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4206A - 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14206A CN114814206A CN202110447232.1A CN202110447232A CN114814206A CN 114814206 A CN114814206 A CN 114814206A CN 202110447232 A CN202110447232 A CN 202110447232A CN 114814206 A CN114814206 A CN 1148142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antibody
- test strip
- protein
- antig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01N33/54386—Analytical elements
- G01N33/54387—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5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diffusion or migration of antigen or antibod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8—RNA viruses
- G01N2333/165—Coronaviridae, e.g.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69/00—Immuno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 G01N2469/20—Detection of antibodies in sample from host which are directed against antigens from microorganis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70/00—Immunochemical assays or immunoass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action format or reaction type
- G01N2470/04—Sandwich assay forma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含三根横向流动测试条,通过第一测试条针对N全长蛋白和/或S全长蛋白抗原的抗体检测,以及第二测试条针对S‑RBD位点蛋白抗原的抗体检测,并联合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可切实降低漏检、错检的可能性,通过第三测试条针对S‑RBD位点的中和抗体检测,快速检测出其中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从而进一步帮助防止漏检,同时还能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检测和判断康复情况、又或者是疫苗免疫情况,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仪器和人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三条测试条互补效果显著。本发明还提供了三组用于制备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装置的抗原组合及其用途。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美国临时申请,申请号:63/018,024,申请日2020年4月30日的优先权;主张中国在先申请,申请号:202110063719X,申请日2021年1月18日的优先权;其所有的内容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免疫法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特点,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金标准”。但是受样本采集、RNA提取及检测设备条件要求较高的影响,容易出现假阴性,因此急需快捷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来弥补核酸检测假阴性容易造成漏诊的缺点。
2019-nCoV包含冠状病毒突蛋白(Spike,S)、囊膜蛋白(Envelope,E)、膜蛋白(Membrane, M)和核衣壳蛋白(Nucleoprotein,N)等结构。S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是介导病毒入胞的重要结构蛋白,也是诱发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通常S蛋白可被切割成两个部分S1和S2,其中S1介导病毒的附着,S2介导膜融合,RBD是S1结构的受体结合结构域。
CN111505277A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试剂盒,试剂盒中包被了RBD和N抗原组合,用于IgG抗体的检测。该试剂盒中作为精准位点蛋白的RBD与核衣壳N蛋白进行了组合,容易存在交叉影响,而且仅进行抗体IgG的检测,进一步扩大了漏检、错检的可能性。
中和抗体是由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具有识别病毒表面蛋白、阻断其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中和抗体的多少是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疫苗评估和质控的重要依据。人体接种疫苗后可通过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抗体,即中和抗体,对中和抗体进行滴度测定,可以判断疫苗的临床疗效。因此对中和抗体的检测,可应用于疫苗的研发评价,以及疫苗研发成功后,正式应用于大众后,对个体自身免疫效果的评价。另外,对于治愈后的患者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尽最大程度防止漏检,又能分辩出其中中和抗体含量的快速、简单、可靠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含三根横向流动测试条,通过第一测试条针对N蛋白(全长)和/或S蛋白(全长)抗原的抗体检测,以及第二测试条针对S-RBD位点蛋白抗原的抗体检测,更全方位地覆盖新型冠状病毒的各个可能使人体产生抗体的位点,进一步提升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检出率,从而避免造成漏检;通过第三测试条快速检测出其中具保护性的中和抗体。这样的测试组合和方法,一方面能在第一和第二测试条检测基础上,进一步帮助避免漏检,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检测和判断康复情况、又或者是疫苗免疫情况,为患者自我筛查并掌控病情发展与康复状况,或是掌控疫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接种提供更直观可靠的自我检测手段,而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仪器和人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降低检测漏检、错检的可能性,提高检测灵敏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多种抗体分别检测,分析其中中和抗体与其他抗体的含量,从而判断识病情发展状况、判断是否进入康复阶段、以及帮助打疫苗后判断疫苗免疫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再感染风险。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可在家通过每天定期自我检测,通过检测抗体总量中,中和抗体的占比是否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康复阶段,或是处于病情加重阶段,从而为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指导,帮助预防疫情扩散。
新型冠状病毒一开始入侵人体时,主要靠病毒上的突刺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在实际结合中并不是简单的S蛋白突刺插到ACE2上,而是S蛋白被宿主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裂解为S1亚基和S2亚基,S1 和S2会和受体结合膜融合,其中S1里包含这受体结合域RBD,RBD才是与ACE2结合的关键核心所在。因此可见S-RBD位点蛋白的抗体与S全长蛋白的抗体并不一定是同时存在的,单独检测S-RBD位点蛋白抗原产生的抗体或是单独检测S全长蛋白产生的抗体产生的抗体,都有可能存在漏检,非常有必要同时分别检测针对S全长蛋白产生的抗体,和S-RBD位点蛋白产生的抗体。S1亚基可进一步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domain),分别是N-端区域(N-terminaldomain,NTD)和C-端区域(C-terminal domain,CTD)。 S1包含有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大部分的冠状病毒S蛋白的RBD 都位于CTD,例如SARS-CoV和MERS-CoV等。只有少部分β冠状病毒的RBD位于NTD (通常NTD结合糖类受体,CTD结合蛋白类受体)。从这些似乎可以看出,如果仅仅检测RBD抗原的抗体,可能造成漏检,如果配合监测全长S蛋白的抗体,则可以更全面的检测出病毒产生的所有的抗体。
N蛋白是新型冠状病毒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它与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有关,因此N蛋白可用作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检测工具,是免疫学快速诊断试剂的核心原料。但是由于N蛋白是在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体内之后才发挥作用,单独检测N全长蛋白的抗体仍然存在漏检风险,非常有必要与刚开始入侵时即发挥作用的S全长蛋白进行联合检测,从而减少漏检的可能性。
同时S-RBD位点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是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结合的关键核心所在,是决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力的重要片段。针对S-RBD位点蛋白的抗体是众多有效抗体里效率最高的,单独检测S-RBD位点蛋白的抗体可以提高检测准确度和效率,同时还可用于识别先天免疫和/或患病康复后免疫产生有效抗体,产生包含中和抗体,能直接作用于刺突蛋白中的RBD片段,直接阻止病毒侵染细胞。而S全长或者N蛋白都没有这样的功能)。但是S-RBD位点蛋白作为精准位点蛋白,若与全长抗原(例如S或者其它N 抗原)放在一条测试条进行检测,都处理在检测反应区,容易产生交叉反应,没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不仅降低了检测有效抗体的作用,而且还容易导致漏检,而且,不能识别先天免疫和/或患病康复后免疫产生有效抗体。先天免疫就是被病毒感染后,自己机体产生抗体,但是可以表现为没有症状,但是病毒仍然存在机体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而患病康复后的抗体,则表示曾经被病毒感染,但是具有抗体的存在,表示患者处于康复状态。
但是,虽然可以检测由于RBD作用而产生的抗体,但是,这种抗体包括病毒侵染人体细胞而产生的抗体,也包括中和抗体,一般检测是总的抗体的检测,但是不能区分中和抗体和其他抗体进行区分。
通过S-RBD位点检测中和抗体,可以进一步帮助判断患者体内的抗体中能有效中和病毒的中和抗体含量有多少。也是判断当病毒感染后,是否自身产生中和抗体,从而判断愈后或者处于康复过程中的一种监测。例如,在分析每天的检测结果,如果抗体总量变化不明显或是呈下降趋势,而中和抗体含量却一天天在上升,则证明患者日渐康复,抗病毒的抵抗力日渐增长;如果抗体总量变化不明显或呈上升趋势,而中和抗体含量却一天天在下降(或者抗体总量在上升,但是中和抗体依然保持稳定状态),则证明患者体内可能依然存在病毒,而且,病毒的繁殖能力大于中和抗体产生的能力,病毒占据上风,从而预示着,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并具有传染性;如果抗体总量一天天呈上升趋势,而且中和抗体含量也一天天在上升,则可能是疫苗接种后产生有效抗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水平逐渐升高;如果抗体总量一天天呈下降趋势,而且中和抗体含量也一天天在下降,则说明免疫力水平在下降,可以考虑补充接种疫苗。
另外,让总抗体的检测和中和抗体结合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预防漏检的可能。比如,当检测RBD抗体为阴性的时候,但是中和抗体为阳性,表示人体可能接种了疫苗而具有防御功能,而不会认为该患者感染后冠状病毒。
本发明发现,在第一测试条用于检测N蛋白(全长)和/或S蛋白(全长)抗原的抗体或者全长抗原的基础上,联合第二测试条检测针对S-RBD位点产生的最有效的抗体或者RBD抗原,则可产生互补效果,从而全方位避免漏检;同时联合第三测试条针对S-RBD 位点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帮助识别无症状感染者、判断患者康复情况、以及疫苗免疫情况,为疑似患者排查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提供更可靠的现场检测手段。
这里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的抗体,可以包括这些抗原对应的IgM或者/和IgG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存在于血液、唾液、肺部、喉咙等分泌物中,血液包括血清、血浆或者全血样本。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在侵入人体后,首先在5-7天出现IgM抗体,随后在 10-15天出现IgG抗体。因此,IgM抗体增高提示近期急性感染,IgG抗体增高提示既往感染。联合本发明提供的两根测试条中的两组抗原蛋白,并进一步联合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G 和IgM抗体,可切实降低漏检、错检的可能性,全方位避免漏检。
当然,通过调整标记区和检测区的抗体,或者抗原的种类,本发明的提供的测试装置也可以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检测。例如可以在第一检测试剂条上检测RBD抗原,在第二试剂条上检测全长N抗原或者/和全长S抗原。检测抗原的抗体或者其它能够与抗原结合的受体都可以用来检测抗原。
联合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的抗体检测,可以帮助更精确地判断抗病毒能力,为高风险人群是否可以更安全地重返工作岗位或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提供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本发明所述的三组抗原组合既可以是天然抗原,也可以是通过常规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后得到的重组抗原。但是都需要分开检测,而不能混合在一起,具体分开检测意义在本申请中下面进行详细的解释。
所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横向流动测试条,其中所述第一横向流动测试条包含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S全长蛋白抗原的抗体和/或N全长蛋白的抗体,所述第二横向流动测试条包含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的抗体;所述第三测试条上含有 S-RBD位点蛋白抗原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在有一些方式中,所述的抗体包括IgM或者/和IgG抗体。
在一些方式中,第二横向流动测试条包含用于冠状病毒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的IgM 或者/和IgG抗体。
在一些方式中,第一横向流动测试条包含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S全长蛋白抗原或者/和N全长蛋白抗原的IgM或者/和IgG抗体。在一些方式中,是S蛋白或者N蛋白的IgM和IgG抗体。在一些方式中,N蛋白和S蛋白混合形成一个检测区域。在一些方式中,检测N蛋白和S蛋白的IgG为一个检测区域;检测N蛋白和S蛋白的IgM为另一个检测区域,两个检测区域或者其中一个位于同一个测试条上。而检测RBD抗原的抗体的试剂位于另一个不同的测试条上,该测试条包括抗IgG或者IgM的抗体。
所述的S全长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N全长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S-RBD位点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含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条上含有S全长蛋白抗原和/或N全长蛋白抗原;所述第二测试条上含有S-RBD位点蛋白抗原;所述第三测试条上含有S-RBD位点蛋白抗原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1、QHR63250-nCov-S RBD-263aa:
MPNITNLCPFGEVFNATRFASVYAWNRKRISNCVADYSVLYNSASFSTFKCYGVSPTKLNDLCFTNVYADSFVIRGDEVRQIAPG QTGKIADYNYKLPDDFTGCVIAWNSNNLDSKVGGNYNYLYRLFRKSNLKPFERDISTEIYQAGSTPCNGVEGFNCYFPLQSYGF QPTNGVGYQPYRVVVLSFELLHAPATVCGPKKSTNLVKNKCVNFNFNGLTGTGVLTESNKKFLPFQQFGRDIADTTDAVRDPQ TLEILDITPCSFHHHHHHHH(SEQ ID NO:1).
