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7886A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47886A CN116347886A CN202111570795.6A CN202111570795A CN116347886A CN 116347886 A CN116347886 A CN 116347886A CN 202111570795 A CN202111570795 A CN 202111570795A CN 116347886 A CN116347886 A CN 1163478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t line
- layer
- insulating layer
- insulating
- air inter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4—Air gap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其中,所述位线结构至少包括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所述绝缘盖帽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上;在所述位线接触孔内形成填满所述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器件,例如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包括多个存储单元、字线(Word Line,WL)和位线(Bit Line,BL)。其中,每个存储单元通常包括晶体管和电容器,晶体管的栅极与WL相连,晶体管的漏区或源区与BL相连,晶体管的源区或漏区与电容器相连。在WL上施加电压信号能够控制晶体管的打开或关闭,进而通过BL读取存储在电容器中的数据信息,或者通过BL将数据信息写入到电容器中进行存储。
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包括存储节点接触(Node Contact,NC)和位线接触(Bit lineContact,BLC)。其中,NC用于电连接源/漏区和半导体结构中的其他部分,BLC用于电连接有源区和BL。随着半导体存储器件的高度集成,BL和NC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从而增加了BL和NC之间的寄生电容,进而导致存储器的感测容限和读取速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其中,所述位线结构至少包括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所述绝缘盖帽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上;在所述位线接触孔内形成填满所述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其中,所述位线结构至少包括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所述绝缘盖帽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上;位于所述位线接触孔内的填满所述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位线结构两侧壁的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底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在位线接触孔内形成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在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提供了一种新的位线结构侧墙即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的形成方法。由于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位于BL和NC之间,而空气夹层的介电常数相比于没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中的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因此,降低了NC与BL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了存储器的读出容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至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b至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4a至图4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至少一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即,这里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区、元件的尺寸以及其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与……相邻”、“连接到”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与之相邻、连接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与……直接相邻”、“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申请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而当讨论的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时,并不表明本申请必然存在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如图1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基底。
这里,基底可以是硅(Si)衬底、锗(Ge)衬底、硅锗(SiGe)衬底、镓砷化物衬底、陶瓷衬底、石英衬底或用于显示器的玻璃衬底,也可以包括多层,例如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Insulator,SOI)衬底、或绝缘体上锗(Germanium On Insulator,GOI)衬底等。
基底内还可以形成有浅沟槽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在基底内隔离出若干有源区。STI可以通过在基底内形成沟槽后,再在沟槽内填充隔离材料层而形成。STI中填充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或氧化硅等,氧化硅可以通过热氧化形成。STI可以在基底隔离出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或其他分布类型的有源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内还可以形成有位于浅沟槽隔离和有源区之上的缓冲层,缓冲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缓冲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硅氧化物、硅氮化物或硅氮氧化物等。
步骤S101可以参考图1b,提供的基底101包括有源区1012、浅沟槽隔离1011和缓冲层1013,其中,浅沟槽隔离1011与有源区1012间隔排布,缓冲层1013位于浅沟槽隔离1011和有源区1012之上。
步骤S102、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
其中,位线接触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晶硅等导电材料,例如,掺杂杂质的多晶硅或未掺杂杂质的多晶硅。位线结构至少包括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所述绝缘盖帽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上。
如图1c所示,在基底101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102、与位线接触孔102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103以及位线结构104,其中,位线接触孔102贯穿部分基底101,位线接触103位于位线接触孔102之内,且位线接触孔102内具有未被位线接触103占据的空间。位线结构104中的一部分位于位线接触103之上,通过位线接触103连接到有源区1012,另一部分位线结构104位于基底101之上。位线结构104至少包括导电层1042和位于导电层1042上的绝缘盖帽层1041。
