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4565B - 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84565B CN114784565B CN202210332224.7A CN202210332224A CN114784565B CN 114784565 B CN114784565 B CN 114784565B CN 202210332224 A CN202210332224 A CN 202210332224A CN 114784565 B CN114784565 B CN 1147845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ifferential signal
- guiding
- plastic
- contact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端子插合引导结构,端子插合端头部包裹有用于引导对插端进入端子插合端接触面的塑胶。本发明端子插合引导结构通过在端子插合端头部包裹引导塑胶,无需对端子进行加工,即可实现对端子插合时的引导,保证端子的快速插合和可靠接触,且本发明端子插合端插合引导结构不仅实现了插合时的塑胶引导,避免端子直接对接出现的损伤;而且通过头部的引导塑胶保证了对插端端子在插入过程中的移动路线,可有效防止斜插等接触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端子在插合时,通常仅在壳体处设置引导,并不会对端子的插合进行单独引导,由此会出现端子插合时因插入方向等的问题,而使得端子在插入时互相顶死,或因初始过大的插合力影响而使端子受损。
现有技术中,即便对端子进行插合引导,往往也通过改变端子前端的结构来实现,而这就需要对端子前端结构进行加工,不仅工艺复杂,而且也会影响端子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插合引导结构,使其通过在端子插合端头部包裹引导塑胶,无需对端子进行加工,即可实现对端子插合时的引导,保证端子的快速插合和可靠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端子插合引导结构,端子21插合端头部包裹有用于引导对插端进入端子21插合端接触面215的塑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所述用于引导对插端进入端子21插合端接触面215的塑胶包括前端具有引导斜倒角2321的平直段232,以实现端子插合时的可靠引导。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中所述的平直段232各个面前端均具有引导斜倒角2321,以保证引导效果。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中所述的平直段232尾部端面两侧边缘位置还向后延伸形成用于防止对插端在插合过程中偏斜的引导臂233,该引导臂233靠近端子21的一侧具有用于引导对插端向端子接触面215移动的斜倒角2331,以防止对插端在插合过程中偏斜,保证有效接触。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中所述的引导臂233呈L型,包括沿平直段延伸的水平段和挡在端子外侧的竖直段,该竖直段内侧设有引导斜倒角2331。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在端子21插合端,注塑镶件通过对除端子接触面215外的其他端子接触进行塑胶包裹来实现端子固定;所述注塑镶件在端子插合端形成有至少一个长槽,该长槽位于端子与相邻端子相对的侧面处,使得该侧面与接触面相接的部分暴露在空气中,使得插合端与端子接触面215连接的部分无塑胶包裹,以防止注塑时多余塑胶溢流至接触面,影响接触。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组成一个差分信号对211的两个端子21的插合端接触区中,定义端子与另一端子相邻的面为第一侧面216,与另一端子相背的面为第二侧面217,与接触面215相背的面为第三侧面218;注塑镶件在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处均形成有长槽,且位于第一侧面216处的第一长槽2311为通槽,使得该第一侧面216全部暴露在空气中;位于第二侧面217处的第二长槽2313为朝向接触面215侧开口的盲槽,使第二侧面217与接触面215相接的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注塑镶件在第三侧面218处也形成有长槽,该长槽为使端子第三侧面218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的盲槽,以使端子具有更好的性能。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组成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端子第一侧面处的第一长槽2311连通,使两端子之间形成一通槽,以满足注塑支撑件的安装需求并保证组成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端子的一致性。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包裹在组成一个差分信号对211的端子插合端的塑胶与屏蔽片固定定位。
前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所述屏蔽片22上设有用于容纳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折弯221,相邻差分信号对211的插合端位于端子模块2不同侧屏蔽片22上的折弯221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端子插合端头部包裹塑胶实现插合引导,不仅实现了插合时的塑胶引导,避免端子直接对接出现的损伤;而且通过头部的引导塑胶保证了对插端端子在插入过程中的移动路线,可有效防止斜插等接触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且本发明头部引导塑胶,不仅加工成型方便,且结构简单,尺寸小,几乎不增加端子模块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适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适配器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向示图;