2、QHN73817-nCov N-419aa:(N蛋白全长)
MHHHHHHSDNGPQNQRNAPRITFGGPSDSTGSNQNGERSGARSKQRRPQGLPNNTASWFTALTQHGKEDLKFPRGQGVP INTNSSPDDQIGYYRRATRRIRGGDGKMKDLSPRWYFYYLGTGPEAGLPYGANKDGIIWVATEGALNTPKDHIGTRNPANNA AIVLQLPQGTTLPKGFYAEGSRGGSQASSRSSSRSRNSSRNSTPGSSRGTSPARMAGNGGDAALALLLLDRLNQLESKMSGKG QQQQGQTVTKKSAAEASKKPRQKRTATKAYNVTQAFGRRGPEQTQGNFGDQELIRQGTDYKHWPQIAQFAPSASAFFGMS RIGMEVTPSGTWLTYTGAIKLDDKDPNFKDQVILLNKHIDAYKTFPPTEPKKDKKKKADETQALPQRQKKQQTVTLLPAADLD DFSKQLQQSMSSADSTQA(SEQ ID NO:2).
3、S蛋白全长氨基酸序列
1 mfllttkrtmfvflvllplvssqcvnlttrtqlppaytnsftrgvyypdkvfrssvlhst
61 qdlflpffsnvtwfhaihvsgtngtkrfdnpvlpfndgvyfasteksniirgwifgttld
121 sktqsllivnnatnvvikvcefqfcndpflgvyyhknnkswmesefrvyssannctfeyv
181 sqpflmdlegkqgnfknlrefvfknidgyfkiyskhtpinlvrdlpqgfsaleplvdlpi
241 ginitrfqtllalhrsyltpgdsssgwtagaaayyvgylqprtfllkynengtitdavdc
301 aldplsetkctlksftvekgiyqtsnfrvqptesivrfpnitnlcpfgevfnatrfasvy
361 awnrkrisncvadysvlynsasfstfkcygvsptklndlcftnvyadsfvirgdevrqia
421 pgqtgkiadynyklpddftgcviawnsnnldskvggnynylyrlfrksnlkpferdiste
481 iyqagstpcngvegfncyfplqsygfqptngvgyqpyrvvvlsfellhapatvcgpkkst
541 nlvknkcvnfnfngltgtgvltesnkkflpfqqfgrdiadttdavrdpqtleilditpcs
601 fggvsvitpgtntsnqvavlyqdvnctevpvaihadqltptwrvystgsnvfqtragcli
661 gaehvnnsyecdipigagicasyqtqtnsprrarsvasqsiiaytmslgaensvaysnns
721 iaiptnftisvtteilpvsmtktsvdctmyicgdstecsnlllqygsfctqlnraltgia
781 veqdkntqevfaqvkqiyktppikdfggfnfsqilpdpskpskrsfiedllfnkvtlada
841 gfikqygdclgdiaardlicaqkfngltvlpplltdemiaqytsallagtitsgwtfgag
901 aalqipfamqmayrfngigvtqnvlyenqklianqfnsaigkiqdslsstasalgklqdv
961 vnqnaqalntlvkqlssnfgaissvlndilsrldkveaevqidrlitgrlqslqtyvtqq
1021 liraaeirasanlaatkmsecvlgqskrvdfcgkgyhlmsfpqsaphgvvflhvtyvpaq
1081 eknfttapaichdgkahfpregvfvsngthwfvtqrnfyepqiittdntfvsgncdvvig
1141 ivnntvydplqpeldsfkeeldkyfknhtspdvdlgdisginasvvniqkeidrlnevak
1201 nlneslidlqelgkyeqyikwpwyiwlgfiagliaivmvtimlccmtsccsclkgccscg
1261 scckfdeddsepvlkgvklhyt(SEQ ID NO: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条或第二测试条、第三测试条都分别包含样品区、标记区和检测区,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其中包被在标记区的物质可随液体流动,并且该物质需偶联标记物质;检测区设有检测线,包被在检测区的物质需固定在检测线;所述抗原可被包被在标记区或检测区。
标记区的可随液体流动的物质,偶联标记物质,待流动到检测线,被检测线上的抗体或抗原捕获,从而形成带有颜色的线条。检测线包被的物质是固定不动的。所述的标记物质,可以是荧光、或者带有颜色的颗粒,例如乳胶、金颗粒,或者带有颜色的水溶性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条或第二测试条上还可含有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 的抗体;并且当所述抗原被包被在标记区时,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则被包被在检测区。或者,当所述抗原被包被在检测区时,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则被包被在标记区,能够随着样本一起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上的检测区固定有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 IgM的抗体;所述第三测试条上的检测区固定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并且当所述抗原与带有颜色颗粒的标记物质偶联并被处理在标记区域上;或者,当所述抗原被固定在检测区时,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和/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则与带颜色颗粒的标记物质偶联并则被包被在标记区。或者,检测中和抗体采用竞争法进行检测,而检测 S全常蛋白的抗体或者N蛋白的抗体,可以采用夹心法或者类似三明治方法。
所述的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即所需检测的抗体IgM或者IgG的抗体,可以采用鼠抗人IgM抗体、鼠抗人IgG抗体、兔抗人IgM抗体、兔抗人IgG抗体等等,只要能够特异性捕获待检测的抗体IgM或者IgG即可。
第一测试条的S全长蛋白抗原和/或N全长蛋白抗原可以包被在标记区并偶联标记物,在与样品中的IgM或IgG结合后,随液体一起流动至检测区,并被包被在检测线的抗人IgG 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捕获并显色,从而得到检测结果;反之当抗人IgG的抗体和/ 或抗人IgM的抗体包被在标记区并偶联标记物时,可与样品中的IgM或IgG结合后,随液体一起流动至检测区,并被包被在检测线的S全长蛋白抗原和/或N全长蛋白抗原捕获并显色,从而得到检测结果。
同样,第二测试条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可以包被在标记区并偶联标记物,在与样品中的IgM或IgG结合后,随液体一起流动至检测区,并被包被在检测线的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捕获并显色,从而得到检测结果;反之当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包被在标记区并偶联标记物时,可与样品中的IgM或IgG结合后,随液体一起流动至检测区,并被包被在检测线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捕获并显色,从而得到检测结果。
第三测试条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可以包被在标记区并偶联标记物,在与样品中的抗体结合后,随液体一起流动至检测区,未结合的S-RBD抗原则被包被在检测线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捕获并显色,从而得到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的检测区可设有一条或多条检测线,所述检测线分别用于检测IgG和IgM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当设置一条检测线时,用于检测IgG和IgM的总和,只要IgG或IgM中有一个是阳性,即为阳性结果;当设置两条检测线时,可分别用于检测IgG和IgM,其中有一个是阳性,即为阳性结果,且IgM抗体增高提示近期急性感染,IgG抗体增高提示既往感染;当设置两条检测线时,在同一个测试条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条检测线用于检测N全长蛋白的抗体(包括IgG和IgM的总和),另一条检测线用于检测S全长蛋白的抗体(包括IgG 和IgM的总和)。
当然,通过调整标记区和检测区的抗体种类,本发明的提供的测试装置也可以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检测。此时的一条或多条检测线可以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的抗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试条上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被包被在标记区,所述抗人IgG 的抗体和抗人IgM的抗体分别被包被在检测区的不同检测线上。
第二测试条中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被包被在标记区,抗人IgG的抗体和抗人IgM的抗体分别被包被在检测区的不同检测线上,可以分别检测IgG和IgM,在防漏检的基础上,还可用于高效判断先天免疫和/或康复后免疫产生有效抗体,进一步发挥第二测试条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条上,当标记区包被S全长蛋白和/或N全长蛋白的抗体的第一抗体时,检测区可固定抗S全长蛋白和/N全长蛋白的抗体的第二抗体,或者检测区也可以固定抗S全长蛋白和/或N全长蛋白抗体的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
检测N全长蛋白或者S全长蛋白的抗体可以利用双抗夹心的直接方法,也可以利用间接法,在这里N全长蛋白或者S全长蛋白的抗体(样本里,例如血液中)实际上可以认为是抗原。检测N或S全长蛋白的抗体的时候,可以与标记物偶联抗N或S全长蛋白的抗体,在检测区域固定抗N全长蛋白的抗体的第二抗体,所谓双抗夹心法。当然,可选的,可以标记物偶联抗N全长蛋白抗体的第一抗体,在检测区域固定抗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所谓的间接法。
还有一些方式,如果测试条2的仅用于防漏检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抗体设置方法,当标记区包被S-RBD位点蛋白的抗体的第一抗体时,检测区可固定抗S-RBD位点蛋白的抗体的第二抗体,或者检测区也可以固定抗S-RBD位点蛋白抗体的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区还设有质控线。质控线可设置能与标记区物质反应形成带标记的复合物的物质,一般可采用羊抗鸡IgY抗体、羊抗鼠IgG抗体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或第三测试条还包含吸水区,用于递加缓冲液。
吸水区也可称为缓冲溶液递加区,其中的缓冲液可采用缓冲溶液PBS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冠状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三组抗原组合用于制备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用途,其中第一组包含新型冠状病毒的S全长蛋白抗原和/或N全长蛋白抗原,第二组包含新型冠状病毒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第三组包含新型冠状病毒的 S-RBD位点蛋白抗原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所述的S全长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N全长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S-RBD位点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三组抗原,可帮助迅速分辨出样本中的总抗体含量,及其中的中和抗体含量,从而帮助识别无症状感染者、判断患者康复情况、以及疫苗免疫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制备方法:
(1)检测区:采用硝酸纤维素膜,用缓冲溶液PBS溶解检测线抗体,然后利用点膜的设备在硝酸素膜上划线,让不同抗体之间距离3-8毫米,然后把硝酸纤维素膜放在烘箱里烘干备用。
(2)样品区:采用样本施加垫,样本施加垫的材质是玻璃纤维。
(3)标记区:准备金颗粒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然后通过喷洒的设备,把标记混合物喷洒在聚酯膜上,制成标记垫。
(4)吸水区:吸水垫采用一般的吸水滤纸。
(5)组装:让样本施加垫的一端叠加在标记垫上,让标记垫叠加到硝酸纤维膜上,让控制线的一端的硝酸纤维膜被吸水滤纸叠加上,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检测试纸条,然后被装配在检测卡中,其中,检测卡上的加样孔对应样本施加垫上,硝酸纤维膜对应度数窗口。
