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7716267A -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6267A
CN117716267A CN202180100154.6A CN202180100154A CN117716267A CN 117716267 A CN117716267 A CN 117716267A CN 202180100154 A CN202180100154 A CN 202180100154A CN 117716267 A CN117716267 A CN 117716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lot
optical fiber
cantilever structure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0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刚
杨松
程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1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6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其包括本体,本体中设置有用于插接插芯光组件的第一插槽,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插芯光组件的悬臂结构,悬臂结构凸出于第一插槽的内壁面,且悬臂结构在朝向插芯光组件向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止位面。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通过设置悬臂结构,采用悬臂结构与插芯光组件卡接的形式,既实现了纤芯对接,又实现了插芯光组件与光纤适配器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通过悬臂结构的止位面可以防止插芯光组件脱离该光纤适配器,保证了光纤适配器与插芯光组件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领域中,光纤是通过光纤连接器和适配器的配合完成光纤的连接和固定。但随着带宽需求的急剧增长以及光纤布局空间的限制,高密度多光纤的多芯光纤连接器(Multi-fiber Push On,简称MPO)被越来越多的主干光缆投入使用。公头MPO连接器和母头MPO连接器通过MPO适配器完成纤芯对接,纤芯直径在微米级,对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MPO适配器决定着纤芯对接精度和链路传输性能的优劣。
目前市场上的MPO适配器种类繁多,主要存在零件多,成本高,安装效率低等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MPO适配器存在零件多、成本高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其中,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置有用于插接插芯光组件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由所述本体上的两个第一侧壁和两个第二侧壁环绕形成,所述两个第一侧壁相对,所述两个第二侧壁相对,每个第二侧壁与两个第一侧壁相邻,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插芯光组件的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凸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内壁面,且所述悬臂结构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止位面。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适配器,通过设置悬臂结构,采用悬臂结构与插芯光组件卡接的形式,既实现了纤芯对接,又实现了插芯光组件与光纤适配器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通过悬臂结构的止位面可以防止插芯光组件脱离该光纤适配器,保证了光纤适配器与插芯光组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缺口从所述第一插槽的端部沿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上延伸设定的长度。通过设置该缺口,可以对手部进行避让,便于手持MT端子直接插接到位,由此方便了MT端子的装配和拆卸,提升了MT端子与该光纤适配器的拆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二侧壁均设置有所述缺口。从而可以手动捏住MT端子的两侧进行插接,方便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设置有通孔。通过在第一插槽的侧壁上开设通孔,可以便于对该光纤适配器的加工制造,有利于提高该光纤适配器的悬臂结构及其止位面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悬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端部和所述通孔之 间。当MT端子和该光纤适配器通过悬臂结构与开孔的配合卡接固定时,可以通过通孔处观察到悬臂结构的止位面与MT端子的开孔之间的卡接状态,能够进一步确保该光纤适配器与MT端子的可靠卡接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悬臂结构形成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上向所述第一插槽的中心方向凸出的部位。该悬臂结构与第一插槽侧壁为一体结构,便于制造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悬臂结构设置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一插槽的端部的内壁面。第一插槽的侧壁为光滑平整的侧壁,其本身不成型出凸出或凹陷类结构,从而可以避免凸出或凹陷类结构在弯折处产生的应力集中的问题,保证该光纤适配器的结构强度。同时,在通孔内壁面成型出的悬臂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便于匹配不同的MT端子,提升成型制造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悬臂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连接,所述止位面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面。由于该悬臂结构需要与MT端子的开孔配合,MT端子上一般在连接光缆的一侧具有用于安装和定位pin针的固定片,该固定片为一种独立安装的零件,固定片、pin针和MT端子的主体共同构成MT端子。当MT端子插接至第一插槽中后,第一限位部的止位面可以与MT端子的主体抵接,同时,第二限位部的限位面可以与固定片抵接,从而既可以保证MT端子的主体在第一插槽中固定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固定片的稳定,进而保证了pin针的稳定,使光纤连接器和MT端子的光端面重合,保证光信号的链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T端子的pin针具有两个,在其主体宽度方向上对称布设,相应的固定片可以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pin针。为了能够将两个固定片在第一插槽中同时抵紧,相应的第二限位部可以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部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两侧,以分别通过各自的限位面将对应的固定片抵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两个用于安装固定pin针的固定片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保证第二限位部的限位面与固定片抵接时,第一限位部的止位面也能够同时与MT端子的主体抵接,可以使第一限位部在朝向插芯光组件向第一插槽插接方向上凸出于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相对于第二限位部凸出部分的长度可以为固定片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和所述悬臂结构为一体成型。