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49449C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49C
CN1149449C CNB011249358A CN01124935A CN1149449C CN 1149449 C CN1149449 C CN 1149449C CN B011249358 A CNB011249358 A CN B011249358A CN 01124935 A CN01124935 A CN 01124935A CN 1149449 C CN1149449 C CN 11494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developer
handle box
ton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49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3484A (zh
Inventor
日下田明
安田智
角海祥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3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3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G03G21/1832Shielding members, shutter, e.g. light, heat shielding, prevention of toner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using seals, e.g. to prevent scattering of to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并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方法包含:(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c)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d)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显影剂供应开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其中该开口用于将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容纳的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e)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f)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Description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处理盒指的是一种整体地设有充电部件、显影部件或清洁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件、且可在成像设备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的处理盒;处理盒指的是一种整体地设有充电部件、显影部件、清洁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一部件、且可在成像设备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的处理盒;或者处理盒指的是一种至少整体地设有显影部件和电子照相感光件、且可在成像设备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的处理盒。
成像设备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传真机、电子照相文字处理机等。
通常,采用电子照相成像工艺的成像设备还采用处理盒系统,其中处理盒内整体地设有电子照相感光件和作用在电子照相感光件上的处理部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内。这种处理盒系统可以使用户维护成像设备而不依靠服务人员,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该处理盒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成像设备领域。
处理盒利用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成像。因此,显影剂随着成像的进行而消耗。因此,当处理盒内的显影剂消耗到对于购买该处理盒的用户来说不能形成质量上满意的图像时,处理盒就失去了它的商业价值。
对于由于其中显影剂的消耗而失去其商业价值的处理盒来说,存在着对恢复其商业价值的方法的大量需求。这样,就存在对再生处理盒的简单方法的大量需求。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处理盒的简单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一种再生这样的处理盒的方法,其中该处理盒在由于其中显影剂的消耗对于用户来说不能形成质量上满意的图像而失去其商业价值之后可以恢复商业价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并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的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方法包含:
(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
(c)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
(d)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显影剂供应开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其中该开口用于将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容纳的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
(e)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
(f)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并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的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方法包含:
(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
(c)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
(d)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
(e)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位于显影剂容纳部分上的显影剂填充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中;
(f)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支撑用于去除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剩余的显影剂的清洁刀片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并具有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第二框架,所述方法包含:
(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将安装在第一框架上的电子照相感光鼓更换为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更换步骤;
(c)将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辊卸下的显影辊拆卸步骤;
(d)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
(e)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
(f)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显影剂供应开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其中该开口用于将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容纳的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
(g)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
(h)将显影辊安装到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辊安装步骤;
(i)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再生方法再生的处理盒。
在考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1是已经正确地安装了处理盒的整个成像设备的垂直剖面图。
图2是该成像设备的外部透视图。
图3是该处理盒的垂直剖面图。
图4是该处理盒的外部透视图。
图5是左侧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6是右侧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7是该处理盒的垂直剖面图,该处理盒已经被分成为其主要结构,即框架。
图8(A)是感光鼓在包含该感光鼓轴线的平面上的剖面图,图8(B)是感光鼓在垂直于该感光鼓轴线的平面上的剖面图。
图9是接触金属轴的导电件的透视图。
图10是充电辊的支撑的正视图。
图11是防喷片和色粉防泄漏封条,示出了它们互相重叠的方式。
图12是显影刀片、色粉防泄漏封条和防喷片的透视图,示出了它们的位置关系。
图13(A)是显影套筒10d、色粉防泄漏封条10h和防喷片10i在图11的A一A平面上的剖面图,图13(B)是显影套筒10d和防喷片10i在图11的B-B平面上的剖面图。
图14(A)和14(B)是显影套筒10d和防喷片的剖面图,其中防喷片弯曲。
图15是该处理盒一部分的放大的垂直剖面图,其中具有锐边的肋已经压入显影刀片内。
图16是该处理盒的透视图,示出了沿对角线方向拉出覆盖膜的方式。
图17是示出了将沿对角线拉出的覆盖膜和色粉防泄漏封条之间关系的图。
图18是防撕破片29a和色粉防泄漏封条29的透视图,示出了在封条29边缘的预定内部防撕破片29a粘在色粉防泄漏片29上。
图19是色粉防泄漏封条和隔板件11c3的正视图,这些隔板件沿长度方向位于清洁刀片的两端。
图20是色粉防泄漏封条和隔板件11c3的透视图,这些隔板件沿长度方向位于清洁刀片的两端。
图21是用于示出显影部件保持架从模具中取出的方式的图。
图22是清洁部件保持架及其模具的大致垂直剖面图,示出了清洁部件保持架从模具中取出的方式。
图23是色粉保持架和显影部件保持架的透视图,示出了两框架通过超声波焊接而互相焊接的过程。
图24是色粉保持架和显影部件保持架的垂直平面图,它们在其两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具有定位孔和定位榫。
图25是色粉保持架的透视图,示出了色粉保持架的两端和显影部件保持架的两端在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一组在长度方向上对齐的定位孔和定位榫的情况。
图26是在两框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之前,连接部件、色粉保持架和清洁部件保持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7(A)和27(B)分别是安装连接部件之后连接部件及其邻近的透视图和剖面图。
图28是处理盒左侧的透视图。
图29是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垂直剖面图,前者安装在后者中。
图30是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前者安装在后者中。
图31是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前者安装在后者中。
图32是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前者安装在后者中。
图33是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前者安装在后者中。
图34是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部分的垂直剖面图,前者安装在后者中。
图35是在长度方向上处理盒一端的透视图,示出了处理盒的各电触点的位置。
图36是该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平面图,示出了主体的各电触点的位置。
图37是电触点、电触针及其邻近的垂直剖面图,示出了它们的结构。
图38是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在它们分解之前的正视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39是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的透视图,示出了第一支撑件取出的方式。
图40是在取出了驱动力传递齿轮组之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架的透视图。
图41是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的透视图,示出了第二支撑件从显影部件保持架上取下的方式。
图42是显影部件保持架、显影套筒和显影刀片的透视图,其中显影套筒和显影刀片已经从显影部件保持架上取下。
图43是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和漏斗的垂直剖面图,示出了色粉是如何充填入框架内的。
图44是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侧视图,示出了在第一支撑件上形成的孔。
图45是在将密封件粘到框架上之后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和密封件的正视图。
图46是在将密封件粘到框架上之后色粉/显影部件保持架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7是清洁部件和真空处理喷嘴的透视图,示出了检修清洁部件的方法。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处理盒B的短尺寸方向,或宽度方向,是平行于处理盒B装入该成像设备主体15或从中卸下的方向,且与记录介质传送的方向相一致。处理盒B的长尺寸方向,或长度方向,是指垂直(大致垂直)于处理盒B装入该成像设备主体15或从中卸下的方向,且与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并垂直(大致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的方向。处理盒B的左和右是指当沿记录介质传送的方向从后面看处理盒B时处理盒的左和右。
{处理盒和含有处理盒的整个成像设备的描述}
首先,将粗略描述典型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是一种激光打印机(即一种典型的成像设备)的剖面图,其中已经安装了处理盒,图2是该成像设备的外部透视图。图3是处理盒的剖面图,图4是处理盒的外形图。参照图1,在该成像设备A中,通过从光学系统将与成像信息一致的光学图像投射在感光鼓上而在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上形成潜像,通过利用显影剂(这在下文中可称作色粉)显影潜像而形成色粉图像。在形成色粉图像的同时,记录介质2通过传送部件3进行传送,将已经在处理盒B的成像部分的感光鼓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2。然后,记录介质2传送到定影部件5,在此转印的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2上。然后,记录介质2排入传送托盘6。
参照图4,在包含上述成像部分的处理盒B中,作为成像设备的感光鼓7转动,感光鼓7的外表面被充电部件8均匀地充电。感光鼓7的充电的外表面暴露于从上述光学系统1通过曝光部分9投射的光学图像。结果,形成潜像。该潜像通过显影部件10显影成反映该潜像的色粉图像,或可见图像。然后,色粉图像通过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此后,在感光鼓7上剩余的色粉,或残留色粉通过清洁部件11去除。处理盒B包含:具有色粉仓等的色粉保持架12,或第一框架;具有显影辊等的显影部件保持架13,或第二框架;具有感光鼓7、清洁部件11等的清洁部件保持架14,或第三框架。在图2中,参考标记15a表示控制板,上有拷贝计数设定按钮、图像密度设定按钮、打印测试按钮、处理盒更换报警灯等。将在后面描述处理盒的更换报警灯。
下面将详细描述成像设备A的各部分和安装在设备A内的处理盒B的各部分。
{成像设备}
首先,将按光学系统、传送部件、转印部件、定影部件和处理盒安装部件的顺序描述成像设备A的各部分的结构。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1是将与通过外部设备等读入的成像信息一致的光学图像投射在感光鼓7上的系统。参照图1,在该设备主体15的光学单元1a内,设有光学多面体1b、扫描马达1c、聚焦透镜1d、反射镜1e和激光二极管1f。当图像信号从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或字处理器供给时,激光二极管1f发射响应图像信号的光,发出的光作为图像光而投射到光学多面体1b上,其中该光学多面体被扫描马达1c高速转动。由光学多面体1b发射的图像光通过聚焦透镜1d和发射镜1e而投射在感光鼓7上,有选择地曝光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结果,在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上形成与成像信息相一致的潜像。
(记录介质传送部件)
