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4603A - 旋转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旋转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64603A CN115464603A CN202210408556.9A CN202210408556A CN115464603A CN 115464603 A CN115464603 A CN 115464603A CN 202210408556 A CN202210408556 A CN 202210408556A CN 115464603 A CN115464603 A CN 1154646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mode
- tool
- drive axis
- dr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3—Clutch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03—Crossed drill and motor spi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1—Swash-plate 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8—Crank-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15—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only mo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23—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and-rotation mo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38—Tools having a rotation-only mo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69—Lock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84—Mode-chang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65—Overload clutches, torque limi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21—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75—Tools having at least two similar components
- B25D2250/281—Double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冲击工具。旋转冲击工具具有第1电机、驱动机构、工具保持件、第2电机、离合器部件和传递机构,驱动机构通过第1电机的动力能在包含至少进行对顶端工具进行旋转驱动的动作的第1模式和仅进行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2模式的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工具保持件通过从第1电机传递来的转矩进行旋转驱动;离合器部件构成为通过被配置于传递位置而向工具保持件传递转矩,通过被配置于切断位置而切断向工具保持件传递转矩;传递机构将第2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第2电机在工具主体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情况下,经由传递机构使离合器部件从传递位置移动切断转矩的传递。据此,能应对工具主体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旋转冲击工具,其构成为响应于选自多个模式中的模式进行动作,所述多个模式包含仅进行在沿着规定的驱动轴线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的冲击动作和至少进行绕驱动轴线旋转驱动顶端工具的旋转动作的模式。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离合器部件和操作部件的锤钻,该离合器部件用于动作模式的切换,该操作部件具有使离合器部件移动的电气式的致动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434031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旋转冲击工具中,有时顶端工具被加工物锁定而产生使工具主体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现象(也称为反冲现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应对工具主体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现象的旋转冲击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冲击工具。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具有被收容于工具主体的第1电机、驱动机构、工具保持件、第2电机、离合器部件和传递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第1电机的动力能够在多个动作模式下选择性地进行动作,所述多个动作模式包含至少进行绕驱动轴线旋转驱动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1模式和仅进行沿所述驱动轴线呈直线状地驱动所述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2模式。所述工具保持件构成为,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顶端工具。另外,所述工具保持件构成,通过从所述第1电机传递来的转矩而绕所述驱动轴线旋转驱动。所述离合器部件构成为,能够在通过所述第2电机的动力在向所述工具保持件传递所述转矩的传递位置与切断向所述工具保持件传递所述转矩的切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传递机构构成为,将所述第2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所述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所述第2电机构成为,经由所述传递机构,通过使所述离合器部件移动至所述传递位置,将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通过使所述离合器部件移动至所述切断位置,将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而且,所述第2电机构成为,在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经由所述传递机构使所述离合器部件从所述传递位置移动,切断所述转矩的传递。
根据本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旋转冲击工具,能够将第2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传递机构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使离合器部件在向工具保持件传递转矩的传递位置与切断向工具保持件传递转矩的切断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对驱动机构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另外,第2电机构成为,在工具主体为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经由传递机构使离合器部件移动,切断转矩的传递,因此,在工具主体为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工具主体的旋转停止。因此,根据本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旋转冲击工具,其能使用相同的第2电机来实现动作模式的切换和转矩传递的切断,从而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锤钻的概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选择了冲击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3是模式切换操作部和告知部的俯视图。
图4是当选择了冲击模式时的连接部件周边和锁定杆的俯视图。
图5是与图2相对应的锤钻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选择了旋转冲击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6是与图4相对应的连接部件周边和锁定杆的俯视图,是表示选择了旋转冲击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7是与图2相对应的锤钻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选择了空档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8是与图4相对应的连接部件周边和锁定杆的俯视图,是表示选择了空档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2的IX-IX剖视图,是用于说明锁定机构的图。
图10是锁定机构周边的放大纵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当选择了冲击模式时的锁定机构和开关操作杆的图。
图11是锁定机构周边的放大纵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当选择了旋转冲击模式时的锁定机构和开关操作杆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第1电机;3:驱动机构;4:第2电机;6:模式切换操作部;7:传递机构;8:锁定机构;9:控制器;10:工具主体;12:齿轮壳体;13:电机壳体;17:手柄;19:电源线;20:电机主体部;25:电机轴;29:驱动齿轮;30:工具保持件;31:运动转换机构;33:冲击机构;35:旋转传递机构;36:中间轴;40:电机主体;41:电机轴;42:小齿轮;54:离合器机构;55:驱动套筒;56:齿轮套筒;60d、60n、60h:开关;61:告知部;61d、61n、61h:LED灯;65:止动件;66:前端面;67:后端面;70:连接部件;71:第1部件;72:第2部件;73:第3部件;74:卡合臂;76:连结销;77:扭转弹簧;90:模式检测部;91:第1开关;92:第2开关;95:加速度传感器;100:锤钻;101:顶端工具;122:上表面;123:电机外壳;132:后壁;170:把持部;171:开关操作杆;172:主开关;173、174:连结部;175、176:弹性部件;177:开口;178:卡止突起;180:锁定杆;181:主体部;182:卡止片;184:锁定孔;301:锁定环;311:曲轴;312:从动齿轮;313:连接杆;315:活塞;317:气缸;331:撞锤;333:撞栓;335:空气室;361:小锥齿轮;362:从动齿轮;551:环状槽;561:大锥齿轮;711:板状部;712:齿条齿轮;713:右凸部;714:左凸部;717:第1凸部;718:第2凸部;A1:驱动轴线;A2:旋转轴线;A3:旋转轴线;Pd:位置;Ph: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且非限定性的具体例。该详细的说明仅仅表示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展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例的详细内容,而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另外,为了提供进一步改善的旋转冲击工具、其控制方法以及使用方法,在以下中公开的追加的技术特征以及技术方案可以与其他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方案单独地或者一起使用。