本发明提供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取适量样品滴加到检测装置的样品区,静置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示情况,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其中检测线的颜色对比与标准的比色卡对比,如果颜色度数值小于3则判断为阴性,大于或者等于3则判断为阳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含三根横向流动测试条,通过第一测试条针对N 蛋白(全长)和/或S蛋白(全长)抗原的抗体或者抗原的检测,以及第二测试条针对S-RBD 位点蛋白抗原的抗体检测,并联合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G和/或IgM抗体,进一步提高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检出率,可切实降低漏检、错检的可能性,全方位避免漏检;同时通过第三测试条针对S-RBD位点的中和抗体检测,快速检测出其中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从而进一步帮助防止漏检,同时还能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检测和判断康复情况、又或者是疫苗免疫情况,为患者自我筛查并掌控病情发展与康复状况,或是掌控疫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接种提供更直观可靠的自我检测手段,而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仪器和人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三条测试条互补效果显著。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具有快速、简单、可靠、能尽最大程度防止漏检、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仪器和人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等优点。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三组用于制备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装置的抗原组合及其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对于不同组合检测IgG和IgM的检测,每一个测试条上具有两条检测钱。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对于不同组合中,RBD用于检测IgG和IgM的检测,而对于N和S,分别检测N抗原的抗体或者S抗原的抗体,或者N抗原或者S 抗原。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对于不同组合中,RBD用于检测IgG和IgM的检测,而对于N和S,分别检测N抗原的抗体或者S抗原的抗体;或者N抗原或者S 抗原。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对于不同组合中,RBD用于检测IgG和IgM的检测,而对于N+S,检测N抗原的抗体或者S抗原的抗体,或者N抗原或者S抗原,只要样本中存在一个N或者S对应的抗体,或者N或者/和S抗原,具有一条检测线(T)。
图5是本发明是实施例子3的检测结果照片图,是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而实际的检测结果(阳性样本1-10的结果图)(检测S和N的抗体,S和N在同一个测试条上分开,表示S检测线和N检测线,用于检测血液中的S抗原或者N抗原对应的抗体IgG和/或者 IgM)。
图6是本发明是实施例子3的检测结果照片图,是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而实际的检测结果图(阳性样本11-20的结果图)(检测S和N的抗体,S和N在同一个测试条上分开,表示S检测线和N检测线)。
图7是本发明是实施例子3的检测结果照片图,是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而实际的检测结果图(阴性样本1-10的结果图)(检测S和N的抗体,S和N在同一个测试条上分开,表示S检测线和N检测线,用于检测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S或者N抗原对应的抗体)。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子2的检测结果照片图,是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而实际的检测结果图(阳性样本1-10的结果图)(RBD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IgM和IgG抗体;N+S 抗体,分别对应IgM检测线和IgG检测线,只要存在两种抗原中任何一种抗体,都会出现阳性结果)。
图9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判读T线条颜色浓度或者深浅的标准比色卡。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子4的部分检测结果照片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子4的部分检测结果照片图
详细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结构或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按照本领域的通用的一般术语进行理解和解释。这些说明仅仅是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式是如何实现的,并不能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进行限定和表达。
检测
检测表示化验或测试一种物质或材料是否存在。所述的物质或材料例如、但并不限于化学物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药物或者药物代谢物、有机组织或有机组织的代谢物、核酸、蛋白质或聚合物。另外,检测还可以表示测试物质或材料的数量。化验还表示免疫检测、化学检测、酶检测等。
样本
本发明中,检测装置所使用的样本包括生物液体。样本的初始状态可以是液态、固态或半固态的,固态或半固态的样本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法转化成液态样本,例如混合、捣碎、浸软、孵育、溶解、酶解等等,然后倒入收集腔中,通过测试元件检测样本是否含有被分析物。样本可以取自人体、动物、植物、自然界等。取自人体的样本,例如可以是血液、血清、尿液、脑脊髓液、汗液、淋巴液、唾液、胃液等液态样本;粪便、毛发、角质、牙垢、指/趾甲等固态或半固态的样本。取自植物的样本,例如可以是根、茎、叶等固态样本;由根、茎、叶制备的组织液、细胞液等液态或半固态样本。取自自然界的样本,例如可以是雨水、河水、海水、地下水等液态样本;土壤、岩石、矿石、石油等固态或半固态样本。
在一些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的样本为血清或者全血或者血浆,或者检测抗原的时候,样本来自咽拭子样本,鼻拭子或者肺部样品。
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中一般包括测试元件,所谓的测试元件指的是能够对待测样本中的被分析物质进行检测的部件。测试元件对被分析物质的检测可以基于任何技术原理,例如免疫学、化学、电学、光学,分子学、物理学等。本发明的测试元件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测试元件的组合。测试元件具有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检测区,进行检测之后、检测区显示检测结果。
各种测试元件可以被组合在一起运用到本发明中。一种形式是检测试纸。用于分析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毒品或表明身体状况的代谢物)的检测试纸可以是各种形式,如免疫测定或化学分析的形式。检测试纸可以采用非竞争法或竞争法的分析模式。检测试纸包含一具有样本加样区的吸水材料,试剂区和测试区。加样本至样本加样区,通过毛细管作用流到试剂区。在试剂区,如果存在被分析物,样本与试剂结合。然后样本继续流动到检测区。另一些试剂,如与被分析物特异性结合的分子被固定在检测区。这些试剂与样本中的被分析物(如果存在)反应并将被分析物结合在该区,或者与试剂区的某一个试剂结合。用于显示检测信号的标记物存在与试剂区或分离的标记区。
典型的非竞争法分析模式是如果样本中含有被分析物,信号就会产生,如果不包含被分析物,就不产生信号。在竞争法中,如果被分析物不存在于样本中,信号产生,如果存在被分析物,则不产生信号。
测试元件可以是检测试纸,可以选用吸水或不吸水的材料。检测试纸可包括多种材料用于液体样本传递。其中一种检测试纸的材料可覆盖在另一种材料上,如滤纸覆盖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试纸的一个区可以选用一种或多种材料,而另一区选用其他不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检测试纸可以被黏附在某种支持物或者硬质表面用于提高拿捏检测试纸的强度。
被分析物通过信号发生系统而被检测到,如利用与本分析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种或多种酶,利用如前述将特异结合物质固定在检测试纸上的方法,将一种或多种信号发生系统的组合物固定在检测试纸的被分析物检测区。产生信号的物质可在加样区,试剂区,或检测区,或整个检测试纸上,该物质可以充满检测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上。将含有信号物的溶液加到试纸的表面或将试纸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浸没在含信号物的溶液中。使加入含信号物溶液的试纸干燥。
检测试纸的各个区可以按以下方式排列:加样区,试剂区,检测区,控制区,确定样本是否掺假区,液体样本吸收区。控制区位于检测区之后。所有的区可以被安排在只用一种材料的一条试纸上。也可是不同区采用不同的材料。各个区可以直接和液体样本接触,或不同的区依据液体样本流动的方向排列,将各区的末端与另一区的前端相连并交叠。所用的材料可以是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如滤纸,玻纤或者硝酸纤维素膜等。检测试纸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一般常用的试剂条为硝酸纤维素膜试剂条,即检测区域包括硝酸纤维素膜,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特异结合分子来显示检测的结果;还可以是醋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等等。例如如下一些专利描述的试剂条或含有试剂条的装置:US 4857453;US 5073484; US5119831;US 5185127;US 5275785;US 5416000;US 5504013;US 5602040;US 5622871;US5654162;US 5656503;US 5686315;US 5766961;US 5770460;US 5916815; US 5976895;US6248598;US 6140136;US 6187269;US 6187598;US 6228660;US 6235241;US 6306642;US6352862;US 6372515;US 6379620;和US 6403383。以上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测试条以及带有测试条的类似装置都可以被运用到本发明的测试元件或者检测装置中进行被分析物质的检测,例如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检测。
运用到本发明的检测试剂条可以是通常所说的横向侧流试剂条(Lateral flowtest strip),这些检测试剂条的具体结构和检测原理在现有技术中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普通的检测试剂条,包括样本收集区域,标记区域,检测区域和吸水区域,样本收集区域包括样本接受垫,标记区域包括标记垫,吸水区域可以包括吸水垫,其中检测区域上包括能检测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的必要化学物质,例如免疫试剂或者酶化学试剂。一般常用的检测试剂条为硝酸纤维素膜试剂条,即检测区域包括硝酸纤维素膜,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特异结合分子来显示检测的结果;还可以是醋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等等,当然,在检测区域的下游还可以包括检测结果控制区域,通常,控制区域和检测区域上以横线的形式出现,为检测线或者控制线。这样的检测试剂条是传统的试剂条,当然,也可是其他利用毛细作用进行检测的其它类型的试剂条。另外,一般检测试剂条上带有干化学试剂成分,例如固定的抗体或者其他试剂,当遇到液体后,液体随着毛细作用沿着试剂条流动,随着流动,让干的试剂成分溶解于液体,从而到下一个区域处理在该区的干试剂发生反应,从而进行必要的检测。液体流动主要通过毛细作用进行的。这些测试元件见如下文件的描述和记载:李福刚的《硝酸纤维素膜的再生处理及其吸附蛋白能力的研究》;马红艳,李强等的《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中层析膜材料性能的分析》;王勇,王路海等的《一种新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这里都可以被运用到本发明的检测装置中,或者被设置在检测腔中与液体样本接触,或者用来检测进入检测腔中的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质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数量。
这里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横向流动测试条,一个用于检测RBD对应的血液样本的IgG 和IgG抗体,或者用于检测咽拭子、鼻拭子、肺液、或者痰液、鼻涕中的病毒抗原,例如RBD抗原;或者,S或者N蛋白抗原的存在。另一个测试条用于检测S或者N蛋白对应的血液IgG和或者IgG;或者用于检测咽拭子、鼻拭子、肺液、或者痰液、鼻涕中的病毒抗原S或者N蛋白抗原的存在。
冠状病毒
这里所述的“冠状病毒”包括以下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虽然他们在流行病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全球,10%~3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HCoV-229E、HCoV-OC43、HCoV-NL63和HCoV-HKU1四类冠状病毒引起,在造成普通感冒的病因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鼻病毒。感染呈现季节性流行,每年春季和冬季为疾病高发期。潜伏期2-5天,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
MERS是一种由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得到确认。自2012年起,MERS在全球共波及中东、亚洲、欧洲等27个国家和地区,80%的病例来自沙特阿拉伯,病死率约35%。潜伏期最长为14天,人群普遍易感。单峰骆驼是MERS-CoV的一大宿主,且为人间病例的主要传染来源,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有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本实施例中未特别指出的试剂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制备
本实施例制备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包括测试条1、测试条2和测试条3,测试条1、测试条2和测试条3的结构大致相同,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样品区,其包括加样孔S和缓冲液孔B,这两个加样孔位于样品区上、标记区,检测区,吸水区;其中吸水区采用一般的吸水滤纸作为吸水垫制备;样品区采用样本施加垫,样本施加垫的材质是玻璃纤维,这样通过加样孔S添加的样本流到玻璃纤维上,然后通过B孔添加的缓冲液流到玻璃纤维上,然后与样本混合流入到标记垫上;标记区制成标记垫,包括标记颗粒(例如金颗粒,乳胶颗粒或者染料,或者其它带有颜色的标记物质)偶联的的抗原或抗体,然后通过喷洒的设备,把标记混合物喷洒在聚酯膜上,制成标记垫,标记垫上的标记物质能够随着液体的流动而流动;检测区采用硝酸纤维素膜,用缓冲溶液PBS溶解检测线的抗体或者抗原,然后利用点膜的设备在硝酸素膜上划线,让不同抗体之间距离3-8毫米,然后把硝酸纤维素膜放在烘箱里烘干备用,被处理在膜上的抗体、抗原或者其它结合物质一般是不移动的。