下面将描述用于传送记录介质2(例如,记录纸、OHP片、织物、薄板等)的传送部件3。在该实施例中,记录介质2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送入设备15:手动,或通过介质盒自动。当手动送进记录介质2时,单页或一组记录介质2放置在供纸托盘3a上。然后当成像操作开始时,如图1所示记录介质2放在供纸托盘3a中,在供纸托盘3a中的记录介质2被送入该设备的主体15中;当将一组记录介质2放在供纸托盘3a中时,它们在被一对分离辊3c1和3c2分开的同时送入设备主体15中。在送入设备主体15中后,记录介质2被传送到一对互相碰到的校准辊3d1和3d2。该对校准辊3d1和3d2与成像操作同时被转动地驱动,释放记录介质2而传送到成像部分。在记录介质2上形成图像之后,记录介质2被传送到定影部件5。此后,记录介质2通过中间排放辊对3e和一对排放辊3f1和3f2而被排放入传送托盘6。在排放辊对3e和该对排放辊3f1和3f2之间有一对用于引导记录介质2的引导件3g。供纸托盘3a包含一内部部件3a1和一外部部件3a2。当供纸托盘3a不使用时,内部部件3a1存放在外部部件3a2中。外部部件3a2从设备主体15上伸出,构成设备主体15的外部的一部分。
至于采用上述的介质盒供应记录介质2的结构,参照图1,该设备主体15具有介质盒3h安装部分,它位于设备主体15的底部。当记录介质2不是手动送进时,在上述记录介质盒安装部分的介质盒3h中的记录介质2通过拾取辊3i和一对供纸辊8j而被送入设备主体15中,同时从顶部开始一页接一页地分开,且送入所述一对校准辊3d1和3d2中。在该对校准辊3d1和3d2之后,记录介质2再次以手动送纸时的相同方式传送。参考标记3k表示用于检测介质盒3h内有无记录介质的传感器。
(转印部件)
转印部件4是一种用于将成像部分的感光鼓7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的装置。参照图1,该实施例中的转印部件4包含转印辊4。更准确地说,该设备主体15这样构成,即记录介质2被转印辊4压在处理盒B的感光鼓7上。感光鼓7上的色粉图像通过给转印辊4施加与感光鼓7上形成的色粉图像极性相反的电压(在该实施例中,施加约1000V的DC电压,同时进行恒流控制)而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
(定影部件)
定影部件5是一种用来在通过给转印辊4施加电压而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将色粉图像在记录介质2上定影的装置。参照图1,定影部件5具有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辊5a和包含加热器5c的定影辊5b。定影辊5b压靠在驱动辊5a上,且通过驱动辊5a的转动而转动。当在成像部分中色粉图像已经转印上去的记录介质2经过驱动辊5a和定影辊5b之间时,压力以通过辊5a和5b夹紧记录介质2的方式施加到记录介质2上,同时将定影辊5b中的加热器5c产生的热施加给记录介质2。结果,记录介质2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2上。
(处理盒安装部件)
成像设备A具有处理盒安装部分,该部分在成像设备A内。处理盒B通过打开盖子16而装入设备主体15或从中拆卸。更准确地说,设备主体15的顶部具有盖子16,该盖子利用铰链16a连接在设备主体15上。参照图5和6,设备主体15还具有左引导件17和右引导件18,它们分别连接在设备主体15的左、右内表面上。左、右引导件17和18分别包含第一引导部分17a和18a、第二引导部分17b和18b,它们在位置上互相对称,且沿向内的方向倾斜向下。第二引导部分17b和18b分别在第一引导部分17a和18a之上。而且,设备主体15具有用于支撑处理盒B的鼓轴承的支撑部分17c和18c,它们分别位于第一引导部分17a和18a的最深端。将在后面描述支撑部分17c和18c。第二引导部分17b和18b分别具有台阶部分17b1和18b1。左引导件17具有处理盒转动调节引导部分17d,该引导部分17d位于第二引导部分17b上方。右引导件18具有用于打开或闭合处理盒B的鼓遮光器35的遮光器凸轮部分18d,该凸轮部分位于第二引导部分18b上方。位于转动调节部分17d和遮光器凸轮部分18d上方的是一对施压部件19,利用螺旋弹簧19b的压力一对一地保持安装的处理盒B向下。而且,设备主体15具有一对凸起20,作为处理盒定位部件,一对一地大致位于左、右引导件17和18的前端
(沿处理盒的插入方向)正上方。
在打开盖子16之后,安装处理盒B,同时分别由引导件17和18的第一引导部分17a和18a与第二引导部分17b和18b引导。这一安装处理盒B的过程将在描述处理盒的结构后进行详细描述。
(处理盒)
下面将描述要装入成像设备A中的处理盒B的各部分的结构。该处理盒B包含图像承载部件和一个最低限度的处理部件。至于处理部件,例如有用于给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充电的充电部件、用于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部件、用于去除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围表面上剩余色粉的清洁部件等。参照图3,该实施例中的处理盒B包含: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7、充电部件8、曝光部分9、利用色粉显影潜像的显影部件10、清洁部件11等,它们整体地被外壳覆盖和支撑,或者是色粉保持架12、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组合体,以便它们可以装入设备主体15或从中卸下。充电部件8、曝光部分9、显影部件10和清洁部件11以包围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的方式布置。
下面将按感光鼓7、充电部件8、曝光部分9、显影部件10和清洁部件11的顺序详细描述处理盒B的各部分的结构。
(感光鼓)
该实施例中的感光鼓7包含圆柱形铝鼓形式的底部部件7a和有机感光物质层7b,该物质层涂敷在圆柱形铝鼓7a的外围表面。参照图7,感光鼓7具有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感光鼓7一端的斜齿轮7c(图8(A)),且转动地连接在清洁部件保持架15上。当驱动力从设备主体一侧未示出的马达传递到斜齿轮7c时,感光鼓7根据成像信息沿图1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转动。更准确地说,参照图8(A),该图是感光鼓7在平行于长度方向的平面上的剖面图,连接于感光鼓7的另一端的齿轮法兰7d的突起部7d1装配在清洁部件保持架4的支撑部分14a内,金属轴21(在该实施例中是铁轴)穿过上述树脂材料制成的斜齿轮7c的孔。轴21固定在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结果,感光鼓7转动地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轴21是单件式部件,包含轴部分21a和轴环部分21b。它通过将小螺钉21c旋入清洁部件保持架14而固定在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上述齿轮法兰7d是正齿轮,且将感光鼓7的转动力传递到转印辊4来转动转印辊4,其中当斜齿轮7c从设备主体15接收到驱动力时感光鼓7转动。金属轴21是导电部件。金属轴21插入的感光鼓7的端部与导电部件22(该实施例中是由磷青铜制成)一起装配,该导电部件22接触感光鼓7的底部7a或铝鼓的表面而放置。因此,当金属轴21穿过斜齿轮7c的孔时,它与导电部件22实现接触,通过导电部件22和金属轴21将感光鼓7与设备主体15接地。更准确地说,参照图9,导电部件22通过将一对从斜齿轮7c的凸缘部分7c1的向内表面突出的凸起7c2一对一地压力配合在导电部件22的一对孔中而固定到凸缘部分7c1上。导电部件22还具有金属轴21穿过的孔22a和稍伸入孔22a中的弹性接触部分22b。这样,当金属轴21穿过孔22a时,轴21的顶端以将接触部分22b推出孔外的方式接触接触部分22b。而且,导电部件22具有一对分叉尖端的爪形部分,它们相对于斜齿轮7c的轴线对称,且在导电部件22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因此,当凸缘部分7c1装配入感光鼓7时,爪形部分22c接触感光鼓7的内表面。
在成像操作中,感光鼓7转动,DC和AC电压组合施加到作为充电部件、接触感光鼓7放置的充电辊8上。结果,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被均匀地充电。为了给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均匀地充电,不仅希望给充电辊8施加DC和AC电压组合,而且希望AC电压的频率高。然而,当AC电压的频率高于约200Hz时,所谓的“充电噪音”变大,这随着感光鼓7和充电鼓8的振动产生。更准确地说,当AC电压施加给充电辊8时,感光鼓7和充电辊8由于静电作用而互相拉近。当AC电压为最大或最小值时,致使感光鼓7和充电辊8互相拉近的静电力变得最大,充电辊8朝感光鼓7变形。另一方面,当AC电压为中间值时,静电力变得较小,使充电辊8的弹性恢复其原始形状,也就是,使变形的充电辊8沿远离感光鼓7的方向移动。因此,感光鼓7和充电辊8以两倍于AC电压的频率振动。而且,当充电辊8被静电力拉向感光鼓7时,充电辊8和感光鼓7以互相制动、间歇胶着和互相滑开的方式作用,正如湿手指在玻璃上摩擦时手指胶着到玻璃表面和在玻璃表面滑动的情况。这种胶着和滑动还导致充电辊8和感光鼓7振动,这也产生噪音,增加了所谓的充电噪音。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感光鼓7的振动,在感光鼓7的轴向上接近感光鼓7的中心部分充填有刚性或弹性物质制成的填充物7e,如图8(A)和图8(B)所示,其中图8(B)是感光鼓7在平行于感光鼓7径向方向的平面上的剖面图。至于用作填充物7e的材料,可以使用金属物质比如铝或黄铜,陶瓷比如水泥和石膏,或橡胶比如天然橡胶。上面列出的物质中最佳的一种应当考虑生产率、加工性、重量效果和成本来选取。顺便提及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约120g的铝用作填充物7e。
填充物7e的形状象圆形柱子或圆柱(在该实施例中是如图8(B)所示的象圆形柱子的形状)。更准确地说,填充物7e的外径约小于感光鼓7的内径100微米,且固定到感光鼓的上述部分上;感光鼓7的底部7a的内表面和填充物7e的外围表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100微米,在填充物7e的外围表面或感光鼓7的底部7a的内表面涂敷粘合剂(例如,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环氧树脂等)之后,填充物7e插入感光鼓7的底部7a内。
填充物7e放置在感光鼓7内能使感光鼓7以稳定的方式转动,使成像操作过程中由于感光鼓7的转动而产生的振动最小化。因此,即使施加给充电辊8的AC电压频率增加,充电噪音也保持较小。
(充电部件)
充电部件是一种用于给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充电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所谓的接触充电方法,比如日本专利申请63-149669中公开的方法。更准确地说,参照图10,充电辊8转动地置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内。这种充电辊8包含金属辊轴8a、置于轴8a的外围表面上的导电弹性层,和敷设在弹性层上的具有较高电阻值的保护膜。该导电弹性层是由弹性橡胶制成的,比如EPPDM或NBR,其中弥散有碳颗粒,且引导施加给辊轴8a的偏压。具有较高电阻值的弹性层是由聚氨酯橡胶等制成的,它可含有非常少量的导电微粒(例如碳颗粒)。它限制了感光鼓7的漏电流,所以即使充电辊8接触了感光鼓7上导电性强的针孔等,偏压也不会很快地下降。保护层是由N-甲基-甲氧基-尼龙(N-methyl-methoxyl-nylon)制成的,且防止具有较高电阻值的弹性层和导电层中的塑性物质由于与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接触而改变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的性质。辊轴8a通过将可朝感光鼓7稍稍滑动的轴承23和24插入而连接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轴承23和24保持在由一对压缩弹簧25沿压迫轴承23和24的方向产生的压力下,因此,充电辊8与感光鼓7保持接触。这样,在成像操作中,充电辊8通过感光鼓7的转动而转动,且当充电辊8转动时,DC和AC电压组合施加到充电辊8上,从而如上所述均匀地给感光鼓7的外表面充电。为了将DC和AC电压组合施加到充电辊8上,放置一弹性金属电接触部件26与沿充电辊轴8a轴向方向的金属辊轴8a的一端接触,从而将电压组合从设备主体一侧经电接触部件26施加到充电辊8上。
清洁部件保持架14具有用于防止电接触部件26变形的调整部件14b。由于提供了调整部件14b,即使当处理盒B意外地落下或处于类似位置时力沿图10中向左的方向作用在辊轴8a上时,电接触部件26与调整部件14b接触,这防止了电接触部件26的变形。而且,为了使调整部件调整充电辊8沿充电辊8的轴向方向的向左运动(在图10中的向左运动),充电辊8必须总保持在感光鼓7的顶侧。
另一方面,沿充电辊8的轴向方向充电辊8的另一端的位置通过轴承24固定。更准确地说,参照图10,轴承24具有键形突起24a,它由轴承24的一部分整体地形成且从轴承24的主结构伸出。沿充电辊轴8a的轴向方向充电辊8的端部接触该突起24a,以防止在图10中沿辊轴8a的轴向方向的辊轴8向右运动。轴承24由聚缩醛类(POM)制成,能使金属辊轴8a在上面平滑地滑动,且在抗磨损方面性能优良。
如上所述,辊轴8a沿轴向方向的运动是通过沿辊轴8a的轴向辊轴8a的一端和抗磨损轴承24之间,以及辊轴8a的另一端和电接触部件26之间的接触进行调整的,因此,辊轴8a不与清洁部件保持架14接触。通过使辊轴8a的端部接触清洁部件保持架14可以调整辊轴8a沿轴向方向的运动,但这样的结构布置需要清洁部件保持架14由聚苯氧化物材料制成,这样的材料能抵抗由于金属辊轴8a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之间的接触而在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产生的磨损。比较而言,在该实施例中的结构布置中在辊轴8a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之间没有摩擦,那么将不需要在抗磨损方面增强清洁部件保持架14。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清洁部件保持架14可由相对于PPO便宜的聚苯乙烯(PS)材料制成,以降低处理盒B的成本。用于轴承24的材料的选取不必局限于聚缩醛类。任何材料只要能抵抗由于与金属辊轴8a接触而产生的磨损就足够了。例如,轴承24可由尼龙等制成。
顺便提及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施加到充电辊8给感光鼓7充电的电压是峰-峰电压约1800V(Vpp=1800V)的AC电压和约-670V(Vdc1=-670V)的DC电压的组合,且进行恒流控制。
(曝光部分)
曝光部分9是用于通过使充电辊8均匀充电的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曝光于从光学系统1投射的光学图像,从而在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部分。更准确地说,参照图4,该图是处理盒B的外部透视图,曝光部分是位于处理盒B的顶面上的开口9,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之间,能使图像光进入处理盒B;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顶壁13r设有矩形开口9a,且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顶壁14n这样设计,即当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互相连接时它局部覆盖矩形开口9a。
(显影部件)
下面将描述显影部件10。显影部件10是一种利用色粉使感光鼓7上通过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见化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含有作为显影剂的单组份磁性色粉的处理盒B装在成像设备A中,但成像设备A可使用磁性或非磁性色粉进行显影。
上述用于显影的磁性色粉采用聚苯乙烯树脂,尤其是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作为粘合树脂。至于磁性色粉的染色剂,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普通染色剂,例如碳黑、铜酞菁、黑色氧化铁等。至于在磁性色粉中所含的微小的磁性颗粒,可以使用当置于磁场中能被磁化的物质,例如铁磁金属颗粒,比如铁、锆或镍,以及金属合金或化合物比如磁铁矿或铁氧体。
参照图3,该图是处理盒B的剖面图,利用上述磁性色粉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部件10具有用于储存色粉的色粉储存仓10a。在色粉储存仓10a内,设有送粉件10b,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转动以便将色粉送出色粉储存仓10a。在送出色粉储存仓10a之后,随着显影辊10d的转动,色粉在显影辊10d(在下文中将称作显影套筒)的外围表面涂敷成一薄层,显影套筒含有磁体10c。当色粉层在显影套筒10d上形成时,色粉由于色粉和显影套筒10d之间的摩擦而带足够显影感光鼓7上的静电潜像的电。还设有显影刀片10e,它是一块板,由聚氨酯橡胶或硅酮橡胶制成且与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接触,施加预定大小的压力;橡胶的弹性用于产生预定大小的压力。在该实施例中,约1600V(Vpp=1600V)的AC电压和约-500V(Vdc2=-500V)的DC电压的组合作为显影偏压而施加。考虑到该显影偏压中DC分量Vdc2和充电偏压中的上述DC分量Vdc1(约-670V)之间的关系,如果Vdc1和Vdc2之间的差值超过-50V(朝+侧增加),那么将可能产生模糊的图像。顺便提及的是,色粉储存仓10a和送粉件10b属于色粉保持架12,显影套筒10d和显影刀片10e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在图3中,两框架12和13沿宽度方向上在处理盒B的两端的边缘D通过超声波焊而焊接在一起。