在实际应用中,导电层的材料可以采用多晶硅、金属硅化物、导电金属氮化物(例如钛氮化物(TiN)、钽氮化物(TaN)、钨氮化物(WN)等)和金属(例如钨(W)、钛(Ti)、钽(Ta)等)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在实际应用中,绝缘盖帽层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物、硅氮化物和硅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个,绝缘盖帽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位线结构还可以包括扩散阻挡层,扩散阻挡层位于位线接触和导电层之间。扩散阻挡层可以使导电层与有源区绝缘,同时可以阻止导电层中的金属离子进入有源区。扩散阻挡层可以包括单层结构,例如,金属钛层;也可以包括多层结构,例如,金属钛层和氮化钛层。
步骤S103、在所述位线接触孔内形成填满所述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
结合图1c和图1d,在位线接触孔102内形成填满位线接触孔102的第一绝缘层105(如图1d所示)。其中,第一绝缘层105的表面与位线接触孔102的表面齐平。这里,第一绝缘层可以用来保护BLC在后续的工艺中免受破坏。
第一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物,氮化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氮化硅、氮氧化硅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工艺形成第一绝缘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工艺形成第一绝缘层,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实施可以先在基底的上表面和位线接触孔的表面沉积形成初始第一绝缘层,再通过刻蚀去除基底上表面以上的所述初始第一绝缘层,形成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
步骤S104、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
这里,绝缘结构的形式可以为两侧两层绝缘层中间一层空气夹层,即绝缘结构从左到右分别为绝缘层、空气夹层、绝缘层;其中,绝缘层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氧化铝等。在实施时,两层绝缘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绝缘结构中绝缘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工艺形成绝缘结构中的绝缘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工艺形成绝缘结构中的绝缘层,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实施可以通过在位线结构的表面依次沉积形成第一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二绝缘层,再干法刻蚀中间的牺牲层形成空气夹层,之后,在第二绝缘层、空气夹层和第一绝缘层的表面沉积相同材料的绝缘层,覆盖空气夹层表面暴露的空隙,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
步骤S104可以参考图1e,在位线结构104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1061的绝缘结构106,其中,空气夹层1061的两侧为绝缘层1062,空气夹层1061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104中导电层1042的高度。
这里,由于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而NC位于相邻两个BL之间,使得NC与BL之间的介质层从单一的绝缘层,变成了绝缘层加空气夹层,又由于空气夹层的介电常数相比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因此,可以降低NC与BL之间的寄生电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底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在位线接触孔内形成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在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提供了一种新的位线结构侧墙即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的形成方法。由于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位于BL和NC之间,而空气夹层的介电常数相比于没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中的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因此,降低了NC与BL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了存储器的读出容量。
基于图1a所示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如图1e所示,该结构包括:
基底101;
位于基底101上的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第一绝缘层105所在的孔)、与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103以及位线结构104,其中,位线结构104至少包括导电层1042和绝缘盖帽层1041;绝缘盖帽层1041位于导电层1042上;
位于位线接触孔内的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105;
位于位线结构104两侧壁的具有空气夹层1061的绝缘结构106,其中,空气夹层1061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104中导电层1042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实施可以包括:
步骤S1021:在基底上形成位线接触孔;
这里,步骤S1021的实施可以为在基底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图案化第一光刻胶层,形成具有位线接触孔图案的第一掩膜图案,以所述第一掩膜图案为掩膜刻蚀基底,形成位线接触孔。
其中,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指通过紫外光、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的照射或辐射,其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剂刻薄膜材料。光刻胶对光敏感,包括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等成分。在光刻工艺过程中,用作抗腐蚀涂层材料。
步骤S1022:在位线接触孔内沉积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初始位线接触;
这里,步骤S1022的实施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等在位线接触孔内沉积形成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初始位线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沉积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初始位线接触可以在位线接触孔和基底的表面沉积第二初始位线接触,再利用化学机械抛光清除位于基底上表面以上的第二初始位线接触,形成所述第一初始位线接触。
步骤S1023:在基底的上表面依次沉积形成初始导电层、初始绝缘盖帽层和第二光刻胶层;
这里,步骤S1023的实施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等在基底的上表面依次沉积形成初始导电层、初始绝缘盖帽层和第二光刻胶层。
步骤S1024:图案化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形成具有位线结构图案的第二掩膜图案;
这里,图案化第二光刻胶层可以是,对第二光刻胶层进行曝光和显影,溶解掉光第二刻胶层中的部分,第二光刻胶层中未被溶解的部分形成第二掩膜图案。