从而可以使该光纤适配器为一种单一的零件,悬臂结构可以在该光纤适配器制造过程中直接成型,由此,该光纤适配器既可以实现光纤连接器和MT端子的光端面的对接,使二者光端面重合,保障光信号的链路传输,又可以保证MT端子与该光纤适配器插接的可靠性,此外还方便了装配,提升了拆装效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装置,其中,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光通信装置还包括光纤连接器和插芯光组件,所述插芯光组件插接 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第一插槽,且所述插芯光组件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悬臂结构卡接固定;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本体相连,所述光纤连接器通过所述本体与所述插芯光组件对接。从而可以使得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够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提高了光信号的耦合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后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左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插芯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固定片与导引针配合的状态图;
图11为插芯光组件插接至光纤适配器中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
1-光纤适配器;
11-本体
111-第一侧壁;
112-第二侧壁;
12-悬臂结构;
121-止位面;
124-第一限位部;
125-第二限位部;
1251-限位面;
13-缺口;
14-通孔;
15-第一插槽;
151-端面;
16-第二插槽;
2-插芯光组件;
21-开孔;
22-导引针;
23-固定片;
24-主体;
3-光纤连接器;
4-光纤。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在光纤通信领域,光纤一般通过光纤连接器和适配器的配合完成光纤的连接和固定,即一条光纤一端的光纤连接器通过适配器与另一条光纤一端的光纤连接器相连接。其中,对于MPO连接器而言,公头MPO连接器和母头MPO连接器可以通过MPO适配器完成纤芯对接,但由于纤芯直径在微米级,对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MPO适配器决定着纤芯对接精度和链路传输性能的优劣。目前,为了保证MPO适配器能够可靠连接两端的MPO连接器,保证纤芯对接精度,现有MPO适配器一般包括两个以上的零件,一部分零件用于保证纤芯对接精度,另一部分零件来实现纤芯对接后的位置固定。然而,现有的上述MPO连接器由于采用零件较多,造成成本的提高,且安装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1,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装配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主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后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该光纤适配器1包括本体11,本体11中设置有用于插接插芯光组件2的第一插槽15,第一插槽15由本体11上的两个第一侧壁111和两个第二侧壁112环绕形成,两个第一侧壁111相对,两个第二侧壁112相对,每个第二侧壁112与两个第一侧壁111相邻,本体11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插接光纤连接器3的第二插槽16,该第一插槽15贯通本体11的一端,第二插槽16贯通本体11的另一端,且第一插槽15和第二插槽16在本体11内部连通。由此,本体11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插槽15和第二插槽16连接 插芯光组件2和光纤连接器3,使光纤连接器3和插芯光组件2在本体11内部对接,即实现两个需要连接的光纤端面对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本实施例中,该插芯光组件2可以为机械对接插芯光组件2(Mechanical Transfer,简称MT)端子,该MT端子可以连接在光纤4的端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为一个单一的零件,即通过该光纤适配器1既可以实现纤芯对接,又可以实现MT端子与该光纤适配器1相对位置的固定。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两个第一侧壁11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1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插芯光组件2的悬臂结构12,悬臂结构12凸出于至少一个第一侧壁111的内壁面,且悬臂结构12在朝向插芯光组件2向第一插槽15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止位面121,在图1中,Y方向表示插芯光组件2向第一插槽15插接方向。其中,本体11上被第一插槽15贯通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侧,MT端子可以从第一开口侧插入至第一插槽15;本体11上被第二插槽16贯通的一侧形成第二开口侧,光纤连接器3可以从该第二开口侧插入至第二插槽16。需要说明的是,MT端子上具有开孔21,在将MT端子插入至第一插槽15中前,可以将MT端子调整为开孔21朝向能够与悬臂结构12配合的一侧,然后将MT端子从第一开口侧开始插入第一插槽15。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悬臂结构12可以对称设置于两个第一侧壁11,且分别凸出两个第一侧壁111的内壁面,两悬臂结构12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小于MT端子的厚度尺寸,由此,在MT端子开始插入第一插槽15时,两悬臂结构12可以受到MT端子的挤压向外发生轻微的扩张变形,随着MT端子的继续插入,当MT端子上的开孔21到达与悬臂结构12对齐的位置处时,悬臂结构12可以恢复形变并卡入至MT端子上的开孔21中,从而实现了对MT端子的卡接固定,在悬臂结构12卡入开孔21中时,悬臂结构12上的止位面121可以与MT端子的开孔21的内壁抵接,从而可以防止MT端子向远离该光纤适配器1的方向移动,即能够防止MT端子从第一插槽15中脱离,保证了MT端子与该光纤适配器1插接固定的可靠性,以及纤芯定位位置的稳定,进而可以保证纤芯对接精度。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装配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主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两个第二侧壁1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112设置有缺口13,且缺口13从第一插槽15的端部沿插芯光组件2向第一插槽15插接方向上延伸设定的长度。其中,缺口13在第一方向贯通至少一个第二侧壁112,该第一方向为与MT端子向第一插槽15中插入的方向和悬臂结构12卡入至MT端子上开孔21的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即悬臂结构12和缺口13分别设置于第一插槽15相邻的两侧壁,如图1所示,图1中的X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在将MT端子向第一插槽15中插入时,可以手动进行该插入操作,即手持MT端子上与其开孔21所在面相邻的侧面,在插入过程中,本体11上的缺口13可以对手进行避让,从而可以手持MT端子直接插接到位,由此方便了MT端子的装配和拆卸,提升了MT端子与该光纤适配器1的拆装效率。