形成上述色粉层的显影套筒10d和感光鼓7以互相相对的方式定位,从而在两部件的外围表面之间保持小间隙(约250微米)。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持这一间隙,沿轴向方向显影套筒10d的两端与接触环10f一起装配,该接触环的半径比显影套筒10d的外部半径大出上述的小间隙,如图11所示,图11是局部分解的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透视图。更准确地说,接触环10f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在显影套筒10d的被色粉覆盖的区域外侧。这些接触环10f在感光鼓7的潜像区域外侧接触感光鼓7。显影套筒10d具有齿轮10g,该齿轮沿其轴向方向连接于显影套筒10d的一端。齿轮10g和显影套筒10d一起转动。当显影部件保持架13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时,齿轮10g与感光鼓7的斜齿轮7c啮合。这样,随着感光鼓7转动,齿轮10g转动显影套筒10d。齿轮10g还与连接于送粉件10b的未示出齿轮啮合,将感光鼓7的转动力传递到送粉件10b。因此,在成像操作中,送粉件10b转动,将色粉储存仓10a中的色粉送到显影套筒10d,而在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上通过显影刀片10e形成预定厚度的色粉层。在这样形成的色粉层中的色粉颗粒根据感光鼓7上的静电潜像转印到感光鼓7上。应当指出的是,色粉层仅在显影套筒10d上碳涂敷部分上形成,感光层范围、充电辊8的充电范围和显影套筒10d的色粉层范围(显影范围)沿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轴向方向)具有如下关系:感光层范围>充电范围>显影范围。色粉储存仓10a中的色粉必须防止从显影套筒10d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泄漏。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弹性材料比如毡制成的色粉防泄漏封条10h沿长度方向在开口13a的两端粘贴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且沿宽度方向PET等柔性薄板制成的防喷片10i的一端粘贴在开口13a的底边缘,而另一端接触显影套筒10d,沿长度方向跨过显影套筒10d的整个范围,从而在显影套筒10d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实现密封。因此确保了色粉防泄漏封条10h通过显影套筒10d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加压变形而在显影套筒10d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实现密封,且防喷片10i通过在它接触显影套筒10d时沿短尺寸方向弯曲而在片10i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显影套筒10d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的密封。色粉防泄漏封条10h的厚度约等于沿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底边缘13o形成的台阶部分的抬升部分,因此在将封条10h粘贴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之后,封条10h的顶面与底边缘13o的表面大致齐平。防喷片10i利用双面胶条(未示出)粘贴到底边缘13o的面向上的表面上。在长度方向上,防喷片10i比开口13a长,在两端与色粉防泄漏封条10h搭接,且防喷片10i的长边缘之一,也就是沿短尺寸方向在片10i的端部的边缘之一,由于施加了适当大小的压力,与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保持接触,沿长度方向横跨显影套筒10d的整个范围。此时,将更加详细地描述防喷片10i和色粉防泄漏封条10h的上述搭接。参照图12,因为显影刀片10e的厚度约1.3mm,所以沿长度方向显影刀片10e的端部必须不与对应的色粉防泄漏封条10h搭接。因此,在显影刀片10e的端部和对应的色粉防泄漏封条10h之间存在小间隙10k。这样,除非这些间隙10k被塞满,否则当在显影套筒10d上形成色粉层时色粉进入间隙10k。然后,间隙10k内的色粉粘附到显影套筒10d上,使对应间隙10k的色粉层部分(部分tm)比色粉层的其他部分更厚。因此,为了塞住间隙10k,将一对辅助封条13x粘贴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未示出的封条支持面上,该支持面在左、右色粉防泄漏封条10h的内侧,且在显影刀片10e的反面,如图42和45所示。在显影套筒10d的轴向方向上在对应间隙10k的外侧,色粉防泄漏封条10h和防喷片10i互相重叠。
图13(A)和13(B)分别是图1中的A-A和B-B平面上显影套筒10d及其邻近的剖面图。参照图13(A),防喷片10i和色粉防泄漏封条10h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互相密闭地接触,大致互相平行且在它们互相重叠的区域没有弯曲。下面参照图14(A)和14(B),如果防喷片10i弯曲,就不能与色粉防泄漏封条10h密闭地互相接触,可能导致色粉通过这两者之间的间隙S泄漏出。然而,在该实施例中,防喷片不弯曲,且与色粉防泄漏封条10h密闭地互相接触,因此,将不可能发生上述的色粉泄漏。而且在该实施例中,结构布置是这样的,即防喷片10i和显影套筒10d之间的接触角,也就是防喷片10i的长边缘部分与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接触的角度,是由色粉防泄漏封条10h的顶面状态所决定的。因为该顶面的状态不波动,所以接触角几乎不从初始接触角波动。而且,如果防喷片10i不弯曲,那么片10i的接触角不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下面参照图3和图15,图3是处理盒B的剖面图,图15是处理盒B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色粉将可能从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泄漏出。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显影部件保持架13具有三个长肋13b、13c和13d,它们沿长度方向横跨显影刀片10e的整个范围接触显影刀片10e。更准确地说,第一和第二肋13b和13c以一种保持预定大小的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显影刀片10e,而第三肋13d以一种保持预定大小的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刀片固定件10j。刀片固定件10j由金属板等制成,且用于将显影刀片10e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压在显影刀片10e上的第二肋13c的边缘保持锐利,所以当第一和第三肋13b和13d分别接触显影刀片10e和刀片固定件10j时,第二肋13c的锐边稍稍压入显影刀片10e内,显影刀片由橡胶制成且厚度约1.3mm。
此外,第二肋13c锐利,使得其锐边由于下述原因而稍稍向外弯曲。那就是,当将显影刀片10e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时,沿长度方向刀片固定件10j的两端用螺钉固定到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有时导致刀片固定件10j在长度方向上在整个中心部分变形,因此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显影刀片10e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必须塞住。因此,第二肋13c是锐利的,使得其锐边稍稍向外弯曲。提供这种形状(可推荐的是中心部分向外弯曲约0.1-0.5mm)确保了肋13c保持压入显影刀片10e的状态,在长度方向上横跨整个范围压入,如果存在间隙则塞住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显影刀片10e之间的间隙,因此,防止了色粉泄漏。此外,第三肋13d压在刀片固定件10j上。所以,即使在第二肋13c的锐边和显影刀片10e之间产生间隙,且色粉通过该间隙泄漏,泄漏的色粉也不会漏出超过该点。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第二肋13c和显影刀片10e之间的接触部分,以及第三肋13d和刀片固定件10j之间的接触部分在处理盒的垂直方向上不是互相齐平的,即它们在处理盒的水平方向上互相分开一等于显影刀片10e的厚度的距离。因此,即使在第二肋13c和刀片10e之间,和第三肋13d和刀片固定件10j之间存在间隙,对于色粉来说也很难通过这些间隙泄漏。
参照图11和15,该实施例中的显影部件10具有色粉剩余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色粉储存仓10a中的剩余色粉量。该色粉剩余检测机构包含金属丝天线27,该天线位于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3之间的接头处,且处在从色粉储存仓10a到显影套筒10d的色粉通道中。为了检测色粉的有无,该线状天线27和显影套筒10d用作第一和第二电极,在这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当在该两电极之间存在色粉时,两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大于没有色粉时的容量;该静电容量的大小随着两电极之间色粉的量减小而减小。因此,未示出的控制部分可以通过检测静电容量的变化而检测色粉剩余的多少。更准确地说,通过将根据静电容量产生的电信号的值与预定参考值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出“无色粉”的状态。当控制部分检测到“无色粉”状态时,它断续地通断指示灯等(处理盒更换报警灯),警告用户需要更换处理盒。
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沿其长边缘互相焊接在一起,即沿宽度方向在处理盒B的端部的边缘,因此,色粉不会从处理盒B的长边缘泄漏。然而,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由于下述原因而不能沿其短边缘焊接在一起,沿长度方向在处理盒B一端的边缘。即,参照图11,当制造处理盒B时,色粉保持架12的开口12e用覆盖薄膜28所密封,以防止处理盒B的色粉储存仓10a内的色粉泄漏。该覆盖薄膜28在第一次使用处理盒B时必须去除。因此,覆盖薄膜28的端部之一从处理盒B的短边缘之一向外伸出,从而当第一次使用处理盒B时可将覆盖薄膜28从处理盒B中拉出。所以,在处理盒B的两短边缘处,在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设置色粉防泄漏封条29,粘贴在色粉保持架12上,以防止色粉从处理盒B的短边缘泄漏。
而且,参照图11,覆盖薄膜28为长度大于开口12e的长度的两倍的带状形式。它粘贴在开口12e的边缘处,并在线29a处折叠180度,对折回另一端,再向外延伸出处理盒B。从处理盒B暴露出的覆盖薄膜28的端部粘贴到覆盖薄膜垂片12f上。
覆盖薄膜垂片12f是色粉保持架12的一部分整体地形成的,且通过薄条连接于色粉保持架12的主结构上。因此,当第一次使用处理盒B时,垂片12f必须通过断开薄条而从色粉保持架12的主结构上分离,使得可以将覆盖薄膜12f从处理盒B拉出。当用户抓住垂片12f将覆盖薄膜28从处理盒B中拉出时,覆盖薄膜28从线28a开始从色粉保持架12上剥离,露出开口12e。结果,色粉储存仓10a内的色粉可以供应给显影套筒10d。
(色粉防泄漏封条)
下面将描述色粉防泄漏封条29。它是由泡沫橡胶比如泡沫聚氨酯制成,且利用双面胶条沿长度方向在开口12e的两边缘附近粘贴到色粉保持架12上。参照图11,在覆盖薄膜28拉出的那一侧,在面对覆盖薄膜28的封条29的表面上粘贴有防撕破片29a,该片在处理盒B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封条29,且厚度约0.1mm-1.0mm。由于下述原因设置该防撕破片29a。那就是,当第一次使用处理盒B时,操作者必须通过手拉去除密封开口12e的覆盖薄膜28。只要操作者沿平行于设定操作者拉出覆盖薄膜28的方向(与开口12e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拉出覆盖薄膜28,那么将不会有问题。然而,如果覆盖薄膜28以相对于覆盖薄膜28应当拉出的正常方向成α角拉出,如图16所示,那么覆盖薄膜28被拉向一侧,如图17所示(图17中向上),而不规则地折叠。如果覆盖薄膜28在这种情况下被进一步拉动,那么覆盖薄膜28的不规则折叠将可能摩擦色粉防泄漏封条29,而撕破色粉防泄漏封条29(图17的阴影线部分)。如果色粉防泄漏封条29被撕破,那么色粉将可能从由于色粉防泄漏封条29的撕破而造成的间隙泄漏,弄脏操作者的手,和/或将在设备主体内散布并弄脏已经形成记录的记录介质。比较而言,当色粉防泄漏封条29在覆盖薄膜28拉出的一侧设有防撕破片29a,如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如上所述当拉出覆盖薄膜28时覆盖薄膜28发生不规则的折叠,防撕破片29a保护封条29,防止了封条29被撕破。所以,无论覆盖薄膜拉出的方向如何,都不会发生色粉泄漏的可能性。
此外,防撕破片29a沿封条29的短尺寸方向放置在封条29的开口12e一侧使防撕破片29a在拉出覆盖薄膜28时能刮去粘附在覆盖薄膜28上的色粉。因此,不会发生操作者的手被拉出的覆盖薄膜弄脏的情况。
顺便提及的是,当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时,色粉防泄漏封条29和防撕破片29a被框架12和13沿垂直于覆盖薄膜28拉出方向的方向上在它们的顶端和底端(图11中垂直方向的端部)夹紧,从而牢固地固定。所以,不会发生片29a从封条29移动的情况。
用于防撕破片29a的材料希望是高抗磨损性能的材料,这与防撕破片29a被覆盖薄膜28摩擦有关。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高密度聚乙烯片等是适合的。参照图18,推荐防撕破片29a粘贴在覆盖薄膜28被拉出一侧的色粉防泄漏封条29上,粘贴在色粉防泄漏封条29的边缘29b向内预定距离U处,其中防撕破片的短尺寸方向比色粉防泄漏封条29更窄。当覆盖薄膜28被拉出时,这样的定位布置能使边缘29b更有效地刮去粘附到覆盖薄膜28上的色粉。而且,只要预定距离U设定为不超过约5mm,那么在将覆盖薄膜28拉出时防撕破片29a在防止色粉防泄漏封条29撕破方面的有效性将不会降低。防撕破片29a不必如上所述在其短尺寸方向比色粉防泄漏封条29更窄;它可以足够宽而覆盖整个封条29的表面。
(清洁部件)
清洁部件11是一种用于在感光鼓7上的色粉图像通过转印部件4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去除感光鼓7上剩余的色粉的装置。参照图3,清洁部件11包含:清洁刀片11a,该刀片接触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以刮去感光鼓7上剩余的色粉,或残留色粉;接收片11b,位于刀片11a之下且接触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以汇集从感光鼓7上刮下的残留色粉;去除下来的残留色粉仓11c,去除的残留色粉收集在该仓中。接收片11b施加轻微的压力接触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使得粘附在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的残留色粉经过接收片11b,但已经由刀片11a从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去除的残留色粉可以被接收片11b汇集并导离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清洁刀片11a包含橡胶等制成的刀片和金属板等制成的刀片固定件11d,刀片11a用双面胶条等粘贴在刀片固定件上,如显影刀片10e一样。清洁刀片11a通过将刀片固定件11d用螺钉固定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而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接收片11b由双面胶条粘贴到接收片粘贴面(边缘部分)上。
必须防止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1c中的残留色粉从长度方向上清洁刀片11a的端部泄漏,以及清洁部件保持架13的与清洁刀片11a的所述端部相对的部分泄漏。因此,色粉防泄漏封条粘贴在长度方向上清洁刀片11a的两端。刀片11a和色粉防泄漏封条必须绝对密闭地互相接触。否则,色粉将通过刀片11a和色粉防泄漏封条之间的间隙泄漏。类似地,色粉防泄漏封条和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1c的接收片11c所粘贴的接收片粘贴表面11c1必须绝对密闭地互相接触。否则,色粉将通过它们之间的间隙泄漏。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色粉防泄漏封条11e位于长度方向上清洁刀片11a的两端,如图19所示。为了更详细地描述该封条11e及其邻近的结构,参照图19和20,封条11e一对一地粘贴在长度方向上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1c的两边缘部分,且长度方向上对应的清洁刀片11a的端部粘贴到这些封条11e上。此外,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1c具有隔板件11c3,它们从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1c的顶缘伸出,使得封条11e的内表面接触它们。
(框架)
下面将描述构成处理盒B的壳体部分的处理盒B的框架。参照图7,处理盒B的框架包含三个框架:色粉保持架12、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通过焊接成为一体,形成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该单元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如下文所述,形成处理盒B的复合框架。在该实施例中框架12、13和14都是通过注塑制成的聚苯乙烯树脂单体部件。至于用于框架12、13和14的材料,推荐的是充电率接近色粉成分的那些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消除了色粉由于成像过程中色粉和框架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而充电为不正常极性的可能性,且因此消除了由于色粉充电为不正常的极性而降低图像质量的可能性。