步骤S1025:以所述第二掩膜图案为掩膜,刻蚀初始导电层和初始绝缘盖帽层,形成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绝缘盖帽层;
这里,步骤S1025的实施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例如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刻蚀初始导电层和初始绝缘盖帽层,形成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
步骤S1026:清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
这里,步骤S1026的实施可以采用湿法或干法刻蚀工艺,清除第二光刻胶层。
步骤S1027:以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绝缘盖帽层为掩膜,刻蚀位线接触孔内的第一初始位线接触,形成所述位线接触,其中,所述位线接触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
这里,步骤S1027的实施可以采用湿法或干法刻蚀工艺,刻蚀位线接触孔内的第一初始位线接触,形成位线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的实施可以包括:
步骤S1041: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
图2a显示了图1e中一个位线结构其两侧壁的绝缘结构的形成过程,如图2a中的图(1)所示,在位线结构104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第二绝缘层203、牺牲层202和第三绝缘层201,暴露出部分牺牲层202的表面,即牺牲层202的顶部,其中,第二绝缘层203、牺牲层202和第三绝缘层201的上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1的实施可以通过在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沉积形成初始第二绝缘层、初始牺牲层和初始第三绝缘层,再刻蚀位于位线结构上表面之上的初始第二绝缘层、初始牺牲层和初始第三绝缘层,形成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牺牲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
步骤S1042:沿第一方向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所述空气夹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
结合图2a中的图(1)和图(2),沿第一方向(箭头所指方向)刻蚀牺牲层202,形成图2a中的图(2)所示的空气夹层1061,其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基底的方向,结合图1e可知,第一方向为图2a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2的实施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沿第一方向刻蚀牺牲层,形成空气夹层,例如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利用干法刻蚀的各向异性,刻蚀牺牲层,方便形成空气夹层。
步骤S1043: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得到位于所述位线结构两侧壁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绝缘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四绝缘层。
这里,步骤S1043的实施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在位线结构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空气夹层和第三绝缘层的表面形成第四绝缘层,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等。
其中,第四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等。第四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至少与第二绝缘层或第三绝缘层采用的材料相同,以使得第四绝缘层可以覆盖空气夹层表面的空隙。
如图2a中的图(3)所示,形成覆盖第三绝缘层201、空气夹层1061和第二绝缘层203的第四绝缘层205,即第四绝缘层205覆盖在第三绝缘层、空气夹层1061和第二绝缘层203的表面,得到位于位线结构104两侧壁具有空气夹层1061的绝缘结构106,其中,绝缘结构106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二绝缘层203、空气夹层1061、第三绝缘层201和第四绝缘层2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3的实施可以包括:
步骤S1431: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四绝缘层;
这里,初始第四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至少与第二绝缘层或第三绝缘层采用的材料相同,以使得初始第四绝缘层可以覆盖空气夹层表面的空隙。
如图2b中的图(1)所示,在位线结构104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203、空气夹层1061和第三绝缘层201的表面形成初始第四绝缘层209。
步骤S1432: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
这里,步骤S1432的实施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位于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初始第四绝缘层,例如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
结合图2b中的图(1)和图(2),刻蚀位于位线结构104顶部以上的初始第四绝缘层209,形成如图2b中的图(2)所示的覆盖第三绝缘层201、空气夹层1061和第二绝缘层203的第四绝缘层205。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位线结构的表面依次沉积形成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再刻蚀中间的牺牲层,形成空气夹层,之后,在第二绝缘层、空气夹层和第三绝缘层的表面沉积第四绝缘层,覆盖空气夹层顶部暴露的空隙,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1的实施可以包括:
步骤S1411:在所述位线结构的表面依次形成初始第二绝缘层和初始牺牲层;
如图2c中的图(1)所示,在位线结构104的表面依次形成初始第二绝缘层206和初始牺牲层207。
这里,步骤S1411的实施可以采用沉积工艺依次在位线结构的表面形成初始第二绝缘层和初始牺牲层,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等。
其中,初始第二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等。初始牺牲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多晶硅。
步骤S1412: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牺牲层,形成所述牺牲层;
结合图2c中的图(1)和图(2),刻蚀位于位线结构104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牺牲层207,形成如图2c中的图(2)所示的牺牲层202。
这里,步骤S1412的实施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位于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初始牺牲层,例如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
步骤S1413:在所述初始第二绝缘层的表面和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三绝缘层;
如图2c中的图(3)所示,在初始第二绝缘层206的表面和牺牲层202的表面形成初始第三绝缘层208。
这里,步骤S1413的实施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在初始第二绝缘层的表面和牺牲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三绝缘层,例如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分子层沉积工艺、等离子体增强化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等。