图5为端子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端子模块的另一视向示意图;
图7为端子模块又一视向示意图;
图8为端子模块去掉屏蔽片后示意图;
图9为端子模块去掉屏蔽片后的另一视向示意图;
图10为端子模块去掉屏蔽片后的又一视向的示意图;
图11为端子模块去掉屏蔽片后的剖示图;
图12为屏蔽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屏蔽片另一视向的示意图;
图14为屏蔽片又一视向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16为图5的部分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壳体
11:上壳体
111:悬臂
112:凸台
113:卡槽
114:凹槽
115:信号定位孔
116:锁槽
12:下壳体
2:端子模块
21:端子
211:差分信号对
213:热铆柱
214:开槽
22:屏蔽片
221:U型折弯
2211:折边
222:凸起
223:缺口
23:绝缘体
231:U型固定槽
232:平直段
233:引导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1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适配器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适配器包括壳体1和成列装配在该壳体1内的多个端子模块2,每个端子模块2均包括端子21、绝缘体23和屏蔽片22,其中所述端子21位于绝缘体23内,通过绝缘体23使各个端子21的节点距离保持不变,所述屏蔽片22覆在绝缘体23一侧,用于实现端子21在该侧的屏蔽。
所述端子21包括信号端子,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组成差分信号对2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对211两端均为插合端,所述屏蔽片22两端均设有用于容纳单个差分信号对211插合端的折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弯为呈U型的U型折弯221,该U型折弯221包括两个折边2211和一底边2213,所述底边2213为屏蔽片22上与差分信号对211对应的部分,折边2211是由屏蔽片上位于底边2213两侧的部分向差分信号对的方向折弯形成的。由此使得U型折弯对差分信号对211插合端形成半包围式的屏蔽,实现相邻差分信号对插合端之间以及相邻端子模块之间的屏蔽。较佳的,所述折边U型折弯221的前端面突出差分信号对插合端前端面,保证屏蔽效果。
为解决因信号对之间间距限制而无法在屏蔽片22上相邻信号对之间的位置同时成型两个折边2211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端子模块2中差分信号对211的排布方向上,U型折弯221间隔一个差分信号对的位置分布,由此使得相邻差分信号对211的插合端一个位于对应的U型折弯221内,另一个无对应的U型折弯221,但U型折弯221两侧的折边2211能够实现相邻差分信号对211插合端之间的分隔,由此实现相邻信号对插合端之间的屏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实现对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可靠包围,所述折边2211具有足够的宽度,由此使得相邻U型折弯221之间因加工折边2211而形成一缺口223。较佳的,所述U型折弯221尾部还设有沿差分信号对插合端向后延伸的凸起222。
本发明屏蔽片22上U型折弯221的设置,使得单个端子模块仅通过一个屏蔽片22即实现屏蔽保护的目的,无需增加其他零件即可达到屏蔽效果。较佳的,单个屏蔽片22两端的U型折弯221沿差分信号对211的排布方向交错分布,使得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个插合端,一个插合端位于屏蔽片22上的U型折弯内221,且该屏蔽片22上无与另一个插合端适配的U型折弯221,即本发明屏蔽片22为180度旋转对称结构,使得该屏蔽片两端能够随意调换,装配时无需区分,但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端子模块2可仅在垂直差分信号对211排布方向的其中一侧设置屏蔽片22也可在垂直差分信号对211排布方向的两侧同时设置屏蔽片22。当屏蔽片22仅在端子模块一侧存在时,单个端子模块2中差分信号对211的插合端被U型折弯包围的和无U型折弯包围的交错分布,由此,不仅实现相邻信号对插合端之间的屏蔽,而且可以解决屏蔽片22上因U型折弯221连续设置(每个差分信号对均有对应的U型折弯),而带来的由于相邻差分信号对之间的距离限制,使得位于相邻差分信号模块之间的屏蔽片材料不足,无法同时成型两个折边2211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端子模块2的两侧同时设置屏蔽片22,且两个屏蔽片22上U型折弯221折边2211的折弯方向相反,均向端子所在的方向折弯,由此使得两个屏蔽片22上位于同一端的U型折弯在差分信号对211的排布方向上交错分布,从而使得每个差分信号对的插合端均位于相应的U型折弯221内,不仅增强了单个模块的屏蔽效果,而且使得端子模块2整体受力均衡,可有效效果端子模块在使用和装配时因受力不均衡而出现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U型折弯221的两折边2211根部向后延伸形成有凸起222,该屏蔽片22在相邻U型折弯221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与另一屏蔽片上的U型折弯对应的缺口223,当端子模块两侧的屏蔽片装配完成时,一个屏蔽片U型折弯根部的凸起222进入另一屏蔽片缺口223处,两个屏蔽片通过U型折弯处凸起与缺口223的配合实现接触。较佳的,所述凸起222与缺口223的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接触,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U性折弯尾部凸起222与另一个屏蔽片的缺口223装配后焊接在一起,这样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U型内部的差分对信号传输得到屏蔽,从而实现高速率的传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差分信号对之间的节点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本发明可通过两个屏蔽片22以及其端部间隔分布的U型折弯221的扣合,将上述节点距离不变的差分信号对组成一个端子模块,在该端子模块的任一端,折边2211折弯方向相反的U型折弯221沿该端子模块中差分信号对的排布方向交错分布。