下面,参照图7,色粉保持架12具有色粉储存仓10a和送粉件10b。参照图3和4,色粉保持架12的外部表面具有一组沿色粉保持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肋12d,构成手持部分。色粉保持架12的面向下的外表面上的那些横肋12d在其较短尺寸方向上的尺寸与相邻的一个稍不同,使得图3中那些横肋12d的尖端的连接线形成R形弯曲。因此,当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或从中拆卸下来时通过色粉保持架12抓住处理盒B的手不可能从色粉保持架12上滑脱。而且,色粉保持架12的面向下的部分易于手抓住。所以,处理盒B可以更有效地装入成像设备A或从中拆卸。而且参照图7,显影部件保持架13具有显影套筒10d和显影刀片10e。下面参照图11,显影刀片10e通过将刀片固定件10j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螺钉固定到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而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在该实施例中,刀片固定件10j在螺钉固定之前相对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精确定位。为此目的,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刀片固定表面13f具有一对定位榫13g,该定位榫垂直于表面13f伸出且装配入刀片固定件10j的一对孔中,从而精确地定位刀片固定件10j。下面参照图7和11,与色粉保持架12的对应表面接合的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表面13h具有一对定位榫13i(沿长度方向一对一地位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两端,如图11所示),该榫装配入色粉保持架12一侧的一对孔12c中,以精确地使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色粉保持架12互相相对定位。在该实施例中,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结构是这样的,即上述刀片固定表面13j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表面13h(该表面与色粉保持架12的对应表面接合在一起)互相平行,因此,刀片定位榫13g和色粉保持架定位榫13i互相平行,如图21所示。因此,用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模具结构33可以简化;模具33可以是两件式结构,如图21所示在模制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后可以沿左、右方向简单地分开。
下面参照图7,清洁部件保持架14具有感光鼓7、充电辊8、作为清洁部件11的清洁刀片11a、接收片11b和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0a。清洁刀片11a通过将刀片固定件11d沿长度方向的端部邻近部分用螺钉固定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而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如显影刀片10e一样。而且如显影刀片10e一样,刀片固定件11d在螺钉固定之前相对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精确定位。因此,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刀片固定表面14c具有一对定位榫14d,它们从表面14c垂直于表面14c伸出,且装配入刀片固定件11d所具有的一对用于上述定位的孔(未示出)中。清洁部件保持架14这样构造,即刀片固定表面14c垂直于移动模具34而释放模制的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方向,如图22所示。这种布置使定位榫14d从刀片固定表面14c伸出的方向与移动模具34而从模具中释放模制的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方向相符,从而简化了模具34的结构。
图3中所示的鼓遮光器35转动地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鼓遮光器35是一种用于覆盖或露出使感光鼓7和转印鼓4直接互相面对的开口的遮光器。当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中时它自动地打开,当处理盒B从成像设备A卸下时自动闭合,这将在下文描述。
(色粉保持架和显影部件保持架的焊接)
此时,将描述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接合。这两个框架通过超声波焊接而接合。更准确地说,首先,将覆盖薄膜28以密封开口12e的方式粘贴在色粉保持架12上。然后,色粉保持架12放置在固定夹具75的槽75a中,覆盖薄膜垂片12g向下弯曲,该垂片是色粉保持架12的一部分整体形成的且可从色粉保持架12上分离。接着,显影部件保持架13放在色粉保持架12上面,然后通过加压夹具76从上下压。在这种状态,超声波施加到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结果,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与色粉保持架12的对应表面连接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肋13s(图7)熔化而焊接到色粉保持架12的对应表面上,从而永久地连接这两个框架12和13。
施加超声波的时候,这两个框架12和13可能沿其宽度方向(在图23中由箭头J示出)变形。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显影部件保持架13具有加强肋13t,沿宽度方向互相平行延伸,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定位,如图11所示。此外,由金属板等制成的刀片固定件10j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所以,显影部件保持架13得到很好地加强而不可能变形。另一方面,色粉保持架12没有上述加强肋等。所以,它结构上较弱,通常可能变形。然而,在该实施例中,色粉保持架12具有一对边缘12g,它们一对一地位于色粉保持架12表面(该表面面对显影部件保持架13)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如图7和11所示。两边缘12g之间的距离L12约等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表面13h沿宽度方向的长度L13,该表面13h与色粉保持架12的对应部分接合,且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表面13h位于两边缘12g之间。此外,当框架12和13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后,显影部件的表面13h在色粉保持架12的两边缘12g之间,且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定位榫13i在色粉保持架12的孔12c中。所以,色粉保持架12也不可能变形,且这两个框架12和13不可能互相移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框架12、13和14都是由同样的材料制成的,或者聚苯乙烯树脂。所以,框架12和13之间的焊缝结合强度非常高。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不互相焊接。所以,从增加结合强度的观点来说,不必清洁部件保持架14总是由与用于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仅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定位榫13i。然而,定位榫13i可以设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如图24所示。这样布置还确保了当它们互相焊接时防止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变形,以及互相移动。此外,参照图25,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色粉保持架12可以具有超过两个的定位榫(未示出)和装配定位榫的对应数目的孔12c,它们在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对齐。这样布置进一步确保了防止框架的变形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色粉保持架12的端部不必一对一地设有上述两边缘12g。
接着,将各种部件组装入已经焊接成一个单元的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以及清洁部件固定单元中。然后,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组合,即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由显影部件固定框架13侧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以完成处理盒B的组装。参照图26,框架13和14利用一对连接件38连接。下面,将描述两框架连接的结构布置。
参照图26,每一连接件38包含:主结构38a、垂直部分38c和弹簧安装部分38d。主结构38a具有螺纹孔38b,小螺钉39穿过该孔,垂直部分38c和弹簧安装部分38d相对于螺纹孔38b位于相反两侧。垂直部分38c从主结构38a向下伸出,以防止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连接突起(将在下文描述)移动。弹簧安装部分38d与垂直部分38c平行,且压缩螺旋弹簧38e以一种比垂直部分38c向下延伸更远的方式安装在弹簧安装部分38d端部。
显影部件保持架13沿长度方向的每一端部具有一臂部13k和一弹簧支撑槽13n,该臂部13k上有连接突起13m,该突起沿长度方向向外伸出,该弹簧支撑槽13n在臂部13k的面向上的表面内。另一方面,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每一端部具有一连接凹槽14g和一固定部分14h,上述连接突起13m装配入该连接凹槽中,该固定部分在连接凹槽14g上方。固定部分14h具有连接件38的垂直部分38c装配入的孔14i、小螺钉39旋入的凹入式螺纹部分14j和弹簧38e穿过的通孔14k。
参照图27(A)和图27(B),图27(A)是连接件38的透视图,图27(B)是连接件38及其邻近的剖面图,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以下述方式连接。首先,显影部件固定单元13的连接突起13m一直装配入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连接凹槽14g中。更准确地说,连接件38的垂直部分38c装配入孔14i内,且弹簧38e穿过通孔14k并装配入弹簧支撑凹槽13n内,从而实现压缩。然后,小螺钉穿入螺纹孔38b,并旋入凹入式螺纹部分14j内。结果。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以这样的方式互相连接,即它们能绕连接突起13m转动。这样结束了处理盒B的组装。在框架13和14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这种状态,接触环10f保持接触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保持了预定大小的接触压力;换句话说,精确保持了感光鼓7和显影套筒10d之间的位置关系。显影套筒10d由于压缩弹簧的弹性而朝感光鼓7施压(在该实施例中,压缩弹簧的强度设为约2kg,从而约1kg的压力作用在显影套筒10d上)。
当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连接后,位于感光鼓7一端的斜齿轮7c与位于显影套筒10d同一端的齿轮10g啮合。
在该结构布置中,在该实施例中,为连接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与清洁部件保持架14,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可以与清洁部件保持架14沿连接凹槽14g打开的方向啮合或脱开。所以,连接突起13m可构造成沿长度方向向外(或向内)伸出。连接突起13m的这种构造固定了两框架13和14之间沿长度方向(上冲方向)的位置关系,消除了上冲(thrust)止动件的需要。此外,连接件38从上方插入并固定,因此,随着连接件38的固定,压力开始施加到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然而,在普通的处理盒中,一对拉簧必须连接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以一种在两者连接后、在两者之间张紧的方式连接。因此,框架必需设有从外部安装拉簧的空间。此外,连接拉簧的操作是费力的。比较而言,该实施例中的结构布置消除了连接拉簧的费力操作、拉簧连接空间的需要等,换句话说,解决了普通处理盒的问题。
此外,当分解处理盒B时随着固定连接件38的小螺钉39的变松,压缩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压力逐渐减小。此外,没有上冲止动件。所以分解非常简单。
(盒安装结构)
下面将描述将如上构成的处理盒装入设备主体15内的结构。
参照图5和6,前面已经描述了设备主体15具有左、右引导件17和18,它们包含第一引导部分17a和18a、第二引导部分17b和18b等。比较而言,参照图4和28,它们是处理盒B的右和左侧视图,处理盒B设有轴21、和支撑部分14a,该支撑部分沿长度方向从处理盒B的端部向外伸出,且分别沿引导部分18a和17a引导。轴21和支撑部分14a沿长度方向伸出的处理盒B的右和左点相对于处理盒B的中心线垂直于长度方向大致对称地定位。而且处理盒B还具有一对主肋40,它们从处理盒B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向外垂直伸出,且相对于上述处理盒B的中心线互相对称,并沿第二引导部分18b和17b引导。清洁部件保持架14具有一对压力配合表面41,和一对定位槽42,该压力配合表面位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沿长度方向的端部的顶面上,且由一对连接于设备主体15的施压部件19加压,上述处理盒定位突起20啮合入该定位槽;当处理盒突起20啮合入定位槽42时,处理盒B相对于设备主体15的位置固定。参照图4,清洁部件保持架14沿长度方向的右端面向右的表面具有辅肋43,和用于打开或闭合鼓遮光器35的连接部分35a,辅肋43位于主肋40上方且沿长度方向向外伸出。该连接部分35a通过处理盒B的运动而转动,当处理盒B安装入设备主体15或从中卸下时,打开或闭合连接于连接部分35a的鼓遮光器35。下面将描述打开或闭合鼓遮光器35的结构布置。
此时,参照图29-32,将描述将处理盒B装入设备主体或从中卸下的过程。当装卸处理盒B时,沿长度方向处理盒B的左、右两端分别由引导件17和18以相同的方式引导。然而,为简化描述,将仅参照右引导件18描述该过程。
参照图29,首先,打开设备主体15的盖子16。然后,将处理盒B的轴21搁在第一引导部分18a上,同时,主肋40搁在引导部分18b上。然后,参照图29,将处理盒B推入设备主体15,其中轴21和主肋40在引导部分18a和18b上滑动。然后,随着处理盒推入设备主体更深,处理盒B的施压配合表面41被施压部件19压住,因此,处理盒B被向下推,主肋40被压在第二引导部分18b上。然后,当处理盒B推入足够深而使主肋40到达超过第二引导部分18b的台阶部分18b1时,如图31所示,处理盒B由于施压部件19的压力而沿逆时针方向稍稍转动,因此,轴21开始被第一引导部分18a所支撑。当处理盒B更进一步地推入设备主体15时,它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因此,设备主体15的处理盒定位突起20装配入处理盒B的定位槽42中,如图32所示。此时,处理盒B可以从操作者手中释放。当处理盒B从操作者手中释放时,处理盒B的轴21落入支撑部分18c中,如图33所示。同时,处理盒定位突起20装配入定位槽42;处理盒B装入设备主体15内,保持在施压部件19的压力作用下。而且同时,连接于感光鼓7一端的斜齿轮7c与设备主体15侧的驱动齿轮45(图6)啮合。斜齿轮7c与驱动齿轮45的啮合还缓冲了在安装处理盒B的过程中沿处理盒插入方向发生的处理盒B前端的向下运动中、施压部件19施加给处理盒B的向下的压力。由于提供了上述的结构布置,安装处理盒B的操作者可以感觉到“卡嗒”,这能使处理盒B一正确安装,操作者就容易地知道处理盒B已经以正确的位置安装在设备主体15内了。
设备主体侧的处理盒定位突起20和处理盒侧的定位槽42这样构造,即当处理盒B正确安装入设备主体15内时接触表面20a和42a大致水平。这样,当连接处理盒定位突起20时重要的事情仅是确保接触表面20a大致水平。这简化了定位突起20的设计,以及定位突起20连接于设备主体15的方式,减小了尺寸误差的变化。换句话说,将处理盒B精确地装入设备主体15中变得容易。顺便提及的是,施压部件19具有辊19b,即实际接触处理盒B的施压配合表面42的部分。因此,当处理盒B被推入设备主体15时,处理盒B的施压配合表面41被施压部件19通过辊19b而施压,减小了摩擦阻力。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B的施压配合表面41平坦。然而,不必一定是平坦的。例如可以设有肋以减小处理盒B的压力配合部分和施压部件19之间的整个接触区域的尺寸,使得摩擦阻力减小。
这在图1和图4中很明显,图1是处理盒B的剖面图,图4是处理盒B的外形图,处理盒B这样构成,即处理盒B的面向上的表面大致平坦,且大致平行于处理盒B的安装方向。因此,在设备主体15内的处理盒安装空间可以最小化。而且,相对于色粉储存仓10a和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c,这样的用于处理盒B的结构布置改善了处理盒B的空间利用率。
下面将描述处理盒B是如何卸下的。参照图34,首先,沿逆时针方向(箭头a的方向)稍微转动处理盒B,使主肋40抬高而足以越过引导部分18b的台阶部分18b1。在这种状态,可以简单地从设备主体15中拉出处理盒B。顺便提及的是,如果试图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处理盒B更多,那么辅肋43(图4)接触遮光器凸轮部分18d,而且,在左引导件17侧面,主肋40接触左引导件17的转动调整引导部分17d(图5)。结果,防止了处理盒B沿逆时针方向更多地转动。此外,当安装处理盒B时,处理盒B的右端面向右的表面上的辅肋43进入第二引导部分18b和遮光器凸轮部分18d之间,处理盒B的左端面向左的表面上的主肋40进入第二引导部分17b和转动调整引导部分17d之间。因此,处理盒B在其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轨迹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处理盒B安装和拆卸的平滑性。
(打开和闭合鼓遮光器的结构布置)
下面将描述鼓遮光器35的运动,当处理盒B装入设备主体15或从中卸下时鼓遮光器打开或闭合。
参照图4,鼓遮光器35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使得一对一地沿长度方向位于处理盒B两端的鼓遮光器35的臂部分35b可绕鼓遮光器35的轴35c转动。鼓遮光器35还包含连接部分35a,该部分是轴35c的整体一部分,正如臂部分35b。因此,当连接部分35a转动时,臂部分35b转动,致使鼓遮光器35打开或闭合。臂部分35b设有从臂部分35b上伸出的连接突起35d。鼓遮光器35通过连接部分35a和连接突起35d与遮光器凸轮部分18d的啮合实现打开或闭合。下面将参照图29-33描述鼓遮光器35的这种运动,其中图29-33表示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中的连续步骤。