其中,初始第三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等。初始第三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和初始第二绝缘层采用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S1414: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三绝缘层和所述初始第二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形成位于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的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
结合图2c中的图(3)和图(4),刻蚀位于位线结构104顶部以上的初始第三绝缘层208和初始第二绝缘层206,暴露出部分牺牲层202的表面,形成位于位线结构104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的第二绝缘层203、牺牲层202和第三绝缘层201。
这里,步骤S1414的实施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位于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初始第三绝缘层和初始第二绝缘层,例如反应离子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如图3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至步骤S203可参见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204:在所述位线结构的表面依次形成初始第二绝缘层和初始牺牲层;
步骤S205: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牺牲层,形成所述牺牲层;
步骤S206:在所述初始第二绝缘层的表面和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三绝缘层;
步骤S207: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三绝缘层和所述初始第二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形成位于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的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
这里,步骤S204至步骤S207可参见步骤S1411至步骤S1414。
步骤S208:沿第一方向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所述空气夹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
这里,步骤S208可参见步骤S1042。
步骤S209: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四绝缘层;
步骤S210a: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
这里,步骤S209和步骤S210a分别参见步骤S1431和步骤S1432。
步骤S211a:在相邻所述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存储节点接触。
这里,存储节点接触可以包括掺杂杂质的多晶硅或未掺杂杂质的多晶硅。
如图3b所示,在相邻第四绝缘层205之间形成存储节点接触30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9之后,还包括步骤S210b至步骤S212b:
步骤S210b:在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表面形成第五绝缘层;
这里,第五绝缘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氧化铝等。第五绝缘层的材料可以和第四绝缘层的材料相同,也可以和第四绝缘层的材料不同。
如图3c所示,在初始第四绝缘层209表面形成第五绝缘层302。其中,初始第四绝缘层209的结构可参见图2b中的图(1)。
步骤S211b:刻蚀所述第五绝缘层、所述基底表面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基底,以暴露所述基底;
如图3d所示,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第五绝缘层302、基底101表面的初始第四绝缘层209和部分基底101,以暴露基底101,即图3d中基底上的空白区域303。
步骤S212b: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上表面以上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五绝缘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
步骤S213b:在相邻所述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存储节点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初始第四绝缘层表面形成第五绝缘层,然后再刻蚀第五绝缘层、基底表面的初始第四绝缘层和部分基底,利用第五绝缘层保护第四绝缘层,降低了在刻蚀过程中,刻蚀掉位线结构表面的第四绝缘层的风险,从而保护绝缘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在步骤S211a或步骤S213b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在所述绝缘结构的表面、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的表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表面形成金属层;
这里,金属层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材料,例如钨(W)。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工艺(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沉积导电材料,避免在填充时出现空洞。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低气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等合适工艺沉积导电材料。
步骤S301可以参考图4a,在绝缘结构106的表面、存储节点接触301的表面和位线结构104的上表面形成金属层401。
步骤S302:刻蚀部分所述金属层,形成第一开口,以暴露出位于所述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的部分表面;
其中,刻蚀后剩余的所述金属层形成与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电连接的着落垫,所述着落垫覆盖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的表面、所述位线结构第二侧壁的绝缘结构的表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上表面。
这里,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或者湿法刻蚀工艺选择性地刻蚀金属层,蚀刻气体可以是HBr/Cl2。着落垫的作用是将存储节点接触与电容电连接。
步骤S302可以参考图4b和4a,如图4a,刻蚀部分金属层401,形成如图4b所示的第一开口402,暴露出位于位线结构104第一侧壁B的绝缘结构106的部分表面。
刻蚀后剩余的金属层形成与存储节点接触电301连接的着落垫403,着落垫403覆盖存储节点接触301的表面、位线结构第二侧壁A的绝缘结构106的表面和位线结构104的上表面。
步骤S303a、在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
这里,隔离结构的材料可以是硅氧化物、硅氮化物(例如氮化硅(Si3N4))或者硅氮氧化物等。
步骤S303a可以参考图4c,在相邻着落垫403之间和着落垫403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404。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对应地,步骤S303a“所述在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的实施包括步骤S33a1和步骤S33a2,其中:
