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7668A -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97668A CN115097668A CN202210877186.3A CN202210877186A CN115097668A CN 115097668 A CN115097668 A CN 115097668A CN 202210877186 A CN202210877186 A CN 202210877186A CN 115097668 A CN115097668 A CN 1150976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p
- thickness
- brightness enhancement
- enhancement film
- liquid cry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确定增亮膜的厚度;当厚度小于等于间隙时,将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间隙中接触液晶胶带;当厚度大于间隙且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增亮膜通过连接件于间隙中接触液晶胶带;当厚度大于间隙且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增亮膜通过连接件接触液晶胶带。对增亮膜进行了固定,从而减小了增亮膜偏移的风险,有利于解决因膜片偏移导致的显示蓝边问题,同时避免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且由于连接件组装在产品内部,不影响产品总体长宽尺寸;且该固定方式不会使膜片完全固定,从而消除了由于环测而导致的膜片褶皱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源(Back Light Unit,BLU)产品在跌落测试中会出现蓝边偏移的不良现象,经检测为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膜片偏移导致。在研究中发现这是由于背光源产品的两侧(Chin&FH side)均有两个凸耳卡槽用来对膜片进行限位,但在产品结构中只有第一侧(Chin side)的凸耳位置所采用的液晶胶带(Cell tape)能直接接触到膜片。第二侧(FH side)的凸耳位置处的胶带与膜片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增亮膜的膜片在腔体中处于自由(Free)状态,跌落冲击会导致增亮膜偏移,从而出现蓝边偏移的不良现象。如图1及图2所示,背光源产品包括背光源膜片组100,其第一侧的第一凸耳位置101能直接接触到膜片,其中,液晶胶带110、扩散片120、增亮膜130及复合膜层140顺序叠置;结合图3,第二侧的第二凸耳位置102的液晶胶带110与增亮膜130的膜片没有直接接触,此时液晶胶带110与扩散片120之间存在间隙150,使得增亮膜的膜片在腔体中处于自由状态,且该间隙的成因受限于生产设备以及为了保护产品良率的制造工艺,难以消除。
此外,如果完全紧密固定膜片,则会影响后续的环测工艺,有可能造成膜片褶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一种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
确定增亮膜的厚度;
当所述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上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在不改动传统生产设备及制造工艺的前提下,对增亮膜进行了固定,从而减小了增亮膜偏移的风险,有利于解决因膜片偏移导致的显示蓝边问题,同时避免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且由于连接件组装在产品内部,不影响产品总体长宽尺寸;并且,该固定方式不会使背光源膜片组完全固定,从而消除了由于环测而导致的膜片褶皱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U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于所述弯折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于所述弯折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背板之内;及/或,
在背板之内进行弯折;及/或,
所述连接件预连接于所述凸出自由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自由部弯折抵接于背板的内侧;或者,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背板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光源膜片组;
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具有以下结构:
当增亮膜的厚度小于等于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示结构,其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以下结构的背光源膜片组:
当增亮膜的厚度小于等于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技术的背光源产品的膜片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第二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技术的背光源产品的边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部分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部分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部分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背光源膜片组100、物件200、液晶胶带110、扩散片120、增亮膜130、复合膜层140、间隙150、背板160、连接件170、第一凸耳位置101、第二凸耳位置102;
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第四宽度W4、第五宽度W5、第六宽度W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对于背光源产品,在对传统产品分析时发现,如图4所示,背板160或其支架与增亮膜130之间的第二宽度W2约为0.3毫米,而背板160或其支架的厚度即第一宽度W1约为2.5毫米;常规采用的增亮膜的厚度约为0.09毫米,满足第二宽度W2。并且如前所述,背光源膜片组第二侧的凸耳位置处,增亮膜130的膜片与液晶胶带110没有直接接触,但是增亮膜130的膜片于凸耳位置具有凸出的部分。因此可实现增亮膜的膜片的凸出自由部即凸耳位置俗称耳朵弯折,基于此提出了本申请及以下各实施例,提供了在膜片第二侧处将增亮膜的膜片耳朵加长弯折并且连接绑定胶带到扩散片上表面或背板侧壁,弯折的增亮膜会与液晶胶带或背板侧壁粘贴,从而在第二侧对增亮膜膜片进行了固定,从而减小增亮膜偏移的风险,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例如,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部分步骤或全部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确定增亮膜的厚度;当所述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上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在不改动传统生产设备及制造工艺的前提下,对增亮膜进行了固定,从而减小了增亮膜偏移的风险,有利于解决因膜片偏移导致的显示蓝边问题,同时避免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且由于连接件组装在产品内部,不影响产品总体长宽尺寸;并且,该固定方式不会使背光源膜片组完全固定,从而消除了由于环测而导致的膜片褶皱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如图5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S100,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S200,确定增亮膜的厚度;S300,判断所述厚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是则执行S400,否则执行S500;S400,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不再执行后续步骤。S500,判断所述间隙是否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是则执行S600,否则执行S700;S600,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不再执行后续步骤。S700,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不做赘述。