分别完成吸水区、样品区、标记区、检测区的制备后,再进行组装,让样本施加垫的一端叠加在标记垫的一端上,让标记垫的另一端叠加到硝酸纤维膜上,让控制线的一端的硝酸纤维膜被吸水滤纸叠加,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检测试纸条,然后被装配在检测卡中,其中检测卡上的加样孔S和缓冲液孔B对应样本施加垫上,硝酸纤维膜对应度数窗口,另外加样孔S位于缓冲液孔B的下游。
实施例2:第一测试条标记区包被全长S蛋白抗原和N蛋白抗原,第二测试条标记区 包被RBD抗原,第三测试条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检测线上包被或固定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本实施例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的方式,仅仅是标记垫和检测线上的试剂不同。
对于第一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或者固定羊抗鸡IgY抗体,IgG检测线上包被或者固定鼠抗人IgG抗体,IgM检测线上包被或者固定鼠抗人IgM抗体;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全长S蛋白和全长N蛋白(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用于质控线)。在处理标记的时候,S全长蛋白与N全长蛋白的质量比是20:1-5:1。这里的S全长蛋白与N全长蛋白的质量比是20:1(图1示意图中的右边测试条)。
第二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或者固定羊抗鸡IgY抗体,IgG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G抗体,IgM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M抗体,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RBD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IgG检测线用于检测样本中的IgG,IgM检测线用于检测样本中的IgM,按照实施例子1上的检测区域处理的方式处理(图1示意图中的左边测试条)。
第三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上包被或者固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
第一测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抗原)的抗体(IgG or IgM),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S蛋白或者N 全长蛋白(抗原)-IgG or IgM(样本),再被检测线上固定的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 的抗体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金属颗粒-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抗原)-IgGor IgM(样本)-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间接方法)。对于N或者S蛋白,只要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在人体类具有感染而产生抗体,则都会被检测出。
第二测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S蛋白-RBD(识别区域)的抗体(IgGor IgM),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S蛋白-RBD-IgG orIgM,再被检测线上固定的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金属颗粒-S蛋白-RBD(抗原)-IgG or IgM(样本)-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 的抗体)。
第三测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S-RBD蛋白(抗原)-中和抗体(样本),从而使得检测线上的ACE2无法结合S-RBD蛋白,而形成阳性结果(金属颗粒-S-RBD蛋白 (抗原)-中和抗体(样本))(竞争方法)。如果血液样本不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 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处于游离状态,从而使得检测线上的ACE2结合S-RBD蛋白,而形成带有颜色的线条并且为阴性结果(金属颗粒-S-RBD蛋白(抗原)-ACE2)(竞争方法)。
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分别放置在一个检测卡里,同时向样品施加孔 S滴加(正方形的孔)阳性血液样本或者阴性血液样本,并向另一个孔递B加缓冲溶液(圆形孔):缓冲溶液的成分是磷酸缓冲液,PH=7.4。对20份阳性样本P1-P20(这些阳性样本经过临床确认的阳性样本:样本是经过咽拭子样本核酸测试为含有冠状肺病毒)和20 份阴性样本N1-N20(经过临床确认的样本-样本是经过咽喉样本(咽拭子)核酸测试为不含有冠状肺病毒为阴性的样本)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2检测结果
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的检测线的颜色浓度或者深度与标准的比色卡(图9)进行对比(比色卡也是不同浓度下的阳性结构线条的浓度,具有1到10不同的颜色深度而形成了梯度),如果检测线条的颜色度数值小于3则判断为阴性,大于或者等于3的则判断为阳性。具体结果见图8的部分阳性结果,阴性结果没有显示。
第三测试条的检测线的颜色浓度或者深度与标准的比色卡进行对比(比色卡也是不同浓度下的阳性结构线条的浓度,具有G1到G10不同的颜色深度而形成了梯度),如果检测线条的颜色度数值小于或者等于3(G3)则判断为阳性,大于3(G3)的则判断为阴性。具体结果为部分阳性结果,阴性结果没有显示。
由表1可见,对于阴性样本N1-N20,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的读数值都为1,表示都为阴性,与实际样本的结果一致,和核酸检测的结果一致。对于阳性样本P1-P20,如果只采用标记的颜色颗粒的RBD抗原(测试条2)进行检测,对于IgG来讲,在5个确认为阳性结果的样本中具有5个阴性结果(P1、P2、P11、P13和P18);而N+S(测试条1) 的测试结果中,对于IgG来讲,5个阳性样本中具有3个阴性结果(P11、P13和P18),其它的样本为阳性结果(P1、P2)。说明N+S的检测至少可以多检测出2个样本为阳性。 IgG为感染后或者治愈后出现的抗体,则说明仅仅检测RBD所产生的IgG抗体,则会出现漏检的现象。这可能是,核酸阳性样本是采用咽拭子样本,而本发明采用的而是血液样本,一般血液产生抗体是在感染后的几天才产生,例如一般,最早是IgM,其次才是IgG。如果对于仅仅采用RMD抗原来检测抗体,则会造成IgG的漏检,则可能认为这些样本虽然 IgM是阳性,但是IgG是阴性,则会造成不适合或者错误的治疗措施的。
结合下面IgM的结果来讲,对于P2样本来讲,采用RBD抗原进行抗体的检测,无论IgM和IgG都出现了阴性结果,这样就会认为该患者是阴性,不会进一步进行核酸确认的检测,而是造成漏检,从而引发更大范围传染性,或者可以传染健康人权。相反,如果采用N+S的方式进行补充检测,则让P2样本为阳性,至少检测的IgG为阳性,虽然认为 IgG的意义是患者康复的标志或者曾经感染过的标志,则至少可以改变治疗策略或者医疗策略或者防护策略,例如可以进行核酸的确认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病毒。
对于P1样本来讲,N+S组合检测对于IgM和IgG都是阳性,如果仅仅单独用RBD 检测,则IgM是阳性,而IgG是阴性,至少说明仅仅RBD检测是不全面的,不能获得全面的评估。而采用N+S可以全面评估患者感染情况。
而对于IgM来讲,采用RBD的抗原和N+S的抗原出现一样的结果,都为2个阴性(P2和P14),但其中检出的读数值存在差异,有些样本采用测试条1检测结果度数值更高(如P3、P4、P13、P15等),有些样本采用测试条2检测结果更高(如P1、P6、P10、P16等)。这说明,在有些样本中,N+S在血液中总体的抗体浓度高,而对于RBD的抗体的浓度低,或者,对于某些样本来讲,RBD的抗体浓度高,而N+S抗体的浓度低。至少可以说明,当一些样本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时候,例如处于色卡读数值3.0-3.5之间的时候,如果单单用一个指标,例如仅仅用RBD、或者仅仅是N或者S来检测,就处于结果不确定状态。但是,如果联合检测,从各自的不同测试结果上,可以相互进一步确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避免漏检,或者避免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特别是假阴性。
比如,类似具有如P17的样本的时候,用RBD检测,出现6(IgG)和4(IgM)的结果,而用N+S检测的时候,出现7(IgG)和5(IgM)的结果,刚刚具有一个色差等级的差异。如果遇到类似的样本,样本抗体含量或者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相对P17样本中弄滴更低的时候,用RBD检测的时候,可能出现5(IgG)和3(IgM)的结果,这个时候会认为IgM为阴性。但是采用N+S作为补充检测的时候,则判读结果可能是5(IgG)和 4(IgM)的结果,则认为IgM为阳性。更有稍微极端的例子,当用RBD单独检测的时候,出现2(IgG)和2(IgM)的结果,则认为该样本就是阴性,但是如果利用N+S补充检测,则如果出现3(IgG)和3(IgM)的结果,则可能认为该样本的患者感染了病毒或者极有可能感染了病毒,至少可以提醒检测者,该样本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然检测,例如核酸确认检测。
这是因为,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传播途径上,可以倾向于该患者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处于急性感染期,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或者隔离治疗,让本来是阴性的结果更加确定为阳性。当然,在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咽拭子或者血液样本的核酸检测,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检测。毕竟有些病毒携带者,本身并不表现症状,但是具有传染性。这样,尽可能的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正确的采用恰当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做好防护措施。
综合上述说明,同时检测IgG和IgM时,第二测试条会对P2和P14造成漏检,如果采用第一测试条进行补充检测,可以完全避免漏检;对于检测IgG来讲,如果采用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一起检测,可以避免IgG抗体的漏检,增加检测的全面性,防止漏检;对于检测IgM来讲,虽然在此处检测结果中由于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都已全部检出 IgM的阳性结果,而导致防漏检效果不明显,但不可否认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同样具有互补作用,若碰到弱阳样本时(IgM抗体含量比比较低的时候),通过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读数值的差异进行互补检测,也将明显起到防漏检的作用。如果仅仅通过RBD 抗体的检测,可能出现阴性的结果的概率就会很高,如果采用N+S作为补充检测,则就会出现阳性结果,弥补了RBD抗体检测的天然缺陷(RBD对一些样本出现弱阳性结果)。
我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当采用RBD单独检测的时候,随机选取了50个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具有5个样本出现弱阳性(都对于IgG和IgM),读数值大约在3或者接近3,而采用N+S检测的时候,都出现阳性结果,读数结果在4-5之间。这5个样本的患者采用核酸测试,样本是咽拭子样本,都确认为阳性结果。这就进一步确认,单独联合检测可以进行有益的补充确认。
由表1可见,第三测试条对于阴性样本N1-N20,测试条的读数值都为G9,表示都为阴性,与实际样本的结果一致;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表明中和抗体浓度低于有效保护范围。
对于阳性样本P1-P20,测试条的读数值大部分为G2,表示为阳性,则表明中和抗体浓度处于有效保护范围;其中P15的读数值为G1,表示其中和抗体含量较高,可能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较强;P18的读数值为G3,可见体内中和抗体含量较低;P12的读数值为 G4,可见即使为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感染阳性时,其中和抗体含量仍可能为阴性,判断可能为感染初期,体内尚未形成足量的可以对抗病毒的中和抗体,此时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增强抗病能力。
另外,比较P2的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单独采用第二测试条存在漏检可能性,而此时第三测试条也可以帮助第二测试条起到防漏检的效果;同时第三测试条还能提供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方便患者判断自身病情发展情况。
实施例3第一测试条检测区包被全长S蛋白和N蛋白,第二测试条标记区包被RBD抗 原。,第三测试条检测线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标记区包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
本实施例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第一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或者固定羊抗鼠IgG抗体,N检测线上包被全长N蛋白(抗原),S检测线上包被全长S蛋白(抗原),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鼠抗人IgG抗体和鼠抗人IgM抗体(过量)。其中测试条1的N检测线检测得到的是抗原N全长蛋白的抗体(包括IgG和IgM),S检测线检测得到的是抗原S全长蛋白的抗体(包括IgG和IgM)。也就是说,对于N或者S抗原,只要样本中含有N抗原的IgG或者IgM,或者S抗原的的IgG或者IgM,都会在N检测钱上出现阳性结果,反之则为阴性结果。