参照图29-33,右引导件18的遮光器凸轮部分18d具有连接部分35a所啮合的第一凸轮部分18d1,和连接突起35d所啮合的第二凸轮部分18d2。第一凸轮部分18d1的角度大致与引导处理盒B的主肋40的第二引导部分18b的角度相同。第二凸轮部分18d2相对于处理盒B装入或拆卸方向的角度大于第一凸轮部分18d1相对于同一方向的角度。参照图29,当处理盒B插入设备主体15,且进一步推入设备主体15中时,连接部分35a啮合遮光器凸轮部分18d的第一凸轮部分18d1,且绕轴35c转动,如图30所示。结果,臂部分35b转动,打开鼓遮光器35。在这一步骤过程中,鼓遮光器35不完全打开,保持在所谓的半开状态。然后,随着处理盒B被进一步地向内推,连接突起35d啮合第二凸轮部分18d2,如图31所示。然后,随着处理盒B被进一步地向内推,移动鼓遮光器35的角色从连接部分35a和第一凸轮部分18d1之间的啮合代之为连接突起35d和第二凸轮部分18d2之间的啮合。在完成安装处理盒B之后,鼓遮光器35完全打开,使得当记录介质在处理盒B下面传送时不与鼓遮光器35碰撞,如图33所示。
当将图33所示状态的处理盒B向外拉而从成像设备A中卸下处理盒B时,鼓遮光器35由于连接于臂部分35b的扭力螺旋弹簧35e(图4)的弹性作用而闭合,其中连接突起35d和连接部分35a按与安装处理盒B的过程中相反的顺序啮合遮光器凸轮部分18d。
鼓遮光器35是一种用于保护感光鼓7的遮光器。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A除鼓遮光器35外还设有激光遮光器。该激光遮光器构成激光束通道阻挡装置,当设备不用时,防止从光学系统1投射到感光鼓7上的激光束从光学单元1a(在设备主体侧)泄露。
(电触点的描述)
下面将描述在安装处理盒B的过程中,处理盒B的各部件和设备主体侧的对应部件之间发生的电连接。
当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中时,处理盒B的各电触点接触设备主体15上的对应电触点,在处理盒B和设备主体15之间建立电连接。更准确地说,参照图35,该图是处理盒B底侧的透视图,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底侧与用于给显影套筒10d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点18一起露出了触点27a,该触点27a是检测剩余色粉量的上述金属丝天线27的一端。从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底侧,露出用于给充电辊8施加充电偏压的充电偏压触点49。沿宽度方向,金属丝天线27的触点27a在感光鼓7一侧,而显影偏压触点48在感光鼓7另一侧。充电偏压触点49是上述电接触部件26的整体一部分(图10)。
对应地,设备主体15设有金属丝天线触点50a、显影偏压触针50b和充电偏压触针50c,当处理盒B装入设备主体15后,它们对应地接触处理盒一方的金属丝天线27的触点27a、显影偏压触点48和充电偏压触点49。沿记录介质传送的方向,金属丝天线触点50a和显影偏压触针50b在转印辊4一侧,而充电偏压触针50c在转印辊4另一侧。参照图37,触针50b和50c通过固定盖50d保持位置,使得它们不移开。它们分别被位于它们和电路板50e的印刷线路之间的导电压缩弹簧50f向上施压,固定盖50d连接于印刷线路,因此它们连接于印刷线路。触针50c所接触的充电偏压触点49具有两个平坦部分,和在这两个平坦部分之间的具有曲率的部分,使得充电偏压触点49的面对盖16的铰链16a的部分朝铰链16a弯曲。这种布置确保充电偏压触点49和触针50c之间的接触在电连接方面平滑且性能优良,其中当处理盒B安装后盖16沿箭头c的方向绕铰链16a转动而闭合时,在处理盒B侧的电触点所跟随的充电偏压触点的轨迹半径是最小的。
用于在感光鼓7一端转动地支撑感光鼓7的轴21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感光鼓7通过该轴21接地。为此目的,在安装处理盒B之后轴21所处的右引导件18的支撑部分18c设有接地触点51,为板弹簧的形式,通过设备主体15的外壳等接地。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15内时,轴21保持与接地触点51的接触,如图6所示。
参照图35,显影偏压触点48和充电偏压触点49沿长度方向位于感光鼓7的稍外侧,且在宽度方向上大致对齐。沿宽度方向,显影偏压触点48位于感光鼓7的齿轮法兰7d,也就是斜齿轮的一侧上,而充电偏压触点49位于另一侧。此外,沿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连接在感光鼓7端部的齿轮法兰7d的外端而言,两触点48和49位于内侧。由于提供了这种布置,所以处理盒B可以在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上减小尺寸,从而可以减小处理盒B的整体尺寸。
如前所述,充电偏压触点49向外弯曲。更准确地说,充电偏压触点49的、当将处理盒B装入设备主体15时成为触点49前端的那部分是直的,而从该直部分继续向后的部分弯曲。因此,即使在充电偏压触点49和设备主体侧的充电偏压触针50c之间有小量误差,也会自动进行补偿,从而确保在充电偏压触点49和充电偏压触针50c之间形成正确的电连接。此外,当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时防止充电偏压触点49和充电偏压触针50c被损坏,即使触点49这样布置,即当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时它将成为进入成像设备A的第一电触点。
设备主体侧用来确定显影部件10的色粉储存仓10a中剩余色粉量的金属丝天线27的触点部分27a与显影偏压触点48相对于感光鼓7在处理盒B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侧(显影部件10侧),而相对于显影偏压触点48在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外侧。
因为电触点如上所述布置,所以不存在充电偏压触点49从作为鼓接地触点的金属轴21分离的可能性,以及在两触点之间感应产生浮动电位的可能性。因此,充电电压稳定;不会非均匀地给感光鼓7充电。为了详细描述这一问题,如果鼓接地触点邻近其他触点布置,那么在鼓接地触点周围放置的金属丝等和其他触点,以及鼓接地触点和其他触点之间感应产生浮动电位,该浮动电位可能干扰显影、充电和剩余色粉检测所涉及的AC电压。尤其是,在感光鼓7通过将充电辊接触感光鼓7放置而充电的情况,进行恒流控制,因此,由浮动电位造成的AC电压变化产生非常严重的干扰图像。考虑这一问题,如该实施例中那样布置上述电触点,防止浮动电位的感应产生,从而实现正常地供应AC电压,因此消除非均匀充电的发生。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偏压触点48和充电偏压触点49相对于感光鼓7位于相反两侧,在两触点间形成足够的距离,以防止两触点互相电干扰。
(成像操作)
下面将描述通过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中而进行的成像操作。参照图1,首先,一页或一组记录介质2放入供纸托盘3a或盒3h中,放有记录介质2的盒放在成像设备A中。当记录介质2的放置被未示出的检测器检测到,或记录开始键按下后,拾取辊3b或3i驱动,一对分离辊3c1和3c2和一对校准辊3d1和3d2转动,从而将记录介质2传送到成像部分。然后,与校准辊3d1和3d2的记录介质传送同步相对称,感光鼓7沿图1中箭头的方向转动,且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通过给充电辊8施加充电偏压而均匀地充电。然后,一束经成像信号调制过的激光束通过曝光部分9投射在感光鼓7的均匀充电的表面上。结果,在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上形成与激光束的强度相一致的潜像。
在潜像形成的同时,处理盒B的显影部件10驱动;换句话说,送粉件10b被驱动,以便将色粉储存仓10a中的色粉送往显影套筒10d,在转动的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上形成色粉层。在极性和电压大小上与感光鼓7的外围表面上电荷大致相同的电压施加到显影套筒10d上,从而将感光鼓7上的潜像显影成色粉图像。在显影潜像的同时,记录介质2在感光鼓7和转印辊4之间传送,且将与色粉极性相反的电压施加到转印辊4上,将感光鼓7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
在色粉图像转印之后,感光鼓7沿图1中箭头方向进一步转动。随着感光鼓7的转动,感光鼓7上剩余的色粉,或残留色粉,被刮下,且去除的残留色粉被收集在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0c中。
同时,已经如上所述形成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2被传送到定影部件5,在此通过加热或加压将色粉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2上。此后,记录介质2通过排放辊对3e和该对排放辊3f1和3f2排放到发送托盘6中。这样在记录介质2上形成所需的图像。顺便提及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一种所谓的热定影部件用作定影部件。然而,很明显所谓的压力型定影设备等可以用作定影部件。
(处理盒的再生)
下面将描述处理盒B的再生,即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首先,处理盒B,或再生的目标,处于空气喷管中(未示出),通过空气喷吹去除附着在处理盒B表面的色粉颗粒和灰尘颗粒。然后开始实际的再生操作。
(将处理盒分解成各单元的过程)
再生操作通过将处理盒B分离成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而开始。首先,描述将处理盒B分离成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过程。参照图26,处理盒B被分成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参照图27(B),为了分解处理盒B,去除小螺钉39,该螺钉穿过螺纹孔38b旋入内螺纹部分14j内。然后,从凹槽13n上脱开以压缩状态装配在弹簧支撑槽13n中的压缩弹簧38e并从通孔14k退出。然后,通过将垂直部分38c从孔14i拉出而去除连接部分38,如图26所示。连接件38的这种去除可以使以绕连接突起13m枢轴转动的方式连接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容易地沿左右方向分开。
(取下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过程)
下面将进行取下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操作。然而,在描述这一操作之前,将参照图38描述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总体结构。显影套筒10d通过显影部件保持架13转动地支撑,位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开口13a内,显影刀片10e固定在其长边缘上;装在显影套筒10d一端的套筒法兰10p和装入显影套筒10d另一端的另一套筒法兰10p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81和87转动地支撑。在显影套筒10d的内部空间内,布置有磁体10c。从磁体10c的主体端部一对一地沿长度方向伸出的磁体10c的轴部分10m穿过对应的套筒法兰10p。左轴部分10m的端部和右轴部分10m的端部装入支撑件77的孔77a和支撑件78和孔78a中,且支撑件77和78利用螺钉牢固地固定到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对应端。换句话说,装在显影套筒10d的左、右端的左、右套筒法兰10p由第一和第二支撑板81和87转动地支撑,且左、右轴部分10m的端部位置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精确固定。左、右轴部分10m的装在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的孔77a和78a中的部分10n为D形横截面,且孔77a和78a也是这样。因此,当部分10n装入孔77a和78a时,磁体10c在圆周方向上的姿态精确固定。
现在将描述取下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过程。参照图39,第一支撑件77覆盖已经成一整体的色粉保持架12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它覆盖了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显影部件10的送粉件10b的驱动力传递齿轮组83,且兼作处理盒B的外部框架的一部分。接着,参照图41,第二支撑件78仅覆盖沿长度方向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端部,且也兼作处理盒B的外部框架的一部分。当部分10n装入孔77a和78a时,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支撑位于显影套筒10d内的磁体10c的左右轴部分10m的部分10n。
参照图39,以下述方式取下第一支撑件77。首先,取下螺钉80a和80b,该两螺钉是穿过第一支撑件77的臂部分13k的螺纹孔77b和底部的螺钉孔77c的,且旋入在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侧的且对应螺钉孔77b和77c的内螺纹螺钉孔79a和79b中,以便将第一支撑件77固定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随后,将从第一支撑件77的内表面伸出的销77d和77e从第一支撑板81的孔81a和81b中拉出,第一支撑板81支撑套筒法兰10p,且将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的突起83从臂部分13k的底部未示出的孔中拉出。此外,将部分10n从孔77a拉出,将齿轮轴83d从孔77f拉出。然后,可以将第一支撑件77从沿长度方向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端部脱开。
第一支撑件77设有向内伸出的销77d和77e,在将第一支撑板81连接于预定位置之后销的位置对应支撑板81的孔81a和81b的位置。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设有内螺纹螺钉孔79a和79b,其位置对应第一支撑件77的螺钉孔77b和77c。螺钉80a和80b穿过第一支撑件77并固定在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而销77d和77e穿过第一支撑板81,将支撑板81固定在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而且相对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精确地定位支撑板81。第一支撑件77的臂部分13k的端部设有连接突起13m,它是臂部分13k的整体模制的一部分,用于将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装入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连接槽14g的最深端。
驱动力传递齿轮组83包含四个齿轮,它们直径不同且互相啮合。更具体地说,驱动力传递齿轮组83包含:连接于套筒法兰10p的齿轮10g,套筒法兰10p牢固地装入显影套筒10d一端;分别安装在从色粉保持架12上伸出的轴84a和84b上的齿轮83a和83b;穿过连接部分84c的孔连接于送粉件10b端部的齿轮83c。齿轮83c的未示出的轴颈部分转动地装入色粉保持架12的连接部分84c的孔中。齿轮10g啮合斜齿轮7c,斜齿轮7c装在清洁部件保持架14所支撑的感光鼓7的端部。这样,感光鼓7的转动力经齿轮10g、83a、83b和83c传递到送粉件10b,并驱动送粉件10b。参照图40,可以通过简单地拉拔将齿轮83a、83b和83c从轴84a和84b以及连接部分84c上取下。
而且参照图40,第一支撑板81以下述方式从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脱开。首先,取下连接于装在显影套筒10d端部的套筒法兰10p的齿轮10g。然后,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支撑板81,该支撑板紧紧地装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方形槽13y中,套筒法兰10p宽松地穿过该槽。最后,沿长度方向拉第一支撑板81,从而从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脱开。
下面参照图41,以下述方式取下第二支撑件78。首先取下小螺钉86a和86b,它们穿过臂部分78c的螺钉孔78b和位于第二支撑件78的中心附近的螺钉孔78c,并旋入显影部件保持架13侧的、与螺钉孔78b和78c对应的螺钉孔85a和85b中。然后将从第二支撑件78的内表面上伸出的销78d从支撑套筒法兰10p的第二支撑部分的孔88a中拉出。此外,将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的突起89从臂部分13k底部未示出的孔中拉出,并将部分10n从孔78a中拉出。最后,沿长度方向将第二支撑件78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端部脱开。
第二支撑件78具有销78d,它从第二支撑件78的内表面伸出,且在第二支撑部分87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预定位置之后与孔88a对齐。销78d穿过第二支撑部分87,将第二支撑部分87固定到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同时相对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精确地定位第二支撑部分87。
第二支撑件78的臂部分13k的端部设有连接突起13m,它是臂部分13k的整体模制成的一部分,用于将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装入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连接凹槽14g的最深端。用于给显影套筒10d施加显影偏压的电极80以包围孔78a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支撑件78的内侧。这样,当取下第二支撑件时,电极90和从显影套筒10d内向外延伸的触点91之间的连接中断。
下面参照图41,第二支撑部分87宽松地装在套筒法兰10p附近,套筒法兰10p牢固地装在显影套筒10d的端部。通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以从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取下第二支撑部分。换句话说,显影套筒10d一端的套筒法兰10p由第一支撑板81转动地支撑,而显影套筒10d另一端的套筒法兰10p由第二支撑部分87转动地支撑。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板81和87一对一地支撑与显影套筒10d一起转动的套筒法兰10p。因此,抗磨损材料例如聚缩醛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酯等,用作第一和第二支撑板81和87的材料。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非转动地支撑磁体10c的轴部分10m;换句话说,它们不支撑转动部件。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它们不需要由抗磨损的材料制成。在该实施例中,它们是由聚苯乙烯树脂制成的,在成本上比上述抗磨损材料低。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支撑板81和87是作为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的部件制成的,由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所用的材料制成。因此,它们的生产成本低,且组装效率更高。在上述分解过程中,在取下第一支撑件77之后取下第二支撑件78。然而,它们取下的顺序没有关系;可以首先取下第一支撑件77。此外,当自动分解时,可以同时取下两者。顺便提及的是,在重新连接的过程中它们连接的顺序也没关系,这将在下文描述;任一个都可以首先连接,或者同时连接。(取下显影套筒的过程)