较佳的,所述差分信号对211的数量为2N(N大于0),由此使得该端子模块的两屏蔽片22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且每个屏蔽片两端的折弯沿差分信号对的排布风向交错分布,即与统一差分信号对两端对应的位置,其中一端有对应折弯,另一端无对应折弯,该屏蔽片为180度旋转对称的结构,使得该屏蔽片在装配时无需区分两端的安装方向。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子模块两侧采用结构完全相同的屏蔽片还能够减少屏蔽片加工和装配时产生的误差,加工和装配更加便捷。
通过上述两个完全相同的屏蔽片22在节点距离不变的差分信号对两侧的反向扣合,在保证2N对差分信号对对节点间距不变以及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即可完成一个端子模块的装配,且在该端子模块的装配使用过程中,无需区分差分信号对211的装配方向和使用方向,便于装配和使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差分信号对211的数量为4个,且这4个差分信号对211通过绝缘体23保持节点距离不变,两个完全相同的屏蔽片22分别覆在注塑镶件的一侧,所述屏蔽片22两端均间隔一个差分信号对设有2个U型折弯221,且该屏蔽片22为180度旋转对称结构,使得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个插合端分别位于不同屏蔽片22上的U型折弯内。当两屏蔽片扣合时,一个屏蔽片上的U型折弯通过其尾部凸起222与另一屏蔽片缺口223接触,在信号对的分布方向上分布4个U型折弯,4个信号对的插合端分别容纳于一个对应的U型折弯内,且相邻信号对位于不同屏蔽片的折弯内,由此既保证了4个差分对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又将4个差分对组成一个端子模块。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片折弯可为其他具有能够容纳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半包围式屏蔽腔的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23为注塑镶件,端子21与注塑镶件通过注塑成型为一次注塑模块。所述端子21的插合端除接触面(与适配端端子接触的面)外的其他位置均采用塑胶注塑的方式进行包裹,即通过对端子21的插合端接触面外的部分包裹塑胶来实现对端子插合端的固定,可以在有效避开插合端接触面的同时,加强端子21在接触端的固定,从而加强端子21的稳定性,使插合端的接触更加可靠。
为防止注塑时多余的塑胶溢流至端子21的插合端接触面,影响端子的接触,所述端子21插合端与接触面215相接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至少部分无塑胶包裹,即这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与接触面215相邻的一侧无塑胶包裹,以防止多余塑胶溢流至接触面215。由此使得注塑镶件包裹端子插合端的部分至少形成有一处长槽,该长槽位于端子与相邻端子相对的侧面处,开口方向与接触面相同,且该长槽沿端子插合端长度方向延伸,延伸长度不小于端子需要与对插端适配的长度,且该长槽前端至少与端子头部平齐。上述长槽使得端子插合端与接触面相接的面存在无塑胶包裹的部分,使该侧面与接触面相接的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所述长槽为通槽或盲槽,当该长槽为通槽时,该长槽处的侧面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当该长槽为盲槽时,该长槽处的侧面仅远离接触面的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为提高端子21的传输性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端子上与接触面215相邻的两个侧面处的注塑镶件上均设有长槽,该长槽使得两个侧面靠近接触面215的一侧无塑胶包裹,暴露在空气中。且组成一个差分信号对211的两个端子上有多个与接触面215相邻的侧面,定义与接触面215相接的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其中第一侧面216为与另一端子相邻的面,第二侧面217为与另一端子相背的面。定义与接触面215相背的面为第三侧面218,所述第一侧面216、第二侧面217以及第三侧面218沿插合方向延伸。
位于第一侧面216处的长槽为第一长槽2311,且该第一长槽2311为通槽,使得第一侧面216全部暴露在空气中,无任何塑胶包裹。位于第二侧面217处的长槽为第二长槽2313,该第二长槽2313为朝向接触面215侧开口的盲槽,使得第二侧面217仅与接触面215相接的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远离接触面215的部分包裹有塑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组成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端子第一侧面处的第一长槽2311连通,使得两端子之间形成一通槽,且该通槽使两端子第一侧面均暴露在空气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槽2311沿插合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长槽2313沿插合方向的延伸长度。
