,于未经固化反应之前,异氰酸酯官能基含量为1.13重量百分比,树脂二十四量测膜层浸润率为150~250%,水接触角小于30度,在反应熟成后无法良好固化形成膜层。推测原因为树脂二十五配方的聚氨酯硬链段比例较低,导致表面层无法良好固化,水接触角小于30度,具有亲水性,水洗前具有显色效果,但因树脂成膜性不佳,导致水洗后显色效果不佳。
相关物性检测方法及规范:
<异氰酸脂官能基(-NCO)含量测定方法>
将二正丁胺溶于异丙醇中,使之与树脂样品的异氰酸脂官能基进行反应,并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计算得到树脂样品中异氰酸脂官能基含量。
<膜层浸润率量测>
参考ISO 175规范,取面积60mm*60mm、厚度约0.05~0.1mm大小的样品,将其放置在23±℃的水中,浸置约2hr,取出样品后,将样品表面水分擦拭干净,通过量测浸置前后的样品重量,计算其重量差异来计算样品水分浸润率,其中样品需经过反应熟成固化后形成膜层才能进行测试。
<水接触角量测>
水接触角量测仪(厂牌:Kruss;型号:FM40),将树脂涂布于布体基材上,接着进行干燥处理,而在该布体基材上形成膜层,然后于该膜层的表面滴上水滴并以上述水接触角量测仪进行量测,获得水接触角。
<水平显色可视角的测试方法>
检测方法是将布料直立摆放,置于观测人员前方1米距离处,布料位置与人眼基本成同一水平面,布料固定不动,观测人员的正视角进行水平角度的左右移动,最大程度可观察到布料变化显色的角度,即为水平显色可视角范围。
<垂直显色可视角的测试方法>
检测方式是将布料直立摆放,置于观测人员前方1米距离处,布料固定不动,观测人员的正视角进行垂直角度的上下移动,最大程度可观察到布料变化显色的角度,即为垂直显色可视角范围。
<耐水洗测试>
采用符合AATCC-LP1规范洗衣机,参照AATCC-135方式进行水洗/烘干反复试验。
<耐氯测试>
于温度为25℃、pH为6~7、氯浓度为100ppm的次氯酸钠(NaClO)水溶液中进行静态浸泡168个小时。
<显色面积的定义与测试方式>
显色面积率定义为布料水分浸润(吸湿)前后的颜色变化面积比例,其计算方式为:(浸润前藏于折景部的下基底部面积–浸润后显露出于折景部的下基底部面积)/(浸润前藏于折景部的下基底部面积)x100%。
<实验例一>
在实验例一中,将实施例1至实施例18与比较例1至比较例7的树脂一至树脂二十五,以连续六角形的图案印制在折景部的外页面上,其显色可视角如表二所示。选用实施例6至实施例12、及实施例17的配方与比较例6、比较例7的配方进行水洗测试与耐氯测试验证(静态浸泡于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氯浓度100ppm)前后的结果并测量其显色面积,结果如表三所示。从表二中可以知道,当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无法小于60度时,如比较例1至比较5所示,则无法达到良好的显色可视角(包含水平与垂直视角)。从表三中可以知道,当亲水树脂层无法同时符合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以及未经固化反应前具有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树脂组成条件时,如比较例6至比较例7所示,树脂无法顺利成膜,不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所制备的织物难以通过水洗测试。因此从表二至表三的实验结果综合判断,当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无法小于60度,并同时符合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以及未经固化反应前具有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树脂组成条件时,所制备的织物无法具有良好显色效果,且难以通过水洗测试而无法被实际应用。
表二---显色效果验证
表三-经水洗实验及耐氯实验的显色面积验证
<实验例二>
在实验例二中,将实施例1至实施例18与比较例1至比较例7的树脂一至树脂二十五,以不连续圆点的图案印制在折景部的外页面上,其显色可视角如表四所示,当亲水层树脂无法符合小于60度水接触角的条件时,无法展现良好显色可视角(包含水平与垂直视角)。另选用实施例6至实施例12、实施例17与比较例6、比较例7进行水洗测试与耐氯测试验证(静态浸泡于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氯浓度100ppm)前后的结果并测量其显色面积,结果如表五所示,当亲水树脂层无法同时符合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树脂以及未经固化反应前具有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树脂组成条件时,如比较例6至比较例7所示,树脂无法顺利成膜,不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难以通过水洗测试。因此从表四至表五中的实验结果判断可以知道,当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无法小于60度,并无法同时符合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以及未经固化反应前具有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树脂组成条件,所制备的织物无法展现良好显色效果,且难以通过水洗测试而无法被实际应用。
表四---显色效果验证
表五-经水洗实验及耐氯实验的显色面积验证
<实验例三>
在实验例三中,将前述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18与比较例1至比较例7的树脂一至树脂二十五,以不连续线状的图案印制在织布的基底部单侧,其中该亲水层印制的面积占织布基底层总面积约40%,其显色可视角如表六所示,当亲水层树脂无法符合小于60度水接触角的条件时,无法展现良好显色可视角(包含水平与垂直视角)。另选用实施例7至实施例12与比较例6、比较例7进行水洗测试与耐氯测试(静态浸泡于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氯浓度100ppm)前后的结果并测量其显色面积,结果如表七所示。从表六至表七中可以知道,当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无法小于60度,并同时符合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以及未经固化反应前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的树脂组成条件时,如比较例6至比较例7所示,所制备的织物难以通过水洗测试而无法被实际应用。
表六--显色效果验证
表七-经水洗实验及耐氯实验的显色面积验证
最后,请参照图9A、图9B、图10A、图10B、图10C、图10D、图10E,其中图9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俯视视角的图,图9B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侧视视角的图,图10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侧视视角的图。图10B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侧视视角的图。图10C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布体平放的俯视视角的图。图10D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布体平放的图,其中该布体略为倾斜置放。图10E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一实施例于布体平放的侧视视角的图。