第二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鸡IgY抗体,IgG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G抗体,IgM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M抗体,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RBD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测试条2的IgG检测线用于检测IgG,IgM检测线用于检测IgM。
第三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标记垫上包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第一测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的抗体(IgGor IgM),则标记垫上的抗体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鼠抗人IgG抗体或鼠抗人 IgM抗体-IgG or IgM(样本),再被检测线上的全长N蛋白或全长S蛋白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金属颗粒-鼠抗人IgG抗体或鼠抗人IgM抗体-IgG or IgM(样本)-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
第二测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S蛋白-RBD的抗体(IgG or IgM),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S蛋白-RBD-IgG or IgM,再被检测线上固定的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金属颗粒-S蛋白-RBD(抗原)-IgG or IgM(样本)-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
第三测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ACE2-中和抗体(样本),从而使得检测线上的S-RBD蛋白(抗原)无法结合ACE2,而形成阳性结果(ACE2-中和抗体(样本)-金属颗粒-S-RBD 蛋白(抗原)(竞争方法)。如果血液样本不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则标记垫上的 ACE2处于游离状态,从而使得检测线上的S-RBD蛋白(抗原)结合ACE2,而形成带有颜色的线条并且为阴性结果(金属颗粒-S-RBD蛋白(抗原)-ACE2)(竞争方法)。
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第三测试条分别放置在一个检测卡里,同时向样品施加孔递加阳性血液样本,并向另一个孔递加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成分是磷酸缓冲液,PH=7.4。对20份阳性样本P1-P20(经过临床确认的阳性样本)和20份阴性样本N1-N20(经过临床确认的样本)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3检测结果
其中,检测线的颜色与标准的比色卡进行对比,如果颜色度数值小于3则判断为阴性,大于或者等于3的则判断为阳性。
由表2可见,对于阴性样本N1-N20,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的读数值都为1,表示都为阴性,与实际样本的结果一致。
对于阳性样本P1-P20,第二测试条会对P2造成漏检,第一测试条中的N蛋白抗原则可对其进行补充,防止漏检;但若单独检测N蛋白抗体,将会造成3个样本的漏检(P11、 P13、P19),此时S蛋白抗体或是第二测试条的RBD抗体检测IgM则能提供补充,防止漏检;若单独检测S蛋白抗体,也将会出现2个样本的漏检(P2、P14),也需要N蛋白抗体或是第二测试条的RBD抗体检测IgG则能提供补充,防止漏检。可见第一测试条的N 蛋白、S蛋白,以及第二测试条的RBD蛋白三者之间都具有互补作用,能起到有效减少漏检的可能性,符合真实的情况。换句话说,仅仅采用RBD的抗体来进行检测,则对于标本P2造成漏检,而采用N+S组合的方式进行检测,虽然有些样本仅仅依靠N来检测会造成阴性,或者仅仅依靠S来检测,也会造成一些样本的阴性。但是综合N+S结合起来看 (不单独区分N和S各自的检测率),则具有100%的阳性检测率,与实际阳性结果一直。一般核酸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金标准,只要血液样本里或者咽拭子样本里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和通过核酸检测就能确定。而通过抗体检测,一般是感染病毒后的一定时间内,比如首先在5-7天出现IgM抗体,随后在10-15天出现IgG抗体。则抗体的产生具有滞后性。如果在多于5天后采集的样本,对于抗体检测可能出现阴性结果,如果只用RBD检测的话,无论如何都可能出现漏检,而采用N+S联合检测的话,则与核酸检测的结果100%一致性。
由表2可见,第三测试条对于阴性样本N1-N20,测试条的读数值都为G9,表示都为阴性,与实际样本的结果一致;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表明中和抗体浓度低于有效保护范围。
对于阳性样本P1-P20,测试条的读数值大部分为G2,表示为阳性,则表明中和抗体浓度处于有效保护范围;其中P15的读数值为G1,表示其中和抗体含量较高,虽然患者体内含有较高的病毒抗原,但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较强,产生了足够的中和抗体与之对抗,同时也说明患者正在逐渐康复过程;P12的读数值为G4,可见即使为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感染阳性时,其中和抗体含量仍可能为阴性,判断可能为感染初期,体内尚未形成足量的可以对抗病毒的中和抗体,此时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增强抗病能力。
同样,比较P2的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单独采用第二测试条存在漏检可能性,而此时第三测试条也可以帮助第二测试条起到防漏检的效果;同时第三测试条还能提供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方便患者判断自身病情发展情况。
实施例4:每天定时检测
本实施例的免疫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2的方式。第一测试条标记区包被全长S蛋白抗原和N蛋白抗原,第二测试条标记区包被RBD 抗原,第三测试条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检测线上包被或固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分别放置在一个检测卡里,同时向样品施加孔 S滴加(正方形的孔)阳性血液样本或者阴性血液样本,并向另一个孔递B加缓冲溶液(圆形孔):缓冲溶液的成分是磷酸缓冲液,PH=7.4。对一位患者进行每天定时检测血样,获得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4检测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前6天为感染初期,抗体IgM和IgG也逐渐被检测到,但并未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从第7天开始,已经可以通过第三测试条检测到中和抗体,说明患者本身对病毒的抵抗力正在产生;第5天至第9天,可检测到产生抗体总量达到了最高峰;从第9天开始,自身的中和抗体含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身体开始进入康复状态;直至第30 天,患者体内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维持在G2左右,而抗体总量水平却已逐渐下降,可见患者身体即将康复,并且对病毒还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实施例5:
第二测试条标记区包被RBD抗原,第一测试条中的检测区域只有一个检测线,在上固定有N和S全长蛋白的抗原的抗体。具体处理与实施例子3中的第一测试条不同的就是,不区分N和S,把N和S抗原混合处理在标记区域,采用同样的样本进行检测,获得如下的检测结果。
表4:实施例5的检测结果
从以上表格的检测结果来看,如果是阳性结果,采用N+S的方式,100%的阳性结果,而仅仅采用RBD的检测方式,并不能获得100%的检测率,而会造成漏检。这似乎说明, N+S方式的检测与核酸结果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符合度为100%。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采用N+S联合或者混合抗原的抗体作为检测线,可以有效检测出患者是否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仅仅采用RBD的抗原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则可能造成漏检,例如对于标本 P2来讲,核酸检测为阳性,而RBD的检测,无论IgG还是IgM都为阴性结果。而采用N+S的检测,结果却为阳性结果,而且是强阳性结果(度数值为7.5),则说明RBD与N+S联合检测,可以克服RBD天然的漏检缺陷。
由表4可见,第三测试条对于阴性样本N1-N20,测试条的读数值都为G9,表示都为阴性,与实际样本的结果一致;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表明中和抗体浓度低于有效保护范围。对于阳性样本P1-P20,测试条的读数值大部分为G2,表示为阳性,则表明中和抗体浓度处于有效保护范围;其中P15的读数值为G1,表示其中和抗体含量较高,虽然患者体内含有较高的病毒抗原,但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较强,产生了足够的中和抗体与之对抗,同时也说明患者正在逐渐康复过程;P12的读数值为G4,可见即使为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感染阳性时,其中和抗体含量仍可能为阴性,判断可能为感染初期,体内尚未形成足量的可以对抗病毒的中和抗体,此时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增强抗病能力。同样,比较P2的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单独采用第二测试条存在漏检可能性,而此时第三测试条也可以帮助第二测试条起到防漏检的效果;同时第三测试条还能提供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方便患者判断自身病情发展情况。
实施例6:利用抗体来检测咽试子样本中的抗原。
第一测试条上的标记垫:处理有金标记的抗RBD抗原的第一单克隆抗体(AB-RBD),检测线上固定有抗该单克隆抗体的AB-RBD的抗体。当咽试子样本中含有RBD抗原的时候,则第一单克隆的抗体结合RBD抗原形成金标-AB-RBD-RBD的复合物质,当复合物质运动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抗AB-RBD的抗体区域上,则形成抗AB-RBD的抗体捕获金标 -AB-RBD-RBD复合物而显示出颜色线条。当然检测线上可以固定抗RBD抗原的第二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方法)。采用同样的道理,可以用来检测S抗原,或者检测S+N抗原。当检测N+S抗原的时候,金标记的抗S抗原的第一单克隆抗体(AB-S)和金标记的抗N抗原的第一单克隆抗体(AB-N),两个标记混合在一起或者分别标记后,分别喷洒在标记垫上。在检查线上固定S抗原的第二单克隆抗体和抗N抗原的第二单克隆抗体。只要样本里含有N 或者S抗原片段,都会在检测线上出现阳性结果。第三测试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上包被或者固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对于临床确认的感染有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10个血液样本和10份阴性样本N1-N20 (经过临床确认的样本)进行检测,进行检测,获得如下的检测结果。
表5:实施例6的检测结果
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10份阳性样本,使用RBD或者S全长抗原,都不能有效进行检测,造成一个样本的漏检(漏检率几乎是10%),而采用N抗原或者与N抗原联合S抗原的检测,没有漏检,中和抗体检测也同样没有漏检。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如果单独采用N抗原的检测,则也可以获得100%的检测率。这似乎说明,单独采用N全长抗原的检测,在对于阳性检测率方面,比采用单独的RBD更加有效果,同时添加中和抗体检测也有助于防止漏检。但是,对于实际检测来看,检测RBD抗体或者抗原的则更多,这可能是都认为RBD是引起感染的主要感染区域,与细胞的ACE2区域结合,从而引起传染细胞,缺忽略了对于N或者S全长序列的检测,全长序列的检测,可以检测更多的位点,这些位点都有可能引起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一般RBD是作为关键位点,但是同时单独检测其它蛋白的位点,可以有效避免漏检,提高检测率,从而有效控制传染风险;另外添加中和抗体检测还可以帮助患者判断病情进展情况,提示是否进入康复阶段,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实施例子7: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的检测效果。
检测试剂条1:该测试条与实施例子2的测试条一样,对于不同时期血液样本的监测,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或羊抗鸡IgY抗体,IgG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G抗体,IgM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M抗体,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蛋白-RBD(只包括RBD位点的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控制线)。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S蛋白-RBD的抗体(IgG or I gM),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S蛋白-RBD-IgG or I gM-金属颗粒,然后被固定的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
表6: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1)
仅仅只检测S-RBD位点的抗体,对于10个阳性样本(核酸确认咽拭子),对于早期或者中期,都具有漏检的存在,而且,越是早期,漏检的机会就越大。