步骤S33a1:在所述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沉积第一填充层;
这里,步骤S33a1可以参考图4d,在位线结构104第一侧壁B的绝缘结构106和着落垫403的表面沉积第一填充层4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填充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和绝缘结构中的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或第四绝缘层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的材料相同,也可以和绝缘结构中的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采用的材料不同。
步骤S33a2:在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沉积第二填充层。
这里,步骤S33a2可以参考图4d,在第一填充层4042的表面沉积第二填充层4041,第二填充层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填充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绝缘结构的表面、存储节点接触的表面和位线结构的表面形成金属层,然后刻蚀部分金属层,形成第一开口,暴露出位于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的部分表面,形成着落垫,再在相邻着落垫之间和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形成相互隔离的着落垫,实现在绝缘结构具有空气夹层的情况下,使得NC通过相互隔离的着落垫连接到半导体结构中的其他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如图4d所示,所述结构包括:
基底101;
位于基底101上的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第一绝缘层105所在的孔)、与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103以及位线结构104,其中,位线结构104至少包括导电层1042和绝缘盖帽层1041;绝缘盖帽层1041位于导电层1042上;
位于位线接触孔内的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105;
位于位线结构104两侧壁的具有空气夹层1061的绝缘结构106,其中,空气夹层1061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104中导电层1042的高度,绝缘结构106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二绝缘层203、空气夹层1061、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205,其中,第四绝缘层205覆盖第三绝缘层、空气夹层1061和第二绝缘层203。这里,绝缘结构106可参见图2b中的图(2)进行理解。
位于相邻第四绝缘层205之间的存储节点接触301;
覆盖存储节点接触301、第二侧壁A的绝缘结构106和位线结构104上表面的着落垫403,着落垫403与存储节点接触301电连接。
位于相邻着落垫403之间和着落垫403的表面的隔离结构404。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404包括第一填充层4042和第二填充层4041,第一填充层4042位于位线结构104第一侧壁B的绝缘结构106和着落垫403的表面,第二填充层4041位于第一填充层4042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在步骤S3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3b:沿所述第一方向继续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刻蚀停止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形成第二开口;其中,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空气夹层,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空气夹层,且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步骤S303b可以参考图4e和图4b,如图4b所示,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基底101的方向,即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沿第一方向继续刻蚀第一开口402,刻蚀停止位置的高度高于位线结构104中导电层1042的高度,形成如图4e所示第二开口405;其中,靠近第一侧壁B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一高度h1的第一空气夹层407,靠近第二侧壁A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二高度h2的第二空气夹层406,第一侧壁B为图4e中所有位线结构104的右侧壁,第二侧壁A为图4e中所有位线结构104的左侧壁,即靠近位线结构104右侧壁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一高度h1的第一空气夹层407,靠近位线结构104左侧壁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二高度h2的第二空气夹层406,且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高度h2。
步骤S304b:在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
步骤S304b可以参考图4f,在相邻着落垫403之间和着落垫403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404。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对应地,步骤S304b“所述在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的实施包括步骤S34b1和步骤S34b2,其中:
步骤S34b1:在所述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沉积第一填充层;
这里,步骤S34b1可以参考图4g,在位线结构104第一侧壁B的绝缘结构106和着落垫403的表面沉积第一填充层4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填充层采用的材料可以和绝缘结构106中的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或第四绝缘层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的材料相同,以封闭第一空气夹层407的开口,形成密闭的第一空气夹层407。
步骤S34b2:在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沉积第二填充层。
这里,步骤S34b2可以参考图4g,在第一填充层4042的表面沉积第二填充层4041,第二填充层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填充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通过利用隔离结构中的第一填充层封闭第一空气夹层的开口,形成密闭的第一空气夹层,再在第一填充层的表面沉积第二填充层,形成隔离结构,得到高低不同的第一空气夹层和第二空气夹层,由于第一空气夹层的高度高于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起到降低NC与BL之间寄生电容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空气夹层的高度低于第二空气夹层的高度,相比于第一空气夹层与第二空气夹层高度相同的情况,留出一部分空间给着落垫,使得着落垫的厚度更大,从而降低了着落垫的电阻,增强了着落垫的导电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如图4g所示,所述结构包括:
基底101;
位于基底101上的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第一绝缘层105所在的孔)、与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103以及位线结构104,其中,位线结构104至少包括导电层1042和绝缘盖帽层1041;绝缘盖帽层1041位于导电层1042上;