其中,两个第二侧壁112均设置有缺口13,两个缺口13位置可以对称分布,从而可以手动捏住MT端子的两侧进行插接,方便操作。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4所示,至少一个第一侧壁111设置有通孔14,其中,该通孔14在第二方向贯通至少一个第一侧壁111,在图1中,Z方向为第二方向,即悬臂结构12向MT端子上的开孔21卡接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通过在至少一个第一侧壁111上开设通孔14,可以便于对该光纤适配器1的加工制造,有利于提高该光纤适配器1的悬臂结构12及其止位面121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左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俯视图,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悬臂结构12位于第一插槽15的端部和通孔14之间。其中,第一插槽15的端部是指本体11上用于插接MT端子一侧的端面151,通孔14与该端面15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悬臂结构12设置于该通孔14与该端面151之间的这一部分侧壁。当MT端子和该光纤适配器1通过悬臂结构12与开孔21的配合卡接固定时,可以通过通孔14处观察到悬臂结构12的止位面121与MT端子的开孔21之间的卡接状态,能够进一步确保该光纤适配器1与MT端子的可靠卡接固定。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4所示,悬臂结构12形成为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上向第一插槽15的中心方向凸出的部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该悬臂结构12与第一插槽15侧壁为一体结构,便于制造成型。
其中,该第一侧壁111的部分部位形成一种外部凹陷内部凸出的结构,第一侧壁111的该部分部位形成了上述悬臂结构12,该部分侧壁的壁厚可以与其他部位的侧壁的壁厚相同,便于在被MT端子挤压时发生轻微的弹性变形,进而便于MT端子与光纤适配器1的拆装。
在另一种具体地实现方式中,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悬臂结构12设置于通孔14靠近第一插槽15的端部的内壁面。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15的侧壁本身不具有凸出或凹陷类结构,而是在通孔14的内壁面单独成型出悬臂结构12,该悬臂结构12朝向第一插槽15内部的一侧凸出于第一插槽15的内壁面,以便于与MT端子卡接固定。其中,由于第一插槽15的侧壁本身不成型出凸出或凹陷类结构,可以避免凸出或凹陷类结构在弯折处产生的应力集中的问题,保证该光纤适配器1的结构强度。同时,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通孔14内壁面成型出的悬臂结构12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便于匹配不同的MT端子,提升成型制造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和8所示,悬臂结构12包括第一限位部124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125,第一限位部124与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125连接,其中,第一限位部124可以连接于第一侧壁111的内壁面,也可以连接于通孔14靠近第一插槽15的端部的内壁面,还可以是第一侧壁111向第一插槽15内凸出的部分部位,止位面121形成为第一限位部124在朝向插芯光组件2向第一插槽15插接方向的一侧面。第二限位部125在朝向插芯光组件2向第一插槽15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面1251。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插芯光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固定片23与导引针22配合的状态图,图11为插芯光组件2插接至光纤适配器1中的状态图,如图1及图8至图11所示,MT端子上用于连接光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片23,该固定片23可以用于安装和定位导引针22(pin针),该固定片23为一种独立安装的零件,即MT端子是由MT端子的主体24、固定片23和pin针共同装配而成。当MT端子整体插接至第一插槽15中后,第一插槽15的侧壁可以将MT端子的主体24和固定片23同时抱紧,以保证MT端子在第一插槽15中插接的稳定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MT端子插接至第一插槽15中后,第一限位部124的止位面121可以与MT端子的主体24抵接,同时,第二限位部125的限位面1251可以与固定片23抵接,从而既可以保证MT端子的主体24在第一插槽15中固定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固定片23的稳定,进而保证了pin针的稳定,使光纤连接器3和MT端子的光端面重合,保证光信号的链路传输。
其中,MT端子的pin针具有两个,在其主体24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对称布设,相应的固定片23可以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pin针。为了能够将两个固定片23在第一插槽15中同时抵紧,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25可以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部125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部124的两侧,以分别通过各自的限位面1251将对应的固定片23抵紧。其中,两个固定片2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个零件。
此外,两个用于安装固定pin针的固定片2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保证第二限位部125的限位面1251与固定片23抵接时,第一限位部124的止位面121也能够同时与MT端子的主体24抵接,可以使第一限位部124在朝向插芯光组件2向第一插槽15插接方向上凸出于第二限位部125,第一限位部124相对于第二限位部125凸出部分的长度可以为固定片23的厚度。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体11和悬臂结构12为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该光纤适配器1为一种单一的零件,悬臂结构12可以在该光纤适配器1制造过程中直接成型,由此,该光纤适配器1既可以实现光纤连接器3和MT端子的光端面的对接,使二者光端面重合,保障光信号的链路传输,又可以保证MT端子与该光纤适配器1插接的可靠性,此外还方便了装配,提升了拆装效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装配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装置的爆炸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装置,其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1,该光通信装置还包括光纤连接器3和插芯光组件2,插芯光组件2插接于光纤适配器1的第一插槽15,且插芯光组件2与光纤适配器1的悬臂结构12卡接固定。光纤连接器3与光纤适配器1的本体11相连,光纤连接器3通过本体11与插芯光组件2对接。