检测试剂条2:该测试条与与实施例子2的测试条一样,对于不同时期血液样本的监测,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和/或羊抗鸡IgY抗体,IgG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G抗体,IgM检测线上包被鼠抗人IgM抗体,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全长S蛋白和全长N蛋白(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
表7: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2)
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在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的抗体(IgG or I gM),则标记垫上的抗原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抗原)-IgG orI gM(样本),然后被固定的人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金属颗粒-S蛋白或者N全长蛋白(抗原)-IgG or I gM(样本)-人 IgG的抗体,或者人IgM的抗体)。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检测全长S和N蛋白,比仅仅只检测S-RBD位点,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减少了漏检的可能性。
检测试剂条3:该测试条与实施例子2的测试条一样,对于不同时期血液样本的监测,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S检测线上包被全长S蛋白,N检测线上包被全长N蛋白,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鼠抗人IgG和鼠抗人IgM 抗体。
表8: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3)
从以上可以说明,检测N全长序列可以作为S-RBD全长序列的补充检测或者结合检测,降低了漏检率。
检测原理是:如果血液样本存N全长蛋白的抗体(IgG or I gM),则标记垫上的鼠抗人 IgG和鼠抗人IgM抗体就会结合样本里的抗体形成:金属颗粒-鼠抗人IgG和鼠抗人IgM抗体(标记)-IgG or I gM(样本),然后被固定的人N蛋白捕获颗粒复合物,而形成阳性或者阴性结果(金属颗粒-鼠抗人IgG和鼠抗人IgM抗体(标记)-IgG or I gM(样本) -N蛋白)。
检测试剂条4: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和/或羊抗鸡IgY抗体,S检测线上包被全长S蛋白,N检测线上包被全长N蛋白,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全长S 蛋白和全长N蛋白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
表9: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4)
检测原理是:如果样本中存在S蛋白或者N蛋白的抗体,则与标记垫上形成:标记物质-S蛋白或者N蛋白-抗体(样本里),在检测区域分别固定的S蛋白后者N蛋白捕获形成:标记物质-S蛋白或者N蛋白-抗体(样本里)-S蛋白后者N蛋白。
检测试剂条5: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的IgG和/或羊抗鸡IgY的抗体,检测线(T)上包被全长S蛋白(抗原)和全长N蛋白(抗原),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全长S蛋白和全长N蛋白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的抗体。
表10: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5)
同时检测S和N,也可以降低单独检测S-RBD的漏检率,让检测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的情况。
检测试剂条6: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和/或羊抗鸡IgY抗体,检测线(T)上包被全长S蛋白,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全长S蛋白与胶体金标记的鸡 IgY抗体。
表11: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6)
检测试剂条7:硝酸纤维素膜上,质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和/或羊抗鸡IgY抗体,检测线(T)上包被全长N蛋白(抗原),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全长N蛋白与胶体金标记的鸡IgY抗体。
表12: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7)
检测试剂条8: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上包被或者固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标记垫上包被胶体金标记的S-RBD(抗原)。
表12:实施例7的检测结果(检测试剂条8)
以上试剂条即可以单独检测,也可以使用试剂条1与试剂条2~7、试剂条8进行三组组合,联合检测,如图一至图四。从以上实验至少可以说明,对于全长S或者N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仅仅检测S-RBD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可以有效减少漏检的可能性,符合真实的情况;中和抗体的检测,同样也可以作为检测S-RBD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可以有效减少漏检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检测和判断康复情况、又或者是疫苗免疫情况,为患者自我筛查并掌控病情发展与康复状况,或是掌控疫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接种提供更直观可靠的自我检测手段,而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仪器和人员,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本发明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都表示这些是本领域的公开技术,本发明可以使用。这里所引用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都被同样列在参考文献中,跟每一个出版物具体的单独被参考引用一样。这里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在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一种限制或多种限制的情况下实现,这里这种限制没有特别说明。例如这里每一个实例中术语“包含”,“实质由……组成”和“由……组成”可以用两者之一的其余2个术语代替。这里的所谓的“一个”仅仅表示“一”的意思,而不排除仅仅只是包括一个,也可以表示包括 2个以上。这里采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所为描述方式,而不受其限制,这里也没有任何意图来指明此书描述的这些术语和解释排除了任何等同的特征,但是可以知道,可以在本发明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任何合适的改变或修改。可以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子都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子和特点,任何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都可以根据本发明描述的精髓下做一些更改和变化,这些更改和变化也被认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和独立权利要求以及附属权利要求所限制的范围内。
序列表
<110> 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0> 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160> 3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282
<212> PRT
<213> 天然序列(Natural sequence)
<400> 1
Met Phe Leu Leu Thr Thr Lys Arg Thr Met Phe Val Phe Leu Val Leu
1 5 10 15
Leu Pro Leu Val Ser Ser Gln Cys Val Asn Leu Thr Thr Arg Thr Gln
20 25 30
Leu Pro Pro Ala Tyr Thr Asn Ser Phe Thr Arg Gly Val Tyr Tyr Pro
35 40 45
Asp Lys Val Phe Arg Ser Ser Val Leu His Ser Thr Gln Asp Leu Phe
50 55 60
Leu Pro Phe Phe Ser Asn Val Thr Trp Phe His Ala Ile His Val Ser
65 70 75 80
Gly Thr Asn Gly Thr Lys Arg Phe Asp Asn Pro Val Leu Pro Phe Asn
85 90 95
Asp Gly Val Tyr Phe Ala Ser Thr Glu Lys Ser Asn Ile Ile Arg Gly
100 105 110
Trp Ile Phe Gly Thr Thr Leu Asp Ser Lys Thr Gln Ser Leu Leu Ile
115 120 125
Val Asn Asn Ala Thr Asn Val Val Ile Lys Val Cys Glu Phe Gln Phe
130 135 140
Cys Asn Asp Pro Phe Leu Gly Val Tyr Tyr His Lys Asn Asn Lys Ser
145 150 155 160
Trp Met Glu Ser Glu Phe Arg Val Tyr Ser Ser Ala Asn Asn Cys Thr
165 170 175
Phe Glu Tyr Val Ser Gln Pro Phe Leu Met Asp Leu Glu Gly Lys Gln
180 185 190
Gly Asn Phe Lys Asn Leu Arg Glu Phe Val Phe Lys Asn Ile Asp Gly
195 200 205
Tyr Phe Lys Ile Tyr Ser Lys His Thr Pro Ile Asn Leu Val Arg Asp
210 215 220
Leu Pro Gln Gly Phe Ser Ala Leu Glu Pro Leu Val Asp Leu Pro Ile
225 230 235 240
Gly Ile Asn Ile Thr Arg Phe Gln Thr Leu Leu Ala Leu His Arg Ser
245 250 255
Tyr Leu Thr Pro Gly Asp Ser Ser Ser Gly Trp Thr Ala Gly Ala Ala
260 265 270
Ala Tyr Tyr Val Gly Tyr Leu Gln Pro Arg Thr Phe Leu Leu Lys Tyr
275 280 285
Asn Glu Asn Gly Thr Ile Thr Asp Ala Val Asp Cys Ala Leu Asp Pro
290 295 300
Leu Ser Glu Thr Lys Cys Thr Leu Lys Ser Phe Thr Val Glu Lys Gly
305 310 315 320
Ile Tyr Gln Thr Ser Asn Phe Arg Val Gln Pro Thr Glu Ser Ile Val
325 330 335
Arg Phe Pro Asn Ile Thr Asn Leu Cys Pro Phe Gly Glu Val Phe Asn
340 345 350
Ala Thr Arg Phe Ala Ser Val Tyr Ala Trp Asn Arg Lys Arg Ile Ser
355 360 365
Asn Cys Val Ala Asp Tyr Ser Val Leu Tyr Asn Ser Ala Ser Phe Ser
370 375 380
Thr Phe Lys Cys Tyr Gly Val Ser Pro Thr Lys Leu Asn Asp Leu Cys
385 390 395 400
Phe Thr Asn Val Tyr Ala Asp Ser Phe Val Ile Arg Gly Asp Glu Val
405 410 415
Arg Gln Ile Ala Pro Gly Gln Thr Gly Lys Ile Ala Asp Tyr Asn Tyr
420 425 430
Lys Leu Pro Asp Asp Phe Thr Gly Cys Val Ile Ala Trp Asn Ser Asn
435 440 445
Asn Leu Asp Ser Lys Val Gly Gly Asn Tyr Asn Tyr Leu Tyr Arg Leu
450 455 460
Phe Arg Lys Ser Asn Leu Lys Pro Phe Glu Arg Asp Ile Ser Thr Glu
465 470 475 480
Ile Tyr Gln Ala Gly Ser Thr Pro Cys Asn Gly Val Glu Gly Phe Asn
485 490 495
Cys Tyr Phe Pro Leu Gln Ser Tyr Gly Phe Gln Pro Thr Asn Gly Val
500 505 510
Gly Tyr Gln Pro Tyr Arg Val Val Val Leu Ser Phe Glu Leu Leu His
515 520 525
Ala Pro Ala Thr Val Cys Gly Pro Lys Lys Ser Thr Asn Leu Val Lys
530 535 540
Asn Lys Cys Val Asn Phe Asn Phe Asn Gly Leu Thr Gly Thr Gly Val
545 550 555 560
Leu Thr Glu Ser Asn Lys Lys Phe Leu Pro Phe Gln Gln Phe Gly Arg
565 570 575
Asp Ile Ala Asp Thr Thr Asp Ala Val Arg Asp Pro Gln Thr Leu Glu
580 585 590
Ile Leu Asp Ile Thr Pro Cys Ser Phe Gly Gly Val Ser Val Ile Thr
595 600 605
Pro Gly Thr Asn Thr Ser Asn Gln Val Ala Val Leu Tyr Gln Asp Val
610 615 620
Asn Cys Thr Glu Val Pro Val Ala Ile His Ala Asp Gln Leu Thr Pro
625 630 635 640
Thr Trp Arg Val Tyr Ser Thr Gly Ser Asn Val Phe Gln Thr Arg Ala