位于位线接触孔内的填满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105;
位于位线结构104两侧壁的具有空气夹层1061的绝缘结构106,其中,空气夹层1061的高度大于位线结构104中导电层1042的高度,绝缘结构106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二绝缘层203、空气夹层1061、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205,其中,第四绝缘层205覆盖第三绝缘层、空气夹层1061和第二绝缘层203。这里,绝缘结构106可参见图2b中的图(2)进行理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夹层包括具有第一高度h1的第一空气夹层407和具有第二高度h2的第二空气夹层406,其中,第一空气夹层406靠近位线结构104的第一侧壁B,第二空气夹层406靠近位线结构104的第二侧壁A,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高度h2。
位于相邻第四绝缘层205之间的存储节点接触301;
覆盖存储节点接触301、第二侧壁A的绝缘结构106和位线结构104上表面的着落垫403,着落垫403与存储节点接触301电连接。
位于相邻着落垫403之间和着落垫403的表面的隔离结构404。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404包括第一填充层4042和第二填充层4041,第一填充层4042位于位线结构104第一侧壁B的绝缘结构106和着落垫403的表面,第二填充层4041位于第一填充层4042的表面。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结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结构实施例。
以上半导体结构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半导体结构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半导体结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其中,所述位线结构至少包括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所述绝缘盖帽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上;
在所述位线接触孔内形成填满所述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形成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包括:
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
沿第一方向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所述空气夹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
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得到位于所述位线结构两侧壁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绝缘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四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第一方向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所述空气夹层,包括:
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沿第一方向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所述空气夹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包括:
在所述位线结构的表面依次形成初始第二绝缘层和初始牺牲层;
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牺牲层,形成所述牺牲层;
在所述初始第二绝缘层的表面和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三绝缘层;
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三绝缘层和所述初始第二绝缘层,暴露出部分所述牺牲层的表面,形成位于所述位线结构的两侧壁依次形成的第二绝缘层、牺牲层和第三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包括:
在所述位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初始第四绝缘层;
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四绝缘层之后,还包括:
在相邻所述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存储节点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绝缘结构的表面、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的表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上表面形成金属层;
刻蚀部分所述金属层,形成第一开口,以暴露出位于所述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的部分表面;
其中,刻蚀后剩余的所述金属层形成与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电连接的着落垫,所述着落垫覆盖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的表面、所述位线结构第二侧壁的绝缘结构的表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继续刻蚀所述第一开口,刻蚀停止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形成第二开口;其中,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空气夹层,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空气夹层为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空气夹层,且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所述在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形成隔离结构,包括:
在所述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沉积第一填充层;
在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沉积第二填充层。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所述第四绝缘层之间形成存储节点接触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表面形成第五绝缘层;
刻蚀所述第五绝缘层、所述基底表面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和部分所述基底,以暴露所述基底;
对应地,所述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顶部以上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包括:
刻蚀位于所述位线结构上表面以上的所述初始第四绝缘层和所述第五绝缘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四绝缘层。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物;
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物。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材料包括硅。
14.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上的间隔排布的位线接触孔、与所述位线接触孔部分接触的位线接触以及位线结构,其中,所述位线结构至少包括导电层和绝缘盖帽层;所述绝缘盖帽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上;
位于所述位线接触孔内的填满所述位线接触孔的第一绝缘层;