另外,在以下详细的说明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或工序的组合并不是在最宽泛的意思中实施本发明时并不可少的,而是仅用于特别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具体例而进行的记载。而且,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不需要按照在此所记载的具体例或者所列举的顺序那样组合上述和下述的代表性具体例的各种技术特征以及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各种技术特征。
本说明书和/或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和/或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的结构不同,作为对原始申请的公开以及技术方案的特定事项的限定,表示单独地且相互独立地公开。而且,关于所有的数值范围及组或者集团的记载,作为对原始申请的公开以及技术方案的特定事项的限定,表示公开这些的中间结构。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部件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工具保持件上,且构成为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线移动。另外,所述传递位置和所述切断位置可以是指,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而且,所述传递机构可以构成为,将所述第2电机的所述旋转运动转换为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所述直线运动并向所述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
根据上述结构,在工具保持件上设置离合器部件,传递机构将第2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驱动轴线的直线运动并向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在该结构中,在工具主体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工具主体的旋转停止。另外,能够使用相同的第2电机来实现动作模式的切换和转矩传递的切断。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旋转检测部和控制部,其中,所述旋转检测部对所述工具主体绕所述驱动轴线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1电机和所述第2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可以构成为,使用所述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是否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进行判断。另外,所述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1电机且驱动所述第2电机,使所述离合器部件从所述传递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部在工具主体的状态为绕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2电机来切断转矩的传递,且使作为使顶端工具驱动的动力源的第1电机停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冲击工具的安全性。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模式检测部。所述模式检测部可以具有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其中,所述第1检测部构成为,对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进行检测;所述第2检测部构成为,对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检测驱动机构的动作模式的旋转冲击工具。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可以构成为,根据所述模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第2电机停止。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根据模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使第2电机停止,因此能够利用模式检测部来控制第2电机的停止时刻。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递机构可以具有第1部件。所述第1部件将所述第2电机与所述离合器部件以可动作的方式连结,且构成为通过所述第2电机进行移动。另外,所述工具主体还可以具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可以构成为,以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的方式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传递位置,且以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的方式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切断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止动件与第1部件发生干涉,能够将离合器部件定位于传递位置,且定位于切断位置。因此,与不具有止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离合器部件的定位精度。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部件可以构成为,能够以与所述驱动轴线平行的方式,沿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止动件可以具有与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第1面和第2面。所述第1面可以构成为,当所述第1部件沿所述第1方向移动时通过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传递位置。所述第2面可以构成为,当所述第1部件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时通过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切断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止动件的第1面和第2面,将离合器部件高精度地定位于传递位置或切断位置。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电机的旋转轴线可以沿与所述驱动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所述第2电机可以配置于所述驱动轴线上。
根据上述结构,与将第2电机的旋转轴线以与驱动轴线平行的方式配置,且将第2电机配置于与驱动轴线上不同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将第2电机配置于离合器部件的附近,因此能够将传递机构构成得紧凑。因此,能够将旋转冲击工具构成得较小。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递机构可以具有小齿轮和齿条齿轮。所述小齿轮可以构成为,通过所述第2电机进行旋转。所述齿条齿轮可以构成为,与所述小齿轮啮合并将所述小齿轮的旋转转换为沿所述驱动轴线方向的所述直线运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2电机的旋转经由小齿轮和齿条齿轮转换为沿驱动轴线的直线运动,从而能够使离合器部件沿驱动轴线移动。另外,能够简单地实现从旋转运动向直线运动的转换。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主操作部件、锁定部件和锁定控制部件。所述主操作部件可以构成为,能够始终被维持于断开位置,通过由使用者进行按压而移动至接通位置,从而驱动所述第1电机。所述锁定部件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能够在可锁定位置与不可锁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可锁定位置上,能够将所述主操作部件锁定于所述接通位置;在所述不可锁定位置上,不能将所述主操作部件锁定于所述接通位置。所述锁定控制部件可以构成为,当为所述第1模式时被配置于与所述锁定部件发生干涉的位置,将所述锁定部件维持于所述不可锁定位置。而且,所述锁定控制部件可以构成为,当为所述第2模式时被配置于与所述锁定部件不发生干涉的位置,允许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可锁定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当为顶端工具仅进行冲击动作的第2模式时,锁定控制部件构成为,允许锁定部件移动至可锁定位置,因此使用者在比较长时间持续进行仅为冲击动作的加工作业中,也可以不持续按压第2操作部件。因此,能够减轻加工作业中的使用者的负担。另外,当为顶端工具进行旋转动作的第1模式时,锁定控制部件将锁定部件保持于不可锁定位置,因此例如即使顶端工具被加工对象物锁定,使用者只要解除第2操作部件的按压就能够停止电机的驱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旋转冲击工具。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手柄、旋转检测部和弹性部件。所述手柄可以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沿与所述驱动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且由使用者进行把持。所述弹性部件可以将所述手柄以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工具主体。而且,所述旋转检测部可以被收容于所述手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旋转检测部被收纳于通过弹性部件以相对于工具主体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工具主体的手柄,因此能够减少传递至旋转检测部的工具主体的振动。因此,能够使旋转检测部长寿命化。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模式切换操作部。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可以构成为,为了进行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的选择而由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而且,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可以构成为,以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表面之间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的电子式的开关。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旋转冲击工具,其能通过模式切换操作部使第2电机驱动来切换驱动机构的动作模式。另外,由于模式切换操作部构成为用于驱动第2电机的电子开关,因此能够使模式切换操作部的结构简单,其结果,能够将模式切换操作部以与工具主体的外表面之间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提高旋转冲击工具的外观性。另外,由于粉尘等不会侵入模式切换操作部与工具主体之间,因此能够使模式切换操作部长寿命化。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电机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1电机驱动时响应于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而不驱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由于模式切换操作部在第1电机驱动时被操作而驱动第2电机所导致的离合器部件、构成旋转冲击工具的零部件的磨损、破损。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构成为告知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告知使用者所选择的动作模式的旋转冲击工具。