所述端子的第三侧面218处也形成有长槽,该长槽为使端子第三侧面218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的盲槽,该长槽能够实现阻抗的调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面218处形成的长槽包括沿端子插合方向延伸的第三长槽2314和沿端子插合方向间隔分布的第四长槽2315。所述第三长槽2314使端子第三侧面靠近另一端子的一侧无塑胶包裹,暴露在空气中。较佳的,所述第三长槽2314具有与第一长槽2311相同的延伸长度,且该第三长槽2314和第一长槽2311连通,形成一沿端子厚度方向延伸的阶梯槽。
所述第四长槽2315为与第三长槽2314连通的盲槽,较佳的,每个端子的第三侧面处有两个第四长槽2315,该第四长槽2315进一步加大第三侧面218无塑胶包裹,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不仅能够调节阻抗,而且还能够在端子注塑时给支撑端子的辅助工装提供空间,保证注塑时端子的位置相对稳定,不易弯曲,提高端子注塑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槽2311与第二侧面相接的面为斜面23111。
本发明长槽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在端子的插合端在注塑时产生的多余塑胶溢流到端子的接触面上,又能增大端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还能够调节端子的阻抗,有利于插合端的端子接触,有利于性能的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保证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稳定性,本发明注塑镶件前端成型有用于包裹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端子固定部,较佳的,所述端子固定部为U型固定槽231,每个差分信号对的插合端均注塑包裹在U型固定槽231内,两信号端子第一侧面216处的第一长槽2311的互相导通使得该U型固定槽231底部具有一通孔,且两信号端子第三侧面处的第三长槽2314和第四长槽2315均位于该U型固定槽231底部与端相背的面上。
当端子与注塑镶件注塑成型后,第三长槽2314使得组成一个信号对的两个端子21的第三侧面218在靠近另一端子的一侧无塑胶包裹,暴露在空气中,在远离另一端子的一侧被塑胶包裹。单个端子的第一侧面216因第一长槽2311的设置而无塑胶包裹,第二侧面217因第二长槽2313的存在而仅在远离接触面215的一侧有塑胶包裹,即第二侧面217靠近U型固定槽231槽底的部分(与接触面无连接的部分)有塑胶包裹,远离固定槽槽底的部分(与接触面连接的部分)无塑胶包裹,即端子与U型固定槽槽壁之间有间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屏蔽片22装配到位后,所述U型固定槽231容纳于相应的U型折弯221内,所述U型固定槽231和U型折弯221之间还通过凹凸结构的配合实现限位,防止二者在振动环境下或插合力作用下相对移动或偏摆,从而保证差分信号对与屏蔽之间的距离的恒定,保证信号性能的传输。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片折弯和端子固定部也具有适配的结构,即在屏蔽片装配到位后所述端子固定部容纳在屏蔽片折弯内,并通过凹凸结构配合实现限位。即所述屏蔽片折弯和端子固定部均不限定于本发明所述的U型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U型固定槽231和U型折弯221之间通过两侧壁体上的卡扣结构实现定位。具体的,所述U型固定槽231的两侧壁体外表面凸出有卡台2312,所述U型折弯221两侧壁体上设有相应的卡口2212,该卡台和卡口的配合使得在插合端屏蔽片牢固可靠地扣在塑胶上,保证了差分信号对与屏蔽片之间距离的恒定。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只需对满足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固定要求,注塑镶件在插合端处的形成的端子固定部并不限定于U型固定槽231结构。无论端子固定部整体结构如何变化,所述第一长槽、第二长槽、第三长槽以及第四长槽与端子插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本发明注塑镶件表面成型有若干热铆柱213,所述屏蔽片22上设有与上述热铆柱213对应的孔,在进行装配时,所述屏蔽片22通过热铆工艺实现与注塑镶件的固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热铆柱213分布在差分信号对走线部分至少一侧,在差分信号对走线部分一侧的位置间隔均布。为保证U型固定槽231与屏蔽片U型折弯221之间的贴合度和固定可靠度,所述U型固定槽231与U型折弯221之间还通过热铆柱213进行热铆固定。较佳的,所述注塑镶件在靠近U型固定槽231尾部的位置还设有用于实现U型固定槽231与U型折弯221之间固定的热铆柱213,该热铆柱213的设置使得屏蔽与注塑镶件在插合端贴合得更紧密。本发明将端子固定部(U型固定槽)与屏蔽片折弯在靠近尾部位置(端子固定部与注塑镶件主体连接的位置/屏蔽片折弯与屏蔽片本体连接的位置)进行热铆固定,不仅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固定和贴合,而且可避开端子插合区,避免影响端子性能。
本发明屏蔽片与塑胶通过插合端的热铆接点和U型折弯处的卡扣保证了屏蔽片和塑胶贴合的无缝隙,保证端子与屏蔽片的距离是一定的,有利于信号性能的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端子21插合端头部被塑胶包裹,该端子插合端通过包裹其头部的塑胶来引导对插端进入端子的插合面,实现对插。具体的,所述包裹端子插合端头部的塑胶为位于插合端头部前端的一水平延伸的平直段232,以保证对插端能够正确插入,防止出现偏插或误插。该平直段232前端端面为具有引导作用的斜倒角2321,且该平直段232前端两侧以及上下端面均设有引导的斜倒角2321,以便于更好的引导对插端进入。