下面参照图42,在支撑轴部分10m端部的部分由于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的取下而移开之后,沿垂直于其轴向方向的方向取下显影套筒10d。
(取下显影刀片的过程)
接着去除螺钉92a和92b,其中这些螺钉穿过刀片固定件10j的螺钉孔10q和10r,并旋入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刀片固定表面13f的内螺纹螺钉孔13u和13v中,将显影刀片10e固定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然后,将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刀片固定表面13f的左右定位榫13g从刀片固定件10j的缺口10s和孔10t中脱开,将显影刀片10e从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脱开。显影刀片10e的脱开可以更宽地露出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开口13a,在其深端侧布置有金属丝天线27和送粉件10b。
这就结束了分解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操作,然后就到了重新组装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操作。
(连接封条的过程)
不必说,要再生的处理盒B没有密封开口13a的覆盖薄膜28;覆盖薄膜28已经去除了。如果再生处理盒B的时候开口13a被覆盖薄膜28所密封,那么再生的处理盒B实际上与新的处理盒相同。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在再生过程中不附加覆盖薄膜28,因为所需的是没有粘贴新覆盖薄膜的检修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与粘贴有新覆盖薄膜28的单元同样密闭。因此,在下文中,将描述一种密封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方法,足够密闭地确保色粉不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泄露,且不使用覆盖薄膜28。为了使紧接在前的句子的意思清楚,短语“足够密闭确保色粉不泄露”不指处理盒B经受所谓的正常操作时防止色粉泄露,例如当用户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或从中卸下时,当用户手持处理盒B时。相反,它指的是当处理盒B经受色粉泄露的所谓粗野状态时防止色粉泄露,例如当处理盒B在工厂再生后通过卡车、轮船、飞机等运输时。很明显,当处理盒B第一次使用时,覆盖薄膜28拉出(除非覆盖薄膜28拉出,否则不能成像)。因此,在覆盖薄膜28去除后,用户将处理盒B装入成像设备A或从中卸下,或者手持。因此,作为公知常识,希望用户操作时处理盒B足够密闭地密封,以防止色粉泄露。然而,在从处理盒B运出工厂到送到用户手中的期间,当处理盒B通过卡车、轮船、飞机等运输时,远强于用户正常操作时发生的振动和冲击作用在处理盒B上。所以,在运输过程中有时需要防止色粉泄露的措施。覆盖薄膜28是一种运输中防止色粉泄露的薄膜。因此,当处理盒B的再生过程中覆盖薄膜28没有粘贴时,需要可以代替覆盖薄膜28的密封件。
在该实施例中,一种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附加在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代替使用覆盖薄膜28,如覆盖薄膜28密封一样密闭地密封处理盒B。下面将描述该密封件。
在上述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色粉泄漏的原因是由于振动和/或冲击造成处理盒B的各部件短时间内变形,因此,沿它们之间的接头产生间隙。由于没有覆盖薄膜28,色粉通过开口13a朝显影套筒10d移动。然而,如参照图11所述,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长边缘,即沿宽度方向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端部,之间的间隙由防喷片10i来密封,而显影套筒10d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和显影部件保持架之间的间隙由色粉防泄漏封条10h来密封。此外,弹性显影刀片10e以一种保持预定接触压力的方式接触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以防止在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上所带的色粉超过预定量。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上所带色粉通过磁体10c的磁力保持在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上。此外,如参照图15所述,显影部件保持架13设有三个长肋13b、13c和13d,它们沿长度方向延伸且这样定位,即当显影刀片10e附着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时,第一和第二肋13b和13c压在显影刀片10e上,而第三肋13d压在刀片固定件10j上,该刀片固定件10j是一种金属板等制成的构件,用于安装显影刀片10e。防喷片10i、色粉防泄漏封条10h和显影刀片10e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为密封目的而受压,但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显影刀片10e之间的接触是这样的,即显影刀片10e自然地压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而且如前述,显影部件保持架13和显影刀片固定件10j分别由聚苯乙烯树脂和金属板制成,而显影刀片10e由约1.3mm厚的聚氨酯橡胶或硅酮橡胶制成。因此,微观角度而言,即使当显影刀片10e压在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时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保持压缩,但它们保持压缩的量与弹性片和弹性封条保持压缩的量相比非常小。更准确地说,就材料而言,第三肋13d和刀片固定件10j之间的接触实际上是聚乙烯树脂和金属板之间的接触,因此,当两者互相压靠时产生的压缩量如此小以致于不计。相比较,第一13b和第二肋13c与显影刀片10e之间的接触就材料而言是聚苯乙烯树脂和聚氨酯橡胶或硅酮橡胶之间的接触。然而,显影刀片10e的厚度,即聚氨酯橡胶或硅酮橡胶的厚度,仅约1.3mm。所以当肋和刀片互相压靠时显影刀片10e上发生的变形量是很小的,远小于色粉防泄漏封条10h的变形量。
此外,显影刀片10e的显影刀片固定件10j的两端由螺钉92a和29b固定,而显影套筒10d一端的套筒法兰10p和显影套筒10d另一端的套筒法兰10d分别利用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81和87由显影部件保持架13支撑。
因此,当振动和/或冲击作用在处理盒B上时,其中封条如上所述构成,且显影刀片10e和显影套筒10d如上所述支撑,那么显影刀片10e、显影套筒10d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有时候短时间内局部变形。尤其是,显影刀片10e和显影套筒10d仅通过如上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其端部支撑,因此,它们可能主要在其中心部分变形。然而,压在显影套筒10d上的防喷片10i和显影刀片10e是弹性的,因此,即使显影刀片10e和显影套筒10d的中心部分变形,那么防喷片10i和显影刀片10e由于它们的弹性而补偿了变形,而决不会丧失其密封性能。显影套筒10d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更接近支撑件,因此减小了变形。相对比,如上所述在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没有弹性部件,当它们互相压靠时,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变形或压缩量很小,且没有失去弹性。因此,在个别情况下,它们的中心部分变形量超过它们的可压缩性的补偿量,在它们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为了防止在再生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色粉泄漏,必须作的唯一事情是在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更好地密封。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密封件13w附加在第一肋13b上方,如图45和46所示,以便在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实现更好地密封。更准确地说,由弹性非常好的泡沫材料比如MOLTPRENE(商品名称)制成的密封件13w利用双面胶条或粘合剂沿长度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粘贴在第一肋13b之上,使密封件13w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一对一地接触色粉防泄漏封条10h。换句话说,密封件13w粘贴在左右色粉防泄漏封条10h之间的整个范围内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第一肋13b之上。因此,密封件13w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约等于显影刀片10e的长度。由于设置了密封件13w,即使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短时间内在给定范围内互相分离,密封件13w也会立刻膨胀,而在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保持密封。
密封件13w所粘贴的位置不必限制在第一肋13b上。例如,它可以粘贴在第二肋13c,第三肋13d,第一和第二肋13b和13c之间,或者在第二和第三肋13c和13d之间上。此外,它可以粘贴在与任一肋或肋间任一间隔相对的显影刀片10e的部分上或刀片固定件10j的部分上。此外,用于在显影刀片10e和显影部件保持架13之间更好地密封的部件不必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附加一长窄磁体作为密封件,从而通过磁力约束色粉。而且,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的密封件13w。
(用色粉填充检修过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的过程)
随后,用色粉填充检修过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参照图43,当填充检修过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时,这样固定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即使开口13a面向上,然后将一漏斗等放在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之上,使漏斗的喷嘴部分通过开口13a插入色粉尺寸仓10a中。然后,如箭头所示将预先制备的补给色粉注入漏斗93内,从而将色粉充入色粉尺寸仓10a。用于填充检修过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装置不必限制于漏斗93。任何装置都可以使用,只要它可以平滑地将色粉填充入色粉储存仓10a中而没有泄漏色粉。例如,可以利用能从喷嘴自动供应预定量色粉的机构自动进行色粉填充。
(重新安装显影刀片的过程)
随后,按与前面所述的“取下显影刀片的过程”相反的顺序重新安装显影刀片10e。更准确地说,参照图42,显影刀片10e通过利用旋入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小螺钉92a和92b将刀片固定件10j连接于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刀片固定表面而安装显影刀片10e。顺便提及的是,在重新安装取下的显影刀片10e,取下的显影刀片10e通过空气等喷吹清除掉粘附在显影刀片10e上的色粉颗粒,并测试是否可以再次使用。如果不满足预定的性能标准,那么将更换一个新的。然而,通过在显影阶段的研究,和/或在许多再生过程中进行的统计研究,如果已知给定的显影刀片10e具有需要更换为一个新的较高可能性,那么应当更换为一个新的,而不进行测试。在再生过程中将这样的显影刀片更换为一个新的而不测试有时提高了再生效率。
(重新安装显影套筒的过程)
随后,按与去除显影套筒10d的过程相反的顺序将显影套筒10d重新安装,使得显影套筒10d盖住开口13a;显影套筒10d的端部一对一地接触色粉防泄漏封条10h;且显影套筒10d的外围表面接触防喷片10d。在重新安装显影套筒10d之前,通过空气等喷吹清除掉粘附在显影套筒10d上的色粉颗粒,并测试是否可以再次使用。如果不满足预定的性能标准,那么将更换一个新的。然而,通过在显影阶段的研究,和/或在许多再生过程中进行的统计研究,如果已知给定的显影套筒10d具有需要更换为一个新的较高可能性,那么应当更换为一个新的,而不进行测试。在再生过程中将这样的显影套筒更换为一个新的而不测试有时提高了再生效率。
(重新安装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过程)
随后,按与去除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的过程相反的顺序重新安装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更准确地说,参照图41,在第二支撑部分87绕显影套筒10d的套筒法兰10p装配时,第二支撑部分87装入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槽中,且部分10n装入第二支撑件78的孔78a中。然后,这些部件利用小螺钉86a和86b固定到显影部件保持架13上。接着,参照图40,第一支撑板81绕显影套筒10d的套筒法兰10p装配,且装入显影部件保持架13的方槽13y中,套筒法兰10p与齿轮10g一起装配。此外,从色粉保持架12上伸出的轴84a、84b和连接部分84c对应地与齿轮83a、83b和83c一起装配,齿轮之间啮合。接着,将第一支撑件77连接于色粉保持架12,使得第一支撑件77的销77d和77e插入孔81a和81b中;连接部分10n装入孔77a中;齿轮轴83a装入孔77f中。然后,这些部件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构成图38所示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
参照图4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77设有孔77g和77h,其位置对应驱动力传递齿轮组83的位置。因此,在组装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之后,例如,在工厂内组装末端进行的最终测试过程中,组装者可以通过这些孔可视地确定齿轮是否正确地安装。此外,如果需要,可以经这些孔77g和77h通过手工转动连接于套筒法兰10p的齿轮10g确定这些齿轮转动的方式。因此,组装效率显著地提高。考虑到需要可视地确定齿轮的存在和齿轮转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尽可能地减小灰尘等的侵入,第一支撑件77设有直径约2mm-10mm,优选的是约5mm的两个孔77g和77h。孔77g和77h希望这样定位,即可以确定齿轮的啮合方式或每一齿轮的存在。在该实施例中,一个孔位于可以确定齿轮83a和83b啮合方式的位置(对应于两齿轮之间的啮合点的位置),而另一孔位于可以确定齿轮83b的存在的位置(对应齿轮83a的位置)。提供上述的孔不是必须的;它们可以视需要而定。当设有这些孔时,它们的数目、尺寸和位置应当适当地最佳选取。
(检修清洁单元的过程)
下面检修清洁单元。如参照图8(A)所述,感光鼓7的一端有斜齿轮7c,该齿轮通过压接、利用粘合剂等方法牢固地连接于感光鼓7,感光鼓7的另一端有齿轮法兰7d,也牢固地固定在感光鼓7上。连接于感光鼓7一端的齿轮法兰7d的突起7d1装入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支撑部分14a内。然后,将金属轴21(在该实施例中是铁轴)插入连接于感光鼓7另一端的树脂斜齿轮7c的孔中,并固定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结果,感光鼓7可转动地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轴21是单件式部件,轴21的轴部分21a和轴颈部分21b是轴21的整体一部分。轴21通过利用小螺钉21c将轴颈部分21b螺钉固定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而固定到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因此,为了分解清洁单元,首先,用螺丝刀等将小螺钉21c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取下,然后将轴21从斜齿轮7c的孔中拉出。然后,将齿轮法兰7d的突起7d1从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支撑部分14a中拉出。然后,可以将感光鼓7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取下。下面参照图47,在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取下感光鼓7之后,将清洁部件保持架14固定到合适的工作台上,用手使真空处理设备(未示出)的吸入嘴R接触清洁部件保持架14,使吸入嘴R与清洁刀片11a和接收片11b之间的间隙对齐。然后吸入嘴R沿平行于间隙11f的方向移动,同时在箭头指出的部分轻拍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顶面,以便真空清除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中的去除的残留色粉。在真空处理了去除的残留色粉之后,取下清洁刀片11a和接收片11b,利用空气喷吹等清洁该清洁部件保持架14内部和去除的残留色粉仓11c。取下的感光鼓7和清洁刀片11a用空气喷吹等清除粘附的色粉,并检查是否可以再次利用。那些不满足预定性能标准的更换为新的部件。顺便提及的是,通过在处理盒显影阶段的研究和/或在许多再生过程中进行的统计研究,如果已知给定的处理盒部件具有需要更换为一个新的较高可能性,那么应当更换为一个新的,而不测试。将这样的部件更换为一个新的而不测试有时提高了再生效率。在新的清洁刀片11a,或再循环的清洁刀片11a和新的接收片10c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时,新的感光鼓,或再循环的感光鼓7按与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取下感光鼓7相反的顺序转动地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