<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至图11来说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冲击工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冲击工具的一例,说明锤钻100。锤钻100构成为,能够执行将安装于工具保持件30的顶端工具101绕规定的驱动轴线A1旋转驱动的动作(以下,称为旋转动作)和将顶端工具101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驱动的动作(以下,称为冲击动作)。
首先,参照图1来简单地说明锤钻100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锤钻100由工具主体10和连结于工具主体10的手柄17构成。
工具主体10具有齿轮壳体12和电机壳体13,所述齿轮壳体12沿驱动轴线A1延伸;所述电机壳体13被连结于齿轮壳体12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沿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壳体13沿与驱动轴线A1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通过这样的结构,工具主体10整体形成为大致L字形。
在齿轮壳体12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内,配置有以可拆装顶端工具101的方式构成的工具保持件30。另外,驱动机构3被收容于齿轮壳体12。虽然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但驱动机构3构成为,能够在多个动作模式下选择性地进行动作,所述多个动作模式包含进行旋转动作和冲击动作的模式(以下,旋转冲击模式)和仅进行冲击动作的模式(以下,冲击模式)。第1电机2被收容于电机壳体13。第1电机2配置为,电机轴25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交叉(更详细而言,进行正交)。齿轮壳体12与电机壳体13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连结。
手柄17包含把持部170和连结部173、174,所述把持部170沿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向(更详细而言,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连结部173、174从把持部170的长轴方向的两端部向与把持部170交叉的方向(更详细而言,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手柄17整体形成为大致C字形。手柄17在工具主体10的长轴方向上被连结于与配置工具保持件30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更详细而言,连结部173被连结于齿轮壳体12,连结部174被连结于电机壳体13。
下面,说明锤钻100的详细结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锤钻100的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齿轮壳体12的长轴方向)规定为锤钻100的前后方向,将设置工具保持件30的一端部侧规定为锤钻100的前侧,将其相反侧规定为后侧。另外,将把持部170的延伸方向规定为锤钻100的上下方向,将连结部173与齿轮壳体12连结的一侧规定为上侧,将其相反侧规定为下侧。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
首先,说明手柄17。如上所述,手柄17具有把持部170、连结部173和连结部174,所述把持部17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连结部173从把持部170的上端向前方突出;所述连结部174从把持部170的下端向前方突出。如图1所示,在连结部173与齿轮壳体12的后上端部之间以及连结部174与电机壳体13的后下端部之间分别配置有弹性部件175、176。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压缩螺旋弹簧作为弹性部件175、176。手柄17经由弹性部件175、176以相对于工具主体10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连结于工具主体10。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从工具主体10向手柄17传递的振动(尤其,由于冲击动作引起的前后方向上的振动)。
在把持部170上设置有开关操作杆171。开关操作杆171在把持部170的前侧,配置于从把持部170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到上侧的部位。开关操作杆171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在图2中,开关操作杆171的断开位置由实线表示,接通位置由双点划线表示。开关操作杆171平时始终通过设置于开关操作杆171的后侧的主开关172的柱塞被向前方施力,从而被保持于断开位置,通过使用者的按压操作而被扣入把持部170内,向后方的接通位置移动。当开关操作杆171向接通位置移动时,收容于手柄17内的主开关172被接通,通过后述的控制器9的控制来驱动第1电机2。
在手柄17的连结部173附近设置有锁定机构8。锁定机构8是构成为,在动作模式为冲击模式时,能够将开关操作杆171锁定于接通位置,在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时,不能将开关操作杆171锁定于接通位置的机构。在后面说明锁定机构8。
加速度传感器95被收容于手柄17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加速度传感器95被收容于把持部170的下端部内,被配置于相对远离驱动轴线A1的位置。加速度传感器95构成为,能够将表示所检测的加速度的信号输出至后述的控制器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加速度传感器95检测出的加速度被用作表示工具主体10的绕驱动轴线A1的旋转状态的指标。
接着,说明电机壳体13的内部结构。在电机壳体13中主要收容有第1电机2和控制器9。
如图1所示,第1电机2具有包含定子和转子的电机主体部20和从转子延设出的电机轴25。第1电机2(电机轴25)的旋转轴线A2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经由电源线19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供电而被驱动的交流电机作为第1电机2。电机轴25通过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上下端部。电机轴25的上端部向齿轮壳体12内突出,在该部分上形成有驱动齿轮29。
控制器9被安装于电机主体部20的后壁132。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由包含CPU和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CPU以控制锤钻100的动作的方式构成。控制器9经由电线(未图示)与主开关172、加速度传感器95和任一后述的模式检测部90、模式切换操作部6和告知部61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开关172成为接通状态时,控制器9响应于通过调整拨盘(未图示)所设定的转速来驱动第1电机2。另外,下述内容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即,控制器9构成为,响应于模式切换操作部6的操作、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2电机4的驱动。而且,控制器9构成为,使用加速度传感器95和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1电机2和后述的第2电机4的驱动。
接着,说明齿轮壳体12。在齿轮壳体12中设置有模式切换操作部6和告知部61。
模式切换操作部6为,构成为为了进行动作模式的选择而由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的电子开关。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操作部6被设置于,齿轮壳体12的上表面122且与连结部173连接的连接部分附近。如图3所示,模式切换操作部6具有动作模式选择用的3个开关60h、60n、60d。开关60h为与冲击模式相对应的开关。开关60n为与后述的空档模式相对应的开关。开关60d为与旋转冲击模式相对应的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开关60h、60n、60d构成为,通过被按压而向控制器9输出接通信号的电子开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操作部6以与上表面122之间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因此,由加工作业产生的粉尘不会侵入模式切换操作部6与上表面122之间。
告知部61构成为,能够向使用者告知所选择的动作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告知部61被设置于模式切换操作部6的前侧。告知部61具有3个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61h、61n、61d,分别通过控制器9的控制而亮灯。具体而言,LED灯61h响应于开关60h的接通(即,当选择了冲击模式时)而亮灯。LED灯61n响应于开关60n的接通(即,当选择了空档模式时)而亮灯。LED灯61d响应于开关60d的接通(即,当选择了旋转冲击模式时)而亮灯。
接着,说明齿轮壳体12的内部结构。
在齿轮壳体12中主要收容有工具保持件30、驱动机构3、传递机构7、第2电机4和模式检测部90。齿轮壳体12的前侧部分沿着驱动轴线A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工具保持件30被收容于该圆筒状部分(也被称为筒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筒部中能够安装用于辅助锤钻100的把持的辅助手柄。
驱动机构3包含运动转换机构31、冲击机构33和旋转传递机构35。运动转换机构31和旋转传递机构35的大部分被收容于齿轮壳体12的后侧部分。
运动转换机构31构成为,将第1电机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冲击机构33进行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周知的曲柄机构作为运动转换机构31。如图2所示,运动转换机构31包含曲轴311、连接杆313和活塞315。曲轴311在齿轮壳体12的后端部以与电机轴25平行的方式配置。曲轴311具有与驱动齿轮29啮合的从动齿轮312。连接杆313的一端部与偏心销连结,另一端部经由连结销与活塞315连结。活塞315以可滑动的方式被配置于圆筒状的气缸317内。当第1电机2被驱动时,活塞315在气缸317内沿驱动轴线A1(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冲击机构33包含撞锤331和撞栓333(参照图1)。撞锤331在活塞315的前侧,以能够在气缸317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撞锤331与活塞315之间形成有空气室335,该空气室335用于通过由于活塞315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空气的压力变动而使撞锤331呈直线状移动。撞栓333构成为将撞锤331的动能向顶端工具101传递的中间部件。如图1所示,撞栓333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被配置于与气缸317呈同轴状配置的工具保持件30内。
当第1电机2被驱动,活塞315向前方移动时,空气室335的空气被压缩,使内压上升。撞锤331在空气弹簧的作用下被高速地向前方推出而与撞栓333发生碰撞,将动能向顶端工具101传递。由此,顶端工具101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被驱动,对被加工物进行冲击。另一方面,当活塞315向后方移动时,空气室335的空气膨胀,使内压下降,撞锤331被向后方拉入。锤钻100通过使运动转换机构31和冲击机构33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来进行冲击动作。