所述平直段232后端边缘位置分别沿长度方向长出一个用于防止对插端在插合过程中偏斜的引导臂233,该引导臂靠近端子的一侧设有由前到后逐渐向端子靠近的引导斜面2331,该引导斜面2331的设置能够引导对插端端子向端子插合面移动,保证端子的有效接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引导臂233为L型的塑胶壁,其前端的水平段与平直段232末端连接,后端的竖直段挡在端子外侧,且该竖直段内侧设有引导斜面2331,且该竖直段内侧与端子侧壁上部分之间还具有凹槽,以防止竖直段塑胶溢流至端子上表面处的接触面,影响接触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是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前端扣合而成的,具体的,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前端端面对接,且通过其中一端前端伸出的悬臂111外侧的凸台112和另一端外周分布的卡槽113实现凹凸配合锁紧。较佳的,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其上均分布有悬臂111和卡槽113。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外周还均设有用于与适配的连接器适配锁紧的锁槽116,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前端敞开尾部封闭的结构,且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尾部端面上均设有供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穿出的信号定位孔115,该信号定位孔115能够对容纳差分信号对211的U型折弯221进行限位,该信号定位孔115的尺寸略大与U型折弯221的尺寸,从而使得该信号定位孔115能够限制差分信号对211插合端的偏摆。为防止装配时出现干涉,所述信号定位孔11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屏蔽片22在U型折弯221处与塑胶热铆接位置的避让槽11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尾部端面上还间隔设有与适配端壳体配合实现插合方向识别和偏摆限位的凹槽11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一端为插合端,另一端为压接端,该连接器插合端的结构与上述适配器完全相同。该连接器压接端的差分信号对也可容纳于屏蔽片的U型折弯内,此时,差分信号对压接端的压接部位伸出U型折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均为信号端子。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插合端头部包裹有用于引导对插端进入端子插合端接触面的塑胶;在端子插合端,注塑镶件通过对除端子接触面外的其他端子区域进行塑胶包裹来实现端子插合端固定;组成一个差分信号对的两个端子的插合端接触区中,定义端子与另一端子相邻的面为第一侧面,与另一端子相背的面为第二侧面,与接触面相背的面为第三侧面;注塑镶件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处均形成有长槽,且位于第一侧面处的第一长槽为通槽,使得该第一侧面全部暴露在空气中;位于第二侧面处的第二长槽为朝向接触面侧开口的盲槽,使第二侧面与接触面相接的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注塑镶件在第三侧面处也形成有长槽,该长槽为使端子第三侧面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的盲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引导对插端进入端子插合端接触面的塑胶包括前端具有斜倒角的平直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平直段各个面前端均具有引导斜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平直段向后延伸形成用于防止对插端在插合过程中偏斜的引导臂,该引导臂靠近端子的一侧具有用于引导对插端向端子接触面移动的斜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引导臂呈L型,包括沿平直段延伸的水平段和挡在端子外侧的竖直段,该竖直段内侧设有引导斜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端子第一侧面处的第一长槽连通,使两端子之间形成一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裹一个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塑胶与屏蔽片固定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插合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屏蔽片上设有用于容纳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折弯,相邻差分信号对的插合端位于端子模块不同侧屏蔽片上的折弯内,塑胶与屏蔽片上的折弯固定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32224.7A CN114784565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32224.7A CN114784565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84565A CN114784565A (zh) | 2022-07-22 |