(重新连接各单元的过程)
下面按与分离这些单元相反的顺序重新连接各单元。更正确地说,参照图38,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连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14,使得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77和78伸出的连接突起13m装配入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一侧的连接凹槽14g。然后,连接件38这样安装,即弹簧38e穿过通孔14k;垂直部分38c装入孔14i中;主结构38a装入清洁部件保持架14的固定部分14h。然后,主结构38a螺钉固定在清洁部件保持架14上,以保持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牢固地连接。这样完成了处理盒B的组装。
上述过程是再生处理盒的基本过程。它们仅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再生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局部。再生处理盒进行这些过程的顺序和方法不必限于上述的这些。因此,本发明的前述内容将在下面得到补充,以便能够正确地理解本发明的处理盒再生方法。
首先,在(重新安装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过程)之前描述了(检修清洁单元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重新安装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过程)总是在(检修清洁单元的过程)之后进行。因为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和清洁部件保持架14经(分离单元的过程)互相分离,所以它们可以独立地检修。换句话说,它们可以同时或并行检修。很明显,其中之一可以在另一个检修之后进行检修。
其次,(填充色粉的过程)描述为色粉经如图43所示的孔13a填充的过程,它被描述为在(显影刀片下方粘贴封条的过程)和(重新安装显影刀片的过程)之间的过程。然而,色粉保持架12重新充填色粉所经的部分不必仅限于开口13a。例如,色粉可以经色粉保持架12的未示出的原色粉填充孔重新充填。原色粉填充孔指的是色粉保持架12的孔,该孔用于在用新部件组装处理盒时沿开口12e的长边缘将覆盖薄膜12粘贴在色粉保持架12之后,将色粉填充入色粉保持架12。当然,可以用钻等在色粉保持架12的对应色粉尺寸仓10a的位置处加工出孔,通过这个孔填充色粉,然后用封条等封闭所述孔。如果当色粉经未示出的原色粉填充孔或用钻等加工的孔填充后开口12e保持暴露,那么色粉将通过开口12e泄漏。因此,色粉应当在(重新安装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过程)之后填充,因为这样布置提高了组装效率。
第三,已经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取下的显影刀片和显影套筒,和已经从清洁部件保持架上取下的感光鼓和清洁刀片不总是分别重新安装到正是它们被取下来的那个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或清洁部件保持架上。也就是,当通过所谓的生产线再生处理盒时,例如已经从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取下的显影刀片成一定数目的组储存在零件箱等内,并在空气喷吹清洁后传送到重新安装线上。因此,无法保证每一显影刀片都连接于它被取下的那个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上。然而,只要给定的显影刀片所连接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与被取下该显影刀片的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在规格上相同,不必强制显影刀片连接于它被取下的那个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C;诚然,存在由于制造误差造成的尺寸偏差。这对于显影套筒、感光鼓和清洁刀片也是一样。此外,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或清洁部件保持架不总是分别与与其分开的那个清洁部件保持架或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成为整体,且基于与上述关于显影刀片的相同的原因,不必强制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或清洁部件保持架分别与与其分开的那个清洁部件保持架或色粉/显影部件固定单元成为整体。
上述实施例包括一种处理盒再生方法,其中在处理盒的使用寿命期满后回收处理盒并进行分解;通过处理盒的分解获得的部件按部件类型分组;某些部件用新的部件替换(不再循环);这样获得的部件按上述过程重新组装成处理盒,以及一种处理盒再生方法,其中利用正是那一个处理盒的同样部件再生处理盒,除了必须用新部件更换的之外,或者用来自其他处理盒的可以再利用的部件。
此外,很明显,上述每一过程可以用机器人适当地自动进行。本发明不仅仅可以应用到上述形成单色图像的处理盒B上,而且可以应用到包含一组显影部件10并形成多色图像(例如双色图像、三色图像、全色图像等)的处理盒上。此外,本发明与各种公知的显影方法兼容,例如双组份磁刷型显影方法、喷射式显影方法(cascade developing method)、触及显影方法(touch-downdeveloping method)和云状显影方法(cloud developing method)。而且,本发明不仅与所谓的接触充电方法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兼容,而且与其他各种充电方法兼容,例如通常采用的充电方法和结构之一,其中一根钨丝的三面被金属材料如铝制成的屏蔽件所包围,并将高压施加到钨丝上,以产生正或负离子,这些离子转移到感光鼓的外围表面,从而给感光鼓的外围表面均匀地充电。该充电部件除了上述的辊形式,还可以为刀片(充电刀片)、垫、块、杆或丝形式。清洁感光鼓7上保留的色粉的方法可以采用刀片、毛刷、磁刷等形式的清洁部件。上述处理盒B可以是集成地设有图像承载部件和显影部件的处理盒,且可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可以是集成地设有充电部件、清洁部件或显影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盒,且可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或者可以是一种至少集成地设有显影部件和电子照相感光件的处理盒,且可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可拆卸地安装。此外,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激光打印机称作成像设备。然而,本发明的应用不必限于激光打印机。很明显本发明可用于各种其他的成像设备,例如,LED打印机,电子照相复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器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再生处理盒的简单方法。
虽然已经参照本文所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细节,本申请旨在覆盖在改进的目的下或在下面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作出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23)

1.一种再生处理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的第二框架,以及显影剂容纳部分,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
(c)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弹性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
(d)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显影剂供应开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供应到显影辊,显影剂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分中;
(e)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
(f)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2.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的第二框架,以及显影剂容纳部分,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转动地互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
(c)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
(d)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
(e)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位于显影剂容纳部分上的显影剂填充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中;
(f)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密封材料安装在显影刀片或第二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刀片安装步骤中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刀片是从该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刀片,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刀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剂填充步骤之前将显影辊从第二框架上卸下的显影辊拆卸步骤,和在所述框架连接过程之前、在所述显影刀片安装步骤之后将显影辊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辊安装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安装步骤中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辊是从该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辊,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拆卸步骤包括将安装在显影辊的纵向一端的第一支撑件和安装在纵向另一端的第二支撑件从第二框架上卸下的支撑件拆卸步骤,所述显影辊安装步骤包括将第一支撑件安装到所述一端、将第二支撑件安装到所述另一端的支撑件安装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件安装步骤中要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是从该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连接步骤中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是在所述框架分离步骤中分开的框架,或者是从一组处理盒中分离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随机选取的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一个清洁刀片,用于去除保留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显影剂,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框架连接步骤之前,从第一框架上卸下所述清洁刀片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拆卸步骤,和用清洁刀片从第一框架中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去除显影剂的显影剂去除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显影辊从第二框架上卸下的显影辊卸下步骤,其中,卸下的电子照相感光鼓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或者卸下的显影辊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显影辊,或者卸下的显影刀片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显影刀片,或者卸下的清洁刀片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清洁刀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盒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被重新使用,并且是从该处理盒的所述第一框架上取下的那一个,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一框架上卸下的电子照相感光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步骤之后,在处理盒中的清洁刀片是从该处理盒的所述第一框架上取下的那一个,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一框架上卸下的清洁刀片。
14.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支撑用于去除保留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显影剂的清洁刀片的第一框架,支撑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并具有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第二框架,所述方法包括:
(a)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互相分离的框架分离步骤;
(b)将安装在第一框架上的电子照相感光鼓更换为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更换步骤;
(c)将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上的显影辊卸下的显影辊拆卸步骤;
(d)从第二框架上拆卸显影刀片的显影刀片拆卸步骤,其中显影刀片安装在第二框架上,以便调整显影辊上附着的显影剂量;
(e)在所述第二框架和显影刀片之间安装密封材料的密封材料安装步骤;
(f)显影剂填充步骤,将显影剂经显影剂供应开口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其中该开口用于将显影剂容纳部分中容纳的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
(g)将显影刀片安装到第二框架的显影刀片安装步骤;
(h)将显影辊安装到所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辊安装步骤;
(i)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框架连接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密封材料安装在显影刀片或第二框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刀片安装步骤中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刀片是从该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刀片,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刀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安装步骤中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显影辊是从该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辊,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显影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拆卸步骤包括将安装在显影辊的纵向一端的第一支撑件和安装在纵向另一端的第二支撑件从第二框架上卸下的支撑件拆卸步骤,所述显影辊安装步骤包括将第一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纵向一端、将第二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纵向另一端的支撑件安装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件安装步骤中要安装到第二框架上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是从该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二框架上取下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连接步骤中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是在所述框架分离步骤中分开的框架,或者是从一组处理盒中分离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随机选取的框架。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框架连接过程之前,从第一框架上卸下用于去除保留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显影剂的清洁刀片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清洁刀片和电子照相感光鼓拆卸步骤,和将清洁刀片从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去除的显影剂从第一框架中去除的显影剂去除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清洁刀片的拆卸步骤,其中,卸下的显影辊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显影辊,或者卸下的显影刀片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显影刀片,或者卸下的清洁刀片重新使用或更换为新的清洁刀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步骤之后在处理盒中的清洁刀片是从该处理盒的所述第一框架上取下的那一个,或者是从另一处理盒的第一框架上卸下的清洁刀片。