不同的背光源产品,以及由不同制造工艺制得的相同背光源产品,其细节略有差异,因此需要先行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该间隙决定了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的后续步骤。考虑到所述液晶胶带自身厚度的可压缩性,进一步地,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之后,还根据所述间隙确定可用间隙,即所述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确定可用间隙,且以所述可用间隙作为实际上的所述间隙,即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所述可用间隙作为所述间隙。所述可用间隙根据所述间隙及所述液晶胶带的形变范围确定,即所述可用间隙可以大于所述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只需所述液晶胶带发生形变后不影响背光源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即可。
增亮膜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被弯折,因此需要先确定增亮膜的厚度;该厚度决定了所述增亮膜是否可以在弯折后容置于所述间隙中。考虑到所述增亮膜在弯折状态下的翘曲力,进一步地,确定增亮膜的厚度之后,还根据所述厚度确定占位厚度,即以所述厚度作为初始厚度或者本体厚度,结合所述增亮膜在弯折状态下朝向所述液晶胶带额外翘曲所增加的厚度作为所述占位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所述占位厚度作为所述增亮膜于弯折状态下的厚度以替代所述初始厚度或者所述本体厚度。实测中,根据不同的弯折效果,所述占位厚度往往比所述增亮膜的本体厚度略大1%至7%。即所述占位厚度可以大于所述增亮膜的厚度,以确保所述增亮膜于弯折状态下插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而不影响背光源产品的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预连接于所述凸出自由部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预压合、粘接或者熔接于所述凸出自由部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扩散片间隔设置,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扩散片相接触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扩散片可移动设置,以免固定所述扩散片而导致整体固定所述背光源膜片组,从而避免了由于所述背光源膜片组被固定所导致环测后膜片褶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辅助胶带,所述辅助胶带粘接于所述增亮膜的所述凸出自由部。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胶带与所述扩散片可移动设置,即所述辅助胶带不粘接所述扩散片,以免固定所述扩散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保护环测后膜片,避免由于背光源膜片组因被扩散片辅助胶带所带动而发生位移,导致所述环测后膜片发生褶皱,从而造成产品不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增亮膜130的厚度为第三宽度W3,液晶胶带110与扩散片120的间隙具有第四宽度W4,可接受插入间隙的物件200具有第五宽度W5;增亮膜130弯折可用的空间具有第六宽度W6。通常情况下,如前所述,第三宽度W3约为0.09毫米,且第六宽度W6小于第二宽度W2,因此具有弯折的可行性。而第六宽度W6限定了第五宽度W5,第五宽度W5又限定了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从而限定了物件200的选择,进一步详述如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U型。进一步地,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延伸设置,即在制备所述增亮膜时,额外延长所述增亮膜于凸耳位置的凸出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背光源膜片组,增亮膜或称为增亮膜的膜片,必然具有凸耳位置,但是仅有第一侧的凸耳位置直接接触到液晶胶带,而传统设计中第二侧是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可以成为凸出自由部,各实施例可以直接利用增亮膜的膜片的凸耳位置,或者将其延伸设置,即在切割时预留更多的长度作为所述凸出自由部以备弯折。进一步地,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减薄设置,例如减薄20%至40%;这个实施例实现难度较大,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制程,且增加了成本;例如采用物理减薄法,对所述凸出自由部进行研磨减薄。对于凸出自由部减薄设置的实施例,所述厚度亦即所述增亮膜的厚度为所述凸出自由部的厚度,或者,所述厚度为所述凸出自由部的厚度与所述增亮膜在弯折状态下朝向所述液晶胶带额外翘曲所增加的厚度之和值。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降低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的厚度,使其能够插入所述间隙中以接触所述液晶胶带,从而在产品结构的第二侧亦稳固地固定,避免增亮膜的膜片在腔体中处于自由状态,从而解决了跌落冲击所导致增亮膜偏移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由于增亮膜偏移所导致蓝边偏移的不良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第四宽度W4足够大时,完全能够容置第三宽度W3乃至增亮膜130的占位厚度,加长增亮膜130的凸耳位置即耳朵长度并使其弯折过扩散片120后与液晶胶带110粘贴,增亮膜的膜片第二侧的凸耳位置弯折并与液晶胶带接触可实现增亮膜在第二侧固定。结合图9,先完成复合膜层140的堆叠。然后增亮膜的来料限制其凸耳位置加长且有弯折位置,可以进一步在弯折位置进行预处理,例如弯折以形成折痕,或者预弯折。以便于后续的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步骤,必要时可采用人手使用工具按压平整。然后叠置增亮膜130。然后继续叠置扩散片120。然后将增亮膜130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最后贴上液晶胶带110。本实施例中,物件200为弯折后的增亮膜1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背板之内进行弯折,亦即在背板之内对所述增亮膜进行弯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自由部弯折抵接于背板的内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背板之内,且在背板之内进行弯折。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不做赘述。这样的设计,在不影响产品总体长宽尺寸的前提下,有效地固定了第二侧处的增亮膜,即在产品结构的第二侧实现对于增亮膜的额外位置限制,避免增亮膜的膜片在腔体中处于自由状态,从而减小了增亮膜偏移的风险,有利于解决因膜片偏移导致的显示蓝边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进一步地,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L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于所述弯折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这样的设计,将所述连接件置于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以实现粘接固定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四宽度W4较小时,例如第三宽度W3大于第四宽度W4,此时可采用连接件170并使其弯折后与液晶胶带110粘贴,从而实现增亮膜130在第二侧的固定;通常情况下选用的连接件170具有的第五宽度W5为0.04毫米。为了增大连接件170与增亮膜130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将增亮膜130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L型;即增亮膜130的膜片通过连接件170间接绑定,增亮膜130的膜片第二侧凸耳位置弯折并与液晶胶带110接触可实现增亮膜130在第二侧固定。