具体地,本体11上远离第一插槽15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插槽16,光纤连接器3可以固定插接于该第二插槽16,该第二插槽16和第一插槽15在本体11的内部连通,由此可以实现光纤连接器3与插芯光组件2的光端面较好的对接,从而可以使得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够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提高了光信号的耦合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 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置有用于插接插芯光组件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由所述本体上的两个第一侧壁和两个第二侧壁环绕形成,所述两个第一侧壁相对,所述两个第二侧壁相对,每个第二侧壁与两个第一侧壁相邻,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插芯光组件的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凸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内壁面,且所述悬臂结构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止位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缺口从所述第一插槽的端部沿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上延伸设定的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设置有通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端部和所述通孔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上向所述第一插槽的中心方向凸出的部位。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连接,所述止位面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面;
    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朝向所述插芯光组件向所述第一插槽插接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悬臂结构为一体成型。
  9. 一种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光通信装置还包括光纤连接器和插芯光组件,所述插芯光组件插接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所述第一插槽,且所述插芯光组件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悬臂结构卡接固定;
    所述光纤连接器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本体相连,所述光纤连接器通过所述本体与所述插芯光组件对接。
CN202180100154.6A 2021-10-11 2021-10-11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7162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3038 WO2023060385A1 (zh) 2021-10-11 2021-10-11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267A true CN117716267A (zh) 2024-03-15

Family

ID=8598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0154.6A Pending CN117716267A (zh) 2021-10-11 2021-10-11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6267A (zh)
WO (1) WO20230603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8979B2 (ja) * 2012-11-09 2014-06-1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レセプタクルハウジング、光コネクタアダプタ、アダプタハウジング
CN113270758A (zh) * 2019-12-20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CN111061017B (zh) * 2019-12-31 2020-12-0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和光纤连接组件
CN111239929A (zh) * 2020-03-12 2020-06-0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3484959B (zh) * 2021-07-29 2024-09-06 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模块的适配器组件以及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0385A1 (zh)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6479A (en) Massive parallel opt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US20100266245A1 (en) Fiber termination for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
US6422759B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JP4077165B2 (ja) 光ファイバを終端するための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終端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6454464B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transceiver test devices
WO2022156222A1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US2012014107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on a bracket for mounting connectors
CN214375419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JP2002098860A (ja) 光コネクタ用の整列装置
US6505976B1 (en) Alignment pin assembly for fiber optic connectors
WO2024098704A1 (zh) 一种小型化mt光纤连接器及适配器组件
CN115097578A (zh) 一种光模块
US20130011103A1 (en) Optoelectronic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optical module
WO2022156077A1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117716267A (zh)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CN116400461B (zh) 一种公母兼容型多光纤适配器
US20240069295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including connector coupler with elastic holding arm for holding connector
CN116130992A (zh) 一种具有盲插及浮动机构的通信装置
CN112099157B (zh) 多芯光纤连接头、多芯光纤适配器及多芯光纤连接组件
US11320600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for hardware interior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2116351A (ja) 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とともに用いられるカップリング用アダプタ
CN220855261U (zh) 并排式双头光衰减器
CN110346871B (zh) 多芯光纤衰减器
CN113740975A (zh) 套管保持器组件
CN219533446U (zh) 一种母头mtp连接器、公头mtp连接器及其mtp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