CN114784565B true CN114784565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2427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32224.7A Active CN114784565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84565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3527A (ja) * | 2002-09-13 | 2004-04-02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コネクタ |
CN101635403A (zh) * | 2008-07-22 | 2010-01-27 | 星电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4835078U (zh) * | 2014-05-22 | 2015-12-02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
CN105191003A (zh) * | 2013-03-13 | 2015-12-23 | 安费诺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电连接器的壳体 |
CN105470679A (zh) * | 2014-09-29 | 2016-04-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211126178U (zh) * | 2019-11-15 | 2020-07-28 |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13131284A (zh) * | 2019-12-31 | 2021-07-16 |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23281B2 (ja) * | 2015-02-18 | 2018-11-1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接続ブレード及び接続ブレード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US11283222B2 (en) * | 2020-08-19 | 2022-03-22 |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 Contact module for a header assembly |
-
2022
- 2022-03-31 CN CN202210332224.7A patent/CN1147845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3527A (ja) * | 2002-09-13 | 2004-04-02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コネクタ |
CN101635403A (zh) * | 2008-07-22 | 2010-01-27 | 星电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191003A (zh) * | 2013-03-13 | 2015-12-23 | 安费诺有限公司 | 用于高速电连接器的壳体 |
CN204835078U (zh) * | 2014-05-22 | 2015-12-02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
CN105470679A (zh) * | 2014-09-29 | 2016-04-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211126178U (zh) * | 2019-11-15 | 2020-07-28 |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13131284A (zh) * | 2019-12-31 | 2021-07-16 |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84565A (zh) | 2022-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878628U (zh)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US1038178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2736524B (zh)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CN111478088A (zh) |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 |
CN114784565B (zh) | 端子插合引导结构 | |
CN114696145B (zh) | 端子固定结构及端子模块 | |
CN114824959B (zh) | 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及连接结构 | |
CN114824958B (zh) | 屏蔽件固定结构及连接器 | |
TWI848261B (zh) | 端子模組以及背板連接器 | |
CN115483557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2392408U (zh) | 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 |
TWM608891U (zh) | 電連接器及其傳輸片 | |
CN218770239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TWI839712B (zh) | 對接端子模組、對接背板連接器以及背板連接器組件 | |
CN220797279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TWM609766U (zh) | 電連接器及其傳輸片 | |
TWM608892U (zh) | 電連接器 | |
CN115548792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