结合图12,先完成复合膜层140的堆叠。然后增亮膜的来料限制其凸耳位置加长且有弯折位置及有邦定胶带作为连接件170,可以进一步在弯折位置进行预处理,例如弯折以形成折痕,或者预弯折。然后叠置增亮膜130。然后继续叠置扩散片120。然后将增亮膜130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连接件170进行弯折。最后贴上液晶胶带110,使液晶胶带110与连接件170相接触而粘接。本实施例中,物件200为弯折后的连接件1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进一步地,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L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于所述弯折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这是由于L型弯折后形成的延伸面相比所述增亮膜的自身厚度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这样的设计,将所述连接件尽可能更多面积于所述液晶胶带相接触,以实现粘接固定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背板之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背板的内侧。这样的设计,在不影响产品总体长宽尺寸的前提下,有效地固定了第二侧处的增亮膜,从而减小了增亮膜偏移的风险,有利于解决因膜片偏移导致的显示蓝边问题,由于制造工艺改动极小,且未引入新的仪器设备,因此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
若液晶胶带110与扩散片120之间的间隙过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第四宽度W4小于连接件170的厚度即第五宽度W5,例如第四宽度W4小于0.04毫米,此时可设计增亮膜130与液晶胶带110直接通过连接件170进行粘接;本实施例中,将增亮膜130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L型,然后通过连接件170粘接于液晶胶带110下。
进一步地,还可设计增亮膜130与背光源腔体侧壁例如背板160或其支架的侧壁粘贴以实现增亮膜130单侧固定即于第二侧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源膜片组的部分结构如图15所示,与图1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将增亮膜130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L型,然后通过连接件170粘接于背板160的侧壁。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源膜片组的部分结构如图16所示,与图15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同时通过连接件170粘接于液晶胶带110下及背板160的侧壁。这样的设计,同样有利于固定增亮膜130的第二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光源膜片组;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具有以下结构:当增亮膜的厚度小于等于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任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源膜片组。这样的设计,在不改动传统生产设备及制造工艺的前提下,对增亮膜进行了固定,从而减小了增亮膜偏移的风险,有利于解决因膜片偏移导致的显示蓝边问题,同时避免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且由于连接件组装在产品内部,不影响产品总体长宽尺寸;并且,该固定方式不会使膜片完全固定,从而消除了由于环测而导致的膜片褶皱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示结构,其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以下结构的背光源膜片组:当增亮膜的厚度小于等于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或其背光模组具有任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源膜片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背光源膜片组的设计导致跌落后的蓝边不良,另一方面有利于确保在产品内侧改进而避免改变产品总体长宽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
确定增亮膜的厚度;
当所述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形成U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于所述弯折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且将所述增亮膜于所述弯折的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位于背板之内;及/或,
在背板之内进行弯折;及/或,
所述连接件预连接于所述凸出自由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自由部弯折抵接于背板的内侧;或者,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背板的内侧。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膜片组;
所述背光源膜片组具有以下结构:
当增亮膜的厚度小于等于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10.一种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以下结构的背光源膜片组:
当增亮膜的厚度小于等于液晶胶带与扩散片的间隙时,将所述增亮膜的凸出自由部进行弯折以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大于等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于所述间隙中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连接件的厚度时,将所述增亮膜通过所述连接件接触所述液晶胶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77186.3A CN115097668B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77186.3A CN115097668B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7668A true CN115097668A (zh) | 2022-09-23 |
CN115097668B CN115097668B (zh) | 2023-08-25 |
Family
ID=8329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77186.3A Active CN115097668B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97668B (zh) |
Citation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96922A (ja) * | 1996-09-25 | 1998-04-14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117015A (ja) * | 1997-06-18 | 1999-01-1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1216827A (ja) * | 2000-02-04 | 2001-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照明ユニット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KR20050002466A (ko) * | 2003-06-30 | 2005-01-07 | 주식회사 나모텍 | 백라이트 제조용 쉬트 분리장치 |
KR20070010478A (ko) * | 2005-07-19 | 2007-01-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학시트,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표시장치 |
KR20080032421A (ko) * | 2006-10-09 | 2008-04-15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
