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882A - 眼科手术注入器 - Google Patents
眼科手术注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33882A CN116033882A CN202180053122.5A CN202180053122A CN116033882A CN 116033882 A CN116033882 A CN 116033882A CN 202180053122 A CN202180053122 A CN 202180053122A CN 116033882 A CN116033882 A CN 116033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nger
- injector
- shaft
- guide slot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087 corn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177 Catarac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4—Eye parts, e.g. lenses or corneal implants; Artificial eyes
- A61F2/16—Intraocular lenses
- A61F2/1662—Instruments for inserting intraocular lenses into the eye
- A61F2/1672—Instruments for inserting intraocular lenses into the eye with a two-stage plunger, e.g. rotatable and pushable or rotatable at different spee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注入器(1),该注入器具有:注入器主体(2);端头(7),借助于该端头,人工晶状体可以被压出注入器(1);第一柱塞(3),该第一柱塞以可纵向移位的方式安装在注入器主体(2)上并具有第一突起(10);轴(5),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注入器主体(2)中并具有各自围绕轴(5)缠绕的第一引导件(9)和第二引导件(11);以及第二柱塞(4),该第二柱塞以可纵向移位的方式安装在注入器主体(2)上并具有第二突起(12),其中第一突起(10)接合在第一引导件(9)中,因此第一柱塞(3)被构造成借助于第一柱塞(3)的纵向移位而引起轴(5)围绕注入器主体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并且第二突起(12)接合在第二引导件(11)中,因此轴(5)被构造成借助于由第一柱塞(3)引起的旋转来引起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人工晶状体插入眼睛的囊袋中的眼科手术注入器。
在眼睛的白内障治疗中,通常仅在眼睛的角膜中制作小切口,所述切口足够大以允许注入器的端头通过切口插入眼睛中。在已经在角膜中制作切口之后,通常将眼睛的晶状体通过超声乳化术打碎,然后从眼睛的囊袋中吸出。此后,借助于注入器将人工晶状体插入眼睛中。在此过程中,注入器的柱塞使人工晶状体在注入器内移位并离开注入器。当人工晶状体移位时,人工晶状体被折叠,以使得它适合穿过注入器的端头和角膜中的切口。端头穿过角膜中的切口被插入囊袋中,并且折叠的人工晶状体借助于注入器经端头被推入囊袋中,由此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中展开,并因此替换原始晶状体。
在人工晶状体移位穿过注入器的不同部分期间,会出现不同大小的阻力。图4展示了传统注入器的柱塞的力-位移曲线22的示例,其中将柱塞的位移路径20沿着水平轴线绘制,而在位移期间施加的力21沿着竖直轴线绘制。显然,必须沿着注入器的位移路径施加非常不同的力。带有附图标记22a的力的局部最大值是由柱塞从安全锁中释放引起的。由附图标记22b标识的区域中的力增大是如下引起的:人工晶状体从储存室被推入折叠室中,该折叠室在端头的方向上变窄,并且人工晶状体在该折叠室中被折叠并弹性变形。由附图标记22c标识的区域中的力减小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人工晶状体从折叠室被推入端头中,其中端头在端头的出口方向上相比折叠室以较平的角度变窄。附图标记22d的区域中的力的特别急剧的增大是如下引起的:人工晶状体和柱塞的柱塞端头在端头的端部处被压缩。当人工晶状体离开注入器时,这种强劲的力可能突然崩溃,并且这可能导致人工晶状体以高速并且因此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进入囊袋中。
WO 2020/151908 A1披露了一种用于注入人工晶状体的注入器,其中该注入器具有速度调节器。US 2010/0160926 A1描述了一种用于注入人工晶状体的装置和用于补偿注入期间的阻力变化的技术。US2006/0229634A1披露了一种用于将人工晶状体插入眼中的设备和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当人工晶状体在注入器中移位时出现的力-位移曲线。