645 650 655
Gly Cys Leu Ile Gly Ala Glu His Val Asn Asn Ser Tyr Glu Cys Asp
660 665 670
Ile Pro Ile Gly Ala Gly Ile Cys Ala Ser Tyr Gln Thr Gln Thr Asn
675 680 685
Ser Pro Arg Arg Ala Arg Ser Val Ala Ser Gln Ser Ile Ile Ala Tyr
690 695 700
Thr Met Ser Leu Gly Ala Glu Asn Ser Val Ala Tyr Ser Asn Asn Ser
705 710 715 720
Ile Ala Ile Pro Thr Asn Phe Thr Ile Ser Val Thr Thr Glu Ile Leu
725 730 735
Pro Val Ser Met Thr Lys Thr Ser Val Asp Cys Thr Met Tyr Ile Cys
740 745 750
Gly Asp Ser Thr Glu Cys Ser Asn Leu Leu Leu Gln Tyr Gly Ser Phe
755 760 765
Cys Thr Gln Leu Asn Arg Ala Leu Thr Gly Ile Ala Val Glu Gln Asp
770 775 780
Lys Asn Thr Gln Glu Val Phe Ala Gln Val Lys Gln Ile Tyr Lys Thr
785 790 795 800
Pro Pro Ile Lys Asp Phe Gly Gly Phe Asn Phe Ser Gln Ile Leu Pro
805 810 815
Asp Pro Ser Lys Pro Ser Lys Arg Ser Phe Ile Glu Asp Leu Leu Phe
820 825 830
Asn Lys Val Thr Leu Ala Asp Ala Gly Phe Ile Lys Gln Tyr Gly Asp
835 840 845
Cys Leu Gly Asp Ile Ala Ala Arg Asp Leu Ile Cys Ala Gln Lys Phe
850 855 860
Asn Gly Leu Thr Val Leu Pro Pro Leu Leu Thr Asp Glu Met Ile Ala
865 870 875 880
Gln Tyr Thr Ser Ala Leu Leu Ala Gly Thr Ile Thr Ser Gly Trp Thr
885 890 895
Phe Gly Ala Gly Ala Ala Leu Gln Ile Pro Phe Ala Met Gln Met Ala
900 905 910
Tyr Arg Phe Asn Gly Ile Gly Val Thr Gln Asn Val Leu Tyr Glu Asn
915 920 925
Gln Lys Leu Ile Ala Asn Gln Phe Asn Ser Ala Ile Gly Lys Ile Gln
930 935 940
Asp Ser Leu Ser Ser Thr Ala Ser Ala Leu Gly Lys Leu Gln Asp Val
945 950 955 960
Val Asn Gln Asn Ala Gln Ala Leu Asn Thr Leu Val Lys Gln Leu Ser
965 970 975
Ser Asn Phe Gly Ala Ile Ser Ser Val Leu Asn Asp Ile Leu Ser Arg
980 985 990
Leu Asp Lys Val Glu Ala Glu Val Gln Ile Asp Arg Leu Ile Thr Gly
995 1000 1005
Arg Leu Gln Ser Leu Gln Thr Tyr Val Thr Gln Gln Leu Ile Arg Ala
1010 1015 1020
Ala Glu Ile Arg Ala Ser Ala Asn Leu Ala Ala Thr Lys Met Ser Glu
1025 1030 1035 1040
Cys Val Leu Gly Gln Ser Lys Arg Val Asp Phe Cys Gly Lys Gly Tyr
1045 1050 1055
His Leu Met Ser Phe Pro Gln Ser Ala Pro His Gly Val Val Phe Leu
1060 1065 1070
His Val Thr Tyr Val Pro Ala Gln Glu Lys Asn Phe Thr Thr Ala Pro
1075 1080 1085
Ala Ile Cys His Asp Gly Lys Ala His Phe Pro Arg Glu Gly Val Phe
1090 1095 1100
Val Ser Asn Gly Thr His Trp Phe Val Thr Gln Arg Asn Phe Tyr Glu
1105 1110 1115 1120
Pro Gln Ile Ile Thr Thr Asp Asn Thr Phe Val Ser Gly Asn Cys Asp
1125 1130 1135
Val Val Ile Gly Ile Val Asn Asn Thr Val Tyr Asp Pro Leu Gln Pro
1140 1145 1150
Glu Leu Asp Ser Phe Lys Glu Glu Leu Asp Lys Tyr Phe Lys Asn His
1155 1160 1165
Thr Ser Pro Asp Val Asp Leu Gly Asp Ile Ser Gly Ile Asn Ala Ser
1170 1175 1180
Val Val Asn Ile Gln Lys Glu Ile Asp Arg Leu Asn Glu Val Ala Lys
1185 1190 1195 1200
Asn Leu Asn Glu Ser Leu Ile Asp Leu Gln Glu Leu Gly Lys Tyr Glu
1205 1210 1215
Gln Tyr Ile Lys Trp Pro Trp Tyr Ile Trp Leu Gly Phe Ile Ala Gly
1220 1225 1230
Leu Ile Ala Ile Val Met Val Thr Ile Met Leu Cys Cys Met Thr Ser
1235 1240 1245
Cys Cys Ser Cys Leu Lys Gly Cys Cys Ser Cys Gly Ser Cys Cys Lys
1250 1255 1260
Phe Asp Glu Asp Asp Ser Glu Pro Val Leu Lys Gly Val Lys Leu His
1265 1270 1275 1280
Tyr Thr
<210> 2
<211> 425
<212> PRT
<213> 天然序列(Natural sequence)
<400> 2
Met His His His His His His Ser Asp Asn Gly Pro Gln Asn Gln Arg
1 5 10 15
Asn Ala Pro Arg Ile Thr Phe Gly Gly Pro Ser Asp Ser Thr Gly Ser
20 25 30
Asn Gln Asn Gly Glu Arg Ser Gly Ala Arg Ser Lys Gln Arg Arg Pro
35 40 45
Gln Gly Leu Pro Asn Asn Thr Ala Ser Trp Phe Thr Ala Leu Thr Gln
50 55 60
His Gly Lys Glu Asp Leu Lys Phe Pro Arg Gly Gln Gly Val Pro Ile
65 70 75 80
Asn Thr Asn Ser Ser Pro Asp Asp Gln Ile Gly Tyr Tyr Arg Arg Ala
85 90 95
Thr Arg Arg Ile Arg Gly Gly Asp Gly Lys Met Lys Asp Leu Ser Pro
100 105 110
Arg Trp Tyr Phe Tyr Tyr Leu Gly Thr Gly Pro Glu Ala Gly Leu Pro
115 120 125
Tyr Gly Ala Asn Lys Asp Gly Ile Ile Trp Val Ala Thr Glu Gly Ala
130 135 140
Leu Asn Thr Pro Lys Asp His Ile Gly Thr Arg Asn Pro Ala Asn Asn
145 150 155 160
Ala Ala Ile Val Leu Gln Leu Pro Gln Gly Thr Thr Leu Pro Lys Gly
165 170 175
Phe Tyr Ala Glu Gly Ser Arg Gly Gly Ser Gln Ala Ser Ser Arg Ser
180 185 190
Ser Ser Arg Ser Arg Asn Ser Ser Arg Asn Ser Thr Pro Gly Ser Ser
195 200 205
Arg Gly Thr Ser Pro Ala Arg Met Ala Gly Asn Gly Gly Asp Ala Ala
210 215 220
Leu Ala Leu Leu Leu Leu Asp Arg Leu Asn Gln Leu Glu Ser Lys Met
225 230 235 240
Ser Gly Lys Gly Gln Gln Gln Gln Gly Gln Thr Val Thr Lys Lys Ser
245 250 255
Ala Ala Glu Ala Ser Lys Lys Pro Arg Gln Lys Arg Thr Ala Thr Lys
260 265 270
Ala Tyr Asn Val Thr Gln Ala Phe Gly Arg Arg Gly Pro Glu Gln Thr
275 280 285
Gln Gly Asn Phe Gly Asp Gln Glu Leu Ile Arg Gln Gly Thr Asp Tyr
290 295 300
Lys His Trp Pro Gln Ile Ala Gln Phe Ala Pro Ser Ala Ser Ala Phe
305 310 315 320
Phe Gly Met Ser Arg Ile Gly Met Glu Val Thr Pro Ser Gly Thr Trp
325 330 335
Leu Thr Tyr Thr Gly Ala Ile Lys Leu Asp Asp Lys Asp Pro Asn Phe
340 345 350
Lys Asp Gln Val Ile Leu Leu Asn Lys His Ile Asp Ala Tyr Lys Thr
355 360 365
Phe Pro Pro Thr Glu Pro Lys Lys Asp Lys Lys Lys Lys Ala Asp Glu
370 375 380
Thr Gln Ala Leu Pro Gln Arg Gln Lys Lys Gln Gln Thr Val Thr Leu
385 390 395 400
Leu Pro Ala Ala Asp Leu Asp Asp Phe Ser Lys Gln Leu Gln Gln Ser
405 410 415
Met Ser Ser Ala Asp Ser Thr Gln Ala
420 425
<210> 3
<211> 272
<212> PRT
<213> 天然序列(Natural sequence)
<400> 3
Met Pro Asn Ile Thr Asn Leu Cys Pro Phe Gly Glu Val Phe Asn Ala
1 5 10 15
Thr Arg Phe Ala Ser Val Tyr Ala Trp Asn Arg Lys Arg Ile Ser Asn
20 25 30
Cys Val Ala Asp Tyr Ser Val Leu Tyr Asn Ser Ala Ser Phe Ser Thr
35 40 45
Phe Lys Cys Tyr Gly Val Ser Pro Thr Lys Leu Asn Asp Leu Cys Phe
50 55 60
Thr Asn Val Tyr Ala Asp Ser Phe Val Ile Arg Gly Asp Glu Val Arg
65 70 75 80
Gln Ile Ala Pro Gly Gln Thr Gly Lys Ile Ala Asp Tyr Asn Tyr Lys
85 90 95
Leu Pro Asp Asp Phe Thr Gly Cys Val Ile Ala Trp Asn Ser Asn Asn
100 105 110
Leu Asp Ser Lys Val Gly Gly Asn Tyr Asn Tyr Leu Tyr Arg Leu Phe
115 120 125
Arg Lys Ser Asn Leu Lys Pro Phe Glu Arg Asp Ile Ser Thr Glu Ile
130 135 140
Tyr Gln Ala Gly Ser Thr Pro Cys Asn Gly Val Glu Gly Phe Asn Cys
145 150 155 160
Tyr Phe Pro Leu Gln Ser Tyr Gly Phe Gln Pro Thr Asn Gly Val Gly
165 170 175
Tyr Gln Pro Tyr Arg Val Val Val Leu Ser Phe Glu Leu Leu His Ala
180 185 190
Pro Ala Thr Val Cys Gly Pro Lys Lys Ser Thr Asn Leu Val Lys Asn
195 200 205
Lys Cys Val Asn Phe Asn Phe Asn Gly Leu Thr Gly Thr Gly Val Leu
210 215 220
Thr Glu Ser Asn Lys Lys Phe Leu Pro Phe Gln Gln Phe Gly Arg Asp
225 230 235 240
Ile Ala Asp Thr Thr Asp Ala Val Arg Asp Pro Gln Thr Leu Glu Ile
245 250 255
Leu Asp Ile Thr Pro Cys Ser Phe His His His His His His His His
260 265 270
Claims (12)