KR20120125218A (ko) * | 2012-10-26 | 2012-11-14 | 주식회사 파인텍 | 광학 필름, 복합 도광판 및 상기 복합 도광판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WO2013037158A1 (zh) * | 2011-09-15 | 2013-03-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型背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203868845U (zh) * | 2014-06-06 | 2014-10-08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JP2014222273A (ja) * | 2013-05-13 | 2014-11-2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CN204166254U (zh) * | 2014-10-27 | 2015-02-18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 |
CN204679742U (zh) * | 2015-06-05 | 2015-09-30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
WO2016078124A1 (zh) * | 2014-11-17 | 2016-05-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
US20170269429A1 (en) * | 2016-11-30 | 2017-09-21 |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JP2018032467A (ja) * | 2016-08-22 | 2018-03-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面発光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イリング用シール材 |
CN207148480U (zh) * | 2017-06-13 | 2018-03-27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反射膜片模块以及具有该反射膜片模块的背光模块 |
WO2018113002A1 (zh) * | 2016-12-21 | 2018-06-2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
CN108267893A (zh) * | 2018-01-23 | 2018-07-10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导光板底发光背光源 |
CN208421464U (zh) * | 2018-05-08 | 2019-01-22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KR20190017262A (ko) * | 2017-08-10 | 2019-02-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9782484A (zh) * | 2019-01-24 | 2019-05-21 |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 背光源限位结构及背光源模组 |
CN209044238U (zh) * | 2018-11-19 | 2019-06-28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9946871A (zh) * | 2017-11-14 | 2019-06-28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US10386572B1 (en) * | 2018-04-24 | 2019-08-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a backlight |
CN110782777A (zh) * | 2019-10-14 | 2020-02-1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US20200110216A1 (en) * | 2018-10-04 | 2020-04-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
US20200201121A1 (en) * | 2018-12-21 | 2020-06-25 | Innolux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WO2020155512A1 (zh) * | 2019-01-31 | 2020-08-0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211741769U (zh) * | 2018-09-29 | 2020-10-23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
CN112578590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2764268A (zh) * | 2021-01-12 | 2021-05-07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WO2021185270A1 (zh) * | 2020-03-17 | 2021-09-23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4019725A (zh) * | 2021-11-30 | 2022-02-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215871607U (zh) * | 2021-05-28 | 2022-02-18 |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膜片压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488594A (zh) * | 2020-10-23 | 2022-05-1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10877186.3A patent/CN1150976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96922A (ja) * | 1996-09-25 | 1998-04-14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117015A (ja) * | 1997-06-18 | 1999-01-1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1216827A (ja) * | 2000-02-04 | 2001-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照明ユニット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KR20050002466A (ko) * | 2003-06-30 | 2005-01-07 | 주식회사 나모텍 | 백라이트 제조용 쉬트 분리장치 |
KR20070010478A (ko) * | 2005-07-19 | 2007-01-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학시트,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표시장치 |
KR20080032421A (ko) * | 2006-10-09 | 2008-04-15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
WO2013037158A1 (zh) * | 2011-09-15 | 2013-03-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型背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KR20120125218A (ko) * | 2012-10-26 | 2012-11-14 | 주식회사 파인텍 | 광학 필름, 복합 도광판 및 상기 복합 도광판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JP2014222273A (ja) * | 2013-05-13 | 2014-11-2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CN203868845U (zh) * | 2014-06-06 | 2014-10-08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CN204166254U (zh) * | 2014-10-27 | 2015-02-18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 |