旋转传递机构35构成为,将电机轴25的转矩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递机构35包含驱动齿轮29、中间轴36和离合器机构54,所述驱动齿轮29被设置于电机轴25。旋转传递机构35构成为减速齿轮机构,按照电机轴25、中间轴36、工具保持件30的顺序,旋转速度依次下降。
中间轴36以与电机轴25平行的方式被配置于电机2的前侧上部。在中间轴36的下部设置有与驱动齿轮29啮合的从动齿轮362。另外,在中间轴36的上部设置有小锥齿轮361。
离合器机构54被搭载于工具保持件30。离合器机构54构成为,从电机轴25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转矩或者切断转矩的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机构54包含齿轮套筒56和驱动套筒55,所述齿轮套筒56具有大锥齿轮561。齿轮套筒56以可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工具保持件30的后端部的周围。大锥齿轮561与中间轴36的上端部的小锥齿轮361啮合。
驱动套筒55形成为圆筒状,在齿轮套筒56的前侧,与工具保持件30的外周花键结合。即,驱动套筒55在相对于工具保持件30的周向上的移动被限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工具保持件30卡合。
在图2、图5、图7中,示出了驱动套筒55在移动范围内的最后方位置(以下,位置Pd)和最前方位置(以下,位置Ph)。当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d时,与齿轮套筒56的前端部卡合(参照图5)。由此,成为第1电机2的转矩能够经由旋转传递机构35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当第1电机2被驱动时运动转换机构31也被驱动,因此当在驱动套筒55被配置于位置Pd的状态下驱动第1电机2时,在锤钻100中,使旋转动作和冲击动作同时进行。即,当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d时,锤钻10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旋转冲击模式。
另外,当驱动套筒55从位置Pd向前方移动时,驱动套筒55与齿轮套筒56的卡合被解除(参照图7)。由此,成为第1电机2的转矩不能经由旋转传递机构35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的状态。而且,如图2所示,当驱动套筒55向位置Ph移动时,与固定于齿轮壳体12的锁定环301卡合,使工具保持件30不能绕驱动轴线A1旋转。当在该状态下驱动第1电机2时,运动转换机构31被驱动,使锤钻100仅进行冲击动作。即,当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h时,锤钻10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冲击模式。这样,在锤钻100中,通过驱动套筒55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移动来切换动作模式。
此外,如图7所示,当驱动套筒55在位置Ph与位置Pd之间移动时,如上所述,第1电机2的转矩不能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另外,由于驱动套筒55不与锁定环301卡合,因此工具保持件30不固定于齿轮壳体12。因此,在该状态下,使用者通过用手指把持顶端工具101使其绕驱动轴线A1旋转,由此能够使顶端工具101和工具保持件30绕驱动轴线A1旋转。即,驱动机构3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能够进行顶端工具101的对位的模式。也将该动作模式称为“空档模式”。
返回齿轮壳体12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2电机4被配置于齿轮壳体12的后部且位于驱动轴线A1上。第2电机4包含电机主体40和电机轴41,所述电机主体40具有定子和转子。电机主体40收容于由齿轮壳体12支承的电机外壳123。另外,电机轴41的旋转轴线A3沿上下方向延伸。第2电机4通过控制器9的控制能够向绕旋转轴线A3的第1旋转方向和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在第2电机4的上侧设置有作为减速器的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轴41的旋转运动被行星齿轮机构减速,从小齿轮42将其输出。小齿轮42被固定于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第2级行星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机构设有2级(2组),但其数量并不限于2。
传递机构7构成为,将第2电机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直线运动,向驱动套筒55进行传递。如图2和图4所示,传递机构7具有小齿轮42和连接部件70。如上所述,小齿轮42为通过第2电机4而进行旋转的输出齿轮。连接部件70包含形成有齿条齿轮712的第1部件71、第2部件72、第3部件73和与驱动套筒55卡合的卡合臂74,以从后至前的方式依次排列连接。连接部件70以能够沿前后方向一体移动的方式被配置于齿轮壳体12内。连接部件70通过小齿轮42的旋转而经由齿条齿轮712沿前后方向移动。连接部件70构成为,通过向移动范围内的最前方位置移动而使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h,通过向最后方位置移动而使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d。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70在第2电机4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向后方移动,在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向前方移动。
说明连接部件70的详细内容。第1部件7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件。在第1部件71上设置有与小齿轮42啮合的齿条齿轮712。当小齿轮42绕旋转轴线A3进行旋转时,齿条齿轮712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即,沿前后方向)移动,由此第1部件71沿前后方向进行移动。这样,第2电机4的旋转运动通过小齿轮42和齿条齿轮712被转换为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直线运动。
如图2和图4所示,第1部件71具有板状部711和第1凸部717及第2凸部718,所述板状部711与上下方向正交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1凸部717及第2凸部718从板状部711向上方突出。第1凸部717被设置于第1部件71的前端,第2凸部718在第1凸部717的后方以与第1凸部717分离的方式设置。此外,齿条齿轮712形成于第2凸部718的下侧(下表面)。第1部件71还具有从板状部711的前端部向右突出的右凸部713和从板状部711的前端部向左突出的左凸部714。右凸部713和左凸部714构成为,与后述的模式检测部90抵接。
此外,如图4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在第1凸部717与第2凸部718之间设置有止动件65,该止动件65被固定于齿轮壳体12,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止动件65具有与第1部件71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交叉的前端面66和后端面67。止动件65构成为,与第1部件71发生干涉,将驱动套筒55定位于位置Ph,且将驱动套筒55定位于位置Pd。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止动件65在第1部件71向前方移动时,后端面67抵接于第2凸部718的前端,由此,将连接部件70定位于移动范围内的最前方位置,并将驱动套筒55定位于位置Ph。另外,如图6所示,止动件65在第1部件71向后方移动时,前端面66抵接于第1凸部717的后端,由此,将连接部件70定位于移动范围内的最后方位置,并将驱动套筒55定位于位置Pd。
返回连接部件70的说明。第2部件7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第2部件72的后端部被插入第1部件71的第1凸部717内与第1部件71连接。在图4中,通过示出第1凸部717内来显示第1部件71与第2部件72的连接部位。第3部件73为形成矩形的部件,在第3部件73的后端部连接第2部件72的前端部。卡合臂74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板状部件。如图2所示,卡合臂74的后端部与第3部件73的前端部连接。卡合臂74的分叉状的前端部向下方弯曲呈钩状,与形成于驱动套筒55的外周部的环形槽551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臂74的后端部设置有通孔,在通孔中贯插有连结销76。另外,在第3部件73的前端部的左端部上保持有扭转弹簧77,连结销76的下端部通过扭转弹簧77的作用力而被夹持于扭转弹簧77的两个臂之间。此外,两个臂中的配置于连结销76的后侧的臂被卡止于第3部件73。
接着,说明模式检测部90。模式检测部90构成为,对锤钻100的动作模式(当前实际的动作模式、具体而言驱动套筒55的位置)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检测部90包含配置于齿轮壳体12的上部的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为压入式的微动开关。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构成为,当被按压时向控制器9输出信号(接通信号)。
第1开关91在第1部件71的右凸部713的后方与右凸部713相向配置,被固定于齿轮壳体12。右凸部713和第1开关91以在连接部件70移动至最后方位置时(即,当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d时),右凸部713的后端面抵接于第1开关91而将第1开关91向后方压入的方式来调整其位置关系。另外,第2开关92在第1部件71的左凸部714的前方与左凸部714相向配置,被固定于齿轮壳体12。左凸部714和第2开关92以在连接部件70移动至最前方位置时(即,当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h时),左凸部714的前端面抵接于第2开关92而将第2开关92向前方压入的方式来调整其位置关系。
根据这样的结构,控制器9能够根据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的检测结果(即,驱动套筒55的位置)来判断锤钻100的动作模式。具体而言,当从第1开关91向控制器9输出接通信号时,锤钻100的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当从第2开关92向控制器9输出接通信号时,动作模式为冲击模式。另外,当未从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输出接通信号时,动作模式为空档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构成为,使用模式切换操作部6和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2电机4的驱动。具体而言,当控制器9未获取第2开关92的接通信号(即,第2开关92断开),而获取到与冲击模式相对应的开关60h的接通信号时,以使连接部件70向最前方位置移动的方式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连接部件70伴随齿条齿轮712通过小齿轮42的旋转向前方移动而向前方进行移动,从而使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h(参照图1、图2和图4)。其结果,锤钻10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冲击模式。此时,通过连接部件70移动至最前方位置,第2开关92被压入,从第2开关92向控制器9输出接通信号。当控制器9获取到第2开关92的接通信号时,使第2电机4停止。