1.一种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所述第一测试条上含有S全长蛋白抗原和/或N全长蛋白抗原;所述第二测试条上含有S-RBD位点蛋白抗原;或者;所述第一测试条上含有结合S全长蛋白抗原和/或N全长蛋白的抗体;所述第二测试条上含有结合S-RBD位点蛋白抗原的抗体;所述第三测试条上含有S-RBD位点蛋白抗原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的S全长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全长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S-RBD位点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和第三测试条都分别包含样品区、标记区和检测区,按照液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其中包被在标记区的物质可随液体流动,并且该物质需偶联标记物质;检测区设有检测线,包被在检测区的物质需固定在检测线;所述抗原可被包被在标记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上的检测区固定有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所述第三测试条上的检测区固定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并且当所述抗原与带有颜色颗粒的标记物质偶联并被处理在标记区域上;或者,当所述抗原被固定在检测区时,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或抗人IgM的抗体和/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则与带颜色颗粒的标记物质偶联并则被包被在标记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的检测区可设有第一或者第二条检测线,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线分别用于检测样本中IgG和IgM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条上的S-RBD位点蛋白抗原被包被在标记区,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抗人IgM的抗体分别被固定在检测区的第一和第二检测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条上的N或者/和S蛋白抗原被包被在标记区,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抗人IgM的抗体分别被固定在检测区的第一和第二检测线上,或者所述抗人IgG的抗体和抗人IgM的抗体同时一起被固定在检测区的第一或者第二检测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体包括第一抗体或者第二抗体;所述第一测试条上,当标记区处理有抗S全长蛋白的第一抗体和/或抗N全长蛋白的第一抗体时,检测区固定抗S全长蛋白和/N全长蛋白的抗体的第二抗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包括第一抗体和第二抗体,其中,第一抗体用于结合样本里的抗原,所述的第一抗体被处理在标记区域上,所述的第二抗体为第一抗体的抗体,第二抗体被固定在检测区域上。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区还设有质控线。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条、第二测试条或第三测试条还包含吸水区,用于递加缓冲液。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冠状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018024P | 2020-04-30 | 2020-04-30 | |
CN202110063719X | 2021-01-18 | ||
CN202110063719 | 2021-02-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4206A true CN114814206A (zh) | 2022-07-29 |
Family
ID=7558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47232.1A Pending CN114814206A (zh) | 2020-04-30 | 2021-04-25 | 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904877A1 (zh) |
CN (1) | CN114814206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22871A (en) | 1987-04-27 | 1997-04-22 | Unilever Patent Holdings B.V. | Capillary immunoassay and device therefor comprising mobilizable particulate labelled reagents |
US5073484A (en) | 1982-03-09 | 1991-12-17 | Bio-Metric Systems, Inc. | Quantitative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4857453A (en) | 1987-04-07 | 1989-08-15 | Syntex (U.S.A.) Inc. | Immunoassay device |
ES2184734T3 (es) | 1987-04-27 | 2003-04-16 |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 Dispositivo de prueba analitica para realizar ensayos de union especifica. |
US5275785A (en) | 1987-10-30 | 1994-01-04 | Unilever Patent Holdings B.V. | Test device for detecting an analyte in a liquid sample |
US6352862B1 (en) | 1989-02-17 | 2002-03-05 | Unilever Patent Holdings B.V. | Analytical test device for imuno assay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US5416000A (en) | 1989-03-16 | 1995-05-16 | Chemtrak, Inc. | Analyte immunoassay in self-contained apparatus |
US5185127A (en) | 1989-09-21 | 1993-02-09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Test device including flow control means |
US5119831A (en) | 1991-01-11 | 1992-06-09 |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ressure of selected body parts |
JP2868900B2 (ja) | 1991-01-11 | 1999-03-10 | クイデ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ワンステップ側方流非吸収性アッセイ |
US5686315A (en) | 1991-06-14 | 1997-11-11 | Quidel Corporation | Assay device for one step detection of analyte |
DK0653625T3 (da) | 1993-11-12 | 2003-01-13 |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 Aflæseindretninger til teststrimler |
PT653639E (pt) | 1993-11-12 | 2000-06-30 | Unilever Nv | Equipamentos analiticos e metodos para a sua utilizacao |
GB9505425D0 (en) | 1995-03-17 | 1995-05-03 | Unilever Plc | Assay devices |
US5976895A (en) | 1996-03-11 | 1999-11-02 | American Biomedica Corporation | Device for the collection, testing and shipment of body fluid samples |
US6403383B1 (en) | 1996-03-11 | 2002-06-11 | American Bio Medica Corp. | Diagnostic test kit for immunological assays of fluid samples |
US6372515B1 (en) | 1996-03-11 | 2002-04-16 | American Bio Medica Corporation | Device for the testing of fluid sample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device |
US5916815A (en) | 1997-02-14 | 1999-06-29 | National Medical Review Office Inc. | Assaying system for illicit substances using intentional false positives to initially preserve anonymity |
US6306642B1 (en) | 1997-11-24 | 2001-10-23 | Quidel Corporation | Enzyme substrate delivery and product registration in one step enzyme immunoassays |
US6248598B1 (en) | 1998-09-17 | 2001-06-19 | Stuart C. Bogema | Immunoassay that provides for both collection of saliva and assay of saliva for one or more analytes with visual readout |
US6140136A (en) | 1998-09-18 | 2000-10-31 | Syntron Bioresearch, Inc. | Analytical test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
US6379620B1 (en) | 1998-11-16 | 2002-04-30 | Barry M. Tydings | Assa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 field urinalysis |
CN111505277A (zh) | 2020-03-10 | 2020-08-07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2019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 |
-
2021
- 2021-04-25 CN CN202110447232.1A patent/CN11481420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4-28 EP EP21170874.8A patent/EP390487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04877A1 (en) | 2021-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325388A1 (en) | Lateral flow detec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a coronavirus by immunoassay | |
CN111060691A (zh) | 检测covid-19的荧光免疫层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Grauballe et al. | Optimiz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human and bovine rotavirus in stools: Comparison with electron‐microscopy, immunoelectro‐osmophoresis, and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s | |
CN112730851B (zh) | 一种高灵敏SARS-CoV-2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盒 | |
CN112964884B (zh) | 一种诊断标志物及其在covid-19诊断及冠状病毒既往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 |
CN211148669U (zh) | 一种基于S抗原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 |
CN111999492B (zh) | 一种联合检验covid-19n抗原和s蛋白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 | |
Atmar et al. | Immunologic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 |
CN111007257A (zh) | 一种猪伪狂犬病毒gE蛋白抗体检测免疫阻断层析试剂盒及其应用 | |
CN107407679A (zh) | 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学检测法和试剂盒 | |
CN110361547A (zh) | 一种化学发光定量检测粪便潜血的试剂及其检测方法和其在检测下消化道健康的用途 | |
CN113321715B (zh) |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及其检测用途 | |
WO2020188602A1 (en) | Immunodominant protein based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ng brucellosis-infected animals from vaccinated animals | |
CN112334481A (zh) | 用于快速乙型流感诊断测试的抗体对 | |
US20210373018A1 (en) | Lateral flow detec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a coronavirus by immunoassay | |
CN114034858A (zh) | 一种检测新冠疫苗注射后体内中和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04021A (zh) | 一种双线检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抗体的试纸条 | |
CN114814206A (zh) | 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抗体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 |
CN113848319B (zh) | 免疫法检测冠状病毒的横向流动检测装置 | |
US20240288429A1 (en) | Antibody against nucleocapsid protein of sars-cov-2 | |
CN112334478A (zh) | 用于快速甲型流感诊断测试的抗体对 | |
CN113391075B (zh) |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纸条和试剂盒 | |
KR20230139802A (ko) | 검체 유효성 확인선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역진단키트 | |
CN110741099B (zh) | 评估个体的登革热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试剂盒 | |
US20210349083A1 (en) | CORONAVIRUS IgG/IgM MULTIPLEXED DUAL PATH IMMUNOASS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