根据本发明的眼科手术注入器具有:注入器主体;端头,借助于该端头,人工晶状体能够被推出注入器;第一柱塞,该第一柱塞安装在注入器主体上而可纵向移位并具有第一突起;轴,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注入器主体中并具有各自围绕轴缠绕的第一引导槽缝和第二引导槽缝;以及第二柱塞,该第二柱塞安装在注入器主体上而可纵向移位并具有第二突起,其中第一突起接合在第一引导槽缝中,因此第一柱塞被构造成由于第一柱塞的纵向移位而引起轴围绕注入器主体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并且第二突起接合在第二引导槽缝中,因此轴被构造成由于借助于第一柱塞引起的旋转而引起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
借助于轴,在第一柱塞的纵向移位与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之间产生传动比。借助于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和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可以设定传动比的值。传动比可以被定义为例如施加到第二柱塞的力与施加到第一柱塞的力的比。因为设定了传动比,所以可以改进在第一柱塞的纵向移位期间施加的力的力-位移曲线。例如,可以想到,选择传动比以使得施加到第二柱塞的力大于施加到第一柱塞的力。结果是,与没有提供传动比的情况相比,需要操作者对第一柱塞施加的力较小。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和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可以被定义为例如相应引导槽缝相对于轴的周向方向的倾斜度。为了使第一引导槽缝和第二引导槽缝缠绕,并且因此使第一柱塞的纵向移位产生轴的旋转且轴的旋转产生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第一引导槽缝和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不为零且无穷大。
还可以想到,传动比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期间变化。因此,力-位移曲线可以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期间改变,以使得它较平,因此力-位移曲线同样得到改进。例如,可以想到,在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的需要克服大的力的区域中选择高传动比,而在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的需要克服小的力的区域中选择低传动比。为了使传动比变化,可以想到,两个引导槽缝中的至少一个的节距在纵向移位期间变化,其中还可以想到,两个引导槽缝的节距都在纵向移位期间变化。
优选的是,注入器被设计成将第一柱塞朝向端头的纵向移位转换成第二柱塞朝向端头的纵向移位。第二柱塞优选被设计成由于其纵向移位而将人工晶状体推入端头中,并且随后将其推出注入器。此外,优选的是,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发生在基本平行于轴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
优选地,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期间,第一突起接合的位置处的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与第二突起接合的位置处的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的节距比发生变化。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和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可以被定义为例如相应引导槽缝相对于轴的周向方向的倾斜度。因此,较大节距与每单位纵向位移发生的轴的较短旋转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节距比等于传动比,并且等于在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用在第二柱塞上的力与在轴的轴向方向上作用在第一柱塞上的力的力比。
优选的是,至少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朝向端头的纵向移位期间的一些部分中,节距比变大。结果,可以使由人工晶状体折叠和/或弹性变形引起的力-位移曲线的增大变平。节距比特别优选地沿着第二柱塞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单调增大。在第二柱塞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中,人工晶状体和第二柱塞的柱塞端头被特别大地压缩,从而引起力-位移曲线的特别大的上升。因此,在此区域中使力-位移曲线变平是特别相关的。还可以想到,节距比严格单调增大。另外特别优选的是,沿着第二柱塞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节距比大于一。结果是,可以减小由操作者对第一柱塞施加的力。因为为了使人工晶状体在此区域中纵向移位而施加的力特别大,所以减小操作者在此区域中要施加的力是特别有利的。此外,因此可以避免人工晶状体以高速并且因此以不受控制的方式离开注入器的情形。例如,力-位移曲线结束时的节距比可以大于3.0,并且特别地大于4.0。
优选的是,沿着第二柱塞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的开始区域,节距比大于一。结果是,例如可以使由安全锁被第一柱塞释放所引起的力-位移曲线的增大变平。