另外,当第1开关91断开而控制器9获取到与旋转冲击模式相对应的开关60d的接通信号时,以使连接部件70向最后方位置移动的方式使第2电机4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连接部件70伴随齿条齿轮712通过小齿轮42的旋转向后方移动而向后方进行移动,从而使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d(参照图5和图6)。其结果,锤钻10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旋转冲击模式。此时,通过连接部件70移动至最后方位置而将第1开关91压入,从第1开关91向控制器9输出接通信号。当控制器9获取到第1开关91的接通信号时,使第2电机4停止。
另外,当第1开关91或第2开关92接通而控制器9获取到与空档模式相对应的开关60n的接通信号时,根据当前的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以使驱动套筒55向位置Ph与位置Pd之间移动的方式使第2电机4旋转。例如,在控制器9从第1开关91获取到接通信号的情况(即,连接部件70位于最后方位置的情况)下,以使连接部件70向前方移动的方式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而且,控制器9在第1开关91成为断开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停止。另外,控制器9在从第2开关92获取到接通信号的情况(即,连接部件70位于最前方位置的情况)下,以使连接部件70向后方移动的方式,使第2电机4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而且,控制器9在第2开关92成为断开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停止。通过这样进行,驱动套筒55被配置于位置Ph与位置Pd的中间位置,锤钻10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空档模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构成为,在第1电机2驱动时,即使模式切换操作部6被操作也不会驱动第2电机4。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构成为,在第1电机2停止时,使用上述的模式切换操作部6和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第2电机4的驱动控制。
此外,如上所述,在连接部件70(第1部件71)向前方移动时,连接部件70通过第2凸部718抵接于止动件65的后端面67,从而被定位于最前方位置(参照图4)。另外,在连接部件70(第1部件71)向后方移动时,连接部件70通过第1凸部717抵接于止动件65的前端面66,从而被定位于最后方位置(参照图6)。因此,在控制器9根据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而使第2电机4停止之后,即使第2电机4因惯性进行旋转,连接部件70也不会进一步向前方或者进一步向后方进行移动。
接着,说明由控制器9实现的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95和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的锤钻100的动作控制。在伴随旋转动作的旋转冲击模式下,当顶端工具101被加工物锁定,工具保持件30成为无法旋转的状态(锁定状态、也称为锁止(blocking)状态)时,有时会产生过大的反作用扭矩作用于工具主体10而导致工具主体10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的现象(也称为反冲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器9驱动第1电机2时,获取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依次判断检测结果是否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阈值为工具主体10在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的加速度的阈值,预先被存储于控制器9所具有的存储器。阈值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而求得。
另外,控制器9使用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动作模式是否为旋转冲击模式。控制器9在获取第1开关91的接通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动作模式是旋转冲击模式。
控制器9在加速度为阈值以上,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通过这样进行,驱动套筒55经由连接部件70被向前方移动,驱动套筒55与齿轮套筒56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向工具保持件30进行的转矩传递被切断,从而工具主体10的旋转停止。此外,控制器9在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之后,在获取到第2开关92的接通信号的情况(即,动作模式被切换为冲击模式的情况)下,停止驱动第2电机4。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还在加速度为阈值以上,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停止驱动第1电机2。通过这样进行,锤钻100的动作被完全停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为阈值以上,控制器9在未获取到第1开关91的接通信号的情况(即,动作模式不是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也不会驱动第2电机4且持续进行第1电机2的驱动。通过这样进行,例如当在冲击模式下的加工作业中,即使在由于锤钻100与加工物附近的壁等接触产生的冲击而使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暂时达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在冲击模式下持续进行加工作业。
接着,使用图9至图11来说明锁定机构8。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8包含锁定杆180和第1部件71。
锁定杆180在手柄17的上端部(连结部173附近)被设置于开关操作杆171的上侧,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手柄17。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杆180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的主体部181和从主体部181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的两个卡止片182。如图9所示,主体部18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从设置于连结部173的左壁和右壁的开口177露出。使用者通过将主体部181相对于手柄17向左方或右方压入,能够对锁定杆180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操作杆171上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两个卡止突起178。如图9中由实线所示,锁定杆180的两个卡止片182以能够将开关操作杆171的卡止突起178配置于两个卡止片182之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此外,如图9中由双点划线所示,锁定杆180的两个卡止片182的间隔与开关操作杆171的两个卡止突起178的间隔相等。
锁定杆180能够在可锁定位置与不可锁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可锁定位置上,能够将开关操作杆171锁定于接通状态;在所述不可锁定位置上,不能将开关操作杆171锁定于接通状态。如图9中由双点划线所示,可锁定位置为锁定杆180的卡止片182存在于开关操作杆171的卡止突起178的移动路径上的锁定杆180的位置。在可锁定位置,通过锁定杆180的卡止片182的后端与移动至接通位置的开关操作杆171的卡止突起178的前端抵接,能够将开关操作杆171保持于接通位置。如图9中由实线所示,不可锁定位置为锁定杆180的卡止片182存在于偏离开关操作杆171的卡止突起178的移动路径上的位置的锁定杆180的位置。在不可锁定位置,卡止突起178不会干涉卡止片182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开关操作杆171能够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此外,为了使锁定杆180始终能够操作开关操作杆171,由使用者将其配置于图9中由实线所示的不可锁定位置,仅在将开关操作杆171锁定于接通状态时,由使用者移动至可锁定位置。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杆180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保持于不可锁定位置或可锁定位置。
返回锁定杆180的说明。在主体部181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主体部181的锁定孔184。锁定孔184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和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被形成为能够插入第1部件71的板状部711的高度和宽度。如上所述,第1部件71构成连接部件70的一部分,响应于模式切换操作部6的操作而沿驱动轴线A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图4、图6和图8中示出了连接部件70与锁定孔184的位置关系。第1部件71的板状部711以当移动至移动范围内的最后方位置时(即,当选择旋转冲击模式时)与锁定孔184卡合,且当从最后方位置向前方移动时(即,当选择空档模式或冲击模式时)解除与锁定孔184的卡合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
通过以上这样的结构,当模式切换操作部6的开关60d被接通时(即,当选择旋转冲击模式时),连接部件70向移动范围内的最后方位置移动,板状部711与锁定孔184卡合(参照图6、图11)。于是,锁定杆180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被第1部件71限制,锁定杆180停留于不可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当模式切换操作部6的开关60h被接通时(即,当选择冲击模式时),连接部件70向移动范围内的最前方位置移动,板状部711与锁定孔184的卡合被解除(参照图4、图9)。因此,能够使锁定杆180沿左右方向移动。在该状态下,当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将锁定杆180移动至可锁定位置时,开关操作杆171保持接通状态。即,在冲击模式下,使用者通过对锁定杆180进行压入操作而使其向可锁定位置移动,由此能够不持续按压开关操作杆171而持续保持开关操作杆171的接通状态。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0,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0,能够将第2电机4的旋转运动通过传递机构7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驱动套筒55进行传递,使驱动套筒55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移动,由此能够切换动作模式。另外,锤钻100构成为,在工具主体10为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驱动第2电机4而经由传递机构7使驱动套筒55移动,由此切断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转矩。因此,在工具主体10为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工具主体10的旋转停止。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锤钻100,其能使用相同的第2电机4来实现动作模式的切换和转矩传递的切断。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0具有控制器9和加速度传感器95。控制器9构成为,使用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在工具主体10为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驱动第2电机4切断转矩的传递,除此以外,停止作为顶端工具101的驱动源的第1电机2的驱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锤钻100的安全性。