位于所述位线结构两侧壁的具有空气夹层的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空气夹层的高度大于所述位线结构中导电层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二绝缘层、空气夹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其中,所述第四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空气夹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夹层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空气夹层和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空气夹层,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夹层靠近所述位线结构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空气夹层靠近所述位线结构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相邻所述第四绝缘层之间的存储节点接触;
覆盖所述存储节点接触、所述第二侧壁的绝缘结构和所述位线结构上表面的着落垫,所述着落垫与所述存储节点接触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
位于相邻所述着落垫之间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的隔离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括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位于所述位线结构第一侧壁的绝缘结构和所述着落垫的表面,所述第二填充层位于所述第一填充层的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70795.6A CN116347886A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PCT/CN2022/094114 WO2023115803A1 (zh) | 2021-12-21 | 2022-05-20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US17/954,648 US20230015533A1 (en) | 2021-12-21 | 2022-09-28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70795.6A CN116347886A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47886A true CN116347886A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8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70795.6A Pending CN116347886A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47886A (zh) |
WO (1) | WO202311580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705036B1 (ko) * | 2016-12-19 | 2024-09-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
KR102606784B1 (ko) * | 2018-07-13 | 2023-11-28 |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 에어갭을 구비한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2707833B1 (ko) * | 2018-12-24 | 2024-09-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
CN113690219B (zh) * | 2020-05-18 | 2024-04-30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2-21 CN CN202111570795.6A patent/CN11634788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5-20 WO PCT/CN2022/094114 patent/WO2023115803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15803A1 (zh) | 2023-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81103B (zh) |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
US6329263B1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ainer capacitor structure | |
US7704851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20210043684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20150035050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ir gap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11925012B2 (en) | Capacitor array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 |
CN110061001B (zh) |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
US20140159131A1 (en) | Reservoir capacitor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3489831A (zh) | 具有多层式存储节点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US7687343B2 (en) | Storage capacitor, a memor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230148354A1 (en) | Bit line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t line structure | |
JP2000114496A (ja) | ビット線スタッド毎に4つのノ―ドと2つの位相ワ―ド線レベルを有する61/4f2DRAMセル構造 | |
CN113013092A (zh) |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 |
CN115148705A (zh) |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160247909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09277897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20100052036A1 (en) |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
CN116347886A (zh)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
CN115020408B (zh)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
US20230015533A1 (en)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 |
CN114725045A (zh) |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US6753252B2 (en) | Contact plug formation for devices with stacked capacitors | |
CN114256156A (zh) | 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和存储器 | |
US7635626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
CN117529096B (zh) | 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