于本实施例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00的折景部410与基底部420分别由不同颜色的纱线所织造而成,具体而言,表层的折景部410是由紫色的纱线所织造而成,而底层的基底部420是由蓝色的纱线所织造而成,而印制在折景部410表面的亲水树脂层可以是透明的颜色或是与折景部410相同或是相异的颜色,本实施例中以透明的亲水树脂层为例进行说明。
从图9A与图10A可以得知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00在吸收到水气之后,紫色的折景部410会卷曲而露出下方蓝色的基底部420。而由图9B与图10B可以确认,当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00在吸收到水气之前,折景部410会大致上平贴于基底部420,而当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00吸收到水气之后,折景部410会卷曲而露出基底部420。
而从图10C、图10D、图10E的图中可以得知,当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00在吸收到水气之后,无论是从平放的俯视视角、略为倾斜平放的俯视视角,或是平放的侧视视角,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底色露出而让视觉色彩改变织布400的视觉效果改变的现象。
接着参照图11A至图11D,图11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另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俯视视角的图,图11B、图11C、图11D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另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俯视视角的图,其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为平放。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亲水树脂也可以应用在仅有基底部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上,如图12A与图12B所示,其中图12A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又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前的俯视视角的图,图12B为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又一实施例于吸收水气之后的俯视视角的图,其中视觉色彩改变织布为平放。
同样地,亲水树脂层630须包含11至40重量百分比的聚氨酯硬链段,且亲水树脂层630中的亲水树脂于固化反应前,具有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包含0至6重量百分比)的异氰酸酯官能基,且亲水树脂层630的水接触角为小于60度才能够达到本公开内容所欲实现的可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规范的视觉改变效果。
综上所述,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在织布上涂布亲水树脂层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可以在垂直显色可视角度或是水平显色可视角度皆有良好的视觉变化效果,并可以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的规范。相较于现有技术,如US16/275,593申请案以及TW202002829A申请案,本公开内容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运作机制,且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受限于翼片翻翘程度使得视觉改变效果不明显及显色可视角度受限等缺点。又本公开内容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可通过耐水洗与耐氯测试规范,适合应用于不同的纺织品领域。
虽然本公开内容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内容,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3)
1.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底部,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
折景部,由第二纱线织造而成,所述基底部与所述折景部之间通过连结部可掀合式地接合,其中所述折景部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基底部上;以及
亲水树脂层,设置于所述折景部上,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不大于60度,
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第一颜色,所述折景部具有第二颜色,且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2.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底部,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
折景部,由第二纱线织造而成,所述折景部与所述基底部为由同胚布热压而成,且所述折景部与所述基底部为可掀合式,且不需连结部即可接合;以及
亲水树脂层,设置于所述折景部上,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不大于60度,