另外,第2电机4被配置于驱动轴线A1上,第2电机4的旋转轴线A3沿与驱动轴线A1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与将第2电机4的旋转轴线A3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配置,且将第2电机4配置于偏离驱动轴线A1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将第2电机4配置于驱动套筒55的附近。因此,能够使传递机构7构成得紧凑,因此,能够将锤钻100构成得较小。
另外,传递机构7具有作为第2电机4的输出齿轮的小齿轮42和形成有与小齿轮42卡合的齿条齿轮712的第1部件71。因此,通过小齿轮42和齿条齿轮712将第2电机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直线运动,从而能够使驱动套筒55沿前后方向移动。另外,能够通过小齿轮42和齿条齿轮712简单地实现从旋转运动向直线运动的转换。
另外,锤钻100具有能够检测动作模式的模式检测部90。模式检测部90构成为,具有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第1开关91在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d时抵接于第1部件71,第2开关92在驱动套筒55移动至位置Ph时抵接于第1部件7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0,能够根据第1开关9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另外,能够根据第2开关92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动作模式为冲击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工具主体10为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的状态且在动作模式不是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9也不会进行第2电机4的驱动或第1电机2的停止。因此,例如当在冲击模式下的加工作业中,即使在由于锤钻100与加工物附近的壁等接触产生的冲击而使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暂时达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在冲击模式下持续进行加工作业。因此,能够抑制在冲击模式时不遵循使用者的意图而切换动作模式,或使第1电机2停止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安全性和操作性的锤钻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构成为,通过驱动第2电机4而使连接部件70移动来切换动作模式,在从第1开关91或第2开关92获取到接通信号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停止。因此,能够利用模式检测部90来控制第2电机4的停止时刻。
另外,锤钻100具有被固定于齿轮壳体12的止动件65。止动件65构成为,以前端面66与第1部件71发生干涉的方式将驱动套筒55定位于位置Pd,且后端面67与第1部件71发生干涉的方式将驱动套筒55定位于位置Ph。因此,能够提高驱动套筒55的定位精度。另外,在控制器9使用模式检测部90的检测结果使第2电机4停止之后,即使第2电机4因惯性进行旋转,也能够通过止动件65来限制第1部件71(连接部件70)的移动。因此,与锤钻100不具有止动件65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1开关91、第2开关92被连接部件70施加过量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第1开关91和第2开关92长寿命化。
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0具有锁定机构8,锁定机构8构成为,当顶端工具101为仅进行冲击动作的冲击模式时,第1部件71不卡合于锁定杆180,允许锁定杆180向可锁定位置移动。因此,在使用者仅进行比较长时间持续的冲击动作的加工作业中,可以不持续按压开关操作杆171。因此,能够减轻加工作业中的使用者的负担。另外,构成为,当顶端工具101为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冲击模式时,第1部件71卡合于锁定杆180,将锁定杆180保持于不可锁定位置。因此,例如,即使顶端工具101被加工物锁定,使用者仅通过解除对开关操作杆171的按压就能够停止第1电机2的驱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锤钻100。
另外,在锤钻100中,加速度传感器95被收容于手柄17,工具主体10和手柄17经由弹性部件175、176而连结。因此,由于能够减少向加速度传感器95传递的工具主体10的振动,因此能够使加速度传感器95长寿命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加速度传感器95被收容于手柄17的下部。因此,与将加速度传感器95收容于手柄17的上部等靠近驱动轴线A1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工具主体10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检测精度。
另外,锤钻100构成为,通过使第2电机4驱动而经由传递机构7来切换动作模式。因此,能够由用于输出接通信号的电子开关构成用于切换动作模式的操作部(模式切换操作部6)。另外,能够以模式切换操作部6与工具主体10的外表面之间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模式切换操作部6。因此,能够提高锤钻100的外观性。另外,由于粉尘等不会侵入模式切换操作部6与工具主体10之间,因此能够使模式切换操作部6长寿命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机4构成为,在第1电机2驱动时即使模式切换操作部6被操作也不会驱动。因此,例如在加工作业中(第1电机2驱动时)即使锤钻100周边的物体等接触到模式切换操作部6而操作模式切换操作部6的情况下,第2电机4也不会驱动。因此,能够抑制在第1电机2驱动时由于第2电机4驱动所导致的离合器机构54、构成锤钻100的零部件的磨损、破损。
而且,锤钻100具有告知部61,该告知部61对应于所选择的动作模式而亮灯。因此,即使在仅通过视觉确认模式切换操作部6而无法判别开关的操作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知晓所选择的动作模式。
<对应关系>
在以下中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技术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并不限定于本发明的技术的各结构要素。
锤钻100为“旋转冲击工具”的一例。
工具主体10为“工具主体”的一例。
第1电机2为“第1电机”的一例。
顶端工具101为“顶端工具”的一例。
驱动轴线A1为“驱动轴线”的一例。
驱动机构3为“驱动机构”的一例。
旋转冲击模式为“第1模式”的一例。
冲击模式为“第2模式”的一例。
工具保持件30为“工具保持件”的一例。
第2电机4为“第2电机”的一例。
传递机构7、小齿轮42和连接部件70为“传递机构”的一例。
驱动套筒55为“离合器部件”的一例。
位置Pd、位置Ph分别为“传递位置”、“切断位置”的一例。
加速度传感器95为“旋转检测部”的一例。
控制器9、CPU为“控制部”的一例。
模式检测部90为“模式检测部”的一例。
第1开关91、第2开关92分别为“第1检测部”、“第2检测部”的一例。
第1部件71为“第1部件”的一例。
止动件65为“止动件”的一例。
后方、前方分别为“第1方向”、“第2方向”的一例。
前端面66、后端面67分别为“第1面”、“第2面”的一例。
旋转轴线A3为“第2电机的旋转轴线”的一例。
电机轴41为“电机轴”的一例。
小齿轮42、齿条齿轮712分别为“小齿轮”、“齿条齿轮”的一例。
开关操作杆171为“主操作部件”的一例。
锁定杆180为“锁定部件”的一例。
第1部件71为“锁定控制部件”的一例。
把持部170、手柄17分别为“把持部”、“手柄”的一例。
弹性部件175、176为“弹性部件”的一例。
模式切换操作部6为“模式切换操作部”的一例。
告知部61为“告知部”的一例。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在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为阈值以上且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切断转矩的传递且停止第1电机2的驱动。相对于此,控制器9也可以在加速度为阈值以上且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且持续进行第1电机2的驱动。即,可以仅持续进行冲击动作。根据该方式,由于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的转矩被切断,因此也能够消除工具主体10的过度的旋转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9在加速度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为阈值以上且动作模式为旋转冲击模式的情况下,使第2电机4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并切断转矩的传递,在获取到第2开关92的接通信号的情况(即,动作模式被切换为冲击模式的情况)下,停止第2电机4的驱动。相对于此,控制器9也可以在未获取到第2开关92的接通信号而使第1开关91断开的情况下,停止第2电机4的驱动。即,控制器9也可以在动作模式被切换为空档模式的情况下,停止第2电机4的驱动。根据该方式,由于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的转矩被切断,因此也能够消除工具主体10的过度的旋转状态。
模式切换操作部6也可以不是按压式的电子开关。例如,模式切换操作部6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另外,模式切换操作部6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杆式的开关等通过由使用者使部件移动而能选择动作模式的开关。
锤钻100也可以代替LED灯61h、61n、61d而具有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或扬声器,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文字,或者从扬声器输出声音来告知动作模式。
在上述方式中,锤钻100可以构成为,不通过外部的交流电源而是通过从充电式的电池供给的电功率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可以代替电源线19,例如在手柄17的下端部设置能够拆装电池的电池安装部。
模式检测部90不限于压入式的微动开关,可以由检测驱动套筒55的位置(移动)的其他的检测器(例如,包含其他方式的开关的接触式的检测器、包含磁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的检测器)构成。
锤钻100可以代替加速度传感器95而具有能够检测工具主体10的绕驱动轴线A1的旋转状态的其他的检测装置。作为其他的检测装置,可以设置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者角加速度传感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锤钻100能够在包含旋转冲击模式和冲击模式的多个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相对于此,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应用于以进行旋转冲击模式、冲击模式和旋转模式的方式构成的旋转冲击工具。在该情况下,在旋转模式下的第1电机2和第2电机4的驱动控制与旋转冲击模式下的控制相同。