第一引导槽缝优选具有各自围绕轴缠绕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定向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部分,由于第一突起背离端头的纵向移位,第一突起可以经由该部分从第一部分进入第二部分中。结果是,需要按压第一柱塞两次,以便使第一突起沿着整个第一引导槽缝行进。因而可以实现特别高的传动比。还可以想到,提供围绕轴缠绕的两个以上所述部分,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对于缠绕部分中的两个相邻缠绕部分,分别提供定向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部分,由于第一突起背离端头的纵向移位,第一突起可以经由该部分从相邻缠绕部分中的一个进入相邻缠绕部分中的另一个中。特别优选的是,注入器具有预加载装置,该预加载装置被设计成在背离端头的方向上对第一柱塞预加载。结果是,一旦突起被布置在第一部分的端部处并且力从第一柱塞移除,第一突起就自动从第一部分进入第二部分中。预加载装置可以是例如压缩弹簧。
优选的是,注入器具有止挡件,该止挡件被设计成限制轴朝向端头的移动。
注入器优选具有第一防旋转装置,该第一防旋转装置被设计成防止第一柱塞相对于注入器主体的旋转。替代地或附加地,注入器优选具有第二防旋转装置,该第二防旋转装置被设计成防止第二柱塞相对于注入器主体的旋转。因此,可以防止第一柱塞和/或第二柱塞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被设定成旋转。
优选的是,轴是中空轴,并且因此具有腔体,其中第一柱塞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至少部分地且至少暂时地布置在腔体中,且/或其中第二柱塞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至少部分地且至少暂时地布置在腔体中。因此,注入器可以以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实施。
优选地,轴是中空轴,并且因此具有腔体,其中第一引导槽缝和/或第二引导槽缝在轴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一直穿过轴的界定了腔体的壁。替代地,可以想到,在中空轴的情况下,第一引导槽缝和/或第二引导槽缝各自呈凹槽的形式。
替代地,优选的是,轴被实施为在其内部没有腔体,并且第一引导槽缝呈凹槽的形式且/或第二引导槽缝呈凹槽的形式。
注入器优选具有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优选布置在注入器主体中。特别地,在第一柱塞的纵向移位开始时,其中第一柱塞在开始时尽可能远离端头,人工晶状体可以布置在注入器的储存室中,其中储存室布置在折叠室的背离端头的一侧上。
下文参考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示出了第一时刻的根据本发明的注入器。
图2示出了第二时刻的注入器。
图3示出了第三时刻的注入器。
图4分别示出了传统注入器和根据本发明的注入器的力-位移曲线。
图5示出了对于注入器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注入器的第一柱塞相对于注入器的第二柱塞的位移路径的曲线图。
图6分别示出了对于第一实施例,第一引导槽缝和第二引导槽缝的形状。
图7示出了对于第一实施例,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和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
图8示出了对于第一实施例,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与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的节距比的曲线图。
图9示出了注入器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节距比。
如从图1至图3中清楚的是,眼科手术注入器1具有:注入器主体2;端头7,借助于该端头,人工晶状体能够被推出注入器1;第一柱塞3,该第一柱塞安装在注入器主体2上而可纵向移位并具有第一突起10;轴5,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注入器主体2中,并具有各自围绕轴5缠绕的第一引导槽缝9和第二引导槽缝11;以及第二柱塞4,该第二柱塞安装在注入器主体2上而可纵向移位并具有第二突起12。第一突起10接合在第一引导槽缝9中,因此第一柱塞3被构造成由于第一柱塞3的纵向移位或平移移动而引起轴5围绕注入器主体2的纵向轴线的旋转。第二突起12接合在第二引导槽缝11中,因此轴5被构造成由于借助于第一柱塞3引起的轴5的旋转,而引起第二柱塞4优选沿着注入器主体2的纵向轴线的纵向移位或平移移动。
为了使第一引导槽缝9和第二引导槽缝11缠绕,并且因此使第一柱塞3的纵向移位产生轴5的旋转且轴5的旋转产生第二柱塞的纵向移位,第一引导槽缝9和第二引导槽缝11可以具有不为零且无穷大的节距。第一引导槽缝9的节距和第二引导槽缝11的节距可以被定义为例如相应引导槽缝9、11相对于轴5的周向方向D的倾斜度。如果相应引导槽缝9、11在一个区域中具有无穷大的节距,那么这将对应于该区域仅定向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如果相应引导槽缝9、11在一个区域中具有零节距,那么这将对应于该区域仅定向在轴5的周向方向D上。