其中,所述第一纱线具有第一颜色,且所述第二纱线具有第二颜色,且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折景部包含相连的外页面与内页面,所述内页面面向所述基底部,所述亲水树脂层为涂布在所述外页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折景部包含相连的外页面与内页面,所述内页面面向所述基底部,所述亲水树脂层为涂布在所述内页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折景部包含相连的外页面与内页面,所述内页面面向所述基底部,所述亲水树脂层为涂布在所述内页面与所述外页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折景部完全覆盖所述基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基底部从所述折景部局部地被显露出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水平显色可视角达170度。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垂直显色可视角达120度。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在所述折景部的覆盖率为10%至99%。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图案为连续图案。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图案为实心或是中空的不连续图案,且所述不连续图案为点状、线状、条状、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或其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具有第三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三颜色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具有第三颜色,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三颜色不同。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树脂包含聚氨酯树脂,其中所述聚氨酯树脂的硬链段组成含量占总组成物重量百分比为11至40重量百分比。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树脂包含具有异氰酸酯官能基的聚氨酯树脂,其中所述异氰酸酯官能基于未经固化反应前,具有不大于6重量百分比的含量,包含0~6重量百分比。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经过水洗20次测试后,显色面积可达2%至40%。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经过AATCC162-2002耐氯泳水牢度测试后,显色面积可达2%至40%。
19.一种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底部,由至少一种纱线织造而成;以及
亲水树脂层,设置于所述基底部的一侧或两侧,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的水接触角小于60度,
其中,当所述基底部的纱线为单一种纱线织造而成时,所述亲水树脂层或是所述基底部的表面上更进一步地设置印花涂层,
其中,当所述基底部的纱线为两种以上时,所述些纱线具有两种以上的颜色,
其中,所述基底部的纱线颜色、所述亲水树脂层与所述印花涂层的颜色可不相同,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在所述基底部的覆盖率为1%至99%。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为连续图案。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亲水树脂层为实心或是中空的不连续图案,且所述不连续图案为点状、线状、条状、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或其组合。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设置于所述亲水树脂层的表面上的所述印花涂层是部分覆盖在所述亲水树脂层的上侧或下侧。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视觉色彩改变织布,其中所述视觉色彩改变织布的显色形态与所述亲水树脂层在所述基底部的涂布形态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69608.8A CN117779325A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69608.8A CN117779325A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79325A true CN117779325A (zh) | 2024-03-29 |
Family
ID=90382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69608.8A Pending CN117779325A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79325A (zh) |
-
2022
- 2022-09-22 CN CN202211169608.8A patent/CN11777932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84930B2 (ja) | スエード外観を有し、色の範囲が灰色と黒色の間であり、高い染色堅牢度を有するマイクロファイバー状の布地およびその生成方法 | |
KR101016161B1 (ko) | 스웨이드조 인공피혁 및 그 제조방법 | |
DE69721305T2 (de) | Retroreflektierender gegenstand mit waschfestem bindemittel für kügelchen | |
CN101641465B (zh) | 聚氨酯弹力丝及其制备方法 | |
TWI537441B (zh) | 聚胺基甲酸酯彈性絲及其製法與含該彈性絲之布匹 | |
EP3128072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yed artificial leather | |
KR100415156B1 (ko) | 형태안정성및/또는내수성을갖는포면및그에사용되는심초형복합섬유 | |
CN218779104U (zh) |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 |
CN117779325A (zh) | 视觉色彩改变织布 | |
KR20020027655A (ko) | 플러시 피혁 형태의 시트 형상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I829359B (zh) | 視覺色彩改變織布 | |
US20240102210A1 (en) | Alternating color fabric | |
JP4941410B2 (ja) | ポリウレタン系弾性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伸縮性布帛 | |
TWI821678B (zh) | 數位印花織物、數位印花織物的製造方法及數位印花墨水 | |
KR20210141932A (ko) | 은부조 피혁형 시트 및 은부조 피혁형 시트의 평가 방법 | |
JP3142097B2 (ja) | 酸性染料により染色可能な銀面を有した皮革様シート状物 | |
JPS6364553B2 (zh) | ||
TW202424311A (zh) | 印花織物和其製造方法 | |
KR0151369B1 (ko) | 극세사 부직포 인공피혁의 염색방법 | |
JPH01216828A (ja) | 布地模様を現出した積層シート | |
JPH0115628B2 (zh) | ||
JPH0124916B2 (zh) | ||
JPH04114025A (ja) | 擬革 | |
JP2002327377A (ja) | スエード調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49806B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