WO2016078124A1 (zh) * | 2014-11-17 | 2016-05-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
CN204679742U (zh) * | 2015-06-05 | 2015-09-30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
JP2018032467A (ja) * | 2016-08-22 | 2018-03-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面発光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イリング用シール材 |
US20170269429A1 (en) * | 2016-11-30 | 2017-09-21 |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WO2018113002A1 (zh) * | 2016-12-21 | 2018-06-2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
CN207148480U (zh) * | 2017-06-13 | 2018-03-27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反射膜片模块以及具有该反射膜片模块的背光模块 |
KR20190017262A (ko) * | 2017-08-10 | 2019-02-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9946871A (zh) * | 2017-11-14 | 2019-06-28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8267893A (zh) * | 2018-01-23 | 2018-07-10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导光板底发光背光源 |
US10386572B1 (en) * | 2018-04-24 | 2019-08-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a backlight |
CN208421464U (zh) * | 2018-05-08 | 2019-01-22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CN211741769U (zh) * | 2018-09-29 | 2020-10-23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
US20200110216A1 (en) * | 2018-10-04 | 2020-04-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
CN209044238U (zh) * | 2018-11-19 | 2019-06-28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US20200201121A1 (en) * | 2018-12-21 | 2020-06-25 | Innolux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CN109782484A (zh) * | 2019-01-24 | 2019-05-21 |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 背光源限位结构及背光源模组 |
WO2020155512A1 (zh) * | 2019-01-31 | 2020-08-0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2578590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0782777A (zh) * | 2019-10-14 | 2020-02-1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WO2021185270A1 (zh) * | 2020-03-17 | 2021-09-23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4488594A (zh) * | 2020-10-23 | 2022-05-1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 |
CN112764268A (zh) * | 2021-01-12 | 2021-05-07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215871607U (zh) * | 2021-05-28 | 2022-02-18 |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膜片压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019725A (zh) * | 2021-11-30 | 2022-02-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徐学科, 孙喜莲, 王丹, 邵建达: "背投显示技术及其用光学薄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no. 02, pages 19 - 23 * |
郭程杰;: "提高侧背光液晶显示器光效的方法研究", 数字通信世界, no. 07, pages 20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7668B (zh) | 2023-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2041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2150923B (zh) |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
US811134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58774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US8687138B2 (en) | Coupling means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2080788B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 |
US10217768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support member having a dent | |
KR20070061449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080111943A1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12578590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JP7425156B2 (ja) |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205608344U (zh) |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0632792A (zh) | 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
EP2806716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5097668A (zh) | 背光源膜片组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结构 | |
CN212727086U (zh) | 终端 | |
CN112946956A (zh) |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20220288886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US862504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
CN102927497A (zh) | 背光模块 | |
CN216351653U (zh) | 一种模组结构及显示设备 | |
CN214623241U (zh) | 显示装置及车辆 | |
CN220121111U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6322121A (zh) | Oled显示装置、ole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载中控台 | |
KR20100008184A (ko) | 램프 소켓,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램프 조립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