传递机构7的结构只要构成为,响应于第2电机4的旋转而使驱动套筒55沿驱动轴线A1移动即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在传递机构7具有连接部件70的情况下,连接部件70只要构成为,随着齿条齿轮712的移动而以与驱动轴线A1平行的方式进行移动即可,构成连接部件70的零部件的个数、结构、各零部件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电机2、第2电机4的驱动控制列举了由CPU执行的例子,但可以代替CPU而采用其他种类的控制电路,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可编程逻辑设备。另外,第1电机2、第2电机4的驱动控制处理可以由多个控制电路分散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套筒55(离合器机构54)构成为,被设置于工具保持件30上且沿驱动轴线A1进行移动,从而在作为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转矩的传递位置的位置Pd与切断转矩的传递的位置Ph之间进行移动。相对于此,进行向工具保持件30传递转矩和切断转矩的传递的离合器机构也可以不设置于工具保持件30上。另外,传递机构7只要构成为,将第2电机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将其向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即可,也可以在与沿驱动轴线A1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由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与发明内容的部分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中没有作为必须的内容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地删除。
例如,鉴于本发明的技术和上述实施方式的主旨,构建出以下的方式。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例、以及各技术方案中记载的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使用。
[方式1]
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2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工具主体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驱动所述第2电机,使所述离合器部件从所述传递位置移动。
[方式2]
所述旋转冲击工具可以具有模式切换操作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构成为,为了进行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的选择而由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响应于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所述第2电机的驱动。
Claims (14)
1.一种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电机、驱动机构、工具保持件、第2电机、离合器部件和传递机构,其中,
所述第1电机被收容于工具主体;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1电机的动力能够在多个动作模式下选择性地进行动作,所述多个动作模式包含至少进行绕驱动轴线旋转驱动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1模式和仅进行沿所述驱动轴线呈直线状地驱动所述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2模式;
所述工具保持件构成为,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顶端工具,通过从所述第1电机传递来的转矩而绕所述驱动轴线旋转驱动;
所述离合器部件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第2电机的动力在向所述工具保持件传递所述转矩的传递位置与切断向所述工具保持件传递所述转矩的切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第2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所述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
所述第2电机构成为,
经由所述传递机构,通过使所述离合器部件移动至所述传递位置,将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通过使所述离合器部件移动至所述切断位置,将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
在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经由所述传递机构使所述离合器部件从所述传递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工具保持件上,且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线移动,
所述传递位置和所述切断位置是指,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第2电机的所述旋转运动转换为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所述直线运动并向所述离合器部件进行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检测部和控制部,其中,
所述旋转检测部对所述工具主体绕所述驱动轴线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1电机和所述第2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使用所述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是否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进行判断,在为绕所述驱动轴线过度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电机停止,且驱动所述第2电机,使所述离合器部件从所述传递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模式检测部,该模式检测部具有第1检测部和第2检测部,其中,所述第1检测部构成为,对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进行检测;所述第2检测部构成为,对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进行检测。
5.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响应于所述模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第2电机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第1部件,该第1部件将所述第2电机与所述离合器部件以可动作的方式连结,且通过所述第2电机沿所述驱动轴线进行移动,
所述工具主体还具有止动件,该止动件构成为,以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的方式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传递位置,且以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的方式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切断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能够以与所述驱动轴线平行的方式,沿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
所述止动件具有与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第1面和第2面,
在所述第1部件沿所述第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1面通过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而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传递位置,在所述第1部件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时,所述第2面通过与所述第1部件发生干涉而将所述离合器部件定位于所述切断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机的旋转轴线沿与所述驱动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机被配置于所述驱动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小齿轮和齿条齿轮,其中,所述小齿轮通过所述第2电机进行旋转;所述齿条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并将所述小齿轮的旋转转换为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所述直线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主操作部件、锁定部件和锁定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主操作部件构成为,能够始终被维持于断开位置,通过使用者进行按压而移动至接通位置,从而驱动所述第1电机;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能够在可锁定位置与不可锁定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可锁定位置上,能够将所述主操作部件锁定于所述接通位置;在所述不可锁定位置上,不能将所述主操作部件锁定于所述接通位置;
所述锁定控制部件构成为,当所述第1模式时被配置于与所述锁定部件发生干涉的位置,将所述锁定部件维持于所述不可锁定位置,当所述第2模式时被配置于与所述锁定部件不发生干涉的位置,允许所述锁定部件向所述可锁定位置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检测部、手柄和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旋转检测部对所述工具主体绕所述驱动轴线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
所述手柄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沿与所述驱动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且由使用者进行把持;
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手柄以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能够沿所述驱动轴线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工具主体,
所述旋转检测部被收容于所述手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模式切换操作部,该模式切换操作部构成为,为了进行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的选择而由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
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构成为,以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表面之间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的电子式的开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机构成为,在所述第1电机驱动时响应于所述模式切换操作部的操作而不驱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告知部,该告知部构成为告知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动作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97321 | 2021-06-10 | ||