图1示出了第一时刻的注入器1,此时第一柱塞3尽可能远离端头7。图3示出了第三时刻的注入器1,此时第一柱塞2被布置成尽可能靠近端头7。图2示出了第二时刻的注入器1,该第二时刻在时间上位于第一时刻与第三时刻之间,并且此时第一柱塞3布置在第一时刻的第一柱塞3的位置与第三时刻的第一柱塞3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图1至图3示出了注入器1可以被构造成将第一柱塞3朝向端头7的纵向移位转换成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的纵向移位,其中第一柱塞3和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基本上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发生。从第一引导槽缝9的形状很清楚,当第一柱塞3朝向端头7位移时,如在从第一柱塞3到端头7的方向上所见,轴5被设定成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从第二引导槽缝11的形状很清楚,轴5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致使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移位。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从指针17同样是清楚,该指针绘制在轴5的背离端头7的端侧上。
为了允许第一突起10在第一引导槽缝9中并且第二突起12在第二引导槽缝11中以尽可能小的摩擦移动,引导槽缝9、11和突起10、12的接触表面可以具有表面处理,注入器1可以具有润滑剂,该润滑剂被设计成在引导槽缝9、11与突起10、12的接触表面之间起作用,且/或注入器1可以具有用于两个引导槽缝9、11中的每一个的相应滚珠轴承,其中滚珠轴承的相应滚珠已并入到突起10、12中的每一个中。
第二柱塞4可以被设计成由于其纵向移位而将人工晶状体推入端头7中,并且随后将其推出注入器1。为此,柱塞端头15可以布置在第二柱塞4的背离第一柱塞3的那端处,所述柱塞端头由软垫或叉子形成。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的纵向移位可能导致,在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结束时,第二柱塞4一直延伸穿过端头7。还可以想到,在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结束时,柱塞端头15布置在注入器1的外部。
注入器1可以具有储存室,人工晶状体旨在被插入或已经被插入该储存室中。此外,注入器1可以具有折叠室6,在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期间,人工晶状体在该折叠室中被折叠和压缩。可以想到,出于此目的,折叠室6在端头7的方向上变窄。另外可以想到,折叠室6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布置在储存室与端头7之间。端头7可以在端头7的出口的方向上变窄,其中此处可以想到,端头7相比折叠室6较不急剧地变窄。此外,可以想到,注入器1具有人工晶状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人工晶状体布置在注入器主体2中,特别是布置在储存室中。从图1至图3还清楚的是,第一柱塞3在其背离轴5的纵向端处可以具有拇指托16。
图1至图3示出了注入器1可以具有止挡件8,该止挡件被设计成限制轴5朝向端头7的移动。此外,图1至图3示出了注入器1可以具有第一防旋转装置13,该第一防旋转装置被设计成防止第一柱塞3相对于注入器主体2旋转。为此,在法线平行于轴5的轴向方向z的平面中,第一柱塞3可以具有并非圆形截面的截面,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注入器主体2的第一开口中。附加地或替代地,注入器1可以具有第二防旋转装置14,该第二防旋转装置被设计成防止第二柱塞4相对于注入器主体2的旋转。为此,在法线平行于轴5的轴向方向z的平面中,第二柱塞4可以具有并非圆形截面的截面,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注入器主体2的第二开口中。
如从图1至图3中清楚的是,轴5可以是中空轴,并且因此具有腔体18,其中第一柱塞3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至少部分地且至少暂时地布置在腔体18中,且/或其中第二柱塞4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至少部分地且至少暂时地布置在腔体18中。此处,第一引导槽缝9和/或第二引导槽缝11可以在轴5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一直穿过轴5的界定了腔体18的壁。替代地,可以想到,第一引导槽缝9呈凹槽的形式且/或第二引导槽缝11呈凹槽的形式。
图1至图3示出了第一引导槽缝9可以具有第一突起10在第一时刻被布置在的起点41和第一突起10在第三时刻被布置在的终点42。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从第一引导槽缝9的起点41到第一引导槽缝9的终点42的距离对应于第一柱塞3的最大位移路径。此外,第二引导槽缝11可以具有第二突起12在第一时刻被布置在的起点43和第二突起12在第三时刻被布置在的终点44。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从第二引导槽缝11的起点43到第二引导槽缝11的终点44的距离对应于第二柱塞4的最大位移路径。第一引导槽缝9的起点41距第一引导槽缝9的终点42在轴的周向方向D上的距离对应于在布置了引导槽缝9、11的轴5的径向间距中第一突起10距第二突起12在轴5的周向方向D上的距离。图1至图3示出了第一柱塞3的最大位移路径可以比第二柱塞4的最大位移路径长。这例如展示在图5的曲线图中,其中第一柱塞3的位移路径24a沿着水平轴线绘制,并且第二柱塞4的位移路径24b沿着竖直轴线绘制。还绘制了角平分线19。清楚的是,在第一柱塞3的短位移路径24a的情况下,第二柱塞4可以覆盖比第一柱塞3的位移路径24a更长的位移路径24b,并且在第一柱塞3的较长位移路径24a的情况下,第一柱塞3可以覆盖比第二柱塞4的位移路径24b更长的位移路径24a。因为第一柱塞3覆盖比第二柱塞4的位移路径24b更长的位移路径24a,所以在纵向移位期间,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一柱塞3上的力被转换成作用在第二柱塞4上的更强的力。