CNB011249358A 2000-06-28 2001-06-28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4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94611A JP3283501B2 (ja) 2000-06-28 2000-06-28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194611/2000 2000-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3484A CN1333484A (zh) 2002-01-30
CN1149449C true CN1149449C (zh) 2004-05-12

Family

ID=18693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493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449C (zh) 2000-06-28 2001-06-28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615008B2 (zh)
EP (1) EP1168107B1 (zh)
JP (1) JP3283501B2 (zh)
KR (1) KR100408617B1 (zh)
CN (1) CN1149449C (zh)
DE (1) DE60135066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839A (zh) * 2010-05-06 2010-11-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再生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7023B2 (ja) * 2001-04-27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64080B2 (ja) * 2001-04-27 2004-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4681762B2 (ja) * 2001-06-18 2011-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6754460B2 (en) * 2002-03-05 2004-06-22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JP3745327B2 (ja) * 2002-09-30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720802B2 (ja) * 2002-11-06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US7068963B2 (en) * 2002-12-14 2006-06-27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ner cartridge conversion
CN100399210C (zh) * 2004-04-16 2008-07-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盒的再生产方法
WO2006001397A1 (ja) * 2004-06-25 2006-01-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細胞ネットワーク解析システム
JP4557618B2 (ja) * 2004-07-12 2010-10-06 桂川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ラ、供給ローラ、現像ローラ
JP4456957B2 (ja) *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9267B2 (ja) * 2004-09-29 2009-07-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55107C (zh) * 2005-04-27 2009-10-28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EP2741142A1 (en) 2005-06-07 2014-06-1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24245B2 (en) 2005-10-19 2008-09-09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JP4854526B2 (ja) * 2006-01-23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03014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US8050597B2 (en) * 2006-11-09 2011-11-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52155A (ja) * 2006-12-20 2008-07-03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手段、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8382B2 (ja)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11854B2 (ja)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2009157333A (ja) * 2007-05-08 2009-07-16 Ricoh Co Ltd 現像剤収容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005395B2 (en) * 2008-03-25 2011-08-23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Universal cartridge seal and method for fixing the seal to a cartridge
JP4558083B2 (ja) 2008-06-20 2010-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CN101303556B (zh) * 2008-06-30 2012-05-3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显影盒再生方法
CN101893840B (zh) * 2010-06-11 2012-09-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成像处理盒之充电辊再生方法
USD667049S1 (en) * 2011-02-25 2012-09-11 Baiksan Opc Co., Ltd. Rotary torque transfer uni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32422B2 (ja) * 2012-05-23 2014-11-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30604A (zh) * 2012-09-24 2012-12-19 王卫华 一种硒鼓二次灌粉流水生产线
JP6004176B2 (ja) * 2012-10-10 2016-10-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KR101753500B1 (ko) * 2012-12-20 2017-07-0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 유닛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JP6112855B2 (ja) * 2012-12-20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44274A (zh) * 2014-01-28 2014-04-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及其再生方法
CN105404126A (zh) * 2015-12-29 2016-03-16 徐文欢 一种送粉辊的再生方法
JP6877906B2 (ja) * 2016-07-22 2021-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850205B2 (ja) * 2017-06-06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KR102080510B1 (ko) * 2019-08-21 2020-02-24 김영석 레이저프린터 토너 카트리지용 롤러 재생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9669A (ja) 1986-12-15 1988-06-22 Canon Inc 接触帯電方法
US4851960A (en) 1986-12-15 1989-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device
US5331373A (en) 1992-03-13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within 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photosensitive drum to process cartridge
JP3352155B2 (ja) 1992-06-30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966566A (en) * 1993-03-24 1999-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ycle method f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313900B2 (ja) 1993-08-31 2002-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フレー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81857A (ja) * 1993-12-22 1995-07-21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の組立て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77728B2 (ja) * 1994-04-28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19362A (ja) * 1994-05-19 1995-12-0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267465B2 (ja) 1994-06-24 2002-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71950B2 (ja) 1995-02-02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68162B2 (ja) * 1995-04-28 2002-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82409B2 (ja) * 1995-04-28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JP3359194B2 (ja) * 1995-07-31 2002-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ホルダ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72054B2 (ja) * 1996-12-27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気シール取り付け方法
JP3524334B2 (ja) 1997-02-10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シール
JPH11161131A (ja) 1997-11-29 1999-06-1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126967B1 (ja) * 1999-10-29 2001-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839A (zh) * 2010-05-06 2010-11-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再生方法
CN101893839B (zh) * 2010-05-06 2011-12-2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83501B2 (ja) 2002-05-20
EP1168107A2 (en) 2002-01-02
DE60135066D1 (de) 2008-09-11
US20020034398A1 (en) 2002-03-21
US6615008B2 (en) 2003-09-02
EP1168107A3 (en) 2006-08-30
JP2002014594A (ja) 2002-01-18
CN1333484A (zh) 2002-01-30
EP1168107B1 (en) 2008-07-30
KR20020001647A (ko) 2002-01-09
KR100408617B1 (ko) 2003-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449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58794C (zh)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CN1049987C (zh)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158580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158582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222847C (zh)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122884C (zh) 处理暗盒及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方法以及成象设备
CN1054441C (zh) 把圆柱构件与啮合构件连接的方法、圆柱构件、制版机芯及成象设备
CN1087846C (zh) 显影盒
EP0770932B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0134171B1 (ko)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CN1049985C (zh) 处理盒与装有此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158581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049988C (zh) 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1497383A (zh) 处理盒或显影装置的再生产方法
CN1459974A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45083C (zh)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US6408142B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US6064842A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conductive member for use in detecting presence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using such a process cartridge
KR100463358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재제조 방법, 분해 방법, 조립 방법,위치 설정 및 결합 장치, 그리고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CN1135447C (zh) 处理盒
CN200947164Y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CN1037128C (zh) 静电复印处理暗盒及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