JP2021097321A JP2022188999A (ja) | 2021-06-10 | 2021-06-10 | 回転打撃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64603A true CN115464603A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192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08556.9A Pending CN115464603A (zh) | 2021-06-10 | 2022-04-19 | 旋转冲击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95972A1 (zh) |
JP (1) | JP2022188999A (zh) |
CN (1) | CN115464603A (zh) |
DE (1) | DE1020221139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710821S (ja) * | 2021-08-05 | 2022-03-25 | 携帯用電気ハンマードリル本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728961C2 (de) * | 1977-06-27 | 1991-08-08 | Hilti Ag, Schaan | Bohrhammer mit arretierbarem Werkzeughalter |
DE3516494A1 (de) * | 1985-05-08 | 1986-11-13 | Hilti Ag, Schaan | Bohrhammer |
DE19937767B4 (de) * | 1999-08-10 | 2004-09-09 | Hilti Ag | Handgeführter elektrischer Kombihammer |
DE19942156A1 (de) * | 1999-09-03 | 2001-03-08 | Hilti Ag | Umschalteinrichtung für multifunktionale handgeführte Werkzeugmaschinen |
GB0008465D0 (en) * | 2000-04-07 | 2000-05-24 | Black & Decker Inc | Rotary hammer mode change mechanism |
DE10034768A1 (de) * | 2000-07-18 | 2002-02-07 | Bosch Gmbh Robert | Elektrokombihammer |
DE10205030A1 (de) * | 2002-02-07 | 2003-08-21 | Hilti Ag | Betriebsmodi-Schalteinheit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
DE10237898B3 (de) * | 2002-08-19 | 2004-03-18 | Hilti Ag | Sicherheitsmodul für multifunktionale, drehend und schlagend arbeit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
DE102004003202B4 (de) * | 2004-01-22 | 2022-05-25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griff mit Erfassungseinrichtung |
DE102004012433A1 (de) | 2004-03-13 | 2005-09-29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
JP4509662B2 (ja) * | 2004-06-16 | 2010-07-2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打撃工具 |
JP4515181B2 (ja) * | 2004-07-20 | 2010-07-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ハンマドリル |
EP1674207B1 (en) * | 2004-12-23 | 2008-12-10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
JP4440169B2 (ja) * | 2005-05-16 | 2010-03-24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打撃工具 |
DE102006054189A1 (de) * | 2006-11-16 | 2008-05-21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griffschwingungsdämpfungsvorrichtung |
GB0801305D0 (en) * | 2008-01-24 | 2008-03-05 | Black & Decker Inc | A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
JP5405864B2 (ja) * | 2009-03-23 | 2014-02-0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DE102010043032A1 (de) * | 2010-10-28 | 2012-05-03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Werkzeugmaschine und eine Werkzeugmaschine |
EP2809470B1 (en) * | 2012-02-03 | 2020-01-15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otary hammer |
DE102012204172A1 (de) * | 2012-03-16 | 2013-09-19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
US9630307B2 (en) * | 2012-08-22 | 2017-04-25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Rotary hammer |
DE102013200602B4 (de) * | 2013-01-16 | 2023-07-13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owerkzeug mit verbesserter Bedienbarkeit |
JP6095460B2 (ja) * | 2013-04-17 | 2017-03-1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ハンドルおよび動力工具 |
DE102014219392A1 (de) * | 2014-09-25 | 2016-03-31 | Robert Bosch Gmbh | Sensor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Handwerkzeugmaschinensensorvorrichtung |
EP3023203A1 (de) * | 2014-11-20 | 2016-05-25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
EP3028821A1 (de) * | 2014-12-03 | 2016-06-08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
EP3251801A4 (en) * | 2015-01-28 | 2018-09-19 | Koki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 Impact tool |
DE102015205172A1 (de) * | 2015-03-23 | 2016-09-29 | Robert Bosch Gmbh | 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motorischen Antriebseinheit und mit zumindest einer Sensorvorrichtung |
DE102015226084A1 (de) * | 2015-12-18 | 2017-06-22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Kommunikationsschnittstelle |
US10589413B2 (en) * | 2016-06-20 | 2020-03-17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with anti-kickback control system |
US11529725B2 (en) * | 2017-10-20 | 2022-12-20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clutch |
US11541523B2 (en) * | 2018-05-25 | 2023-01-03 | Koki Holdings Co., Ltd. | Drilling tool |
JP7057260B2 (ja) * | 2018-09-10 | 2022-04-1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DE102019200527A1 (de) * | 2019-01-17 | 2020-07-23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
-
2021
- 2021-06-10 JP JP2021097321A patent/JP2022188999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4-19 CN CN202210408556.9A patent/CN11546460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5-18 US US17/747,555 patent/US2022039597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6-02 DE DE102022113903.4A patent/DE102022113903A1/de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188999A (ja) | 2022-12-22 |
US20220395972A1 (en) | 2022-12-15 |
DE102022113903A1 (de) | 2022-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83736B (zh) | 冲击工具 | |
JP5502352B2 (ja) | 電動工具 | |
CN109909956B (zh) |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 |
US7320368B2 (en) | Power impact tool | |
JP4940012B2 (ja) | 打撃工具 | |
JP5405864B2 (ja) | 打撃工具 | |
CN109693212B (zh) | 旋转工具 | |
JP6778071B2 (ja) | ハンマドリル | |
CN110883737B (zh) | 作业工具 | |
CN115464604A (zh) | 旋转冲击工具 | |
JP2018176411A (ja) | 打撃工具 | |
CN112338873B (zh) | 冲击工具 | |
CN115464603A (zh) | 旋转冲击工具 | |
CN114083493A (zh) | 钻孔工具 | |
CN113199438B (zh) | 锤钻 | |
JP7574062B2 (ja) | ドリフトピン打ち込み用アダプタ及び打撃工具 | |
JP7574063B2 (ja) | 打撃工具 | |
US20240075603A1 (en) | Rotary hammer | |
JP2019198956A (ja) | 打撃工具 | |
JP6607501B2 (ja) | 電動工具 | |
WO2018021433A1 (ja) | 電動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