图6至图8展示了注入器1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图。在图6中,在左侧曲线图中展示了第一引导槽缝9的形状,并且在右侧曲线图中展示了第二引导槽缝11的形状。在左侧曲线图中,沿着水平轴线绘制了第一引导槽缝9距第一引导槽缝9的起点41在轴5的周向方向D上的距离26,并且沿着竖直轴线绘制了第一引导槽缝9距第一引导槽缝9的起点41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的距离25。在右侧曲线图中,沿着水平轴线绘制了第二引导槽缝11距位于轴5上的参考点在轴5的周向方向D上的距离30,并且沿着竖直轴线绘制了第二引导槽缝11距该参考点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的距离29。因此,图6中的曲线图对应于轴5的展开表面。如图所示,第一引导槽缝9的形状可以是贝塞尔曲线27,其中绘制了相关联的控制多边形28。如图所示,第二引导槽缝11的形状可以是贝塞尔曲线31,其中绘制了相关联的控制多边形32。代替贝塞尔曲线27、31,还可以想到其他曲线形状,例如多项式或样条曲线。在曲线图中,(D11,z11)是第一时刻的第一突起10的位置,(D21,z21)是第一时刻的第二突起12的位置,(D12,z12)是第二时刻的第一突起10的位置,(D22,z22)是第二时刻的第二突起12的位置,(D13,z13)是第三时刻的第一突起10的位置,并且(D23,z23)是第三时刻的第二突起12的位置。因为在纵向移位期间,第一突起10距第二突起12的距离在轴的周向方向D上是不变的,所以下式适用:D13-D11=D23-D21并且D12-D11=D22-D21。
在图7中,在左侧曲线图中绘制了图6的第一引导槽缝9的节距33,在右侧曲线图中绘制了图6的第二引导槽缝11的节距35,在每种情况下都是相对于轴5的旋转角度34而绘制的。在图8中,展示了图7的第一引导槽缝9的节距33与图7的第二引导槽缝11的节距35的节距比37与第二柱塞4的位移路径36的关系。节距比37等于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二柱塞4上的力与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一柱塞3上的力的力比。在图8中,绘制了注入器1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节距比37与第二柱塞4的位移路径36的关系,其中,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槽缝9和第二引导槽缝11的形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引导槽缝9和第二引导槽缝11的形状。
从图8和图9中清楚的是,在第一柱塞3和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期间,第一突起10接合的位置处的第一引导槽缝9的节距33与第二突起12接合的位置处的第二引导槽缝11的节距35的节距比37可以变化。还清楚的是,至少在第一柱塞3和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的纵向移位期间的一些部分中,节距比37可以变大。在这两个实施例中,节距比37沿着第二柱塞3朝向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并且因此也沿着第一柱塞3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36的结束区域单调增大,特别是严格单调增大。可以想到,节距比37沿着第一柱塞3朝向端头7的整个位移路径36单调增大,特别是严格单调增大,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就是这种情况。替代地,可以想到,节距比37沿着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开始区域并且因此也沿着第一柱塞3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36的开始区域单调减小,特别是严格单调减小,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就是这种情况。
特别是对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以想到,沿着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并且因此也沿着第一柱塞4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36的结束区域,节距比37大于一或大于3.0或大于4.0。特别是对于第二实施例,可以想到,沿着第二柱塞4朝向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开始区域并且因此也沿着第一柱塞3朝向端头的位移路径36的开始区域,节距比37大于一。对于第二实施例,另外可以想到,在第一柱塞3的位移路径36的位于第一柱塞3的开始区域与结束区域之间的区域中,节距比37小于1。结果是,在第一柱塞3的位移路径36的需要很大力来使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区域中,将传动比选择为使得在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二柱塞4上的力比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一柱塞3上的力大。同时,在第一柱塞3的位移路径36的仅需要很小的力来使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区域中,将传动比选择为使得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二柱塞4上的力比在轴5的轴向方向z上作用在第一柱塞3上的力小。
图4示出了不具有传动比的传统注入器的力-位移曲线22与注入器1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柱塞3的力-位移曲线23的比较。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柱塞3的位移路径20和传统注入器的柱塞的位移路径20分别沿着水平轴线绘制,并且为了移位而施加的力21是沿着竖直轴线绘制。清楚的是,第二实施例的位移路径20长得多,并且区域23d中的力的增大远低于区域22d中的力的增大。
附图标记清单
1注入器
2注入器主体
3第一柱塞
4第二柱塞
5轴
6折叠室
7端头
8止挡件
9第一引导槽缝
10第一突起
11第二引导槽缝
12第二突起
13第一防旋转装置
14第二防旋转装置
15柱塞端头
16拇指托
17指针
18腔体
19角平分线
20位移路径
21力
22传统注入器的柱塞的力-位移曲线
23根据本发明的注入器的第一柱塞的力-位移曲线
24a第一柱塞的位移路径
24b第二柱塞的位移路径
25第一引导槽缝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
26第一引导槽缝在周向方向上的距离
27第一贝塞尔曲线
28第一控制多边形
29第二引导槽缝在轴向方向z上的距离
30第二引导槽缝在周向方向D上的距离
31第二贝塞尔曲线
32第二控制多边形
33第一引导槽缝的节距
34轴的旋转角度
35第二引导槽缝的节距
36第一柱塞的位移路径
37节距比/力比
41第一引导槽缝的起点
42第一引导槽缝的终点
43第二引导槽缝的起点
44第二引导槽缝的终点
z轴向方向
D周向方向
z1x第x时刻的第一柱塞的轴向位置
D1x第x时刻的第一突起相对于轴的周向位置
z2x第x时刻的第二柱塞的轴向位置
D2x第x时刻的第二突起相对于轴的周向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眼科手术注入器,具有:注入器主体(2);端头(7),借助于该端头,人工晶状体能够被推出该注入器(1);第一柱塞(3),该第一柱塞安装在该注入器主体(2)上而可纵向移位并具有第一突起(10);轴(5),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该注入器主体(2)中并具有各自围绕该轴(5)缠绕的第一引导槽缝(9)和第二引导槽缝(11);以及第二柱塞(4),该第二柱塞安装在该注入器主体(2)上而可纵向移位并具有第二突起(12),其中该第一突起(10)接合在该第一引导槽缝(9)中,因此该第一柱塞(3)被构造成由于该第一柱塞(3)的纵向移位而引起该轴(5)围绕该注入器主体(2)的纵向轴线的旋转,并且该第二突起(12)接合在该第二引导槽缝(11)中,因此该轴(5)被构造成由于借助于该第一柱塞(3)引起的该旋转而引起该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器,其中,在该第一柱塞(3)和该第二柱塞(4)的纵向移位期间,该第一突起(10)接合的位置处的该第一引导槽缝(9)的节距(33)与该第二突起(12)接合的位置处的该第二引导槽缝(11)的节距(35)的节距比(37)发生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入器,其中,至少在该第一柱塞(3)和该第二柱塞(4)朝向该端头(7)的纵向移位期间的一些部分中,该节距比(37)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入器,其中,该节距比(37)沿着该第二柱塞(4)朝向该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单调增大。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中,沿着该第二柱塞(4)朝向该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结束区域,该节距比(37)大于一。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中,沿着该第二柱塞(3)朝向该端头(7)的位移路径的开始区域,该节距比(37)大于一。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中,该第一引导槽缝(9)具有各自围绕该轴(5)缠绕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定向在该轴(5)的轴向方向(z)上的部分,由于该第一突起背离该端头(7)的纵向移位,该第一突起(10)能够经由该部分从该第一部分进入该第二部分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中,该轴(5)是中空轴,并且因此具有腔体(18),其中该第一柱塞(3)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至少部分地且至少暂时地布置在该腔体(18)中,且/或其中该第二柱塞(4)在其纵向移位期间至少部分地且至少暂时地布置在该腔体(18)中。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中,该轴(5)是中空轴,并且因此具有腔体(18),其中该第一引导槽缝(9)和/或该第二引导槽缝(11)在该轴(5)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一直穿过该轴(5)的界定了该腔体(18)的壁。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中,该第一引导槽缝(9)呈凹槽的形式,且/或该第二引导槽缝(11)呈凹槽的形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0122597.0A DE102020122597B3 (de) | 2020-08-28 | 2020-08-28 | Ophthalmochirurgischer Injektor |
DE102020122597.0 | 2020-08-28 | ||
PCT/EP2021/072638 WO2022043102A1 (de) | 2020-08-28 | 2021-08-13 | Ophthalmochirurgischer injekt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33882A true CN116033882A (zh) | 2023-04-28 |
CN116033882B CN116033882B (zh) | 2024-09-17 |
Family
ID=7685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53122.5A Active CN116033882B (zh) | 2020-08-28 | 2021-08-13 | 眼科手术注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00978A1 (zh) |
EP (1) | EP4203849B1 (zh) |
CN (1) | CN116033882B (zh) |
DE (1) | DE102020122597B3 (zh) |
WO (1) | WO2022043102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0790A (zh) * | 2003-02-08 | 2004-08-18 | 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可变形眼内晶状体的插入装置 |
US20060229634A1 (en) * | 2005-04-08 | 2006-10-12 | Shepherd David J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into an eye |
US20100160926A1 (en) * | 2008-12-18 | 2010-06-24 | Alex Artsyukhovich | Constant force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
JP2014050484A (ja) * | 2012-09-05 | 2014-03-20 | Kowa Company Ltd | 眼内レンズの挿入器具及び、挿入器具の補助装置 |
CN105899170A (zh) * | 2013-11-14 | 2016-08-24 | 阿奎西斯公司 | 眼内分流器插入器 |
WO2020151908A1 (en) * | 2019-01-22 | 2020-07-30 | Carl Zeiss Meditec Ag |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with speed regulation |
CN211271615U (zh) * | 2019-12-10 | 2020-08-18 | 十堰市太和医院 | 一种定位稳定的高精度眼内注射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7791B1 (de) * | 2001-08-23 | 2009-09-09 | Anton Meyer & Co. AG | Vorrichtung zur Einführung einer Linse in ein Auge |
US8721702B2 (en) * | 2010-11-15 | 2014-05-13 | Aquesys, Inc. | Intraocular shunt deployment devices |
-
2020
- 2020-08-28 DE DE102020122597.0A patent/DE102020122597B3/de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13 WO PCT/EP2021/072638 patent/WO2022043102A1/de unknown
- 2021-08-13 CN CN202180053122.5A patent/CN116033882B/zh active Active
- 2021-08-13 EP EP21766402.8A patent/EP4203849B1/de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28 US US18/115,262 patent/US20230200978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0790A (zh) * | 2003-02-08 | 2004-08-18 | 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可变形眼内晶状体的插入装置 |
US20060229634A1 (en) * | 2005-04-08 | 2006-10-12 | Shepherd David J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into an eye |
US20100160926A1 (en) * | 2008-12-18 | 2010-06-24 | Alex Artsyukhovich | Constant force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
JP2014050484A (ja) * | 2012-09-05 | 2014-03-20 | Kowa Company Ltd | 眼内レンズの挿入器具及び、挿入器具の補助装置 |
CN105899170A (zh) * | 2013-11-14 | 2016-08-24 | 阿奎西斯公司 | 眼内分流器插入器 |
WO2020151908A1 (en) * | 2019-01-22 | 2020-07-30 | Carl Zeiss Meditec Ag |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with speed regulation |
CN211271615U (zh) * | 2019-12-10 | 2020-08-18 | 十堰市太和医院 | 一种定位稳定的高精度眼内注射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0122597B3 (de) | 2021-08-05 |
EP4203849A1 (de) | 2023-07-05 |
WO2022043102A1 (de) | 2022-03-03 |
CN116033882B (zh) | 2024-09-17 |
US20230200978A1 (en) | 2023-06-29 |
EP4203849B1 (de) | 202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77007B1 (en) |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into an eye | |
CA2440906C (en) | An injector for injec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 |
US7279006B2 (en) | Intraocular lens and injector for the same | |
CN107205815B (zh) | 人工晶状体注入器 | |
US865787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into an eye | |
EP2688515B1 (en) | Intraocular lens lo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 |
EP1520558B1 (en) | Insertion Devices for Intraocular Lenses | |
CN102281836B (zh) | 作用力恒定的人工晶状体注入器 | |
EP2574308B1 (en) | Intraocular lens injection instrument | |
KR20180056635A (ko) | 안내 렌즈 삽입 기구 | |
JP5161211B2 (ja) | 眼内挿入用レンズの挿入器具及び眼内挿入用レンズ内装型挿入器具 | |
WO2011061791A1 (ja) |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 |
KR102558462B1 (ko) | 안내 렌즈 주입기 | |
CN116033882B (zh) | 眼科手术注入器 | |
KR20180056634A (ko) | 안내 렌즈 삽입 기구 | |
JP2002503791A (ja) | ガススプリング装置 | |
US20100308153A1 (en) | Device for Opening and Locking a Tail Unit for Ammunition | |
EP2957262B1 (en) | Intraocular lens injection instrument | |
EP3494927B1 (en) | Male form as an attachment element for an injector, and injector for implan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in an eye | |
CN116322571B (zh) | 用于注入器的柱塞以及注入器 | |
EP4238537A1 (en) |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instrument | |
CN117580547B (zh) | 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注入器 | |
JP2023128728A (ja) |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 |
CN219963179U (zh) | 人工晶状体植入器系统 | |
CN111050698A (zh) |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